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火灾探测器 GB 15631-2008: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特种火灾探测器 GB 15631-2008}}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特种火灾探测器GB 15631-2008}}
== 标准状态 ==
<br>
当前标准:特种火灾探测器 GB 15631-2008
 
发布日期:2008-09-01
 
实施日期:2009-05-01
 
 
旧标准:特种火灾探测器 GB 15631-1995
 
发布日期:1995-07-19
 
实施日期:1996-02-01
 
废止日期:2009-05-01


== 1 范围 ==
== 1 范围 ==
第57行: 第73行:
b) 点型采样式 。
b) 点型采样式 。


GB 15631—2008
 


== 4 技术要求 ==
== 4 技术要求 ==
第103行: 第119行:
表 1 运行试验的气候环境条件要求
表 1 运行试验的气候环境条件要求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高温(运行)试验 | 温度/℃ | 55 ± 2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参数
| 持续时间/h | 2 |
! 试验条件
| 低温(运行)试验 | 温度/℃ | - 10±3 | 正常监视状态 |
! 工作状态
| 持续时间/h | 2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恒定湿热 (运行)试验 | 温度/℃ | 40±2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2" | 高温(运行)试验
| 相对湿度/% | 93±3 |
| 温度/℃
| 持续时间/d | 4 |
| 55 ± 2
| rowspan="2" | 正常监视状态
|-
| 持续时间/h
| 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低温(运行)试验
| 温度/℃
| - 10±3
| rowspan="2" | 正常监视状态
|-
| 持续时间/h
| 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恒定湿热 (运行)试验
| 温度/℃
| 40±2
| rowspan="3" | 正常监视状态
|-
| 相对湿度/%
| 93±3
|-
| 持续时间/d
| 4
|}


4 . 1 . 7 . 2 耐久试验
4 . 1 . 7 . 2 耐久试验
第124行: 第164行:
表 2 耐久试验的气候环境条件要求
表 2 耐久试验的气候环境条件要求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恒定湿热 (耐久)试验 | 温度/℃ | 40±2 | 不通电状态 |
! 试验参数
| 相对湿度/% | 93±3 |
! 试验条件
| 持续时间/d | 21 |
! 工作状态
| 腐蚀试验 | 温度/℃ | 25 ± 2 | 不通电状态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相对湿度/% | 93±3 |
| rowspan="3" | 恒定湿热 (耐久)试验
| 持续时间/d | 21 |
| 温度/℃
| SO2 浓度/10- 6 | 25 ± 5 |
| 40±2
| rowspan="3" | 不通电状态
|-
| 相对湿度/%
| 93±3
|-
| 持续时间/d
| 2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4" | 腐蚀试验
| 温度/℃
| 25 ± 2
| rowspan="4" | 不通电状态
|-
| 相对湿度/%
| 93±3
|-
| 持续时间/d
| 21
|-
| SO2 浓度/10- 6
| 25 ± 5
|}


4 . 1 . 8 机械环境试验
4 . 1 . 8 机械环境试验
第149行: 第211行:
表 3 运行试验的机械环境条件要求
表 3 运行试验的机械环境条件要求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振动试验 (正弦) (运行) | 频率范围/Hz | 10 ~ 150 ~ 10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参数
| 加速度/(m/s2 ) | 9 . 8 |
! 试验条件
| 扫频速率/(oct/min) | 1 |
! 工作状态
| 轴线数 | 3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个轴线扫频次数 | 20 |
| rowspan="5" | 振动试验 (正弦) (运行)
| 冲击试验 | 峰值加速度/(m/s2 ) | (100-20*m*)×10(质量 *m*≤4 . 75 kg 时) | 正常监视状态 |
| 频率范围/Hz
| 0(质量 *m*>4 . 75 kg 时) |
| 10 ~ 150 ~ 10
| 脉冲时间/ms | 6 |
| rowspan="5" | 正常监视状态
| 冲击方向 | 6 |
|-
| 碰撞试验 | 锤头速度/(m/s) | 1 . 5 ±0 . 125 | 正常监视状态 |
| 加速度/(m/s2 )
| 碰撞动能/J | 1 . 9 ±0 . 1 |
| 9 . 8
| 碰撞次数 | 1 |
|-
 
| 扫频速率/(oct/min)
| 1
|-
| 轴线数
| 3
|-
| 每个轴线扫频次数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4" | 冲击试验
| 峰值加速度/(m/s2 )
| (100-20m)×10(质量 m≤4 . 75 kg 时)
| rowspan="4" | 正常监视状态
|-
| 0(质量 m>4 . 75 kg 时)
|  
|-
| 脉冲时间/ms
| 6
|-
| 冲击方向
| 6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碰撞试验
| 锤头速度/(m/s)
| 1 . 5 ±0 . 125
| rowspan="3" | 正常监视状态
|-
| 碰撞动能/J
| 1 . 9 ±0 . 1
|-
| 碰撞次数
| 1
|}
4 . 1 . 8 . 2 耐久试验
4 . 1 . 8 . 2 耐久试验


第175行: 第270行:
表 4 耐久试验的机械环境条件要求
表 4 耐久试验的机械环境条件要求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振动试验 (正弦) (耐久) | 频率范围/Hz | 10 ~ 150 ~ 10 | 不通电状态 |
! 试验参数
| 加速度/(m/s2 ) | 10 |
! 试验条件
| 扫频速率/(oct/min) | 1 |
! 工作状态
| 轴线数 | 3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个轴线扫频次数 | 20 |
| rowspan="5" | 振动试验 (正弦) (耐久)
| 频率范围/Hz
| 10 ~ 150 ~ 10
| rowspan="5" | 不通电状态
|-
| 加速度/(m/s2 )
| 10
|-
| 扫频速率/(oct/min)
| 1
|-
| 轴线数
| 3
|-
| 每个轴线扫频次数
| 20
|}


