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 GB 50885-2013: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刘佳明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刘佳明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 50885-2013}}
== 标准状态 ==
<br>
当前标准: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 50885-2013
发布日期:2011-04-02
实施日期:2012-05-01
== 1总则 ==   
== 1总则 ==   


第155行: 第164行:
表4.2.1食品工业洁净用房等级   
表4.2.1食品工业洁净用房等级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html><body><table><tr><td>等级</td><td>操作区</td><td>说明</td></tr><tr><td>I级</td><td>高污染风险的洁净操作区</td><td>高污染风险是指进行风险评估时 确认在不能最终灭菌条件下,食品 容易长菌、配制灌装速度慢、灌装 用容器为广口瓶、容器须暴露数秒 后方可密闭等状况</td></tr><tr><td>Ⅱ级</td><td>I级区所处的背景环境,或污 染风险仅次于I级的涉及非最终 灭菌食品的洁净操作区</td><td></td></tr><tr><td>Ⅲ级</td><td>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次的洁 净操作区</td><td></td></tr><tr><td>V级</td><td>属于前置工序的一般清洁要求 的区域</td><td></td></tr></table></body></html> 
|- style="font-weight:bold; vertical-align:middle;"
! 等级
! 操作区
! 说明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I级
| 高污染风险的洁净操作区
| 高污染风险是指进行风险评估时 <br />确认在不能最终灭菌条件下,食品 <br />容易长菌、配制灌装速度慢、灌装 <br />用容器为广口瓶、容器须暴露数秒 <br />后方可密闭等状况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Ⅱ级
| I级区所处的背景环境,或污 <br />染风险仅次于I级的涉及非最终 <br />灭菌食品的洁净操作区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Ⅲ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次的洁 <br />净操作区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V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属于前置工序的一般清洁要求 <br />的区域
| —
|}


4.2.2各级洁净用房洁净区微生物的最低要求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4.2.2各级洁净用房洁净区微生物的最低要求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第162行: 第191行:
表4.2.2洁净区微生物的最低要求   
表4.2.2洁净区微生物的最低要求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洁净 用房 等级</td><td colspan="2">空气浮游菌 cfu/m3</td><td colspan="2">空气沉降菌 (Φ90mm)</td><td colspan="3">表面微生物(动态) 接触皿(Φ55mm)</td></tr><tr><td>静态</td><td>动态</td><td>静态 cfu/30min</td><td>动态 cfu/4h</td><td>cfu/m 与食品接</td><td>建筑内 表面</td><td>5指手套 cfu/手套</td></tr><tr><td>I级</td><td>5</td><td>10</td><td>0.2</td><td>3.2</td><td>触表面 2</td><td rowspan="4">不得有 霉菌斑</td><td><2</td></tr><tr><td>Ⅱ级</td><td>50</td><td>100</td><td>1.5</td><td>24</td><td>10</td><td>5</td></tr><tr><td>Ⅲ级</td><td>150</td><td>300</td><td>4、</td><td>64</td><td>不作规定</td><td>不作规定</td></tr><tr><td>V级</td><td>500</td><td>不作规定</td><td>不作规定</td><td>不作规定</td><td>不作规定</td><td>不作规定</td></tr></table></body></html>
|-
! rowspan="3" | 洁净 用房 等级
! rowspan="2" colspan="2" | 空气浮游菌 cfu/m<sup>3</sup>
! rowspan="2" colspan="2" | 空气沉降菌 (Φ90mm)
! colspan="3" | 表面微生物(动态)
|-
| colspan="2" | 接触皿(Φ55mm)cfu/
| rowspan="2" | 5指手套 cfu/手套
|-
| 静态
| 动态
| 静态 cfu/30min
| 动态 cfu/4h
| 与食品接触表面
| 建筑内 <br />表面
|-
| I级
| 5
| 10
| 0.2
| 3.2
| 2
| rowspan="4" | 不得有 <br />霉菌斑
| <2
|-
| Ⅱ级
| 50
| 100
| 1.5
| 24
| 10
| 5
|-
| Ⅲ级
| 150
| 300
| 4、
| 64
| 不作规定
| 不作规定
|-
| V级
| 500
| 不作规定
| 不作规定
| 不作规定
| 不作规定
| 不作规定
|}


注:1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单点最大值不宜超过平均值的2倍。2动态检测时可使用多个沉降血连续进行监控,但单个沉降血的暴露时间可以小于4h,按实际时间计算沉降菌。3与食品接触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注:1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单点最大值不宜超过平均值的2倍。2动态检测时可使用多个沉降血连续进行监控,但单个沉降血的暴露时间可以小于4h,按实际时间计算沉降菌。3与食品接触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171行: 第248行:
表4.2.3各级洁净用房的悬浮微粒要求   
表4.2.3各级洁净用房的悬浮微粒要求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3">洁净用房等级</td><td colspan="4">悬浮微粒最大允许数(粒/m)</td></tr><tr><td colspan="2">静态</td><td colspan="2">动态</td></tr><tr><td>≥0.5μm</td><td>≥5pm</td><td>≥0.5μm</td><td>≥5μm</td></tr><tr><td>I级</td><td>3520</td><td>29</td><td>35200</td><td>293</td></tr><tr><td>Ⅱ级</td><td>352000</td><td>2930</td><td>3520000</td><td>29300</td></tr><tr><td>Ⅲ级</td><td>3520000</td><td>29300</td><td></td><td></td></tr><tr><td>V级</td><td>35200000</td><td>293000</td><td></td><td></td></tr></table></body></html> 
|-
! rowspan="3" | 洁净用房等级
! colspan="4" | 悬浮微粒最大允许数(粒/m)
|-
| colspan="2" | 静态
| colspan="2" | 动态
|-
| ≥0.5μm
| ≥5pm
| ≥0.5μm
| ≥5μm
|-
| I级
| 3520
| 29
| 35200
| 293
|-
| Ⅱ级
| 352000
| 2930
| 3520000
| 29300
|-
| Ⅲ级
| 3520000
| 29300
| —
| —
|-
| V级
| 35200000
| 293000
| —
| —
|}


4.2.4洁净用房工程验收时应达到相应各等级的静态标准。   
4.2.4洁净用房工程验收时应达到相应各等级的静态标准。   
第244行: 第356行:
5.4.3可灭菌食品生产区人员净化程序宜按图5.4.3顺序安排。   
5.4.3可灭菌食品生产区人员净化程序宜按图5.4.3顺序安排。   


![](images/49c19d656699811cdb38c77c76af4288800b3da926d5a961461eb74a0d2fe249.jpg
[[文件: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 50885-2013_图5.4.3 可灭菌食品生产区人员净化程序.jpg]]
图5.4.3可灭菌食品生产区人员净化程序   
图5.4.3可灭菌食品生产区人员净化程序   


5.4.4不可灭菌食品生产区人员净化程序应按图5.4.4顺序安排。   
5.4.4不可灭菌食品生产区人员净化程序应按图5.4.4顺序安排。   


![](images/b3a158ff104525f71eadfab9f9c530ee13a359c35aef292f8982d499a5178d3d.jpg
[[文件: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 50885-2013_图5.4.4不可灭菌食品生产区人员净化程序.jpg]]
图5.4.4不可灭菌食品生产区人员净化程序   
图5.4.4不可灭菌食品生产区人员净化程序   


第326行: 第438行:
表7.3.2洁净用房静态时换气次数   
表7.3.2洁净用房静态时换气次数   


 
{| class="wikitable"
<html><body><table><tr><td>Ⅱ级</td><td>不小于20次/h</td></tr><tr><td>Ⅲ级</td><td>不小于15次/h</td></tr><tr><td>V级</td><td>不小于10次/h</td></tr><tr><td>无等级要求</td><td>不小于5次/h</td></tr></table></body></html>  
! Ⅱ级 !! 不小于20次/h
|-
| Ⅲ级 || 不小于15次/h
|-
| V级 || 不小于10次/h
|-
| 无等级要求 || 不小于5次/h
|}  


