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雨桐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 |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 | ||
== 标准状态 == | |||
<br> | |||
当前标准: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 | |||
发布日期:2016-12-13 | |||
实施日期:2017-07-01 | |||
== 1 范围 == | == 1 范围 == | ||
第172行: | 第181行: | ||
在隔离开关的开、关操作中,在操作设备的两个触点之间,由于慢速的接触而产生了大量的点火击 穿。因此隔离开关的操作产生非常快的瞬态,如同行波在变电站的母线内传播。屏蔽导线的电气长度 和开路母线的长度决定了瞬态过电压的振荡频率。 | 在隔离开关的开、关操作中,在操作设备的两个触点之间,由于慢速的接触而产生了大量的点火击 穿。因此隔离开关的操作产生非常快的瞬态,如同行波在变电站的母线内传播。屏蔽导线的电气长度 和开路母线的长度决定了瞬态过电压的振荡频率。 | ||
对于空气绝缘变电站(AIS), 这些瞬态会在变电站环境中产生辐射电磁场。目前,在空气绝缘变电 | 对于空气绝缘变电站(AIS), 这些瞬态会在变电站环境中产生辐射电磁场。目前,在空气绝缘变电 站使用了宽带仪器进行测量[1]。这些测量表明,高于1 MHz 的瞬态现象也会在这些变电站发生。 | ||
对于气体绝缘变电站(GIS), 这些瞬态会在有 SF₆ 气体的金属壳体内传播。由于趋肤效应,高频瞬 态局限于壳体内,不会造成问题。然而壳体的不连续性,使一部分瞬态传播到壳体外表面上。因此,壳 体电势上升,在壳体外表面流动的电流会在变电站环境中产生辐射电磁场。瞬态地电位的上升是二次 电路上瞬态共模电流的直接来源。辐射电磁场也在二次电路上感应共模电流。 | 对于气体绝缘变电站(GIS), 这些瞬态会在有 SF₆ 气体的金属壳体内传播。由于趋肤效应,高频瞬 态局限于壳体内,不会造成问题。然而壳体的不连续性,使一部分瞬态传播到壳体外表面上。因此,壳 体电势上升,在壳体外表面流动的电流会在变电站环境中产生辐射电磁场。瞬态地电位的上升是二次 电路上瞬态共模电流的直接来源。辐射电磁场也在二次电路上感应共模电流。 | ||
第194行: | 第203行: | ||
4.2.2 高空电磁脉冲(HEMP) 产生的骚扰 | 4.2.2 高空电磁脉冲(HEMP) 产生的骚扰 | ||
如 IEC 61000-2-9[6]中 所 述 , 高 空 电 磁 脉 冲(HEMP) 是 上 升 时 间 为 2 . 5 ns, 脉 冲 宽 度 约 2 5 ns 的 平 面 | 如 IEC 61000-2-9[6]中 所 述 , 高 空 电 磁 脉 冲(HEMP) 是 上 升 时 间 为 2 . 5 ns, 脉 冲 宽 度 约 2 5 ns 的 平 面 波 强 电 磁 脉 冲 场 。 这 个 场 与 暴 露 的 电 缆 和 电 线 相 互 作 用 产 生 振 荡 电 压 和 电 流 , 取 决 于 线 的 长 度 ( 见 IEC 61000-2-10 )。 大 多 数 外 部 线 都 足 够 长 , 如 电 源 线 和 通 信 线 ( 大 多 长 于 1 km), 以 至 于 耦 合 的 电 流 和电压通常是脉冲性质的。 | ||
波 强 电 磁 脉 冲 场 。 这 个 场 与 暴 露 的 电 缆 和 电 线 相 互 作 用 产 生 振 荡 电 压 和 电 流 , 取 决 于 线 的 长 度 ( 见 IEC 61000-2-10 )。 大 多 数 外 部 线 都 足 够 长 , 如 电 源 线 和 通 信 线 ( 大 多 长 于 1 km), 以 至 于 耦 合 的 电 流 和电压通常是脉冲性质的。 | |||
对 于 建 筑 物 内 的 电 线 和 电 缆 , 入 射 的 HEMP 被 部 分 衰 减 , 然 而 , 仍 然 有 足 够 的 场 耦 合 到 室 内 的 短 电 缆 上 , 对 连 接 的 电 子 设 备 造 成 了 威 胁 。 过 去 的 实 验 清 楚 表 明 , 虽 然 低 于 3 0 MHz 阻 尼 振 荡 波 频 率 是 最 常 见 的 , 但 是 HEMP 场 耦 合 到 短 线 可 产 生 高 达 1 0 0 MHz 的 高 频 阻 尼 振 荡 波 ( 见 IEC 61000-2-10)。由 于 大 多数建筑物内存在吸收墙,振荡波的阻尼速率相当快,典型的共振品质因数Q 为10~20。 | 对 于 建 筑 物 内 的 电 线 和 电 缆 , 入 射 的 HEMP 被 部 分 衰 减 , 然 而 , 仍 然 有 足 够 的 场 耦 合 到 室 内 的 短 电 缆 上 , 对 连 接 的 电 子 设 备 造 成 了 威 胁 。 过 去 的 实 验 清 楚 表 明 , 虽 然 低 于 3 0 MHz 阻 尼 振 荡 波 频 率 是 最 常 见 的 , 但 是 HEMP 场 耦 合 到 短 线 可 产 生 高 达 1 0 0 MHz 的 高 频 阻 尼 振 荡 波 ( 见 IEC 61000-2-10)。由 于 大 多数建筑物内存在吸收墙,振荡波的阻尼速率相当快,典型的共振品质因数Q 为10~20。 | ||
第523行: | 第530行: | ||
GRP 的最小尺寸为1 m×1m; 最终尺寸决定于 EUT 的大小。GRP 应超出 EUT 及其辅助设备各 侧至少0.1 m。 | GRP 的最小尺寸为1 m×1m; 最终尺寸决定于 EUT 的大小。GRP 应超出 EUT 及其辅助设备各 侧至少0.1 m。 | ||
