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 GB 26851-2011: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创建页面,内容为“ == 1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的分类 、要求 、试验 、检验规则和标志 。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安装使用的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 。其他环境中安装的 、具有 特殊性能的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 ,除特殊要求由有关标准另行规定外 ,亦应执行本标准 。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未显示2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火灾声和或光报警器GB 26851-2011}}
== 标准状态 ==
<br>
当前标准: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 GB 26851-2011
发布日期:2011-07-29
实施日期:2012-01-01




第55行: 第64行:
4. 1. 1. 1 室外型和非住宅内使用室内型火灾声警报器的声信号至少在一个方向上 3 m 处的声压级应 不小于 75 dB(A计权) ,且在任意方向上 3 m 处的声压级应不大于 120 dB(A计权) 。
4. 1. 1. 1 室外型和非住宅内使用室内型火灾声警报器的声信号至少在一个方向上 3 m 处的声压级应 不小于 75 dB(A计权) ,且在任意方向上 3 m 处的声压级应不大于 120 dB(A计权) 。


4. 1. 1. 2 住宅内使用室内型火灾声警报器的声信号从开始发出至达到稳定应采用从低到高变化的方
4. 1. 1. 2 住宅内使用室内型火灾声警报器的声信号从开始发出至达到稳定应采用从低到高变化的方式运行 ,且从开始发出至达到稳定的时间应为 3 s~ 5 s。 开始发出的声信号在任意方向上 3 m 处的最 大声压级应不大于 45 dB(A计权) ,达到稳定后的声信号至少在一个方向上 3 m 处的声压级应不小于 75 dB(A计权) ,且在任意方向上 3 m 处的声压级应不大于 120 dB(A计权) 。
 
GB 26851—2011
 
式运行 ,且从开始发出至达到稳定的时间应为 3 s~ 5 s。 开始发出的声信号在任意方向上 3 m 处的最 大声压级应不大于 45 dB(A计权) ,达到稳定后的声信号至少在一个方向上 3 m 处的声压级应不小于 75 dB(A计权) ,且在任意方向上 3 m 处的声压级应不大于 120 dB(A计权) 。


4. 1. 1. 3 采用变调的火灾声警报器的变调周期应为 0. 2 s~ 5. 0 s。
4. 1. 1. 3 采用变调的火灾声警报器的变调周期应为 0. 2 s~ 5. 0 s。
第85行: 第90行:
4. 1. 4. 1 气体释放警报器应具有文字标志 ,文字标志应为红色发光标志 ,背景应为白色 ,文字高度应不 小于 100 mm。
4. 1. 4. 1 气体释放警报器应具有文字标志 ,文字标志应为红色发光标志 ,背景应为白色 ,文字高度应不 小于 100 mm。


4. 1. 4. 2 仅 使 用 红 色 文 字 信 息 、背 景 不 发 光 的 气 体 释 放 警 报 器 的 文 字 表 面 最 小 亮 度 不 应 小 于 50 cd/m2 ,最大亮度不应大于 300 cd/m2 ;使用红色文字信息 、白色发光背景的气体释放警报器的文字 表面最小亮度不应小于 5 cd/m2 ,最大亮度不应大于 300 cd/m2 , 白色背景与红色文字本身最大亮度与 最小亮度比值不应大于 10, 白色与相邻红色交界两边对应点的亮度比应不小于 5且不大于 15。
4. 1. 4. 2 仅 使 用 红 色 文 字 信 息 、背 景 不 发 光 的 气 体 释 放 警 报 器 的 文 字 表 面 最 小 亮 度 不 应 小 于 50 cd/,最大亮度不应大于 300 cd/;使用红色文字信息 、白色发光背景的气体释放警报器的文字 表面最小亮度不应小于 5 cd/,最大亮度不应大于 300 cd/, 白色背景与红色文字本身最大亮度与 最小亮度比值不应大于 10, 白色与相邻红色交界两边对应点的亮度比应不小于 5且不大于 15。


4. 1. 4. 3 气体释放警报器的闪亮频率应为 1 Hz~ 2 Hz,点亮与非点亮时间比应不小于 3 ∶ 2。
4. 1. 4. 3 气体释放警报器的闪亮频率应为 1 Hz~ 2 Hz,点亮与非点亮时间比应不小于 3 ∶ 2。
第109行: 第114行:
=== 4.5 电气强度 ===
=== 4.5 电气强度 ===


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的外部带电端子与外壳间应能耐受频率为 50 Hz、有效值为 1 250 V 的交流
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的外部带电端子与外壳间应能耐受频率为 50 Hz、有效值为 1 250 V 的交流电压历时 1 min的电气强度试验 ,并满足下述要求 :
 
