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环境第9部分:由浇封型“m”保护的设备GB 3836.9-2021: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336行: 第336行:
表 1 通过复合物的间距
表 1 通过复合物的间距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电 压 U (交流有效值或直流) V | 最小间距 mm | | |
! rowspan="2" | 电 压 U (交流有效值或直流) V
| "ma" | “mb” | “mc” |
! colspan="3" | 最小间距 mm
| ≤32 | 0.5 | 0.5 | 0.2 |
|-
| ≤63 | 0.5 | 0.5 | 0.3 |
| "ma"
| ≤400 | 1 | 1 | 0.6 |
| “mb”
| ≤500 | 1.5 | 1.5 | 0.8 |
| “mc”
| ≤630 | 2 | 2 | 0.9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00 | 2.5 | 2.5 | 1.7 |
| ≤32
| ≤1600 | — | 4 | 4 |
| 0.5
| ≤3200 | — | 7 | 7 |
| 0.5
| ≤6300 | | 12 | 12 |
| 0.2
| ≤10000 | — | 20 | 2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所示电压来自GB/T 16935.1,并且是根据GB/T 16935.1交流系统标称电压表规定的电源电压的合理处理。 在确定要求的距离时,工作电压可高于表中电压乘以1.1的系数。1.1的系数表示,在一个电路的多个地方,工 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只有一些常用的额定电压可以采用1.1的系数。 | | | |
| ≤63
| 0.5
| 0.5
| 0.3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400
| 1
| 1
| 0.6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00
| 1.5
| 1.5
| 0.8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630
| 2
| 2
| 0.9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00
| 2.5
| 2.5
| 1.7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600
| —
| 4
| 4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200
| —
| 7
| 7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630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000
| —
| 20
| 20
|-
| colspan="4"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所示电压来自GB/T 16935.1,并且是根据GB/T 16935.1交流系统标称电压表规定的电源电压的合理处理。 <br />在确定要求的距离时,工作电压可高于表中电压乘以1.1的系数。1.1的系数表示,在一个电路的多个地方,<br />工 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只有一些常用的额定电压可以采用1.1的系数。
|}


7.2.4.3 通过固体绝缘的间距
7.2.4.3 通过固体绝缘的间距
第364行: 第410行:
表2 Ⅲ类“m”型设备净空间周围复合物的最小厚度
表2 Ⅲ类“m”型设备净空间周围复合物的最小厚度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保护等级 | 复合物的最小厚度 从净空间到 | 净空间≤1 cm³ | 1 cm³<净空间≤100 cm³ |
! 保护等级
| "ma"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3 mm | 3 mm |
! 复合物的最小厚度 从净空间到
| 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3 mm(外壳十复合物) | 3 mm(外壳十复合物) |
! 净空间≤1 cm³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3 mm | 3 mm |
! 1 cm³<净空间≤100 cm³
| "mb"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1 mm | 3 mm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1 mm(外壳+复合物) | 3 mm(外壳+复合物) |
| rowspan="3" | "ma"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1 mm | 3mm |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3 mm
| 3 mm
|-
| 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3 mm(外壳+复合物)<sup>a</sup>
| 3 mm(外壳+复合物)<sup>a</sup>
|-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3 mm
| 3 mm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mb"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1 mm
| 3 mm
|-
| 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1 mm(外壳+复合物)
| 3 mm(外壳+复合物)<sup>a</sup>
|-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1 mm
| 3mm
|}


表 2 ( 续 )
表 2 ( 续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保护等级 | 复合物的最小厚度 从净空间到 | 净空间≤1 cm³ | 1 cm³<净空间≤100 cm³ |
! 保护等级
| “mc”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1 mm | 1 mm |
! 复合物的最小厚度 从净空间到
| 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1 mm(外壳+复合物) | 1 mm(外壳+复合物) |
! 净空间≤1 cm³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1 mm | 1 mm |
! 1 cm³<净空间≤100 cm³
| 此表提出的材料厚度不表明符合GB/T 3836.1要求的其他机械试验。 注:有粘结的金属外壳,如果净空间内没有带电部件,对净空间可没有复合物厚度要求。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外壳壁厚≥1 mm。 | | | |
| rowspan="3" | “mc”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1 mm
| 1 mm
|-
| 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1 mm(外壳+复合物)
| 1 mm(外壳+复合物)
|-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或金属外壳
| 1 mm
| 1 mm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4" | 此表提出的材料厚度不表明符合GB/T 3836.1要求的其他机械试验。 <br />注:有粘结的金属外壳,如果净空间内没有带电部件,对净空间可没有复合物厚度要求。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4" | <sup>a</sup>外壳壁厚≥1 mm。
|}