4 . 1 . 9 电磁兼容试验
4 . 1 . 9 电磁兼容试验
第194行: 第305行:
表 5 电磁兼容性试验条件要求
表 5 电磁兼容性试验条件要求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射频电磁场辐射 抗扰度试验 | 场强/(V/m) | 10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参数
| 频率范围/MHz | 80 ~ 1 000 |
! 试验条件
| 调制幅度 | 80%(1 Hz,正弦) |
! 工作状态
| 扫频速率/(10 oct/s) | ≤1 . 5 × 10- 3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抗扰度试验 | 电压/dBμV | 140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4" | 射频电磁场辐射 抗扰度试验
| 频率范围/MHz | 0 . 15 ~ 100 |
| 场强/(V/m)
| 调制幅度 | 80%(1 Hz,正弦) |
| 10
| 扫频速率/(10 oct/s) | ≤1 . 5 × 10- 3 |
| rowspan="4" | 正常监视状态
| 静电放电 抗扰度试验 | 放电电压/kV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试样)8 | 正常监视状态 |
|-
| 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试样和耦合板)6 |
| 频率范围/MHz
| 每点放电次数 | 10 |
| 80 ~ 1 000
| 放电极性 | 正 、负 |
|-
| 时间间隔/s | ≥1 |
| 调制幅度
| 80%(1 Hz,正弦)
|-
| 扫频速率/(10 oct/s)
| ≤1 . 5 × 10<sup>-3</sup>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4"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抗扰度试验
| 电压/dBμV
| 140
| rowspan="4" | 正常监视状态
|-
| 频率范围/MHz
| 0 . 15 ~ 100
|-
| 调制幅度
| 80%(1 Hz,正弦)
|-
| 扫频速率/(10 oct/s)
| ≤1 . 5 × 10<sup>-3</sup>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5" | 静电放电 抗扰度试验
| rowspan="2" | 放电电压/kV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试样)8
| rowspan="5" | 正常监视状态
|-
| 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试样和耦合板)6
|-
| 每点放电次数
| 10
|-
| 放电极性
| 正 、负
|-
| 时间间隔/s
| ≥1
|}


表 5(续)
表 5(续)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抗扰度试验 | 电压峰值/kV | 1 × (1 ±0 . 1)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参数
| 重复频率/kHz | 5 × (1 ±0 . 2) |
! 试验条件
| 极性 | 正 、负 |
! 工作状态
| 时间 | 每次 1 min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浪涌(冲击) 抗扰度试验 | 浪涌冲击电压/kV | 线-地 1 × (1 ±0 . 1)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4"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抗扰度试验
| 极性 | 正 、负 |
| 电压峰值/kV
| 试验次数 | 5 |
| 1 × (1 ±0 . 1)
| rowspan="4" | 正常监视状态
|-
| 重复频率/kHz
| 5 × (1 ±0 . 2)
|-
| 极性
| 正 、负
|-
| 时间
| 每次 1 min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浪涌(冲击) 抗扰度试验
| 浪涌冲击电压/kV
| 线-地 1 × (1 ±0 . 1)
| rowspan="3" | 正常监视状态
|-
| 极性
| 正 、负
|-
| 试验次数
| 5
|}


=== 4.2 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 ===
=== 4.2 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 ===
第228行: 第396行:
4 . 2 . 1 响应阈值分布的一致性
4 . 2 . 1 响应阈值分布的一致性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测量每只探测器的响应阈值,其最大响应阈值与最小响应阈值的比应不大于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测量每只探测器的响应阈值,其最大响应阈值与最小响应阈值的比应不大于2 . 0 。
 
2 . 0 。


4 . 2 . 2 重复性
4 . 2 . 2 重复性
第250行: 第416行:
4 . 2 . 6 环境光线干扰
4 . 2 . 6 环境光线干扰


探测器在以下环境光线作用期间,不应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或故障信号 。环境光线干扰结束后,在白 炽灯和荧光灯同时点亮的条件下测量探测器响应阈值,其响应阈值与该探测器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 阈值相比较,最大响应阈值与最小响应阈值之比应不大于 1 . 6 。试验后,试样响应阈值比 *s*max ∶ *s*min 应 不大于 1 . 3 。
探测器在以下环境光线作用期间,不应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或故障信号 。环境光线干扰结束后,在白 炽灯和荧光灯同时点亮的条件下测量探测器响应阈值,其响应阈值与该探测器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 阈值相比较,最大响应阈值与最小响应阈值之比应不大于 1 . 6 。试验后,试样响应阈值比 S<sub>max</sub> S<sub>min</sub> 应 不大于 1 . 3 。


a) 用两只 25 W 的白炽灯(色温为 2 850 K±100 K) ,亮 1 s 熄 1 s,共 20 次 。
a) 用两只 25 W 的白炽灯(色温为 2 850 K±100 K) ,亮 1 s 熄 1 s,共 20 次 。
第264行: 第430行:
表 6 火灾灵敏度试验火条件要求
表 6 火灾灵敏度试验火条件要求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火名称 | 试 验 火 条 件 | |
! 试验火名称
| 正庚烷火 | 燃料 | 正庚烷(分析纯级),加 3%(体积分数)甲苯 |
! 试 验 火 条 件
| 质量 | 650 g |
!
| 布置 | 将燃料放置于用 2 mm厚钢板制成 、底面尺寸为 33 cm×33 cm、高为 5 cm 的容器中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点火方式 | 火焰或电火花 |
| rowspan="4" | 正庚烷火
| 乙醇明火 | 燃料 | 工业乙醇(乙醇含量 90%以上,含少量甲醇) |
| 燃料
| 质量 | 2 000 g |
| 正庚烷(分析纯级),加 3%(体积分数)甲苯
| 布置 | 将燃料放置于用 2 mm厚钢板制成 、底面尺寸为 33 cm×33 cm、高为 5 cm 的容器中 |
|-
| 点火方式 | 火焰或电火花 |
| 质量
| 650 g
|-
| 布置
| 将燃料放置于用 2 mm厚钢板制成 、底面尺寸为 33 cm×33 cm、高为 5 cm 的容器中
|-
| 点火方式
| 火焰或电火花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4" | 乙醇明火
| 燃料
| 工业乙醇(乙醇含量 90%以上,含少量甲醇)
|-
| 质量
| 2 000 g
|-
| 布置
| 将燃料放置于用 2 mm厚钢板制成 、底面尺寸为 33 cm×33 cm、高为 5 cm 的容器中
|-
| 点火方式
| 火焰或电火花
|}


=== 4.3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
=== 4.3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
第368行: 第555行:
表 7 响应阈值要求
表 7 响应阈值要求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探测器类型 | 响应阈值*m*(用减光率表示) |
|-
| 高灵敏 | *m*≤0 . 8 %obs/m |
! 探测器类型 !! 响应阈值m(用减光率表示)
| 灵敏 | 0 . 8%obs/m <*m*≤2 %obs/m |
|-
| 普通 | *m*>2%obs/m |
| 高灵敏 || m≤0.8%obs/m
|-
| 灵敏 || 0.8%obs/m < m≤2%obs/m
|-
| 普通 || m>2%obs/m
|}