7.3.3新风量应按每人不小于 $\mathrm { 4 0 m ^ { 3 } / h }$ 设计,并应满足排风和维持正压的需要。   
7.3.3新风量应按每人不小于 $\mathrm { 4 0 m ^ { 3 } / h }$ 设计,并应满足排风和维持正压的需要。   
第458行: 第577行:
表10.2.4工程验收静态性能确认表   
表10.2.4工程验收静态性能确认表   


 
{| class="wikitable"
<html><body><table><tr><td>序号</td><td>项目</td><td>单位</td><td>标准</td></tr><tr><td>1</td><td>过送高, 不泄漏</td><td>粒/min· 采样容积</td><td><3(大气尘)</td></tr></table></body></html> 
!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标准
|-
| 1 || 过送高, 不泄漏 || 粒/min· 采样容积 || <3(大气尘)
|}


续表10.2.4   
续表10.2.4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序号</td><td>项目</td><td>单位</td><td>标</td><td>准</td></tr><tr><td>2</td><td>定向气流</td><td></td><td colspan="2">由I级流向N级 由洁净区流向非洁净区 由非洁净区流向污染区 非单向流室内由送风口流向排风口、回 风口</td></tr><tr><td>3</td><td>I级工作 区截面风速</td><td>m/s</td><td>工作面高度 地面上0.8m 实心工作面上0.25m</td><td>≥0.2</td></tr><tr><td>4</td><td>换气次数</td><td>h-1</td><td>Ⅱ级 Ⅲ级 V级 无洁净度要求</td><td>≥20 ≥15 ≥10 ≥5</td></tr><tr><td>5</td><td>静压差</td><td>Pa</td><td>与相邻相通房间 与室外</td><td>≥5(视要求为正或 负) ≥10(视要求为正或 负)</td></tr><tr><td>6</td><td>新风量</td><td>m/(h·人)</td><td colspan="2">≥40</td></tr><tr><td>7</td><td>开放的洞 口风速</td><td>m/s</td><td colspan="2">≥0.2</td></tr><tr><td>8</td><td>洁净度</td><td>级</td><td>1 V</td><td>洁净度5级(≥ 0.5μm和≥5μm微粒的 最大点浓度和室平均统 计值均达标,下同) 洁净度7级 洁净度8级 洁净度9级</td></tr><tr><td>9</td><td>空气浮 游菌</td><td>cfu/m3</td><td>I级 Ⅱ级 Ⅲ级 N级</td><td>≤5 ≤50 ≤150 ≤500</td></tr><tr><td>10</td><td>空气沉降 菌(90皿)</td><td>cfu/30min</td><td>I级 Ⅱ级 Ⅲ级 N级</td><td>≤0.2 ≤1.5 ≤4 不作规定</td></tr></table></body></html> 
|-
!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colspan="2" | 标准
|-
| 2
| 定向气流
| —
| colspan="2" | 由I级流向VI级 由洁净区流向非洁净区 <br />由非洁净区流向污染区 <br />非单向流室内由送风口流向排风口、回 风口
|-
| 3
| I级工作 <br />区截面风速
| m/s
| 工作面高度 地面上0.8m <br />实心工作面上0.25m
| ≥0.2
|-
| 4
| 换气次数
| h<sup>-1</sup>
| Ⅱ级 <br />Ⅲ级 <br />VI级 <br />无洁净度要求
| ≥20<br /> ≥15<br /> ≥10<br /> ≥5
|-
| 5
| 静压差
| Pa
| 与相邻相通房间 <br />与室外
| ≥5(视要求为正或 负) <br />≥10(视要求为正或 负)
|-
| 6
| 新风量
| m<sup>3</sup>/(h·人)
| colspan="2" | ≥40
|-
| 7
| 开放的洞 口风速
| m/s
| colspan="2" | ≥0.2
|-
| 8
| 洁净度
| 级
| 1 <br /><br />Ⅱ<br /><br />VI
| 洁净度5级(≥ 0.5μm和≥5μm微粒的 <br />最大点浓度和室平均统 计值均达标,下同) <br />洁净度7级 <br />洁净度8级 <br />洁净度9级
|-
| 9
| 空气浮 游菌
| cfu/m<sup>3</sup>
| I级 <br />Ⅱ级 <br />Ⅲ级 <br />VI级
| ≤5 <br />≤50 <br />≤150 <br />≤500
|-
| 10
| 空气沉降 菌(90皿)
| cfu/30min
| I级 <br />Ⅱ级 <br />Ⅲ级 <br />VI级
| ≤0.2 <br />≤1.5 <br />≤4 <br />不作规定
|}


续表10.2.4   
续表10.2.4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序号</td><td>项目</td><td>单位</td><td colspan="2">标 准</td></tr><tr><td>11</td><td>噪声</td><td>dB(A)</td><td>I级 低于I级</td><td>≤65 ≤60</td></tr><tr><td>12</td><td>照度</td><td>lx</td><td>加工场所工作面 一般照明 加工场所工作面 混合照明 非加工场所工作 面一般照明</td><td>≥200 ≥500 ≥100</td></tr><tr><td>13</td><td>温度</td><td>℃</td><td>I、Ⅱ级舒适性 要求 Ⅲ、V舒适性 要求 工艺要求</td><td>20~25 18~26 按设计图</td></tr><tr><td>14</td><td>相对湿度</td><td>%</td><td>Ⅰ、Ⅱ级舒适性 要求 Ⅲ、V舒适性 要求 工艺要求</td><td>30~65 30~70 按设计图</td></tr><tr><td>15</td><td>自净时间</td><td>min</td><td colspan="2">≤30或≤40</td></tr><tr><td>16</td><td>甲醛</td><td>mg/m3</td><td colspan="2">≤0.1</td></tr></table></body></html>  
|-
!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colspan="2" | 标 准
|-
| 11
| 噪声
| dB(A)
| I级 <br />低于I级
| ≤65 <br />≤60
|-
| 12
| 照度
| lx
| 加工场所工作面 一般照明 <br />加工场所工作面 混合照明 <br />非加工场所工作 面一般照明
| ≥200 <br />≥500 <br />≥100
|-
| 13
| 温度
|
| I、Ⅱ级舒适性 要求 <br />Ⅲ、V舒适性 要求<br /> 工艺要求
| 20~25 <br />18~26 <br />按设计图
|-
| 14
| 相对湿度
| %
| Ⅰ、Ⅱ级舒适性 要求 <br />Ⅲ、V舒适性 要求 <br />工艺要求
| 30~65 <br />30~70 <br />按设计图
|-
| 15
| 自净时间
| min
| colspan="2" | ≤30或≤40
|-
| 16
| 甲醛
| mg/m<sup>3</sup>
| colspan="2" | ≤0.1
|}  


