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2015: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任欣欣留言 | 贡献
(创建页面,内容为“== 1总则 == 1.0.1为使博物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博物馆建筑设计。1.0.3按博物馆的藏品和基本陈列内容分类,博物馆可划分为历史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综合类博物馆等四种类型。 1.0.4博物馆建筑可按建筑规模划分为特大型馆、大型馆、大…”)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任欣欣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 标准状态 ==
<br>
当前标准: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2015
发布日期:2015-06-30
实施日期:2016-02-01
== 1总则 ==  
== 1总则 ==  


第8行: 第17行:




<html><body><table><tr><td>建筑规模类别</td><td>建筑总建筑面积(m²)</td></tr><tr><td>特大型馆</td><td>>50000</td></tr><tr><td>大型馆</td><td>20001~50000</td></tr><tr><td>大中型馆</td><td>10001~20000</td></tr><tr><td>中型馆</td><td>5001~10000</td></tr><tr><td>小型馆</td><td>≤5000</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 建筑规模类别 !! 建筑总建筑面积(m²)
|-
| 特大型馆 || >50000
|-
| 大型馆 || 20001~50000
|-
| 大中型馆 || 10001~20000
|-
| 中型馆 || 5001~10000
|-
| 小型馆 || ≤5000
|}


1. 0.5 博物馆建筑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0.5 博物馆建筑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第74行: 第95行:
博物馆库藏或在展的具有收藏、展示、传播、研究价值的文物、标本、艺术品、科技展品、工程技术产品、音像制品、模型等的总称。   
博物馆库藏或在展的具有收藏、展示、传播、研究价值的文物、标本、艺术品、科技展品、工程技术产品、音像制品、模型等的总称。   


# 2. 0. 14 展品 exhibits   
2. 0. 14 展品 exhibits   


向观众展示的藏品及其辅助资料、科技展品、互动或声像演示装置、模型、图文板等的总称。   
向观众展示的藏品及其辅助资料、科技展品、互动或声像演示装置、模型、图文板等的总称。   


# 2. 0. 15 展厅 exhibition hall   
2. 0. 15 展厅 exhibition hall   


为向观众展示展品而设置的专用房间。   
为向观众展示展品而设置的专用房间。   
第235行: 第256行:




<html><body><table><tr><td colspan="4">每1000m建筑面积设置的停车位(个)</td></tr><tr><td rowspan="2">大型客车</td><td colspan="2">小型汽车</td><td rowspan="2">非机动车</td></tr><tr><td>小型馆、中型馆</td><td>大中型馆、 大型馆、特大型馆</td></tr><tr><td>0.3</td><td>5</td><td>6</td><td>15</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colspan="5"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每1000m²建筑面积设置的停车位(个)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2" | 大型客车
| colspan="3" | 小型汽车
| rowspan="2" | 非机动车
|-
| col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小型馆、中型馆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大中型馆、<br />大型馆、特大型馆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0.3
| colspan="2" | 5
| 6
| 15
|}


注:1计算停车位时,总建筑面积不包含车库建筑面积。2停车位数量不足1时,应按1个停车位设置。   
注:1计算停车位时,总建筑面积不包含车库建筑面积。2停车位数量不足1时,应按1个停车位设置。   
第248行: 第284行: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域分类</td><td rowspan="2"></td><td colspan="4">主要用房组成</td></tr><tr><td>历史类、综合类</td><td>艺术类博物馆</td><td colspan="2">自物</td></tr><tr><td rowspan="2"></td><td rowspan="2">陈 列 展 览 区</td><td>综合大厅、基 本陈列厅、临时 展厅、儿童展 厅、特殊展厅及 其设备间</td><td>综合大厅、基 本陈列厅、临时 展厅、儿童展 厅、特殊展厅及 其设备间</td><td>综合大厅、基 本陈列厅、临时 展厅、儿童展 厅、特殊展厅及 其设备间</td><td>综合大厅、 基本陈列厅、 临时展厅、 儿童展厅、 特殊展厅及 其设备间</td></tr><tr><td>展具储藏室、 讲解员室、管理 员室</td><td>展具储藏室、 讲解员室、管理 员室</td><td>展具储藏室、 讲解员室、管理 员室</td><td>室、储藏 室、管理员 室</td></tr><tr><td>育 区</td><td>室、阅览室、博 物馆之友活动 室、青少年活</td><td>厅、教室、阅览</td><td>室、博物馆之友 活动室、青少年</td><td>室、阅览室、博 物馆之友活动 室、青少年活</td><td>物馆之友活 动室、青少</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8f9fa;"
|-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域 分 类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功能区<br />或用房 类别
! colspan="4"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主要用房组成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rowspan="2" | 历史类、综合类<br />博物馆
| rowspan="2" | 艺术类博物馆
| colspan="2" | 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
|-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自然博物馆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技术博物馆、<br />科技馆
|- style="color:#202122;"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众 区 域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陈 列 展 览 区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 综合大厅、基本陈列厅、临时<br />展厅、儿童展厅、特殊展厅及其设备间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综合大厅、基本陈列厅、临时<br />展厅、儿童展厅、特殊展厅及其设备间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 综合大厅、基本陈列厅、临时<br />展厅、儿童展厅、特殊展厅及其设备间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 综合大厅、基本陈列厅、临时<br />展厅、儿童展厅、特殊展厅及其设备间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展具储藏室、 讲解员室、管理员室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 展具储藏室、 讲解员室、管理员室
| 展具储藏室、 讲解员室、管理员室
| 展具储藏室、 讲解员室、管理员室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教 育 区
| 影视厅、报告厅、<br />教室、阅览室、<br />博物馆之友 活动室、<br />青少年活动室
| 影视厅、报告厅、<br />教室、阅览室、<br />博物馆之友 活动室、<br />青少年活动室
| 影视厅、报告厅、<br />教室、阅览室、<br />博物馆之友 活动室、<br />青少年活动室
| 影视厅、报告厅、<br />教室、阅览室、<br />博物馆之友 活动室、<br />青少年活动室
|}


续表4.1.1   
续表4.1.1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区域分 功能区 或用房 类别</td><td rowspan="2"></td><td colspan="3">主要用房组成</td></tr><tr><td rowspan="2">历史类、综合类 博物馆 艺术类博物馆</td><td colspan="2">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td></tr><tr><td rowspan="2">服 务</td><td rowspan="2">售票室、门 廊、门厅、休息 室(廊)、饮水、 厕所、贵宾室、</td><td rowspan="2">售票室、门 廊、门厅、休息</td><td>技术博物馆、 科技馆 售票室、门</td></tr><tr><td>廊、门厅、休息 室(廊)、饮水、 厕所、贵宾室、 广播室、医务室 广播室、医务室</td><td>售票室、 门廊、门厅、 休息室(廊)、 室 (廊)、饮水、 饮水、厕所、 厕所、贵宾室、 贵宾室、广 广播室、医务室 播室、医务 室</td></tr><tr><td colspan="2"></td><td>茶座、餐厅、 商店 拆箱间、鉴选</td><td>茶座、餐厅、 商店 拆箱间、鉴选 室、暂存库、保</td><td>茶座、餐厅、 商店 拆箱间、鉴选 室、暂存库、保</td><td>茶座、餐 厅、商店</td></tr><tr><td rowspan="2">务 区 域 业库</td><td rowspan="2">库 前 区 藏 品 区 库 房</td><td>室、暂存库、保 管员工作用房、 包装材料库、保 管设备库、鉴赏 室、周转库</td><td>管员工作用房、 包装材料库、保 管设备库、鉴赏 室、周转库</td><td>管员工作用房、 包装材料库、保 管设备库、鉴赏 室、周转库 按学科分哺</td><td>拆箱间、 保管员工作 用房、保管 设备库</td></tr><tr><td>按藏品材质分 类,可包括书 画、金属器具、 陶瓷、玉石、织 绣、木器等库</td><td>按艺术品材质 分类,可包括书 画、油画、雕 塑、民间工艺、 家具等库</td><td>乳、鸟、爬行、 两栖、鱼、昆 虫、无脊椎动 物、植物、古生 物类等库,按标 本制作方法分浸 制、干制标本库</td><td>工程技术 产品库、科 技展品库、 模型库、音 像资料库</td></tr><tr><td>藏 品 技 术 区</td><td>清洁间、晾置 间、干燥间、消 毒(熏蒸、冷 冻、低氧)室</td><td>间、干燥间、消 毒(熏蒸、冷 冻、低氧)室</td><td>清洁间、晾置</td><td>清洗间、晾置 间、冷冻消毒间</td><td>按工艺要 求配置</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 style="text-align:center;"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区 域 分
! rowspan="3"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功能区<br />或用房 类别
! colspan="4"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主要用房组成
|- style="text-align:center;"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历史类、综合类<br />博物馆
| row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艺术类博物馆
| col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自然博物馆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技术博物馆、<br />科技馆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公 众 区 域
| rowspan="2"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服 务 设 施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售票室、门 廊、门厅、休息 室(廊)、饮水、<br />厕所、贵宾室、<br />广播室、医务室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售票室、门 廊、门厅、休息 室(廊)、饮水、<br />厕所、贵宾室、<br />广播室、医务室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售票室、门 廊、门厅、休息 室(廊)、饮水、<br />厕所、贵宾室、<br />广播室、医务室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售票室、 门廊、门厅、<br />休息室(廊)<br />饮水、厕所、 贵宾室、广<br />播室、医务 室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茶座、餐厅、 商店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茶座、餐厅、 商店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茶座、餐 厅、商店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茶座、餐厅、 商店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业 务 区 域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藏 品
| 前 区
| 拆箱间、鉴选 室、暂存库、保 管员工作用房、 包装材料库、保 管设备库、鉴赏 室、周转库
| 拆箱间、鉴选 室、暂存库、保 管员工作用房、 包装材料库、保 管设备库、鉴赏 室、周转库
| 拆箱间、鉴选 室、暂存库、保 管员工作用房、 包装材料库、保 管设备库、鉴赏 室、周转库
| 拆箱间、 保管员工作<br />用房、保管 设备库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库 房 区
| 按藏品材质分<br />类,可包括书<br />画、金属器具、<br />陶瓷、玉石、织<br />绣、木器等库
| 按艺术品材质 分类,可包括书 画、油画、雕 塑、民间工艺、 家具等库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按学科分哺 乳、鸟、爬行、 两栖、鱼、昆<br />虫、无脊椎动 物、植物、古生<br />物类等库,按标<br />本制作方法分浸<br />制、干制标本库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工程技术产品库、科技展品库、 模型库、音像资料库
|-
| colspan="2"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藏 品 技 术 区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清洁间、晾置 间、干燥间、消 毒 ( 熏 蒸 、 冷<br />冻、低氧)室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清洁间、晾置 间、干燥间、消 毒 ( 熏 蒸 、 冷<br />冻、低氧)室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清洗间、晾置 间、冷冻消毒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按工艺要求配置
|}


续表4.1.1   
续表4.1.1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区域分类</td><td rowspan="2"></td><td colspan="4">主要用房组成</td></tr><tr><td rowspan="2">历史类、综合类</td><td rowspan="2">艺术类博物馆</td><td colspan="2">自物技</td></tr><tr><td>书画装裱及修</td><td>动物标本制作</td><td></td></tr><tr><td>业</td><td>藏 品 技 术 区</td><td>书画装裱及修 复用房、油画修 复室、实物修复 用房(陶瓷、金 属、漆木等)、 药品库、临时库 鉴定实验室、 修复工艺实验 室、仪器室、材</td><td>复用房、油画修 复室、实物修复 用房(陶瓷、金 属、漆木等)、 药品库、临时库 鉴定实验室、 修复工艺实验 室、仪器室、材</td><td>用房、植物标本 制作用房、化石 修理室、模型制 作室、药品库、 临时库 生物实验室、 仪器室、药品</td><td>按工艺要 求配置</td></tr><tr><td rowspan="2">务 区 域</td><td>业 务 与 研</td><td>料库、药品库、 临时库 摄影用房、研 究室、展陈设计 室、阅览室、资</td><td>料库、药品库、 临时库 摄影用房、研 究室、展陈设计 室、阅览室、资</td><td>库、临时库 摄影用房、研 究室、展陈设计 室、阅览室、资</td><td>摄影用房、 研究室、展 陈设计室、 阅览室、资</td></tr><tr><td rowspan="2">料室、信息中心 究 用 房</td><td>美工室、展品 展具制作与维修</td><td>料室、信息中心 美工室、展品 展具制作与维修</td><td>料室、信息中心 美工室、展品 展具制作与维修</td><td>料室、信息 中心 美工室、 展品展具制</td></tr><tr><td>用房、材料库 接待室、会议 用房</td><td>行政办公室、</td><td>用房、材料库 行政办公室、 接待室、会议</td><td>用房、材料库 行政办公室、 接待室、会议</td><td>作与维修用 房、材料库 行政办公 室、接待室、</td></tr><tr><td rowspan="2">行 政 区 域</td><td rowspan="2">行 政 管 理 区</td><td>室、物业管理 安全保卫用</td><td>室、物业管理 用房 安全保卫用</td><td>室、物业管理 用房 安全保卫用</td><td>会议室、物 业管理用房 安全保卫</td></tr><tr><td>房、消防控制 室、建筑设备监 控室</td><td>房、消防控制 室、建筑设备监 控室</td><td>房、消防控制 室、建筑设备监 控室</td><td>、、 筑设备监 控室</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 style="text-align:center;"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区 域 分 类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功能区<br />或用房 类别
! colspan="4"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主要用房组成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lor:#202122;"
| rowspan="2" | 历史类、综合类<br />博物馆
| rowspan="2" | 艺术类博物馆
| colspan="2" | 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style="color:#202122;" | 自然博物馆
| style="color:#202122;" | 技术博物馆、<br />科技馆
|- style="color:#202122;"
| rowspan="4"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务 区  域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藏 品 技 术 区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书画装裱及修 复用房、油画修 复室、实物修复 用房(陶瓷、金 属、漆木等)、 药品库、临时库
| 书画装裱及修 复用房、油画修 复室、实物修复 用房(陶瓷、金 属、漆木等)、 药品库、临时库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动物标本制作 用房、植物标本 制作用房、化石 修理室、模型制 作室、药品库、 临时库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按工艺要 求配置
|-
| style="color:#202122;" | 鉴定实验室、<br />修复工艺实验 室、仪器室、材 料库、药品库、 临时库
| style="color:#202122;" | 鉴定实验室、 修复工艺实验 室、仪器室、材 料库、药品库、 临时库
| style="color:#202122;" | 生物实验室、 仪器室、药品 库、临时库
|- style="color:#202122;"
| rowspan="2" | 业 务 与 研 究 用 房
| 摄影用房、研 究室、展陈设计 室、阅览室、资 料室、信息中心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摄影用房、研 究室、展陈设计 室、阅览室、资 料室、信息中心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摄影用房、 研究室、展 陈设计室、 阅览室、资 料室、信息 中心
| 摄影用房、 研究室、展 陈设计室、 阅览室、资 料室、信息 中心
|- style="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美工室、展品 展具制作与维修<br />用房、材料库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美工室 、 展品展具制<br />作与维修用 房、材料库
| 美工室 、 展品展具制<br />作与维修用 房、材料库
| 美工室 、 展品展具制<br />作与维修用 房、材料库
|- style="color:#202122;"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行 政 区 域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行 政 管 理 区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行政办公室、 接待室、会议 室、物业管理 用房
| 行政办公室、 接待室、会议 室、物业管理 用房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行政办公室、 接待室、会议 室、物业管理 用房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行政办公<br />室、接待室、<br />会议室、物<br />业管理用房
|- style="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安全保卫用<br />房、消防控制<br />室、建筑设备监<br />控室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安全保卫 用房、消防<br />控制室、建 筑 设<br />监 控室
| 安全保卫用 房、消防控制 室、建筑设备监 控室
| 安全保卫用<br />房、消防控制<br />室、建筑设备监<br />控室
|}
续表4.1.1   
续表4.1.1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区域 分类</td><td rowspan="2">功能区 或用房</td><td colspan="4">主要用房组成</td></tr><tr><td rowspan="2">历史类、综合类</td><td rowspan="2">艺术类博物馆</td><td colspan="2">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 技术博物馆、</td></tr><tr><td></td><td>自然博物馆</td></tr><tr><td rowspan="2">行 政 区 域</td><td>职工餐厅 </td><td>职工更衣室、</td><td>职工更衣室、 职工餐厅</td><td>职工更衣室、 职工餐厅</td><td>职工更衣 室、职工 餐厅</td></tr><tr><td>用 房</td><td>设备机房、行 政库房、车库</td><td>设备机房、行 政库房、车库</td><td>设备机房、行 政库房、车库</td><td>设备机房、 行政库房、 车库</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8f9fa;"
|-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区 域 分 类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功能区<br />或用房 类别
! colspan="4"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主要用房组成
|- style="color:#202122;"
| rowspan="2" | 历史类、综合类<br />博物馆
| rowspan="2" | 艺术类博物馆
| colspan="2" | 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
|-
| style="color:#202122;" | 自然博物馆
| style="color:#202122;" | 技术博物馆、<br />科技馆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行 政 区 域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附 属 用 房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职工更衣室、 职工餐厅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职工更衣室、 职工餐厅
| 职工更衣 室 、 职 工 餐厅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职工更衣室、 职工餐厅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设备机房、行 政库房、车库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设备机房、行 政库房、车库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设备机房、 行政库房、 车库
| 设备机房、行 政库房、车库
|}


:注:1当综合类博物馆、科技馆等设有自然部或存有自然类藏品时,可按自然博物馆的要求设置相关用房;当技术博物馆、科技馆等存有科技类文物时,可按历史类博物馆的要求设置相关用房。2当艺术类博物馆的藏品以古代艺术品为主时,其藏品库区的用房组成可与历史类博物馆相同。   
:注:1当综合类博物馆、科技馆等设有自然部或存有自然类藏品时,可按自然博物馆的要求设置相关用房;当技术博物馆、科技馆等存有科技类文物时,可按历史类博物馆的要求设置相关用房。2当艺术类博物馆的藏品以古代艺术品为主时,其藏品库区的用房组成可与历史类博物馆相同。   
第272行: 第451行: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博物馆 类别</td><td rowspan="2">功能区</td><td colspan="5">功能区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td></tr><tr><td>特大型</td><td>大型</td><td>大中型</td><td>中型</td><td>小型</td></tr><tr><td rowspan="2">历史类 艺术类 (以古代艺术 藏品为主)</td><td>陈列 展览区</td><td>25~35</td><td>30~40</td><td>35~45</td><td>40~55</td><td>50~75</td></tr><tr><td>藏品 库区</td><td>20~25</td><td>18~25</td><td>12~20</td><td>10~15</td><td>≥8</td></tr><tr><td rowspan="2">艺术类 (以现代艺术 藏品为主)</td><td>陈列 展览区</td><td>30~40</td><td>35~45</td><td>40~50</td><td>45~55</td><td>50~75</td></tr><tr><td>藏品 库区.</td><td>15~20 5 </td><td>15~20</td><td>12~18</td><td>10~15</td><td>≥8</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博物馆 类别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功能区
! colspan="5"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功能区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特大型
| 大型
| 大中型
| 中型
| 小型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历史类<br />艺术类<br />(以古代艺术 藏品为主)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陈列 展览区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5~35
| 30~40
| 35~45
| 40~55
| 50~75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藏品<br />库区
| 20~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8~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2~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8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艺术类<br />(以现代艺术 藏品为主)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陈列 展览区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0~40
| 35~45
| 40~50
| 45~55
| 50~75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藏品<br />库区
| 15~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5~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2~18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8
|}


续表4.1.2   
续表4.1.2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 colspan="2">博物馆 类别</td><td rowspan="2">功能区</td><td colspan="5">功能区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td></tr><tr><td>特大型</td><td>大型</td><td>大中型</td><td>中型</td><td>小型</td></tr><tr><td rowspan="3">科 学 与 技 术 类</td><td>自然 博物馆</td><td>陈列 展览区 藏品</td><td>25~35</td><td>30~40</td><td>35~45</td><td>40~55</td><td>50~75</td></tr><tr><td>技术</td><td>库区</td><td>20~25</td><td>18~25</td><td>12~20</td><td>10~15</td><td>≥8</td></tr><tr><td>博物馆</td><td colspan="6">按工艺设计要求确定</td></tr><tr><td rowspan="2"></td><td>科技馆</td><td>展览 教育区</td><td>55~60</td><td>60~65</td><td>65~70</td><td>65~75</td><td rowspan="2"></td></tr><tr><td></td><td>藏品 库区</td><td>10~15</td><td>10~15</td><td>5~15</td><td>5~15</td></tr><tr><td colspan="2" rowspan="2">综合类</td><td>陈列 展览区</td><td>25~35</td><td>30~40</td><td>35~45</td><td>40~55</td><td>50~70</td></tr><tr><td>藏品 库区</td><td>20~25</td><td>18~25</td><td>15~20</td><td>10~15</td><td>≥10</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rowspan="2"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博物馆 类别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功能区
! colspan="5"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功能区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特大型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大型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大中型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中型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小型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5"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科 学 与 技 术 类
| rowspan="2" | 自然 博物馆
| 陈列 展览区
| 25~35
| 30~40
| 35~45
| 40~55
| 50~75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藏品<br />库区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20~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8~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2~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0~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8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技术 博物馆
| colspan="6"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按工艺设计要求确定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2" | 科技馆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展览 教育区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5~60
| 60~65
| 65~70
| 65~75
| rowspan="2" | 一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藏品<br />库区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0~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0~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5~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5~15
|-
| rowspan="2"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综合类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陈列 展览区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25~35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30~40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35~45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40~55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50~70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藏品<br />库区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20~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8~2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5~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0~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0
|}


注:科技馆通常将展览用房与教育用房合称为展览教育区,因此面积比例按展览教育区列出。   
注:科技馆通常将展览用房与教育用房合称为展览教育区,因此面积比例按展览教育区列出。   
第336行: 第615行: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设施</td><td colspan="2">陈列展览区</td><td colspan="2">教育区</td></tr><tr><td></td><td></td><td></td><td></td></tr><tr><td>大便器</td><td>每60人设1个</td><td>每20人设1个</td><td>每40人设1个</td><td>每13人设1个</td></tr><tr><td>小便器</td><td>每30人设1个</td><td></td><td>每20人设1个</td><td></td></tr><tr><td>洗手盆</td><td>每60人设1个</td><td>每40人设1个</td><td>每40人设1个</td><td>每25人设1个</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设施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陈列展览区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教育区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大便器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60人设1个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20人设1个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40人设1个
| 每13人设1个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小便器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30人设1个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20人设1个
| 一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洗手盆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60人设1个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40人设1个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40人设1个
| 每25人设1个
|}


4.1.10业务区域和行政区域的饮水点和厕所距最远工作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5 0 \mathrm { m }$ ;卫生设施的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的规定,并应按工艺设计确定的工作人员数量计算确定。   
4.1.10业务区域和行政区域的饮水点和厕所距最远工作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5 0 \mathrm { m }$ ;卫生设施的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的规定,并应按工艺设计确定的工作人员数量计算确定。   
第389行: 第696行:




<html><body><table><tr><td>编号</td><td>展品特征</td><td>展览方式</td><td>e(人/m²)</td><td>展厅观众合理密度展厅观众高峰密度 e(人/m²)</td></tr><tr><td>I</td><td rowspan="2">设置玻璃橱、</td><td>沿墙布置</td><td>0.18~0.20</td><td>0.34</td></tr><tr><td></td><td>沿墙、岛式混合 布置</td><td>0.14~0.16</td><td>0.28</td></tr><tr><td></td><td rowspan="2">设置安全警戒 线保护的展品</td><td>沿墙布置</td><td>0.15~0.17</td><td>0.25</td></tr><tr><td></td><td>沿墙、岛式、隔 板混合布置</td><td>0.14~0.16</td><td>0.23</td></tr><tr><td>V</td><td rowspan="2">或互动性的展品</td><td>展品沿墙布置</td><td>0.18~0.20</td><td>0.34</td></tr><tr><td>VI</td><td>展品沿墙、岛 式、隔板混合布置</td><td>0.16~0.18</td><td>0.30</td></tr><tr><td>VII</td><td colspan="2">展品特征和展览方式不确定(临时 展厅)</td><td></td><td>0.34</td></tr><tr><td>VI</td><td colspan="2">展品展示空间与陈列展览区的交通 空间无间隔 (综合大厅)</td><td></td><td>0.34</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编号
! 展品特征
! 展览方式
! 展厅观众合理密度 e₁ (人/m²)
! 展厅观众高峰密度<br />e₂ (人/m²)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I
| rowspan="2" | 设置玻璃橱、 柜保护的展品
| 沿墙布置
| 0.18~0.20
| 0.34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沿墙、岛式混合 布置
| 0.14~0.16
| 0.28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rowspan="2" | 设置安全警戒 线保护的展品
| 沿墙布置
| 0.15~0.17
| 0.25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IV
| 沿墙、岛式、隔 板混合布置
| 0.14~0.16
| 0.23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V
| rowspan="2" | 无需特殊保护 或互动性的展品
| 展品沿墙布置
| 0.18~0.20
| 0.34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VI
| 展品沿墙、岛 式、隔板混合布置
| 0.16~0.18
| 0.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VⅡ
| colspan="2" | 展品特征和展览方式不确定(临时 展厅)
| 一
| 0.34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VⅢ
| colspan="2" | 展品展示空间与陈列展览区的交通 空间无间隔(综合大厅)
| 一
| 0.34
|}


