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明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20行: | 第20行: | ||
GB/T 17626 的本部分规定了电气和电子设备遭受直接来自操作者及其操作者对邻近物体的静电 放电时的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还规定了不同 环境和安装条件下试验等级的范围和试验程序。 | GB/T 17626 的本部分规定了电气和电子设备遭受直接来自操作者及其操作者对邻近物体的静电 放电时的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还规定了不同 环境和安装条件下试验等级的范围和试验程序。 | ||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遭受静电放电时的性能。此外,它还包括从人体到靠近关键设备的 物体之间可能发生的静电 放 电。 | |||
本部分的规定包括: | 本部分的规定包括: | ||
第44行: | 第42行: | ||
本部分不对特殊设备和系统的试验进行规定其主要日的是为所有有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 供一个通用的基本准则。有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设备的使用者和制造者)负责选择试验和确定 试验条件的严酷 等 级。 | 本部分不对特殊设备和系统的试验进行规定其主要日的是为所有有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 供一个通用的基本准则。有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设备的使用者和制造者)负责选择试验和确定 试验条件的严酷 等 级。 | ||
为了不妨碍协调和标准化的任务,极力建议有关专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制遣商考虑( | 为了不妨碍协调和标准化的任务,极力建议有关专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制遣商考虑(在其未来的工作或原标准的修改中)采用本部分中规定的相关抗扰度试验。 | ||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第65行: | 第61行: | ||
将试验发生器的充电电极靠近受试设备直至接触到受试设备的一种试验方法。 | 将试验发生器的充电电极靠近受试设备直至接触到受试设备的一种试验方法。 | ||
3.2 | 3.2 | ||
第151行: | 第145行: | ||
受试设备。 | 受试设备。 | ||
第213行: | 第206行: | ||
对于空气放电试验,试验应按照表1规定的试验等级逐级实施,直至达到规定的试验等级。对于接 触放电试验,除非产品委员会有不同的规定,按照规定的试验等级实施。 | 对于空气放电试验,试验应按照表1规定的试验等级逐级实施,直至达到规定的试验等级。对于接 触放电试验,除非产品委员会有不同的规定,按照规定的试验等级实施。 | ||
第244行: | 第236行: | ||
试验发生器的主要部分包 括: | 试验发生器的主要部分包 括: | ||
——充电电阻R | ——充电电阻R ; ——储能电容器 C; | ||
——分布电容Ca; ——放电电阻R; ——电压指示器; ——放电开关; | |||
——充电开关; | ——充电开关; | ||
第258行: | 第250行: | ||
图1表示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简图,未提供详细的结构图 | 图1表示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简图,未提供详细的结构图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1 静电放电发生器简图.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1 静电放电发生器简图.jpeg|400px]] | ||
注 1:图中 Ca 是存在于发生器和周围之间的分布电容。 | 注 1:图中 Ca 是存在于发生器和周围之间的分布电容。 | ||
注2: | 注2:C<sub>4</sub>+C、的典型值为150 pF。 | ||
注3:Ra 的典型值为330Ω。 | 注3:Ra 的典型值为330Ω。 | ||
第268行: | 第260行: | ||
图 1 静电放电发生器简图 | 图 1 静电放电发生器简图 | ||
当按照附录B 程序评估时,发生器应满足6.2给出的要求。因此无论是图1的示意图还是参数值 均没有详细规定。 | 当按照附录B 程序评估时,发生器应满足6.2给出的要求。因此无论是图1的示意图还是参数值 均没有详细规定。 | ||
第353行: | 第338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24kV理想的接触放电电流波形.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24kV理想的接触放电电流波形.jpeg|400px]] | ||
图 2 4 kV 理想的接触放电电流波形 | 图 2 4 kV 理想的接触放电电流波形 | ||
第359行: | 第344行: | ||
图2的理想波形方程,I(t), 如下所示: | 图2的理想波形方程,I(t), 如下所示: | ||
<math>I\left(t\right)=\frac{I_{1}}{k_{1}}\times\frac{\left(\frac{t}{\tau_{1}}\right)^{n}}{1+\left(\frac{t}{\tau_{1}}\right)^{n}}\times\exp\left(\frac{-t}{\tau_{2}}\right)+\frac{I_{2}}{k_{2}}\times\frac{\left(\frac{t}{\tau_{3}}\right)^{n}}{1+\left(\frac{t}{\tau_{3}}\right)^{n}}\times\exp\left(\frac{-t}{\tau_{4}}\right)</math> | |||
式中: | 式中: | ||
<math>k_1=\exp\left(-\frac{\tau_1}{\tau_2}\left(\frac{n\tau_2}{\tau_1}\right)^{1-n}\right)</math> | |||
<math>k_2=\exp\left(-\frac{\tau_3}{\tau_4}\left(\frac{n\tau_3}{\tau_5}\right)^{1-n}\right)</math> | |||