当探测器的响应阈值在表 1 中两个及两个以上区间可调时,应有响应阈值所在区间指示,并满足相 应要求 。
当探测器的响应阈值在表 1 中两个及两个以上区间可调时,应有响应阈值所在区间指示,并满足相 应要求 。
第437行: 第629行:
表 8 一级 、二级防火监测参数表
表 8 一级 、二级防火监测参数表


|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 --- |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距离 *D*/ m | 镜头/ mm | 视场角 | | 燃烧盘尺寸/m×m | | 定位精度/m | |
! rowspan="2" style="text-align:left;" | 距离 D/ m
| 水平 *α* | 垂直 *β* | 一级防火 | 二级防火 | Δ*X* | Δ*Y* |
! rowspan="2" style="text-align:left;" | 镜头/ mm
| 5 | 4 | 64 ° | 50 ° | 0 . 020 × 0 . 020 | 0 . 060 × 0 . 060 | ±0 . 100 | ±0 . 147 |
! colspan="2" | 视场角
| 6 | 42 ° | 32 ° | 0 . 020 × 0 . 020 | 0 . 040 × 0 . 040 | ±0 . 100 | ±0 . 142 |
! colspan="2" | 燃烧盘尺寸/m×m
| 8 | 32 ° | 24 ° | 0 . 020 × 0 . 020 | 0 . 030 × 0 . 030 | ±0 . 100 | ±0 . 142 |
! colspan="2" | 定位精度/m
| 12 | 22 ° | 17 ° | 0 . 020 × 0 . 020 | 0 . 020 × 0 . 020 | ±0 . 100 | ±0 . 142 |
|-
| 25 | 4 | 64 ° | 50 ° | 0 . 090 × 0 . 090 | 0 . 400 × 0 . 400 | ±0 . 488 | ±0 . 806 |
| 水平 α
| 6 | 42 ° | 32 ° | 0 . 060 × 0 . 060 | 0 . 250 × 0 . 250 | ±0 . 300 | ±0 . 754 |
| 垂直 β
| 8 | 32 ° | 24 ° | 0 . 040 × 0 . 040 | 0 . 150 × 0 . 150 | ±0 . 225 | ±0 . 727 |
| 一级防火
| 12 | 22 ° | 17 ° | 0 . 030 × 0 . 030 | 0 . 090 × 0 . 090 | ±0 . 153 | ±0 . 723 |
| 二级防火
| 50 | 6 | 42 ° | 32 ° | 0 . 150 × 0 . 150 | 0 . 550 × 0 . 550 | ±0 . 600 | ± 1 . 931 |
| ΔX
| 8 | 32 ° | 24 ° | 0 . 090 × 0 . 090 | 0 . 400 × 0 . 400 | ±0 . 450 | ± 1 . 643 |
| ΔY
| 12 | 22 ° | 17 ° | 0 . 060 × 0 . 060 | 0 . 2 50 × 0 . 250 | ±0 . 306 | ± 1 . 494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0 | 12 | 22 ° | 17 ° | 0 . 150 × 0 . 150 | 0 . 600 × 0 . 600 | ±0 . 612 | ± 3 . 360 |
| rowspan="4" | 5
| 4
| 64 °
| 50 °
| 0 . 020 × 0 . 020
| 0 . 060 × 0 . 060
| ±0 . 100
| ±0 . 147
|-
| 6
| 42 °
| 32 °
| 0 . 020 × 0 . 020
| 0 . 040 × 0 . 040
| ±0 . 100
| ±0 . 142
|-
| 8
| 32 °
| 24 °
| 0 . 020 × 0 . 020
| 0 . 030 × 0 . 030
| ±0 . 100
| ±0 . 142
|-
| 12
| 22 °
| 17 °
| 0 . 020 × 0 . 020
| 0 . 020 × 0 . 020
| ±0 . 100
| ±0 . 14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4" | 25
| 4
| 64 °
| 50 °
| 0 . 090 × 0 . 090
| 0 . 400 × 0 . 400
| ±0 . 488
| ±0 . 806
|-
| 6
| 42 °
| 32 °
| 0 . 060 × 0 . 060
| 0 . 250 × 0 . 250
| ±0 . 300
| ±0 . 754
|-
| 8
| 32 °
| 24 °
| 0 . 040 × 0 . 040
| 0 . 150 × 0 . 150
| ±0 . 225
| ±0 . 727
|-
| 12
| 22 °
| 17 °
| 0 . 030 × 0 . 030
| 0 . 090 × 0 . 090
| ±0 . 153
| ±0 . 723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50
| 6
| 42 °
| 32 °
| 0 . 150 × 0 . 150
| 0 . 550 × 0 . 550
| ±0 . 600
| ± 1 . 931
|-
| 8
| 32 °
| 24 °
| 0 . 090 × 0 . 090
| 0 . 400 × 0 . 400
| ±0 . 450
| ± 1 . 643
|-
| 12
| 22 °
| 17 °
| 0 . 060 × 0 . 060
| 0 . 2 50 × 0 . 250
| ±0 . 306
| ± 1 . 494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0
| 12
| 22 °
| 17 °
| 0 . 150 × 0 . 150
| 0 . 600 × 0 . 600
| ±0 . 612
| ± 3 . 360
|}


4 . 4 . 2 重复性
4 . 4 . 2 重复性
第490行: 第781行:
4 . 5 . 1 . 6 按(5 μL/L)/min 的速率将气体检验装置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至 15 μL/L,保持 10 min 。探 测器不应发出火灾报警或故障信号 。
4 . 5 . 1 . 6 按(5 μL/L)/min 的速率将气体检验装置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至 15 μL/L,保持 10 min 。探 测器不应发出火灾报警或故障信号 。


4 . 5 . 1 . 7 继续按(5 μL/L)/min 的速率向气体检验装置中加入一氧化碳,直至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 号或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 100 μL/L 。记录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时的一氧化碳浓度值 。这一浓度值即 为探测器的响应阈值(*S*)。
4 . 5 . 1 . 7 继续按(5 μL/L)/min 的速率向气体检验装置中加入一氧化碳,直至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 号或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 100 μL/L 。记录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时的一氧化碳浓度值 。这一浓度值即 为探测器的响应阈值(S)。


4 . 5 . 1 . 8 探测器响应阈值(*S*)应符合表 9 的规定 。应能通过探测器或其连接的控制和指示设备查询
4 . 5 . 1 . 8 探测器响应阈值(S)应符合表 9 的规定 。应能通过探测器或其连接的控制和指示设备查询