注:1本表不适于展品占地率大于 $40 \%$ 的展厅。2计算综合大厅高峰限值 $M _ { 2 }$ 时,展厅净面积 $s$ 应按综合大厅中的展示区域面积计算。   
注:1本表不适于展品占地率大于 $40 \%$ 的展厅。2计算综合大厅高峰限值 $M _ { 2 }$ 时,展厅净面积 $s$ 应按综合大厅中的展示区域面积计算。   
第612行: 第969行:
表6.0.3藏品保存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标准   
表6.0.3藏品保存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标准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html><body><table><tr><td>材质</td><td>藏品</td><td>温度(℃)</td><td>相对湿度(%)</td></tr><tr><td rowspan="3">金属</td><td>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金属币</td><td>20</td><td>0~40</td></tr><tr><td>锡器、铅器</td><td>25</td><td>0~40</td></tr><tr><td>珐琅器、搪瓷器</td><td>20</td><td>40~50</td></tr></table></body></html>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材质
! 藏品
! 温度(℃)
! 相对湿度(%)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金属
| 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金属币
| 20
| 0~40
|-
| 锡器、铅器
| 25
| 0~40
|-
| 珐琅器、搪瓷器
| 20
| 40~50
|}


续表6.0.3   
续表6.0.3   




<html><body><table><tr><td>材质</td><td>藏品</td><td>温度(℃)</td><td>相对湿度(%)</td></tr><tr><td rowspan="3">硅酸盐</td><td>陶器、陶俑、唐三彩、紫砂器、砖瓦</td><td>20</td><td>40~50</td></tr><tr><td>瓷器</td><td>20</td><td>40~50</td></tr><tr><td>玻璃器</td><td>20</td><td>0~40</td></tr><tr><td rowspan="3">岩石</td><td>石器、碑刻、石雕、石砚、画像石、岩 画、玉器、宝石</td><td>20</td><td>40~50</td></tr><tr><td>古生物化石、岩矿标本</td><td>20</td><td>40~50</td></tr><tr><td>彩绘泥塑、壁画</td><td>20</td><td>40~50</td></tr><tr><td>纸类</td><td>纸张、文献、经卷、书法、国画、书籍、 拓片、邮票</td><td>20</td><td>50~60</td></tr><tr><td>织品类、 油画等</td><td>丝毛棉麻纺织品、织绣、服装、帛书、唐 卡、油画</td><td>20</td><td>50~60</td></tr><tr><td>竹木制 品类</td><td>漆器、木器、木雕、竹器、藤器、家具、 版画</td><td>20</td><td>50~60</td></tr><tr><td rowspan="3">动植物 材料</td><td>象牙制品、甲骨制品、角制品、贝壳制品</td><td>20</td><td>50~60</td></tr><tr><td>皮革、皮毛</td><td>5</td><td>50~60</td></tr><tr><td>动物标本、植物标本</td><td>20</td><td>50~60</td></tr><tr><td rowspan="2">其他</td><td>黑白照片及胶片</td><td>15</td><td>40~50</td></tr><tr><td>彩色照片及胶片</td><td>0</td><td>40~50</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材质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藏品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温度(℃)
! 相 对 湿 度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硅酸盐
| 陶器、陶俑、唐三彩、紫砂器、砖瓦
| 20
| 40~50
|-
| 瓷器
| 20
| 40~50
|-
| 玻璃器
| 20
| 0~4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岩石
| 石器、碑刻、石雕、石砚、画像石、岩 画、玉器、宝石
| 20
| 40~50
|-
| 古生物化石、岩矿标本
| 20
| 40~50
|-
| 彩绘泥塑、壁画
| 20
| 40~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纸类
| 纸张、文献、经卷、书法、国画、书籍、 拓片、邮票
| 20
| 50~6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织品类 、 油画等
| 丝毛棉麻纺织品、织绣、服装、帛书、唐 卡、油画
| 20
| 50~6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竹木制 品类
| 漆器、木器、木雕、竹器、藤器、家具、 版画
| 20
| 50~6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动植物 材料
| 象牙制品、甲骨制品、角制品、贝壳制品
| 20
| 50~60
|-
| 皮革、皮毛
| 5
| 50~60
|-
| 动物标本、植物标本
| 20
| 50~6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其他
| 黑白照片及胶片
| 15
| 40~50
|-
| 彩色照片及胶片
| 0
| 40~50
|}


4未设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应贯彻恒湿变温的原则,相对湿度不应大于 $70 \%$ ,且昼夜间的相对湿度差不宜大于 $5 \%$ 。6.0.4藏品库房、展厅空气中烟雾灰尘和有害气体浓度限值应符合表6.0.4的规定,当进入室内的空气超过限值时,应采取过滤净化措施。   
4未设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应贯彻恒湿变温的原则,相对湿度不应大于 $70 \%$ ,且昼夜间的相对湿度差不宜大于 $5 \%$ 。6.0.4藏品库房、展厅空气中烟雾灰尘和有害气体浓度限值应符合表6.0.4的规定,当进入室内的空气超过限值时,应采取过滤净化措施。   
第625行: 第1,069行:




<html><body><table><tr><td>污染物</td><td>日平均浓度限值(mg/m)</td></tr><tr><td>二氧化硫</td><td>≤0.05</td></tr><tr><td>二氧化氮</td><td>≤0.08</td></tr></table></body></html> 


续表6.0.4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污染物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日平均浓度限值(mg/m³)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二氧化硫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05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二氧化氮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08
 
|}
续表6.0.4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污染物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日平均浓度限值(mg/m³)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一氧化碳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4.00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臭氧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12(1h平均浓度限值)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可吸入颗粒物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12


<html><body><table><tr><td>污染物 ·</td><td>日平均浓度限值(mg/m)</td></tr><tr><td>一氧化碳</td><td>≤4.00</td></tr><tr><td>臭氧</td><td>≤0.12(1h平均浓度限值)</td></tr><tr><td>可吸入颗粒物</td><td>≤0.12</td></tr></table></body></html> 
|}


6.0.5藏品库房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值应符合藏品保存的要求,并应符合表6.0.5的规定。   
6.0.5藏品库房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值应符合藏品保存的要求,并应符合表6.0.5的规定。   
第637行: 第1,110行:




<html><body><table><tr><td>污染物</td><td>最高浓度限值(mg/m)</td></tr><tr><td>甲醛</td><td>≤0.08</td></tr><tr><td></td><td>≤0.09</td></tr><tr><td></td><td>≤0.2</td></tr><tr><td>氢</td><td>≤200 BQ/m</td></tr><tr><td>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d><td>≤0.5</td></tr></table></body></html>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污染物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最高浓度限值(mg/m³)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甲醛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08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09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2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氡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00 BQ/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5
 
|}


6.0.6文物、标本、艺术品及对温湿度敏感的工程技术产品、科技展品的藏品库区和展厅,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且藏品库区及展厅围护结构的最小热惰性指标 $D$ 值,不应小于表6.0.6的规定。   
6.0.6文物、标本、艺术品及对温湿度敏感的工程技术产品、科技展品的藏品库区和展厅,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且藏品库区及展厅围护结构的最小热惰性指标 $D$ 值,不应小于表6.0.6的规定。   
第644行: 第1,141行: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围护结构名称</td><td colspan="2">室温波动范围(℃)</td></tr><tr><td>±0.2</td><td>±0.5</td></tr><tr><td>屋面</td><td>二</td><td>3</td></tr><tr><td>顶棚</td><td>4</td><td>3</td></tr><tr><td>外墙</td><td>1</td><td>4</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围护结构名称
! colspan="2" | 室温波动范围(℃)
|-
| ±0.2
| 士0.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屋面
| 一
| 3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顶棚
| 4
| 3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外墙
| 一
| 4
|}


注:室温波动范围要求在士 $0 . 2 \%$ 的用房,不应靠外墙或直接在屋面下布置。   
注:室温波动范围要求在士 $0 . 2 \%$ 的用房,不应靠外墙或直接在屋面下布置。   
第687行: 第1,203行:




<html><body><table><tr><td colspan="2">建筑构件名称</td><td>耐火极限 (h)</td></tr><tr><td rowspan="6"></td><td>防火墙</td><td>3.00</td></tr><tr><td>承重墙、房间隔墙</td><td>3.00</td></tr><tr><td>疏散走道两侧的墙、非承重外墙</td><td>2.00</td></tr><tr><td>楼梯间、前室的墙,电梯井的墙</td><td>2.00</td></tr><tr><td>珍贵藏品库房、丙类藏品库房的防火墙</td><td>4.00</td></tr><tr><td></td><td>3.00</td></tr><tr><td></td><td>2.50</td></tr><tr><td>楼板</td><td>2.00</td></tr><tr><td>屋顶承重构件,上人屋面的屋面板</td><td>1.50</td></tr><tr><td>疏散楼梯</td><td>1.50</td></tr><tr><td>吊顶 (包括吊顶格栅)</td><td>0.30</td></tr><tr><td>防火分区、藏品库房和展厅的疏散门、库房区总门</td><td>甲级</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建筑构件名称
! 耐火极限(h)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5" |
| 防火墙
| 3.00
|-
| 承重墙、房间隔墙
| 3.00
|-
| 疏散走道两侧的墙、非承重外墙
| 2.00
|-
| 楼梯间、前室的墙,电梯井的墙
| 2.00
|-
| 珍贵藏品库房、丙类藏品库房的防火墙
| 4.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 3.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 2.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楼板
| 2.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屋顶承重构件,上人屋面的屋面板
| 1.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疏散楼梯
| 1.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吊顶(包括吊顶格栅)
| 0.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防火分区、藏品库房和展厅的疏散门、库房区总门
| 甲级
|}


7.2.2藏品保存场所的安全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电梯应设前室或防烟前室;藏品库区电梯和安全疏散楼梯不应设在库房区内。   
7.2.2藏品保存场所的安全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电梯应设前室或防烟前室;藏品库区电梯和安全疏散楼梯不应设在库房区内。   
第724行: 第1,281行:




<html><body><table><tr><td colspan="2">藏品火灾</td><td colspan="4">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m)</td></tr><tr><td colspan="2">危险性类别</td><td>单层或多层 建筑的首层</td><td>多层建筑</td><td>高层建筑</td><td>地下、半地下 建筑 (室)</td></tr><tr><td rowspan="2"></td><td>液体</td><td>1000</td><td>700</td><td></td><td></td></tr><tr><td>固体</td><td>1500</td><td>1200</td><td>1000</td><td>500</td></tr><tr><td colspan="2"></td><td>3000</td><td>1500</td><td>1200</td><td>1000</td></tr><tr><td colspan="2"></td><td>4000</td><td>2000</td><td>1500</td><td>1000</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rowspan="2"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藏品火灾 危险性类别
! colspan="4"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m²)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单层或多层<br />建筑的首层
| 多层建筑
| 高层建筑
| 地下、半地下 建筑(室)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液体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00
| 700
| 一
| 一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固体
| 15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2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00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000
| 1500
| 1200
| 1000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4000
| 2000
| 1500
| 1000
|}


注:1当藏品库区内全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可按表内的规定增加1.0倍。2库房内设置阁楼时,阁楼面积应计入防火分区面积。   
注:1当藏品库区内全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可按表内的规定增加1.0倍。2库房内设置阁楼时,阁楼面积应计入防火分区面积。   
第747行: 第1,338行: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采光等级</td><td rowspan="2">场所名称</td><td colspan="2">侧面采光</td><td colspan="2">顶部采光</td></tr><tr><td>采光系数 标准值</td><td>照度标准值</td><td>标准值</td><td>照度标准值</td></tr><tr><td>Ⅲ</td><td>文物修复室*、标 本制作室*、书画装</td><td>3.0</td><td>450</td><td>2.0</td><td>300</td></tr><tr><td>N</td><td>陈列室、展厅、</td><td>2.0</td><td>300</td><td>1. 0</td><td>150</td></tr><tr><td>V</td><td>库房、走道、楼梯 间、卫生间</td><td>1. 0</td><td>150</td><td>0.5</td><td>75</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采光等级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场所名称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侧面采光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顶部采光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采光系数<br />标准值<br />(%)
| 室内天然光<br />照度标准值<br />(lx)
| 采光系数<br />标准值<br />(%)
| 室内天然光<br />照度标准值<br />(lx)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文物修复室*、标本制作室*、书画装裱室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4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300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IV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陈列室、展厅、门厅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
| 150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V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库房、走道、楼梯间、卫生间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0.5
| 75
|}


注:1 $\ast$ 表示采光不足部分应补充人工照明,照度标准值为 $7 5 0 ~ \mathrm { l } \mathbf { x } .$ 02表中的展厅是指对光不敏感的展厅,如无特殊要求应根据展品的特征和使用要求优先采用天然光。3书画装裱室设置在建筑北侧,工作时一般仅用天然光照明。   
注:1 $\ast$ 表示采光不足部分应补充人工照明,照度标准值为 $7 5 0 ~ \mathrm { l } \mathbf { x } .$ 02表中的展厅是指对光不敏感的展厅,如无特殊要求应根据展品的特征和使用要求优先采用天然光。3书画装裱室设置在建筑北侧,工作时一般仅用天然光照明。   
第775行: 第1,398行:




<html><body><table><tr><td>展品类型</td><td>参考平面 及其高度</td><td>照度标准值 (lx)</td><td>年曝光量 (lx·h/a)</td></tr><tr><td>对光特别敏感的展品,如织绣 品、国画、水彩画、纸质展品、彩 绘陶(石)器、染色皮革、动植物 标本等</td><td>展品面</td><td>≤50 (色温≤2900K))</td><td>50000</td></tr></table></body></html>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展品类型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参考平面


续表8.2.
及其高度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照度标准值


(lx)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年曝光量


<html><body><table><tr><td>展品类型</td><td>参考平面 及其高度</td><td>照度标准值 (lx)</td><td>年曝光量 (lx·h/a)</td></tr><tr><td>对光敏感的展品,如油画、不染 色皮革、银制品、牙骨角器、象牙 制品、竹木制品和漆器等</td><td>展品面</td><td>≤150 (色温≤3300K)</td><td>360000</td></tr><tr><td>对光不敏感的展品,如铜铁等金 属制品,石质器物,宝玉石器,陶 瓷器,岩矿标本,玻璃制品、搪瓷 制品、珐琅器等</td><td>展品面</td><td>≤300 (色温≤4000K)</td><td></td></tr></table></body></html> 
(lx ·h/a)


8.2.4博物馆部分场所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表8.2.4的规定。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对光特别敏感的展品,如织绣


表8.2.4博物馆建筑相关场所照度标准值 
品、国画、水彩画、纸质展品、彩 绘陶(石)器、染色皮革、动植物 标本等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展品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50


(色温≤2900K)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50000


<html><body><table><tr><td>房间或场所</td><td>参考平面 及高度</td><td>照度标准值 (lx)</td><td>UGR</td><td>U</td><td>Ra</td></tr><tr><td>门厅</td><td>地面</td><td>200</td><td>22</td><td>0.40</td><td>80</td></tr><tr><td>综合大厅</td><td>地面</td><td>100</td><td>22</td><td>0.40</td><td>80</td></tr><tr><td>寄物处</td><td>地面</td><td>150</td><td>22</td><td>0.60</td><td>80</td></tr><tr><td>接待室</td><td>0.75m工作面</td><td>300</td><td>22</td><td>0.60</td><td>80</td></tr><tr><td>报告厅、教室</td><td>0.75m工作面</td><td>300</td><td>22</td><td>0.60</td><td>80</td></tr><tr><td>美工室</td><td>0.75m工作面</td><td>500</td><td>22</td><td>0.60</td><td>90</td></tr><tr><td>编目室</td><td>0.75m水平面</td><td>300</td><td>22</td><td>0.60</td><td>80</td></tr><tr><td>摄影室</td><td>0.75m水平面</td><td>100</td><td>22</td><td>0.60</td><td>80</td></tr><tr><td>熏蒸室</td><td>实际工作面</td><td>150</td><td>22</td><td>0.60</td><td>80</td></tr><tr><td>藏品修复室</td><td>实际工作面</td><td>750</td><td>19</td><td>0.70</td><td>90</td></tr><tr><td>标本制作室</td><td>实际工作面</td><td>750</td><td>19</td><td>0.70</td><td>90</td></tr><tr><td>书画装裱室</td><td>实际工作面</td><td>500</td><td>19</td><td>0.70</td><td>90</td></tr><tr><td>实验室</td><td>实际工作面</td><td>300</td><td>22</td><td>0.60</td><td>80</td></tr><tr><td>周转库房</td><td>地面</td><td>50</td><td>22</td><td>0.40</td><td>80</td></tr><tr><td>藏品库房</td><td>地面</td><td>75</td><td>22</td><td>0.40</td><td>80</td></tr></table></body></html> 
|}


续表8.2.4    
续表8.2.3    




<html><body><table><tr><td>房间或场所</td><td>参考平面 及高度</td><td>照度标准值 (lx)</td><td>UGR</td><td>Uo</td><td>Ra</td></tr><tr><td>一般库房</td><td>地面</td><td>100</td><td>22</td><td>0.40</td><td>80</td></tr><tr><td>鉴赏室</td><td>0.75m水平面</td><td>150</td><td>22</td><td>0.60</td><td>80</td></tr><tr><td>阅览室</td><td>0.75m水平面</td><td>300</td><td>19</td><td>0.60</td><td>80</td></tr><tr><td>绘画展厅</td><td>地面</td><td>100</td><td>19</td><td>0.60</td><td>80</td></tr><tr><td>雕塑展厅</td><td>地面</td><td>150</td><td>19</td><td>0.60</td><td>80</td></tr><tr><td>科技馆展厅</td><td>地面</td><td>200</td><td>22</td><td>0.60</td><td>80</td></tr></table></body></html>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展品类型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参考平面


注:1表中照度标准值为参考平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2藏品修复室、标本制作室的照度标准值采用混合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其一般照明的照度值按混合照明照度的 $20 \% \sim 3 0 \%$ 选取;当对象是对光敏感或特别敏感的材料,应减少局部照明的时间,并应有防紫外线的措施。 
及其高度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照度标准值


8.2.5 除科技馆、技术博物馆外,展厅照明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lx)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年曝光量


1一般照明应按展品照度值的 $20 \% \sim 3 0 \%$ 选取; 
(lx ·h/a)


2当展厅内只有一般照明时,地面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7;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对光敏感的展品,如油画、不染 色皮革、银制品、牙骨角器、象牙 制品、竹木制品和漆器等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展品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50


3平面展品的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8;高度大于 $1 . 4 \mathrm { { m } }$ 的平面展品,其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4;
(色温≤3300K)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60000


展厅内一般照明的统一眩光值(UGR)不宜大于19;5 展品与其背景的亮度比不宜大于 $3 : 1$ 。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对光不敏感的展品,如铜铁等金 属制品,石质器物,宝玉石器,陶 瓷器,岩矿标本,玻璃制品、搪瓷 制品、珐琅器等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展品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00


8.2.6立体造型的展品应通过定向照明和漫射照明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其立体感,并宜通过试验方式确定。 
(色温≤4000K)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


8.2.7展厅照明光源宜采用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卤素灯或其他新型光源。有条件的场所宜采用光纤、导光管、LED等照明。 
|}


8.2.8一般展品展厅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温应小于5300K;对光线敏感展品展厅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温应小于 $3 3 0 0 \mathrm { K }$ 。  
8.2.4博物馆部分场所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表8.2.4的规定。  


8.2.9在陈列绘画、彩色织物以及其他多色展品等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光源一般显色指数( $\cdot R _ { \mathrm { a } }$ )不应低于90;对辨色要求不高的场所,光源一般显色指数! $( R _ { \mathrm { a } }$ )不应低于80。  
表8.2.4博物馆建筑相关场所照度标准值  


8.2.10博物馆建筑室内照明光源色表按其相关色温分为三组,光源色表分组宜按表8.2.10确定。 


表8.2.10光源色表分组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房间或场所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参考平面 及高度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照度标准值


(lx)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UGR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Uo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Ra


<html><body><table><tr><td>色表分组</td><td>色表特征</td><td>相关色温 (K)</td><td>适用场所</td></tr><tr><td>I</td><td>暖</td><td><3300</td><td>接待室、寄物处、对光线敏感展品 展厅</td></tr><tr><td>Ⅱ</td><td>中间</td><td>3300~5300</td><td>办公室、报告厅、售票处、鉴赏室、 阅览室、一般展品展厅</td></tr><tr><td>Ⅲ</td><td>冷</td><td>>5300</td><td>高照度场所</td></tr></table></body></html>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门厅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4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8.2.11藏品库房室内和对光特别敏感展品的照明应选用无紫外线的光源,并应有遮光装置。展厅内的一般照明应采用紫外线少的光源。对于对光敏感及特别敏感的展品或藏品,使用光源的紫外线相对含量应小于 $2 0 \mu \mathrm { W / l m }$ ,其年曝光量不应大于本规范表8.2.3的规定。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综合大厅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4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 9声学 ==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寄物处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5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9.0.1 博物馆建筑应进行声学设计。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接待室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75m工作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9.0.2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布局,应结合功能分区的要求,将安静区域与嘈杂区域隔离。 
|-
9.0.3对产生噪声的设备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并宜将其设于地下。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报告厅、教室
9.0.4公众区域应避免产生声聚焦、回声、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9.0.5 博物馆建筑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9.0.5的规定: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75m工作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表9.0.5室内允许噪声级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美工室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75m工作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5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90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编目室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75m水平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html><body><table><tr><td>房间类别</td><td>允许噪声级 (A声级,dB)</td></tr><tr><td>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td><td>≤35</td></tr><tr><td>有一般安静要求的房间</td><td>≤45</td></tr><tr><td>无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td><td>≤55</td></tr></table></body></html>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摄影室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75m水平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注:1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指报告厅、会议室等;有一般安静要求的房间指一般展厅、研究室、行政办公及休息室等;无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指以互动性展品为主的展厅、实验室等。2对邻近有特别容易分散观众听讲解注意力的干扰声时,表中的允许噪声级应降低5dB。3室内允许噪声级应为关窗状态下昼间和夜间时段的标准值。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熏蒸室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实际工作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5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9.0.6博物馆建筑不同房间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和撞击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9.0.6的规定: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藏品修复室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实际工作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75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9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7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90


表9.0.6空气声隔声标准和撞击声隔声标准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标本制作室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实际工作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75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9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7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90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书画装裱室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实际工作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5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9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7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90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围护结构或楼板部位</td><td>空气声隔声标准</td><td>撞击声隔音标准</td></tr><tr><td>隔墙及楼板 计权隔声量 (dB)</td><td>层间楼板计权 标准化撞击声压级 (dB)</td></tr><tr><td>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与一 般安静要求的房间之间</td><td>≥50</td><td>≤65</td></tr></table></body></html>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实验室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实际工作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续表9.0.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周转库房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5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4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藏品库房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75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4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围护结构或楼板部位 房间类型</td><td>空气声隔声标准</td><td>撞击声隔音标准</td></tr><tr><td>隔墙及楼板 计权隔声量 (dB)</td><td>层间楼板计权 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td></tr><tr><td>有一般安静要求的房间与产 生噪声的展览室、活动室之间</td><td>≥45</td><td>≤65</td></tr><tr><td>有一般安静要求的房间之间</td><td>≥40</td><td>≤75</td></tr></table></body></html>
|}
续表8.2.4


注:产生噪声的房间系指产生噪声的以操作为主的展示室、学生活动室等以及产生噪声与振动的机械设备用房。 


9.0.7公众区域的顶棚或墙面宜做吸声处理。 


9.0.8公众区域,包括展厅、门厅、教育用房等公共区域混响时间宜符合表9.0.8的规定。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房间或场所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参考平面 及高度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照度标准值


