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创建页面,内容为“{{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1 总 则 == 1.0.1 为了预防建筑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厂房;* 2 仓库; 3 民用建筑; 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5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6 可燃材料堆场; 7 城市交通隧道。…”)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未显示1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标准状态 ==
<br>
当前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发布日期:2014-08-27
实施日期:2015-05-01


== 1 总 则 ==  
== 1 总 则 ==  
第7行: 第16行: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厂房;*
1 厂房;


2 仓库;
2 仓库;
第27行: 第36行:
1.0.4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 隔,该建筑及其各功能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相关规定确定。
1.0.4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 隔,该建筑及其各功能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相关规定确定。


1.0.5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建筑及其火灾特点,从全局出
1.0.5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建筑及其火灾特点,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6 建筑高度大于250m 的建筑,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 取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其防火设计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1.0.6 建筑高度大于250m 的建筑,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 取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其防火设计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第141行: 第148行:
从水枪喷嘴起至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380mm 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
从水枪喷嘴起至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380mm 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


2.2 符号
=== 2.2 符号 ===


A——泄压面积
A——泄压面积
第173行: 第180行:
表3.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表3.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生产的火灾 危险性类别 |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 |
! 生产的火灾 <br />危险性类别
| 甲 | 1.闪点小于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 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 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
!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
| 乙 | 1.闪点不小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5.助燃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不小于 60℃的液体雾滴 |
|-
| 丙 | 1.闪点不小于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
| 甲
| 丁 | 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 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 各种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
| style="text-align:left;" | 1.闪点小于28℃的液体<br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br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br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 爆炸的物质 <br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 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br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 戊 |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
|-
| 乙
| style="text-align:left;" | 1.闪点不小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br />2.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气体 <br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br />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br />5.助燃气体 <br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不小于 60℃的液体雾滴
|-
| 丙
| style="text-align:left;" | 1.闪点不小于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
| 丁
| style="text-align:left;" | 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 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br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 各种生产 <br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
| 戊
| style="text-align:left;" |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


3.1.2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 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
3.1.2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 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 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 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 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 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第194行: 第211行:
表3.1.3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表3.1.3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储存物品的火 灾危险性类别 |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 |
!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 甲 | 1.闪点小于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 小于10%气体的固体物质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 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 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
!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
| 乙 | 1.闪点不小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5.助燃气体 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
|-
| 丙 | 1.闪点不小于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
| 甲
| 丁 | 难燃烧物品 |
| style="text-align:left;" | 1.闪点小于28℃的液体 <br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 小于10%气体的固体物质 <br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br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 的物质 <br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 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br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 戊 | 不燃烧物品 |
|-
 
| 乙
3.1.4 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
| style="text-align:left;" | 1.闪点不小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br />2.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气体 <br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br />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br />5.助燃气体 <br />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
| 丙
| style="text-align:left;" | 1.闪点不小于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
| 丁
| style="text-align:left;" | 难燃烧物品
|-
| 戊
| style="text-align:left;" | 不燃烧物品
|}


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3.1.4 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3.1.5 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 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3.1.5 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 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第215行: 第242行:
表3.2.1 不同耐火等级厂房和仓库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表3.2.1 不同耐火等级厂房和仓库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构件名称 | | 耐火等级 | | | |
! rowspan="2" colspan="2" | 构件名称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 colspan="4" | 耐火等级
| 墙 | 防火墙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3.00 |
|-
| 承重墙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2.50 | 不燃性 2.00 | 难燃性 0.50 |
| 一级
| 楼梯间和前室的墙 电梯井的墙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1.50 | 难燃性 0.50 |
| 二级
|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50 | 难燃性 0.25 |
| 三级
| 非承重外墙 房间隔墙 | 不燃性 0.75 | 不燃性 0.50 | 难燃性 0.50 | 难燃性 0.25 |
| 四级
| 柱 |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2.50 | 不燃性 2.00 | 难燃性 0.5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梁 |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难燃性 0.50 |
| rowspan="5" | 墙
| 楼板 |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75 | 难燃性 0.50 |
| 防火墙
| 屋顶承重构件 |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难燃性 0.50 | 可燃性 |
| 不燃性 3.00
| 疏散楼梯 |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75 | 可燃性 |
| 不燃性 3.00
|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 | 不燃性 0.25 | 难燃性 0.25 | 难燃性 0.15 | 可燃性 |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3.00
|-
| 承重墙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2.50
| 不燃性 2.00
| 难燃性 0.50
|-
| 楼梯间和前室的墙 <br />电梯井的墙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1.50
| 难燃性 0.50
|-
|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50
| 难燃性 0.25
|-
| 非承重外墙 <br />房间隔墙
| 不燃性 0.75
| 不燃性 0.50
| 难燃性 0.50
| 难燃性 0.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柱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2.50
| 不燃性 2.00
| 难燃性 0.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梁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难燃性 0.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楼板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75
| 难燃性 0.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屋顶承重构件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难燃性 0.50
| 可燃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疏散楼梯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75
| 可燃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 不燃性 0.25
| 难燃性 0.25
| 难燃性 0.15
| 可燃性
|}


注: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不燃材料的吊顶,其耐火极限不限。
注: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不燃材料的吊顶,其耐火极限不限。
第257行: 第346行:
3.2.10 一、二级耐火等级单层厂房(仓库)的柱,其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50h 和2.00h。
3.2.10 一、二级耐火等级单层厂房(仓库)的柱,其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50h 和2.00h。


3.2.11 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的一级耐火等级单、多层厂房(仓库)的屋顶
3.2.11 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的一级耐火等级单、多层厂房(仓库)的屋顶承重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承重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除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外,下列建筑构件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结构,其中能 受到甲、乙、丙类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焰影响的部位应采取外包覆不燃材料或其他防火 保护措施:
除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外,下列建筑构件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结构,其中能 受到甲、乙、丙类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焰影响的部位应采取外包覆不燃材料或其他防火 保护措施:
第269行: 第356行:
3、单、多层丁、戊类厂房(仓库)的梁、柱和屋顶承重构件。
3、单、多层丁、戊类厂房(仓库)的梁、柱和屋顶承重构件。


3.2.12 除甲、乙类仓库和高层仓库外,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非承重外墙,当采
3.2.12 除甲、乙类仓库和高层仓库外,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非承重外墙,当采用不燃性墙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当采用难燃性墙体时,不应低于0.50h。
 
用不燃性墙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当采用难燃性墙体时,不应低于0.50h。


4层及4层以下的一、二级耐火等级丁、戊类地上厂房(仓库)的非承重外墙, 当采用不燃性墙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当采用难燃性轻质复合墙体时,其表面材料 应为不燃材料、内填充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B₂ 级。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8624 的规定。
4层及4层以下的一、二级耐火等级丁、戊类地上厂房(仓库)的非承重外墙, 当采用不燃性墙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当采用难燃性轻质复合墙体时,其表面材料 应为不燃材料、内填充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B₂ 级。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8624 的规定。
第295行: 第380行:
表3.3.1 厂房的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表3.3.1 厂房的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生产的火 灾危险性 类别 | 厂房的耐 火等级 | 最多允许 层数 |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²) | | | |
! rowspan="2" | 生产的火 灾危险性 <br />类别
| 单层 厂房 | 多层 厂房 | 高层 厂房 | 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 括地下或半地下室) |
! rowspan="2" | 厂房的耐 <br />火等级
| 甲 | 一级 二级 | 宜采用单层 | 4000 3000 | 3000 2000 | | |
! rowspan="2" | 最多允许 <br />层数
| 乙 | 一级 二级 | 不限 6 | 5000 4000 | 4000 3000 | 2000 1500 | |
! colspan="4" |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²)
| 丙 | 一级 二级 | 不限 不限 | 不限 8000 | 6000 4000 | 3000 2000 | 500 50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单层 厂房
|  |  |  |  |  |  |  |
| 多层 厂房
| --- | --- | --- | --- | --- | --- | --- |
| 高层 厂房
| 三级 | 2 | 3000 | 2000 | | |
| 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 <br />括地下或半地下室)
| 丁 |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 不限 3 1 | 不限 4000 1000 | 不限 2000 | 4000 | 1000 |
|-
| 戊 |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 不限 3 1 | 不限 5000 1500 | 不限 3000 | 6000 | 1000 一  一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甲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一级 <br /><br />二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宜采用单层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4000 <br /><br />30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000 <br /><br />2000
| —<br /><br />—
| —<br /><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乙
| 一级 <br /><br />二级
| 不限 <br /><br />6
| 5000 <br /><br />4000
| 4000 <br /><br />3000
| 2000 <br /><br />1500
| —<br /><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丙
| 一级 <br /><br />二级
| 不限 <br /><br />不限
| 不限 <br /><br />8000
| 6000 <br /><br />4000
| 3000 <br /><br />2000
| 500 <br /><br />5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三级
| 2
| 3000
| 2000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丁
| 一、二级 <br /><br />三级 <br /><br />四级
| 不限 <br /><br />3 <br /><br />1
| 不限 <br /><br />4000 <br /><br />1000
| 不限 <br /><br />2000
| 4000
| 10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戊
| 一、二级 <br /><br />三级 <br /><br />四级
| 不限 <br /><br />3 <br /><br />1
| 不限 <br /><br />5000 <br /><br />1500
| 不限 <br /><br />3000<br /><br />—
| 6000
| 1000<br /><br />—<br /><br />—
|}


注:1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除甲类厂房外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其防火分区 的建筑面积大于本表规定,且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或防火分隔水幕分 隔。采用防火卷帘时,应符合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采用防火分隔水幕时,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的规定。
注:1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除甲类厂房外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其防火分区 的建筑面积大于本表规定,且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或防火分隔水幕分 隔。采用防火卷帘时,应符合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采用防火分隔水幕时,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的规定。
第327行: 第459行:
表3.3.2仓库的层数和面积
表3.3.2仓库的层数和面积


| |  |  |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 险性类别 | | 仓库的 耐火等级 | 最多 允许 层数 | 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²) | | | | | | |
! rowspan="3" colspan="2" |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 险性类别
| 单层仓库 | | 多层仓库 | | 高层仓库 | | 地下或半地下 仓库(包括地下 或半地下室) |
! rowspan="3" | 仓库的 <br />耐火等级
| 每座 仓库 | 防火 分区 | 每座 仓库 | 防火 分区 | 每座 仓库 | 防火 分区 | 防火 分区 |
! rowspan="3" | 最多 <br /><br />允许 <br /><br />层数
| 甲 | 3、4项 1、2、5、6项 | 一级 一、二级 | 1 1 | 180 750 | 60 250 | | — | | | |
! colspan="7" | 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 <br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²)
| 乙 | 1、3、4项 | 一、二级 三级 | 3 1 | 2000 500 | 500 250 | 900 | 300 — | | | |
|-
| 2、5、6项 | 一、二级 三级 | 5 1 | 2800 900 | 700 300 | 1500 | 500 | — | 一  —- | |
| colspan="2" | 单层仓库
| | 1项 | 一、二级 三级 | 5 1 | 4000 1200 | 1000 400 | 2800 | 700 | | | 150   |
| colspan="2" | 多层仓库
| 2项 | 一、二级 三级 | 不限 3 | 6000 2100 | 1500 700 | 4800 1200 | 1200 400 | 4000 | 1000 | 300 |
| colspan="2" | 高层仓库
| 丁 | |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 不限 3 1 | 不限 3000 2100 | 3000 1000 700 | 不限 1500 | 1500 500 | 4800 | 1200 | 500   |
| 地下或半地下 <br />仓库(包括地下 <br />或半地下室)
| 戊 | |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 不限 3 1 | 不限 3000 2100 | 不限 1000 700 | 不限 2100 | 2000 700 - | 6000 | 1500 — | 1000   |
|-
| 每座 <br />仓库
| 防火 <br />分区
| 每座 <br />仓库
| 防火 <br />分区
| 每座 <br />仓库
| 防火 <br />分区
| 防火 <br />分区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甲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4项 <br />1、2、5、6项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一级 <br /><br />一、二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 <br /><br />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80 <br /><br />7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60 <br /><br />2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br /><br />—
| —<br /><br />—
| —<br /><br />—
| —<br /><br />—
| —<br /><br />—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乙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3、4项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一、二级 <br /><br />三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 <br /><br />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00 <br /><br />5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00 <br /><br />2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900<br /><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00 <br /><br />
| —<br /><br />—
| —<br /><br />—
| —<br /><br />—
|-
| 2、5、6项
| 一、二级 <br /><br />三级
| 5 <br /><br />1
| 2800 <br /><br />900
| 700 <br /><br />300
| 1500<br /><br />—
| 500<br /><br />—
| —<br /><br />—
| —<br /><br />—
| —<br /><br />—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项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一、二级 <br /><br />三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 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4000 12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00 4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800 <br /><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00<br /><br />—
| —<br /><br />—
| —<br /><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50
|-
| 2项
| 一、二级 <br /><br />三级
| 不限 <br /><br />3
| 6000 <br /><br />2100
| 1500 <br /><br />700
| 4800 <br /><br />1200
| 1200 <br /><br />400
| 4000<br /><br />—
| 1000<br /><br />—
| 300<br /><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丁
| 一、二级 <br /><br />三级 <br /><br />四级
| 不限 <br /><br />3 <br /><br />1
| 不限 <br /><br />3000 <br /><br />2100
| 3000 <br /><br />1000 <br /><br />700
| 不限 <br /><br />1500<br /><br />—
| 1500 <br /><br />500<br /><br />—
| 4800 <br /><br />—<br /><br />—
| 1200<br /><br />—<br /><br />—
| 500<br /><br />—<br /><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戊
| 一、二级 <br /><br />三级 <br /><br />四级
| 不限 <br /><br />3 <br /><br />1
| 不限 <br /><br />3000 <br /><br />2100
| 不限 <br /><br />1000 <br /><br />700
| 不限 <br /><br />2100<br /><br />—
| 2000 <br /><br />700<br /><br />—
| 6000<br /><br />—<br /><br />—
| 1500 <br /><br /><br /><br />
| 1000<br /><br />—<br /><br />—
|}