=== 10.3工程验收 ===   
=== 10.3工程验收 ===   
第481行: 第698行:
表A.0.1非最终灭菌食品洁净用房等级   
表A.0.1非最终灭菌食品洁净用房等级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洁净用房等级</td><td>适用的生产阶段或关键控制点</td></tr><tr><td rowspan="5">Ⅱ级背景下的I级</td><td>易腐或即食生食切割</td></tr><tr><td>食品的冷却</td></tr><tr><td>食品灌装(或灌封)、分装、轧盖</td></tr><tr><td>灌装前液体或食品的加工、配制</td></tr><tr><td>微生物指标检验</td></tr><tr><td>Ⅱ级</td><td>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的存放以及处于未完全密闭状 态下的转运</td></tr><tr><td>Ⅲ级</td><td>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的最终清洗、装配或包 装、灭菌</td></tr><tr><td>V级</td><td>食品原料的预处理</td></tr></table></body></html>  
|-
! 洁净用房等级
! 适用的生产阶段或关键控制点
|-
| rowspan="5" | Ⅱ级背景下的I级
| style="text-align:left;" | 易腐或即食生食切割
|-
| style="text-align:left;" | 食品的冷却
|-
| style="text-align:left;" | 食品灌装(或灌封)、分装、轧盖
|-
| style="text-align:left;" | 灌装前液体或食品的加工、配制
|-
| style="text-align:left;" | 微生物指标检验
|-
| Ⅱ级
| style="text-align:left;" | 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的存放以<br />及处于未完全密闭状 态下的转运
|-
| Ⅲ级
| style="text-align:left;" | 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的最<br />终清洗、装配或包 装、灭菌
|-
| VI级
| style="text-align:left;" | 食品原料的预处理
|}  


注:表中生产阶段或关键控制点应符合本规范表4.2.1的说明,具有高污染风险,才适用Ⅱ级背景下的I级(含设备自身具备的)的条件,如冷却阶段中的月饼、酸奶的冷却,检验阶段中的一般理化检测则不适用此种条件。   
注:表中生产阶段或关键控制点应符合本规范表4.2.1的说明,具有高污染风险,才适用Ⅱ级背景下的I级(含设备自身具备的)的条件,如冷却阶段中的月饼、酸奶的冷却,检验阶段中的一般理化检测则不适用此种条件。   
第490行: 第730行:
表A.0.2最终灭菌食品洁净用房等级   
表A.0.2最终灭菌食品洁净用房等级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洁净用房等级</td><td>适用的生产阶段或关键控制点</td></tr><tr><td rowspan="3">Ⅲ级</td><td>食品的灌装(或灌封)、包装</td></tr><tr><td>高污染风险食品的配制、加工</td></tr><tr><td>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最终清洗后的处理</td></tr></table></body></html>  
|-
! 洁净用房等级
! 适用的生产阶段或关键控制点
|-
| rowspan="3" | Ⅲ级
| style="text-align:left;" | 食品的灌装(或灌封)、包装
|-
| style="text-align:left;" | 高污染风险食品的配制、加工
|-
| style="text-align:left;" | 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最终清洗后的处理
|}  


续表A.0.2   
续表A.0.2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洁净用房等级</td><td>适用的生产阶段或关键控制点</td></tr><tr><td rowspan="4">Ⅳ级</td><td>轧盖或封口</td></tr><tr><td>灌装前物料的准备</td></tr><tr><td>液体的浓配或采用密闭系统的稀配</td></tr><tr><td>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的最终清洗</td></tr></table></body></html>
|-
 
! 洁净用房等级
! 适用的生产阶段或关键控制点
|-
| rowspan="4" | Ⅳ级
| style="text-align:left;" | 轧盖或封口
|-
| style="text-align:left;" | 灌装前物料的准备
|-
| style="text-align:left;" | 液体的浓配或采用密闭系统的稀配
|-
| style="text-align:left;" | 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的最终清洗
|}
注:此处的高污染风险是指进行风险评估时确认产品容易长菌、配制后需等待较长时间方可灭菌或不在密闭容器中配制等情况。   
注:此处的高污染风险是指进行风险评估时确认产品容易长菌、配制后需等待较长时间方可灭菌或不在密闭容器中配制等情况。   


第504行: 第765行:
表B工程验收检查确认项目   
表B工程验收检查确认项目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序号</td><td>条号</td><td>项 目</td></tr><tr><td>1</td><td>3.3.3</td><td>生产区内相互联系的不同等级洁净用房之间设的缓冲室面 积是否不小于3m2</td></tr><tr><td>2</td><td>3.3.5</td><td>在不能最终灭菌食品的生产、检验、包装车间以及易腐败 的即食性成品车间的入口处是否设置了独立隔间的手消毒室</td></tr><tr><td>3</td><td>4. 1. 1</td><td>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分级是否符合要求及本规范第4.1、第 4.2节相关条款</td></tr><tr><td>4</td><td>5.1. 4</td><td>操作台之间、设备之间以及设备与建筑围护结构之间是否 有足够的距离</td></tr><tr><td>5</td><td>5. 1.5</td><td>必须布置在洁净用房内的产生污染的工艺设备是否靠近回、 排风口,是否有局部排风装置</td></tr><tr><td>6</td><td>5.2.4</td><td>工艺管道有无死角、盲管</td></tr><tr><td>7</td><td>5.2.5</td><td>穿过围护结构进入洁净用房的工艺和给排水管道是否设有 套管,套管内间隙是否用不燃材料填充并密封</td></tr><tr><td>8</td><td>5.2.9</td><td>I~Ⅲ级清洗室是否设在区外</td></tr><tr><td>9</td><td>5.3.1</td><td>进入洁净用房的人、物流是否分门而入</td></tr><tr><td>10</td><td>5.3.3</td><td>拆包间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td></tr><tr><td>11</td><td>5.3.6</td><td>传送带是否直接穿越非洁净区</td></tr><tr><td>12</td><td>5.3.7</td><td>电梯是否设在非洁净区</td></tr><tr><td>13</td><td>5.3.7</td><td>人、物电梯是否分开</td></tr><tr><td>14</td><td>5.3.7</td><td>设在洁净区的电梯前是否有缓冲室</td></tr><tr><td>15</td><td>5.4.5</td><td>生产通道上是否设置手消毒设施</td></tr><tr><td>16</td><td>6.2.1</td><td>生产车间地面是否为非吸收性、不透水并平坦光滑</td></tr><tr><td>17</td><td>6.2.2</td><td>生产车间地面坡度是否有1%~2%坡度</td></tr><tr><td>18</td><td>6.2.3</td><td>有腐蚀性介质排出的设备所在的地面是否有防止介质漫延 设施</td></tr><tr><td>19</td><td>6.2.4</td><td>围护结构与地面的交角是否有圆弧过渡</td></tr></table></body></html> 
|- style="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条号
! 项 目
|-
| 1
| 3.3.3
| 生产区内相互联系的不同等级洁净用房之间设的缓冲室面 积是否不小于3m<sup>2</sup>
|-
| 2
| 3.3.5
| 在不能最终灭菌食品的生产、检验、包装车间以及易腐败 的即食性成品车间的入口处是否设置了独立隔间的手消毒室
|-
| 3
| 4. 1. 1
| 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分级是否符合要求及本规范第4.1、第 4.2节相关条款
|-
| 4
| 5.1. 4
| 操作台之间、设备之间以及设备与建筑围护结构之间是否 有足够的距离
|-
| 5
| 5. 1.5
| 必须布置在洁净用房内的产生污染的工艺设备是否靠近回、 排风口,是否有局部排风装置
|-
| 6
| 5.2.4
| 工艺管道有无死角、盲管
|-
| 7
| 5.2.5
| 穿过围护结构进入洁净用房的工艺和给排水管道是否设有 套管,套管内间隙是否用不燃材料填充并密封
|-
| 8
| 5.2.9
| I~Ⅲ级清洗室是否设在区外
|-
| 9
| 5.3.1
| 进入洁净用房的人、物流是否分门而入
|-
| 10
| 5.3.3
| 拆包间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
| 11
| 5.3.6
| 传送带是否直接穿越非洁净区
|-
| 12
| 5.3.7
| 电梯是否设在非洁净区
|-
| 13
| 5.3.7
| 人、物电梯是否分开
|-
| 14
| 5.3.7
| 设在洁净区的电梯前是否有缓冲室
|-
| 15
| 5.4.5
| 生产通道上是否设置手消毒设施
|-
| 16
| 6.2.1
| 生产车间地面是否为非吸收性、不透水并平坦光滑
|-
| 17
| 6.2.2
| 生产车间地面坡度是否有1%~2%坡度
|-
| 18
| 6.2.3
| 有腐蚀性介质排出的设备所在的地面是否有防止介质漫延 设施
|-
| 19
| 6.2.4
| 围护结构与地面的交角是否有圆弧过渡
|}