表9.0.8公众区域混响时间 
(1x)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UGR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U₀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Ra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一般库房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4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html><body><table><tr><td>房间名称</td><td>房间体积(m)</td><td>500Hz混响时间 (使用状态,s)</td></tr><tr><td rowspan="5">一般公共活动区域</td><td>200~500</td><td>≤0.8</td></tr><tr><td>501~1000</td><td>1. 0</td></tr><tr><td>1001~2000</td><td>1.2</td></tr><tr><td>2001~4000</td><td>1. 4</td></tr><tr><td>>4000</td><td>1.6</td></tr><tr><td>视听室、电影厅、报告厅</td><td></td><td>0.7~1.0</td></tr></table></body></html>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鉴赏室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75m水平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5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注:特殊音效的3D、4D影院应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确定混响时间。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阅览室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75m水平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9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 10 结构与设备 ==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绘画展厅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9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 10.1 结构 ===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雕塑展厅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5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9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10.1.1特大型、大型、大中型博物馆建筑及主管部门确定的重要博物馆建筑的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宜取为100年,其安全等级宜为一级;中型及小型博物馆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宜取为50年,其安全等级宜为二级。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科技馆展厅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面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0.6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10.1.2特大型、大型、大中型博物馆建筑及主管部门确定的重要博物馆建筑的主体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宜取为乙类,中型及小型博物馆建筑主体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宜取为丙类。 
|}


10.1.3博物馆建筑的楼地面使用活载标准值应按表10.1.3采用,且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所规定的要求,凡有特殊情况或有专门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未规定的楼地面使用活载应按照实际情况采用。  
注:1表中照度标准值为参考平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2藏品修复室、标本制作室的照度标准值采用混合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其一般照明的照度值按混合照明照度的 $20 \% \sim 3 0 \%$ 选取;当对象是对光敏感或特别敏感的材料,应减少局部照明的时间,并应有防紫外线的措施。  


表10.1.3博物馆建筑的楼地面使用活荷载要求  
8.2.5 除科技馆、技术博物馆外,展厅照明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照明应按展品照度值的 $20 \% \sim 3 0 \%$ 选取; 


<html><body><table><tr><td colspan="3">功能空间</td><td>使用活荷载(kN/m²)</td></tr><tr><td rowspan="3">展厅</td><td colspan="2">主入口层</td><td>8.0</td></tr><tr><td rowspan="2">其他楼层</td><td>特大型及大型博物馆</td><td>5.0</td></tr><tr><td>中、小型博物馆</td><td>4.0</td></tr><tr><td rowspan="2">库房</td><td colspan="2">一般库房</td><td>6.0</td></tr><tr><td colspan="2">大型的石雕或金属制品库房</td><td>10.0</td></tr><tr><td colspan="2">办公室</td><td>2.0</td></tr><tr><td colspan="2">多功能会议室</td><td>3.5</td></tr><tr><td colspan="2">资料室、档案室</td><td>5.0</td></tr><tr><td colspan="2">密集书柜</td><td>12.0</td></tr></table></body></html>  
2当展厅内只有一般照明时,地面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7;  


续表10.1.
3平面展品的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8;高度大于 $1 . 4 \mathrm { { m } }$ 的平面展品,其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4; 


展厅内一般照明的统一眩光值(UGR)不宜大于19;5 展品与其背景的亮度比不宜大于 $3 : 1$ 。 


<html><body><table><tr><td>功能空间</td><td>使用活荷载(kN/m)</td></tr><tr><td></td><td>7.0</td></tr><tr><td>走廊、门厅、楼梯</td><td>3.5</td></tr><tr><td>运送藏品的汽车通道</td><td>10.0</td></tr></table></body></html>  
8.2.6立体造型的展品应通过定向照明和漫射照明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其立体感,并宜通过试验方式确定。  


10.1.4特大型、大型博物馆建筑主体结构的风荷载宜采用100年一遇的风荷载,雪荷载宜采用100 年一遇的雪荷载;大中型、中型及小型博物馆建筑主体结构的风荷载可采用50年一遇的风荷载,雪荷载可采用50年一遇的雪荷载。  
8.2.7展厅照明光源宜采用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卤素灯或其他新型光源。有条件的场所宜采用光纤、导光管、LED等照明。  


10.1.5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并应满足博物馆藏品防震和防工业振动专项设计的要求。  
8.2.8一般展品展厅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温应小于5300K;对光线敏感展品展厅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温应小于 $3 3 0 0 \mathrm { K }$ 。  


10.1.6隔墙、挂饰、吊灯等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和防坠落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的规定,并应满足博物馆藏品防震和防工业振动专项设计的要求。  
8.2.9在陈列绘画、彩色织物以及其他多色展品等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光源一般显色指数( $\cdot R _ { \mathrm { a } }$ )不应低于90;对辨色要求不高的场所,光源一般显色指数! $( R _ { \mathrm { a } }$ )不应低于80。  


=== 10.2给水排水 ===
8.2.10博物馆建筑室内照明光源色表按其相关色温分为三组,光源色表分组宜按表8.2.10确定。 


10.2.1博物馆建筑应设给水排水系统,并应满足生活用水、空调用水、道路绿化用水、馆区内各功能区域工艺用水的要求。博物馆建筑的用水定额、给水排水系统选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表8.2.10光源色表分组  


10.2.2卫生器具和配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的有关要求。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洗手盆应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水嘴,小便器应配套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冲洗阀。 


10. 2.3 博物馆公众区域的餐厅、茶座等宜设置热水供应装置,休息室(廊)宜设置观众饮水装置。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色表分组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色表特征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相关色温(K)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适用场所


10.2.4博物馆建筑的排水应遵循雨水与生活排水分流的原则,各类用房排水的排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规定。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工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暖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nowiki><3300</nowiki>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接待室、寄物处、对光线敏感展品 展厅


10.2.5当博物馆的藏品库房、展厅等用房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时,应在上述用房邻近部位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地坪排水集水坑和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应有可靠的动力供应。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Ⅱ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中间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300~53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办公室、报告厅、售票处、鉴赏室、 阅览室、一般展品展厅


10.2.6屋面的雨水排水方式应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屋面的结构形式和气候条件选择。藏品保存场所的屋面应采用雨水外排水系统。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Ⅲ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冷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53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高照度场所


10.2.7屋面的雨水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10 年。屋面雨水排水工程应设置溢流设施。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


10.2.8给水排水和消防给水的管材、管件及附件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接口连接应严密牢固。管道的敷设应符合本规范第4.1.5条的规定。当管道内介质温度存在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可能时,应设置防露措施。  
8.2.11藏品库房室内和对光特别敏感展品的照明应选用无紫外线的光源,并应有遮光装置。展厅内的一般照明应采用紫外线少的光源。对于对光敏感及特别敏感的展品或藏品,使用光源的紫外线相对含量应小于 $2 0 \mu \mathrm { W / l m }$ ,其年曝光量不应大于本规范表8.2.3的规定。  


10.2.9博物馆建筑的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9声学 ==  


1珍贵藏品的库房和中型及以上建筑规模博物馆收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等遇水即损藏品的库房,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9.0.1 博物馆建筑应进行声学设计。  


2一级纸(绢)质文物的展厅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9.0.2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布局,应结合功能分区的要求,将安静区域与嘈杂区域隔离。 
9.0.3对产生噪声的设备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并宜将其设于地下。 
9.0.4公众区域应避免产生声聚焦、回声、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9.0.5 博物馆建筑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9.0.5的规定:  


3除本条第1款、第2款外,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藏品库房、展厅、藏品技术用房,宜选用自动喷水预作用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  
表9.0.5室内允许噪声级  


10.2.10 博物馆建筑应设置灭火器。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 


=== 10.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房间类别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允许噪声级(A声级, dB)


10.3.1博物馆藏品库房的室内温湿度设计计算参数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当工艺要求未确定时可按本规范第6.0.3条选取。10.3.2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区和工作区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5


1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房间应取 $1 8 ^ { \circ } \mathrm { C } \sim 2 4 ^ { \circ } \mathrm { C }$ 
|-
2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房间宜取 $1 6 ^ { \circ } \mathrm { C } \sim 2 2 ^ { \circ } \mathrm { C }$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有一般安静要求的房间
3 值班房间不应低于 $5 \mathrm { ^ { \circ } C }$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45


10.3.3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区和业务区宜设置空调,室内空气设计计算参数宜符合表10.3.3的规定。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无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55


表10.3.3陈列展览区和业务区室内空气设计计算参数 
|}


注:1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指报告厅、会议室等;有一般安静要求的房间指一般展厅、研究室、行政办公及休息室等;无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指以互动性展品为主的展厅、实验室等。2对邻近有特别容易分散观众听讲解注意力的干扰声时,表中的允许噪声级应降低5dB。3室内允许噪声级应为关窗状态下昼间和夜间时段的标准值。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房间名称</td><td colspan="2">夏季</td><td colspan="2">冬季</td><td rowspan="2">新风量 [m³/(h·p)]</td></tr><tr><td>温度(℃)</td><td>相对湿度(%)</td><td>温度(℃)</td><td>相对湿度(%)</td></tr><tr><td>办公室</td><td>24~27</td><td>55~65</td><td>18~20</td><td>1</td><td>30</td></tr><tr><td>会议室</td><td>25~27</td><td>≤65</td><td>16~18</td><td>一</td><td>30</td></tr><tr><td>休息室</td><td>25~27</td><td>≤60</td><td>18~22</td><td>一</td><td>30</td></tr><tr><td>展览区</td><td>25~27</td><td>45~60</td><td>18~20</td><td>35~50</td><td>20</td></tr><tr><td>技术用房</td><td>25</td><td>45~60</td><td>18~20</td><td>≥40</td><td>30</td></tr><tr><td>餐厅</td><td>25~27</td><td>≤65</td><td>18~20</td><td>二</td><td>20</td></tr><tr><td>门厅</td><td>26~28</td><td>≤65</td><td>16~18</td><td>-</td><td>10</td></tr><tr><td>计算机房</td><td>23±2</td><td>45~60</td><td>20±2</td><td>45~60</td><td>20</td></tr></table></body></html>  
9.0.6博物馆建筑不同房间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和撞击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9.0.6的规定:  


10.3.4博物馆建筑空调系统冷热源应根据博物馆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负荷变化情况与参数要求、所在地区气象条件与能源状况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表9.0.6空气声隔声标准和撞击声隔声标准  


10.3.5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和公众集中活动区宜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 


10.3.6博物馆建筑的下列区域宜分别或独立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围护结构或楼板部位\房间类型
! 空气声隔声标准
! 撞击声隔音标准
|-
| 隔墙及楼板<br />计权隔声量(dB)
| 层间楼板计权<br />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与一 般安静要求的房间之间
| ≥50
| ≤65
|}>  


1 使用时间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域; 
续表9.0.6 
2 温湿度基数和允许波动范围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域; 
3 对空气的洁净要求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域; 
4 在同一时间内需分别进行供热和供冷的空气调节区域。 


10.3.7藏品库房温湿度要求应根据藏品类别和材质确定。空调系统宜独立设置,或可局部添加小型温湿度调节设备。有藏品区域应设有温湿度调节的设施,特别珍贵物品藏品库的空调系统冷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围护结构或楼板部位<br />房间类型
! 空气声隔声标准
! 撞击声隔音标准
|-
| 隔墙及楼板<br />计权隔声量(dB)
| 层间楼板计权<br />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有一般安静要求的房间与产 生噪声的展览室、活动室之间
| ≥45
| ≤6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有一般安静要求的房间之间
| ≥40
| ≤75
|}


热源应设置备用机组。空调水管、空气凝结水管不应穿越藏品库房。 
注:产生噪声的房间系指产生噪声的以操作为主的展示室、学生活动室等以及产生噪声与振动的机械设备用房。  
10.3.8博物馆建筑内使用樟脑气体防虫和液体浸制的标本库房,空调和通风系统应独立设置。 
10.3.9库房区和敏感藏品封闭式展区的空调系统应按工艺要求设置空气过滤装置,但不应使用静电空气过滤装置。 
10.3.10展示书画及对温湿度较敏感藏品的展厅,可设置展柜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10.3.11熏蒸室应设独立机械通风系统,且排风管道不应穿越其他用房;排风系统应安装滤毒装置,且控制开关应设置在室外。 
10.3.12藏品技术用房、展品制作与维修用房、实验室等应按工艺要求设置带通风柜的通风系统和全室通风系统,并应按工艺要求计算通风换气量。 
10.3.13对于博物馆建筑内化学危险品和放射源及废料的放置室,夏季应设置使室温小于 $2 5 \mathrm { ^ \circ C }$ 的冷却措施,并应设有通风设施。 
10.3.14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博物馆的集中机械排风系统宜设置热回收装置。 
10.3.15博物馆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进行监测与控制,且监控内容应根据其功能、用途、系统类型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0.3.16博物馆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及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前室等应设置防排烟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 10.4建筑电气 ===  
9.0.7公众区域的顶棚或墙面宜做吸声处理。  


10.4.1博物馆建筑的供配电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规定执行,且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9.0.8公众区域,包括展厅、门厅、教育用房等公共区域混响时间宜符合表9.0.8的规定。  


1特大型、大型及高层博物馆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其中重要设备及部位用电应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要求供电;  
表9.0.8公众区域混响时间  


2大中型、中型及小型博物馆建筑的重要设备及部位用电负荷应按不低于二级负荷要求供电。10.4.2博物馆建筑内消防用电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10.4.3火灾报警、防盗报警系统的用电设备应设置自备应急电源。10.4.4有恒温恒湿要求的藏品库房、陈列展览区的空调用电负荷不应低于二级负荷。10.4.5陈列展览区内不应有外露的配电设备;当展区内有公众可触摸、操作的展品电气部件时应采用安全低电压供电。10.4.6藏品库房的电源开关应统一安装在藏品库区的藏品库房总门之外,并应设置防剩余电流的安全保护装置。10.4.7展厅内宜设置使用电化教育设施的电气线路和插座。10.4.8熏蒸室的电气开关应设置在室外。10.4.9藏品库房和展厅的电气照明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穿金属保护管暗敷;利用古建筑改建时,可采取铜芯绝缘导线穿金属保护管明敷。10.4.10特大型、大型博物馆建筑内,成束敷设的电线电缆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线电缆;大中型、中型及小型博物馆建筑内,成束敷设的电线电缆宜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线电缆。10.4.11展厅的照明应采用分区、分组或单灯控制,照明控制箱宜集中设置;藏品库房内的照明宜分区控制。10.4.12特大型、大型博物馆建筑的展厅应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光敏感的展品宜采用能通过感应人体来开关灯光的控制装置。10.4.13展厅及疏散通道应设置能引导疏散方向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处应设置消防安全出口灯光标志。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房间名称
! 房间体积(m³)
! 500Hz混响时间(使用状态, s)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5" | 一般公共活动区域
| 200~500
| ≤0.8
|-
| 501~1000
| 1.0
|-
| 1001~2000
| 1.2
|-
| 2001~4000
| 1.4
|-
| >4000
| 1.6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视听室、电影厅、报告厅
| 一
| 0.7~1.0
|}


10.4.14特大型、大型博物馆建筑展厅内疏散通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宜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注:特殊音效的3D、4D影院应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确定混响时间。  


10.4.15特大型、大型博物馆建筑的展厅内应设置应急照明,其照度值不应低于一般照明值的 $10 \%$ 。  
== 10 结构与设备 ==  


10.4.16展厅、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等部位应设置疏散照明,其地面平均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5 \mathrm { l } \mathbf { x }$ 。 
=== 10.1 结构 ===


10. 4. 17 重要藏品库房应设置警卫照明。  
10.1.1特大型、大型、大中型博物馆建筑及主管部门确定的重要博物馆建筑的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宜取为100年,其安全等级宜为一级;中型及小型博物馆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宜取为50年,其安全等级宜为二级。  


10.4.18博物馆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和重要性、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进行防雷设计。特大型、大型、大中型博物馆应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中型、小型博物馆应根据年预计雷击次数确定防雷等级,并应按不低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  
10.1.2特大型、大型、大中型博物馆建筑及主管部门确定的重要博物馆建筑的主体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宜取为乙类,中型及小型博物馆建筑主体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宜取为丙类。  


=== 10.5 智能化系统 ===  
10.1.3博物馆建筑的楼地面使用活载标准值应按表10.1.3采用,且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所规定的要求,凡有特殊情况或有专门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未规定的楼地面使用活载应按照实际情况采用。  


10.5.1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10.1.3博物馆建筑的楼地面使用活荷载要求  


1应根据博物馆的建筑规模、使用功能、管理要求、建设投资等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相应的智能化系统; 


2应满足面向社会公众的展示、文化传播、教学研究和资料存储等信息化应用的需求;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3" | 功能空间
! 使用活荷载(kN/m²)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展厅
| colspan="2" | 主入口层
| 8.0
|-
| rowspan="2" | 其他楼层
| 特大型及大型博物馆
| 5.0
|-
| 中、小型博物馆
| 4.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库房
| colspan="2" | 一般库房
| 6.0
|-
| colspan="2" | 大型的石雕或金属制品库房
| 1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3" | 办公室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3" | 多功能会议室
| 3.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3" | 资料室、档案室
| 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3" | 密集书柜
| 12.0
|}


3.应建立满足博物馆藏(展)品的展示、库藏和运输的公共安全防护体系,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防范措施; 
续表10.1.3 


4大中型及以上博物馆建筑的弱电缆线宜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并应采用暗敷方式敷设在金属导管或线槽中;遗址博物馆、古建筑改建的博物馆建筑可采用明敷的方式。 


10.5.2博物馆建筑的信息设施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功能空间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使用活荷载(kN/m²)


1在公众区域、业务与研究用房、行政管理区、附属用房等处应设置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点;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机房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7.0


2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的门口宜设置对讲分机。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走廊、门厅、楼梯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5


10.5.3博物馆建筑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运送藏品的汽车通道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0.0


1公众区域应设置多媒体信息显示、信息查询和无障碍信息查询终端; 
|}
2 宜设置语音导览系统,支持数码点播或自动感应播放的功能; 
3 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宜实施电子标签; 
4宜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网站和声讯服务系统。 
10.5.4博物馆建筑的公共安全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并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和《人侵 
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的相关规定;2藏品库房内应根据不同场所设置感烟或感温探测器,并 
宜设置灵敏度高的吸气式感烟器;3展柜内宜根据保护对象的需求,设置感烟探测器;4大中型及以上规模的博物馆建筑及木质结构古建筑应设 
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5典藏、保护、展示有关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 
技术方面的文物、标本等实物的博物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文 
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和《博 
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16571的规定;6非典藏、保护、展示有关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 
技术方面的文物、标本等实物的博物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视 
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和《出入口控制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的有关规定;7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监控应能适应陈列设计、布展功能 
调整的需要;8开式珍贵展品的陈列展览应设置触摸报警、电子幕帘、 
防盗探测、视频侦测、移动报警等目标防护技术措施;9珍贵文物、贵重藏品在装卸区、拆箱(包)间、暂存库、 
周转库、缓冲间、鉴赏室等的藏(展)品停放、交接、进出库应 


有全过程、多方位的视频监控;  
10.1.4特大型、大型博物馆建筑主体结构的风荷载宜采用100年一遇的风荷载,雪荷载宜采用100 年一遇的雪荷载;大中型、中型及小型博物馆建筑主体结构的风荷载可采用50年一遇的风荷载,雪荷载可采用50年一遇的雪荷载。  


10藏品库区、陈列展览区、藏品技术区应设置出人口控制系统,业务与研究用房、行政管理用房、强电间、弱电间宜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  
10.1.5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并应满足博物馆藏品防震和防工业振动专项设计的要求。  


11观众主入口处宜设置防爆安检和体温探测装置,各陈列展览区入口宜设置客流分析系统。  
10.1.6隔墙、挂饰、吊灯等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和防坠落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的规定,并应满足博物馆藏品防震和防工业振动专项设计的要求。  


10.5.5博物馆建筑的设备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2给水排水 ===


1应根据观众流量对公众区域的温湿度和新风量进行自动调节,并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硫化物的含量进行监测;  
10.2.1博物馆建筑应设给水排水系统,并应满足生活用水、空调用水、道路绿化用水、馆区内各功能区域工艺用水的要求。博物馆建筑的用水定额、给水排水系统选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2应具有对熏蒸、清洗、干燥、修复等区域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控的功能;  
10.2.2卫生器具和配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的有关要求。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洗手盆应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水嘴,小便器应配套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冲洗阀。  


3展柜、陈列展览区和藏品库区应设置温湿度数据采集点; 
10. 2.3 博物馆公众区域的餐厅、茶座等宜设置热水供应装置,休息室(廊)宜设置观众饮水装置。  
4藏品库房、信息中心应设置漏水报警系统。  


10.5.6博物馆建筑应设置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并宜与智能化集成系统构成信息管理共享平台。  
10.2.4博物馆建筑的排水应遵循雨水与生活排水分流的原则,各类用房排水的排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规定。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10.2.5当博物馆的藏品库房、展厅等用房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时,应在上述用房邻近部位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地坪排水集水坑和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应有可靠的动力供应。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0.2.6屋面的雨水排水方式应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屋面的结构形式和气候条件选择。藏品保存场所的屋面应采用雨水外排水系统。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10.2.7屋面的雨水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10 年。屋面雨水排水工程应设置溢流设施。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下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0.2.8给水排水和消防给水的管材、管件及附件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接口连接应严密牢固。管道的敷设应符合本规范第4.1.5条的规定。当管道内介质温度存在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可能时,应设置防露措施。  


== 引用标准名录 ==  
10.2.9博物馆建筑的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1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1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1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14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16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1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18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19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1657121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2386322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3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1珍贵藏品的库房和中型及以上建筑规模博物馆收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等遇水即损藏品的库房,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25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2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7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28 て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 27  
2一级纸(绢)质文物的展厅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
3除本条第1款、第2款外,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藏品库房、展厅、藏品技术用房,宜选用自动喷水预作用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10.2.10 博物馆建筑应设置灭火器。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  


=== 条文说明 ===  
=== 10.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 修订说明 ===
10.3.1博物馆藏品库房的室内温湿度设计计算参数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当工艺要求未确定时可按本规范第6.0.3条选取。10.3.2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区和工作区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6月30日以第846号公告批准、发布。  
1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房间应取 $1 8 ^ { \circ } \mathrm { C } \sim 2 4 ^ { \circ } \mathrm { C }$ 
2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房间宜取 $1 6 ^ { \circ } \mathrm { C } \sim 2 2 ^ { \circ } \mathrm { C }$ : 
3 值班房间不应低于 $5 \mathrm { ^ { \circ } C }$ 。  


本规范是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mathrm { J G J ~ } 6 6 - 9 1$ 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华东建筑设计院,参加单位是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主要起草人员是范守中、李保国、费钦生、许德光、陈志伟、唐林、潘德琦、王巧臣、屠涵海、刘焕泉。  
10.3.3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区和业务区宜设置空调,室内空气设计计算参数宜符合表10.3.3的规定。  


为便于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做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表10.3.3陈列展览区和业务区室内空气设计计算参数  




{| class="wikitable"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2" | 房间名称
! colspan="2" | 夏季
! colspan="2" | 冬季
! rowspan="2" | 新风量<br />[m³/(h ·p)]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温度(℃)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相对湿度(%)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温度(℃)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相对湿度(%)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办公室
| 24~27
| 55~65
| 18~20
| 一
| 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会议室
| 25~27
| ≤65
| 16~18
| 一
| 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休息室
| 25~27
| ≤60
| 18~22
| 一
| 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展览区
| 25~27
| 45~60
| 18~20
| 35~50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技术用房
| 25
| 45~60
| 18~20
| ≥40
| 3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餐厅
| 25~27
| ≤65
| 18~20
| 一
| 20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门厅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6~28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6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6~18
| 一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计算机房
| 23±2
| 45~60
| 20±2
| 45~60
| 20
|}


== 1总则 ==
10.3.4博物馆建筑空调系统冷热源应根据博物馆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负荷变化情况与参数要求、所在地区气象条件与能源状况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1本规范是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的。原规范实施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博物馆和博物馆建筑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些概念性的认识有了深刻的变化,博物馆建设积累了不少经验,博物馆的主管部门也新颁布或修订了一些博物馆管理和建设的规范、标准。为适应博物馆建设的需要,规范编制组对原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10.3.5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和公众集中活动区宜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  