注:1 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甲、乙类仓库内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不 应开设门、窗、洞口;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 不应大于相应类别地上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
注:1 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甲、乙类仓库内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不 应开设门、窗、洞口;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 不应大于相应类别地上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
第348行: 第568行:
4 独立建造的硝酸铵仓库、电石仓库、聚乙烯等高分子制品仓库、尿素仓库、配煤仓库、 造纸厂的独立成品仓库,当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时,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 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
4 独立建造的硝酸铵仓库、电石仓库、聚乙烯等高分子制品仓库、尿素仓库、配煤仓库、 造纸厂的独立成品仓库,当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时,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 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


5 一、二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2000m²,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 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m²;三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
5 一、二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2000m²,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 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m²;三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3000m²,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²。
 
于3000m²,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²。


6 一、二级耐火等级且占地面积不大于2000m²的单层棉花库房,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 面积不应大于2000m²。
6 一、二级耐火等级且占地面积不大于2000m²的单层棉花库房,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 面积不应大于2000m²。
第416行: 第634行:
表3.4.1厂房之间及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
表3.4.1厂房之间及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 称 | | | 甲类厂房 | 乙类厂房(仓库) | | | 丙、丁、戊类厂房(仓库) | | | | 民用建筑 | | | | |
! rowspan="3" colspan="3" | 名 称
| 单、多层 | 单、多层 | | 高层 | 单、多层 | | | 高层 | 裙房,单、多层 | | | 高层 | |
! 甲类厂房
| 一、二级 | 一、二级 | 三级 | 一、二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一、二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一类 | 二类 |
! colspan="3" | 乙类厂房(仓库)
| 甲类 厂房 | 单、多层 | 一、二级 | 12 | 12 | 14 | 13 | 12 | 14 | 16 | 13 | 25 | | | 50 | |
! colspan="4" | 丙、丁、戊类厂房(仓库)
| 乙类 厂房 | 单、多层 | 一、二级 | 12 | 10 | 12 | 13 | 10 | 12 | 14 | 13 |
! colspan="8" | 民用建筑
| 三 级 | 14 | 12 | 14 | 15 | 12 | 14 | 16 | 15 |
|-
| 高层 | 一、二级 | 13 | 13 | 15 | 13 | 13 | 15 | 17 | 13 |
| 单、多层
| 丙类 厂房 | 单、多层 | 一、二级 | 12 | 10 | 12 | 13 | 10 | 12 | 14 | 13 | 10 | 12 | 14 | 20 | 15 |
| colspan="2" | 单、多层
| 三 级 | 14 | 12 | 14 | 15 | 12 | 14 | 16 | 15 | 12 | 14 | 16 | 25 | 20 |
| 高层
| 四 级 | 16 | 14 | 16 | 17 | 14 | 16 | 18 | 17 | 14 | 16 | 18 |
| colspan="3" | 单、多层
| 高层 | 一、二级 | 13 | 13 | 15 | 13 | 13 | 15 | 17 | 13 | 13 | 15 | 17 | 20 | 15 |
| 高层
| 丁、戊 厂房 | 单、多层 | 一、二级 | 12 | 10 | 12 | 13 | 10 | 12 | 14 | 13 | 10 | 12 | 14 | 15 | 13 |
| colspan="3" | 裙房,单、多层
| 三 级 | 14 | 12 | 14 | 15 | 12 | 14 | 16 | 15 | 12 | 14 | 16 | 18 | 15 |
| colspan="5" | 高层
| 四 级 | 16 | 14 | 16 | 17 | 14 | 16 | 18 | 17 | 14 | 16 | 18 |
|-
| 高层 | 一、二级 | 13 | 13 | 15 | 13 | 13 | 15 | 17 | 13 | 13 | 15 | 17 | 15 | 13 |
| 一、二级
| 室外 变、配 电站 | 变压器 总油量 (t) | ≥5,≤ 10 | 25 | 25 | 25 | 25 | 12 | 15 | 20 | 12 | 15 | 20 | 25 | 20 | |
| 一、二级
| >10,≤ 50 | 15 | 20 | 25 | 15 | 20 | 25 | 30 | 25 | |
| 三级
| >50 | 20 | 25 | 30 | 20 | 25 | 30 | 35 | 30 | |
| 一、二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一、二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一类
| colspan="4" | 二类
|-
| 甲类 <br /><br />厂房
| 单、多层
| 一、二级
| 12
| 12
| 14
| 13
| 12
| 14
| 16
| 13
| rowspan="4" colspan="3" | 25
| rowspan="4" colspan="5" | 50
|-
| rowspan="3" | 乙类 <br /><br />厂房
| rowspan="2" | 单、多层
| 一、二级
| 12
| 10
| 12
| 13
| 10
| 12
| 14
| 13
|-
| 三 级
| 14
| 12
| 14
| 15
| 12
| 14
| 16
| 15
|-
| 高层
| 一、二级
| 13
| 13
| 15
| 13
| 13
| 15
| 17
| 13
|-
| rowspan="4" | 丙类 <br /><br />厂房
| rowspan="3" | 单、多层
| 一、二级
| 12
| 10
| 12
| 13
| 10
| 12
| 14
| 13
| 10
| 12
| 14
| 20
| colspan="4" | 15
|-
| 三 级
| 14
| 12
| 14
| 15
| 12
| 14
| 16
| 15
| 12
| 14
| 16
| rowspan="2" | 25
| rowspan="2" colspan="4" | 20
|-
| 四 级
| 16
| 14
| 16
| 17
| 14
| 16
| 18
| 17
| 14
| 16
| 18
|-
| 高层
| 一、二级
| 13
| 13
| 15
| 13
| 13
| 15
| 17
| 13
| 13
| 15
| 17
| 20
| colspan="4" | 15
|-
| rowspan="4" | 丁、戊 <br /><br /><br /><br />厂房
| rowspan="3" | 单、多层
| 一、二级
| 12
| 10
| 12
| 13
| 10
| 12
| 14
| 13
| 10
| 12
| 14
| 15
| colspan="4" | 13
|-
| 三 级
| 14
| 12
| 14
| 15
| 12
| 14
| 16
| 15
| 12
| 14
| 16
| rowspan="2" | 18
| rowspan="2" colspan="4" | 15
|-
| 四 级
| 16
| 14
| 16
| 17
| 14
| 16
| 18
| 17
| 14
| 16
| 18
|-
| 高层
| 一、二级
| 13
| 13
| 15
| 13
| 13
| 15
| 17
| 13
| 13
| 15
| 17
| 15
| colspan="4" | 13
|-
| rowspan="3" | 室外 变、<br />配 电站
| rowspan="3" | 变压器 <br /><br />总油量 (t)
| ≥5,≤ 10
| rowspan="3" | 25
| rowspan="3" | 25
| rowspan="3" | 25
| rowspan="3" | 25
| 12
| 15
| 20
| 12
| 15
| 20
| 25
| colspan="5" | 20
|-
| >10,≤ 50
| 15
| 20
| 25
| 15
| 20
| 25
| 30
| colspan="5" | 25
|-
| >50
| 20
| 25
| 30
| 20
| 25
| 30
| 35
| colspan="5" | 30
|}


注:1 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 30m。单、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与戊类仓库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 与民用建 筑的防火间距可将戊类厂房等同民用建筑按本规范第5.2.2条的规定执行。为丙、丁、 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置的生活用房应按民用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 于6m。确需相邻布置时,应符合本表注2、3的规定。
注:1 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 30m。单、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与戊类仓库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 与民用建 筑的防火间距可将戊类厂房等同民用建筑按本规范第5.2.2条的规定执行。为丙、丁、 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置的生活用房应按民用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 于6m。确需相邻布置时,应符合本表注2、3的规定。
第455行: 第888行:
表3.4.3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
表3.4.3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
|-
| 名称 | 厂外铁路线中心线 | 厂内铁路线中心线 | 厂外道路路边 | 厂内道路路边 | |
! rowspan="2" | 名称
| 主要 | 次要 |
! rowspan="2" | 厂外铁路线中心线
| 甲类厂房 | 30 | 20 | 15 | 10 | 5 |
! rowspan="2" | 厂内铁路线中心线
! rowspan="2" | 厂外道路路边
! colspan="2" | 厂内道路路边
|-
| 主要
| 次要
|-
| 甲类厂房
| 30
| 20
| 15
| 10
| 5
|}


3.4.4 高层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 罐,可燃材料堆场(除煤和焦炭场外)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且 不应小于13m。
3.4.4 高层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 罐,可燃材料堆场(除煤和焦炭场外)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且 不应小于13m。
第497行: 第943行:
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
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
| 名 称 | | | 甲类仓库(储量, t) | | | |
! rowspan="3" colspan="2" | 名 称
| 甲类储存物品第3、4项 | | 甲类储存物品第1、2、5、6项 | |
! colspan="5" | 甲类仓库(储量, t)
| ≤5 | >5 | ≤10 | >10 |
|-
| 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 | | 50 | | | |
| colspan="2" | 甲类储存物品第3、4项
| 裙房、其他民用建筑、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 | | 30 | 40 | 25 | 30 |
| colspan="3" | 甲类储存物品第1、2、5、6项
| 甲类仓库 | | | 20 | 20 | 20 | 20 |
|-
| 厂房和乙、丙、丁、戊类 仓库 | | 一、二级 | 15 | 20 | 12 | 15 |
| colspan="2" | ≤5
| 三级 | 20 | 25 | 15 | 20 |
| >5
| 四级 | 25 | 30 | 20 | 25 |
| ≤10
| 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 不小于10MV ·A的室外变、配电站,工业企业的变 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 | | 30 | 40 | 25 | 30 |
| >10
| 厂外铁路线中心线 | | | 40 | | | |
|-
| 厂内铁路线中心线 | | | 30 | | | |
| colspan="2" | 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 厂外道路路边 | | | 20 | | | |
| colspan="5" | 50
| 厂内道路路边 | 主要 | | 10 | | | |
|-
| 次要 | | 5 | | | |
| colspan="2" | 裙房、其他民用建筑、 <br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 colspan="2" | 30
| 40
| 25
| 30
|-
| colspan="2" | 甲类仓库
| colspan="2" | 20
| 20
| 20
| 20
|-
| rowspan="3" | 厂房和乙、丙、丁、戊类 仓库
| 一、二级
| colspan="2" | 15
| 20
| 12
| 15
|-
| 三级
| colspan="2" | 20
| 25
| 15
| 20
|-
| 四级
| colspan="2" | 25
| 30
| 20
| 25
|-
| colspan="2" | 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 <br />不小于10MV ·A的室外变、配电站,工业企业的变 <br />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 colspan="2" | 30
| 40
| 25
| 30
|-
| colspan="2" | 厂外铁路线中心线
| colspan="5" | 40
|-
| colspan="2" | 厂内铁路线中心线
| colspan="5" | 30
|-
| colspan="2" | 厂外道路路边
| colspan="5" | 20
|-
| rowspan="2" | 厂内道路路边
| 主要
| colspan="5" | 10
|-
| 次要
| colspan="5" | 5
|}