续表B   
续表B   


 
{| class="wikitable"
<html><body><table><tr><td>序号</td><td>条号</td><td>项 目</td></tr><tr><td>20</td><td>6.2.4</td><td>所有阳角是否为圆角</td></tr><tr><td>21</td><td>6.2.4</td><td>墙角与通道上是否有防撞设施</td></tr><tr><td>22</td><td>6.2.5</td><td>是否有外露木质构件</td></tr><tr><td>23</td><td>6.2.5</td><td>是否用了木质材料外露的门</td></tr><tr><td>24</td><td>6.2.6</td><td>走廊外窗是否为双层密闭窗</td></tr><tr><td>25</td><td>6.2.8</td><td>抗菌防霉涂料是否有合格证明</td></tr><tr><td>26</td><td>6.3.1</td><td>车间外墙之外3m内是否种了花草,是否为硬质地面</td></tr><tr><td>27</td><td>6.3.2</td><td>大门入口是否有防飞虫设施</td></tr><tr><td>28</td><td>6.3.3</td><td>下水道出口处是否有防虫、鼠的栅网</td></tr><tr><td>29</td><td>6.3.4</td><td>进出物料处是否设平台</td></tr><tr><td>30</td><td>7. 1. 2</td><td>空气净化系统送风是否有三级过滤</td></tr><tr><td>31</td><td>7. 1. 3</td><td>新风过滤器是否适合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td></tr><tr><td>32</td><td>7. 1. 4</td><td>风机正压段是否有不低于中效的过滤器</td></tr><tr><td>33</td><td>7. 1. 6</td><td>洁净用房回风口是否有合乎要求的过滤器</td></tr><tr><td>34</td><td>7. 1. 7</td><td>洁净用房内的产生温、湿、污染的设备是否被封闭或半封 闭,是否有排风</td></tr><tr><td>35</td><td>7. 1. 7</td><td>洁净用房内的产生温、湿、污染的设备敞开布置时,室内 是否不用循环风并有经处理达标的排风</td></tr><tr><td>36</td><td>7. 1.8</td><td>空调机组内过滤器前后是否有压差计</td></tr><tr><td>37</td><td>7. 1. 10</td><td>物料收集排风管是否为不锈钢的</td></tr><tr><td>38</td><td>7. 2. 1</td><td>室内气流是否为从清洁区至污染区的定向流</td></tr><tr><td>39</td><td>7.2.3</td><td>局部I级送风口是否比下方控制区每边各大20cm</td></tr><tr><td>40</td><td>7.2.4</td><td>送风口围挡壁下垂是否够0.5m</td></tr><tr><td>41</td><td>7.2.5</td><td>局部I级送风面积与室内面积比例是否符合规定</td></tr><tr><td>42</td><td>8.1.2</td><td>给、排水干管是否设在洁净用房的技术夹层或夹道内</td></tr><tr><td>43</td><td>8.2.2</td><td>洁净区入口是否每(10~15)人设一套洗手消毒干手设备, 是否有冷热水龙头</td></tr><tr><td>44</td><td>8.2.2</td><td>储存热水温度是否不低于60℃,循环热水温度是否不低 于50℃</td></tr></table></body></html>  
! 序号 !! 条号 !! 项 目
|-
| 20 || 6.2.4 || 所有阳角是否为圆角
|-
| 21 || 6.2.4 || 墙角与通道上是否有防撞设施
|-
| 22 || 6.2.5 || 是否有外露木质构件
|-
| 23 || 6.2.5 || 是否用了木质材料外露的门
|-
| 24 || 6.2.6 || 走廊外窗是否为双层密闭窗
|-
| 25 || 6.2.8 || 抗菌防霉涂料是否有合格证明
|-
| 26 || 6.3.1 || 车间外墙之外3m内是否种了花草,是否为硬质地面
|-
| 27 || 6.3.2 || 大门入口是否有防飞虫设施
|-
| 28 || 6.3.3 || 下水道出口处是否有防虫、鼠的栅网
|-
| 29 || 6.3.4 || 进出物料处是否设平台
|-
| 30 || 7. 1. 2 || 空气净化系统送风是否有三级过滤
|-
| 31 || 7. 1. 3 || 新风过滤器是否适合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 32 || 7. 1. 4 || 风机正压段是否有不低于中效的过滤器
|-
| 33 || 7. 1. 6 || 洁净用房回风口是否有合乎要求的过滤器
|-
| 34 || 7. 1. 7 || 洁净用房内的产生温、湿、污染的设备是否被封闭或半封 闭,是否有排风
|-
| 35 || 7. 1. 7 || 洁净用房内的产生温、湿、污染的设备敞开布置时,室内 是否不用循环风并有经处理达标的排风
|-
| 36 || 7. 1.8 || 空调机组内过滤器前后是否有压差计
|-
| 37 || 7. 1. 10 || 物料收集排风管是否为不锈钢的
|-
| 38 || 7. 2. 1 || 室内气流是否为从清洁区至污染区的定向流
|-
| 39 || 7.2.3 || 局部I级送风口是否比下方控制区每边各大20cm
|-
| 40 || 7.2.4 || 送风口围挡壁下垂是否够0.5m
|-
| 41 || 7.2.5 || 局部I级送风面积与室内面积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
| 42 || 8.1.2 || 给、排水干管是否设在洁净用房的技术夹层或夹道内
|-
| 43 || 8.2.2 || 洁净区入口是否每(10~15)人设一套洗手消毒干手设备, 是否有冷热水龙头
|-
| 44 || 8.2.2 || 储存热水温度是否不低于60℃,循环热水温度是否不低 于50℃
|}  