7.3.2 I 类和Ⅱ类“m”型设备
7.3.2 I 类和Ⅱ类“m”型设备
第397行: 第483行:
表 3 I 类和Ⅱ类“m” 型设备净空间周围复合物的最小厚度
表 3 I 类和Ⅱ类“m” 型设备净空间周围复合物的最小厚度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保护等级 | 复合物的最小厚度 从净空间到 | 净空间≤1 cm³ | 1 cm³<净空间≤10 cm³ | 10 cm³<净空间≤100 cm³ |
! 保护等级
| “ma”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3 mm | 3 mm(压力试验 按照8.2.6) | 不允许 |
! 复合物的最小厚度 从净空间到
| 有粘结的非 金属或金属外壳 | 3 mm(外壳十 复合物) | 3 mm(外壳+复合物) (压力试验按照8.2.6) | 不允许 |
! 净空间≤1 cm³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 或金属外壳 | 3mm | 3 mm(外壳+复合物) (压力试验按照8.2.6) | 不允许 |
! 1 cm³<净空间≤10 cm³
| “mb”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1 mm | 3 mm | 3 mm(压力试验按照8.2.6) |
! 10 cm³<净空间≤100 cm³
| 有粘结的非金属 或金属外壳 | 1 mm(外壳+ 复合物) | 3mm(外壳+复合物) | 3 mm(外壳十复合物) (压力试验按照8.2.6)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 或金属外壳 | 1 mm | 3 mm | 3 mm(压力试验按照8.2.6) |
| rowspan="3" | “ma”
| “mc”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1 mm | 1 mm | 3 mm |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有粘结的非金属或 金属外壳 | 1 mm(外壳+ 复合物) | 1 mm(外壳+复合物) | 3 mm(外壳+复合物),见注 |
| 3 mm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 或金属外壳 | 1 mm | 1 mm | 3 mm |
| 3 mm(压力试验 按照8.2.6)
| 此表提出的材料厚度不表明符合GB/T 3836.1要求的其他机械试验。 注:有粘结的金属外壳,如果净空间内没有带电部件,对净空间可没有复合物厚度要求。 | | | | |
| 不允许
| 外壳壁厚≥1 mm。 | | | | |
|-
| 有粘结的非 金属或金属外壳
| 3 mm<br />(外壳+复合物)a
| 3 mm(外壳+复合物) a<br />(压力试验按照8.2.6)
| 不允许
|-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 或金属外壳
| 3mm
| 3 mm(外壳+复合物)<br /> (压力试验按照8.2.6)
| 不允许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mb”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1 mm
| 3 mm
| 3 mm(压力试验按照8.2.6)
|-
| 有粘结的非金属 或金属外壳
| 1 mm(外壳+ 复合物)
| 3mm(外壳+复合物)<sup>a</sup>
| 3 mm(外壳十复合物) <sup>a</sup><br />(压力试验按照8.2.6)
|-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 或金属外壳
| 1 mm
| 3 mm
| 3 mm(压力试验按照8.2.6)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mc”
| 净空间或自由表面
| 1 mm
| 1 mm
| 3 mm
|-
| 有粘结的非金属或 金属外壳
| 1 mm(外壳+ 复合物)
| 1 mm(外壳+复合物)
| 3 mm(外壳+复合物),见注
|-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 或金属外壳
| 1 mm
| 1 mm
| 3 mm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5" | 此表提出的材料厚度不表明符合GB/T 3836.1要求的其他机械试验。 <br />注:有粘结的金属外壳,如果净空间内没有带电部件,对净空间可没有复合物厚度要求。
|-
| colspan="5"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sup>a</sup>外壳壁厚≥1 mm。
|}


