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欣欣
→附录D 游泳池和戏水池区域的划分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14,208行: | 第14,208行: | ||
B.1.2 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按下式计算: | B.1.2 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按下式计算: | ||
<math>N_\mathrm{g}=0.024T_\mathrm{d}^{1.3}</math> (B.1.2) | <math>N_\mathrm{g}=0.024T_\mathrm{d}^{1.3}</math> (B.1.2) | ||
式中:T<sub>d</sub>——年平均雷暴日(d/a)。 | 式中:T<sub>d</sub>——年平均雷暴日(d/a)。 | ||
第14,216行: | 第14,216行: | ||
1 建筑物的高度H<100m 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 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 1 建筑物的高度H<100m 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 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 ||
<math>D=\sqrt{H(200-H)}</math> (B.1.3-1) | <math>D=\sqrt{H(200-H)}</math> (B.1.3-1) | ||
<math>A_{\mathrm{e}}=\begin{bmatrix}LW+2(L+W)\times\sqrt{H(200-H)} | <math>A_{\mathrm{e}}=\begin{bmatrix}LW+2(L+W)\times\sqrt{H(200-H)}+\pi H(200-H)\end{bmatrix}\times10^{-6}</math> (B.1.3-2) | ||
式中: 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 (m); | 式中: 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 (m); | ||
第14,224行: | 第14,224行: | ||
L 、W 、H—— 建筑物的长、宽、高 (m)。 | L 、W 、H—— 建筑物的长、宽、高 (m)。 | ||
建筑物平面积扩大后的等效面积A。为 图B.1. | 建筑物平面积扩大后的等效面积A。为 图B.1.3中的虚线所包围的面积。 | ||
2 建筑物的高度H≥100m 时,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D 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度H 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 计算: | 2 建筑物的高度H≥100m 时,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D 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度H 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 计算: | ||
第14,353行: | 第14,353行: | ||
[[文件: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_图D-2地面上游泳池和戏水池的区域尺寸(侧视图).png|400px]] | [[文件: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_图D-2地面上游泳池和戏水池的区域尺寸(侧视图).png|400px]] | ||
图 D-2 地面上游泳池和戏水池的区域尺寸(侧视图) | 图 D-2 地面上游泳池和戏水池的区域尺寸(侧视图) | ||
第14,359行: | 第14,360行: | ||
0区:指水池的内部,包括水池墙壁上或地面上的凹入部 分 ; 洗 脚 池 内 部 ; 喷 水 柱 或 人 工 瀑 布 内 部 及 其 底 下 的 空 间 。 | 0区:指水池的内部,包括水池墙壁上或地面上的凹入部 分 ; 洗 脚 池 内 部 ; 喷 水 柱 或 人 工 瀑 布 内 部 及 其 底 下 的 空 间 。 | ||
[[文件: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_图D-3具有至少高2.5m固定隔板的区域尺寸示例- | [[文件: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_图D-3具有至少高2.5m固定隔板的区域尺寸示例-俯视图.png|400px]] | ||
图 D-3 具有至少高2 . 5m 固定隔板的区域尺寸示例(俯视图) | 图 D-3 具有至少高2 . 5m 固定隔板的区域尺寸示例(俯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