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刘佳明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刘佳明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3,290行: 第3,290行:
表5.5.21-2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m²)
表5.5.21-2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m²)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楼层位置 | 地下第二层 | 地下第一层 | 地上第 一、 二层 | 地上第三层 | 地上第四层 及以上各层 |
! 楼层位置
| 人员密度 | 0.56 | 0.60 | 0.43~0.60 | 0.39~0.54 | 0.30~0.42 |
! 地下第二层
! 地下第一层
! 地上第 一、 <br />二层
! 地上第三层
! 地上第四层 <br />及以上各层
|-
| 人员密度
| 0.56
| 0.60
| 0.43~0.60
| 0.39~0.54
| 0.30~0.42
|}


5.5.22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封闭的金属栅栏,确需设 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窗口、阳台等部位宜根据其高度设置适用的辅助疏散逃 生设施。
5.5.22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封闭的金属栅栏,确需设 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窗口、阳台等部位宜根据其高度设置适用的辅助疏散逃 生设施。
第3,375行: 第3,387行:
1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29的规定; 表5.5.29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1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29的规定; 表5.5.29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住宅建筑 类 别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 | |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 | | |
! rowspan="2" | 住宅建筑 类 别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 colspan="3"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
| 单、多层 | 40 | 35 | 25 | 22 | 20 | 15 |
! colspan="3"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
| 高 层 | 40 | — | — | 20 | — | — |
|-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单、多层
| 40
| 35
| 25
| 22
| 20
| 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 层
| 40
| —
| —
| 20
| —
| —
|}


注:1 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m。
注:1 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m。
第3,788行: 第3,823行:
1 储量大于表7.1.6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表7.1.6堆场或储罐区的储量
1 储量大于表7.1.6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表7.1.6堆场或储罐区的储量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称 | 棉、麻、毛、 化纤(t) | 秸杆、芦 苇(t) | 木材  (m³) | 甲、乙、丙类 液体储罐(m³) | 液化石油气 储罐(m³) | 可燃气体 储罐(m³) |
! rowspan="2" | 住宅建筑 类 别
| 储量 | 1000 | 5000 | 5000 | 1500 | 500 | 30000 |
! colspan="3"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
! colspan="3"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
|-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单、多层
| 40
| 35
| 25
| 22
| 20
| 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 层
| 40
|
|
| 20
|
|
|}


2 占地面积大于30000m² 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通的中间 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 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
2 占地面积大于30000m² 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通的中间 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 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
第4,403行: 第4,463行:
的最近水平距离(m)
的最近水平距离(m)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名 称 | 架空电力线 |
! 名 称
| 甲、乙类厂房(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甲、乙类液 体储,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 | 电杆(塔)高度的1.5倍 |
! 架空电力线
| 直埋地下的甲、乙类液体储罐和可燃气体储罐 | 电杆(塔)高度的0.75倍 |
|-
| 丙类液体储罐 | 电杆(塔)高度的1.2倍 |
| 甲、乙类厂房(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甲、乙类液 <br />体储,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
| 直埋地下的丙类液体储罐 | 电杆(塔)高度的0.6倍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电杆(塔)高度的1.5倍
|-
| 直埋地下的甲、乙类液体储罐和可燃气体储罐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电杆(塔)高度的0.75倍
|-
| 丙类液体储罐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电杆(塔)高度的1.2倍
|-
| 直埋地下的丙类液体储罐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电杆(塔)高度的0.6倍
|}


10.2.2 电力电缆不应和输送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可燃气体管道、热力管道敷设 在同一管沟内。
10.2.2 电力电缆不应和输送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可燃气体管道、热力管道敷设 在同一管沟内。
第4,491行: 第4,561行:
表11.0.1木结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表11.0.1木结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构件名称 |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
! 构件名称
| 防火墙 | 不燃性 3.00 |
!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 承重墙,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墙和分 户墙,楼梯间的墙 | 难燃性 1.00 |
|-
| 电梯井的墙 | 不燃性 1.00 |
| 防火墙
| 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 难燃性 0.75 |
| 不燃性 3.00
| 房间隔墙 | 难燃性 0.50 |
|-
| 承重柱 | 可燃性 1.00 |
| 承重墙,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墙和分 <br />户墙,楼梯间的墙
| 梁 | 可燃性 1.00 |
| 难燃性 1.00
| 楼板 | 难燃性 0.75 |
|-
| 屋顶承重构件 | 可燃性 0.50 |
| 电梯井的墙
| 疏散楼梯 | 难燃性 0.50 |
| 不燃性 1.00
| 吊顶 | 难燃性 0.15 |
|-
| 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 难燃性 0.75
|-
| 房间隔墙
| 难燃性 0.50
|-
| 承重柱
| 可燃性 1.00
|-
| 梁
| 可燃性 1.00
|-
| 楼板
| 难燃性 0.75
|-
| 屋顶承重构件
| 可燃性 0.50
|-
| 疏散楼梯
| 难燃性 0.50
|-
| 吊顶
| 难燃性 0.15
|}