=== 7.4 复合物的厚度 ===
=== 7.4 复合物的厚度 ===
第470行: 第602行:
表 4 复 合 物 的 厚 度
表 4 复 合 物 的 厚 度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项 目 | “ma”保护等级 | “mb"或“mc”保护等级 |
|-
| 自由表面≤2cm² | a≥3 mm | a≥表1间距,但不小于1 mm |
 
| 自由表面>2cm² | a≥3 mm | a≥表1间距,但不小于3mm |
! 项目 !! “ma”保护等级 !! “mb"或“mc”保护等级
| 有粘结的非金属外壳(壁厚t<1 mm) | d≥3 mm | d≥表1间距,但不小于1 mm |
 
|-
 
| 自由表面≤2cm² || a≥3 mm || a≥表1间距,但不小于1 mm
 
|-
 
| 自由表面>2cm² || a≥3 mm || a≥表1间距,但不小于3mm
 
|-
 
| 有粘结的非金属外壳(壁厚t&lt;1 mm) || d≥3 mm || d≥表1间距,但不小于1 mm
 
|}


GB/T 3836.9—2021
GB/T 3836.9—2021
第481行: 第626行:
表4(续)
表4(续)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项 目 | “ma”保护等级 | “mb”或“mc”保护等级 |
! 项目 !! “ma”保护等级 !! “mb”或“mc”保护等级
| 有粘结的非金属外壳(壁厚t≥1 mm) | c≥(3 mm-t) | c≥(表1间距-t) |
|-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料外壳 | c=d≥3 mm | c=d≥表1间距,但不小于1 mm |
| 有粘结的非金属外壳(壁厚t≥1 mm) || c≥(3 mm-t) || c≥(表1间距-t)
| 金属外壳 | b≥3 mm | b≥表1间距,但不小于1 mm |
|-
| 非载流部件 | e≥3 mm | e≥表1间距,但不小于1 mm |
| 没有粘结的非金属料外壳 || c=d≥3 mm || c=d≥表1间距,但不小于1 mm
| 非载流部件——自由表面 | f+e≥a | f+e≥a |
|-
| 有粘结的非金属外壳,壁厚≥1 mm时,如果运用公式时允许c=0,则元件可以靠在壳壁上。 | | |
| 金属外壳 || b≥3 mm || b≥表1间距,但不小于1 mm
|-
| 非载流部件 || e≥3 mm || e≥表1间距,但不小于1 mm
|-
| 非载流部件——自由表面 || f+e≥a || f+e≥a
|-
| 有粘结的非金属外壳,壁厚≥1 mm时,如果运用公式时允许c=0,则元件可以靠在壳壁上。 || ||
|}


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复合物都应承受8.2.4规定的介电强度试验。
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复合物都应承受8.2.4规定的介电强度试验。
第523行: 第675行:
表 5 多层印制电路板的最小间距
表 5 多层印制电路板的最小间距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距离 | "ma"保护等级 | “mb”保护等级 | "mc"保护等级 |
| a | 3 mm | 0.5 mm | 0.25 mm |
| b | 3 mm | 3 mm | 1 mm |
| c | 3 mm | 1 mm | 0.5 mm |
| d | 0.1 mm,见7.2.4.3 | 0.1 mm,见7.2.4.3 | 0.1 mm,见7.2.4.3 |


|-
! 距离 !! "ma"保护等级 !! “mb”保护等级 !! "mc"保护等级
|-
| a || 3 mm || 0.5 mm || 0.25 mm
|-
| b || 3 mm || 3 mm || 1 mm
|-
| c || 3 mm || 1 mm || 0.5 mm
|-
| d || 0.1 mm,见7.2.4.3 || 0.1 mm,见7.2.4.3 || 0.1 mm,见7.2.4.3
|}
表 5 ( 续 )
表 5 ( 续 )
{| class="wikitable"
|-
! 距离 !! “ma”保护等级 !! “mb”保护等级 !! "mc"保护等级
|-
| e || 符合表1的距离 || 符合表1的距离 || 符合表1的距离


|  |  |  |  |
|-
| --- | --- | --- | --- |
| 距离 | “ma”保护等级 | “mb”保护等级 | "mc"保护等级 |
| e | 符合表1的距离 | 符合表1的距离 | 符合表1的距离 |
| 其中:  a——载流部件与外表面间通过覆盖层的距离;  b——载流部件与外表面间沿着覆盖层的距离;  c——从边缘或孔沿着板的表面延伸的金属或绝缘的长度; d——要求隔离时粘结薄膜或芯板的厚度;  e——要求隔离时多层(印刷电路板)内侧两电路之间的距离。 | | | |


| 其中:<br/>a——载流部件与外表面间通过覆盖层的距离;<br/>b——载流部件与外表面间沿着覆盖层的距离;<br/>c——从边缘或孔沿着板的表面延伸的金属或绝缘的长度;<br/>d——要求隔离时粘结薄膜或芯板的厚度;<br/>e——要求隔离时多层(印刷电路板)内侧两电路之间的距离。 || || ||
|}