注: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当第3、4项物品储量不大于2t,第1、2、5、6项物品储量不大 于5t 时,不应小于12m, 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注: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当第3、4项物品储量不大于2t,第1、2、5、6项物品储量不大 于5t 时,不应小于12m, 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第521行: 第1,019行:
表3.5.2 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表3.5.2 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 称 | | | 乙类仓库 | | | 丙类仓库 | | | | 丁、戊类仓库 | | | |
! rowspan="3" colspan="3" | 名 称
| 单、多层 | | 高层 | 单、多层 | | | 高层 | 单、多层 | | | 高层 |
! colspan="3" | 乙类仓库
| 一 二级 | 三 级 | 一 二级 | 一 二级 | 三 级 | 四 级 | 一、二 级 | 一 二级 | 三 级 | 四 级 | 一、二 级 |
! colspan="4" | 丙类仓库
| 库  乙 、 丙 、 丁、戊 类 | 单、多 层 | 一、二 级 | 10 | 12 | 13 | 10 | 12 | 14 | 13 | 10 | 12 | 14 | 13 |
! colspan="4" | 丁、戊类仓库
| 三 级 | 12 | 14 | 15 | 12 | 14 | 16 | 15 | 12 | 14 | 16 | 15 |
|-
| 四 级 | 14 | 16 | 17 | 14 | 16 | 18 | 17 | 14 | 16 | 18 | 17 |
| colspan="2" | 单、多层
| 高 层 | 一、二 级 | 13 | 15 | 13 | 13 | 15 | 17 | 13 | 13 | 15 | 17 | 13 |
| 高层
| 民用 建筑 | 裙房, 单、多 层 | 一、二 级 | 25 | | | 10 | 12 | 14 | 13 | 10 | 12 | 14 | 13 |
| colspan="3" | 单、多层
| 三 级 | 25 | | | 12 | 14 | 16 | 15 | 12 | 14 | 16 | 15 |
| 高层
| 四 级 | 25 | | | 14 | 16 | 18 | 17 | 14 | 16 | 18 | 17 |
| colspan="3" | 单、多层
| 高 层 | | 50 | | | 20 | 25 | 25 | 20 | 15 | 18 | 18 | 15 |
| 高层
| 二 类 | 50 | | | 15 | 20 | 20 | 15 | 13 | 15 | 15 | 13 |
|-
| 一 、 二级
| 三 级
| 一 、 二级
| 一 、 二级
| 三 级
| 四 级
| 一、二 级
| 一 、 二级
| 三 级
| 四 级
| 一、二 级
|-
| rowspan="4" | 乙 、 丙 、 <br />丁、戊 类 仓库
| rowspan="3" | 单、多 层
| 一、二 级
| 10
| 12
| 13
| 10
| 12
| 14
| 13
| 10
| 12
| 14
| 13
|-
| 三 级
| 12
| 14
| 15
| 12
| 14
| 16
| 15
| 12
| 14
| 16
| 15
|-
| 四 级
| 14
| 16
| 17
| 14
| 16
| 18
| 17
| 14
| 16
| 18
| 17
|-
| 高 层
| 一、二 级
| 13
| 15
| 13
| 13
| 15
| 17
| 13
| 13
| 15
| 17
| 13
|-
| rowspan="5" | 民用 建筑
| rowspan="3" | 裙房, 单、多 层
| 一、二 级
| colspan="3" | 25
| 10
| 12
| 14
| 13
| 10
| 12
| 14
| 13
|-
| 三 级
| colspan="3" | 25
| 12
| 14
| 16
| 15
| 12
| 14
| 16
| 15
|-
| 四 级
| colspan="3" | 25
| 14
| 16
| 18
| 17
| 14
| 16
| 18
| 17
|-
| rowspan="2" | 高 层
| 一类
| colspan="3" | 50
| 20
| 25
| 25
| 20
| 15
| 18
| 18
| 15
|-
| 二 类
| colspan="3" | 50
| 15
| 20
| 20
| 15
| 13
| 15
| 15
| 13
|}


注:1 单、多层戊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
注:1 单、多层戊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
第554行: 第1,177行:
表3.5.4粮食筒仓与其他建筑、粮食筒仓组之间的防火间距(m)
表3.5.4粮食筒仓与其他建筑、粮食筒仓组之间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 称 | 粮食总储量W(t) | 粮食立筒仓 | | | 粮食浅圆仓 | | 其他建筑 | | |
! rowspan="2" | 名 称
| W≤40000 | 40000< W≤50000 | W> 50000 | W≤ 50000 | W> 50000 | 一 二级 | 三 级 | 四级 |
! rowspan="2" | 粮食总储量W(t)
| 粮食立 筒仓 | 500<W≤10000 | 15 | 20 | 25 | 20 | 25 | 10 | 15 | 20 |
! colspan="3" | 粮食立筒仓
| 10000<W≤40000 | 15 | 20 | 25 |
! colspan="2" | 粮食浅圆仓
| 40000<W≤50000 | 20 | 20 | 25 | 30 |
! colspan="3" | 其他建筑
| W>50000 | 25 | | | | | 25 | 30 | |
|-
| 粮食浅 圆仓 | W≤50000 | 20 | 20 | 25 | 20 | 25 | 20 | 25 | |
| W≤40000
| W>50000 | 25 | | | | | 25 | 30 | — |
| 40000< W≤50000
| W> 50000
| W≤ 50000
| W> 50000
| 一 、 二级
| 三 级
| 四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4" | 粮食立 <br />筒仓
| 500<W≤10000
| rowspan="2" | 15
| rowspan="3" | 20
| rowspan="3" | 25
| rowspan="3" | 20
| rowspan="3" | 25
| 10
| 15
| 20
|-
| 10000<W≤40000
| 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5
|-
| 40000<W≤50000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0
|-
| W>50000
| colspan="5" | 25
| 25
| 30
|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粮食浅 <br />圆仓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W≤500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5
|
|-
| W>50000
| colspan="5" | 25
| 25
| 30
| —
|}
 
 
注:1 当粮食立筒仓、粮食浅圆仓与工作塔、接收塔、发放站为一个完整工艺单元的组群时, 组内各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受本表限制。


|  |  |
2 粮食浅圆仓组内每个独立仓的储量不应大于10000t。  
| --- | --- |
| 注:1 | 当粮食立筒仓、粮食浅圆仓与工作塔、接收塔、发放站为一个完整工艺单元的组群时, 组内各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受本表限制。 |
| 2 | 粮食浅圆仓组内每个独立仓的储量不应大于10000t。 |
| 3.5.5 | 库区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 围墙两侧建筑的间距应满足相应 |


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3.5.5 库区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 围墙两侧建筑的间距应满足相应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 3.6 厂房和仓库的防爆 ===  
=== 3.6 厂房和仓库的防爆 ===  
第589行: 第1,263行:
3.6.4 厂房的泄压面积宜按下式计算,但当厂房的长径比大于3时,宜将建筑划分为 长径比不大于3的多个计算段,各计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
3.6.4 厂房的泄压面积宜按下式计算,但当厂房的长径比大于3时,宜将建筑划分为 长径比不大于3的多个计算段,各计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


*A=10CV33* (式3.6.4)
<math>A=10CV^{2/3}</math> (式3.6.4)


式中:A一 泄压面积 (m²);
式中:A一 泄压面积 (m²);
第599行: 第1,273行:
表3.6.4厂房内爆炸性危险物质的类别与泄压比规定值(m²/m³)
表3.6.4厂房内爆炸性危险物质的类别与泄压比规定值(m²/m³)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厂房内爆炸性危险物质的类别 | C值 |
! 厂房内爆炸性危险物质的类别
| 氨,粮食、纸、皮革、铅、铬、铜等K尘<10MPam · s¹的粉尘 | ≥0.030 |
! C值
| 木屑、炭屑、煤粉、锑、锡等10MPams-¹≤K尘≤30MPa-m · s¹的粉尘 | ≥0.055 |
|-
| 丙酮、汽油、甲醇、液化石油气、甲烷、喷漆间或干燥室,苯酚树脂、 铝、镁、锆等K尘>30MPam · s⁻¹的粉尘 | ≥0.110 |
| 氨,粮食、纸、皮革、铅、铬、<br />铜等K尘<10MPam · s¹的粉尘
| 乙烯 | ≥0.160 |
| ≥0.030
| 乙炔 | ≥0.200 |
|-
| 氢 | ≥0.250 |
| 木屑、炭屑、煤粉、锑、锡等<br />10MPams-¹≤K尘≤30MPa-m · s¹的粉尘
| ≥0.055
|-
| 丙酮、汽油、甲醇、液化石油气、甲烷、<br />喷漆间或干燥室,苯酚树脂、 铝、镁、<br />锆等K尘>30MPam · s⁻¹的粉尘
| ≥0.110
|-
| 乙烯
| ≥0.160
|-
| 乙炔
| ≥0.200
|-
| 氢
| ≥0.250
|}


注:长径比为建筑平面几何外形尺寸中的最长尺寸与其横截面周长的积和4.0倍的建筑横截 面积之比。
注:长径比为建筑平面几何外形尺寸中的最长尺寸与其横截面周长的积和4.0倍的建筑横截 面积之比。
第631行: 第1,319行:
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
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


3.6.10 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 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门斗的隔墙应为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
3.6.10 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 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门斗的隔墙应为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
 
 
 
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


3.6.11 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厂房,其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 通,下水道应设置隔油设施。
3.6.11 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厂房,其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 通,下水道应设置隔油设施。
第669行: 第1,353行:
表3.7.4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表3.7.4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生产的火灾 危险性类别 | 耐火等级 | 单层厂房 | 多层厂 房 | 高层厂 房 | 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 地下或半地下室) |
! 生产的火灾 危险性类别
 
! 耐火等级
 
! 单层厂房
 
! 多层厂 房
| | | | | |
! 高层厂 房
| --- | --- | --- | --- | --- | --- |
! 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 <br />地下或半地下室)
| | 一、二级 | 30 | 25 | — |  |
|-
| 乙 | 一、二级 | 75 | 50 | 30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丙 | 一、二级 三 级 | 80 60 | 60 40 | 40 | 3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一、二级
| 丁 | 一、二级 三 级 四 级 | 不限 60 50 | 不限 50 — | 50 | 45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0
| 戊 | 一、二级 三 级 四 级 | 不限 100 60 | 不限 75 | 75 | 6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一、二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丙
| 一、二级 <br /><br />三 级
| 80 <br /><br />60
| 60 <br /><br />40
| 40<br /><br />—
| 30<br /><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丁
| 一、二级 <br /><br />三 级 <br /><br />四 级
| 不限 <br /><br />60 <br /><br />50
| 不限 <br /><br />50 <br /><br />
| 50<br /><br />—<br /><br />—
| 45 <br /><br />—<br /><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戊
| 一、二级 <br /><br />三 级 <br /><br />四 级
| 不限 <br /><br />100 <br /><br />60
| 不限 <br /><br />75<br /><br />—
| 75<br /><br />—<br /><br />—
| 60<br /><br />—<br /><br />—
|}


3.7.5 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 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3.7.5 的规定计算确定。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1.10m, 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0m, 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0m。
3.7.5 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 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3.7.5 的规定计算确定。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1.10m, 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0m, 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0m。
第689行: 第1,404行:
表3.7.5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表3.7.5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厂房层数(层) | 1~2 | 3 | ≥4 |
! 厂房层数(层)
| 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 0.60 | 0.80 | 1.00 |
! 1~2
! 3
! ≥4
|-
| 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 0.60
| 0.80
| 1.00
|}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且该门 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且该门 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
第706行: 第1,429行:
3.8.3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建 筑面积不大于100m²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3.8.3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建 筑面积不大于100m²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 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 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8.4 冷库、粮食筒仓、金库的安全疏散设计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 范》GB 50072和《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 GB 50322 等标准的规定。
3.8.4 冷库、粮食筒仓、金库的安全疏散设计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 范》GB 50072和《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 GB 50322 等标准的规定。


3.8.5 粮食筒仓上层面积小于1000m², 且作业人数不超过2人时,可设置1个安全
3.8.5 粮食筒仓上层面积小于1000m², 且作业人数不超过2人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出 口