续表B   
续表B   


 
{| class="wikitable"
<html><body><table><tr><td>序号</td><td>条号</td><td>项 目</td></tr><tr><td>45</td><td>8.2.2</td><td>给水龙头是否为非手动开关</td></tr><tr><td>46</td><td>8.2.2</td><td>给水管与卫生器具及设备连接是否有空气隔断</td></tr><tr><td>47</td><td>8.2.3</td><td>洁净用房不同用途给水管是否有颜色区别</td></tr><tr><td>48</td><td>8.2.4</td><td>纯化水干管上是否有清洗口</td></tr><tr><td>49</td><td>8.2.5</td><td>洁净用房周围是否有洒水设施</td></tr><tr><td>50</td><td>8.3.3</td><td>洁净用房卫生器具污水透气管是否独立设置</td></tr><tr><td>51</td><td>8.3.4</td><td>I级洁净用房是否不设地漏</td></tr><tr><td>52</td><td>8.3.4</td><td>I、Ⅱ级洁净用房是否有排水立管穿过</td></tr><tr><td>53</td><td>8.3.4</td><td>可用地漏的是否为专用地漏</td></tr><tr><td>54</td><td>8.3.4</td><td>可有排水立管穿过的是否不设检查口</td></tr><tr><td>55</td><td>8.3.4</td><td>连接排水管处是否有排渣口</td></tr><tr><td>56</td><td>8.3.4</td><td>设排水沟的是否设有阻留残物的设施</td></tr><tr><td>57</td><td>8.4.2</td><td>洁净用房生产层和非通行夹层是否设置消火栓</td></tr><tr><td>58</td><td>9.1.2</td><td>电源是否在便于操作处设切断装置</td></tr><tr><td>59</td><td>9. 1. 4</td><td>穿线导管是否为不燃体</td></tr><tr><td>60</td><td>9. 1. 5</td><td>管线管口、各种电器与墙体接缝是否密封</td></tr><tr><td>61</td><td>9.2.1</td><td>光源是否采用高效荧光灯</td></tr><tr><td>62</td><td>9.2.2</td><td>灯具是否吸顶明装</td></tr><tr><td>63</td><td>9.2.2</td><td>是否采用了防潮防爆灯</td></tr><tr><td>64</td><td>9.2.2</td><td>紫外灯开关是否在用房之外</td></tr><tr><td>65</td><td>9.2.4</td><td>是否有备用照明</td></tr><tr><td>66</td><td>9.3.3</td><td>是否有风机启停顺序和温湿度自控系统</td></tr><tr><td>67</td><td>9.3.4</td><td>动力设备是否设变频节能措施</td></tr><tr><td>68</td><td>9.3.5</td><td>是否有门禁自控</td></tr></table></body></html>  
! 序号 !! 条号 !! 项 目
|-
| 45 || 8.2.2 || 给水龙头是否为非手动开关
|-
| 46 || 8.2.2 || 给水管与卫生器具及设备连接是否有空气隔断
|-
| 47 || 8.2.3 || 洁净用房不同用途给水管是否有颜色区别
|-
| 48 || 8.2.4 || 纯化水干管上是否有清洗口
|-
| 49 || 8.2.5 || 洁净用房周围是否有洒水设施
|-
| 50 || 8.3.3 || 洁净用房卫生器具污水透气管是否独立设置
|-
| 51 || 8.3.4 || I级洁净用房是否不设地漏
|-
| 52 || 8.3.4 || I、Ⅱ级洁净用房是否有排水立管穿过
|-
| 53 || 8.3.4 || 可用地漏的是否为专用地漏
|-
| 54 || 8.3.4 || 可有排水立管穿过的是否不设检查口
|-
| 55 || 8.3.4 || 连接排水管处是否有排渣口
|-
| 56 || 8.3.4 || 设排水沟的是否设有阻留残物的设施
|-
| 57 || 8.4.2 || 洁净用房生产层和非通行夹层是否设置消火栓
|-
| 58 || 9.1.2 || 电源是否在便于操作处设切断装置
|-
| 59 || 9. 1. 4 || 穿线导管是否为不燃体
|-
| 60 || 9. 1. 5 || 管线管口、各种电器与墙体接缝是否密封
|-
| 61 || 9.2.1 || 光源是否采用高效荧光灯
|-
| 62 || 9.2.2 || 灯具是否吸顶明装
|-
| 63 || 9.2.2 || 是否采用了防潮防爆灯
|-
| 64 || 9.2.2 || 紫外灯开关是否在用房之外
|-
| 65 || 9.2.4 || 是否有备用照明
|-
| 66 || 9.3.3 || 是否有风机启停顺序和温湿度自控系统
|-
| 67 || 9.3.4 || 动力设备是否设变频节能措施
|-
| 68 || 9.3.5 || 是否有门禁自控
|}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第622行: 第1,063行:
表1一般食品生产车间管制生产区   
表1一般食品生产车间管制生产区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加工调理场所 杀菌处理场所 (采用开放式设备者) 内包装材料的准备室 缓冲室 非易腐败即食性成品的内包装室</td><td>准清洁 生产区</td><td rowspan="2">管制生产区</td></tr><tr><td>易腐性、即食半成品(成品)的最后冷却或内包装 前的存放场所 即食产品的内包装室和无菌包装区</td><td>清洁生 产区</td></tr></table></body></html>  
|-
! 加工调理场所 <br />杀菌处理场所 (采用开放式设备者) <br />内包装材料的准备室 缓冲室 <br />非易腐败即食性成品的内包装室
! 准清洁 生产区
! rowspan="2" | 管制生产区
|-
| 易腐性、即食半成品(成品)的最后冷却或内包装 前的存放场所 <br />即食产品的内包装室和无菌包装区
| 清洁生 产区
|}  


表2乳制品管制生产区   
表2乳制品管制生产区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调配室 杀菌处理场所(采用开放式设备者) 发酵室 最终半成品储存室 内包装材料准备室 缓冲室</td><td>准洁净 生产区</td><td>管制生产区</td></tr><tr><td>半成品储存室 充填及内包装室 微生物接种培养室</td><td>洁净生 产区</td><td></td></tr></table></body></html>  
|-
! 调配室 杀菌处理场所(采用开放式设备者) <br />发酵室 最终半成品储存室 <br />内包装材料准备室 缓冲室
! 准洁净 生产区
! rowspan="2" | 管制生产区
|-
| 半成品储存室 充填及内包装室 <br />微生物接种培养室
| 洁净生 产区
|}  


表3饮料生产车间管制生产区   
表3饮料生产车间管制生产区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水处理室 萃取室 加工调理场 (包括浓缩果汁还原处理) 杀菌处理场 内包装材料的准备室及内包装容器洗涤场 缓冲室 热(非热)杀菌产品的灌装室</td><td>准洁净 生产区</td><td rowspan="2">管制生产区</td></tr><tr><td>非热杀菌产品的灌装室 待用内包装材料(容器)的暂存场所 乳酸菌发酵工序及菌种培养间 经灭菌后半成品(成品)的冷却或暂存场所</td><td>洁净生 产区</td></tr></table></body></html>  
|-
! 水处理室 萃取室 <br />加工调理场 (包括浓缩果汁还原处理) <br />杀菌处理场 内包装材料的准备室及内<br />包装容器洗涤场 缓冲室 热(非热)杀菌产品的灌装室
! 准洁净 生产区
! rowspan="2" | 管制生产区
|-
| 非热杀菌产品的灌装室 <br />待用内包装材料(容器)<br />的暂存场所 乳酸菌发酵工序及菌种培<br />养间 经灭菌后半成品(成品)的冷却或暂存场所
| 洁净生 产区
|}  


3.2.2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的各自特点,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程度、对环境的洁净要求不尽相同,它们的相对位置应予以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中发生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建筑,应置于厂区常年最少风向的上风侧,这是确保洁净用房少受污染的必要措施。   
3.2.2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的各自特点,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程度、对环境的洁净要求不尽相同,它们的相对位置应予以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中发生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建筑,应置于厂区常年最少风向的上风侧,这是确保洁净用房少受污染的必要措施。   
第647行: 第1,109行:
3.3.3缓冲室的设置在洁净厂房内比较普遍,如图1所示,如果从邻室A进入洁净室B,人顺着开门方向走进室内的瞬时,在入口处引起的风速在 $0 . 1 4 \mathrm { { m } / \mathrm { { s } \sim 0 . 2 \mathrm { { m } / \mathrm { { s } } } } }$ 以内,逆着开门方向时为 $0 . 0 8 \mathrm { m } / \mathrm { s } { \sim } 0 . 1 5 \mathrm { m } / \mathrm { s }$ 以内。只有在人进入室内,门开启的瞬间,气流速度有最大值。这一瞬间约为 $\mathrm { 2 s }$ 。虽然室内有正压,此时也不能阻止人进入带进污染。   
3.3.3缓冲室的设置在洁净厂房内比较普遍,如图1所示,如果从邻室A进入洁净室B,人顺着开门方向走进室内的瞬时,在入口处引起的风速在 $0 . 1 4 \mathrm { { m } / \mathrm { { s } \sim 0 . 2 \mathrm { { m } / \mathrm { { s } } } } }$ 以内,逆着开门方向时为 $0 . 0 8 \mathrm { m } / \mathrm { s } { \sim } 0 . 1 5 \mathrm { m } / \mathrm { s }$ 以内。只有在人进入室内,门开启的瞬间,气流速度有最大值。这一瞬间约为 $\mathrm { 2 s }$ 。虽然室内有正压,此时也不能阻止人进入带进污染。   