电压历时 1 min的电气强度试验 ,并满足下述要求 :


a) 试验期间 ,不应发生击穿现象 ;
a) 试验期间 ,不应发生击穿现象 ;
第125行: 第128行:
b) 试验后 ,基本功能应符合 4. 1 的要求 。
b) 试验后 ,基本功能应符合 4. 1 的要求 。


注 :正常监视状态指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与控制和指示设备连接并接通电源 ,且未发出火灾声和/或光警报信号或 故障信号时的状态
注 :正常监视状态指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与控制和指示设备连接并接通电源 ,且未发出火灾声和/或光警报信号或故障信号时的状态


表 1 电磁兼容性试验条件
表 1 电磁兼容性试验条件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8f9fa;"
| --- | --- | --- | --- | --- | --- |
|- style="font-weight:bold; 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试验名称 | 试验条件 | | | | |
! 试验名称
| 静电放电 抗扰度  试验 | 放电电压  kV | 放电极性 | 放电间隔  s | 每点放电次数 | 工作状态 |
! colspan="5" | 试验条件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 :8 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 :6 | 正 、负 | ≥1 | 10 | 正常监视  状态 |
|- style="color:#202122;"
| 电快速瞬变  脉冲群抗扰  度试验 | 电压峰值 kV | 重复频率 kHz | 极性 | 时间 min | 工作状态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AC 电源线 :2× (1±0. 1) 其他连接线 :1× (1±0. 1) | AC 电源线 :2. 5× (1±0. 2) 其他连接线 :5× (1±0. 2) | 正 、负 | 每次 1 | 正常监视  状态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放电电压kV<br />
| 浪涌(冲击) 抗扰度试验 | 浪涌(冲击)电压  kV | 极性 | 持续时间  ms | 试验次数 | 工作状态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放电极性<br />
| AC 电源线 线-线 :1× (1±0. 1) AC 电源线 线-地 :2× (1±0. 1) 其他连接线 线-地 :1× (1±0. 1) | 正 、负 | 10 (下滑 100%) | AC 电源线 :5 其他连接线 :20 | 正常监视  状态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放电间隔s<br />
| 射频电磁场  辐射抗扰度  试验 | 场强 V/m | 频率范围  MHz | 扫描速率 10 oct/s | 调制幅度 | 工作状态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点放电次数<br />
| 10 | 80~ 1 000 | ≤1. 5× 10- 3 | 80%(1kHz, 正弦) | 正常监视  状态 |
| 工作状态
| 射频场感应  的传导骚扰  抗扰度试验 | 频率范围  MHz | 电压 dB μV | 调制幅度 | | 工作状态 |
|-
| 0. 15~ 80 | 140 | 80%(1kHz,正弦) | | 正常监视  状态 |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 8<br />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 6
| 正、负
| ≥1
| 10
| style="color:#202122;" | 正常监视状态
|- style="color:#202122;"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电压峰值kV<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重复频率kHz<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极性<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时间min<br />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 工作状态
|-
| AC电源线: 2×(1±0.1)<br />其他连接线: 1×(1±0.1)
| AC电源线: 2.5×(1±0.2)<br />其他连接线: 5×(1±0.2)
| 正、负
| 每次1
| style="color:#202122;" | 正常监视状态
|- style="color:#202122;"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浪涌(冲击)电压kV<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极性<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持续时间ms<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次数<br />
|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 工作状态
|-
| AC电源线 线-线: 1×(1±0.1)<br />AC电源线 线-地: 2×(1±0.1)<br />其他连接线 线-地:1×(1±0.1)
| 正、负
| 10 <br />(下滑100%)
| AC电源线: 5<br />其他连接线: 20
| style="color:#202122;" | 正常监视状态
|- style="color:#202122;"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场强V/m<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频率范围MHz<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扫描速率<br />10 oct/s<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调制幅度<br />
| 工作状态
|-
| 10
| 80~1 000
| ≤1.5×10<sup>-3</sup>
| 80%<br />(1kHz, 正弦)
| style="color:#202122;" | 正常监视状态
|- style="color:#202122;"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频率范围MHz<br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电压dB μV<br />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调制幅度<br />
| 工作状态
|-
| 0.15~80
| 140
| colspan="2" | 80%(1kHz, 正弦)
| style="color:#202122;" | 正常监视状态
|}