第893行: 第1,063行:
表6 试验压力
表6 试验压力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最低环境温度 | 试验压力 kPa |
|-
| ≥-20 | 1000 |
 
| ≥-30 | 1370 |
! 最低环境温度 ℃ !! 试验压力 kPa
| ≥-40 | 1450 |
 
| ≥-50 | 1530 |
|-
| ≥-60 | 1620 |
 
| 这包括设计用于GB/T 3836.1规定的标准环境温度范围内的设备。 | |
| ≥-20 || 1000
 
|-
 
| ≥-30 || 1370
 
|-
 
| ≥-40 || 1450
 
|-
 
| ≥-50 || 1530
 
|-
 
| ≥-60 || 1620
 
|-
 
| colspan="2" | 这包括设计用于GB/T 3836.1规定的标准环境温度范围内的设备。
 
|}


或者,对于“mb”级电气设备,如果元件的净空间不大于100 cm³, 在进行浇封之前,先通过 GB/T 3836.8规定的密封装置泄漏试验(不进行预处理、不进行电压或耐压试验),则可以进行浇封,而 不进行压力试验。
或者,对于“mb”级电气设备,如果元件的净空间不大于100 cm³, 在进行浇封之前,先通过 GB/T 3836.8规定的密封装置泄漏试验(不进行预处理、不进行电压或耐压试验),则可以进行浇封,而 不进行压力试验。
第1,005行: 第1,197行:


|  |  |
'''此处以截图代替'''
| --- | --- |
| 符合GB/T  符合GB/T  仅对I类,符合GB/T | 3836.1的静电要求  是  3836.1的机械试验  是  3836.1的耐化学材料稳定性  是 |


是否需要耐光照保护?
是否需要耐光照保护?
第1,062行: 第1,252行: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标准试验 | | 补充试验 | |
! colspan="2" | 标准试验
| 试样1 | 试样2 | 试样3 | 试样4 |
! colspan="2" | 补充试验
| 按6.3确定极限温度 | |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按8.2.5进行电缆拔脱 试验 | 按8.2.3.1在电缆进入复合物的 位置确定工作温度,进行热稳定 试验 |
| 试样1
| 按8.2.3.1进行耐热试验 | 按8.2.3.1进行耐热试验 | | |
| 试样2
| 按8.2.3.2进行耐寒试验 | 按8.2.3.2进行耐寒试验 | | |
| 试样3
| 按8.2.7进行可复位温度 保护装置试验 | 按8.2.7进行可复位温度 保护装置试验 | | 按8.2.5进行电缆拔脱试验 |
| 试样4
| 按8.2.4进行介电强度 试验 | 按8.2.4进行介电强度 试验 | | |
|-
| 按8.2.6进行压力试验 (如果需要) | 按8.2.6进行压力试验 (如果需要) | | |
| 按6.3确定极限温度
| 按GB/T 3836.1进行机 械试验(如果需要) | 按GB/T 3836.1进行机 械试验(如果需要) | | |
|  
| 按照在每栏中所示的顺序进行试验。 | | | |
|  
|  
|-
|  
|  
| 按8.2.5进行电缆拔脱 试验
| 按8.2.3.1在电缆进入复合物的 位置确定工作温度,进行热稳定 试验
|-
| 按8.2.3.1进行耐热试验
| 按8.2.3.1进行耐热试验
|  
|  
|-
| 按8.2.3.2进行耐寒试验
| 按8.2.3.2进行耐寒试验
|  
|  
|-
| 按8.2.7进行可复位温度 保护装置试验
| 按8.2.7进行可复位温度 保护装置试验
|  
| 按8.2.5进行电缆拔脱试验
|-
| 按8.2.4进行介电强度 试验
| 按8.2.4进行介电强度 试验
|  
|  
|-
| 按8.2.6进行压力试验 (如果需要)
| 按8.2.6进行压力试验 (如果需要)
|  
|  
|-
| 按GB/T 3836.1进行机 械试验(如果需要)
| 按GB/T 3836.1进行机 械试验(如果需要)
|  
|  
|-
| colspan="4" | 按照在每栏中所示的顺序进行试验。
|}


附 录 C
附 录 C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