和 | 和 | ||
t₁=1.1 ns; | t₁=1.1 ns;t₂=2 ns;t₃=12 ns;t₄=37 ns | ||
I₁=16.6 A( 在 4 kV);I₂=9.3 A( 在 4 kV) | I₁=16.6 A( 在 4 kV);I₂=9.3 A( 在 4 kV) | ||
第377行: | 第364行: | ||
放电电极应符合图3所示的形状和尺寸。该电极可被绝缘涂层覆盖,只要产生的放电电流波形满 足规范。 | 放电电极应符合图3所示的形状和尺寸。该电极可被绝缘涂层覆盖,只要产生的放电电流波形满 足规范。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3 ESD发生器放电电极.jpeg|400px]]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3 ESD发生器放电电极.jpeg]] | |||
图 3 ESD 发生器放电电极 | 图 3 ESD 发生器放电电极 | ||
第416行: | 第398行: | ||
在试验前,建议先验证 ESD 试验布置。 | 在试验前,建议先验证 ESD 试验布置。 | ||
第433行: | 第414行: | ||
——在实验室进行的型式(符合性)试验; | ——在实验室进行的型式(符合性)试验; | ||
——在最终安装条件下对设备进行的安装后试验。 | |||
优先选用的试验方法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型式试验 | 优先选用的试验方法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型式试验 | ||
第459行: | 第440行: | ||
电源与信号电缆的布置应能反映典型的实际安装。 | 电源与信号电缆的布置应能反映典型的实际安装。 | ||
静电放电发生器的放电回路电缆应与接地参考平面连接。如果这个长度超过所选放电点需要的长 度,如可能将多余的长度以无感方式离开接地参考平面放置。除了接地参考平面,放电回路电缆与试验 配置的其他导电部分保持不小于0 .2 m 的距离。 | 静电放电发生器的放电回路电缆应与接地参考平面连接。如果这个长度超过所选放电点需要的长 度,如可能将多余的长度以无感方式离开接地参考平面放置。除了接地参考平面,放电回路电缆与试验 配置的其他导电部分保持不小于0.2 m 的距离。 | ||
注1:如果金属墙和接地参考平面电气连接,允许将放电回路电缆与试验室的金属墙连接。 | 注1:如果金属墙和接地参考平面电气连接,允许将放电回路电缆与试验室的金属墙连接。 | ||
第485行: | 第466行: | ||
图4提供了台式设备试验布置的实例。 | 图4提供了台式设备试验布置的实例。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4实验室试验时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4实验室试验时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400px]] | ||
图 4 实验室试验时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图 4 实验室试验时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
第497行: | 第478行: | ||
任何与受试设备有关的安装脚架应保持原位。 | 任何与受试设备有关的安装脚架应保持原位。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5 实验室试验时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400px]]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5 实验室试验时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 | |||
图 5 实验室试验时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图 5 实验室试验时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
第533行: | 第512行: | ||
注:在电荷衰减有争议时,可用非接触电场计监视受试设备上的电荷。当放电衰减至低于初始值的10%后,受试设 备被认为已放电。 | 注:在电荷衰减有争议时,可用非接触电场计监视受试设备上的电荷。当放电衰减至低于初始值的10%后,受试设 备被认为已放电。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6不接地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400px]]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6不接地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 | |||
图 6 不接地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图 6 不接地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7不接地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400px]]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7不接地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 | |||
图 7 不接地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图 7 不接地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
第561行: | 第537行: | ||
对于现场进行的安装后试验,只有经制造商和用户双方同意时才能进行。 一定要考虑相邻的设备 可 能 受 到 的 不 利 影 响 。 | 对于现场进行的安装后试验,只有经制造商和用户双方同意时才能进行。 一定要考虑相邻的设备 可 能 受 到 的 不 利 影 响 。 | ||
注:此外,安装后的静电放电现场试验可能会使受试设备遭受明显的老化。 | 注:此外,安装后的静电放电现场试验可能会使受试设备遭受明显的老化。 一旦承受过静电放电,许多现代电子电路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 将显著缩短。虽然电子设备不 一 定在进行静电放电试验时立即失效,但经受过 静电放电试验的电子设备出现故障通常远比完全没有经受过静电放电试验的来得更快。考虑到这一 点,不进 行安装后现场静电放电试验可能是明智的决定。 | ||