GRP 应与试验室的安全接地系统连接(见图5a)~ 图12a]]。 | GRP 应与试验室的安全接地系统连接(见图5a)~ 图12a|400px]]。 | ||
=== 7.3 受试设备 === | === 7.3 受试设备 === | ||
第660行: | 第667行: | ||
以上各图是关于用GRP 实现的布置 | 以上各图是关于用GRP 实现的布置[图5的a)、图 6 的a)、图 7 的a)和 图 8 的a)]和用专用地连按 线实现的布置[图5的 b)、图 6 的 b)、图 7 的 b) 和 图 8 的 b)]。 | ||
b) 线对线试验(差模) | b) 线对线试验(差模) | ||
第720行: | 第727行: | ||
——为达到符合性要求而采用的任何特殊条件,例如电缆长度或类型,屏蔽或接地,或 EUT 运行 条件。 | ——为达到符合性要求而采用的任何特殊条件,例如电缆长度或类型,屏蔽或接地,或 EUT 运行 条件。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1(快速或慢速)阻尼振荡波波形(开路电压).jpeg|400px]] | |||
图 1 (快速或慢速)阻尼振荡波波形(开路电压) | 图 1 (快速或慢速)阻尼振荡波波形(开路电压)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2 阻尼振荡波试验信号发生器原理电路图示例.jpeg|400px]] | |||
说 明 : | 说 明 : | ||
第730行: | 第737行: | ||
U— 高压源; | U— 高压源; | ||
R₁—— 充电电阻; C₁—— 储 能电容; S1—— 高压开关; | R₁—— 充电电阻; | ||
C₁—— 储 能电容; | |||
S1—— 高压开关; | |||
L1—— 振荡电路线圈; | |||
L₂—— 滤波电感; | |||
R₂ — — 滤波电阻; | |||
C₂ ——滤波电容; | |||
R₃ — — 源电阻; | R₃ — — 源电阻; | ||
R₄,R₅—— 分压电阻(可选); CRO ——监视信号(可选)。 | R₄,R₅—— 分压电阻(可选); | ||
CRO ——监视信号(可选)。 | |||
图 2 阻尼振荡波试验信号发生器原理电路图示例 | 图 2 阻尼振荡波试验信号发生器原理电路图示例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3使用接地参考平面的台式设备试验布置示例.jpeg|400px]] | |||
第761行: | 第776行: | ||
E ——接地连线; | E ——接地连线; | ||
EUT — 受试设备; | EUT — 受试设备; | ||
G ——试验信号发生器; | G ——试验信号发生器; | ||
L ——通信端口; | |||
GRP— 接地参考平面; | |||
CDN—— 耦合/去耦网络; | |||
S —一绝缘支座。 | |||
注:接地连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短。 | |||
图 3 使用接地参考平面的台式设备试验布置示例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4 使用接地参考平面的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示例.jpeg|400px]] | |||
说 明 : | 说 明 : | ||
第839行: | 第824行: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5 单相交直流电源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jpeg|400px]] | |||
图 5 单相交/直流电源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 | 图 5 单相交/直流电源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6三交流电源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jpeg|400px]] | |||
图 6 三相交流电源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 | 图 6 三相交流电源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7单线路输入输出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jpeg|400px]] | |||
对于某些应用,0.5 μF 或 者 3 3 nF 的耦合电容器应用其他耦合装置替换,例如:防雷器或钳位电路。 CDN 去耦部分 为大于1 . 5 mH 的电感(对于慢速阻尼振荡波试验)或大于100μH 的电感(对于快速阻尼振荡波试验)。 | 对于某些应用,0.5 μF 或 者 3 3 nF 的耦合电容器应用其他耦合装置替换,例如:防雷器或钳位电路。 CDN 去耦部分 为大于1 . 5 mH 的电感(对于慢速阻尼振荡波试验)或大于100μH 的电感(对于快速阻尼振荡波试验)。 | ||
第975行: | 第841行: | ||
