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 GB 14287.4-2014: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125行: 第125行:
表 1 运行试验的气候环境条件要求
表 1 运行试验的气候环境条件要求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低温(运行)试验 | 温度 ℃ | -10±3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参数
| 持续时间 h | 2 |
! 试验条件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温度 ℃ | 40±2 | 正常监视状态 |
! 工作状态
| 相对湿度 % | 93±3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持续时间 d | 4 |
| rowspan="2" | 低温(运行)试验
| 温度 ℃
| -10±3
| rowspan="2" | 正常监视状态
|-
| 持续时间 h
| 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温度 ℃
| 40±2
| rowspan="3" | 正常监视状态
|-
| 相对湿度 %
| 93±3
|-
| 持续时间 d
| 4
|}


=== 5.11 机械环境耐受性 ===
=== 5.11 机械环境耐受性 ===
第142行: 第160行:
表 2 运行试验的机械环境条件要求
表 2 运行试验的机械环境条件要求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冲击试验 | 峰值加速度 m/s2 | 100-20m(质量 m≤4. 75 kg时)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参数
| 0(质量 m>4. 75 kg时) |
! 试验条件
| 胶冲时间 ms | 6 |
! 工作状态
| 冲击方向 | 6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碰撞试验 | 锤头速度 m/s | 1. 5±0. 125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4" | 冲击试验
| 碰撞动能 J | 1. 9±0. 1 |
| rowspan="2" | 峰值加速度 m/s<sup>2</sup>
| 碰撞次数 | 1 |
| 100-20m(质量 m≤4. 75 kg时)
| rowspan="4" | 正常监视状态
|-
| 0(质量 m>4. 75 kg时)
|-
| 胶冲时间 ms
| 6
|-
| 冲击方向
| 6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碰撞试验
| 锤头速度 m/s
| 1. 5±0. 125
| rowspan="3" | 正常监视状态
|-
| 碰撞动能 J
| 1. 9±0. 1
|-
| 碰撞次数
| 1
|}


5. 11.2 耐久试验
5. 11.2 耐久试验
第159行: 第198行:
表 3 耐久试验的机械环境条件要求
表 3 耐久试验的机械环境条件要求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振动试验(正弦)(耐久) | 频率范围 Hz | 10~ 150~ 10 | 不通电状态 |
! 试验参数
| 加速度 m/s2 | 10 |
! 试验条件
| 扫频速率 oct/min | 1 |
! 工作状态
| 轴线数 | 3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个轴线扫频次数 | 20 |
| rowspan="5" | 振动试验(正弦)(耐久)
| 频率范围 Hz
| 10~ 150~ 10
| rowspan="5" | 不通电状态
|-
| 加速度 m/s<sup>2</sup>
| 10
|-
| 扫频速率 oct/min
| 1
|-
| 轴线数
| 3
|-
| 每个轴线扫频次数
| 20
|}


5. 11.3 电磁兼容性能
5. 11.3 电磁兼容性能
第174行: 第229行:
表 4 电磁兼容性试验条件要求
表 4 电磁兼容性试验条件要求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场强 V/m | 10 |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参数
| 频率范围 MHz | 1~ 1 000 | |
! 试验条件
| 扫描速率 10倍频程/s | ≤1. 5× 10- 3 | |
! 工作状态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抗扰度试验 | 频率范围 MHz | 0. 15~ 100 |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4"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电压 dBμV | 140 | |
| 场强 V/m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 10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放电电压 kV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 试样)8 |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4" | 正常监视状态
| 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试样和 耦合板)6 | |
|-
| 放电极性 | 正 、负 | |
| 频率范围 MHz
| 放电间隔 s | ≥1 | |
| 1~ 1 000
| 每点放电次数 | 10 | |
|-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试验 | 瞬变脉冲电压 kV | AC 电源线 :2× (1±0. 1) 其他连接线 :1× (1±0. 1) | | 正常监视状态 |
| 扫描速率 10倍频程/s
| 重复频率 kHz | 100× (1±0. 2) | |
| ≤1. 5× 10-<sup>3</sup>
| 极性 | 正 、负 | |
|-
| 时间 | 每次 1 min | |
| 调制幅度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浪涌(冲击)电压 kV | 线-地 :1× (1±0. 1) | | 正常监视状态 |
| 80%(1kHz,正弦)
| 极性 | 正 、负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次数 | 5 | |
| rowspan="3"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抗扰度试验
| 频率范围 MHz
| 0. 15~ 100
| rowspan="3" | 正常监视状态
|-
| 电压 dBμV
| 140
|-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5"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rowspan="2" | 放电电压 kV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 试样)8
| rowspan="5" | 正常监视状态
|-
| 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试样和 耦合板)6
|-
| 放电极性
| 正 、负
|-
| 放电间隔 s
| ≥1
|-
| 每点放电次数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4"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试验
| 瞬变脉冲电压 kV
| AC 电源线 :2× (1±0. 1) <br />其他连接线 :1× (1±0. 1)
| rowspan="4" | 正常监视状态
|-
| 重复频率 kHz
| 100× (1±0. 2)
|-
| 极性
| 正 、负
|-
| 时间
| 每次 1 min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浪涌(冲击)电压 kV
| 线-地 :1× (1±0. 1)
| rowspan="3" | 正常监视状态
|-
| 极性
| 正 、负
|-
| 试验次数
| 5
|}