3.8.6 仓库、筒仓中符合本规范第6.4.5条规定的室外金属梯,可作为疏散楼梯,但 筒仓室外楼梯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3.8.6 仓库、筒仓中符合本规范第6.4.5条规定的室外金属梯,可作为疏散楼梯,但 筒仓室外楼梯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第748行: 第1,467行:
表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m)
表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
| 类别 | 一个罐区或堆场的总 容量V(m³) | 建筑物 | | | | 室外变 、 配电站 |
! rowspan="3" | 类别
| 一、二级 | | 三级 | 四级 |
! rowspan="3" | 一个罐区或堆场的总 容量V(m³)
| 高层民 用建筑 | 裙房, 其他建筑 |
! colspan="4" | 建筑物
| 甲、乙类液 体储罐 (区) | 1≤V<50 50≤V<200 200≤K<1000 1000≤V<5000 | 40 50 60 70 | 12 15 20 25 | 15 20 25 30 | 20 25 30 40 | 30 35 40 50 |
! rowspan="3" | 室外变 、 <br />配电站
| 丙类液体 储罐(区) | 5≤V<250 250≤V<1000 1000≤V<5000 5000≤V<25000 | 40 50 60 70 | 12 15 20 25 | 15 20 25 30 | 20 25 30 40 | 24 28 32 40 |
|-
| colspan="2" | 一、二级
| rowspan="2" | 三级
| rowspan="2" | 四级
|-
| 高层民 用建筑
| 裙房, 其他建筑
|-
| 甲、乙类液 体储罐 (区)
| 1≤V<50 <br /><br />50≤V<200 <br /><br />200≤K<1000 <br /><br />1000≤V<5000
| 40 <br /><br />50 <br /><br />60 <br /><br />70
| 12 <br /><br />15 <br /><br />20 <br /><br />25
| 15 <br /><br />20 <br /><br />25 <br /><br />30
| 20 <br /><br />25 <br /><br />30 <br /><br />40
| 30 <br /><br />35 <br /><br />40 <br /><br />50
|-
| 丙类液体 储罐(区)
| 5≤V<250 <br /><br />250≤V<1000 <br /><br />1000≤V<5000 <br /><br />5000≤V<25000
| 40 <br /><br />50 <br /><br />60 <br /><br />70
| 12 <br /><br />15 <br /><br />20 <br /><br />25
| 15 <br /><br />20 <br /><br />25 <br /><br />30
| 20 <br /><br />25 <br /><br />30 <br /><br />40
| 24 <br /><br />28 <br /><br />32 <br /><br />40
|}


注:1 当甲、乙类液体储罐和丙类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储罐区时,罐区的总容量可按1m³甲、乙 类液体相当于5m³丙类液体折算。
注:1 当甲、乙类液体储罐和丙类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储罐区时,罐区的总容量可按1m³甲、乙 类液体相当于5m³丙类液体折算。
第760行: 第1,502行:
2 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相邻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2 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相邻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3 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 库)、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甲、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
3 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 库)、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甲、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 间距不应小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 规定增加25%。
 
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 间距不应小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 规定增加25%。
 
4 浮顶储罐区或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


25%。
4 浮顶储罐区或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5 当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一库区内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容量的储罐 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较大值。
5 当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一库区内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容量的储罐 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较大值。
第772行: 第1,510行:
6 直埋地下的甲、乙、丙类液体卧式罐,当单罐容量不大于50m³,总容量不大于200m³时, 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50%。
6 直埋地下的甲、乙、丙类液体卧式罐,当单罐容量不大于50m³,总容量不大于200m³时, 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50%。


7 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 且每台变压器容量不小于10MV ·A的室外
7 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 且每台变压器容量不小于10MV ·A的室外变、配电站和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 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变、配电站和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 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4.2.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2的规定。
4.2.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2的规定。
第780行: 第1,516行:
表4.2.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m)
表4.2.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 |
|-
| 类 别 | | | 固定顶储罐 | | | 浮顶储罐或设置 充氮保护设备的 储罐 | 卧式 储罐 |
! rowspan="2" colspan="3" | 类 别
| 地上式 | 半地下式 | 地下式 |
! colspan="3" | 固定顶储罐
| 甲、乙类 液体储罐 | 单罐 容 量 V (m³) | V≤1000 | 0.75D | 0.5D | 0.4D | 0.4D | ≥0.8m |
! rowspan="2" | 浮顶储罐或设置 <br />充氮保护设备的 储罐
| V>1000 | 0.6D |
! rowspan="2" | 卧式 储罐
| 丙类液体储罐 | 不限 | 0.4D | 不限 | 不限 | |
|-
| 地上式
| 半地下式
| 地下式
|-
| rowspan="2" | 甲、乙类 <br />液体储罐
| rowspan="3" | 单罐 容 量 V (m³)
| V≤1000
| 0.75D
| rowspan="2" | 0.5D
| rowspan="2" | 0.4D
| rowspan="2" | 0.4D
| rowspan="3" | ≥0.8m
|-
| V>1000
| 0.6D
|-
| 丙类液体储罐
| 不限
| 0.4D
| 不限
| 不限
|
|}


注:1 D 为相邻较大立式储罐的直径(m), 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注:1 D 为相邻较大立式储罐的直径(m), 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第808行: 第1,567行:
表4.2.3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分组布置的最大容量
表4.2.3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分组布置的最大容量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类 别 | 单罐最大容量(m³) | 一组罐最大容量(m³) |
! 类 别
| 甲、乙类液体 | 200 | 1000 |
! 单罐最大容量(m³)
| 丙类液体 | 500 | 3000 |
! 一组罐最大容量(m³)
|-
| 甲、乙类液体
| 200
| 1000
|-
| 丙类液体
| 500
| 3000
|}


2 组内储罐的布置不应超过两排。甲、乙类液体立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 小于2m, 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0.8m; 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 限;
2 组内储罐的布置不应超过两排。甲、乙类液体立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 小于2m, 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0.8m; 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 限;
第842行: 第1,610行:
表4.2.7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其泵房、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m)
表4.2.7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其泵房、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m)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液体类别和储罐形式 | | 泵 房 | 铁路或汽车装卸鹤管 |
! colspan="2" | 液体类别和储罐形式
| 甲、乙类液体 储罐 | 拱顶罐 | 15 | 20 |
! 泵 房
| 浮顶罐 | 12 | 15 |
! 铁路或汽车装卸鹤管
| 丙 类 液 体 储 罐 | | 10 | 12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甲、乙类液体 储罐
| 拱顶罐
| 15
| 20
|-
| 浮顶罐
| 12
| 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丙 类 液 体 储 罐
| 10
| 12
|}


注:1 总容量不大于1000m³的甲、乙类液体储罐和总容量不大于5000m³的丙类液体储罐, 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注:1 总容量不大于1000m³的甲、乙类液体储罐和总容量不大于5000m³的丙类液体储罐, 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第857行: 第1,638行:
表4.2.8 甲、乙、丙类液体装卸鹤管与建筑物、厂内铁路线的防火间距(m)
表4.2.8 甲、乙、丙类液体装卸鹤管与建筑物、厂内铁路线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 称 | 建筑物 | | | 厂内 铁路线 | 泵房 |
! rowspan="2" | 名 称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 colspan="3" | 建筑物
| 甲、乙类液体装卸鹤管 | 14 | 16 | 18 | 20 | 8 |
! rowspan="2" | 厂内 铁路线
| 丙类液体装卸鹤管 | 10 | 12 | 14 | 10 |
! rowspan="2" | 泵房
|-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甲、乙类液体装卸鹤管
| 14
| 16
| 18
| 20
| rowspan="2" | 8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丙类液体装卸鹤管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4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
|}


注:装卸鹤管与其直接装卸用的甲、乙、丙类液体装卸铁路线的防火间距不限。
注:装卸鹤管与其直接装卸用的甲、乙、丙类液体装卸铁路线的防火间距不限。
第870行: 第1,669行:
表4.2.9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m)
表4.2.9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 称 | 厂外铁路线 中心线 | 厂内铁路线 中心线 | 厂外道路 路边 | 厂内道路路边 | |
! rowspan="2" | 名 称
| 主要 | 次要 |
! rowspan="2" | 厂外铁路线 中心线
| 甲、乙类液体储罐 | 35 | 25 | 20 | 15 | 10 |
! rowspan="2" | 厂内铁路线 中心线
| 丙类液体储罐 | 30 | 20 | 15 | 10 | 5 |
! rowspan="2" | 厂外道路 路边
! colspan="2" | 厂内道路路边
|-
| 主要
| 次要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甲、乙类液体储罐
| 35
| 25
| 20
| 15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丙类液体储罐
| 30
| 20
| 15
| 10
| 5
|}


4.2.10 零位罐与所属铁路装卸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m。
4.2.10 零位罐与所属铁路装卸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m。
第889行: 第1,707行:
表4.3.1湿式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m)
表4.3.1湿式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
| 名 称 | | 湿式可燃气体储罐(总容积V,m³) | | | | |
! rowspan="2" colspan="2" | 名 称
| V<1000 | 1000≤V< 10000 | 10000≤K< 50000 | 50000≤K< 100000 | 100000≤V <300000 |
! colspan="5" | 湿式可燃气体储罐(总容积V,m³)
| 甲类仓库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 可燃材料堆场 室外变、配电站 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 | | 20 | 25 | 30 | 35 | 40 |
|-
| 高层民用建筑 | | 25 | 30 | 35 | 40 | 45 |
| V<1000
| 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 | | 18 | 20 | 25 | 30 | 35 |
| 1000≤V< 10000
| 其他建筑 | 一、二级 | 12 | 15 | 20 | 25 | 30 |
| 10000≤K< 50000
| 三 级 | 15 | 20 | 25 | 30 | 35 |
| 50000≤K< 100000
| 四 级 | 20 | 25 | 30 | 35 | 40 |
| 100000≤V <300000
|-
| colspan="2" | 甲类仓库 <br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 <br />可燃材料堆场 室外变、配电站 <br />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
| 20
| 25
| 30
| 35
| 40
|-
| colspan="2" | 高层民用建筑
| 25
| 30
| 35
| 40
| 45
|-
| colspan="2" | 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
| 18
| 20
| 25
| 30
| 35
|-
| rowspan="3" | 其他建筑
| 一、二级
| 12
| 15
| 20
| 25
| 30
|-
| 三 级
| 15
| 20
| 25
| 30
| 35
|-
| 四 级
| 20
| 25
| 30
| 35
| 40
|}


注:固定容积可燃气体储罐的总容积按储罐几何容积 (m³) 和设计储存压力(绝对压力,10Pa)
注:固定容积可燃气体储罐的总容积按储罐几何容积 (m³) 和设计储存压力(绝对压力,10Pa)
第926行: 第1,788行:
1 湿式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3的规定; 表4.3.3湿式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m)
1 湿式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3的规定; 表4.3.3湿式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m)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 称 | | 湿式氧气储罐(总容积V,m³) | | |
! rowspan="2" colspan="2" | 名 称
| V≤1000 | 1000<V≤50000 | V>50000 |
! colspan="3" | 湿式氧气储罐(总容积V,m³)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 | 25 | 30 | 35 |
|-
|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材料堆场, 甲类仓库,室外变、配电站 | | 20 | 25 | 30 |
| V≤1000
| 民用建筑 | | 18 | 20 | 25 |
| 1000<V≤50000
| 其他建筑 | 一、二级 | 10 | 12 | 14 |
| V>50000
| 三级 | 12 | 14 | 16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四级 | 14 | 16 | 18 |
| colspan="2"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 25
| 30
| 3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材料堆场, <br />甲类仓库,室外变、配电站
| 20
| 25
| 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民用建筑
| 18
| 20
| 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其他建筑
| 一、二级
| 10
| 12
| 14
|-
| 三级
| 12
| 14
| 16
|-
| 四级
| 14
| 16
| 18
|}


注:固定容积氧气储罐的总容积按储罐几何容积 (m³) 和设计储存压力(绝对压力,10Pa)
注:固定容积氧气储罐的总容积按储罐几何容积 (m³) 和设计储存压力(绝对压力,10Pa)
第969行: 第1,861行:
表4.3.6可燃、助燃气体储罐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m)
表4.3.6可燃、助燃气体储罐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 称 | 厂外铁路 线中心线 | 厂内铁路 线中心线 | 厂外道路 路边 | 厂内道路路边 | |
! rowspan="2" | 名 称
| 主要 | 次要 |
! rowspan="2" | 厂外铁路 线中心线
|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 | 25 | 20 | 15 | 10 | 5 |
! rowspan="2" | 厂内铁路 线中心线
! rowspan="2" | 厂外道路 路边
! colspan="2" | 厂内道路路边
|-
| 主要
| 次要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
| 25
| 20
| 15
| 10
| 5
|}


4.3.7 液氢、液氨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4.4.1条相应 容积液化石油气储罐防火间距的规定减少25%确定。
4.3.7 液氢、液氨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4.4.1条相应 容积液化石油气储罐防火间距的规定减少25%确定。
第980行: 第1,885行:


表4.3.8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区)与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
表4.3.8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区)与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rowspan="2" colspan="2" | 名 称
! colspan="7" | 液化天然气储罐(区)(总容积V,m³)
! rowspan="3" | 集中放 散装置 <br />的天然 气放散 <br />总管
|-
| ≤10
| 10<V ≤30
| 30<V ≤50
| 50<≤ 200
| 200<V ≤500
| 500<V ≤1000
| 1000<V ≤2000
|-
| colspan="2" | 单罐容积V(m³)
| K≤10
| V≤30
| V≤50
| V≤200
| V≤500
| V≤1000
| V≤2000
|-
| colspan="2" | 居住区、村镇和重要公共建筑(最 外侧<br />建筑物的外墙)
| 30
| 35
| 45
| 50
| 70
| 90
| 110
| 45
|-
| colspan="2" | 工业企业(最外侧建筑物的外墙)
| 22
| 25
| 27
| 30
| 35
| 40
| 50
| 20
|-
| colspan="2"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室外变、 配电站
| 30
| 35
| 45
| 50
| 55
| 60
| 70
| 30
|-
| colspan="2" | 其他民用建筑,甲、乙类液体储 罐,<br />甲、乙类仓库,甲、乙类厂 房,秸杆、<br />芦苇、打包废纸等材 料堆场
| 27
| 32
| 40
| 45
| 50
| 55
| 65
| 25
|-
| colspan="2" | 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 <br />丙、丁类厂房,丙、丁类仓库
| 25
| 27
| 32
| 35
| 40
| 45
| 55
| 20
|-
| rowspan="2" | 公路 (路边)
| 高速,I、Ⅱ级, <br />城市快速
| colspan="3" | 20
| colspan="4" | 25
| 15
|-
| 其 他
| colspan="3" | 15
| colspan="4" | 20
| 10
|-
| colspan="2" | 架空电力线(中心线)
| colspan="5" | 1.5倍杆高
| colspan="2" | 1.5倍杆高,但35kV 及以上<br />架空电力线不 应小于40m
| 2.0倍 杆高
|-
| rowspan="2" | 架空通信线 (中心线)
| I、Ⅱ级
| colspan="2" | 1.5倍杆高
| colspan="2" | 30
| colspan="2" | 40
| colspan="2" | 1.5倍 杆高
|-
| 其 他
| colspan="8" | 1.5倍杆高
|-
| rowspan="2" | 铁路 (中心线)
| 国家线
| 40
| 50
| 60
| colspan="2" | 70
| colspan="2" | 80
| 40
|-
| 企业专用线
| colspan="3" | 25
| colspan="2" | 30
| colspan="2" | 35
| 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 称 | | 液化天然气储罐(区)(总容积V,m³) | | | | | | | 集中放 散装置  的天然 气放散 总管 |
| ≤10 | 10<V ≤30 | 30<V ≤50 | 50<≤ 200 | 200<V ≤500 | 500<V  ≤1000 | 1000<V ≤2000 |
| 单罐容积V(m³) | | K≤10 | V≤30 | V≤50 | V≤200 | V≤500 | V≤1000 | V≤2000 |
| 居住区、村镇和重要公共建筑(最 外侧建筑物的外墙) | | 30 | 35 | 45 | 50 | 70 | 90 | 110 | 45 |
| 工业企业(最外侧建筑物的外墙) | | 22 | 25 | 27 | 30 | 35 | 40 | 50 | 20 |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室外变、 配电站 | | 30 | 35 | 45 | 50 | 55 | 60 | 70 | 30 |
| 其他民用建筑,甲、乙类液体储 罐,甲、乙类仓库,甲、乙类厂 房,秸杆、芦苇、打包废纸等材 料堆场 | | 27 | 32 | 40 | 45 | 50 | 55 | 65 | 25 |
| 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 丙、丁类厂房,丙、丁类仓库 | | 25 | 27 | 32 | 35 | 40 | 45 | 55 | 20 |
| 公路  (路边) | 高速,I、Ⅱ级, 城市快速 | 20 | | | 25 | | | | 15 |
| 其 他 | 15 | | | 20 | | | | 10 |
| 架空电力线(中心线) | | 1.5倍杆高 | | | | | 1.5倍杆高,但35kV  及以上架空电力线不  应小于40m | | 2.0倍 杆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架空通信线  (中心线) | I、Ⅱ级 | 1.5倍杆高 | | 30 | | 40 | | 1.5倍 杆高 |
| 其 他 | 1.5倍杆高 | | | | | | |
| 铁路  (中心线) | 国家线 | 40 | 50 | 60 | 70 | | 80 | 40 |
| 企业专用线 | 25 | | | 30 | | 35 | 30 |


注:居住区、村镇指1000人或300户及以上者;当少于1000人或300户时,相应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有关其他民用建
注:居住区、村镇指1000人或300户及以上者;当少于1000人或300户时,相应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有关其他民用建
第1,014行: 第2,013行: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和基地外建筑的防火间距(m)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和基地外建筑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 称 | |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总容积V,m³) | | | | | | |
! rowspan="2" colspan="2" | 名 称
| 30< 50 | 50<V ≤200 | 200<V ≤500 | 500<V ≤1000 | 1000<V ≤2500 | 2500< V≤ 5000 | 5000< V≤ 10000 |
! colspan="7" |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总容积V,m³)
| 单罐容积V(m³) | | V≤ 20 | V≤50 | V≤100 | I≤200 | V≤400 | V≤ 1000 | V> 1000 |
|-
| 居住区、村镇和重要公共建筑 (最外侧建筑物的外墙) | | 45 | 50 | 70 | 90 | 110 | 130 | 150 |
| 30< <br />V≤ <br />50
| 工业企业 (最外侧建筑物的外墙) | | 27 | 30 | 35 | 40 | 50 | 60 | 75 |
| 50<<br />V ≤<br />200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室外变、 配电站 | | 45 | 50 | 55 | 60 | 70 | 80 | 120 |
| 200<<br />V ≤<br />500
| 其他民用建筑,甲、乙类液体储 罐,甲、乙类仓库,甲、乙类厂 房,秸杆、芦苇、打包废纸等材 料堆场 | | 40 | 45 | 50 | 55 | 回 65 | 75 | 100 |
| 500<<br />V ≤<br />1000
| 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 丙、丁类厂房,丙、丁类仓库 | | 32 | 35 | 40 | 45 | 55 | 65 | 80 |
| 1000<<br />V ≤<br />2500
| 助燃气体储罐,木材等材料堆场 | | 27 | 30 | 35 | 40 | 50 | 60 | 75 |
| 2500< <br />V≤ <br />5000
| 其他 | 一、二级 | 18 | 20 | 22 | 25 | 30 | 40 | 50 |
| 5000< <br />V≤ <br />10000
 
|-
| |  |  |  |  |  |  |  |  |  |
| colspan="2" | 单罐容积V(m³)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br />20
| 建筑 | 三 级 | | 22 | 25 | 27 | 30 | 40 | 50 | 60 |
| V≤<br />50
| 四 级 | | 27 | 30 | 35 | 40 | 50 | 60 | 75 |
| V≤<br />100
| 公路 (路边) | 高速,I、Ⅱ级 | | 20 | 25 | | | | | 30 |
| I≤<br />200
| Ⅲ、IV级 | | 15 | 20 | | | | | 25 |
| V≤<br />400
| 架空电力线(中心线) | | | 应符合本规范第10.2.1条的规定 | | | | | | |
| V≤ <br />1000
| 架空通信线 (中心线) | | I、Ⅱ级 | 30 | | 40 | | | | |
| V> <br />1000
| Ⅲ、IV级 | 1.5倍杆高 | | | | | | |
|-
| 铁路 (中心线) | | 国家线 | 60 | 70 | | 80 | | 100 | |
| colspan="2" | 居住区、村镇和重要公共建筑 <br />(最外侧建筑物的外墙)
| 企业专用线 | 25 | 30 | | 35 | | 40 | |
| 45
| 50
| 70
| 90
| 110
| 130
| 150
|-
| colspan="2" | 工业企业 (最外侧建筑物的外墙)
| 27
| 30
| 35
| 40
| 50
| 60
| 75
|-
| colspan="2"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室外变、 配电站
| 45
| 50
| 55
| 60
| 70
| 80
| 120
|-
| colspan="2" | 其他民用建筑,甲、乙类液体储 罐,<br />甲、乙类仓库,甲、乙类厂 房,秸杆、芦苇、<br />打包废纸等材 料堆场
| 40
| 45
| 50
| 55
| 回 65
| 75
| 100
|-
| colspan="2" | 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 <br />丙、丁类厂房,丙、丁类仓库
| 32
| 35
| 40
| 45
| 55
| 65
| 80
|-
| colspan="2" | 助燃气体储罐,木材等材料堆场
| 27
| 30
| 35
| 40
| 50
| 60
| 75
|-
| 其他
| 一、二级
| 18
| 20
| 22
| 25
| 30
| 40
| 50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建筑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三 级
| 22
| 25
| 27
| 30
| 40
| 50
| 60
|-
| 四 级
| 27
| 30
| 35
| 40
| 50
| 60
| 75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公路 (路边)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速,I、Ⅱ级
| 20
| colspan="5" | 25
| 30
|-
| Ⅲ、IV级
| 15
| colspan="5" | 20
| 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架空电力线(中心线)
| colspan="7" | 应符合本规范第10.2.1条的规定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colspan="2" | 架空通信线 (中心线)
| I、Ⅱ级
| colspan="2" | 30
| colspan="4" | 40
|-
| Ⅲ、IV级
| colspan="6" | 1.5倍杆高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colspan="2" | 铁路 (中心线)
| 国家线
| 60
| colspan="2" | 70
| colspan="2" | 80
| 100
|-
| 企业专用线
| 25
| colspan="2" | 30
| colspan="2" | 35
| 40
|}


注:1 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储罐区的总容积或单罐容积的较大者确定。
注:1 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储罐区的总容积或单罐容积的较大者确定。
第1,063行: 第2,178行:
表4.4.5.I、Ⅱ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与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
表4.4.5.I、Ⅱ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与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名 称 | I 级 | | Ⅱ 级 | |
! 名 称
| 瓶库的总存瓶容积V(m³) | 6<V≤10 | 10<I≤20 | 1<VK≤3 | 3<V≤6 |
! colspan="2" | I 级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 30 | 35 | 20 | 25 |
! colspan="2" | Ⅱ 级
| 重要公共建筑 | 20 | 25 | 12 | 15 |
|-
| 其他民用建筑 | 10 | 15 | 6 | 8 |
| 瓶库的总存瓶容积V(m³)
| 主要道路路边 | 10 | 10 | 8 | 8 |
| 6<V≤10
| 次要道路路边 | 5 | 5 | 5 | 5 |
| 10<V≤20
| 1<V≤3
| 3<V≤6
|-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 30
| 35
| 20
| 25
|-
| 重要公共建筑
| 20
| 25
| 12
| 15
|-
| 其他民用建筑
| 10
| 15
| 6
| 8
|-
| 主要道路路边
| 10
| 10
| 8
| 8
|-
| 次要道路路边
| 5
| 5
| 5
| 5
|}


注:总存瓶容积应按实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注:总存瓶容积应按实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第1,085行: 第2,233行:
表4.5.1 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m)
表4.5.1 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m)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 称 | 一个堆场的总储量 | 建筑物 | | |
! rowspan="2" | 名 称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 rowspan="2" | 一个堆场的总储量
| 粮食席穴囤W(t) | 10≤W<5000 | 15 | 20 | 25 |
! colspan="3" | 建筑物
| 5000≤W<20000 | 20 | 25 | 30 |
|-
| 粮食土圆仓W(t) | 500≤W<10000 | 10 | 15 | 20 |
| 一、二级
| 10000≤W<20000 | 15 | 20 | 25 |
| 三级
| 棉、麻、毛、化纤、 百货W(t) | 10≤W<500 | 10 | 15 | 20 |
| 四级
| 500≤W<1000 | 15 | 20 | 25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00≤W<5000 | 20 | 25 | 30 |
| rowspan="2" | 粮食席穴囤W(t)
| 秸杆、芦苇、打包废纸等W(t) | 10≤W<5000 | 15 | 20 | 25 |
| 10≤W<5000
| 5000≤W<10000 | 20 | 25 | 30 |
| 15
| W≥10000 | 25 | 30 | 40 |
| 20
| 木材等V(m³) | 50≤V<1000 | 10 | 15 | 20 |
| 25
| 1000≤V<10000 | 15 | 20 | 25 |
|-
| ≥10000 | 20 | 25 | 30 |
| 5000≤W<20000
| 煤和焦炭W(t) | 100≤W<5000 | 6 | 8 | 10 |
| 20
| W≥5000 | 8 | 10 | 12 |
| 25
| 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粮食土圆仓W(t)
| 500≤W<10000
| 10
| 15
| 20
|-
| 10000≤W<20000
| 15
| 20
| 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棉、麻、毛、化纤、 百货W(t)
| 10≤W<500
| 10
| 15
| 20
|-
| 500≤W<1000
| 15
| 20
| 25
|-
| 1000≤W<5000
| 20
| 25
| 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秸杆、芦苇、打包废纸等W(t)
| 10≤W<5000
| 15
| 20
| 25
|-
| 5000≤W<10000
| 20
| 25
| 30
|-
| W≥10000
| 25
| 30
| 4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木材等V(m³)
| 50≤V<1000
| 10
| 15
| 20
|-
| 1000≤V<10000
| 15
| 20
| 25
|-
| ≥10000
| 20
| 25
| 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煤和焦炭W(t)
| 100≤W<5000
| 6
| 8
| 10
|-
| W≥5000
| 8
| 10
| 12
|}