探测器的设定的响应阈值(*s*0 ) 。
探测器的设定的响应阈值(S<sub>0</sub> ) 。


表 9 固定响应阈值
表 9 固定响应阈值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响应阈值 | 设定的响应阈值(*s*0 ) | 最小响应阈值 | 最大响应阈值 |
|-
| μL/L | 26 ~ 45 | 0 . 7 *s*0 | 1 . 5 *s*0 |
! 响应阈值 !! 设定的响应阈值(S<sub>0</sub> ) !! 最小响应阈值 !! 最大响应阈值
|-
| μL/L || 26 ~ 45 || 0.7 S <sub>0</sub> || 1.5 S <sub>0</sub>
|}


4 . 5 . 2 可调响应阈值的测量
4 . 5 . 2 可调响应阈值的测量


4 . 5 . 2 . 1 探测器的响应阈值应在表 10 规定 *s*0 的范围内连续可调 。
4 . 5 . 2 . 1 探测器的响应阈值应在表 10 规定 S<sub>0</sub> 的范围内连续可调 。


4 . 5 . 2 . 2 将探测器分别调整为最大和最小设定响应阈值,按 4 . 5 . 1 . 1 ~ 4 . 5 . 1 . 7 进行响应阈值试验 。
4 . 5 . 2 . 2 将探测器分别调整为最大和最小设定响应阈值,按 4 . 5 . 1 . 1 ~ 4 . 5 . 1 . 7 进行响应阈值试验 。
第515行: 第809行:
表 10 可调响应阈值
表 10 可调响应阈值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响应阈值 | 设定的响应阈值(*s*0 ) | 最小响应阈值 | 最大响应阈值 |
|-
| μL/L | 23 ~ 66 | 0 . 7 *s*0 | 1 . 5 *s*0 |
! 响应阈值 !! 设定的响应阈值(S<sub>0</sub>) !! 最小响应阈值 !! 最大响应阈值
 
|-
| μL/L || 23 ~ 66 || 0.7 S<sub>0</sub> || 1.5 S<sub>0</sub>
 
|}


4 . 5 . 3 独立式探测器的基本性能
4 . 5 . 3 独立式探测器的基本性能
第544行: 第843行:
表 1 1 干扰气体浓度
表 1 1 干扰气体浓度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气体种类 | 浓度值/(μL/L) |
|-
| 甲烷 | 500 |
! 气体种类 !! 浓度值/(μL/L)
| 丁烷 | 300 |
|-
| 庚烷 | 500 |
| 甲烷 || 500
| 乙酸乙酯 | 200 |
|-
| 异丙醇 | 200 |
| 丁烷 || 300
| 二氧化碳 | 1 000 |
|-
| 庚烷 || 500
|-
| 乙酸乙酯 || 200
|-
| 异丙醇 || 200
|-
| 二氧化碳 || 1 000
|}


4 . 5 . 5 重复性
4 . 5 . 5 重复性
第580行: 第887行:
表 12 气体浓度
表 12 气体浓度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气体种类 | 气体浓度/(μL/L) |
|-
| 氢气 | 20 |
 
| 一氧化氮 | 10 |
! 气体种类 !! 气体浓度/(μL/L)
 
|-
 
| 氢气 || 20
 
|-
 
| 一氧化氮 || 10
 
|}


4 . 5 . 1 1 电源参数波动
4 . 5 . 1 1 电源参数波动
第592行: 第909行:
4 . 5 . 12 气流
4 . 5 . 12 气流


探测器在周围气流速度为(0 . 2±0 . 04) m/s 和(1 . 0 ± 0 . 2) m/s 条件下,分别测量 “最不利 ”和 “最有 利 ”方位上的响应阈值,分别用 *s*(0 . 2)max1) 、*s*(0 . 2) min 和 *s*(1 . 0) max2) 和 *s*(1 . 0) min表示
探测器在周围气流速度为(0 . 2±0 . 04) m/s 和(1 . 0 ± 0 . 2) m/s 条件下,分别测量 “最不利 ”和 “最有 利 ”方位上的响应阈值,分别用 S<sub>(0 . 2)max</sub><sup>1)</sup> 、S<sub>(0 . 2)min</sub> S<sub>(1 . 0)max</sub><sup>2)</sup> S<sub>(1 . 0)min</sub>表示


探测器响应阈值应满足:0 . 625≤(*s*(0 . 2) max +*s*(0 . 2) min )/(*s*(1 . 0) max +*s*(1 . 0) min ) ≤1 . 6 。
探测器响应阈值应满足:0 . 625≤(S<sub>(0 . 2)max</sub> + S<sub>(0 . 2)min</sub> )/(S<sub>(1 . 0)max</sub> + S<sub>(1 . 0)min</sub> ) ≤1 . 6 。


== 5 试验方法 ==
== 5 试验方法 ==
第664行: 第981行:
表 13 试验程序
表 13 试验程序


| |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序号 | 条目 | 试验项 目 | 点型红外 火焰探测器 | 吸气式感烟 火灾探测器 | 图像型 火灾探测器 | 点型一氧化碳 火灾探测器 |
! 序号
| 1 | 5 . 2 ~ 5 . 5 | 探测器基本性能试验 | 1 ~ 10 | 1 ~ 4 | 1 ~ 4 | 1 ~ 16 |
! 条目
| 2 | 5 . 6 | 高温(运行)试验 | 2 | 3a | 1 | 4 |
! 试验项目
| 3 | 5 . 7 | 低温(运行)试验 | 3 | 4 | 2 | 5 |
! 点型红外 火焰探测器
| 4 | 5 . 8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4 | 1 | 3 | 6 |
! 吸气式感烟 火灾探测器
| 5 | 5 . 9 | 恒定湿热(耐久)试验 | 5 | 2 | 4 | 7 |
! 图像型 火灾探测器
| 6 | 5 . 10 | 腐蚀试验 | 6 | 1a | 1 | 8 |
! 点型一氧化碳 火灾探测器
| 7 | 5 . 11 | 振动(正弦)(运行)试验 | 7 | 2 | 2 | 9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8 | 5 . 12 | 冲击试验 | 8 | 2 | 3 | 10 |
| 1
| 9 | 5 . 13 | 碰撞试验 | 9 | 2 | 4 | 11 |
| 5 . 2 ~ 5 . 5
| 10 | 5 . 14 | 振动(正弦)(耐久)试验 | 10 | 2 | 2 | 11 |
| 探测器基本性能试验
| 11 | 5 . 15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2 | 1 | 3 | 12 |
| 1 ~ 10
| 12 | 5 . 16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3 | 1 | 4 | 13 |
| 1 ~ 4
| 13 | 5 . 17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4 | 1 | 2 | 14 |
| 1 ~ 4
| 14 | 5 . 18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5 | 1 | 3 | 15 |
| 1 ~ 16
| 15 | 5 . 19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6 | 1 | 4 | 16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6 | 5 . 20 | 火灾灵敏度试验 | 7 ~ 10 | 3 ~ 4 | — | |
| 2
| a 适用于点型采样式 。 | | | | | | |
| 5 . 6
| 高温(运行)试验
| 2
| 3<sup>a</sup>
| 1
| 4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
| 5 . 7
| 低温(运行)试验
| 3
| 4
| 2
| 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4
| 5 . 8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4
| 1
| 3
| 6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
| 5 . 9
| 恒定湿热(耐久)试验
| 5
| 2
| 4
| 7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6
| 5 . 10
| 腐蚀试验
| 6
| 1<sup>a</sup>
| 1
| 8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 5 . 11
| 振动(正弦)(运行)试验
| 7
| 2
| 2
| 9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8
| 5 . 12
| 冲击试验
| 8
| 2
| 3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9
| 5 . 13
| 碰撞试验
| 9
| 2
| 4
| 1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
| 5 . 14
| 振动(正弦)(耐久)试验
| 10
| 2
| 2
| 1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1
| 5 . 15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2
| 1
| 3
| 1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2
| 5 . 16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3
| 1
| 4
| 13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3
| 5 . 17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4
| 1
| 2
| 14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4
| 5 . 18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5
| 1
| 3
| 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5
| 5 . 19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6
| 1
| 4
| 16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6
| 5 . 20
| 火灾灵敏度试验
| 7 ~ 10
| 3 ~ 4
| —
|  
|-
| colspan="7"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sup>a</sup> 适用于点型采样式 。
|}