1.0.2本规范是对博物馆建筑设计在功能、安全、卫生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在博物馆建筑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建筑设计中应遵照执行。  
10.3.6博物馆建筑的下列区域宜分别或独立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博物馆类型繁多,建设内容十分复杂和宽泛,规范实难全部涵盖。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需按各博物馆的工艺设计进一步确定其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技术参数。  
1 使用时间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域;  
 
2 温湿度基数和允许波动范围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域; 
1.0.3博物馆分类的方法很多,按藏品和基本陈列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最大的普适性。对博物馆的分类,各国规定不同。日本相关法令将博物馆“大致区分”为综合博物馆、人文系统博物馆和自然系统博物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博物馆大致归纳为三类,即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类型条中认为:“在现阶段,参照国际上一般使用的分类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中国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这四种类型是合适的。”  
3 对空气的洁净要求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域; 
4 在同一时间内需分别进行供热和供冷的空气调节区域。  


本条规定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类型的划分相同。中、英百科全书的相关条文见表1,以供使用本规范时参照。  
10.3.7藏品库房温湿度要求应根据藏品类别和材质确定。空调系统宜独立设置,或可局部添加小型温湿度调节设备。有藏品区域应设有温湿度调节的设施,特别珍贵物品藏品库的空调系统冷  


表1博物馆分类  
热源应设置备用机组。空调水管、空气凝结水管不应穿越藏品库房。 
10.3.8博物馆建筑内使用樟脑气体防虫和液体浸制的标本库房,空调和通风系统应独立设置。 
10.3.9库房区和敏感藏品封闭式展区的空调系统应按工艺要求设置空气过滤装置,但不应使用静电空气过滤装置。 
10.3.10展示书画及对温湿度较敏感藏品的展厅,可设置展柜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10.3.11熏蒸室应设独立机械通风系统,且排风管道不应穿越其他用房;排风系统应安装滤毒装置,且控制开关应设置在室外。 
10.3.12藏品技术用房、展品制作与维修用房、实验室等应按工艺要求设置带通风柜的通风系统和全室通风系统,并应按工艺要求计算通风换气量。 
10.3.13对于博物馆建筑内化学危险品和放射源及废料的放置室,夏季应设置使室温小于 $2 5 \mathrm { ^ \circ C }$ 的冷却措施,并应设有通风设施。 
10.3.14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博物馆的集中机械排风系统宜设置热回收装置。 
10.3.15博物馆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进行监测与控制,且监控内容应根据其功能、用途、系统类型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0.3.16博物馆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及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前室等应设置防排烟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 10.4建筑电气 === 


<html><body><table><tr><td>类型</td><td>《中国大百科全书》 关于博物馆分类的条文</td><td>《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关于博物馆分类的条文</td></tr><tr><td>历史类博物馆</td><td>以历史的观点来展示藏品,如中 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 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兵马 俑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北京鲁迅 博物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td><td>历史博物馆,从历史观点来展示 藏品,主要按编年次序为重要历史 事件提供文献资料。在考古遗址、 历史名胜或战场上修建的博物馆以 及个人纪念馆均属这一类</td></tr><tr><td>艺术类博物馆</td><td>址纪念馆等 主要展示藏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 如故宫博物院、南阳汉画馆、广东 民间工艺馆、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 馆、徐悲鸿纪念馆、天津戏剧博物 馆等</td><td>艺术博物馆,主要展示其藏品的 美学价值,除绘画、雕塑、装饰艺 术、实用艺术和工业艺术博物馆外, 还可包括古物、民俗和原始艺术博 物馆。有些艺术馆还展示现代艺术, 如电影、戏剧和音乐等</td></tr><tr><td>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td><td>以分类、发展或生态的方法展示 自然界,以立体的方法从宏观或微 观方面展示科学成果,如中国地质 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自贡恐 龙博物馆、台湾昆虫科学博物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柳州白莲洞洞穴 科学博物馆等</td><td>科学博物馆的任务是以立体形式 传达科学精神和思想,引起观众对 科学的爱好,提供先进的情报,使 人看到技术发展的成就,以生态和 历史的观点去了解、鉴别和保护自 然和人类环境,从而展示其进化过 程。它包括自然科学博物馆、实用 科学博物馆和技术博物馆(科学技 术史博物馆除外)</td></tr><tr><td>综合类博物馆</td><td>综合展示自然、历史、革命史、 艺术方面的藏品,如南通博物苑、 山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内 蒙古自治区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 馆、甘肃省博物馆等</td><td></td></tr></table></body></html>  
10.4.1博物馆建筑的供配电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规定执行,且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于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本规范仅对其中自然博物馆、技术博物馆、科技馆等建筑设计作了规定。自然博物馆包括自然历史、地质、矿物、土壤、古生物、水产等博物馆,技术博物馆包括工业、农业、水利、造纸、印刷、建筑、机械、电信、医学等博物馆。  
1特大型、大型及高层博物馆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其中重要设备及部位用电应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要求供电;  


1.0.4博物馆建筑的规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博物馆收藏、教育和研究方面的规模或水平,并与投资、用地规模、功能用房的面积分配、技术经济指标等直接相关。  
2大中型、中型及小型博物馆建筑的重要设备及部位用电负荷应按不低于二级负荷要求供电。10.4.2博物馆建筑内消防用电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10.4.3火灾报警、防盗报警系统的用电设备应设置自备应急电源。10.4.4有恒温恒湿要求的藏品库房、陈列展览区的空调用电负荷不应低于二级负荷。10.4.5陈列展览区内不应有外露的配电设备;当展区内有公众可触摸、操作的展品电气部件时应采用安全低电压供电。10.4.6藏品库房的电源开关应统一安装在藏品库区的藏品库房总门之外,并应设置防剩余电流的安全保护装置。10.4.7展厅内宜设置使用电化教育设施的电气线路和插座。10.4.8熏蒸室的电气开关应设置在室外。10.4.9藏品库房和展厅的电气照明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穿金属保护管暗敷;利用古建筑改建时,可采取铜芯绝缘导线穿金属保护管明敷。10.4.10特大型、大型博物馆建筑内,成束敷设的电线电缆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线电缆;大中型、中型及小型博物馆建筑内,成束敷设的电线电缆宜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线电缆。10.4.11展厅的照明应采用分区、分组或单灯控制,照明控制箱宜集中设置;藏品库房内的照明宜分区控制。10.4.12特大型、大型博物馆建筑的展厅应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光敏感的展品宜采用能通过感应人体来开关灯光的控制装置。10.4.13展厅及疏散通道应设置能引导疏散方向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处应设置消防安全出口灯光标志。  


近年博物馆建筑有大型化的趋势。如综合类博物馆建筑,国家级、省级、直辖市级常在 $5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以上;省会、部级常在 $2 0 0 0 0 \mathrm { { 0 m ^ { 2 } } \sim }$ $5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之间;省重点市多在 $1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sim 2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之间。其他类型如省级美术馆建筑也扩至 $3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上下。因此,根据我国现状,本规范对原规范的规模分类作了修订。鉴于我国现行有关规定, $5 0 0 0 \mathrm { m } ^ { 2 }$ 及其以下称小型建筑, $2 0 0 0 1 \mathrm { m } ^ { 2 }$ 及其以上称大型建筑,故将中型馆的范围设在 $\mathrm { 5 0 0 1 m ^ { 2 } }$ 和 $2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之间;同时,因为 $1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sim$ $2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的博物馆,往往具有地区性藏品收藏与保护中心的功能,所以将中型博物馆再细分为大中型和中型两类。 $5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以上的博物馆已与国际上顶级博物馆规模相当,划为特大型馆。  
10.4.14特大型、大型博物馆建筑展厅内疏散通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宜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1.0.5本条规定是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0.4.15特大型、大型博物馆建筑的展厅内应设置应急照明,其照度值不应低于一般照明值的 $10 \%$ 。  


1关于博物馆的功能,1979年我国《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规定:“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博物馆收藏、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功能。博物馆的功能也随社会和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延伸。如在收藏功能中渗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为未来征集的内容;在研究和教育功能中加入了科学普及的因素,引入传播的概念;在三大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功能如娱乐、旅游、环保等,从而使博物馆的功能更适应社会和公众的需求。  
10.4.16展厅、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等部位应设置疏散照明,其地面平均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5 \mathrm { l } \mathbf { x }$ 。  


每一博物馆的功能都是独特的。因而对每一博物馆建筑的功能要求也是独特的。所以,博物馆的建设必须有完整的工艺设计,才能进入建筑设计阶段。否则,建筑设计难以保证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甚至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本规范用工艺设计一词,泛指博物馆建设的前期工作所确定的建设纲领和内容,可包含博物馆的定位、功能策划和发展目标,藏品的收藏、保护和利用计划,展陈设计,教育与研究计划,观众目标、数量的预测和服务规划,环境评估,建筑的规划、流线组织和面积分配的要求,投资,效益,运营,管理等。工艺设计一般对未来10年~15 年,甚至20年博物馆功能的发展作出规划。  
10. 4. 17 重要藏品库房应设置警卫照明。  


博物馆的功能是发展的,功能有适时调整的问题。如藏品数量和种类、观众人数的逐年增加,展示内容与方式、藏品保护、教育和研究的进步和变化等。即使基本陈列,也需适时调整。同时博物馆建筑也经常遇到因投资、用地等原因需要分期建设,因功能发展需要改建和扩建。所以博物馆建筑应满足博物馆功能适度调整的要求,并应适应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0.4.18博物馆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和重要性、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进行防雷设计。特大型、大型、大中型博物馆应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中型、小型博物馆应根据年预计雷击次数确定防雷等级,并应按不低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  


2公共场所内的卫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9669的规定,室内环境污染值的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_ \mathrm { G B } 5 0 3 2 5$ 的规定,办公区内的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规定,餐饮设施要满足卫生防疫要求,藏品保存场所需要同时满足藏品保护和公众或工作人员使用环境的卫生要求,等等。‘  
=== 10.5 智能化系统 ===  


3建筑设计从总平面到建筑细部都应重视使用者的安全问题,除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外,还应对具体人群和具体设计的适用和安全问题作详尽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高峰时段或突发事件时观众的安全疏散;科技馆展教互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与人体接触的建筑部件、展具、家具等不应有可能产生伤害人体的孔洞、空隙、坚硬锐角;楼地面的防滑措施,轮椅通道的坡度;自动扶梯挡板与楼层栏杆交接处空隙的防护设施;与儿童接触的绿地不可栽种带刺植物;规范中需设置安全玻璃的部位等等。  
10.5.1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特殊群体的安全和使用方便的关注,是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博物馆建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并应具备必要的设施与设备,以方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士、婴幼儿监护人以及不同民族和外国人等  
1应根据博物馆的建筑规模、使用功能、管理要求、建设投资等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相应的智能化系统;  


的使用。  
2应满足面向社会公众的展示、文化传播、教学研究和资料存储等信息化应用的需求;  


保证观展环境良好和公众安全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为此,必须对观众的数量和组成作详尽的分析,以便提供起码的面积和设施。博物馆年观众量的统计与发展预测,是从整体上分析博物馆规模、效益的重要依据。高峰日、高峰时段的观众人数则与建筑公众区的空间规划关系更为密切。某一国外专著认为“设计日”(即高峰日)和高峰时段的观众量,可以根据年参观人数的月分布率和日分布率来预测。按其假设的案例计,高峰日、高峰时段人数分别为年的 $7 \text{‰}$ 和 $2 \text{‰}$ ,高峰时段是高峰日的 $2 8 \% \sim$ $29 \%$ ;在此书作者为我国某美术馆所作的策划报告中,则将高峰时段人数定为高峰日的 $40 \%$ ,设其月、日分布率不变,其高峰时段则为年的 $2 . 8 \text{‰}$ ;广东省博物馆预期年参观量为118.7万人,高峰日参观量为8000人,高峰时段设为 $9 : 0 0 \sim 1 0 : 0 0$ .其人流量按3704人计。按此例,高峰日、高峰时段分别为年的$6 . 7 \text{‰}$ 和 $3 . 1 \text{‰}$ ,高峰时段是高峰日的 $4 6 . 3 \%$ 。这些论述或实例可作参考,但很难以此为据,因为从我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看来,年参观量、月分布率、日分布率及高峰时段观众人数等,受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且正在变化之中,就现有资料还很难得出较为精确的数据。  
3.应建立满足博物馆藏(展)品的展示、库藏和运输的公共安全防护体系,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防范措施;  


相对于人口总量而言,我国博物馆的数量是较少的,大多数博物馆都面临在高峰日、高峰时段人流拥挤的问题。因为教育用房和商业设施的容量是可以确定的,所以观展人数的多少是问题的核心。因此探讨展厅能容纳多少观众,其合理量和极限量是多少,是当前设计和管理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根据我国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本规范使用了展厅观众“合理密度”、“高峰密度”、“合理限值”、“高峰限值”等概念,目的是为建筑中的展厅、出入口广场、服务设施、安全疏散等设计能与观众数量相匹配,以保证良好的观展环境与公众安全。  
4大中型及以上博物馆建筑的弱电缆线宜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并应采用暗敷方式敷设在金属导管或线槽中;遗址博物馆、古建筑改建的博物馆建筑可采用明敷的方式。  


4导致藏品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博物馆学家岩崎以图1表示:  
10.5.2博物馆建筑的信息设施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images/92b9597b2d7d7a73456e9c4cfe888b7e5572f3a09221759e0688c8945632c88a.jpg)  
1在公众区域、业务与研究用房、行政管理区、附属用房等处应设置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点;  


建筑应为藏品入馆收藏、陈列展览、修复保养、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免遭自然或人为破坏提供条件,设计应在总平面至建筑构造、结构、设备等全面满足藏品安全对建筑的技术要求。有珍贵藏品的博物馆建筑是“重要建筑物”,在消防安全、结构安全、安全防范方面有较高要求。本规范中“主管部门确定的重要博物馆建筑”,可包括县级以上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部门确定的重点美术馆,科技、教育部门确定的重要的自然博物馆、技术博物馆、科技馆、高校博物馆等建筑。  
2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的门口宜设置对讲分机。  


建筑的安全防护等级主要与藏品价值的评估相关。工艺设计应对博物馆及其藏品、藏品部位风险等级,防护级别、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等予以确定,并在建筑设计中落实。按国家规定,典藏、保护、展示有关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技术方面文物、标本等实物的博物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和《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16571的规定,非典藏、保护、展示有关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物、标本等实物的博物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规定。  
10.5.3博物馆建筑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6博物馆建设涉及诸多复杂的专业技术,且各专业设计常不与建筑设计同步,需要在建设全过程中互相协调、配合,才能全面满足博物馆功能的要求。  
1公众区域应设置多媒体信息显示、信息查询和无障碍信息查询终端; 
2 宜设置语音导览系统,支持数码点播或自动感应播放的功能; 
3 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宜实施电子标签; 
4宜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网站和声讯服务系统。 
10.5.4博物馆建筑的公共安全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并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和《人侵 
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的相关规定;2藏品库房内应根据不同场所设置感烟或感温探测器,并 
宜设置灵敏度高的吸气式感烟器;3展柜内宜根据保护对象的需求,设置感烟探测器;4大中型及以上规模的博物馆建筑及木质结构古建筑应设 
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5典藏、保护、展示有关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 
技术方面的文物、标本等实物的博物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文 
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和《博 
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16571的规定;6非典藏、保护、展示有关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 
技术方面的文物、标本等实物的博物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视 
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和《出入口控制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的有关规定;7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监控应能适应陈列设计、布展功能 
调整的需要;8开式珍贵展品的陈列展览应设置触摸报警、电子幕帘、 
防盗探测、视频侦测、移动报警等目标防护技术措施;9珍贵文物、贵重藏品在装卸区、拆箱(包)间、暂存库、 
周转库、缓冲间、鉴赏室等的藏(展)品停放、交接、进出库应  


室内设计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标识设计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GB10001、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GB13495.1的规定。  
有全过程、多方位的视频监控;  


1.0.6我国的博物馆分别由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如:历史类、艺术类等博物馆隶属文化部系统;自然博物馆、科学技术馆隶属中国科学院和地方科委;学校的博物馆隶属教育部系统;一些专业博物馆如煤炭博物馆、邮政博物馆则隶属于相关的政府部门。博物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外,还应符合相关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和标准。  
10藏品库区、陈列展览区、藏品技术区应设置出人口控制系统,业务与研究用房、行政管理用房、强电间、弱电间宜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  


== 2术语 ==  
11观众主入口处宜设置防爆安检和体温探测装置,各陈列展览区入口宜设置客流分析系统。  


2.0.1关于博物馆的定义,1989年9月《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条规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规定同时指出:除被指定为“博物馆”的机构外,具有博物馆资格的机构还包括自然、考古及人类学的古迹与遗址以及历史古迹与遗址;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人工生态园;科学中心与天文馆;由图书馆及档案馆长期经办的保护研究所及展览厅;自然保护区;经有关机构认定的,具有博物馆的部分或全部特征的其他机构。2007年8月,该规定又作了修订,其定义中的“永久机构”改为“常设机构”,“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改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的规定在学界仍有争议,各国的相关法令也存在差异。  
10.5.5博物馆建筑的设备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本条关于博物馆建筑的规定,是根据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第二条规定编制的。该条规定指出: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1应根据观众流量对公众区域的温湿度和新风量进行自动调节,并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硫化物的含量进行监测;  


在博物馆学专业文献中,“博物馆”与“博物馆建筑”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指机构,后者指建筑;而在一些建筑学专业的文献资料中,“博物馆”一词则常是“博物馆建筑”。考虑规范条文叙述明确性的需要,本规范中“博物馆”一词专指博物馆机构,而为之建设的建筑则称为“博物馆建筑”。  
2应具有对熏蒸、清洗、干燥、修复等区域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控的功能;  


2. 0. 16 基本陈列厅又称常设展厅。  
3展柜、陈列展览区和藏品库区应设置温湿度数据采集点; 
4藏品库房、信息中心应设置漏水报警系统。  


2. 0. 17 临时展厅又称特别展厅。  
10.5.6博物馆建筑应设置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并宜与智能化集成系统构成信息管理共享平台。  


2.0.22展品及其安全保护范围占地面积按以下方法计算:设置玻璃橱、柜保护的展品算至橱、柜边缘;设置安全警戒线保护的展品,算至安全警戒线;无需特殊保护或互动性的展品,算至展品外缘 $0 . 6 \mathrm { m }$ 。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2.0.32 拆箱间又称拆包间、接纳室。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2. 0.39 藏具又称保管装具。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下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 == 3 选址与总平面 ==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 3.1选址 ===  
== 引用标准名录 ==


3.1.1本条对博物馆建筑基地的选择作出了规定。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1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1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1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14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16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1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18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19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1657121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2386322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3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3大多数博物馆建筑都会面临扩建问题,这是博物馆建筑的一个重要特性,因此建筑基地宜有适当发展余地。  
25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2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7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28 て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 27  


4交通是否便利,对博物馆观众数量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影响很大。公用配套设施是否完备,影响博物馆的投资及正常运营。3.1.4在历史建筑、历史遗址上或近旁建设的博物馆建筑,有称“遗址博物馆”。有资料称,此类博物馆占我国博物馆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


=== 3.2总平面 ===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3.2.1不论建筑采用分散式还是集中式,总体布局都应遵循本条原则。 
=== 条文说明 ===


室外场地与建筑都可划分为公众区域、业务区域和行政区域。公众区域场地包括观众集散广场、休憩与活动场地、露天展场、停车场等;业务区域场地指藏、展品装卸场地,露天制作、晾晒场地等;行政区域场地可包括员工入口广场、行政物资人□、停车场等。公众区域对观众开放;业务区域仅限藏品保管、修复等相关人员进入;行政区域供工作人员使用。总体布局应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联系方便。 
=== 修订说明 ===


3.2.2本条是对总平面设计的规定。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6月30日以第846号公告批准、发布。  


2、3人流包括观众流线和工作人员流线。观众流线包括观展与使用教育、服务设施人流(含一般观众、贵宾与团体);工作人员流线包括行政管理、藏品保管与修复、安保、物业等工作人员进入业务、行政区域和管理公众区域的流线;车流包括观众、职工、贵宾车辆,出租车,藏品运输车,消防车的车流及其停靠空间;物流包括藏品、展品与行政物资的馆内、外运送。对出入口与藏品路线的规定是为确保藏品安全。  
本规范是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mathrm { J G J ~ } 6 6 - 9 1$ 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华东建筑设计院,参加单位是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主要起草人员是范守中、李保国、费钦生、许德光、陈志伟、唐林、潘德琦、王巧臣、屠涵海、刘焕泉。  


4、5在观众出入口广场聚集的人群可包括候展、候票和观展后停留的观众,还可能包括在突发事件时向广场疏散的观众。集散空地的面积至少应能满足突发事件时观众疏散的需要。当建筑物观众出入口有不少于一个时,各出入口广场的集散空地面积应按各出入口负担的疏散人数分别计算。  
为便于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做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特大型馆、大型馆入口广场停留观众较多,高峰日时候展时间较长;广场内又常需设置一些标识、安检、团体集合等功能内容。为减少广场观众活动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干扰,并为观众提供良好的候展环境,建筑主入口与城市道路观众出入口应有适当距离,广场宜设置避雨遮阴设施。 


6本条规定是消防的要求,也是安全的需要。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留出空地,有利于监视区、防护区、禁区的设置,构成纵深防护系统。 


3.2.4表3.2.4中的停车位数量参考了近年博物馆设计任务书的数据和部分省市的规定。表中对于大型客车的规定,是根据观众中占比例较大的学生和旅游团队的需要而编制的;对停车位数量的需求,高峰日往往是平常日的数倍,仅靠博物馆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因而博物馆建筑基地附近应有可利用的社会停车场予以调节;大中型及其以上规模博物馆建筑,应在选址阶段进行交通影响分析,作为选址及总平面设计的依据。 
== 1总则 ==


== 4基本规定 ==  
1.0.1本规范是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的。原规范实施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博物馆和博物馆建筑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些概念性的认识有了深刻的变化,博物馆建设积累了不少经验,博物馆的主管部门也新颁布或修订了一些博物馆管理和建设的规范、标准。为适应博物馆建设的需要,规范编制组对原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 4.1一般规定 ===  
1.0.2本规范是对博物馆建筑设计在功能、安全、卫生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在博物馆建筑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建筑设计中应遵照执行。  


4.1.1我国《博物馆管理办法》(2006年)规定:“博物馆建筑应当划分为陈列展览区、藏品库房区、文物保护技术区、公众服务区、办公区等,相对自成系统。”日本学者将建筑划分为三个空间:利用者空间(展示、教育、公众服务等)、学艺空间(研究、整理、保管等)、监理空间(机关庶务及机械室等);国外某专著则从管理、安全、建筑标准等角度出发,建议将建筑划分为公众非藏品区、公众藏品区、非公众藏品区、非公众非藏品区、室外区域。  
博物馆类型繁多,建设内容十分复杂和宽泛,规范实难全部涵盖。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需按各博物馆的工艺设计进一步确定其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技术参数。  


结合国内实践,为建筑空间的布局、人流和物流的组织以及安全防范的需要,本规范规定建筑应划分为公众、业务、行政等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由相关的功能区和用房组成。  
1.0.3博物馆分类的方法很多,按藏品和基本陈列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最大的普适性。对博物馆的分类,各国规定不同。日本相关法令将博物馆“大致区分”为综合博物馆、人文系统博物馆和自然系统博物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博物馆大致归纳为三类,即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类型条中认为:“在现阶段,参照国际上一般使用的分类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中国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这四种类型是合适的。”  


每个博物馆的工艺都是独特的,功能区和用房的组成因馆而异。如特大型馆可设有导览音像制作室、出版物编辑室、更多的研究和藏品技术用房;处于城市中心区的博物馆可能在馆区外设部分藏品库房、藏品技术区;有的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制作由外单位承包,馆区无相关用房;小型专业博物馆可能将部分用房合并在同一空间,等等。因而功能区和用房的组成应由工艺设计确定。  
本条规定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类型的划分相同。中、英百科全书的相关条文见表1,以供使用本规范时参照。  


4.1.2英国《公共指南—规划与设计数据》中关于博物馆的条文中指出:“目前尚无确定不同功能所需面积的简明规范。博物馆业主关于观众如何欣赏藏品、获得信息、接触工作人员及其承担研究和保护任务委托的意向,将提供初步指南。”此说亦适用于我国。表4.1.2是根据我国近年建筑实例和部分专家的意见编写的,仅作参考。每个博物馆建筑的面积分配应据工艺要求  
表1博物馆分类  


确定。 


下列一些规定、意见或可参考: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类型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中国大百科全书》