=== 4.7 气候环境耐受性 ===
=== 4.7 气候环境耐受性 ===
第153行: 第211行:
表 2 气候环境条件(运行试验)
表 2 气候环境条件(运行试验)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 | --- | --- | --- | --- |
|-
| 试验名称 | 试验条件 | | | |
! 试验名称
| 高温(运行)试验 | 温度 ℃ | 持续时间 h | 工作状态 | |
! colspan="4" | 试验条件
| 55±3(室内使用型) 70±3(室外使用型) | 16 | 正常监视状态 | |
|-
| 低温(运行)试验 | 温度 ℃ | 持续时间 h | 工作状态 | |
| rowspan="2" | 高温(运行)试验
| 0±3(室内使用型) -40±3(室外使用型) | 16 | 正常监视状态 | |
| 温度 ℃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温度 ℃ | 相对湿度 % | 持续时间 d | 工作状态 |
| 持续时间 h
| 40±2 | 90~ 95 | 4 | 正常监视状态 |
| colspan="2" | 工作状态
 
|- style="font-weight:normal;"
| 55±3(室内使用型)<br />70±3(室外使用型)
| 16
| colspan="2"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2" | 低温(运行)试验
| 温度 ℃
| 持续时间 h
| colspan="2" | 工作状态
|- style="font-weight:normal;"
| 0±3(室内使用型)<br />-40±3(室外使用型)
| 16
| colspan="2"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2"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温度 ℃
| 相对湿度 %
| 持续时间 d
| 工作状态
|- style="font-weight:normal;"
| 40±2
| 90~95
| 4
| 正常监视状态
|}
4. 7. 2 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应能耐受住表 3所规定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的试验 。试验后 ,应无破坏涂 覆和腐蚀现象 ,基本功能应符合 4. 1 的要求 。
4. 7. 2 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应能耐受住表 3所规定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的试验 。试验后 ,应无破坏涂 覆和腐蚀现象 ,基本功能应符合 4. 1 的要求 。


表 3 气候环境条件(耐久试验)
表 3 气候环境条件(耐久试验)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8f9fa;"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试验名称 | | 试验条件 | | | |
! rowspan="2" | 试验名称
| SO2 腐蚀(耐久)试验 | 温度 ℃ | 相对湿度 % | SO2 浓度 10- 6 | 持续时间 d | 工作状态 |
! colspan="5" | 实验条件
| 25±2 | 93±3 | 25±5 | 21 | 不通电状态 |
|-
| style="color:#202122;" | 温度 ℃
| style="color:#202122;" | 相对湿度 %
| style="color:#202122;" | SO<sub>2</sub> 浓度 10<sup>-6</sup>
| style="color:#202122;" | 持续时间 d
| style="color:#202122;" | 工作状态
|- style="font-weight:normal; text-align:left; 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SO<sub>2</sub> 腐蚀(耐久)试验
| 25±2
| 93±3
| 25±5
| 21
| 不通电状态
|}


=== 4.8 机械环境耐受性 ===
=== 4.8 机械环境耐受性 ===
第183行: 第278行:
表 4 机械环境条件
表 4 机械环境条件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8f9fa;"
| ---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试验名称 | 试验条件 | | | | | |
! 试验名称
| 冲击(运行)试验 | 峰值加速度 m/s2 | | 脉冲持续时间 ms | 冲击方向 | 冲击次数 | 工作状态 |
! colspan="6" | 试验条件
| (100-20M) × 10 (质量 M≤4. 75 kg时) | | 6 | 6 (3个相互垂 直轴线中的每  个方向) | 每个方向 3 次 | 正常监视状态 |
|- style="color:#202122;"
| 振动(正弦)  (运行)试验 | 频率循环范围 Hz | 加速幅值 m/s2 | 扫频速率 oct/min | 每个轴线扫  频次数 | 振动方向 | 工作状态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font-weight:normal;" | 冲击(运行)试验
| 10~ 150 | 0. 981 | 1 | 1 | X、Y、Z | 正常监视状态 |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font-weight:normal;" | 峰值加速度 m/s²<br />
| 脉冲持续时间 ms
| 冲击方向
| 冲击次数
| 工作状态
|- style="font-weight:normal;"
| colspan="2" | (100-20M) × 10 <br />(质量 M≤4.75 kg时)
| style="color:#202122;" | 6
| style="color:#202122;" | 6 (3个相互垂直轴线中的每个方向)
| style="color:#202122;" | 每个方向 3 次
| style="color:#202122;" | 正常监视状态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试验名称
| 试验条件<br />频率循环范围 Hz
| 加速幅值 m/
| 扫频速率 oct/min
| 每个轴线扫频次数
| 振动方向
| 工作状态
|- style="font-weight:normal; 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振动(正弦)(运行)试验
| 10~150
| 0.981
| 1
| 1
| X、Y、Z
| 正常监视状态
|}