如 果 决 定 进 行 安 装 后 静 电 放 电 试 验 , 受 试 设 备 应 在 其 最 终 安 装 完 毕 条 件 下 进 行 试 验 。 | 如 果 决 定 进 行 安 装 后 静 电 放 电 试 验 , 受 试 设 备 应 在 其 最 终 安 装 完 毕 条 件 下 进 行 试 验 。 | ||
第579行: | 第551行: | ||
图8提供了安装后试验布置的实例。 | 图8提供了安装后试验布置的实例。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8安装后试验时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400px]]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8安装后试验时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 | |||
图 8 安 装 后 试 验 时 落 地 式 设 备 试 验 布 置 实 例 | 图 8 安 装 后 试 验 时 落 地 式 设 备 试 验 布 置 实 例 | ||
第607行: | 第574行: | ||
——相对湿度:30%~60%; | ——相对湿度:30%~60%; | ||
——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 |||
注:其他的数值只在适用于设备的特定气候环境下使用。 | 注:其他的数值只在适用于设备的特定气候环境下使用。 | ||
第648行: | 第615行: | ||
注2:在测试结果有变化的情况下,附录F 给出了一个静电放电调整试验策略,来确定差异的来源。 | 注2:在测试结果有变化的情况下,附录F 给出了一个静电放电调整试验策略,来确定差异的来源。 | ||
第853行: | 第819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A.1与A.2所提到的材料接触时操作者可能被充电静电电压的最大值.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A.1与A.2所提到的材料接触时操作者可能被充电静电电压的最大值.jpeg|400px]] | ||
图 A.1 与 A.2 所提到的材料接触时操作者可能被充电静电电压的最大值 | 图 A.1 与 A.2 所提到的材料接触时操作者可能被充电静电电压的最大值 | ||
第1,032行: | 第998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1靶适配线连接到电流靶的实例.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1靶适配线连接到电流靶的实例.jpeg|400px]] | ||
第1,040行: | 第1,006行: | ||
图 B.1 靶适配线连接到电流靶的实例 | 图 B.1 靶适配线连接到电流靶的实例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2电流靶正面图实例.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2电流靶正面图实例.jpeg|400px]] | ||
说 明 : | 说 明 : | ||
第1,069行: | 第1,035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3电流靶-衰减器-电缆链插入损耗测量的实例.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3电流靶-衰减器-电缆链插入损耗测量的实例.jpeg|400px]] | ||
图 B.3 电流靶-衰减器-电缆链插入损耗测量的实例 | 图 B.3 电流靶-衰减器-电缆链插入损耗测量的实例 | ||
第1,081行: | 第1,047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4确定低频系统转换阻抗的电路图.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4确定低频系统转换阻抗的电路图.jpeg|400px]] | ||
图 B.4 确定低频系统转换阻抗的电路图 | 图 B.4 确定低频系统转换阻抗的电路图 | ||
第1,162行: | 第1,128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B.5静电放电发生器性能校准的典型配置.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B.5静电放电发生器性能校准的典型配置.jpeg|400px]] | ||
第1,195行: | 第1,161行: | ||
中央黄铜部分——大约1:1 | 中央黄铜部分——大约1:1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1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1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400px]] | ||
图 C.1 同轴靶的机械图 | 图 C.1 同轴靶的机械图 | ||
第1,202行: | 第1,168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1(续).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1(续).jpeg|400px]] | ||
图 C.1(续) | 图 C.1(续)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2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2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400px]] | ||
说 明 : | 说 明 : | ||
第1,227行: | 第1,193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3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3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400px]] | ||
图 C.3 同轴靶的机械图 | 图 C.3 同轴靶的机械图 | ||
第1,234行: | 第1,200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4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4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400px]] | ||