注: 露天、半露天秸杆、芦苇、打包废纸等材料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的防 火间距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别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不应小于25m, 与室外 变、配电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四级 耐火等级建筑物的相应规定增加25%。
注: 露天、半露天秸杆、芦苇、打包废纸等材料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的防 火间距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别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不应小于25m, 与室外 变、配电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四级 耐火等级建筑物的相应规定增加25%。
第1,117行: 第2,337行:
表4.5.3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m)
表4.5.3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 称 | 厂外铁路线中心 线 | 厂内铁路 线中心线 | 厂外道路 路边 | 厂内道路路边 | |
! rowspan="2" | 名 称
| 主要 | 次要 |
! rowspan="2" | 厂外铁路线中心 线
| 秸杆、芦苇、打包废 纸等材料堆场 | 30 | 20 | 15 | 10 | 5 |
! rowspan="2" | 厂内铁路 线中心线
! rowspan="2" | 厂外道路 路边
! colspan="2" | 厂内道路路边
|-
| 主要
| 次要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秸杆、芦苇、打包废 <br />纸等材料堆场
| 30
| 20
| 15
| 10
| 5
|}


== 5 民用建筑 ==  
== 5 民用建筑 ==  
第1,131行: 第2,364行:
表5.1.1民用建筑的分类
表5.1.1民用建筑的分类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名称 | 高层民用建筑 | | 单、多层 民用建筑 |
! rowspan="2" | 名称
| 一 类 | 二 类 |
! colspan="2" | 高层民用建筑
| 住宅 建筑 |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 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 建筑高度大于27m, 但不大于54m的住宅 建筑(包括设置商业 服务网点的住宅建 筑 ) | 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的住宅建筑 (包括设置商业 服务网点的住宅 建筑) |
! rowspan="2" | 单、多层 民用建筑
| 公共 建筑 | 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 | 除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 1.建筑高度大于 |
|-
| 2.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m² 的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 贸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能组 合的建筑 | 外的其他高层公共建 筑 | 24m的单层公共 建筑。  2.建筑高度不大于 24m的其他公共 |
| 一 类
| 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  | 建筑。 |
| 二 类
| 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 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 力调度建筑 | |
|-
| 5.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 | |
| 住宅 建筑
|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 <br />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 建筑高度大于27m, 但不大于54m的住宅 <br />建筑(包括设置商业 服务网点的住宅建 筑 )
| 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的住宅建筑 <br />(包括设置商业 服务网点的住宅 建筑)
|-
| rowspan="5" | 公共 建筑
| rowspan="5" | 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br />2.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m² 的商店、展览、<br />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能组 合的建筑<br />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br />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 指挥调度建筑、<br />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建筑<br />5.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br />
| rowspan="5" | 除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外其他高层公共建筑
| rowspan="5" | 1.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br />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其他建筑
|-
 
|-
 
|-
 
|-
 
|}


注:1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类别应根据本表类比确定。
注:1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类别应根据本表类比确定。
第1,150行: 第2,400行:
表5.1.2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表5.1.2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构件名称 | | 耐火等级 | | | |
! rowspan="2" colspan="2" | 构件名称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 colspan="4" | 耐火等级
| 墙 | 防火墙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3.00 |
|-
| 承重墙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2.50 | 不燃性 2.00 | 难燃性 0.50 |
| 一级
| 非承重外墙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50 | 可燃性 |
| 二级
| 楼梯间和前室的墙 电梯井的墙 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 墙和分户墙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1.50 | 难燃性 0.50 |
| 三级
|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50 | 难燃性 0.25 |
| 四级
| 房间隔墙 | 不燃性 0.75 | 不燃性 0.50 | 难燃性 0.50 | 难燃性 0.25 |
|-
| 柱 |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2.50 | 不燃性 2.00 | 难燃性 0.50 |
| rowspan="6" | 墙
| 梁 |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难燃性 0.50 |
| 防火墙
| 楼板 |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50 | 可燃性 |
| 不燃性 3.00
| 屋顶承重构件 |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可燃性 0.50 | 可燃性 |
| 不燃性 3.00
| 疏散楼梯 |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50 | 可燃性 |
| 不燃性 3.00
|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 | 不燃性 0.25 | 难燃性 0.25 | 难燃性 0.15 | 可燃性 |
| 不燃性 3.00
|-
| 承重墙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2.50
| 不燃性 2.00
| 难燃性 0.50
|-
| 非承重外墙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50
| 可燃性
|-
| 楼梯间和前室的墙 电梯井的墙 <br />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 <br />墙和分户墙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1.50
| 难燃性 0.50
|-
|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50
| 难燃性 0.25
|-
| 房间隔墙
| 不燃性 0.75
| 不燃性 0.50
| 难燃性 0.50
| 难燃性 0.25
|-
| colspan="2" | 柱
| 不燃性 3.00
| 不燃性 2.50
| 不燃性 2.00
| 难燃性 0.50
|-
| colspan="2" | 梁
| 不燃性 2.00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难燃性 0.50
|-
| colspan="2" | 楼板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50
| 可燃性
|-
| colspan="2" | 屋顶承重构件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可燃性 0.50
| 可燃性
|-
| colspan="2" | 疏散楼梯
| 不燃性 1.50
| 不燃性 1.00
| 不燃性 0.50
| 可燃性
|-
| colspan="2" |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 不燃性 0.25
| 难燃性 0.25
| 难燃性 0.15
| 可燃性
|}


注: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以木柱承重且墙体采用不燃材料的建筑,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 确 定 。
注: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以木柱承重且墙体采用不燃材料的建筑,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 确 定 。
第1,203行: 第2,520行:
表5.2.2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表5.2.2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建筑类别 | | 高层民用建筑 |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 | |
! rowspan="2" colspan="2" | 建筑类别
| 一、二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 高层民用建筑
| 高层民用建筑 | 一、二级 | 13 | 9 | 11 | 14 |
! colspan="3" |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 一、二级 | 9 | 6 | 7 | 9 |
|-
| 三 级 | 11 | 7 | 8 | 10 |
| 一、二级
| 四 级 | 14 | 9 | 10 | 12 |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层民用建筑
| 一、二级
| 13
| 9
| 11
| 14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 一、二级
| 9
| 6
| 7
| 9
|-
| 三 级
| 11
| 7
| 8
| 10
|-
| 四 级
| 14
| 9
| 10
| 12
|}


注:1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 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 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注:1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 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 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第1,252行: 第2,598行:
表5.3.1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表5.3.1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称 | 耐火 等级 | 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 | 防火分区的最大允 许建筑面积(m²) | 备 注 |
! 名称
| 高层民用 建筑 | 一 二级 | 按本规范第5.1.1条 确定 | 1500 | 对于体育馆、剧场的 观众厅,防火分区的 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 适当增加。 |
! 耐火 <br />等级
| 单、多层民 用建筑 | 一 二级 | 按本规范第5.1.1条 确定 | 2500 |
! 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
| 三级 | 5层 | 1200 | |
! 防火分区的最大允 <br />许建筑面积(m²)
| 四级 | 2层 | 600 | -- |
! 备 注
| 地下或半地 下建筑(室) | 一级 | — | 500 | 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 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 应大于1000m²。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层民用 建筑
| 一 、 二级
| 按本规范第5.1.1条 确定
| 1500
| rowspan="2" | 对于体育馆、剧场的 观众厅,防火分区的 <br />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 适当增加。
|-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单、多层民 <br />用建筑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一 、 二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按本规范第5.1.1条 确定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500
|-
| 三级
| 5层
| 1200
|
|-
| 四级
| 2层
| 600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地下或半地 <br />下建筑(室)
| 一级
| —
| 500
| 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 <br />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 应大于1000m²。
|}


注:1 表中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按本表的规
注:1 表中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按本表的规
第1,309行: 第2,682行:
2 步行街两侧建筑相对面的最近距离均不应小于本规范对相应高度建筑的防火 间距要求且不应小于9m 。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层均不宜封闭,确需封闭时,应在外墙 上设置可开启的门窗,且可开启门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位外墙面积的一半。步行街 的长度不宜大于300m;
2 步行街两侧建筑相对面的最近距离均不应小于本规范对相应高度建筑的防火 间距要求且不应小于9m 。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层均不宜封闭,确需封闭时,应在外墙 上设置可开启的门窗,且可开启门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位外墙面积的一半。步行街 的长度不宜大于300m;


3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每间商
3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每间商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300m²;
 
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300m²;


4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其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 并宜采用实体墙,其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当采用防火玻璃墙(包 括门、窗)时,其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 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 1.00h的非耐火隔热性防火玻璃墙(包括门、窗)时,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进行保护。相邻商铺之间面向步行街一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 、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的实体墙。
4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其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 并宜采用实体墙,其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当采用防火玻璃墙(包 括门、窗)时,其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 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 1.00h的非耐火隔热性防火玻璃墙(包括门、窗)时,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进行保护。相邻商铺之间面向步行街一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 、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的实体墙。
第1,325行: 第2,696行:
8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外应每隔30m 设置DN65 的消火栓,并应配备消防软管 卷盘或消防水龙,商铺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每层回廊均 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步行街内宜设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8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外应每隔30m 设置DN65 的消火栓,并应配备消防软管 卷盘或消防水龙,商铺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每层回廊均 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步行街内宜设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9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内外均应设置疏散照明、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 急广播系统。
9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内外均应设置疏散照明、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


=== 5.4 平面布置 ===  
=== 5.4 平面布置 ===  
第1,475行: 第2,846行:
表5.4.17 液化石油气气瓶的独立瓶组间与所服务建筑的防火间距 (m)
表5.4.17 液化石油气气瓶的独立瓶组间与所服务建筑的防火间距 (m)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 称 | | 液化石油气气瓶的独立瓶组间的总容积V(m³) | |
! rowspan="2" colspan="2" | 名 称
| V≤2 | 2<V≤4 |
! colspan="2" | 液化石油气气瓶的独立瓶组间的总容积V(m³)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 | 25 | 30 |
|-
| 重要公共建筑、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 | 15 | 20 |
| V≤2
|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 | 8 | 10 |
| 2<V≤4
| 道路(路边) | 主要 | 10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次要 | 5 | |
| colspan="2"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 25
| 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重要公共建筑、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 15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 8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道路(路边)
| 主要
| colspan="2" | 10
|-
| 次要
| colspan="2" | 5
|}


注:气瓶总容积应按配置气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注:气瓶总容积应按配置气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第1,527行: 第2,916行:
表5.5.8可设置1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
表5.5.8可设置1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耐火等级 | 最多层数 |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²) | 人 数 |
! 耐火等级
| 一、二级 | 3层 | 200 | 第二、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 |
! 最多层数
| 三级 | 3层 | 200 | 第二、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25人 |
!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²)
| 四级 | 2层 | 200 |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15人 |
! 人 数
|-
| 一、二级
| 3层
| 200
| 第二、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
|-
| 三级
| 3层
| 200
| 第二、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25人
|-
| 四级
| 2层
| 200
|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15人
|}


5.5.9 一 、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的防火分区, 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5.5.9 一 、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的防火分区, 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1,568行: 第2,973行:
4 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4 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5.5.14 公共建筑内的客、货电梯宜设置电梯候梯厅,不宜直接设置在营业厅、展览
5.5.14 公共建筑内的客、货电梯宜设置电梯候梯厅,不宜直接设置在营业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场所内。
 
厅、多功能厅等场所内。


5.5.15 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除托儿所、幼 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下列条件之 一的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5.5.15 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除托儿所、幼 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下列条件之 一的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第1,578行: 第2,981行:
2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50m²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 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²且疏散门 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
2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50m²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 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²且疏散门 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


3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50m²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
3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50m²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
 