1部分文物专家认为,现代化博物馆,必须具备足够容量和设备完善的文物库房,依据该馆的属性和收藏范围规范文物库的规模。通常按文物的数量、体积和文物柜架数来推算文物库面积的方法并不理想。按陈列室面积和文物库面积的比例建库房,是合理分配新馆总建筑面积的有效方法。为增强博物馆收藏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新建博物馆的陈列室与文物库面积比应为:大型馆 $( 1 : 2 ) \sim ( 1 : 1 )$ ;中型馆 $( 1 : 1 ) \sim ( 2 : 1 )$ ;小型馆 $2 : 1$ 。(意见中大、中、小型馆的分类为: $> 1 0 0 0 0 \mathbf { m } ^ { 2 }$ ,$4 0 0 0 \mathrm { m } ^ { 2 } \mathrm { \sim } 1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 ${ < } 4 0 0 0 { \mathrm { m } } ^ { 2 } ;$ 。 
关于博物馆分类的条文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关于博物馆分类的条文


.2国外有关专著认为:大部分博物馆一般公众藏品区占$40 \%$ ;公众非藏品区占 $20 \%$ ;非公众藏品区占 $20 \%$ ;非公众非藏品区占 $20 \%$ 。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历史类博物馆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以历史的观点来展示藏品,如中 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 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兵马 俑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北京鲁迅 博物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 址纪念馆等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历史博物馆,从历史观点来展示 藏品,主要按编年次序为重要历史 事件提供文献资料。在考古遗址、 历史名胜或战场上修建的博物馆以 及个人纪念馆均属这一类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科技博物馆(科技馆)面积分配的建议如表2所示: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艺术类博物馆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主要展示藏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 如故宫博物院、南阳汉画馆、广东 民间工艺馆、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 馆、徐悲鸿纪念馆、天津戏剧博物 馆等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艺术博物馆,主要展示其藏品的 美学价值,除绘画、雕塑、装饰艺 术、实用艺术和工业艺术博物馆外, 还可包括古物、民俗和原始艺术博 物馆。有些艺术馆还展示现代艺术,


表2科技馆建筑面积分配 
如电影、戏剧和音乐等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以分类、发展或生态的方法展示 自然界,以立体的方法从宏观或微 观方面展示科学成果,如中国地质 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自贡恐 龙博物馆、台湾昆虫科学博物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柳州白莲洞洞穴 科学博物馆等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科学博物馆的任务是以立体形式 传达科学精神和思想,引起观众对 科学的爱好,提供先进的情报,使 人看到技术发展的成就,以生态和 历史的观点去了解、鉴别和保护自 然和人类环境,从而展示其进化过 程。它包括自然科学博物馆、实用 科学博物馆和技术博物馆(科学技 术史博物馆除外)


<html><body><table><tr><td>空间组成</td><td>名称</td><td>面积(m)</td><td>小计/所占比例</td></tr><tr><td rowspan="3">科普展教</td><td>常设展厅</td><td>3000</td><td rowspan="3">3450m² (52.4%)</td></tr><tr><td>特别展厅</td><td>300</td></tr><tr><td>讲堂、讨论室</td><td>150</td></tr><tr><td rowspan="4">公众服务</td><td>图书馆</td><td>250</td><td rowspan="4">700m2 (10.6%)</td></tr><tr><td>青少年科研室</td><td>200</td></tr><tr><td>餐厅、小卖部</td><td>150</td></tr><tr><td>休息室</td><td>100</td></tr><tr><td rowspan="5">后勤管理</td><td>作业室(金工、木工、电工和 电子车间、摄影室、声像室)</td><td>1000</td><td rowspan="5">2450m² (37.0%) 100%</td></tr><tr><td>实验室与准备室</td><td>100</td></tr><tr><td>库房</td><td>1000</td></tr><tr><td>研究人员和总务人员办公室</td><td>350</td></tr><tr><td>总计</td><td>6600</td></tr></table></body></html>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综合类博物馆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综合展示自然、历史、革命史、 艺术方面的藏品,如南通博物苑、 山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内 蒙古自治区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 馆、甘肃省博物馆等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4.1.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


藏(展)品出入口是藏(展)品卸运、停留、点交的区域,人车交错,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高风险部位,必须设置独立出入□,并应与观众活动区域隔离;观众出入口是馆外人员聚集、疏散之地,为服务、管理和安全的需要出入口也应单独设置;员工出入早于或晚于观众出入,又仅有少数员工能进入藏品区域,也必须设独立出入口进行管理。所以,建筑中藏(展)品、观众和员工都应单独设置出入口。  
对于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本规范仅对其中自然博物馆、技术博物馆、科技馆等建筑设计作了规定。自然博物馆包括自然历史、地质、矿物、土壤、古生物、水产等博物馆,技术博物馆包括工业、农业、水利、造纸、印刷、建筑、机械、电信、医学等博物馆。  


公众区域与行政、业务区域与之间的通道应能关闭,是为防止观众误入非公众区域或不测事件的发生,以免干扰业务、行政工作和危及藏品安全。通道的门应该设锁、身份识别和安全监控等设施,若可能,为防止尾随宜设两道门,门间距离 $3 \mathrm { m }$ ,更利安全。  
1.0.4博物馆建筑的规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博物馆收藏、教育和研究方面的规模或水平,并与投资、用地规模、功能用房的面积分配、技术经济指标等直接相关。  


4.1.4观众流线与藏品流线各自独立、无交叉,是博物馆运营管理的功能要求,也是藏品安全和藏品保存环境不受干扰的基本条件。藏品流线应由工艺设计确定,一般文物、标本、艺术品等藏品流线通常如图2所示;部分大型文物、标本、艺术品、工程技术产品、模型、科技展品及临时展厅交流展品等的流线可如图3所示。  
近年博物馆建筑有大型化的趋势。如综合类博物馆建筑,国家级、省级、直辖市级常在 $5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以上;省会、部级常在 $2 0 0 0 0 \mathrm { { 0 m ^ { 2 } } \sim }$ $5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之间;省重点市多在 $1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sim 2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之间。其他类型如省级美术馆建筑也扩至 $3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上下。因此,根据我国现状,本规范对原规范的规模分类作了修订。鉴于我国现行有关规定, $5 0 0 0 \mathrm { m } ^ { 2 }$ 及其以下称小型建筑, $2 0 0 0 1 \mathrm { m } ^ { 2 }$ 及其以上称大型建筑,故将中型馆的范围设在 $\mathrm { 5 0 0 1 m ^ { 2 } }$ 和 $2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之间;同时,因为 $1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sim$ $2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的博物馆,往往具有地区性藏品收藏与保护中心的功能,所以将中型博物馆再细分为大中型和中型两类。 $5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以上的博物馆已与国际上顶级博物馆规模相当,划为特大型馆。  


![](images/59b8759a2774cdcef3506d284a4802f75ed906d552f4d9193d9f20f8b1814a5e.jpg) 
1.0.5本条规定是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图2藏品流线示意图  


![](images/495a36f77afb227735828735e89cbdb014f1ba89f09aae974403748b2d6be83d.jpg) 
1关于博物馆的功能,1979年我国《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规定:“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博物馆收藏、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功能。博物馆的功能也随社会和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延伸。如在收藏功能中渗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为未来征集的内容;在研究和教育功能中加入了科学普及的因素,引入传播的概念;在三大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功能如娱乐、旅游、环保等,从而使博物馆的功能更适应社会和公众的需求。  
图3部分藏(展)品流线示意图  


食品、垃圾均含有机物,易产生虫菌、鼠患等危害藏品安全,其运送路线可以在闭馆时与观众流线有交叉,但必须避开藏品流线。  
每一博物馆的功能都是独特的。因而对每一博物馆建筑的功能要求也是独特的。所以,博物馆的建设必须有完整的工艺设计,才能进入建筑设计阶段。否则,建筑设计难以保证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甚至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本规范用工艺设计一词,泛指博物馆建设的前期工作所确定的建设纲领和内容,可包含博物馆的定位、功能策划和发展目标,藏品的收藏、保护和利用计划,展陈设计,教育与研究计划,观众目标、数量的预测和服务规划,环境评估,建筑的规划、流线组织和面积分配的要求,投资,效益,运营,管理等。工艺设计一般对未来10年~15 年,甚至20年博物馆功能的发展作出规划。  


4.1.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博物馆的功能是发展的,功能有适时调整的问题。如藏品数量和种类、观众人数的逐年增加,展示内容与方式、藏品保护、教育和研究的进步和变化等。即使基本陈列,也需适时调整。同时博物馆建筑也经常遇到因投资、用地等原因需要分期建设,因功能发展需要改建和扩建。所以博物馆建筑应满足博物馆功能适度调整的要求,并应适应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水是博物馆藏品的危害者,对无机质地制品和有机质地制品皆如此,潮湿环境加之有空气污染的存在会导致各种藏品的劣化变质。藏品保存场所室内墙面、地面、顶棚若有渗水、积水的情况发生,将影响相对湿度的控制,并会滋生霉菌虫害,严重影响藏品保存环境。饮水点等有积水隐患的房间,其漏水、渗水、积水等隐患是长期存在并可能随时意外发生的。采取一般的防水构造或排水措施,存在防水材料老化、防水层受损、排水设施故障的可能;若采用加设设备层的方法,将存在安全隐患并提高建造与管理成本。所以,有积水隐患的房间不应设置在藏品保存场所的上层或同层贴邻位置。  
2公共场所内的卫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9669的规定,室内环境污染值的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_ \mathrm { G B } 5 0 3 2 5$ 的规定,办公区内的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规定,餐饮设施要满足卫生防疫要求,藏品保存场所需要同时满足藏品保护和公众或工作人员使用环境的卫生要求,等等。‘  


2用水消防的房间,设置在藏品库房、展厅的上层或是同层贴邻位置,有时是难以避免的。有些藏品保存场所也可能用水消防。消防喷水操作时产生大量水流汇集情况的发生,有万一的可能,但是是短暂的。对本款规定的执行,首先应在工艺设计和建筑设计中尽量避免用水消防的房间设于藏品库房、展厅的上层或同层贴邻,在无法避免时,应有相应的防水构造措施和排除积水的设施。工艺设计应在展具设计中有防止展品遭受漏水、渗水、积水破坏的措施。建筑设计应对防水构造处理的范围、排水方向、排水沟位置等作详细计划,重要部位应有构造详图。设置的楼面防水层应采用防水混凝土等永久性防水材料。防水层的设计应同时满足楼面的使用要求。排水沟的位置不应设在藏品库房或展厅,不应影响藏品的安全、运输和保存环境。防水和排水设施应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工程完工后应做淋水或蓄水实验;也可以用提高藏品库房、展厅或降低其他楼地面标高的办法,减少藏品库房、展厅积水的可能。  
3建筑设计从总平面到建筑细部都应重视使用者的安全问题,除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外,还应对具体人群和具体设计的适用和安全问题作详尽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高峰时段或突发事件时观众的安全疏散;科技馆展教互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与人体接触的建筑部件、展具、家具等不应有可能产生伤害人体的孔洞、空隙、坚硬锐角;楼地面的防滑措施,轮椅通道的坡度;自动扶梯挡板与楼层栏杆交接处空隙的防护设施;与儿童接触的绿地不可栽种带刺植物;规范中需设置安全玻璃的部位等等。  


3此款规定一是为避免管线发生故障时可能损害藏品;二是管线孔洞、套管等有影响库房的密封性和产生污染、虫害等可能,大的管洞,如通风管井,还有安全隐患;三是避免检修人员和检修工作进入藏品房间影响藏品安全。  
对特殊群体的安全和使用方便的关注,是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博物馆建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并应具备必要的设施与设备,以方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士、婴幼儿监护人以及不同民族和外国人等  


对于为藏品保存场所服务必须设置的设备管线应有严密的防患措施,以防万一发生故障影响藏品安全。用水消防的藏品库房、陈列展览区,当设置消火栓系统时消防水管不应设在库房或展厅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宜选用自动喷水预作用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并应将对水敏感的藏品放置在防水、密封的藏具、展具中;遇水即损的藏品库房,宜选用气体灭火系统。除自动灭火系统的需要,藏品库房和展厅内严禁敷设给水、排水管道。  
的使用。  


4.1.6本条为公众区域的设计要求。  
保证观展环境良好和公众安全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为此,必须对观众的数量和组成作详尽的分析,以便提供起码的面积和设施。博物馆年观众量的统计与发展预测,是从整体上分析博物馆规模、效益的重要依据。高峰日、高峰时段的观众人数则与建筑公众区的空间规划关系更为密切。某一国外专著认为“设计日”(即高峰日)和高峰时段的观众量,可以根据年参观人数的月分布率和日分布率来预测。按其假设的案例计,高峰日、高峰时段人数分别为年的 $7 \text{‰}$ 和 $2 \text{‰}$ ,高峰时段是高峰日的 $2 8 \% \sim$ $29 \%$ ;在此书作者为我国某美术馆所作的策划报告中,则将高峰时段人数定为高峰日的 $40 \%$ ,设其月、日分布率不变,其高峰时段则为年的 $2 . 8 \text{‰}$ ;广东省博物馆预期年参观量为118.7万人,高峰日参观量为8000人,高峰时段设为 $9 : 0 0 \sim 1 0 : 0 0$ .其人流量按3704人计。按此例,高峰日、高峰时段分别为年的$6 . 7 \text{‰}$ 和 $3 . 1 \text{‰}$ ,高峰时段是高峰日的 $4 6 . 3 \%$ 。这些论述或实例可作参考,但很难以此为据,因为从我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看来,年参观量、月分布率、日分布率及高峰时段观众人数等,受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且正在变化之中,就现有资料还很难得出较为精确的数据。  


2展厅与教育用房的功能不同,并有有、无藏品的区别;在一般博物馆中,教育区杂音较大,展区要求安静;在科技馆中展区杂音较大,教育区相对安静,从使用和声学上考虑,两者不宜穿插布置。工艺要求穿插布置,不受此限,但需进行声学设计。  
相对于人口总量而言,我国博物馆的数量是较少的,大多数博物馆都面临在高峰日、高峰时段人流拥挤的问题。因为教育用房和商业设施的容量是可以确定的,所以观展人数的多少是问题的核心。因此探讨展厅能容纳多少观众,其合理量和极限量是多少,是当前设计和管理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根据我国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本规范使用了展厅观众“合理密度”、“高峰密度”、“合理限值”、“高峰限值”等概念,目的是为建筑中的展厅、出入口广场、服务设施、安全疏散等设计能与观众数量相匹配,以保证良好的观展环境与公众安全。  


5本款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编制。在科技馆中,学龄前儿童活动区常称“儿童科技乐园”。使用时儿童需有成年人陪伴,需与青少年活动区域分开,并宜设于首层。  
4导致藏品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博物馆学家岩崎以图1表示:  


4.1.7当藏品、展品的运输车辆需要驶人展厅或展层时,展厅或展层内的运输通道应符合本规范4.1.8条的规定。  
![](images/92b9597b2d7d7a73456e9c4cfe888b7e5572f3a09221759e0688c8945632c88a.jpg)  


4.1.8藏品馆内运送过程是藏品易受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的环节。藏品一般不应由保管员手持移动,应将其放置在有衬垫的台箱或运送车中运送。藏品运送过程中不应遭受风、雨、振动、污沾,更不能遭受抢、盗、人为破坏。因而,运送通道应短捷,方便,不应出现台阶、门槛,楼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平缓的坡道连接,垂直运送时应设专用货梯 (或升降平台);应有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的技术防范和实体防护设施;对温湿度敏感的藏品,运送过程应保持其在库房或展厅中的温、湿度环境,因而其通道不应为露天。  
建筑应为藏品入馆收藏、陈列展览、修复保养、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免遭自然或人为破坏提供条件,设计应在总平面至建筑构造、结构、设备等全面满足藏品安全对建筑的技术要求。有珍贵藏品的博物馆建筑是“重要建筑物”,在消防安全、结构安全、安全防范方面有较高要求。本规范中“主管部门确定的重要博物馆建筑”,可包括县级以上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部门确定的重点美术馆,科技、教育部门确定的重要的自然博物馆、技术博物馆、科技馆、高校博物馆等建筑。  


在已建博物馆中常有因藏、展品运输需要而拆门开洞、改造货梯的事发生。各式博物馆对货梯的要求差异较大,如:《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国家文物局编著群众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中指出,一般载货电梯载重量为2t,轿厢净宽为 $2 \mathrm { m }$ .进深净尺寸为 $3 \mathrm { m }$ ;某特大型博物馆任务书中规定:文物装卸平台直达展陈区的载货电梯载重量为2.5t,轿厢净高为 $3 \mathrm { m }$ ,净宽为 $\scriptstyle 4 \mathrm { m }$ ,进深净尺寸为 $4 \mathrm m$ ;某特大型现代美术馆计划:载货电梯载重量为 $3 . 6 2 5 \mathrm { t } { \sim } 4 . 5 4 0 \mathrm { t }$ ,轿厢净高为 $3 . 7 \mathrm { m }$ ,净宽为 $6 . 1 \mathrm { m }$ ,进深净尺寸为 $3 . 7 \mathrm { m }$ ,电梯门净尺寸为 $6 . 1 \mathrm { m } \times 3 . 7 \mathrm { m }$ ;大型、特大型自然博物馆的载货电梯载重一般不应小于 $3 \mathrm { t }$ 。  
建筑的安全防护等级主要与藏品价值的评估相关。工艺设计应对博物馆及其藏品、藏品部位风险等级,防护级别、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等予以确定,并在建筑设计中落实。按国家规定,典藏、保护、展示有关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技术方面文物、标本等实物的博物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和《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16571的规定,非典藏、保护、展示有关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物、标本等实物的博物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规定。  


4.1.9博物馆观众一般参展时间约为 $2 \mathrm { h }$ ,观众组成中学习型、观光型较多。根据观众特点和调查资料,并参考图书馆、学校等设计规范,编制了表 $4 . 1 . 9$ 。  
6博物馆建设涉及诸多复杂的专业技术,且各专业设计常不与建筑设计同步,需要在建设全过程中互相协调、配合,才能全面满足博物馆功能的要求。  


1陈列展览区使用人数,取展厅合理密度偏上值,即0.2人 $\mathrm { \dot { m } } ^ { 2 }$ 以兼顾高峰时段的需要。教育区使用人数,考虑其使用率与学校不同,因而取其设计容量的 $80 \%$ 计算。  
室内设计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标识设计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GB10001、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GB13495.1的规定。  


3无障碍厕所与无性别厕所可以合并设置。  
1.0.6我国的博物馆分别由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如:历史类、艺术类等博物馆隶属文化部系统;自然博物馆、科学技术馆隶属中国科学院和地方科委;学校的博物馆隶属教育部系统;一些专业博物馆如煤炭博物馆、邮政博物馆则隶属于相关的政府部门。博物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外,还应符合相关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和标准。  


4.1.12这些用房、设备使用或产生有害气体、液体、振动、噪声;或者滋生虫菌、鼠害影响藏品保存环境危及藏品安全,必须远离藏品保存场所布置。有害气体的排放口应布置在藏品保存场所的下风位。  
== 2术语 ==  


=== 4.2 陈列展览区 ===  
2.0.1关于博物馆的定义,1989年9月《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条规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规定同时指出:除被指定为“博物馆”的机构外,具有博物馆资格的机构还包括自然、考古及人类学的古迹与遗址以及历史古迹与遗址;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人工生态园;科学中心与天文馆;由图书馆及档案馆长期经办的保护研究所及展览厅;自然保护区;经有关机构认定的,具有博物馆的部分或全部特征的其他机构。2007年8月,该规定又作了修订,其定义中的“永久机构”改为“常设机构”,“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改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的规定在学界仍有争议,各国的相关法令也存在差异。  


4.2.1本条是对陈列展览区平面组合的规定。  
本条关于博物馆建筑的规定,是根据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第二条规定编制的。该条规定指出: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1、2各类博物馆对陈列内容的系统性、顺序性和观众选择性参观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历史类、自然史类等比较侧重系统性与顺序性;艺术类则需较大的灵活性、可选择性;科技馆则更强调每个展项的自由选择。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平面组合,如大厅式、串联式、并联式、放射式、混合式等等。  
在博物馆学专业文献中,“博物馆”与“博物馆建筑”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指机构,后者指建筑;而在一些建筑学专业的文献资料中,“博物馆”一词则常是“博物馆建筑”。考虑规范条文叙述明确性的需要,本规范中“博物馆”一词专指博物馆机构,而为之建设的建筑则称为“博物馆建筑”。  


3小于 $5 0 0 0 \mathrm { m } ^ { 2 }$ 的小型、专业性博物馆,一般基本陈列厅的展品较为固定,临时展厅的规模较小,布、撤展较为方便,因而不强调需符合本款的规定。  
2. 0. 16 基本陈列厅又称常设展厅。  


4.2.2本条文为展厅的平面设计要求。  
2. 0. 17 临时展厅又称特别展厅。  


1有学者认为:“工业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中,有大型展品的陈列室,其面积约为 $5 0 0 \mathrm { m } ^ { 2 } \sim$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甚至更大,其高度随展品而定。一般博物馆采用中型陈列室居多,每间面积约为 $1 5 0 \mathrm { m } ^ { 2 } \sim 2 5 0 \mathrm { m } ^ { 2 }$ ,它既适合不同陈列内容分室陈列,又有利于防止干扰和安全防火,且陈列布置还有一定的灵活性。小型陈列室每间面积约在 $5 0 \mathrm { m } ^ { 2 } \sim 1 0 0 \mathrm { m } ^ { 2 }$ ,多用于小型博物馆。临时展厅的陈列内容更换较为频繁,这类陈列室每间面积以 $3 0 0 \mathrm { m } ^ { 2 } \sim 4 0 0 \mathrm { m } ^ { 2 }$ 为宜。”上述意见是对于博物馆展厅分间大小的比较普遍的认识,但在科技馆中,由于展品布置和观展线路需要较大的灵活性,常用大空间平面,即使分间,也是开放型的。  
2.0.22展品及其安全保护范围占地面积按以下方法计算:设置玻璃橱、柜保护的展品算至橱、柜边缘;设置安全警戒线保护的展品,算至安全警戒线;无需特殊保护或互动性的展品,算至展品外缘 $0 . 6 \mathrm { m }$  


2研究型、学习型的观众有抄录、临摹的需要,一些博物  
2.0.32 拆箱间又称拆包间、接纳室。  


馆为此设有椅子出租中心。  
2. 0.39 藏具又称保管装具。  


3根据经验,除个别类型或大型展品外,一般柱间及墙与柱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mathrm { 7 m }$ ,单跨跨度不小于 $8 \mathrm { m }$ 时,能满足观展、展品布置及其适度调整的要求。  
# == 3 选址与总平面 ==  


4.2.3本条文为展厅净高的要求。 
# === 3.1选址 ===


2顶部空调送风口与藏品顶部的距离的规定是避免藏品因温、湿度变化不均产生自然破坏。  
3.1.1本条对博物馆建筑基地的选择作出了规定。  


4.2.5有学者根据国内、外博物馆年观众量的统计分析,认为展厅可容纳观众每年不应超过100人次/ $\mathrm { \langle m ^ { 2 } }$ ,在藏品保护要求较高,以及有较好的参观环境下,则每年以50人次 $\mathrm { \ddot { m } } ^ { 2 }$ 为宜。按此说,若以高峰时段观众量为年的 $3 \text{‰}$ 计,则展厅观众密度为0.15人 $/ \mathrm { m } ^ { 2 } \sim 0 . 3 0$ 人 $\mathrm { \ddot { m } } ^ { 2 }$ ;据湖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调查:湖南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区面积 $9 3 0 0 \mathrm { m } ^ { 2 }$ ,展厅净面积 $6 8 0 0 \mathrm { m } ^ { 2 }$ ,主要陈列方式为沿墙加岛式布置陈列柜和沿墙直接悬挂平面展品。其观众高峰日限量为5000人,同时容纳观众的合理限量为1000人,高峰限量为1500人。按此计,展厅的平均观众合理密度为0.147人/ $\mathbf { { \dot { m } } ^ { 2 } }$ ,高峰密度为0.22人 $\mathbf { m } ^ { 2 }$ ;《科技馆建设标准》(建标101)采用了“瞬时最高观众容量”的概念,认为同一时间展厅单位面积合理接待观众的最高数量为0.20人/ $\mathbf { m } ^ { 2 } \sim 0 . 2 5$ 人/${ \mathrm { m } } ^ { 2 }$ 。但实际调查发现,有些科技馆高峰时段观众最高数量往往在0.40人/ $\mathrm { \ddot { m } } ^ { 2 }$ 上下。一些科技馆的管理人员认为,应以0.30人/ $\mathbf { { \dot { m } } ^ { 2 } }$ 为最高限额较为妥当。  
3大多数博物馆建筑都会面临扩建问题,这是博物馆建筑的一个重要特性,因此建筑基地宜有适当发展余地。  