![](images/a655fa0b31e63d6b8210fd3edbf7fa849fbadbb8adab8a3827fb8b865c264a19.jpg
[[文件: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 50885-2013_图1 从邻室进入洁净室.jpg]]
图1从邻室进入洁净室   
图1从邻室进入洁净室   


缓冲室就是为了防止进门时带进污染的设施。它位于两间洁净室之间。缓冲室可以有几个门,但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门开启,此门关好,才允许开别的门。如果仅仅如此,则属于气闸室,而缓冲室还必须送洁净风,使其洁净度达到将进入的洁净室所具有的级别,见图2。   
缓冲室就是为了防止进门时带进污染的设施。它位于两间洁净室之间。缓冲室可以有几个门,但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门开启,此门关好,才允许开别的门。如果仅仅如此,则属于气闸室,而缓冲室还必须送洁净风,使其洁净度达到将进入的洁净室所具有的级别,见图2。   


![](images/c6a2852bbc49aae0ef1006bf7db2c8711a70b1e3aa6d94cea915640e3c07cf38.jpg
[[文件: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 50885-2013_图2 缓冲室门的启闭.jpg]]
图2缓冲室门的启闭   
图2缓冲室门的启闭   


第671行: 第1,133行:
表4缓冲室的作用   
表4缓冲室的作用   


 
'''此处用截图替代'''  
<html><body><table><tr><td>序号</td><td colspan="4">图 例</td><td>作用</td></tr><tr><td rowspan="3">1</td><td colspan="4"></td><td rowspan="3">绝对保护产品</td></tr><tr><td>内室</td><td>缓冲</td><td>外室</td><td>非洁净区</td></tr><tr><td>+++</td><td>++</td><td>+</td><td>0</td></tr><tr><td rowspan="3">2</td><td colspan="4"></td><td rowspan="3">绝对保护环境</td></tr><tr><td>内室</td><td>缓冲</td><td>外室</td><td>非洁净区</td></tr><tr><td></td><td></td><td></td><td></td></tr><tr><td></td><td colspan="4"></td><td rowspan="3">非常保护产品兼及 环境</td></tr><tr><td rowspan="3">3</td><td colspan="4"></td></tr><tr><td>内室</td><td>外室 (二次隔离)</td><td>缓冲</td><td>非洁净区</td></tr><tr><td>+++</td><td>++</td><td></td><td>0</td></tr><tr><td rowspan="3">4</td><td colspan="5"></td><td rowspan="3">非常保护环境兼及 产品</td></tr><tr><td>内室</td><td>外室 (二次隔离)</td><td>缓冲</td><td>非洁净区</td></tr><tr><td></td><td></td><td>+</td><td>0</td></tr></table></body></html>  


续表4   
续表4   


 
'''此处用截图替代''' 
<html><body><table><tr><td>序号</td><td colspan="4">图 例</td><td>作用</td></tr><tr><td rowspan="3">5</td><td colspan="4"></td><td rowspan="3">使内室易达到正压, 保护产品兼及环境</td></tr><tr><td>内室</td><td>缓冲</td><td>外室</td><td>非洁净区</td></tr><tr><td>+</td><td>++</td><td>+</td><td>0</td></tr><tr><td rowspan="3">6</td><td colspan="5"></td></tr><tr><td>内室</td><td>缓冲</td><td>外室</td><td>非洁净区</td><td rowspan="2">使内室易达到负压, 保护环境兼及产品</td></tr><tr><td></td><td></td><td></td><td>0</td></tr><tr><td rowspan="3">7</td><td colspan="5"></td><td rowspan="3">使内室易达到正压, 保护环境兼及产品</td></tr><tr><td>内室</td><td>缓冲</td><td>外室</td><td>非洁净区</td></tr><tr><td>+</td><td></td><td>+</td><td>0</td></tr><tr><td rowspan="3">8</td><td colspan="5"></td><td rowspan="3">使内室易达到负压, 保护产品兼及环境</td></tr><tr><td>内室</td><td>缓冲</td><td>外室</td><td>非洁净区</td></tr><tr><td></td><td>++</td><td>+</td><td>0</td></tr></table></body></html> 


3.3.4为避免互相影响、干扰,减少污染,原则上原料前处理(如切割、磨碎、烹调、提取、浓缩和稀释等)不宜与成品生产使用同一洁净区域。当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如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的加工原料切割需与成品内包装的生产在同一区域,以减少中间污染环节。   
3.3.4为避免互相影响、干扰,减少污染,原则上原料前处理(如切割、磨碎、烹调、提取、浓缩和稀释等)不宜与成品生产使用同一洁净区域。当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如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的加工原料切割需与成品内包装的生产在同一区域,以减少中间污染环节。   
第703行: 第1,163行:
表5食品工厂不同生产区域和空气洁净度等级   
表5食品工厂不同生产区域和空气洁净度等级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html><body><table><tr><td>生产区域</td><td>空气洁净 度级别</td><td>沉降 菌数</td><td>沉降真 菌数</td><td>生产工段</td></tr><tr><td>清洁生产区</td><td>1000~10000</td><td><30</td><td><10</td><td>易腐或即食性成品(半成品) 的冷却及储存、调整、内包 装等</td></tr><tr><td>准清洁生产区</td><td>100000</td><td><50</td><td></td><td>加工、加热处理等</td></tr><tr><td>一般生产区</td><td>300000</td><td><100</td><td></td><td>前处理、原料保管、仓库等</td></tr></table></body></html>  
|-
! 生产区域
! 空气洁净 度级别
! 沉降 菌数
! 沉降真 菌数
! 生产工段
|-
| 清洁生产区
| 1000~10000
| <30
| <10
| 易腐或即食性成品(半成品)<br /> 的冷却及储存、调整、内包 装等
|-
| 准清洁生产区
| 100000
| <50
|
| 加工、加热处理等
|-
| 一般生产区
| 300000
| <100
|
| 前处理、原料保管、仓库等
|}  


表6不同食品生产用洁净间的洁净度要求   
表6不同食品生产用洁净间的洁净度要求   


 
{| class="wikitable"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洁净度产品类别</td><td colspan="5">洁净度(≥0.5um微粒数)/(粒/ft3)</td></tr><tr><td>1</td><td>10</td><td>100</td><td>1000</td><td>10000</td></tr><tr><td>牛乳、乳制品</td><td></td><td></td><td></td><td></td><td></td></tr><tr><td>食肉、食肉加工</td><td></td><td></td><td></td><td></td><td></td></tr></table></body></html>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洁净度产品类别
! colspan="5" | 洁净度(≥0.5um微粒数)/(粒/ft<sup>3</sup>)
|-
| 1
| 10
| 100
| 1000
| 10000
|-
| 牛乳、乳制品
|
|
|
|
|
|-
| 食肉、食肉加工
|
|
|
|
|
|}  


续表6   
续表6   


 
{| class="wikitable"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洁净度产品类别</td><td colspan="5">洁净度(≥0.5μm微粒数)/(粒/ft3)</td></tr><tr><td>1</td><td>10</td><td>100</td><td>1000</td><td>10000</td></tr><tr><td>炼乳制品</td><td></td><td></td><td></td><td></td><td></td></tr><tr><td>清酒、酒类</td><td></td><td></td><td></td><td></td><td></td></tr><tr><td>糕饼、豆腐</td><td></td><td></td><td></td><td></td><td></td></tr><tr><td>制果、面包</td><td></td><td></td><td></td><td></td><td></td></tr><tr><td>蘑菇、菌类培养</td><td></td><td></td><td></td><td></td><td></td></tr></table></body></html>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洁净度产品类别
! colspan="5" | 洁净度(≥0.5um微粒数)/(粒/ft3)
|-
| 1
| 10
| 100
| 1000
| 10000
|-
| 牛乳、乳制品
|
|
|
|
|
|-
| 食肉、食肉加工
|
|
|
|
|
|}  