=== 5.12 主要部件性能 ===
=== 5.12 主要部件性能 ===
第277行: 第383行:
表 5 试验程序
表 5 试验程序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序号 | 条款号 | 试验项 目 | 试样编号 |
! 序号
| 1 | 6. 1. 4 | 外观检查 | 1~ 4 |
! 条款号
| 2 | 6. 2 | 基本要求检查 | 1~ 4 |
! 试验项 目
| 3 | 6. 3 | 报警性能试验 | 1~ 4 |
! 试样编号
| 4 | 6. 4 | 重复性试验 | 1 |
|-
| 5 | 6. 5 | 电压波动试验 | 1 |
| 1
| 6 | 6. 6 | 绝缘电阻试验 | 1 |
| 6. 1. 4
| 7 | 6. 7 | 泄漏电流试验 | 1 |
| 外观检查
| 8 | 6. 8 | 电气强度试验 | 1 |
| 1~ 4
| 9 | 6. 9 | 低温(运行)试验 | 1 |
|-
| 10 | 6. 10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2 |
| 2
| 11 | 6. 11 | 冲击试验 | 2 |
| 6. 2
| 12 | 6. 12 | 碰撞试验 | 3 |
| 基本要求检查
| 13 | 6. 13 | 振动(正弦)(耐久)试验 | 4 |
| 1~ 4
| 14 | 6. 14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2 |
|-
| 15 | 6. 15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3 |
| 3
| 16 | 6. 16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4 |
| 6. 3
| 17 | 6. 17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2 |
| 报警性能试验
| 18 | 6. 18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3 |
| 1~ 4
|-
| 4
| 6. 4
| 重复性试验
| 1
|-
| 5
| 6. 5
| 电压波动试验
| 1
|-
| 6
| 6. 6
| 绝缘电阻试验
| 1
|-
| 7
| 6. 7
| 泄漏电流试验
| 1
|-
| 8
| 6. 8
| 电气强度试验
| 1
|-
| 9
| 6. 9
| 低温(运行)试验
| 1
|-
| 10
| 6. 10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2
|-
| 11
| 6. 11
| 冲击试验
| 2
|-
| 12
| 6. 12
| 碰撞试验
| 3
|-
| 13
| 6. 13
| 振动(正弦)(耐久)试验
| 4
|-
| 14
| 6. 14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2
|-
| 15
| 6. 15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3
|-
| 16
| 6. 16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4
|-
| 17
| 6. 17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2
|-
| 18
| 6. 18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3
|}


=== 6.2 基本要求检查 ===
=== 6.2 基本要求检查 ===
第347行: 第529行:
表 6 故障电弧试验
表 6 故障电弧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电弧性质 | 串联碳化路径电弧 | | | | | | 并联碳化路径电弧 | | | | 并联金属性接触电弧 | | | |
! colspan="2" | 电弧性质
| 负载条件 | 功率 kV · A | 4 | | | 额定 | | | 3 | | 5 | | 3 | | 5 | |
! colspan="6" | 串联碳化路径电弧
| 功率 因数 | 1 | 0. 7 | 0. 3 | 1 | 0. 7 | 0. 3 | 1 | 0. 7 | 1 | 0. 7 | 1 | 0. 7 | 1 | 0. 7 |
! colspan="4" | 并联碳化路径电弧
| 注 : 功率允许误差为 ±10% 。 | | | | | | | | | | | | | | | |
! colspan="4" | 并联金属性接触电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负载条件
| 功率 kV · A
| colspan="3" | 4
| colspan="3" | 额定
| colspan="2" | 3
| colspan="2" | 5
| colspan="2" | 3
| colspan="2" | 5
|-
| 功率 因数
| 1
| 0. 7
| 0. 3
| 1
| 0. 7
| 0. 3
| 1
| 0. 7
| 1
| 0. 7
| 1
| 0. 7
| 1
| 0. 7
|- style="text-align:left;"
| colspan="16"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注 : 功率允许误差为 ±10% 。
|}