上海博物馆认为(见《博物馆免费开放与观众流量的控制》一文,《上海科技馆》,2010年),观众流量的控制应符合文物安全、秩序正常、空间环境与视觉条件良好的原则,提出了合理流量和极限流量的概念。合理流量内,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展品、视觉条件良好,展厅温湿度控制正常、安保视线不受人群遮挡;超过极限流量时,观众驻足观展困难,秩序需要维持、疏导,展厅内温湿度升高,保安视线受人群遮挡,观众与展品安全不能得到保证。该馆采用每日对现场观众进行清点的方式,经过两年多不间断的统计得到较为可靠的观众流量资料。该馆各展厅单位面积在不同陈列方式下的合理流量和极限流量如表3所示:  
4交通是否便利,对博物馆观众数量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影响很大。公用配套设施是否完备,影响博物馆的投资及正常运营。3.1.4在历史建筑、历史遗址上或近旁建设的博物馆建筑,有称“遗址博物馆”。有资料称,此类博物馆占我国博物馆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表3上海博物馆陈列馆观众流量控制表 
=== 3.2总平面 ===


3.2.1不论建筑采用分散式还是集中式,总体布局都应遵循本条原则。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陈列方式</td><td rowspan="2">陈列馆名称</td><td rowspan="2">展览面积 (m²)</td><td colspan="2">合理流量</td><td colspan="2">极限流量</td></tr><tr><td>(人)</td><td>(人/m)</td><td>(人)</td><td>(人/m²)</td></tr><tr><td rowspan="2">壁龛为主</td><td>书法馆</td><td>544</td><td>101</td><td>0.186</td><td>181</td><td>0.333</td></tr><tr><td>绘画馆</td><td>1120</td><td>207</td><td>0.188</td><td>373</td><td>0.333</td></tr><tr><td rowspan="6">壁龛和中心 柜混合型</td><td>青铜馆</td><td>1376</td><td>205</td><td>0.149</td><td>370</td><td>0.269</td></tr><tr><td>陶瓷馆</td><td>1700</td><td>254</td><td>0.149</td><td>457</td><td>0.269</td></tr><tr><td>暂得楼陶瓷馆</td><td>300</td><td>45</td><td>0.150</td><td>81</td><td>0.270</td></tr><tr><td>玺印馆</td><td>384</td><td>57</td><td>0.148</td><td>103</td><td>0.268</td></tr><tr><td>钱币馆</td><td>768</td><td>115</td><td>0.150</td><td>206</td><td>0.268</td></tr><tr><td>玉器馆</td><td>512</td><td>76</td><td>0.148</td><td>138</td><td>0.270</td></tr><tr><td rowspan="3">裸置为主</td><td>雕塑馆</td><td>768</td><td>113</td><td>0.147</td><td>171</td><td>0.223</td></tr><tr><td>家具馆</td><td>736</td><td>108</td><td>0.147</td><td>164</td><td>0.223</td></tr><tr><td>少数民族馆</td><td>736</td><td>108</td><td>0.147</td><td>164</td><td>0.223</td></tr><tr><td rowspan="3">(乌菲齐馆藏 美术藏品展览, 裸置)特别展览</td><td>第一展厅</td><td>896</td><td>132</td><td>0. 147</td><td>199</td><td>0.222</td></tr><tr><td>第二展厅</td><td>816</td><td>120</td><td>0.147</td><td>181</td><td>0.222</td></tr><tr><td>第三展厅</td><td>256</td><td>38</td><td>0.148</td><td>57</td><td>0.223</td></tr><tr><td></td><td>合计</td><td>10912</td><td>1679</td><td>0.154</td><td>2845</td><td>0.261</td></tr></table></body></html>
室外场地与建筑都可划分为公众区域、业务区域和行政区域。公众区域场地包括观众集散广场、休憩与活动场地、露天展场、停车场等;业务区域场地指藏、展品装卸场地,露天制作、晾晒场地等;行政区域场地可包括员工入口广场、行政物资人□、停车场等。公众区域对观众开放;业务区域仅限藏品保管、修复等相关人员进入;行政区域供工作人员使用。总体布局应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联系方便。 


注:1门厅、走廊、茶室等服务空间仅作为展厅观众流动的辅助空间,其停留的人员不计入陈列展览区观众流量。2表中单位面积合理流量(人/ $\mathrm { \dot { \ m } } ^ { 2 }$ )和极限流量(人 $\mathbf { { \dot { m } } ^ { 2 } }$ )为编者所加。  
3.2.2本条是对总平面设计的规定。  


在众多论述中,上海博物馆确定的原则、实验方法、得出的数据是最为妥帖和最具操作性的。结合我们的调查数据和对各种论点、论据的分析,我们编制了本条规定。  
2、3人流包括观众流线和工作人员流线。观众流线包括观展与使用教育、服务设施人流(含一般观众、贵宾与团体);工作人员流线包括行政管理、藏品保管与修复、安保、物业等工作人员进入业务、行政区域和管理公众区域的流线;车流包括观众、职工、贵宾车辆,出租车,藏品运输车,消防车的车流及其停靠空间;物流包括藏品、展品与行政物资的馆内、外运送。对出入口与藏品路线的规定是为确保藏品安全。  


使用本条规定时,下述情况应予注意:1)当展厅展品占地率大于 $40 \%$ (如遗址大厅)时,应参照同类展厅的经验确定 $e _ { 1 }$ 、$e _ { 2 }$ 值,不能套用表4.2.5的规定;2)展厅同时到达限值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陈列展览区的观众量仅以展厅限值之和计算,休息厅、走廊等服务空间停留人员不计入观众量是安全、合理的。但当展厅净面积小于陈列展览区建筑面积的 $50 \%$ 时,服务空间的人数应适当予以考虑;3)临时展厅和综合大厅的展览方式是难以确定的,且其经常出现人流拥挤的状态,故选用较大的高峰密度;4)设计的观众高峰限值也应是博物馆建成后消防安全管理的限定条件,应在使用中予以执行  
4、5在观众出入口广场聚集的人群可包括候展、候票和观展后停留的观众,还可能包括在突发事件时向广场疏散的观众。集散空地的面积至少应能满足突发事件时观众疏散的需要。当建筑物观众出入口有不少于一个时,各出入口广场的集散空地面积应按各出入口负担的疏散人数分别计算。  


4. 2. 6 陈列展览区观众人数的计算举例如下:  
特大型馆、大型馆入口广场停留观众较多,高峰日时候展时间较长;广场内又常需设置一些标识、安检、团体集合等功能内容。为减少广场观众活动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干扰,并为观众提供良好的候展环境,建筑主入口与城市道路观众出入口应有适当距离,广场宜设置避雨遮阴设施。  


例:某博物馆陈列展览区的建筑面积为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其中展厅净面积为 $6 0 0 \mathrm { m } ^ { 2 }$ ,结构与交通面积为 $4 0 0 \mathrm { { m } ^ { 2 } }$ 。各展厅的净面积、展览方式和展品占地率如下:A展厅,净面积为 $1 0 0 \mathrm { m } ^ { 2 }$ ,展品占地率为 $20 \%$ ,采用展览方式I;B展厅,净面积为 $2 0 0 \mathrm { m } ^ { 2 }$ ,展品占地率为 $2 5 \%$ ,采用展览方式V;C展厅,净面积为 $3 0 0 \mathrm { m } ^ { 2 }$ ,展品占地率为 $28 \%$ ,采用展览方式Ⅱ;  
6本条规定是消防的要求,也是安全的需要。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留出空地,有利于监视区、防护区、禁区的设置,构成纵深防护系统。  


求:陈列展览区的合理观众人数和高峰时段最大容纳观众人数。  
3.2.4表3.2.4中的停车位数量参考了近年博物馆设计任务书的数据和部分省市的规定。表中对于大型客车的规定,是根据观众中占比例较大的学生和旅游团队的需要而编制的;对停车位数量的需求,高峰日往往是平常日的数倍,仅靠博物馆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因而博物馆建筑基地附近应有可利用的社会停车场予以调节;大中型及其以上规模博物馆建筑,应在选址阶段进行交通影响分析,作为选址及总平面设计的依据。  


解答:  
== 4基本规定 ==  


展厅净面积 $6 0 0 \mathrm { m } ^ { 2 }$ ,大于陈列展览区建筑面积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的$50 \%$ ,且每个展厅的展品占地率均小于 $40 \%$ ,所以可以选用表4.2.5的 $\boldsymbol { e } _ { 1 } , \ \boldsymbol { e } _ { 2 }$ 值进行计算:  
=== 4.1一般规定 ===  


$$
4.1.1我国《博物馆管理办法》(2006年)规定:“博物馆建筑应当划分为陈列展览区、藏品库房区、文物保护技术区、公众服务区、办公区等,相对自成系统。”日本学者将建筑划分为三个空间:利用者空间(展示、教育、公众服务等)、学艺空间(研究、整理、保管等)、监理空间(机关庶务及机械室等);国外某专著则从管理、安全、建筑标准等角度出发,建议将建筑划分为公众非藏品区、公众藏品区、非公众藏品区、非公众非藏品区、室外区域。 
\Sigma M _ { 1 } { = } 1 0 0 \mathrm { m } ^ { 2 } \times 0 . 1 8 ~ \Lambda / \mathrm { m } ^ { 2 } + 2 0 0 \mathrm { m } ^ { 2 } \times 0 . 1 4 ~ ,
$$


$$
结合国内实践,为建筑空间的布局、人流和物流的组织以及安全防范的需要,本规范规定建筑应划分为公众、业务、行政等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由相关的功能区和用房组成。 
\times 0 . 1 6 \ \Lambda / \mathrm { m } ^ { 2 }
$$


$$
每个博物馆的工艺都是独特的,功能区和用房的组成因馆而异。如特大型馆可设有导览音像制作室、出版物编辑室、更多的研究和藏品技术用房;处于城市中心区的博物馆可能在馆区外设部分藏品库房、藏品技术区;有的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制作由外单位承包,馆区无相关用房;小型专业博物馆可能将部分用房合并在同一空间,等等。因而功能区和用房的组成应由工艺设计确定。 
\Sigma M _ { 2 } { = } 1 0 0 \mathrm { m } ^ { 2 } \times 0 . 3 4 ~ \Lambda / \mathrm { m } ^ { 2 } + 2 0 0 \mathrm { m } ^ { 2 } \times 0 . 2 3 ~ .
$$


$$
4.1.2英国《公共指南—规划与设计数据》中关于博物馆的条文中指出:“目前尚无确定不同功能所需面积的简明规范。博物馆业主关于观众如何欣赏藏品、获得信息、接触工作人员及其承担研究和保护任务委托的意向,将提供初步指南。”此说亦适用于我国。表4.1.2是根据我国近年建筑实例和部分专家的意见编写的,仅作参考。每个博物馆建筑的面积分配应据工艺要求 
\times 0 . 2 8 \mathrm { \ : \mathcal { N } / m ^ { 2 } }
$$


答:该陈列展览区的合理观众人数为88人 ${ \sim } 1 0 0$ 人;高峰  
确定。  


时段最大容纳观众人数为164人。  
下列一些规定、意见或可参考:  


=== 4.3教育区与服务设施 ===  
1部分文物专家认为,现代化博物馆,必须具备足够容量和设备完善的文物库房,依据该馆的属性和收藏范围规范文物库的规模。通常按文物的数量、体积和文物柜架数来推算文物库面积的方法并不理想。按陈列室面积和文物库面积的比例建库房,是合理分配新馆总建筑面积的有效方法。为增强博物馆收藏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新建博物馆的陈列室与文物库面积比应为:大型馆 $( 1 : 2 ) \sim ( 1 : 1 )$ ;中型馆 $( 1 : 1 ) \sim ( 2 : 1 )$ ;小型馆 $2 : 1$ 。(意见中大、中、小型馆的分类为: $> 1 0 0 0 0 \mathbf { m } ^ { 2 }$ ,$4 0 0 0 \mathrm { m } ^ { 2 } \mathrm { \sim } 1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 ${ < } 4 0 0 0 { \mathrm { m } } ^ { 2 } ;$ 。  


4.3.2这些设施因为使用时较为嘈杂,不宜设于综合大厅内。 
.2国外有关专著认为:大部分博物馆一般公众藏品区占$40 \%$ ;公众非藏品区占 $20 \%$ ;非公众藏品区占 $20 \%$ ;非公众非藏品区占 $20 \%$ 。  
雨具存放常设于门廊,以防雨水、污水带入门厅。  


=== 4.4藏品库区、藏品技术区 ===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科技博物馆(科技馆)面积分配的建议如表2所示:  


4.4.1本条文为藏品库区设计要求。  
表2科技馆建筑面积分配  


1藏品库区的面积计算目前尚无简便的方法。某一博物馆专著将藏品分为大、中、小三类:小,体积小于3L或重量小于$3 \mathrm { k g }$ ;中,体积为 $3 \mathrm { L } { \sim } 3 0 \mathrm { L }$ 或重量为 $3 \mathrm { k g } \sim 3 0 \mathrm { k g }$ ;大,容积超过$3 0 \mathrm { L }$ 或重量超过 $3 0 \mathbf { k g }$ 。不同尺寸或重量,藏品移动与存放的方式不同。小型藏品可以用手推车搬运和用手搬上架,中等或大型藏品因为不能安全地向手腕以上部位搬动,通常采用手动或电动的叉车把藏品放在货车托盘上,因此要在走道上给叉车或货车留出操作空间。然后对储藏架层面、库房间平面等进行分析、布置,才能确定库房的收藏密度,确定库房面积;某些国内资料提供每件藏品占地面积或每平方米库房面积存放量,但数据很不相同;有些新建博物馆是根据类型、规模相似博物馆通过类比法确定库房面积的;另外,对于是否为长期展出的藏品留出储存空间,是否为库房的定期消毒的需要留出转移藏品的库房,也存在不同的意见。 


对于藏品增长量的估计,需要工艺设计确定。每个博物馆藏品的总增长率、不同类型藏品(典型藏品、系统藏品、关联藏品、随机藏品)的增长率是不同的。一般需作15 年 ${ \sim } 2 0$ 年的规划。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空间组成
! 名称
! 面积(m²)
! 小计/所占比例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3" | 科普展教
| 常设展厅
| 3000
| rowspan="3" | 3450m²<br />(52.4%)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特别展厅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300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讲堂、讨论室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4" | 公众服务
| 图书馆
| 250
| rowspan="4" | 700m²<br />(10.6%)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青少年科研室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200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餐厅、小卖部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50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休息室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5" | 后勤管理
| 作业室(金工、木工、电工和 电子车间、摄影室、声像室)
| 1000
| rowspan="4" | 2450m²<br />(37.0%)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实验室与准备室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00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库房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1000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研究人员和总务人员办公室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35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总计
| 6600
| 100%
|}


3经验数据。藏品库区的用房,如库房、拆箱间等面积都较大,开间或柱网尺寸不宜小于 $6 \mathrm { m }$ 。  
4.1.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4缓冲间可设于库前区,亦可设于库房区,但应临靠库房区总门。  
藏(展)品出入口是藏(展)品卸运、停留、点交的区域,人车交错,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高风险部位,必须设置独立出入□,并应与观众活动区域隔离;观众出入口是馆外人员聚集、疏散之地,为服务、管理和安全的需要出入口也应单独设置;员工出入早于或晚于观众出入,又仅有少数员工能进入藏品区域,也必须设独立出入口进行管理。所以,建筑中藏(展)品、观众和员工都应单独设置出入口。  


4.4.2库房内主通道、柜间通道净宽应视使用需要,但不应小于本条规定。柜间过道宽度应考虑橱柜开门,拉开抽屉,察看藏品,通行小车等要求。柜(架)的布置,还应考虑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的要求。  
公众区域与行政、业务区域与之间的通道应能关闭,是为防止观众误入非公众区域或不测事件的发生,以免干扰业务、行政工作和危及藏品安全。通道的门应该设锁、身份识别和安全监控等设施,若可能,为防止尾随宜设两道门,门间距离 $3 \mathrm { m }$ ,更利安全。  


=== 4.5 业务与研究用房 ===  
4.1.4观众流线与藏品流线各自独立、无交叉,是博物馆运营管理的功能要求,也是藏品安全和藏品保存环境不受干扰的基本条件。藏品流线应由工艺设计确定,一般文物、标本、艺术品等藏品流线通常如图2所示;部分大型文物、标本、艺术品、工程技术产品、模型、科技展品及临时展厅交流展品等的流线可如图3所示。  


4.5.1摄影工作为收藏、展陈、宣传、科研、出版等多项业务所需,但藏品摄影工作量较大,同时考虑藏品安全,所以摄影室宜靠近藏品库区。大型、特大型馆可能设多处摄影室,在库前区有专用摄影室。  
![](images/59b8759a2774cdcef3506d284a4802f75ed906d552f4d9193d9f20f8b1814a5e.jpg) 
图2藏品流线示意图  


摄影室还应考虑藏品的防护要求,避免灯光产生的热量及紫外线危害藏品。  
![](images/495a36f77afb227735828735e89cbdb014f1ba89f09aae974403748b2d6be83d.jpg) 
图3部分藏(展)品流线示意图  


=== 4.6 行政管理区 ===
食品、垃圾均含有机物,易产生虫菌、鼠患等危害藏品安全,其运送路线可以在闭馆时与观众流线有交叉,但必须避开藏品流线。 


4.6.2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在国外常由安全部门负责,不在建筑师责任范围;国内则常为一专项设计,对建筑设计提出要求,由安全部门审批。另外,博物馆日常的安全防范工作与当地安全部门的关系密切,所以应符合当地安全管理部门的要求。本条规定仅为安全防范工程中对安全保卫用房的要求。  
4.1.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16571的规定,博物馆的安全防范风险等级分为一、二、三级,每级均对人力防范、实体防范、技术防范有不同要求,安全保卫用房和实体防护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1水是博物馆藏品的危害者,对无机质地制品和有机质地制品皆如此,潮湿环境加之有空气污染的存在会导致各种藏品的劣化变质。藏品保存场所室内墙面、地面、顶棚若有渗水、积水的情况发生,将影响相对湿度的控制,并会滋生霉菌虫害,严重影响藏品保存环境。饮水点等有积水隐患的房间,其漏水、渗水、积水等隐患是长期存在并可能随时意外发生的。采取一般的防水构造或排水措施,存在防水材料老化、防水层受损、排水设施故障的可能;若采用加设设备层的方法,将存在安全隐患并提高建造与管理成本。所以,有积水隐患的房间不应设置在藏品保存场所的上层或同层贴邻位置。  


== 5建筑设计分类规定 ==
2用水消防的房间,设置在藏品库房、展厅的上层或是同层贴邻位置,有时是难以避免的。有些藏品保存场所也可能用水消防。消防喷水操作时产生大量水流汇集情况的发生,有万一的可能,但是是短暂的。对本款规定的执行,首先应在工艺设计和建筑设计中尽量避免用水消防的房间设于藏品库房、展厅的上层或同层贴邻,在无法避免时,应有相应的防水构造措施和排除积水的设施。工艺设计应在展具设计中有防止展品遭受漏水、渗水、积水破坏的措施。建筑设计应对防水构造处理的范围、排水方向、排水沟位置等作详细计划,重要部位应有构造详图。设置的楼面防水层应采用防水混凝土等永久性防水材料。防水层的设计应同时满足楼面的使用要求。排水沟的位置不应设在藏品库房或展厅,不应影响藏品的安全、运输和保存环境。防水和排水设施应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工程完工后应做淋水或蓄水实验;也可以用提高藏品库房、展厅或降低其他楼地面标高的办法,减少藏品库房、展厅积水的可能。 


=== 5.1历史类、艺术类、综合类博物馆 ===
3此款规定一是为避免管线发生故障时可能损害藏品;二是管线孔洞、套管等有影响库房的密封性和产生污染、虫害等可能,大的管洞,如通风管井,还有安全隐患;三是避免检修人员和检修工作进入藏品房间影响藏品安全。  


5.1.2本条是对库前区的规定。库前区用房的配置与所需面积应由工艺要求确定。拆箱间应有足够的面积供临时堆放和清点藏品,空间高度应考虑叉车、电瓶车等运输工具,甚于可能安装电动葫芦或梁式吊车;暂存库、周转库的面积应满足最大批量藏品进出的需要。部分馆需分设拟入藏和不拟入藏藏品的暂存库;保管员工作室中的编目用房是较为重要的房间,大型馆常需$2 0 \mathbf { m } ^ { 2 } { \sim } 3 0 \mathbf { m } ^ { 2 }$ 以上,并常附设库房暂存待入库的藏品;不需直接接触藏品开展工作的管理用房,如电脑检索等,可不设于库前区,但应与库前区联系方便;部分博物馆将藏品清洁、消毒用房设于库前区,此时应有相应设备和设施,严防水、废气等污损藏品。藏品因馆际交流需包装密封出馆时,周转库近处应设打包间、包装材料库。  
对于为藏品保存场所服务必须设置的设备管线应有严密的防患措施,以防万一发生故障影响藏品安全。用水消防的藏品库房、陈列展览区,当设置消火栓系统时消防水管不应设在库房或展厅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宜选用自动喷水预作用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并应将对水敏感的藏品放置在防水、密封的藏具、展具中;遇水即损的藏品库房,宜选用气体灭火系统。除自动灭火系统的需要,藏品库房和展厅内严禁敷设给水、排水管道。  


2入藏藏品经装卸平台(间)进入藏品库房,经拆箱、鉴选后放入暂存库,此时藏品尚未清洁消毒,工作区域属不洁区;藏品经清洁消毒后,再进入库前区进行入库前的测量、摄影、鉴赏、分类、分级、编目、建档等工作,此部分工作区域属清洁区。通过不同途径收集的文物、标本、艺术品存在各种污垢、微生物和虫卵等,对其本身和库内藏品都可能产生自然破坏。因而不洁区与清洁区应严格分开。  
4.1.6本条为公众区域的设计要求。  


5.1.3本条是关于库房区的规定。  
2展厅与教育用房的功能不同,并有有、无藏品的区别;在一般博物馆中,教育区杂音较大,展区要求安静;在科技馆中展区杂音较大,教育区相对安静,从使用和声学上考虑,两者不宜穿插布置。工艺要求穿插布置,不受此限,但需进行声学设计。  


1不同材质类别的藏品,保存环境要求不同,且每间库房由专人管理,所以应按材质分间,每间单独设门,不设套间。  
5本款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编制。在科技馆中,学龄前儿童活动区常称“儿童科技乐园”。使用时儿童需有成年人陪伴,需与青少年活动区域分开,并宜设于首层。  


3库房净高应考虑藏品及藏具高度、运送工具、空气流通等需要,且应节约能源,避免空间浪费。  
4.1.7当藏品、展品的运输车辆需要驶人展厅或展层时,展厅或展层内的运输通道应符合本规范4.1.8条的规定。  


无空调库房,室内空气会因缺少通风而含有较多有害物质,为减少污秽空气对藏品和保管员健康的影响,净高宜高一些,有管理人员建议无空调的文物类藏品库房净高应在 $3 . 3 \mathrm { m }$ 左右。  
4.1.8藏品馆内运送过程是藏品易受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的环节。藏品一般不应由保管员手持移动,应将其放置在有衬垫的台箱或运送车中运送。藏品运送过程中不应遭受风、雨、振动、污沾,更不能遭受抢、盗、人为破坏。因而,运送通道应短捷,方便,不应出现台阶、门槛,楼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平缓的坡道连接,垂直运送时应设专用货梯 (或升降平台);应有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的技术防范和实体防护设施;对温湿度敏感的藏品,运送过程应保持其在库房或展厅中的温、湿度环境,因而其通道不应为露天。  


5.1.4本条是对藏品技术区的规定。  
在已建博物馆中常有因藏、展品运输需要而拆门开洞、改造货梯的事发生。各式博物馆对货梯的要求差异较大,如:《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国家文物局编著群众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中指出,一般载货电梯载重量为2t,轿厢净宽为 $2 \mathrm { m }$ .进深净尺寸为 $3 \mathrm { m }$ ;某特大型博物馆任务书中规定:文物装卸平台直达展陈区的载货电梯载重量为2.5t,轿厢净高为 $3 \mathrm { m }$ ,净宽为 $\scriptstyle 4 \mathrm { m }$ ,进深净尺寸为 $4 \mathrm m$ ;某特大型现代美术馆计划:载货电梯载重量为 $3 . 6 2 5 \mathrm { t } { \sim } 4 . 5 4 0 \mathrm { t }$ ,轿厢净高为 $3 . 7 \mathrm { m }$ ,净宽为 $6 . 1 \mathrm { m }$ ,进深净尺寸为 $3 . 7 \mathrm { m }$ ,电梯门净尺寸为 $6 . 1 \mathrm { m } \times 3 . 7 \mathrm { m }$ ;大型、特大型自然博物馆的载货电梯载重一般不应小于 $3 \mathrm { t }$ 。  