表7主要的食品工厂的推荐洁净度   
表7主要的食品工厂的推荐洁净度   


 
{| class="wikitable"
<html><body><table><tr><td>食品领域</td><td>BCR及所有流程</td><td>空气洁净度级别 (ISO)</td><td>温度 (℃)</td><td>湿度 (%)</td></tr><tr><td>肉类加工</td><td>热处理以后至包装的 中间制品冷藏库</td><td>6~8</td><td>15~18</td><td>60以下</td></tr><tr><td>乳制品加工</td><td>热处理后至填充包装</td><td>6~8</td><td>15~22</td><td>60以下</td></tr><tr><td>冷鲜包装切年糕</td><td>蒸米以后至切块包装 消耗冷藏库</td><td>5~8</td><td>20~24</td><td>60以下</td></tr><tr><td>无菌包装米饭 (常温保存)</td><td>做熟至包装</td><td>6~7</td><td>24~26</td><td>60以下</td></tr><tr><td>冷冻食品</td><td>加热处理至包装</td><td>7~8</td><td>15~20</td><td>60以下</td></tr><tr><td>切断蔬菜</td><td>洗净后至切断包装</td><td>8</td><td>20以下</td><td>60以下</td></tr></table></body></html>  
! 食品领域 !! BCR及所有流程 !! 空气洁净度级别 (ISO) !! 温度 (℃) !! 湿度 (%)
|-
| 肉类加工 || 热处理以后至包装的 中间制品冷藏库 || 6~8 || 15~18 || 60以下
|-
| 乳制品加工 || 热处理后至填充包装 || 6~8 || 15~22 || 60以下
|-
| 冷鲜包装切年糕 || 蒸米以后至切块包装 消耗冷藏库 || 5~8 || 20~24 || 60以下
|-
| 无菌包装米饭 (常温保存) || 做熟至包装 || 6~7 || 24~26 || 60以下
|-
| 冷冻食品 || 加热处理至包装 || 7~8 || 15~20 || 60以下
|-
| 切断蔬菜 || 洗净后至切断包装 || 8 || 20以下 || 60以下
|}  


表8各种食品生产要求的洁净度   
表8各种食品生产要求的洁净度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类型</td><td>品种</td><td>空气洁净度级别</td></tr><tr><td>肉(含鱼肉)类加工品</td><td>肉卷、烤肉、火腿、香肠</td><td>6~8</td></tr><tr><td>奶制品</td><td>奶粉、奶油、奶酪、含奶饮料</td><td>6~7</td></tr><tr><td>饮料</td><td>果汁、矿泉水、啤酒</td><td>6~7</td></tr><tr><td>调味品</td><td>果酱、浓缩浆</td><td>7~8</td></tr><tr><td>糕点等</td><td>面包、糕点、速食品、巧克力</td><td>6~7</td></tr><tr><td>豆制品</td><td>各种豆腐</td><td>8</td></tr><tr><td rowspan="2">菌类</td><td>蘑菇培育</td><td>6</td></tr><tr><td>植菌</td><td>5</td></tr><tr><td>海鲜</td><td>生食切断</td><td>5~6</td></tr></table></body></html>  
|-
! 类型
! 品种
! 空气洁净度级别(ISO)
|-
| 肉(含鱼肉)类加工品
| 肉卷、烤肉、火腿、香肠
| 6~8
|-
| 奶制品
| 奶粉、奶油、奶酪、含奶饮料
| 6~7
|-
| 饮料
| 果汁、矿泉水、啤酒
| 6~7
|-
| 调味品
| 果酱、浓缩浆
| 7~8
|-
| 糕点等
| 面包、糕点、速食品、巧克力
| 6~7
|-
| 豆制品
| 各种豆腐
| 8
|-
| rowspan="2" | 菌类
| 蘑菇培育
| 6
|-
| 植菌
| 5
|-
| 海鲜
| 生食切断
| 5~6
|}  


表9各种食品生产要求的洁净度   
表9各种食品生产要求的洁净度   


 
{| class="wikitable"
<html><body><table><tr><td>阶段</td><td>空气洁净度级别(ISO)</td></tr><tr><td>前置</td><td>8~9</td></tr><tr><td>加工</td><td>7~8</td></tr><tr><td>冷却</td><td>6~7</td></tr><tr><td>灌装、包装</td><td>6~7</td></tr><tr><td>检验</td><td>5</td></tr></table></body></html>  
! 阶段 !! 空气洁净度级别(ISO)
|-
| 前置 || 8~9
|-
| 加工 || 7~8
|-
| 冷却 || 6~7
|-
| 灌装、包装 || 6~7
|-
| 检验 || 5
|}  


表10食品工业中各部门对洁净度的要求   
表10食品工业中各部门对洁净度的要求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部门</td><td>食品加工内容</td><td>空气洁净度级别</td></tr><tr><td>鱼肉加工</td><td>烤竹鱼沫串冷却室</td><td>1000级</td></tr><tr><td>鱼肉加工</td><td>包装室</td><td>10000级</td></tr><tr><td>肉食加工</td><td>汉堡牛肉饼装入室</td><td>10000级</td></tr><tr><td>肉食加工</td><td>汉堡牛肉饼冷却室</td><td>1000~10000级</td></tr><tr><td>肉食加工</td><td>汉堡牛肉饼包装室</td><td>10000级</td></tr><tr><td>肉食加工</td><td>火腿包装室</td><td>10000级</td></tr><tr><td>肉食加工</td><td>火腿前室</td><td>10000级</td></tr><tr><td>点心加工</td><td>蛋糕包装室</td><td>100000级</td></tr><tr><td>点心加工</td><td>酥脆饼干包装室</td><td>1000级</td></tr><tr><td rowspan="2">蘑菇</td><td>培菌室</td><td>10000级</td></tr><tr><td>植苗室</td><td>100级</td></tr><tr><td>饮料工厂</td><td>鲜果汁灌装室</td><td>1000~10000 级</td></tr><tr><td>饮料工厂</td><td>牛奶灌装室</td><td>1000级</td></tr><tr><td>果酱工厂</td><td>果酱灌装室</td><td>10000级</td></tr><tr><td>粘糕加工厂</td><td>包装室</td><td>1000~10000级</td></tr><tr><td>面条加工厂</td><td>冷却包装室</td><td>1000~10000级</td></tr><tr><td>副食品加工厂</td><td>包装室</td><td>10000~100000 级</td></tr></table></body></html>  
|-
! 部门
! 食品加工内容
! 空气洁净度级别
|-
| 鱼肉加工
| 烤竹鱼沫串冷却室
| 1000级
|-
| 鱼肉加工
| 包装室
| 10000级
|-
| 肉食加工
| 汉堡牛肉饼装入室
| 10000级
|-
| 肉食加工
| 汉堡牛肉饼冷却室
| 1000~10000级
|-
| 肉食加工
| 汉堡牛肉饼包装室
| 10000级
|-
| 肉食加工
| 火腿包装室
| 10000级
|-
| 肉食加工
| 火腿前室
| 10000级
|-
| 点心加工
| 蛋糕包装室
| 100000级
|-
| 点心加工
| 酥脆饼干包装室
| 1000级
|-
| rowspan="2" | 蘑菇
| 培菌室
| 10000级
|-
| 植苗室
| 100级
|-
| 饮料工厂
| 鲜果汁灌装室
| 1000~10000 级
|-
| 饮料工厂
| 牛奶灌装室
| 1000级
|-
| 果酱工厂
| 果酱灌装室
| 10000级
|-
| 粘糕加工厂
| 包装室
| 1000~10000级
|-
| 面条加工厂
| 冷却包装室
| 1000~10000级
|-
| 副食品加工厂
| 包装室
| 10000~100000 级
|}  