=== 5.2 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基本性能试验 ===
=== 5.2 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基本性能试验 ===
第697行: 第1,134行:
红外火焰探测器检测装置是一台专用设备,它由光学轨道 、红外光源 、减光片 、快门 、调制器 、试样支 架和其他有关部件组成(如图 1 所示)。该设备应满足 5 . 2 . 1 、5 . 2 . 3 ~ 5 . 2 . 7 的试验要求 。
红外火焰探测器检测装置是一台专用设备,它由光学轨道 、红外光源 、减光片 、快门 、调制器 、试样支 架和其他有关部件组成(如图 1 所示)。该设备应满足 5 . 2 . 1 、5 . 2 . 3 ~ 5 . 2 . 7 的试验要求 。


 
[[文件:特种火灾探测器GB 15631-2008 图1红外火焰试样检测装置结构图.png|400px]]


1 **—** 火焰;
1 **—** 火焰;
第751行: 第1,188行: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文件:特种火灾探测器GB 15631-2008 图2 调制器结构图.png|400px]]


图 2 调制器结构图
图 2 调制器结构图
第769行: 第1,206行:
将试样的支架移到距光源 1 500 mm 处 。
将试样的支架移到距光源 1 500 mm 处 。


5 . 2 . 1 . 3 . 2 测量试样响应点 *D* 值
5 . 2 . 1 . 3 . 2 测量试样响应点D值


沿着光学轨道反复移动试样的安装支架,确定试样在 30 s 内 可 靠 响 应 且 距 光 源 距 离 最 大 时 的 位 置,即试样响应点 。测量该点与光源的距离,即试样响应点 *D*值
沿着光学轨道反复移动试样的安装支架,确定试样在 30 s 内 可 靠 响 应 且 距 光 源 距 离 最 大 时 的 位 置,即试样响应点 。测量该点与光源的距离,即试样响应点D值


根据光学原理,试样响应点与光源之间的距离 *D* 的平方与光源对试样传感面辐射的有效功率 *s* 成 反比关系,即:
根据光学原理,试样响应点与光源之间的距离 D的平方与光源对试样传感面辐射的有效功率S 成 反比关系,即:


*s* = *K*/*D*2(*K*为变换常数)
S=K/D²(K为变换常数)


对于随机响应特性的试样,必须先反复测量其响应阈值至少 6 次,直至下一次的响应阈值的变化不 超出前几次测量的响应阈值平均值的 10% 。
对于随机响应特性的试样,必须先反复测量其响应阈值至少 6 次,直至下一次的响应阈值的变化不 超出前几次测量的响应阈值平均值的 10% 。
第783行: 第1,220行:
5 . 2 . 1 . 3 . 3 计算响应阈值比
5 . 2 . 1 . 3 . 3 计算响应阈值比


比较两次测量的响应阈值,大者为 *s*max,小者为 *s*min,分别对应 *D*max 和 *D*min,响应阈值比 *s*max ∶ *s*min = *D*ax *D*in
比较两次测量的响应阈值,大者为 S<sub>max</sub>,小者为 S<sub>min</sub>,分别对应 D<sub>max</sub>  和 D<sub>min</sub> ,响应阈值比 S<sub>max</sub> S<sub>min</sub> =<math>D^{2}_{max}</math> <math>D^{2}_{min}</math>


5 . 2 . 2 一致性试验
5 . 2 . 2 一致性试验
第793行: 第1,230行:
5 . 2 . 2 . 2 方法
5 . 2 . 2 . 2 方法


按 5 . 2 . 1 . 3 规定方法,分别测量 10 只试样响应点 D值,其中最大值为 *D*max,最小值为 *D*min,计算响 应阈值比 *s*max ∶ *s*min 。
按 5 . 2 . 1 . 3 规定方法,分别测量 10 只试样响应点 D值,其中最大值为 D<sub>max</sub> ,最小值为 D<sub>min</sub> ,计算响 应阈值比 S<sub>max</sub> S<sub>min</sub>


5 . 2 . 2 . 3 要求
5 . 2 . 2 . 3 要求
第811行: 第1,248行:
5 . 2 . 3 . 2 方法
5 . 2 . 3 . 2 方法


按 5 . 2 . 5 . 3 规定方法,在试样正常工作的任意一方位上连续测量 6 次响应点 *D* 值,其中最大值为 *D*max,最小值为 *D*min,计算响应阈值比 *s*max ∶ *s*min 。
按 5 . 2 . 5 . 3 规定方法,在试样正常工作的任意一方位上连续测量 6 次响应点 D 值,其中最大值为 D<sub>max</sub> ,最小值为 D<sub>min</sub> ,计算响应阈值比 S<sub>max</sub> S<sub>min</sub>


5 . 2 . 3 . 3 要求
5 . 2 . 3 . 3 要求
第829行: 第1,266行:
5 . 2 . 4 . 2 方法
5 . 2 . 4 . 2 方法