=== 4.9 外壳防护等级 ===
=== 4.9 外壳防护等级 ===
第245行: 第367行:
表 5 试验程序
表 5 试验程序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序 号 | 章 条 | 试验项 目 | | 试样编号 |
|-
| 1 | 5. 2 | 基本功能试验 | | 1~ 6 |
 
| 2 | 5. 3 | 运行可靠性试验 | | 1 |
! 序号 !! 章条 !! 试验项目 !! 电气强度试验 !! 试样编号
| 3 | 5. 4 | 电压波动试验 | | 2 |
 
| 4 | 5. 5 | 绝缘电阻试验 | | 2 |
|-
| 5 | 5. 6 |  | 电气强度试验 | 2 |
 
| 6 | 5. 7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 3 |
| 1 || 5.2 || 基本功能试验 ||  || 1~6
| 7 | 5. 8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 3 |
 
| 8 | 5. 9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 3 |
|-
| 9 | 5. 10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 3 |
 
| 10 | 5. 11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 3 |
| 2 || 5.3 || 运行可靠性试验 ||  || 1
| 11 | 5. 12 | 高温(运行)试验 | | 4 |
 
| 12 | 5. 13 | 低温(运行)试验 | | 4 |
|-
| 13 | 5. 14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 4 |
 
| 14 | 5. 15 | SO2 腐蚀(耐久)试验 | | 5 |
| 3 || 5.4 || 电压波动试验 ||  || 2
| 15 | 5. 16 | 冲击(运行)试验 | | 6 |
 
| 16 | 5. 17 | 振动(正弦)(运行)试验 | | 6 |
|-
| 17 | 5. 18 |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 | 2 |
 
| 注 1: 5. 6 的试验仅对额定工作电压大于 50 V 的警报器进行 。  注 2: 仅具有电阻 、二极管等类电子元件的试样不进行 5. 7~ 5. 11项试验 。  注 3: 5. 18的试验仅对室外型警报器进行 。 | | | | |
| 4 || 5.5 || 绝缘电阻试验 ||  || 2
 
|-
 
| 5 || 5.6 ||| 电气强度试验 || 2
 
|-
 
| 6 || 5.7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 3
 
|-
 
| 7 || 5.8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 3
 
|-
 
| 8 || 5.9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 3
 
|-
 
| 9 || 5.10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 3
 
|-
 
| 10 || 5.11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 3
 
|-
 
| 11 || 5.12 || 高温(运行)试验 ||  || 4
 
|-
 
| 12 || 5.13 || 低温(运行)试验 ||  || 4
 
|-
 
| 13 || 5.14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 4
 
|-
 
| 14 || 5.15 || SO<sub>2</sub>腐蚀(耐久)试验 ||  || 5
 
|-
 
| 15 || 5.16 || 冲击(运行)试验 ||  || 6
 
|-
 
| 16 || 5.17 || 振动(正弦)(运行)试验 ||  || 6
 
|-
 
| 17 || 5.18 ||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  || 2
 
|-
 
| colspan="5" | 注1: 5.6的试验仅对额定工作电压大于50V的警报器进行。注2: 仅具有电阻、二极管等类电子元件的试样不进行5.7~5.11项试验。注3: 5.18的试验仅对室外型警报器进行。
 
|}


=== 5.2 基本功能试验 ===
=== 5.2 基本功能试验 ===
第483行: 第663行:
5. 16. 1. 1 将试样刚性安装在冲击试验台上 ,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5. 16. 1. 1 将试样刚性安装在冲击试验台上 ,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5. 16. 1. 2 启动冲击试验台 ,对质量为 M (kg) 的试样 , 以峰值加速度为(100-20M) × 10 m/s2 , 脉冲 持续时间为 6 ms的半正弦波脉 冲 , 对 试 样 的 三 个 相 互 垂 直 的 轴 线 中 的 每 个 方 向 连 续 冲 击 3 次 , 总 计 18次 。 冲击结束后 ,保持 2 min。观察并记录试样状态 。
5. 16. 1. 2 启动冲击试验台 ,对质量为 M (kg) 的试样 , 以峰值加速度为(100-20M) × 10 m/, 脉冲 持续时间为 6 ms的半正弦波脉 冲 , 对 试 样 的 三 个 相 互 垂 直 的 轴 线 中 的 每 个 方 向 连 续 冲 击 3 次 , 总 计 18次 。 冲击结束后 ,保持 2 min。观察并记录试样状态 。


5. 16. 1. 3 检查试样外观及紧固部位 。
5. 16. 1. 3 检查试样外观及紧固部位 。
第499行: 第679行:
5. 17. 1. 1 将试样按正常安装方式刚性安装 ,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5. 17. 1. 1 将试样按正常安装方式刚性安装 ,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5. 17. 1. 2 依次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 ,在 10 Hz~ 150 Hz 的频率循环范围内 , 以 4. 905 m/s2 的加 速度幅值 、1 oct/min的扫频速率 ,各进行 1 次扫频循环 。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 。
5. 17. 1. 2 依次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 ,在 10 Hz~ 150 Hz 的频率循环范围内 , 以 4. 905 m/的加 速度幅值 、1 oct/min的扫频速率 ,各进行 1 次扫频循环 。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 。


5. 17. 1. 3 检查试样外观及紧固部位 。
5. 17. 1. 3 检查试样外观及紧固部位 。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