6.3.2. 1.2 启动试验设备后 ,若线路中产生每秒最多 9个及以下半周期的故障电弧或者 14个及以上半 周期的故障电弧 ,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 ,观察并记录探测器状态 ,并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 ;若试验时每 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时 ,则此组试验为无效试验 ,需重新进行 。
6.3.2. 1.2 启动试验设备后 ,若线路中产生每秒最多 9个及以下半周期的故障电弧或者 14个及以上半 周期的故障电弧 ,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 ,观察并记录探测器状态 ,并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 ;若试验时每 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时 ,则此组试验为无效试验 ,需重新进行 。
第390行: 第600行:
表 7 误报警试验
表 7 误报警试验


|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功率 | 运行方式 | 试验方法 | 试验时间 s |
! 序号
| 1 | 电容启动式电动机 | 2 200W | | 空载情况下随机启 、停 2 次 | 10 |
! 设备名称
| 2 | 吸尘器 | 1 200W | | 开启后 ,通过调节调速旋钮使 吸尘器速度从最低到最高 ,再 从最高到最低往复 5 次 | 10 |
! 功率
| 3 | 电磁炉 | 2 000 W | | 1 800W 档位下启动并运行 | 10 |
! 运行方式
| 4 | 微波炉 | 1 100W | 高火 | 启动并运行 | 10 |
! 试验方法
| 5 | 电熨斗 | 1 100W | | 通过调节温度控制旋钮 , 使控温触点接通和分断 10次 | 60 |
! 试验时间 s
| 6 | 电子变速手电钻 | 800W | | 使手电钻在空载状态下转速从最低 到最高 ,再从最高到最低往复 2 次 | 1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 带有电子镇流器日光灯 | 36W25盏 | | 冷态下启动并运行 | 10 |
| 1
| 8 | 变频空调 | 3 匹 | 制冷方式 | 启动并运行 | 60 |
| 电容启动式电动机
| 9 | 红外线消毒柜 | 700W | | 启动并运行 | 10 |
| 2 200W
| 10 | 复合负载(包括定频电冰 箱 、带有电感式镇流器的 日光灯 、计算机 、定频空调) | 分别为 120W、 60W2盏 、300W、 2 匹 | 空调制热 方式 | 每间隔 5 s随机启动一种电器设备 | 60 |
|  
| 11 | 其他有必要试验的设备 | | | 比照序号 1~ 10进行 | |
| 空载情况下随机启 、停 2 次
| 注 1: 1 匹 = 2 324W。 注 2: 功率允许误差为 ±10% 。 | | | | | |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
| 吸尘器
| 1 200W
|  
| 开启后 ,通过调节调速旋钮使 吸尘器速度从最低到最高 ,<br />再 从最高到最低往复 5 次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
| 电磁炉
| 2 000 W
|  
| 1 800W 档位下启动并运行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4
| 微波炉
| 1 100W
| 高火
| 启动并运行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
| 电熨斗
| 1 100W
|  
| 通过调节温度控制旋钮 , 使控温触点接通和分断 10次
| 6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6
| 电子变速手电钻
| 800W
|  
| 使手电钻在空载状态下转速从最低 到最高 ,再从最高到最低往复 2 次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 带有电子镇流器日光灯
| 36W25盏
|  
| 冷态下启动并运行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8
| 变频空调
| 3 匹
| 制冷方式
| 启动并运行
| 6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9
| 红外线消毒柜
| 700W
|  
| 启动并运行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
| 复合负载(包括定频电冰 箱 、<br />带有电感式镇流器的 日光灯 、计算机 、定频空调)
| 分别为 120W、 <br />60W2盏 、300W、 2 匹
| 空调制热 方式
| 每间隔 5 s随机启动一种电器设备
| 6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1
| 其他有必要试验的设备
|  
|  
| 比照序号 1~ 10进行
|  
|-
| colspan="6"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注 1: 1 匹 = 2 324W。 注 2: 功率允许误差为 ±10% 。
|}


6.3.3.2 按照图 5 连接试验设备进行并联抗扰动试验 ,其中负载为功率 1 000 W 的阻性负载 。试验时 通过调节电弧发生器(如图 11所示)产生故障电弧 ,若线路中产生每秒最多 14个及以上半周期的故障 电弧 ,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 ,观察并记录探测器状态 ;若试验时每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 时 ,则此组试验为无效试验 ,需重新进行 。
6.3.3.2 按照图 5 连接试验设备进行并联抗扰动试验 ,其中负载为功率 1 000 W 的阻性负载 。试验时 通过调节电弧发生器(如图 11所示)产生故障电弧 ,若线路中产生每秒最多 14个及以上半周期的故障 电弧 ,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 ,观察并记录探测器状态 ;若试验时每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 时 ,则此组试验为无效试验 ,需重新进行 。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