按 5 . 2 . 1 . 3 规定方法测量试样响应点 *D* 值 。 每测量一次后,将试样转动一个角度,使试样的轴线 与光轴的夹角分别为 0 °、15 °、30 °、45 °。其中最大值为 *D*max,最小值为 *D*min,计算响应阈值比 *s*max ∶ *s*min 。
按 5 . 2 . 1 . 3 规定方法测量试样响应点 D 值 。 每测量一次后,将试样转动一个角度,使试样的轴线 与光轴的夹角分别为 0 °、15 °、30 °、45 °。其中最大值为 D<sub>max</sub> ,最小值为 D<sub>min</sub> ,计算响应阈值比 S<sub>max</sub> S<sub>min</sub>


5 . 2 . 4 . 3 要求
5 . 2 . 4 . 3 要求
第847行: 第1,284行:
5 . 2 . 5 . 2 方法
5 . 2 . 5 . 2 方法


使试样在正常监视状态下连续运行 7 d 。试验后,按 5 . 2 . 1 . 3 规定方法测量试样响应点 *D* 值,与该 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点 *D*值相比较,大者为 *D*max,小者为 *D*min,计算响应阈值比 *s*max ∶ *s*min 。
使试样在正常监视状态下连续运行 7 d 。试验后,按 5 . 2 . 1 . 3 规定方法测量试样响应点 D 值,与该 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点 D值相比较,大者为 D<sub>max</sub> ,小者为 D<sub>min</sub> ,计算响应阈值比 S<sub>max</sub> S<sub>min</sub>


5 . 2 . 5 . 3 要求
5 . 2 . 5 . 3 要求
第865行: 第1,302行:
5 . 2 . 6 . 2 方法
5 . 2 . 6 . 2 方法


分别使试样工作电压比额定电 压 降 低 15%和 升 高 10%,按 5 . 2 . 1 . 3 规 定 方 法 测 量 响 应 点 *D* 值 。 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点 *D*值相比较,三者中最大值为 *D*max,最小值为 *D*min,计算响应阈值比 *s*max ∶ *s*min 。
分别使试样工作电压比额定电 压 降 低 15%和 升 高 10%,按 5 . 2 . 1 . 3 规 定 方 法 测 量 响 应 点 D 值 。 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点 D值相比较,三者中最大值为 D<sub>max</sub> ,最小值为 D<sub>min</sub> ,计算响应阈值比 S<sub>max</sub> S<sub>min</sub>


5 . 2 . 6 . 3 要求
5 . 2 . 6 . 3 要求
第889行: 第1,326行: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文件:特种火灾探测器GB 15631-2008 图3 环境光线干扰模拟装置结构图.png|400px]]


1 **—** 白炽灯;
1 **—** 白炽灯;
第915行: 第1,352行:
5 . 2 . 7 . 2 . 3 计算响应阈值比
5 . 2 . 7 . 2 . 3 计算响应阈值比


按 5 . 2 . 1 . 3 规定方法测量试样响应点 *D*值,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 *D*值相比较,大者为 *D*max , 小者为 *D*min值,计算响应阈值比 *s*max ∶ *s*min 。
按 5 . 2 . 1 . 3 规定方法测量试样响应点D值,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D值相比较,大者为 D<sub>max</sub>  , 小者为 D<sub>min</sub> 值,计算响应阈值比 S<sub>max</sub> S<sub>min</sub>


5 . 2 . 7 . 3 要求
5 . 2 . 7 . 3 要求
第968行: 第1,405行:


5 . 3 . 2 . 2 . 5 按 4 . 3 . 2 . 3 . 2 的要求,对试样各项故障功能进行测试,观察并记录试样故障声 、光信号 、故 障时间间隔和类型区分情况 。手动消除故障声信号,并使另一部件发出故障信号,检查试样消音功能和 故障声信号再启动功能 。
5 . 3 . 2 . 2 . 5 按 4 . 3 . 2 . 3 . 2 的要求,对试样各项故障功能进行测试,观察并记录试样故障声 、光信号 、故 障时间间隔和类型区分情况 。手动消除故障声信号,并使另一部件发出故障信号,检查试样消音功能和 故障声信号再启动功能 。
17




第999行: 第1,433行:
5 . 3 . 3 . 2 . 1 按要求,在试样正常工作位置的任意一个采样孔上连续测量 6 次响应阈值 。
5 . 3 . 3 . 2 . 1 按要求,在试样正常工作位置的任意一个采样孔上连续测量 6 次响应阈值 。


5 . 3 . 3 . 2 . 2 6 个响应阈值中的最大值用 *m*max 表示,最小值用 *m*min表示
5 . 3 . 3 . 2 . 2 6 个响应阈值中的最大值用 m<sub>max</sub>  表示,最小值用 m<sub>min</sub> 表示


5 . 3 . 3 . 3 要求
5 . 3 . 3 . 3 要求
第1,019行: 第1,453行:
5 . 3 . 4 . 2 . 1 按 5 . 1 . 2 和 5 . 1 . 6 要求,依次测量 4 只试样的响应阈值 。
5 . 3 . 4 . 2 . 1 按 5 . 1 . 2 和 5 . 1 . 6 要求,依次测量 4 只试样的响应阈值 。


5 . 3 . 4 . 2 . 2 计算出 4 只试样响应阈值的平均值,用 *m*rep 表示 。
5 . 3 . 4 . 2 . 2 计算出 4 只试样响应阈值的平均值,用 m<sub>rep</sub> 表示 。


5 . 3 . 4 . 2 . 3 4 只试样中,最大响应阈值用 *m*max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m*min表示
5 . 3 . 4 . 2 . 3 4 只试样中,最大响应阈值用 m<sub>max</sub>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m<sub>min</sub> 表示


5 . 3 . 4 . 3 要求
5 . 3 . 4 . 3 要求
第1,041行: 第1,475行:
5 . 3 . 5 . 2 . 1 探测型的探测器
5 . 3 . 5 . 2 . 1 探测型的探测器


按制造商规定的供电参数上 、下限值(如未规定,则上 、下限参数分别为额定参数 110%和 85%) 给 试样供电,分别测量响应阈值 。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三者中最大响应阈值用 *m*max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m*min表示
按制造商规定的供电参数上 、下限值(如未规定,则上 、下限参数分别为额定参数 110%和 85%) 给 试样供电,分别测量响应阈值 。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三者中最大响应阈值用 m<sub>max</sub>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m<sub>min</sub> 表示