图 7 单线路输入/输出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 | 图 7 单线路输入/输出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8有公用回路电路组输入输出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jpeg|400px]] | |||
对于某些应用,0.5 μF 或者33 nF 的耦合电容器应用其他耦合装置来替换,例如:防雷器或钳位电路。 CDN 去耦部 分为大于1.5 mH 的电感(对于慢速阻尼振荡波试验)或大于100μH 的电感(对于快速阻尼振荡波试验)。 | 对于某些应用,0.5 μF 或者33 nF 的耦合电容器应用其他耦合装置来替换,例如:防雷器或钳位电路。 CDN 去耦部 分为大于1.5 mH 的电感(对于慢速阻尼振荡波试验)或大于100μH 的电感(对于快速阻尼振荡波试验)。 | ||
第1,043行: | 第849行: | ||
图 8 有公用回路电路组输入/输出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 | 图 8 有公用回路电路组输入/输出端口线对地试验布置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9 单相交直流电源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jpeg|400px]] | |||
注1:在耦合部分,用一根连线把一个电容器直接将信号发生器和其他连线连接是足够的。 | |||
注2:对于快速阻尼振荡波试验,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和耦合器的输入是同轴型的。 | |||
图 9 单相交/直流电源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 | 图 9 单相交/直流电源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10三相交流电源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jpeg|400px]] | |||
图 1 0 三相交流电源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 | 图 1 0 三相交流电源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11上单线路输入输出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jpeg|400px]] | |||
对于某些应用,0 . 5 μF 或 者 3 3 nF 的 耦 合 电 容 器 应 被 其 他 耦 合 装 置 替 换 , 例 如 : 防 雷 器 或 钳 位 电 路 。CDN 去 耦 部 分 为大于1.5 mH 的电感(对于慢速阻尼振荡波试验)或大于100μH 的电感(对于快速阻尼振荡波试验)。 | 对于某些应用,0 . 5 μF 或 者 3 3 nF 的 耦 合 电 容 器 应 被 其 他 耦 合 装 置 替 换 , 例 如 : 防 雷 器 或 钳 位 电 路 。CDN 去 耦 部 分 为大于1.5 mH 的电感(对于慢速阻尼振荡波试验)或大于100μH 的电感(对于快速阻尼振荡波试验)。 | ||
第1,199行: | 第871行: | ||
图 1 1 单线路输入/输出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 | 图 1 1 单线路输入/输出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_图12有公用回路的电路组输入输出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jpeg|400px]] | |||
对于某些应用,0 . 5 μF 或 者 3 3 nF 的 耦 合 电 容 器 应 被 其 他 耦 合 装 置 替 换 , 例 如 : 防 雷 器 或 钳 位 电 路 。CDN 去 耦 部 分 | 对于某些应用,0 . 5 μF 或 者 3 3 nF 的 耦 合 电 容 器 应 被 其 他 耦 合 装 置 替 换 , 例 如 : 防 雷 器 或 钳 位 电 路 。CDN 去 耦 部 分 | ||
第1,291行: | 第881行: | ||
图12 有公用回路的电路组输入/输出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 | 图12 有公用回路的电路组输入/输出端口线对线试验布置 | ||
[[文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2016 图13 有高速工作信号通信端口系统的试验布置(信号发生器输出端接地).jpeg|400px]] | |||
图13 有高速工作信号通信端口系统的试验布置(信号发生器输出端接地) | 图13 有高速工作信号通信端口系统的试验布置(信号发生器输出端接地) | ||
附 录 A | == 附 录 A == | ||
(资料性附录) | (资料性附录) | ||
第1,415行: | 第995行: | ||
参考文献 [25](#bookmark23) | 参考文献 [25](#bookmark23) | ||
满足第6章的规定。 | 满足第6章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