1清洗若使用有机溶剂,室内应安装抽风机和灭火装置。  
4.1.9博物馆观众一般参展时间约为 $2 \mathrm { h }$ ,观众组成中学习型、观光型较多。根据观众特点和调查资料,并参考图书馆、学校等设计规范,编制了表 $4 . 1 . 9$ 。  


2藏品的杀虫灭菌,一般有低温、冷冻、熏蒸等方式,熏蒸药物有毒。采用熏蒸釜,应在其四周留出检修及放取藏品的空间。  
1陈列展览区使用人数,取展厅合理密度偏上值,即0.2人 $\mathrm { \dot { m } } ^ { 2 }$ 以兼顾高峰时段的需要。教育区使用人数,考虑其使用率与学校不同,因而取其设计容量的 $80 \%$ 计算。  


3书画纸张受温湿度影响较大。装裱及修复用房冬季温度应不低于 $1 0 ^ { \circ } \mathrm { C }$ ,考虑人工操作不宜低于 $1 3 ^ { \circ } \mathrm { C }$ ;夏季不应高于$2 6 ^ { \circ } \mathrm { C }$ ;相对湿度应稳定在 $50 \% \sim 6 0 \%$ 之间。漂水池应考虑画卷的大小,平面尺寸可达 $4 \mathrm { m } \times 3 \mathrm { m }$ 。给水系统中宜加设净水设备,以减少化学物质对画卷的影响。  
3无障碍厕所与无性别厕所可以合并设置。  


4电控真空压力工作台是画作修复的主要设备,可分为立式工作架和纸质工作台。立式工作架适用于大型油画作品的修复。纸质工作台适用于水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纸质类作品的护理和修复。油画修复室应设置专业照明设备。  
4.1.12这些用房、设备使用或产生有害气体、液体、振动、噪声;或者滋生虫菌、鼠害影响藏品保存环境危及藏品安全,必须远离藏品保存场所布置。有害气体的排放口应布置在藏品保存场所的下风位。  


5修复实物需要进行细致的加工,因此室内应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修复工作会散发热量、有毒尘埃和产生污水等,工作室应有良好的通风,并设排气柜、污水处理等设施。  
=== 4.2 陈列展览区 ===  


漆器的涂漆、阴干是交替进行的,修复室和阴干间应成套布置。有时漆器在木模上打腻子或涂漆后需曝晒,宜设晾晒场地。  
4.2.1本条是对陈列展览区平面组合的规定。  


=== 5.2 自然博物馆 ===  
1、2各类博物馆对陈列内容的系统性、顺序性和观众选择性参观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历史类、自然史类等比较侧重系统性与顺序性;艺术类则需较大的灵活性、可选择性;科技馆则更强调每个展项的自由选择。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平面组合,如大厅式、串联式、并联式、放射式、混合式等等。  


5.2.2各种自然博物馆工艺上存在差异,一般库前区用房的设置宜符合本规范第5.1.2条的规定,库房区宜符合本规范第5.1.3条的规定。使用樟脑气味防虫的库房和浸制标本库房,应满足工艺和防火要求。  
3小于 $5 0 0 0 \mathrm { m } ^ { 2 }$ 的小型、专业性博物馆,一般基本陈列厅的展品较为固定,临时展厅的规模较小,布、撤展较为方便,因而不强调需符合本款的规定。  


5.2.3本条文是对一般常见的藏品技术区用房的规定。自然博物馆的藏品技术区用水量、排水量大,污物、废液多,且部分操作使用樟脑、酒精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物品,并需设置露大场地,故宜设于地面层。有些博物馆的标本制作用房在馆外设置。  
4.2.2本条文为展厅的平面设计要求。  


5植物标本可分为干制标本、“蜡叶”标本、浸制标本、包埋标本和直接采集的籽粒与植株、标本等。建筑应符合各种标本制作的工艺要求。  
1有学者认为:“工业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中,有大型展品的陈列室,其面积约为 $5 0 0 \mathrm { m } ^ { 2 } \sim$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甚至更大,其高度随展品而定。一般博物馆采用中型陈列室居多,每间面积约为 $1 5 0 \mathrm { m } ^ { 2 } \sim 2 5 0 \mathrm { m } ^ { 2 }$ ,它既适合不同陈列内容分室陈列,又有利于防止干扰和安全防火,且陈列布置还有一定的灵活性。小型陈列室每间面积约在 $5 0 \mathrm { m } ^ { 2 } \sim 1 0 0 \mathrm { m } ^ { 2 }$ ,多用于小型博物馆。临时展厅的陈列内容更换较为频繁,这类陈列室每间面积以 $3 0 0 \mathrm { m } ^ { 2 } \sim 4 0 0 \mathrm { m } ^ { 2 }$ 为宜。”上述意见是对于博物馆展厅分间大小的比较普遍的认识,但在科技馆中,由于展品布置和观展线路需要较大的灵活性,常用大空间平面,即使分间,也是开放型的。  


6古生物化石标本骨骼庞大,如马门溪龙身长达 $1 5 \mathrm { m } \sim$ $2 2 \mathrm { m }$ 。化石修理室、模型制作室的空间尺寸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2研究型、学习型的观众有抄录、临摹的需要,一些博物  


=== 5.3技术博物馆 ===
馆为此设有椅子出租中心。 


5.3.1大型工程技术产品、大型实验装置等展厅,设于地面层有利于展品的运输和安装。如中华航天博物馆中,翼展 $3 4 \mathrm { m }$ 高近 $1 0 \mathrm { m }$ 的飞机是由牵引车拖进展厅,有部分飞机是用吊装机械提升定位的。其展厅门宽 $3 6 \mathrm { m }$ ,高 $1 5 \mathrm { m }$ 。  
3根据经验,除个别类型或大型展品外,一般柱间及墙与柱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mathrm { 7 m }$ ,单跨跨度不小于 $8 \mathrm { m }$ 时,能满足观展、展品布置及其适度调整的要求。  


重量大的工程技术产品的展厅或库房布置在无地卜室的地面层(或地下室底层)对结构有利。中华航天、中国铁道、中国航海博物馆等重型展品展厅均在地面层。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重型生产机械均集中设于地下室底层。  
4.2.3本条文为展厅净高的要求。  


5.3.2交通运输或大型工程技术产品如火车、飞机、船舶、农机、建筑机械等展品适于室外展出,宜配置露天展场。如中国航空博物馆露天展场面积远大于室内展厅。特大型露天展场宜配置导览车辆,以利观众参观。  
2顶部空调送风口与藏品顶部的距离的规定是避免藏品因温、湿度变化不均产生自然破坏。  


=== 5.4科技馆 ===
4.2.5有学者根据国内、外博物馆年观众量的统计分析,认为展厅可容纳观众每年不应超过100人次/ $\mathrm { \langle m ^ { 2 } }$ ,在藏品保护要求较高,以及有较好的参观环境下,则每年以50人次 $\mathrm { \ddot { m } } ^ { 2 }$ 为宜。按此说,若以高峰时段观众量为年的 $3 \text{‰}$ 计,则展厅观众密度为0.15人 $/ \mathrm { m } ^ { 2 } \sim 0 . 3 0$ 人 $\mathrm { \ddot { m } } ^ { 2 }$ ;据湖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调查:湖南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区面积 $9 3 0 0 \mathrm { m } ^ { 2 }$ ,展厅净面积 $6 8 0 0 \mathrm { m } ^ { 2 }$ ,主要陈列方式为沿墙加岛式布置陈列柜和沿墙直接悬挂平面展品。其观众高峰日限量为5000人,同时容纳观众的合理限量为1000人,高峰限量为1500人。按此计,展厅的平均观众合理密度为0.147人/ $\mathbf { { \dot { m } } ^ { 2 } }$ ,高峰密度为0.22人 $\mathbf { m } ^ { 2 }$ ;《科技馆建设标准》(建标101)采用了“瞬时最高观众容量”的概念,认为同一时间展厅单位面积合理接待观众的最高数量为0.20人/ $\mathbf { m } ^ { 2 } \sim 0 . 2 5$ 人/${ \mathrm { m } } ^ { 2 }$ 。但实际调查发现,有些科技馆高峰时段观众最高数量往往在0.40人/ $\mathrm { \ddot { m } } ^ { 2 }$ 上下。一些科技馆的管理人员认为,应以0.30人/ $\mathbf { { \dot { m } } ^ { 2 } }$ 为最高限额较为妥当。 


5.4.1根据《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建标101)的规定,为达到一定的展览效果并持续吸引观众,常设展厅的展项应在120件以上,展厅的面积不宜小于 $3 0 0 0 \mathrm { m } ^ { 2 }$ 。  
上海博物馆认为(见《博物馆免费开放与观众流量的控制》一文,《上海科技馆》,2010年),观众流量的控制应符合文物安全、秩序正常、空间环境与视觉条件良好的原则,提出了合理流量和极限流量的概念。合理流量内,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展品、视觉条件良好,展厅温湿度控制正常、安保视线不受人群遮挡;超过极限流量时,观众驻足观展困难,秩序需要维持、疏导,展厅内温湿度升高,保安视线受人群遮挡,观众与展品安全不能得到保证。该馆采用每日对现场观众进行清点的方式,经过两年多不间断的统计得到较为可靠的观众流量资料。该馆各展厅单位面积在不同陈列方式下的合理流量和极限流量如表3所示:  


临时展厅的面积,一般不小于常设展厅的 $10 \%$ ;且根据经验不宜小于 $5 0 0 \mathrm { m } ^ { 2 }$ ;大中型馆及以上不宜小于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但也不宜大于 $5 0 0 0 \mathrm { m } ^ { 2 }$ 。  
表3上海博物馆陈列馆观众流量控制表  


5.4.2科技馆观众以青少年、儿童为主体,以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展览强调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鼓励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本条规定是根据科技馆的特点编制的。 


2临时展厅展览内容更换频繁,人流也较多。设于地面层、靠近门厅或设专用门厅有利观众参观和布展工作。门厅亦可兼作开幕礼仪活动场所。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陈列方式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陈列馆名称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展览面积<br />(m²)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合理流量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极限流量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人)
| (人/m²)
| (人)
| (人/m²)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2" | 壁龛为主
| 书法馆
| 544
| 101
| 0.186
| 181
| 0.333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绘画馆
| 1120
| 207
| 0.188
| 373
| 0.333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6" | 壁龛和中心 柜混合型
| 青铜馆
| 1376
| 205
| 0.149
| 370
| 0.269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陶瓷馆
| 1700
| 254
| 0.149
| 457
| 0.269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暂得楼陶瓷馆
| 300
| 45
| 0.150
| 81
| 0.270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玺印馆
| 384
| 57
| 0.148
| 103
| 0.268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钱币馆
| 768
| 115
| 0.150
| 206
| 0.268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玉器馆
| 512
| 76
| 0.148
| 138
| 0.27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3" | 裸置为主
| 雕塑馆
| 768
| 113
| 0.147
| 171
| 0.223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家具馆
| 736
| 108
| 0.147
| 164
| 0.223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少数民族馆
| 736
| 108
| 0.147
| 164
| 0.223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4" | (乌菲齐馆藏 美术藏品展览,<br />裸置)特别展览
| 第一展厅
| 896
| 132
| 0.147
| 199
| 0.222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第二展厅
| 816
| 120
| 0.147
| 181
| 0.222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第三展厅
| 256
| 38
| 0.148
| 57
| 0.223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合计
| 10912
| 1679
| 0.154
| 2845
| 0.261
|}


:3安全设计可参照幼儿园、中小学建筑设计的有关规定。5科技馆展品一般对光不敏感,对温、湿度也无特殊需求。 
注:1门厅、走廊、茶室等服务空间仅作为展厅观众流动的辅助空间,其停留的人员不计入陈列展览区观众流量。2表中单位面积合理流量(人/ $\mathrm { \dot { \ m } } ^ { 2 }$ )和极限流量(人 $\mathbf { { \dot { m } } ^ { 2 } }$ )为编者所加。  
公众区域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以利观展和节约能源。  


5.4.3本条是关于展厅净高和柱网的规定。表4为部分科技馆展厅层数、跨度、柱距、层高的资料。  
在众多论述中,上海博物馆确定的原则、实验方法、得出的数据是最为妥帖和最具操作性的。结合我们的调查数据和对各种论点、论据的分析,我们编制了本条规定。  


表4部分科技馆展厅层数、跨度、柱距、层高  
使用本条规定时,下述情况应予注意:1)当展厅展品占地率大于 $40 \%$ (如遗址大厅)时,应参照同类展厅的经验确定 $e _ { 1 }$ 、$e _ { 2 }$ 值,不能套用表4.2.5的规定;2)展厅同时到达限值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陈列展览区的观众量仅以展厅限值之和计算,休息厅、走廊等服务空间停留人员不计入观众量是安全、合理的。但当展厅净面积小于陈列展览区建筑面积的 $50 \%$ 时,服务空间的人数应适当予以考虑;3)临时展厅和综合大厅的展览方式是难以确定的,且其经常出现人流拥挤的状态,故选用较大的高峰密度;4)设计的观众高峰限值也应是博物馆建成后消防安全管理的限定条件,应在使用中予以执行  


4. 2. 6 陈列展览区观众人数的计算举例如下: 


<html><body><table><tr><td>馆名</td><td>总建筑面积 (m²)</td><td>展厅 层数</td><td>最大跨 度(m)</td><td>柱距 (m)</td><td>观众主要入口 层层高 (m)</td><td>标准层层高 (m)</td></tr><tr><td>中国科技馆新馆</td><td>102280</td><td>地上4 地下1</td><td>65.0</td><td>13.0</td><td>9.5</td><td>9.5</td></tr><tr><td>广西科技馆</td><td>38987</td><td>4</td><td>15.0</td><td>12.6</td><td>8.0</td><td>8.0</td></tr><tr><td>杭州市科技馆</td><td>33656</td><td>4</td><td>16.5</td><td>12.0</td><td>9.0</td><td>8.0</td></tr><tr><td>山西省科技馆</td><td>28000</td><td>地上3 地下1</td><td>20.0</td><td>15.0</td><td>8.0</td><td>8.0</td></tr><tr><td>黑龙江省科技馆</td><td>24782</td><td>地上3 地下1</td><td>15.0</td><td>12.0</td><td>21.0</td><td>7.0</td></tr><tr><td>中国科技馆二期</td><td>19873</td><td>4</td><td>17.0</td><td>12.8</td><td>7.0</td><td>7.0</td></tr></table></body></html>  
例:某博物馆陈列展览区的建筑面积为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其中展厅净面积为 $6 0 0 \mathrm { m } ^ { 2 }$ ,结构与交通面积为 $4 0 0 \mathrm { { m } ^ { 2 } }$ 。各展厅的净面积、展览方式和展品占地率如下:A展厅,净面积为 $1 0 0 \mathrm { m } ^ { 2 }$ ,展品占地率为 $20 \%$ ,采用展览方式I;B展厅,净面积为 $2 0 0 \mathrm { m } ^ { 2 }$ ,展品占地率为 $2 5 \%$ ,采用展览方式V;C展厅,净面积为 $3 0 0 \mathrm { m } ^ { 2 }$ ,展品占地率为 $28 \%$ ,采用展览方式Ⅱ;  


5.4.4本条是科技馆展品的运输要求。表5为部分科技馆货运入口资料。表6为部分科技馆最大货运电梯资料。  
求:陈列展览区的合理观众人数和高峰时段最大容纳观众人数。  


表5部分科技馆货运入口资料  
解答:  


展厅净面积 $6 0 0 \mathrm { m } ^ { 2 }$ ,大于陈列展览区建筑面积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的$50 \%$ ,且每个展厅的展品占地率均小于 $40 \%$ ,所以可以选用表4.2.5的 $\boldsymbol { e } _ { 1 } , \ \boldsymbol { e } _ { 2 }$ 值进行计算: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馆名</td><td colspan="2">货运入口</td><td colspan="2">入口门洞尺寸</td><td colspan="2">载重车驶入</td></tr><tr><td>独立设置</td><td>与观众人 □合用</td><td>宽 (mm)</td><td>高 (mm)</td><td>有无</td><td></td></tr><tr><td>中国科技馆新馆</td><td><</td><td></td><td>7500</td><td>5000</td><td>√</td><td></td></tr><tr><td>广西科技馆</td><td><</td><td></td><td>1800</td><td>2400</td><td></td><td><</td></tr><tr><td>杭州科技馆</td><td>√</td><td></td><td>3000</td><td>3500</td><td></td><td><</td></tr><tr><td>山西科技馆</td><td><</td><td></td><td>2400</td><td>3000</td><td></td><td><</td></tr><tr><td>黑龙江省科技馆</td><td><</td><td></td><td>3000</td><td>3000</td><td>√</td><td></td></tr><tr><td>中国科技馆二期</td><td></td><td></td><td>3600</td><td>3900</td><td><</td><td></td></tr></table></body></html> 
$$
\Sigma M _ { 1 } { = } 1 0 0 \mathrm { m } ^ { 2 } \times 0 . 1 8 ~ \Lambda / \mathrm { m } ^ { 2 } + 2 0 0 \mathrm { m } ^ { 2 } \times 0 . 1 4 ~ ,
$$


表6部分科技馆最大货运电梯资料 
$$
\times 0 . 1 6 \ \Lambda / \mathrm { m } ^ { 2 }
$$


$$
\Sigma M _ { 2 } { = } 1 0 0 \mathrm { m } ^ { 2 } \times 0 . 3 4 ~ \Lambda / \mathrm { m } ^ { 2 } + 2 0 0 \mathrm { m } ^ { 2 } \times 0 . 2 3 ~ .
$$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馆名</td><td rowspan="2">最大载 重量 (kg)</td><td colspan="3">轿厢尺寸 (mm)</td><td colspan="2">厢门尺寸 (mm)</td><td rowspan="2">货梯数量 (台)</td></tr><tr><td></td><td>宽高</td><td>进深</td><td>宽高</td><td></td></tr><tr><td>中国科技馆新馆</td><td>8000</td><td>3400</td><td>3400</td><td>5000</td><td>2800</td><td>2800</td><td>1</td></tr><tr><td>广西科技馆</td><td>3000</td><td>2500</td><td>2500</td><td>2200</td><td>1800</td><td>2200</td><td>1</td></tr><tr><td>杭州市科技馆</td><td>2000</td><td>1900</td><td>2200</td><td>2100</td><td>1500</td><td>2200</td><td>2</td></tr><tr><td>山西省科技馆</td><td>3000</td><td>2200</td><td>2500</td><td>2700</td><td>2200</td><td>2500</td><td>1</td></tr><tr><td>黑龙江省科技馆</td><td>2000</td><td>2000</td><td>2200</td><td>2700</td><td>1500</td><td>2200</td><td>1</td></tr><tr><td>中国科技馆二期</td><td>2000</td><td>2000</td><td>2200</td><td>2700</td><td>1500</td><td>2200</td><td>2</td></tr></table></body></html> 
$$
\times 0 . 2 8 \mathrm { \ : \mathcal { N } / m ^ { 2 } }
$$


== 6藏品保存环境 ==  
答:该陈列展览区的合理观众人数为88人 ${ \sim } 1 0 0$ 人;高峰  


6.0.3本条是对藏品保存环境的要求  
时段最大容纳观众人数为164人。  


1不同材质类别的藏品,有不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范围。如果藏品不是单一材质,如铠甲、衣饰之类,其保存条件应通过科学实验确定;藏品保存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及其变化幅度的限值还与藏品原生环境、当地的气候、馆址的地理条件等因素相关。  
=== 4.3教育区与服务设施 ===  


3表6.0.3是根据国家文物局2003年《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并在本规范制订过程中征询过国家文物局及博物馆专家的意见后编制的。目前学界对藏品保存的温、湿度控制标准还存在不同意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各国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英国《规划与设计数据公用手册》(《Metric HandbookPlanning and Design Da-ta》)博物馆设计章节中有不同气候区域博物馆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推荐值,列于表7,以供参考:  
4.3.2这些设施因为使用时较为嘈杂,不宜设于综合大厅内。 
雨具存放常设于门廊,以防雨水、污水带入门厅。  


表7不同气候区域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推荐值  
=== 4.4藏品库区、藏品技术区 ===  


4.4.1本条文为藏品库区设计要求。 


<html><body><table><tr><td>气候</td><td>温度 (℃)</td><td>相对湿度 (%)</td><td>备注</td></tr><tr><td>高温高湿地区</td><td>20~22</td><td>65</td><td>混合藏品可接受的环境。但是, 对于铁器和含氯化物的青铜器而言, 此相对湿度过高。流通的空气非常 重要</td></tr><tr><td>温和海洋地区和 其他非干燥地区</td><td>20~22</td><td>55</td><td>混合藏品最满意的环境,在欧洲 广泛推荐用于绘画、家具、木制雕 刻。旧建筑中可能遇到冷凝和结霜 的难题,尤其是欧洲内陆和北美北 部地区</td></tr></table></body></html>  
1藏品库区的面积计算目前尚无简便的方法。某一博物馆专著将藏品分为大、中、小三类:小,体积小于3L或重量小于$3 \mathrm { k g }$ ;中,体积为 $3 \mathrm { L } { \sim } 3 0 \mathrm { L }$ 或重量为 $3 \mathrm { k g } \sim 3 0 \mathrm { k g }$ ;大,容积超过$3 0 \mathrm { L }$ 或重量超过 $3 0 \mathbf { k g }$ 。不同尺寸或重量,藏品移动与存放的方式不同。小型藏品可以用手推车搬运和用手搬上架,中等或大型藏品因为不能安全地向手腕以上部位搬动,通常采用手动或电动的叉车把藏品放在货车托盘上,因此要在走道上给叉车或货车留出操作空间。然后对储藏架层面、库房间平面等进行分析、布置,才能确定库房的收藏密度,确定库房面积;某些国内资料提供每件藏品占地面积或每平方米库房面积存放量,但数据很不相同;有些新建博物馆是根据类型、规模相似博物馆通过类比法确定库房面积的;另外,对于是否为长期展出的藏品留出储存空间,是否为库房的定期消毒的需要留出转移藏品的库房,也存在不同的意见。  


续表7 
对于藏品增长量的估计,需要工艺设计确定。每个博物馆藏品的总增长率、不同类型藏品(典型藏品、系统藏品、关联藏品、随机藏品)的增长率是不同的。一般需作15 年 ${ \sim } 2 0$ 年的规划。 


3经验数据。藏品库区的用房,如库房、拆箱间等面积都较大,开间或柱网尺寸不宜小于 $6 \mathrm { m }$ 。 


<html><body><table><tr><td>气候</td><td>温度 (℃)</td><td>相对湿度 (%)</td><td>备注</td></tr><tr><td>温和内陆地区</td><td>20~22</td><td>45~50</td><td>对于混合藏品和遇到冷凝问题时 可采用的折中方案。可能是暴露于 光线下的纺织品和纸张的最佳环境 标准</td></tr><tr><td>干燥地区</td><td>20~22</td><td>40~45</td><td>本土材料展示可接受的环境。对 纯金属藏品较理想</td></tr></table></body></html>  
4缓冲间可设于库前区,亦可设于库房区,但应临靠库房区总门。  


4未设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还应有相应的设施和措施,如完善外围结构的热工性能、通风排湿设施等,其温度一般要求冬季不低于 $5 \mathrm { ^ { \circ } C }$ ,夏季不高于 $3 0 ^ { \circ } \mathrm { C }$ 。  
4.4.2库房内主通道、柜间通道净宽应视使用需要,但不应小于本条规定。柜间过道宽度应考虑橱柜开门,拉开抽屉,察看藏品,通行小车等要求。柜(架)的布置,还应考虑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的要求。  


6.0.4空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氢化物、氯氢化物及灰尘等对藏品有破坏作用。博物馆学者认为博物馆的空气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中一类区的一级浓度限值要求。表6.0.4是根据国家文物局2003年《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并在本规范制订过程中征询过国家文物局及博物馆专家的意见后编制的。  
=== 4.5 业务与研究用房 ===  