注: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当同一座木结构建筑存在不同高度的屋顶时,较低部分的屋顶承 重构件和屋面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采用难燃性屋顶承重构件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注: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当同一座木结构建筑存在不同高度的屋顶时,较低部分的屋顶承 重构件和屋面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采用难燃性屋顶承重构件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第4,530行: 第4,624行:
表11.0.2木骨架组合墙体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表11.0.2木骨架组合墙体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构件名称 |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或类型 | | | | |
! rowspan="2" | 构件名称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木结构建筑 | 四级 |
! colspan="5" |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或类型
| 非承重外墙 | 不允许 | 难燃性1.25 | 难燃性0.75 | 难燃性0.75 | 无要求 |
|-
| 房间隔墙 | 难燃性1.00 | 难燃性0.75 | 难燃性0.50 | 难燃性0.50 | 难燃性0.25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木结构建筑
| 四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非承重外墙
| 不允许
| 难燃性1.25
| 难燃性0.75
| 难燃性0.75
| 无要求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房间隔墙
| 难燃性1.00
| 难燃性0.75
| 难燃性0.50
| 难燃性0.50
| 难燃性0.25
|}


11.0.3 丁、戊类厂房(库房)和民用建筑可采用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其 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应符合表11.0.3-1的规定,木结构建筑中防火墙间的允许 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1.0.3-2的规定。
11.0.3 丁、戊类厂房(库房)和民用建筑可采用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其 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应符合表11.0.3-1的规定,木结构建筑中防火墙间的允许 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1.0.3-2的规定。
第4,541行: 第4,654行:
表11.0.3-1 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的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
表11.0.3-1 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的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木结构建筑 的形式 | 普通木 结构建筑 | 轻型木 结构建筑 | 胶合木 结构建筑 | | 木结构 组合建筑 |
! 木结构建筑 的形式
| 允许层数(层) | 2 | 3 | 1 | 3 | 7 |
! 普通木 结构建筑
| 允许建筑高度(m) | 10 | 10 | 不限 | 15 | 24 |
! 轻型木 结构建筑
! colspan="2" | 胶合木 结构建筑
! 木结构 组合建筑
|-
| 允许层数(层)
| 2
| 3
| 1
| 3
| 7
|-
| 允许建筑高度(m)
| 10
| 10
| 不限
| 15
| 24
|}


表11.0.3-2木结构建筑中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表11.0.3-2木结构建筑中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层数(层) | 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m) | 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²) |
! 层数(层)
| 1 | 100 | 1800 |
! 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m)
| 2 | 80 | 900 |
! 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²)
| 3 | 60 | 600 |
|-
| 1
| 100
| 1800
|-
| 2
| 80
| 900
|-
| 3
| 60
| 600
|}


注:1 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 表的规定增加1.0倍,对于丁、戊类地上厂房,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
注:1 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 表的规定增加1.0倍,对于丁、戊类地上厂房,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
第4,580行: 第4,722行:
表11.0.7-1 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表11.0.7-1 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名称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 的疏散门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 的疏散门 |
! 名称
| 托儿所、幼儿园 | 15 | 10 |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 <br />的疏散门
|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 15 | 6 |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 <br />的疏散门
| 医院和疗养院建筑、老年人 建筑、教学建筑 | 25 | 12 |
|-
| 其他民用建筑 | 30 | 15 |
| 托儿所、幼儿园
| 15
| 10
|-
|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 15
| 6
|-
| 医院和疗养院建筑、<br />老年人 建筑、教学建筑
| 25
| 12
|-
| 其他民用建筑
| 30
| 15
|}


3 房间内任一点至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 11.0.7-1 中有关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3 房间内任一点至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 11.0.7-1 中有关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第4,596行: 第4,753行:
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层 数 | 地上1~2层 | 地上3层 |
! 层 数
| 每100人的疏散净宽度(m/百人) | 0.75 | 1.00 |
! 地上1~2层
! 地上3层
|-
| 每100人的疏散净宽度(m/百人)
| 0.75
| 1.00
|}


11.0.8 丁、戊类木结构厂房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分别不应大于 50m 和60m, 其他安全疏散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3.7节的规定。
11.0.8 丁、戊类木结构厂房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分别不应大于 50m 和60m, 其他安全疏散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3.7节的规定。
第4,615行: 第4,778行:
表11.0.10 民用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表11.0.10 民用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建筑耐火等级或类别 | 一、二级 | 三级 | 木结构建筑 | 四级 |
! 建筑耐火等级或类别
| 木结构建筑 | 8 | 9 | 10 | 11 |
! 一、二级
! 三级
! 木结构建筑
! 四级
|-
| 木结构建筑
| 8
| 9
| 10
| 11
|}


注:1 两座木结构建筑之间或木结构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外墙均无任何门、窗、洞口时, 防火间距可为4m; 外墙上的门、窗、洞口不正对且开口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10% 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注:1 两座木结构建筑之间或木结构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外墙均无任何门、窗、洞口时, 防火间距可为4m; 外墙上的门、窗、洞口不正对且开口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10% 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第4,654行: 第4,827行:
表12.1.2单孔和双孔隧道分类
表12.1.2单孔和双孔隧道分类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用 途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 四类 |
! rowspan="2" | 用 途
| 隧道封闭段长度L(m) | | | |
! 一类
| 可通行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 | L>1500 | 500<L≤1500 | L≤500 | |
! 二类
| 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 | L>3000 | 1500<L≤3000 | 500<L≤1500 | L≤500 |
! 三类
| 仅限人行或通行非机动车 | | | L>1500 | L≤1500 |
! 四类
|-
| colspan="4" | 隧道封闭段长度L(m)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可通行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L>15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00<L≤15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L≤50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
| L>3000
| 1500<L≤3000
| 500<L≤1500
| L≤50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仅限人行或通行非机动车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L>15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L≤1500
|}


12.1.3 隧道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3 隧道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刘佳明
1,918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