的厅、室。


5.5.16 剧场、电影院、礼堂和体育馆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 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6 剧场、电影院、礼堂和体育馆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 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1,594行: 第2,995行:
表5.5.17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表5.5.17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 |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 称 | |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 | |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 | |
! rowspan="2" colspan="3" | 名 称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 colspan="3"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
| 托儿所、幼儿园 老年人建筑 | | | 25 | 20 | 15 | 20 | 15 | 10 |
! colspan="3"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 | | 25 | 20 | 15 | 9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医疗 建筑 | 单、多层 | | 35 | 30 | 25 | 20 | 15 | 10 |
| 一、二级
| 高 层 | 病房部分 | 24 | | | 12 | | |
| 三级
| 其他部分 | 30 | | | 15 | | |
| 四级
| .教学 建筑 | 单、多层 | | 35 | 30 | 25 | 22 | 20 | 10 |
| 一、二级
| 高层 | | 30 | | | 15 | | |
| 三级
| 高层旅馆、公寓、展览建 筑 | | | 30 | | | 15 | | |
| 四级
| 其他 建筑 | 单、多层 | | 40 | 35 | 25 | 22 | 20 | 15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 层 | | 40 | | | 20 | | - |
| colspan="3" | 托儿所、幼儿园 <br />老年人建筑
| 25
| 20
| 15
| 20
| 15
| 10
|-
| col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9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医疗 建筑
| colspan="2" | 单、多层
| 35
| 30
| 25
| 20
| 15
| 10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 层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病房部分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4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2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其他部分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0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5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教学 建筑
| colspan="2" | 单、多层
| 35
| 30
| 25
| 22
| 20
| 10
|-
| colspan="2" | 高层
| 30
|
|
| 15
|
|
|-
| col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层旅馆、公寓、展览建 <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0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其他 建筑
| colspan="2" | 单、多层
| 40
| 35
| 25
| 22
| 20
| 15
|-
| colspan="2" | 高 层
| 40
|
|
| 20
|
|
|}


注:1 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
注:1 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m。


5m。
2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 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m; 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


2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 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m; 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
3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及注1 的规定增加25%。


2m。
2 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当层数不超过4层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 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 处;
 
3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及注1 的规定增加
 
25%。
 
2 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
 
防烟楼梯间前室。当层数不超过4层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 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 处;


3 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17 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3 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17 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第1,639行: 第3,115行:
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
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建筑类别 | 楼梯间的首层 疏散门、首层 疏散外门 | 走 道 | | 疏散楼梯 |
! rowspan="2" | 建筑类别
| 单面布房 | 双面布房 |
! rowspan="2" | 楼梯间的首层 <br />疏散门、首层 <br />疏散外门
| 高层医疗建筑 | 1.30 | 1.40 | 1.50 | 1.30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 走 道
| 其他高层公共建筑 | 1.20 | 1.30 | 1.40 | 1.20 |
! rowspan="2" | 疏散楼梯
 
|-
5.5.19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
| 单面布房
| 双面布房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层医疗建筑
| 1.30
| 1.40
| 1.50
| 1.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其他高层公共建筑
| 1.20
| 1.30
| 1.40
| 1.20
|}


1.40m, 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 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5.5.19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 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 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0m, 并应直接通向宽 敞地带。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0m, 并应直接通向宽 敞地带。
第1,666行: 第3,156行:
表5.5.20-1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表5.5.20-1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观 众 厅 座 位 数 ( 座 ) | | | ≤2500 | ≤1200 |
! colspan="3" | 观 众 厅 座 位 数 ( 座 )
| 耐火等级 | | | 一、二级 | 三级 |
! ≤2500
| 疏散部位 | 门和走道 | 平坡地面 阶梯地面 | 0.65 0.75 | 0.85 1.00 |
! ≤1200
| 楼 梯 | | 0.75 | 1.0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3" | 耐火等级
| 一、二级
| 三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疏散部位
| 门和走道
| 平坡地面 <br />阶梯地面
| 0.65 0.75
| 0.85 1.00
|-
| colspan="2" | 楼 梯
| 0.75
| 1.00
|}


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 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2的规定计算确定;
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 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2的规定计算确定;
第1,677行: 第3,181行:
表5.5.20-2 体育馆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表5.5.20-2 体育馆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观 众 厅 座 位 数 范 围 ( 座 ) | | | 3000~5000 | 5001~10000 | 10001~20000 |
! colspan="3" | 观 众 厅 座 位 数 范 围 ( 座 )
| 疏散 部位 | 门和 走道 | 平坡地面 | 0.43 | 0.37 | 0.32 |
! 3000~5000
| 阶梯地面 | 0.50 | 0.43 | 0.37 |
! 5001~10000
| 楼 梯 | | 0.50 | 0.43 | 0.37 |
! 10001~20000
|-
| rowspan="3" | 疏散 部位
| rowspan="2" | 门和 走道
| 平坡地面
| 0.43
| 0.37
| 0.32
|-
| 阶梯地面
| 0.50
| 0.43
| 0.37
|-
| colspan="2" | 楼 梯
| 0.50
| 0.43
| 0.37
|}


注:表5.5.20-2中对应较大座位数范围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相邻较小 座位数范围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对于观众厅座位数少于3000个的体育 馆,计算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时,每100人的最 小疏散净宽度不应小于表5.5.20-1的规定。
注:表5.5.20-2中对应较大座位数范围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相邻较小 座位数范围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对于观众厅座位数少于3000个的体育 馆,计算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时,每100人的最 小疏散净宽度不应小于表5.5.20-1的规定。
第1,696行: 第3,218行:
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建筑层数 | 建筑的耐火等级 |
! rowspan="2" colspan="2" | 建筑层数
 
! colspan="3" | 建筑的耐火等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一、二级
|  |  |  |  |  |
| 三级
| --- | --- | --- | --- | --- |
| 四级
|  |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地上楼层 | 1~2层 | 0.65 | 0.75 | 1.00 |
| rowspan="3" | 地上楼层
| 3层 | 0.75 | 1.00 | |
| 1~2层
| ≥4层 | 1.00 | 1.25 | |
| 0.65
| 地下楼层 | 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H≤10m | 0.75 | | — |
| 0.75
| 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H>10m | 1.00 | | |
| 1.00
|-
| 3层
| 0.75
| 1.00
|
|-
| ≥4层
| 1.00
| 1.25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地下楼层
| 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H≤10m
| 0.75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H>10m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0
|
|
|}


2 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 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 1.00m 计算确定;
2 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 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 1.00m 计算确定;
第1,725行: 第3,269行:
表5.5.21-2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m²)
表5.5.21-2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m²)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楼层位置 | 地下第二层 | 地下第一层 | 地上第 一、 二层 | 地上第三层 | 地上第四层 及以上各层 |
! 楼层位置
| 人员密度 | 0.56 | 0.60 | 0.43~0.60 | 0.39~0.54 | 0.30~0.42 |
! 地下第二层
! 地下第一层
! 地上第 一、 <br />二层
! 地上第三层
! 地上第四层 <br />及以上各层
|-
| 人员密度
| 0.56
| 0.60
| 0.43~0.60
| 0.39~0.54
| 0.30~0.42
|}


5.5.22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封闭的金属栅栏,确需设 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窗口、阳台等部位宜根据其高度设置适用的辅助疏散逃 生设施。
5.5.22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封闭的金属栅栏,确需设 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窗口、阳台等部位宜根据其高度设置适用的辅助疏散逃 生设施。
第1,756行: 第3,312行:
5.5.24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 符合下列规定:
5.5.24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
1 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² 确定;
 
25.0m² 确定;


2 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 积;
2 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 积;
第1,774行: 第3,328行:
5.5.25 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5.25 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高度不大于27m 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², 或
1 建筑高度不大于27m 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², 或 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 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 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2 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 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650 m², 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 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 应少于2个;
2 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 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 m², 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 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 应少于2个;


3 建筑高度大于54m 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3 建筑高度大于54m 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第1,810行: 第3,360行:
1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29的规定; 表5.5.29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1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29的规定; 表5.5.29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住宅建筑 类 别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 | |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 | | |
! rowspan="2" | 住宅建筑 类 别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 colspan="3"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
| 单、多层 | 40 | 35 | 25 | 22 | 20 | 15 |
! colspan="3"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
| 高 层 | 40 | — | — | 20 | — | — |
|-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单、多层
| 40
| 35
| 25
| 22
| 20
| 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 层
| 40
| —
| —
| 20
| —
| —
|}


注:1 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m。
注:1 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m。
第1,869行: 第3,442行:
6.2.1 剧场等建筑的舞台与观众厅之间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防火 隔墙。
6.2.1 剧场等建筑的舞台与观众厅之间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防火 隔墙。


舞台上部与观众厅闷顶之间的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 的防火隔墙,隔墙
舞台上部与观众厅闷顶之间的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 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舞台下部的灯光操作室和可燃物储藏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与 其他部位分隔。
舞台下部的灯光操作室和可燃物储藏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与 其他部位分隔。
第1,889行: 第3,460行:
4 民用建筑内的附属库房,剧场后台的辅助用房;
4 民用建筑内的附属库房,剧场后台的辅助用房;


5 除居住建筑中套内的厨房外,宿舍、公寓建筑中的公共厨房和其他建筑内的
5 除居住建筑中套内的厨房外,宿舍、公寓建筑中的公共厨房和其他建筑内的厨房
 
厨 房


6 附设在住宅建筑内的机动车库。
6 附设在住宅建筑内的机动车库。
第1,905行: 第3,474行:
6.2.6建筑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处采取符合本规范第6.2.5条规定的防火措施,幕 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6.2.6建筑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处采取符合本规范第6.2.5条规定的防火措施,幕 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6.2.7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灭火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 变配电室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 隔。
6.2.7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灭火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 变配电室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设置在丁、戊类厂房中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防火隔墙和 0.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设置在丁、戊类厂房中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防火隔墙和 0.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
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和其他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6.2.8 冷库采用泡沫塑料、稻壳等可燃材料作墙体内的绝热层时,宜采用不燃绝热材 料在每层楼板处做水平防火分隔。防火分隔部位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楼板的耐火极限。
6.2.8 冷库采用泡沫塑料、稻壳等可燃材料作墙体内的绝热层时,宜采用不燃绝热材 料在每层楼板处做水平防火分隔。防火分隔部位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楼板的耐火极限。
第1,999行: 第3,566行: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楼梯间和前室的出入口、楼梯间和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住宅建筑的楼
5 除楼梯间和前室的出入口、楼梯间和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 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它走道和房间分隔。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 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它走道和房间分隔。


6.4.4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 改变。
6.4.4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 下列规定: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 (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 采用封闭楼梯间;
1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 (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 采用封闭楼梯间;


2 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 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2 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 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


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3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 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6.4.5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6.4.5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2,029行: 第3,592行:
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 梯段。
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 梯段。


6.4.6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
6.4.6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0.90m,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 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0.9m、 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属梯。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 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0.9m、 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属梯。
第2,223行: 第3,784行:
1 储量大于表7.1.6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表7.1.6堆场或储罐区的储量
1 储量大于表7.1.6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表7.1.6堆场或储罐区的储量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名称 | 棉、麻、毛、 化纤(t) | 秸杆、芦 苇(t) | 木材  (m³) | 甲、乙、丙类 液体储罐(m³) | 液化石油气 储罐(m³) | 可燃气体 储罐(m³) |
! rowspan="2" | 住宅建筑 类 别
| 储量 | 1000 | 5000 | 5000 | 1500 | 500 | 30000 |
! colspan="3"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
! colspan="3"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
|-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一、二级
| 三级
| 四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单、多层
| 40
| 35
| 25
| 22
| 20
| 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 层
| 40
|
|
| 20
|
|
|}


2 占地面积大于30000m² 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通的中间 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 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
2 占地面积大于30000m² 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通的中间 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 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
第2,232行: 第3,818行:
3 消防车道的边缘距离可燃材料堆垛不应小于5m。
3 消防车道的边缘距离可燃材料堆垛不应小于5m。


7.1.7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边缘距离取
7.1.7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边缘距离取水点不宜大于2m。
 
水点不宜大于2m。


7.1.8 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7.1.8 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2,276行: 第3,860行:
7.2.4 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 入的窗口。
7.2.4 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 入的窗口。


7.2.5 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应小于0.8m 和1.0m, 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
7.2.5 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应小于0.8m 和1.0m, 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 间距不宜大于20m 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 操作场地相对应。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
 
1.2m, 间距不宜大于20m 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 操作场地相对应。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


=== 7.3 消防电梯 ===  
=== 7.3 消防电梯 ===  
第2,386行: 第3,968行:
1 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 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内首层或地下一层,并宜布置在
2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内首层或地下一层,并宜布置在靠外墙部位;
 
靠外墙部位;


3 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正常工作的房间附 近;
3 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正常工作的房间附近;


4 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4 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第2,838行: 第4,418行:
的最近水平距离(m)
的最近水平距离(m)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名 称 | 架空电力线 |
! 名 称
| 甲、乙类厂房(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甲、乙类液 体储,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 | 电杆(塔)高度的1.5倍 |
! 架空电力线
| 直埋地下的甲、乙类液体储罐和可燃气体储罐 | 电杆(塔)高度的0.75倍 |
|-
| 丙类液体储罐 | 电杆(塔)高度的1.2倍 |
| 甲、乙类厂房(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甲、乙类液 <br />体储,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
| 直埋地下的丙类液体储罐 | 电杆(塔)高度的0.6倍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电杆(塔)高度的1.5倍
|-
| 直埋地下的甲、乙类液体储罐和可燃气体储罐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电杆(塔)高度的0.75倍
|-
| 丙类液体储罐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电杆(塔)高度的1.2倍
|-
| 直埋地下的丙类液体储罐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电杆(塔)高度的0.6倍
|}