6.0.5本条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值是参考国家文物局2003年《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并在本规范制订过程中征询过国家文物局及博物馆专家的意见后编制的。  
4.5.1摄影工作为收藏、展陈、宣传、科研、出版等多项业务所需,但藏品摄影工作量较大,同时考虑藏品安全,所以摄影室宜靠近藏品库区。大型、特大型馆可能设多处摄影室,在库前区有专用摄影室。  


6.0.6藏品保存场所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 $D$ 值直接影响室内温度波动范围,其值大则室温波动范围就小,其值小则相反。为减小藏品库室内温度波动,降低其运行能耗,提出了藏品库区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值的要求。  
摄影室还应考虑藏品的防护要求,避免灯光产生的热量及紫外线危害藏品。  


6.0.7本条是综合藏品保存环境的相关要求,对藏品保存场所的建筑构件、构造的规定。  
=== 4.6 行政管理区 ===
 
4.6.2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在国外常由安全部门负责,不在建筑师责任范围;国内则常为一专项设计,对建筑设计提出要求,由安全部门审批。另外,博物馆日常的安全防范工作与当地安全部门的关系密切,所以应符合当地安全管理部门的要求。本条规定仅为安全防范工程中对安全保卫用房的要求。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16571的规定,博物馆的安全防范风险等级分为一、二、三级,每级均对人力防范、实体防范、技术防范有不同要求,安全保卫用房和实体防护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 5建筑设计分类规定 ==
 
=== 5.1历史类、艺术类、综合类博物馆  ===
 
5.1.2本条是对库前区的规定。库前区用房的配置与所需面积应由工艺要求确定。拆箱间应有足够的面积供临时堆放和清点藏品,空间高度应考虑叉车、电瓶车等运输工具,甚于可能安装电动葫芦或梁式吊车;暂存库、周转库的面积应满足最大批量藏品进出的需要。部分馆需分设拟入藏和不拟入藏藏品的暂存库;保管员工作室中的编目用房是较为重要的房间,大型馆常需$2 0 \mathbf { m } ^ { 2 } { \sim } 3 0 \mathbf { m } ^ { 2 }$ 以上,并常附设库房暂存待入库的藏品;不需直接接触藏品开展工作的管理用房,如电脑检索等,可不设于库前区,但应与库前区联系方便;部分博物馆将藏品清洁、消毒用房设于库前区,此时应有相应设备和设施,严防水、废气等污损藏品。藏品因馆际交流需包装密封出馆时,周转库近处应设打包间、包装材料库。 
 
2入藏藏品经装卸平台(间)进入藏品库房,经拆箱、鉴选后放入暂存库,此时藏品尚未清洁消毒,工作区域属不洁区;藏品经清洁消毒后,再进入库前区进行入库前的测量、摄影、鉴赏、分类、分级、编目、建档等工作,此部分工作区域属清洁区。通过不同途径收集的文物、标本、艺术品存在各种污垢、微生物和虫卵等,对其本身和库内藏品都可能产生自然破坏。因而不洁区与清洁区应严格分开。 
 
5.1.3本条是关于库房区的规定。 
 
1不同材质类别的藏品,保存环境要求不同,且每间库房由专人管理,所以应按材质分间,每间单独设门,不设套间。  


1防盗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17565的规定。  
3库房净高应考虑藏品及藏具高度、运送工具、空气流通等需要,且应节约能源,避免空间浪费。  


2为安全需要和避免日光损害藏品,藏品库房以不设窗或开小窗为好。如采光不足,可用人工光辅助。窗不应跨层或跨,以利安全和防火。  
无空调库房,室内空气会因缺少通风而含有较多有害物质,为减少污秽空气对藏品和保管员健康的影响,净高宜高一些,有管理人员建议无空调的文物类藏品库房净高应在 $3 . 3 \mathrm { m }$ 左右。  


== 7防火 ==  
5.1.4本条是对藏品技术区的规定。  


=== 7.1一般规定 ===
1清洗若使用有机溶剂,室内应安装抽风机和灭火装置。 


7.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本章以下称《建规》)第1章规定:“同一建筑内设置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该建筑及其各功能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相关规定确定。”博物馆建筑虽属于民用建筑,但其建筑及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藏品技术区、展品(展具)加工与维修等功能场所在防火方面有其特殊性,应有针对性的规定。本章的编制参照了《建规》第3章(厂房与仓库)和2002年公安部、文化部发布的《馆藏文物消防技术标准》(下称《标准》)的部分内容,并吸取了近年博物馆建设的经验。   
2藏品的杀虫灭菌,一般有低温、冷冻、熏蒸等方式,熏蒸药物有毒。采用熏蒸釜,应在其四周留出检修及放取藏品的空间。 
 
 
很多博物馆建设中都遇到古建筑保护和防火设计问题。对此,国家与地方公安、文化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如文化部、公安部1984年文物[84」第251号文件《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对古建筑、历史建筑的消防管理、防火隔离、防雷、消防设施的配置等都有相应规定,设计应予执行。   
3书画纸张受温湿度影响较大。装裱及修复用房冬季温度应不低于 $1 0 ^ { \circ } \mathrm { C }$ ,考虑人工操作不宜低于 $1 3 ^ { \circ } \mathrm { C }$ ;夏季不应高于$2 6 ^ { \circ } \mathrm { C }$ ;相对湿度应稳定在 $50 \% \sim 6 0 \%$ 之间。漂水池应考虑画卷的大小,平面尺寸可达 $4 \mathrm { m } \times 3 \mathrm { m }$ 。给水系统中宜加设净水设备,以减少化学物质对画卷的影响。 
 
 
7.1.2、7.1.3博物馆建筑均属重要公共建筑;建筑规模超过$1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的博物馆或主管部门确定的重要博物馆,一般都有珍贵藏品或有重大的社会影响。据此,按《建规》第5章的相关规定确定条文中关于建筑耐火等级和按一类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要求。   
4电控真空压力工作台是画作修复的主要设备,可分为立式工作架和纸质工作台。立式工作架适用于大型油画作品的修复。纸质工作台适用于水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纸质类作品的护理和修复。油画修复室应设置专业照明设备。 
 
 
7.1.4博物馆学专家认为,藏品库房的护墙、地面采用木质装修,有利于对湿度、温度敏感藏品的保存。这一观点已在一些博物馆建设中采用。对于采用木质护墙、地面的藏品库房,其防火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7.2.7条的规定。   
5修复实物需要进行细致的加工,因此室内应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修复工作会散发热量、有毒尘埃和产生污水等,工作室应有良好的通风,并设排气柜、污水处理等设施。 
 
 
7.1.5本条规定是博物馆建筑火灾预防的要求。   
漆器的涂漆、阴干是交替进行的,修复室和阴干间应成套布置。有时漆器在木模上打腻子或涂漆后需曝晒,宜设晾晒场地。 
 
 
“因工艺特殊要求”使用的明火设施,包括化石修理、标本制作、工业技术藏品维修等需要的焊接,金属、陶器藏品的浇造烧结等;使用和储存的甲、乙类物品,包括动物和植物标本消毒或保存需要的樟脑、高浓度酒精,展具加工的油漆,硝化纤维胶片,成捆的漆布制品等;使用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分别符合《建规》第3章中“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规定。   
=== 5.2 自然博物馆 === 
 
 
博物馆对于火灾的预防应是全面的,应包括设备、设施、管理等方面,如各类博物馆建筑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器照明和设备必须严格执行电气安装技术规程、防雷设施应符合规定、展具和藏具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禁止烟火、配备专职消防人员等。   
5.2.2各种自然博物馆工艺上存在差异,一般库前区用房的设置宜符合本规范第5.1.2条的规定,库房区宜符合本规范第5.1.3条的规定。使用樟脑气味防虫的库房和浸制标本库房,应满足工艺和防火要求。 
 
5.2.3本条文是对一般常见的藏品技术区用房的规定。自然博物馆的藏品技术区用水量、排水量大,污物、废液多,且部分操作使用樟脑、酒精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物品,并需设置露大场地,故宜设于地面层。有些博物馆的标本制作用房在馆外设置。 
 
5植物标本可分为干制标本、“蜡叶”标本、浸制标本、包埋标本和直接采集的籽粒与植株、标本等。建筑应符合各种标本制作的工艺要求。 
 
6古生物化石标本骨骼庞大,如马门溪龙身长达 $1 5 \mathrm { m } \sim$ $2 2 \mathrm { m }$ 。化石修理室、模型制作室的空间尺寸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 5.3技术博物馆 ===
 
5.3.1大型工程技术产品、大型实验装置等展厅,设于地面层有利于展品的运输和安装。如中华航天博物馆中,翼展 $3 4 \mathrm { m }$ 高近 $1 0 \mathrm { m }$ 的飞机是由牵引车拖进展厅,有部分飞机是用吊装机械提升定位的。其展厅门宽 $3 6 \mathrm { m }$ ,高 $1 5 \mathrm { m }$ 。 
 
重量大的工程技术产品的展厅或库房布置在无地卜室的地面层(或地下室底层)对结构有利。中华航天、中国铁道、中国航海博物馆等重型展品展厅均在地面层。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重型生产机械均集中设于地下室底层。 
 
5.3.2交通运输或大型工程技术产品如火车、飞机、船舶、农机、建筑机械等展品适于室外展出,宜配置露天展场。如中国航空博物馆露天展场面积远大于室内展厅。特大型露天展场宜配置导览车辆,以利观众参观。 
 
=== 5.4科技馆 ===
 
5.4.1根据《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建标101)的规定,为达到一定的展览效果并持续吸引观众,常设展厅的展项应在120件以上,展厅的面积不宜小于 $3 0 0 0 \mathrm { m } ^ { 2 }$ 。 
 
临时展厅的面积,一般不小于常设展厅的 $10 \%$ ;且根据经验不宜小于 $5 0 0 \mathrm { m } ^ { 2 }$ ;大中型馆及以上不宜小于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但也不宜大于 $5 0 0 0 \mathrm { m } ^ { 2 }$ 。 
 
5.4.2科技馆观众以青少年、儿童为主体,以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展览强调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鼓励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本条规定是根据科技馆的特点编制的。 
 
2临时展厅展览内容更换频繁,人流也较多。设于地面层、靠近门厅或设专用门厅有利观众参观和布展工作。门厅亦可兼作开幕礼仪活动场所。 
 
:3安全设计可参照幼儿园、中小学建筑设计的有关规定。5科技馆展品一般对光不敏感,对温、湿度也无特殊需求。 
公众区域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以利观展和节约能源。 
 
5.4.3本条是关于展厅净高和柱网的规定。表4为部分科技馆展厅层数、跨度、柱距、层高的资料。 
 
表4部分科技馆展厅层数、跨度、柱距、层高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馆名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总建筑面积
 
(m²)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展厅
 
层数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最大跨 度 ( m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柱距
 
(m)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观众主要人口 层层高(m)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标准层层高
 
(m)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中国科技馆新馆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0228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上4 地下1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65.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3.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9.5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9.5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广西科技馆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8987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4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5.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2.6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杭州市科技馆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33656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4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6.5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2.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9.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山西省科技馆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80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上3
 
地下1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0.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5.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8.0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黑龙江省科技馆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4782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地上3
 
地下1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5.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2.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21.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7.0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中国科技馆二期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9873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4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7.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2.8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7.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7.0
 
|}
 
5.4.4本条是科技馆展品的运输要求。表5为部分科技馆货运入口资料。表6为部分科技馆最大货运电梯资料。 
 
表5部分科技馆货运入口资料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馆名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货运入口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入口门洞尺寸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载重车驶入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独立设置
| 与观众入 口合用
| 宽<br />(mm)
| 高<br />(mm)
| 有
| 无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中国科技馆新馆
| √
|
| 7500
| 5000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广西科技馆
| √
|
| 1800
| 2400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杭州科技馆
| √
|
| 3000
| 3500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山西科技馆
| √
|
| 2400
| 3000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黑龙江省科技馆
| √
|
| 3000
| 3000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中国科技馆二期
| √
|
| 3600
| 3900
| √
|
|}
 
表6部分科技馆最大货运电梯资料 
 
 
{| class="wikitable"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馆名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最大载<br />重量<br />(kg)
! col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轿厢尺寸(mm)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厢门尺寸(mm)
! rowspan="2" | 货梯数量<br />(台)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宽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高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进深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宽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高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中国科技馆新馆
| 8000
| 3400
| 3400
| 5000
| 2800
| 2800
| 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广西科技馆
| 3000
| 2500
| 2500
| 2200
| 1800
| 2200
| 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杭州市科技馆
| 2000
| 1900
| 2200
| 2100
| 1500
| 2200
| 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山西省科技馆
| 3000
| 2200
| 2500
| 2700
| 2200
| 2500
| 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黑龙江省科技馆
| 2000
| 2000
| 2200
| 2700
| 1500
| 2200
| 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202122;"
| 中国科技馆二期
| 2000
| 2000
| 2200
| 2700
| 1500
| 2200
| 2
|}
 
== 6藏品保存环境 == 
 
6.0.3本条是对藏品保存环境的要求 
 
1不同材质类别的藏品,有不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范围。如果藏品不是单一材质,如铠甲、衣饰之类,其保存条件应通过科学实验确定;藏品保存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及其变化幅度的限值还与藏品原生环境、当地的气候、馆址的地理条件等因素相关。 
 
3表6.0.3是根据国家文物局2003年《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并在本规范制订过程中征询过国家文物局及博物馆专家的意见后编制的。目前学界对藏品保存的温、湿度控制标准还存在不同意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各国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英国《规划与设计数据公用手册》(《Metric HandbookPlanning and Design Da-ta》)博物馆设计章节中有不同气候区域博物馆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推荐值,列于表7,以供参考: 
 
表7不同气候区域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推荐值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style="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EAECF0;"
! 气候
! 温度 (℃)
! 相对湿度 (%)
! 备注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高温高湿地区
| 20~22
| 65
| 适合藏品可接受的环境,但是,对于极为不耐化学的腐蚀的高温高湿;此相对湿度过高,须增强空气循环
|-
| 湿润海洋地区及其他非干燥地区
| 20~22
| 55
| 适合高温高湿的环境,在改进了空气循环用于金属、漆、染、木制器物时,直接用于可能遇到盐酸的藏品,尤其是紫铜制品和其他金属氧化区
|-
| 温和内陆地区
| 20~22
| 45~50
| 对于除含藏品和遇到冷凝问题时可采用的折中方案,可能是暴露于光线下的皮革和纸张的最佳环境标准
|-
| 干燥地区
| 20~22
| 40~45
| 本土材料展示可接受的环境。对黏合制品较理想
|}
 
4未设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还应有相应的设施和措施,如完善外围结构的热工性能、通风排湿设施等,其温度一般要求冬季不低于 $5 \mathrm { ^ { \circ } C }$ ,夏季不高于 $3 0 ^ { \circ } \mathrm { C }$ 。 
 
6.0.4空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氢化物、氯氢化物及灰尘等对藏品有破坏作用。博物馆学者认为博物馆的空气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中一类区的一级浓度限值要求。表6.0.4是根据国家文物局2003年《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并在本规范制订过程中征询过国家文物局及博物馆专家的意见后编制的。 
 
6.0.5本条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值是参考国家文物局2003年《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并在本规范制订过程中征询过国家文物局及博物馆专家的意见后编制的。 
 
6.0.6藏品保存场所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 $D$ 值直接影响室内温度波动范围,其值大则室温波动范围就小,其值小则相反。为减小藏品库室内温度波动,降低其运行能耗,提出了藏品库区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值的要求。 
 
6.0.7本条是综合藏品保存环境的相关要求,对藏品保存场所的建筑构件、构造的规定。 
 
1防盗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17565的规定。 
 
2为安全需要和避免日光损害藏品,藏品库房以不设窗或开小窗为好。如采光不足,可用人工光辅助。窗不应跨层或跨,以利安全和防火。 
 
== 7防火 == 
 
=== 7.1一般规定 ===
 
7.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本章以下称《建规》)第1章规定:“同一建筑内设置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该建筑及其各功能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相关规定确定。”博物馆建筑虽属于民用建筑,但其建筑及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藏品技术区、展品(展具)加工与维修等功能场所在防火方面有其特殊性,应有针对性的规定。本章的编制参照了《建规》第3章(厂房与仓库)和2002年公安部、文化部发布的《馆藏文物消防技术标准》(下称《标准》)的部分内容,并吸取了近年博物馆建设的经验。   
 
很多博物馆建设中都遇到古建筑保护和防火设计问题。对此,国家与地方公安、文化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如文化部、公安部1984年文物[84」第251号文件《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对古建筑、历史建筑的消防管理、防火隔离、防雷、消防设施的配置等都有相应规定,设计应予执行。   
 
7.1.2、7.1.3博物馆建筑均属重要公共建筑;建筑规模超过$1 0 0 0 0 \mathrm { m } ^ { 2 }$ 的博物馆或主管部门确定的重要博物馆,一般都有珍贵藏品或有重大的社会影响。据此,按《建规》第5章的相关规定确定条文中关于建筑耐火等级和按一类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要求。   
 
7.1.4博物馆学专家认为,藏品库房的护墙、地面采用木质装修,有利于对湿度、温度敏感藏品的保存。这一观点已在一些博物馆建设中采用。对于采用木质护墙、地面的藏品库房,其防火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7.2.7条的规定。   
 
7.1.5本条规定是博物馆建筑火灾预防的要求。   
 
“因工艺特殊要求”使用的明火设施,包括化石修理、标本制作、工业技术藏品维修等需要的焊接,金属、陶器藏品的浇造烧结等;使用和储存的甲、乙类物品,包括动物和植物标本消毒或保存需要的樟脑、高浓度酒精,展具加工的油漆,硝化纤维胶片,成捆的漆布制品等;使用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分别符合《建规》第3章中“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规定。   
 
博物馆对于火灾的预防应是全面的,应包括设备、设施、管理等方面,如各类博物馆建筑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器照明和设备必须严格执行电气安装技术规程、防雷设施应符合规定、展具和藏具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禁止烟火、配备专职消防人员等。
 
=== 7.2藏品保存场所的防火设计 === 
 
7.2.1本条编写参照下列规定:1)《建规》第3章关于“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4 . 0 0 \mathrm { { h } } ^ { \prime \prime }$ ;2)《标准》中关于“藏品库房、陈列室建筑的隔墙为非燃烧体。防火分区内的隔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的规定。 
 
另外,为提高建筑整体的耐火性能,本规定对部分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疏散走道两侧的墙、非承重外墙提至 $\cdot 2 . 0 0 \mathrm { h }$ ,梁提至 $2 . 5 0 \mathrm { h }$ ,楼板提至 $2 . 0 0 \mathrm { h }$ ;吊顶提至$0 . 3 0 \mathrm { h }$ 。在实际设计中,这些要求是可以达到的。 
 
7.2.3本条是对陈列展览区防火分区设计的规定。 
 
原规范和《标准》中规定:“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 $2 5 0 0 \mathrm { m } ^ { 2 }$ ,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上述规定对陈列区是否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或是位于地下、半地下、高层建筑等无明确限定,但对隔间面积的限定则有利于防止火灾蔓延、藏品和人员的安全及疏散。 
 
1~3虽然展厅室内有珍贵藏品,但陈列展览区已有相应的安全和防火设施;建筑又有较高的耐火等级,在防火分区方面的规定与一般民用建筑相同是可行的。故而本款规定与《建规》民用建筑的规定相同。 
 
4对于科技馆等博物馆建筑的防火分区设计,在近年建设中多按《建规》展览建筑的相关规定作依据,并在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防火设计后得以确认。这一经验是本款规定的依据。展览建筑的展品是临时的,并在每次布展时往往会根据展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制订有关展厅内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和人员疏散的方案,且经消防部门认定;博物馆的展品和布展是相对固定的,且藏品贵重。为藏品、人员的安全和防止火灾蔓延,在执行本款规定时,应同时执行本条第5款关于一个厅、室最大建筑面积的规定。 
 
5原规范限制隔间面积不大于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的规定已经实施多年。这一规定不仅有利于防止火灾蔓延,也利于安全防范和声学环境,但对于一些有特大型展品或是有特殊要求的展厅,却难以适用。当这些展厅所在的防火分区位于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且展厅内藏(展)品为火灾危险性丁、戊类物品时,面积可适当扩大是符合防火设计的原则的,因为其易燃、可燃物较少,且易于疏散。 
 
7.2.5本条规定藏品库区内藏品火灾危险性分类的原则。储存于藏品库区的藏品一般为丙、丁、戊类。个别甲类、乙类应按本章7.1.5条第2款的规定处理。 
 
表8列举了一些常见藏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供设计时参考。一些复合材料构成的藏品,应按本条规定的原则分析其火灾危险性类别。 
 
表8藏品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 7.2藏品保存场所的防火设计 === 


7.2.1本条编写参照下列规定:1)《建规》第3章关于“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4 . 0 0 \mathrm { { h } } ^ { \prime \prime }$ ;2)《标准》中关于“藏品库房、陈列室建筑的隔墙为非燃烧体。防火分区内的隔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的规定。 
'''表8''' '''藏品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另外,为提高建筑整体的耐火性能,本规定对部分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疏散走道两侧的墙、非承重外墙提至 $\cdot 2 . 0 0 \mathrm { h }$ ,梁提至 $2 . 5 0 \mathrm { h }$ ,楼板提至 $2 . 0 0 \mathrm { h }$ ;吊顶提至$0 . 3 0 \mathrm { h }$ 。在实际设计中,这些要求是可以达到的。 


7.2.3本条是对陈列展览区防火分区设计的规定。 


原规范和《标准》中规定:“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 $2 5 0 0 \mathrm { m } ^ { 2 }$ ,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上述规定对陈列区是否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或是位于地下、半地下、高层建筑等无明确限定,但对隔间面积的限定则有利于防止火灾蔓延、藏品和人员的安全及疏散。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火灾危险性类别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举 例


1~3虽然展厅室内有珍贵藏品,但陈列展览区已有相应的安全和防火设施;建筑又有较高的耐火等级,在防火分区方面的规定与一般民用建筑相同是可行的。故而本款规定与《建规》民用建筑的规定相同。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丙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1.液体:酒精浸泡标本、腊制标本


4对于科技馆等博物馆建筑的防火分区设计,在近年建设中多按《建规》展览建筑的相关规定作依据,并在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防火设计后得以确认。这一经验是本款规定的依据。展览建筑的展品是临时的,并在每次布展时往往会根据展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制订有关展厅内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和人员疏散的方案,且经消防部门认定;博物馆的展品和布展是相对固定的,且藏品贵重。为藏品、人员的安全和防止火灾蔓延,在执行本款规定时,应同时执行本条第5款关于一个厅、室最大建筑面积的规定。 
2.固体:纸张,棉、毛、丝、麻及其织品,竹、木制品,电 子产品,磁盘


5原规范限制隔间面积不大于 $1 0 0 0 \mathrm { m } ^ { 2 }$ 的规定已经实施多年。这一规定不仅有利于防止火灾蔓延,也利于安全防范和声学环境,但对于一些有特大型展品或是有特殊要求的展厅,却难以适用。当这些展厅所在的防火分区位于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且展厅内藏(展)品为火灾危险性丁、戊类物品时,面积可适当扩大是符合防火设计的原则的,因为其易燃、可燃物较少,且易于疏散。 
|}
 
续表8
7.2.5本条规定藏品库区内藏品火灾危险性分类的原则。储存于藏品库区的藏品一般为丙、丁、戊类。个别甲类、乙类应按本章7.1.5条第2款的规定处理。 
 
表8列举了一些常见藏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供设计时参考。一些复合材料构成的藏品,应按本条规定的原则分析其火灾危险性类别。 


表8藏品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html><body><table><tr><td>火灾危险性类别</td><td>举例</td></tr><tr><td>丙</td><td>1.液体:酒精浸泡标本、腊制标本</td></tr></table></body></html> 
{| style="border-spacing:0;"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火灾危险性类别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举 例


续表8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丁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自熄性塑料及其制品、酚醛泡沫塑料制品


|-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戊
| style="border:0.018cm solid #000001;padding-top:0cm;padding-bottom:0cm;padding-left:0.191cm;padding-right:0.191cm;"| 铁、钢、石、玻璃、陶瓷制品


<html><body><table><tr><td>火灾危险性类别</td><td>举例</td></tr><tr><td>丁</td><td>自熄性塑料及其制品、酚醛泡沫塑料制品</td></tr><tr><td>戊</td><td>铁、钢、石、玻璃、陶瓷制品</td></tr></table></body></html> 
|}


7.2.6、7.2.7参照《建规》第3章中仓库防火设计的相关规定编制。   
7.2.6、7.2.7参照《建规》第3章中仓库防火设计的相关规定编制。   
任欣欣
1,63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