5 . 3 . 5 . 2 . 2 探测报警型的探测器
5 . 3 . 5 . 2 . 2 探测报警型的探测器
第1,047行: 第1,481行:
调节试验装置,使试样的输入电压分别为 187 V(50 Hz) 、242 V(50 Hz) 或按制造厂规定的额定工
调节试验装置,使试样的输入电压分别为 187 V(50 Hz) 、242 V(50 Hz) 或按制造厂规定的额定工


作电压上 、下限值测量响应阈值,分别测量响应阈值 。 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三 者中最大响应阈值用*m*max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m*min表示
作电压上 、下限值测量响应阈值,分别测量响应阈值 。 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三 者中最大响应阈值用m<sub>max</sub>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m<sub>min</sub> 表示


5 . 3 . 5 . 3 要求
5 . 3 . 5 . 3 要求
第1,113行: 第1,547行:
5 . 3 . 8 . 2 . 2 开启试验装置,使试样主电源按 “通电(9 s) ~ 断电(1 s) ”的固定程序连续通断 500 次,试验 期间,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试验后,按 5 . 2 进行功能试验 。
5 . 3 . 8 . 2 . 2 开启试验装置,使试样主电源按 “通电(9 s) ~ 断电(1 s) ”的固定程序连续通断 500 次,试验 期间,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试验后,按 5 . 2 进行功能试验 。


5 . 3 . 8 . 2 . 3 按要求测量响应阈值 。将测得的响应阈值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其 中大的响应阈值用*m*max 表示,小的响应阈值用*m*min表示
5 . 3 . 8 . 2 . 3 按要求测量响应阈值 。将测得的响应阈值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其 中大的响应阈值用m<sub>max</sub>  表示,小的响应阈值用m<sub>min</sub> 表示


5 . 3 . 8 . 3 要求
5 . 3 . 8 . 3 要求
第1,135行: 第1,569行:
5 . 3 . 9 . 2 . 2 使主电压下滑 60%,持续 20 ms,重复进行 10 次;再将使主电压下滑 100%,持续 10 ms,重 复进行 10 次 。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试验后,按 5 . 3 . 2 进行功能试验 。
5 . 3 . 9 . 2 . 2 使主电压下滑 60%,持续 20 ms,重复进行 10 次;再将使主电压下滑 100%,持续 10 ms,重 复进行 10 次 。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试验后,按 5 . 3 . 2 进行功能试验 。


5 . 3 . 9 . 2 . 3 按要求测量响应阈值 。将测得的响应阈值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其 中大的响应阈值用*m*max 表示,小的响应阈值用*m*min表示
5 . 3 . 9 . 2 . 3 按要求测量响应阈值 。将测得的响应阈值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其 中大的响应阈值用m<sub>max</sub>  表示,小的响应阈值用m<sub>min</sub> 表示


5 . 3 . 9 . 3 要求
5 . 3 . 9 . 3 要求
第1,169行: 第1,603行:
5 . 4 . 1 . 2 . 6 定位精度
5 . 4 . 1 . 2 . 6 定位精度


狘 Δ*x* 狘= 狘*x*1 - *x*2 狘,狘 Δ*y* 狘= 狘*y*1 - *y*2 狘
<math>\mid\Delta X\mid=\mid x_1-x_2\mid,\mid\Delta Y\mid=\mid y_1-y_2\mid</math>


式中,(*x*1 , *y*1 )为燃烧盘中心坐标,(*x*2 , *y*2 )为报警时控制主机显示的火灾坐标值 。
式中,(x<sub>1</sub>, y<sub>1</sub> )为燃烧盘中心坐标,(x<sub>2</sub> , y<sub>2</sub> )为报警时控制主机显示的火灾坐标值 。


5 . 4 . 1 . 3 要求
5 . 4 . 1 . 3 要求
第1,197行: 第1,631行:
试验场所是一个长度不小于 25 m、宽度不小于 5 m、高度不小于 6 m 的空间,如图 4 所示 。
试验场所是一个长度不小于 25 m、宽度不小于 5 m、高度不小于 6 m 的空间,如图 4 所示 。


 
[[文件:特种火灾探测器GB 15631-2008 图4试验设备和场所示意图.png|400px]]


图 4 试验设备和场所示意图
图 4 试验设备和场所示意图
第1,233行: 第1,667行:
5 . 4 . 3 . 2 . 2 供电电源为脉动电压的试样
5 . 4 . 3 . 2 . 2 供电电源为脉动电压的试样


将试样通过长度为 1 000 m,截面积为 1 . 0 mm2 的铜质双绞导线(或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条件)与配
将试样通过长度为 1 000 m,截面积为 1 . 0 mm² 的铜质双绞导线(或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条件)与配套的控制和指示设备连接 。分别使额定工作电压降低 15%和升高 10%或按制造商规定的额定工作电 压上 、下限测量试样的响应时间 。
 
套的控制和指示设备连接 。分别使额定工作电压降低 15%和升高 10%或按制造商规定的额定工作电 压上 、下限测量试样的响应时间 。


5 . 4 . 3 . 3 要求
5 . 4 . 3 . 3 要求
第1,277行: 第1,709行: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文件:特种火灾探测器GB 15631-2008 图5 环境光干扰试验装置结构图.png|400px]]


1 **—** 白炽灯;
1 **—** 白炽灯;
第1,343行: 第1,775行:
5 . 5 . 3 . 2 . 1 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在试样正常工作位置的任意一个方位上连续 6 次测量试样的响应 阈值 。
5 . 5 . 3 . 2 . 1 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在试样正常工作位置的任意一个方位上连续 6 次测量试样的响应 阈值 。


5 . 5 . 3 . 2 . 2 6 个响应阈值中的最大值用 *s*max 表示,最小值用 *s*min表示
5 . 5 . 3 . 2 . 2 6 个响应阈值中的最大值用 S<sub>max</sub> 表示,最小值用 S<sub>min</sub>表示


5 . 5 . 3 . 3 要求
5 . 5 . 3 . 3 要求
第1,363行: 第1,795行:
为 “最不利 ”和 “最有利 ”方位 。
为 “最不利 ”和 “最有利 ”方位 。


5 . 5 . 4 . 3 最大响应阈值用 *s*max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s*min表示
5 . 5 . 4 . 3 最大响应阈值用 S<sub>max</sub>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S<sub>min</sub>表示


5 . 5 . 4 . 4 要求
5 . 5 . 4 . 4 要求
第1,379行: 第1,811行:
5 . 5 . 5 . 2 . 1 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依次测量 16 只试样的响应阈值 。
5 . 5 . 5 . 2 . 1 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依次测量 16 只试样的响应阈值 。