表11日本某食品公司洁净度标准   
表11日本某食品公司洁净度标准   


 
{| class="wikitable"
<html><body><table><tr><td>名称</td><td>洁净等级</td><td>细菌数(粒/ft)</td><td>工序内容</td></tr><tr><td>无菌1级</td><td>100</td><td>0.1</td><td>分析室、检查室</td></tr><tr><td>无菌2级</td><td>1000</td><td>0.3</td><td>灌封间</td></tr><tr><td>无菌3级</td><td>10000</td><td>0.5</td><td>包装室、调配间</td></tr><tr><td>无菌4级</td><td>100000</td><td>2.5</td><td>包装室、灌封准备间</td></tr><tr><td>无菌5级</td><td>300000</td><td>6.0</td><td>材料仓库及其他</td></tr></table></body></html>  
! 名称 !! 洁净等级 !! 细菌数(粒/ft) !! 工序内容
|-
| 无菌1级 || 100 || 0.1 || 分析室、检查室
|-
| 无菌2级 || 1000 || 0.3 || 灌封间
|-
| 无菌3级 || 10000 || 0.5 || 包装室、调配间
|-
| 无菌4级 || 100000 || 2.5 || 包装室、灌封准备间
|-
| 无菌5级 || 300000 || 6.0 || 材料仓库及其他
|}  


我国少数食品标准中提出洁净用房及其级别要求,但没有综合性的具体设计措施。这些标准和其关于洁净用房的要求如下:   
我国少数食品标准中提出洁净用房及其级别要求,但没有综合性的具体设计措施。这些标准和其关于洁净用房的要求如下:   
第749行: 第1,424行:
表12洁净度级别及换气次数要求   
表12洁净度级别及换气次数要求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洁净级别</td><td colspan="2">尘埃数(粒/m)</td><td>活微生物数</td><td>换气次数</td></tr><tr><td>≥0.5μm</td><td>≥5μm</td><td>cfu/m</td><td>h-1</td></tr><tr><td>10000级</td><td>≤350000</td><td>≤2000</td><td>≤100</td><td>≥20</td></tr><tr><td>100000级</td><td>≤3500000</td><td>≤20000</td><td>≤500</td><td>≥15</td></tr></table></body></html>  
|-
! rowspan="2" | 洁净级别
! colspan="2" | 尘埃数(粒/m<sup>3</sup>)
! 活微生物数
! 换气次数
|-
| ≥0.5μm
| ≥5μm
| cfu/m
| h<sup>-1</sup>
|-
| 10000级
| ≤350000
| ≤2000
| ≤100
| ≥20
|-
| 100000级
| ≤3500000
| ≤20000
| ≤500
| ≥15
|}  


“洁净厂房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的要求。”   
“洁净厂房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的要求。”   
第800行: 第1,497行:
表13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   
表13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   


{| class="wikitable"
|- style="text-align:center;"
! 项目
! 尺寸 (m)
|-
| 往复运动机械与建筑墙的距离≥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5
|-
| 回转机械间距≥
| style="text-align:center;" | 0.8~1.2
|-
| 回转运动机械离墙距离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0.8~1.0
|-
| 泵的间距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0
|-
| 泵列与泵列间距≥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5
|-
| 离心机周围通道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5
|-
| 被吊物与设备最高点间距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0.4
|-
| 储槽间距≥
| style="text-align:center;" | 0.4~0.6
|-
| 计量桶间距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0.4~0.6
|-
| 控制室、开关室与炉子之间的距离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5
|-
| 货车通道 (上无吊轨时)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 52
|-
| 运输吊轨距墙
| style="text-align:center;" | 2.13
|-
| 冷藏间轨道间隔距离 (肉类)
| style="text-align:center;" | 0.91
|-
| 人行通道宽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 0
|-
| 不常通行地段的净空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9
|-
| 操作台通行部分的最小净空高度≥
| style="text-align:center;" | 2.0~2.5
|-
| 工艺设备和道路间距离≥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0
|-
| 操作台楼梯的斜度 (一般情况/特殊情况)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45°/60°
|} 


<html><body><table><tr><td>项目</td><td>尺寸 (m)</td></tr><tr><td>往复运动机械与建筑墙的距离</td><td>1.5</td></tr><tr><td>回转机械间距</td><td>0.8~1.2</td></tr><tr><td>回转运动机械离墙距离</td><td>0.8~1.0</td></tr><tr><td>泵的间距 ≥</td><td>1.0</td></tr><tr><td>泵列与泵列间距</td><td>1.5</td></tr><tr><td>离心机周围通道 ≥</td><td>1.5</td></tr><tr><td>被吊物与设备最高点间距 M</td><td>0.4</td></tr><tr><td>储槽间距</td><td>0.4~0.6</td></tr><tr><td>计量桶间距 ≥</td><td>0.4~0.6</td></tr><tr><td>控制室、开关室与炉子之间的距离</td><td>15</td></tr><tr><td>货车通道 (上无吊轨时) V</td><td>1. 52</td></tr><tr><td>运输吊轨距墙</td><td>2.13</td></tr><tr><td>冷藏间轨道间隔距离 (肉类)</td><td>0.91</td></tr><tr><td>人行通道宽 ≥</td><td>1. 0</td></tr><tr><td>不常通行地段的净空 ≥</td><td>1.9</td></tr><tr><td>操作台通行部分的最小净空高度</td><td>2.0~2.5</td></tr><tr><td>工艺设备和道路间距离</td><td>1.0</td></tr><tr><td>操作台楼梯的斜度 (一般情况/特殊情况) ≤</td><td>45°/60°</td></tr></table></body></html> 
[[文件: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 50885-2013_图3 操作设备所需的最小间距.jpg]]
 
![](images/0abf935a599f6cf60f73d01f224d1d181927725ad10a8b03f33a3b36d1eb799d.jpg
图3操作设备所需的最小间距   
图3操作设备所需的最小间距   


第848行: 第1,602行:
6.2.7、6.2.8本节对围护结构内表面抗菌涂饰工程进行了规定,由于在食品工业用房内使用抗菌涂饰工程目前在国内外意见不太统一,担心抗菌产品会使食品中产生抗药性菌株,但对于湿度经常超过 $7 5 \%$ 或有蒸汽作业的房间或关键区域的抗菌防霉问题,目前仍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内表面抗菌有很多方法,如消毒,但本规范仅对使用抗菌涂料的情况进行了规定。当相对湿度达到 $80 \%$ 时,不论温度高低,基本上都要发霉,见图4,所以此时可涂防霉涂料。   
6.2.7、6.2.8本节对围护结构内表面抗菌涂饰工程进行了规定,由于在食品工业用房内使用抗菌涂饰工程目前在国内外意见不太统一,担心抗菌产品会使食品中产生抗药性菌株,但对于湿度经常超过 $7 5 \%$ 或有蒸汽作业的房间或关键区域的抗菌防霉问题,目前仍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内表面抗菌有很多方法,如消毒,但本规范仅对使用抗菌涂料的情况进行了规定。当相对湿度达到 $80 \%$ 时,不论温度高低,基本上都要发霉,见图4,所以此时可涂防霉涂料。   


![](images/8348f549974863ce68b596c36fd34bc10cba5d5263fdc447f6bc355f8e3c0891.jpg
[[文件: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 50885-2013_图4 相对温度与霉菌的关系.jpg]]
图4相对湿度与霉菌的关系   
图4相对湿度与霉菌的关系   


第891行: 第1,645行:
环境宜另设送风口。   
环境宜另设送风口。   


![](images/cd664538c41a06444d42c5dbd46fa9bb40b3573c56d8b8fa1d2c23b6ab196c5a.jpg)  
[[文件: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 50885-2013_图5 局部 级送风口面积与背景环境的关系.jpg]]  
图5局部I级送风口面积与背景环境的关系   
图5局部I级送风口面积与背景环境的关系   


刘佳明
1,918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