10.2.2 电力电缆不应和输送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可燃气体管道、热力管道敷设 在同一管沟内。
10.2.2 电力电缆不应和输送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可燃气体管道、热力管道敷设 在同一管沟内。
第2,926行: 第4,516行:
表11.0.1木结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表11.0.1木结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构件名称 |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
! 构件名称
| 防火墙 | 不燃性 3.00 |
!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 承重墙,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墙和分 户墙,楼梯间的墙 | 难燃性 1.00 |
|-
| 电梯井的墙 | 不燃性 1.00 |
| 防火墙
| 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 难燃性 0.75 |
| 不燃性 3.00
| 房间隔墙 | 难燃性 0.50 |
|-
| 承重柱 | 可燃性 1.00 |
| 承重墙,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墙和分 <br />户墙,楼梯间的墙
| 梁 | 可燃性 1.00 |
| 难燃性 1.00
| 楼板 | 难燃性 0.75 |
|-
| 屋顶承重构件 | 可燃性 0.50 |
| 电梯井的墙
| 疏散楼梯 | 难燃性 0.50 |
| 不燃性 1.00
| 吊顶 | 难燃性 0.15 |
|-
 
| 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注: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当同一座木结构建筑存在不同高度的屋顶时,较低部分的屋顶承 重构件和屋面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采用难燃性屋顶承重构件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 难燃性 0.75
 
|-
0.75h。
| 房间隔墙
 
| 难燃性 0.50
2 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屋顶,除防水层、保温层及屋面板外,其他部分均应视为屋顶承重构件,
|-
| 承重柱
| 可燃性 1.00
|-
| 梁
| 可燃性 1.00
|-
| 楼板
| 难燃性 0.75
|-
| 屋顶承重构件
| 可燃性 0.50
|-
| 疏散楼梯
| 难燃性 0.50
|-
| 吊顶
| 难燃性 0.15
|}


且不宜采用可燃性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注: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当同一座木结构建筑存在不同高度的屋顶时,较低部分的屋顶承 重构件和屋面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采用难燃性屋顶承重构件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


3 当建筑的层数不超过2层、防火墙间的建筑面积小于600m²且防火墙间的建筑长度小于
2 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屋顶,除防水层、保温层及屋面板外,其他部分均应视为屋顶承重构件,且不宜采用可燃性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60m 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本规范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确定。
3 当建筑的层数不超过2层、防火墙间的建筑面积小于600m²且防火墙间的建筑长度小于60m 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本规范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确定。


11.0.2 建筑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1.0.2 建筑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2,965行: 第4,573行:
表11.0.2木骨架组合墙体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表11.0.2木骨架组合墙体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构件名称 |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或类型 | | | | |
! rowspan="2" | 构件名称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木结构建筑 | 四级 |
! colspan="5" |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或类型
| 非承重外墙 | 不允许 | 难燃性1.25 | 难燃性0.75 | 难燃性0.75 | 无要求 |
|-
| 房间隔墙 | 难燃性1.00 | 难燃性0.75 | 难燃性0.50 | 难燃性0.50 | 难燃性0.25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木结构建筑
| 四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非承重外墙
| 不允许
| 难燃性1.25
| 难燃性0.75
| 难燃性0.75
| 无要求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房间隔墙
| 难燃性1.00
| 难燃性0.75
| 难燃性0.50
| 难燃性0.50
| 难燃性0.25
|}


11.0.3 丁、戊类厂房(库房)和民用建筑可采用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其 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应符合表11.0.3-1的规定,木结构建筑中防火墙间的允许 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1.0.3-2的规定。
11.0.3 丁、戊类厂房(库房)和民用建筑可采用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其 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应符合表11.0.3-1的规定,木结构建筑中防火墙间的允许 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1.0.3-2的规定。
第2,976行: 第4,603行:
表11.0.3-1 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的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
表11.0.3-1 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的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木结构建筑 的形式 | 普通木 结构建筑 | 轻型木 结构建筑 | 胶合木 结构建筑 | | 木结构 组合建筑 |
! 木结构建筑 的形式
| 允许层数(层) | 2 | 3 | 1 | 3 | 7 |
! 普通木 结构建筑
| 允许建筑高度(m) | 10 | 10 | 不限 | 15 | 24 |
! 轻型木 结构建筑
! colspan="2" | 胶合木 结构建筑
! 木结构 组合建筑
|-
| 允许层数(层)
| 2
| 3
| 1
| 3
| 7
|-
| 允许建筑高度(m)
| 10
| 10
| 不限
| 15
| 24
|}


表11.0.3-2木结构建筑中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表11.0.3-2木结构建筑中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层数(层) | 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m) | 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²) |
! 层数(层)
| 1 | 100 | 1800 |
! 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m)
| 2 | 80 | 900 |
! 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²)
| 3 | 60 | 600 |
|-
| 1
| 100
| 1800
|-
| 2
| 80
| 900
|-
| 3
| 60
| 600
|}


注:1 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 表的规定增加1.0倍,对于丁、戊类地上厂房,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
注:1 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 表的规定增加1.0倍,对于丁、戊类地上厂房,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
第3,002行: 第4,658行:


11.0.6 设置在木结构住宅建筑内的机动车库、发电机间、配电间、锅炉间,应采用 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 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不宜开设 与室内相通的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可开设一樘不直通卧室的单扇乙级防火门。
11.0.6 设置在木结构住宅建筑内的机动车库、发电机间、配电间、锅炉间,应采用 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 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不宜开设 与室内相通的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可开设一樘不直通卧室的单扇乙级防火门。


机动车库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0m²。
机动车库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0m²。
第3,015行: 第4,669行:
表11.0.7-1 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表11.0.7-1 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名称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 的疏散门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 的疏散门 |
! 名称
| 托儿所、幼儿园 | 15 | 10 |
!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 <br />的疏散门
|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 15 | 6 |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 <br />的疏散门
| 医院和疗养院建筑、老年人 建筑、教学建筑 | 25 | 12 |
|-
| 其他民用建筑 | 30 | 15 |
| 托儿所、幼儿园
| 15
| 10
|-
|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 15
| 6
|-
| 医院和疗养院建筑、<br />老年人 建筑、教学建筑
| 25
| 12
|-
| 其他民用建筑
| 30
| 15
|}


3 房间内任一点至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 11.0.7-1 中有关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3 房间内任一点至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 11.0.7-1 中有关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第3,031行: 第4,700行:
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层 数 | 地上1~2层 | 地上3层 |
! 层 数
| 每100人的疏散净宽度(m/百人) | 0.75 | 1.00 |
! 地上1~2层
! 地上3层
|-
| 每100人的疏散净宽度(m/百人)
| 0.75
| 1.00
|}


11.0.8 丁、戊类木结构厂房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分别不应大于 50m 和60m, 其他安全疏散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3.7节的规定。
11.0.8 丁、戊类木结构厂房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分别不应大于 50m 和60m, 其他安全疏散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3.7节的规定。
第3,050行: 第4,725行:
表11.0.10 民用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表11.0.10 民用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建筑耐火等级或类别 | 一、二级 | 三级 | 木结构建筑 | 四级 |
! 建筑耐火等级或类别
| 木结构建筑 | 8 | 9 | 10 | 11 |
! 一、二级
! 三级
! 木结构建筑
! 四级
|-
| 木结构建筑
| 8
| 9
| 10
| 11
|}


注:1 两座木结构建筑之间或木结构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外墙均无任何门、窗、洞口时, 防火间距可为4m; 外墙上的门、窗、洞口不正对且开口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10% 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注:1 两座木结构建筑之间或木结构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外墙均无任何门、窗、洞口时, 防火间距可为4m; 外墙上的门、窗、洞口不正对且开口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10% 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第3,075行: 第4,760行:
11.0.13 总建筑面积大于1500m² 的木结构公共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木结 构住宅建筑内应设置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
11.0.13 总建筑面积大于1500m² 的木结构公共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木结 构住宅建筑内应设置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


11.0.14 木结构建筑的其他防火设计应执行本规范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规定,防 火构造要求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
11.0.14 木结构建筑的其他防火设计应执行本规范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规定,防 火构造要求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等标准的规定。
 
GB 50005等标准的规定。


== 12 城市交通隧道 ==  
== 12 城市交通隧道 ==  
第3,089行: 第4,772行:
表12.1.2单孔和双孔隧道分类
表12.1.2单孔和双孔隧道分类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用 途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 四类 |
! rowspan="2" | 用 途
| 隧道封闭段长度L(m) | | | |
! 一类
| 可通行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 | L>1500 | 500<L≤1500 | L≤500 | |
! 二类
| 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 | L>3000 | 1500<L≤3000 | 500<L≤1500 | L≤500 |
! 三类
| 仅限人行或通行非机动车 | | | L>1500 | L≤1500 |
! 四类
|-
| colspan="4" | 隧道封闭段长度L(m)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可通行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L>15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00<L≤15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L≤50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
| L>3000
| 1500<L≤3000
| 500<L≤1500
| L≤50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仅限人行或通行非机动车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L>15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L≤1500
|}


12.1.3 隧道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3 隧道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3,153行: 第4,857行:
4 隧道内宜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消防给水管道及室外 消火栓应采取防冻措施;当采用干式给水系统时,应在管网的最高部位设置自动排气 阀,管道的充水时间不宜大于90s;
4 隧道内宜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消防给水管道及室外 消火栓应采取防冻措施;当采用干式给水系统时,应在管网的最高部位设置自动排气 阀,管道的充水时间不宜大于90s;


5 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 隧道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 30L/s。对于长度小于1000m 的三类隧道,隧道内、外的消火栓用水量可分别为10L/s
5 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 隧道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 30L/s。对于长度小于1000m 的三类隧道,隧道内、外的消火栓用水量可分别为10L/s和20L/s。
 
和20L/s。


6 管道内的消防供水压力应保证用水量达到最大时,最不利点处的水枪充实水 柱不小于10.0m。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 时,应设置减压设施;
6 管道内的消防供水压力应保证用水量达到最大时,最不利点处的水枪充实水 柱不小于10.0m。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 时,应设置减压设施;
第3,235行: 第4,937行:
12.5.4 隧道内严禁设置可燃气体管道;电缆线槽应与其他管道分开敷设。当设置 10kV 及以上的高压电缆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分隔体与其他区域 分隔。
12.5.4 隧道内严禁设置可燃气体管道;电缆线槽应与其他管道分开敷设。当设置 10kV 及以上的高压电缆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分隔体与其他区域 分隔。


12.5.5 隧道内设置的各类消防设施均应采取与隧道内环境条件相适应的保护措施,
12.5.5 隧道内设置的各类消防设施均应采取与隧道内环境条件相适应的保护措施,并应设置明显的发光指示标志。
 
 
 
并应设置明显的发光指示标志。


附录A 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
== 附录A 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 ==


A.0.1 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0.1 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3,267行: 第4,965行:
3 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
3 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


附录B 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
== 附录B 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 ==


B.0.1 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
B.0.1 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
第3,287行: 第4,985行:
B.0.5 建筑物、储罐或堆场与道路、铁路的防火间距,应为建筑外墙、储罐外壁或 相邻堆垛外缘距道路最近一侧路边或铁路中心线的最小水平距离。
B.0.5 建筑物、储罐或堆场与道路、铁路的防火间距,应为建筑外墙、储罐外壁或 相邻堆垛外缘距道路最近一侧路边或铁路中心线的最小水平距离。


附 录C 隧道内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试验升温曲线
== 附 录C 隧道内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试验升温曲线和相应的判定标准 ==
 
和相应的判定标准


C.0.1 RABT和 HC 标准升温曲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可供选择 和附加的试验程序》GB/T26784 的规定。
C.0.1 RABT和 HC 标准升温曲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可供选择 和附加的试验程序》GB/T26784 的规定。
第3,299行: 第4,995行:
2 当采用RABT 标准升温曲线测试时,耐火极限的判定标准为:受火后,当距 离混凝土底表面25mm 处钢筋的温度超过300℃,或者混凝土表面的温度超过380℃ 时,则判定为达到耐火极限。
2 当采用RABT 标准升温曲线测试时,耐火极限的判定标准为:受火后,当距 离混凝土底表面25mm 处钢筋的温度超过300℃,或者混凝土表面的温度超过380℃ 时,则判定为达到耐火极限。


单 言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第3,321行: 第5,015行: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 引用标准名录 ==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GB 4208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