5 . 5 . 5 . 2 . 2 计算出 16 只试样响应阈值的平均值,用 *s*rep 表示 。
5 . 5 . 5 . 2 . 2 计算出 16 只试样响应阈值的平均值,用 S<sub>rep</sub> 表示 。


5 . 5 . 5 . 2 . 3 16 只试样中,最大响应阈值用 *s*max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s*min表示
5 . 5 . 5 . 2 . 3 16 只试样中,最大响应阈值用 S<sub>max</sub>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S<sub>min</sub>表示


5 . 5 . 5 . 3 要求
5 . 5 . 5 . 3 要求
第1,397行: 第1,829行:
5 . 5 . 6 . 2 . 1 在 5 . 1 . 1 规定的大气条件下,按 5 . 1 . 2 要求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保持 3 个月 。
5 . 5 . 6 . 2 . 1 在 5 . 1 . 1 规定的大气条件下,按 5 . 1 . 2 要求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保持 3 个月 。


5 . 5 . 6 . 2 . 2 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测量试样的响应阈值,并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 比较,其中大的响应阈值用 *s*max 表示,小的响应阈值用 *s*min表示
5 . 5 . 6 . 2 . 2 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测量试样的响应阈值,并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 比较,其中大的响应阈值用 S<sub>max</sub> 表示,小的响应阈值用 S<sub>min</sub>表示


5 . 5 . 6 . 3 要求
5 . 5 . 6 . 3 要求
第1,417行: 第1,849行:
5 . 5 . 7 . 2 . 3 按(5 μL/L)/min 的速率将气体检验装置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至 500 μL/L,保持 2 h 。
5 . 5 . 7 . 2 . 3 按(5 μL/L)/min 的速率将气体检验装置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至 500 μL/L,保持 2 h 。


5 . 5 . 7 . 2 . 4 将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 4 h 后,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测量试样的响应阈值,并与 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其中大的响应阈值用 *s*max 表示,小的响应阈值用 *s*min表示
5 . 5 . 7 . 2 . 4 将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 4 h 后,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测量试样的响应阈值,并与 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其中大的响应阈值用 S<sub>max</sub> 表示,小的响应阈值用 S<sub>min</sub>表示


5 . 5 . 7 . 3 要求
5 . 5 . 7 . 3 要求
第1,451行: 第1,883行:
5 . 5 . 9 . 2 . 1 供电电源为恒压的探测器
5 . 5 . 9 . 2 . 1 供电电源为恒压的探测器


按制造商规定的供电参数上 、下限值(如未规定,则上 、下限参数分别为额定参数 110%和 85%) 给 试样供电,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分别测量响应阈值 。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三 者中最大响应阈值用 *s*max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s*min表示
按制造商规定的供电参数上 、下限值(如未规定,则上 、下限参数分别为额定参数 110%和 85%) 给 试样供电,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分别测量响应阈值 。与该试样在一致性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三 者中最大响应阈值用 S<sub>max</sub>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S<sub>min</sub>表示


5 . 5 . 9 . 2 . 2 供电电源为脉动电压的探测器
5 . 5 . 9 . 2 . 2 供电电源为脉动电压的探测器


将试样通过长度为 1 000 m,截面积为 1 . 0 mm2 的铜质双绞导线(或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条件)与配 套的控制和指示设备连接,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调节试验装置,使控制和指示设备的输入电压分别 为 187 V(50 Hz) 、242 V(50 Hz) ,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分别测量试样响应阈值 。 与该试样在一致性 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三者中最大响应阈值用 *s*max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s*min表示
将试样通过长度为 1 000 m,截面积为 1 . 0 mm2 的铜质双绞导线(或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条件)与配 套的控制和指示设备连接,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调节试验装置,使控制和指示设备的输入电压分别 为 187 V(50 Hz) 、242 V(50 Hz) ,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分别测量试样响应阈值 。 与该试样在一致性 试验中的响应阈值相比较,三者中最大响应阈值用 S<sub>max</sub> 表示,最小响应阈值用 S<sub>min</sub>表示


5 . 5 . 9 . 3 要求
5 . 5 . 9 . 3 要求
第1,469行: 第1,901行:
5 . 5 . 10 . 2 试验方法
5 . 5 . 10 . 2 试验方法


在试样周围气流速度为(0 . 2±0 . 04) m/s 条件下,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分别在试样的 “最不利 ” 和 “最有利 ”方位上测量响应阈值,并分别用 *s*(0 . 2)max3) 和 *s*(0 . 2) min 表 示 。 在 试 样 周 围 气 流 速 度 为( 1 . 0 ± 0 . 2) m/s 条件下,重做上述试验,响应阈值分别用 *s*(1 . 0) max4) 和 *s*(1 . 0) min表示
在试样周围气流速度为(0 . 2±0 . 04) m/s 条件下,按 4 . 5 . 1 或 4 . 5 . 2 要求,分别在试样的 “最不利 ” 和 “最有利 ”方位上测量响应阈值,并分别用 S<sub>(0 . 2)max</sub><sup>3)</sup> S<sub>(0 . 2) min</sub> 表 示 。 在 试 样 周 围 气 流 速 度 为( 1 . 0 ± 0 . 2) m/s 条件下,重做上述试验,响应阈值分别用 S<sub>(1 . 0)max</sub><sup>4)</sup> S<sub>(1 . 0) min</sub>表示


5 . 5 . 10 . 3 要求
5 . 5 . 10 . 3 要求
第1,671行: 第2,103行: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文件:特种火灾探测器GB 15631-2008 图6碰撞试验装置结构图.jpeg|400px]]


a**—** 安装板;
a**—** 安装板;
第2,079行: 第2,511行:




附 录 A
== 附 录 A ==


(规范性附录) 气体检验装置
(规范性附录) 气体检验装置
第2,087行: 第2,519行:
A.1 . 1 测量区 、试验仪器及探测器的布置见图 A. 1 。
A.1 . 1 测量区 、试验仪器及探测器的布置见图 A. 1 。


 
[[文件:特种火灾探测器GB 15631-2008 图 A.1探测器、试验仪器布置图.png|400px]]


1 **—** 测量工作区;
1 **—** 测量工作区;
第2,113行: 第2,545行:
A.1 . 3 气体检验装置应能以不大于 1 ℃/min 的升温速率将测量工作区内的温度升到 55 ℃ ±2 ℃ 。
A.1 . 3 气体检验装置应能以不大于 1 ℃/min 的升温速率将测量工作区内的温度升到 55 ℃ ±2 ℃ 。


附 录 B
== 附 录 B ==


(规范性附录) 气体传感器
(规范性附录) 气体传感器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