图 C.4 同轴靶的机械图 | 图 C.4 同轴靶的机械图 | ||
第1,242行: | 第1,208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5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5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400px]] | ||
图 C.5 同轴靶的机械图 | 图 C.5 同轴靶的机械图 | ||
第1,345行: | 第1,311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1 充电电压5kV,测量距离 0.1m,弧长0.7mm,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电场.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1 充电电压5kV,测量距离 0.1m,弧长0.7mm,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电场.jpeg|400px]] | ||
图 D.1 充 电 电 压 5 kV, 测量距离0 . 1m, 弧长0.7 mm, 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电场 | 图 D.1 充 电 电 压 5 kV, 测量距离0 . 1m, 弧长0.7 mm, 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电场 | ||
第1,355行: | 第1,321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2 充电电压5kV,测量距离0.1m,弧长0.5 mm,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磁场.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2 充电电压5kV,测量距离0.1m,弧长0.5 mm,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磁场.jpeg|400px]] | ||
图 D.2 充电电压5 kV, 测量距离0.1m, 弧长0.5 mm, 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磁场 | 图 D.2 充电电压5 kV, 测量距离0.1m, 弧长0.5 mm, 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磁场 | ||
第1,369行: | 第1,335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3 接地平面上的半圆环.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3 接地平面上的半圆环.jpeg|400px]] | ||
图 D.3 接地平面上的半圆环 | 图 D.3 接地平面上的半圆环 | ||
第1,381行: | 第1,347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4 半环上的感应电压(纵坐标改为感应电压).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4 半环上的感应电压(纵坐标改为感应电压).jpeg|400px]] | ||
图 D.4 半环上的感应电压(纵坐标改为感应电压) | 图 D.4 半环上的感应电压(纵坐标改为感应电压) | ||
第1,391行: | 第1,357行: | ||
图 D.5 给出了测量静电放电辐射场的试验布置。 | 图 D.5 给出了测量静电放电辐射场的试验布置。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5 测量静电放电辐射场试验布置实例.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5 测量静电放电辐射场试验布置实例.jpeg|400px]] | ||
图 D.5 测量静电放电辐射场试验布置实例 | 图 D.5 测量静电放电辐射场试验布置实例 | ||
第1,440行: | 第1,406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6 在距离环 45 cm处的电压降实测(实线)和数值仿真(点线)的比较(感应电压).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6 在距离环 45 cm处的电压降实测(实线)和数值仿真(点线)的比较(感应电压).jpeg|400px]] | ||
图 D.6 在距离环45 cm 处的电压降实测(实线)和数值仿真(点线)的比较(感应电压) | 图 D.6 在距离环45 cm 处的电压降实测(实线)和数值仿真(点线)的比较(感应电压) | ||
第1,446行: | 第1,412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7 45cm 处测量结果计算出的磁场值(实线)和数值仿真计算(点线)的比较.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7 45cm 处测量结果计算出的磁场值(实线)和数值仿真计算(点线)的比较.jpeg|400px]] | ||
图 D.7 45 cm处测量结果计算出的磁场值(实线)和数值仿真计算(点线)的比较 | 图 D.7 45 cm处测量结果计算出的磁场值(实线)和数值仿真计算(点线)的比较 | ||
第1,467行: | 第1,433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8辐射场结构示意和等效电路图.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8辐射场结构示意和等效电路图.jpeg|400px]] | ||
图 D.8 辐射场结构示意和等效电路图 | 图 D.8 辐射场结构示意和等效电路图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9 磁场辐射.jpeg]]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9 磁场辐射.jpeg|400px]] | ||
说 明 : | 说 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