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GB 16808-2008: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创建页面,内容为“== 1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的分类、 一般要求、要求与试验方法、标志、检 验规则和使用说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安装使用的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也适用于其他环境中安装 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控制器(特殊要求由有关标准另行规定)。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GB 16808-2008}}
== 标准状态 ==
<br>
当前标准: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 GB 16808-2008
发布日期:2008-12-15
实施日期:2010-02-01
旧标准: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 GB 16808-1997
发布日期:1997-05-28
实施日期:1997-12-01
废止日期:2010-02-01
== 1 范围 ==
== 1 范围 ==


第49行: 第68行:
表 1
表 1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配接可燃气体探测器类型 | | 误差范围 |
! colspan="2" | 配接可燃气体探测器类型
| 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 5%LEL |
! 误差范围
| 测量人工煤气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氢气敏感型 | 200×10-⁶(体积分数)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一氧化碳敏感型 | 80×10-6(体积分数) |
| colspan="2" | 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5%LEL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测量人工煤气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氢气敏感型
| 200×10-⁶(体积分数)
|-
| 一氧化碳敏感型
| 80×10-(体积分数)
|}
 


GB 16808—2008


4.1.2.2 控制器应能显示所有可燃气体探测器探测的可燃气体浓度值;总线制控制器在不能显示所有 可燃气体探测器探测的可燃气体浓度值时,应能显示探测器探测的可燃气体浓度最高值,其他探测器探 测的可燃气体浓度值应可查。
4.1.2.2 控制器应能显示所有可燃气体探测器探测的可燃气体浓度值;总线制控制器在不能显示所有 可燃气体探测器探测的可燃气体浓度值时,应能显示探测器探测的可燃气体浓度最高值,其他探测器探 测的可燃气体浓度值应可查。
第88行: 第116行:
4.1.3.9 控制器应有报警计时装置,计时装置的日计时误差不应超过30 s, 使用打印机记录报警时间 时,应打印出月、日、时、分等信息,但不能仅使用打印机记录报警时间。
4.1.3.9 控制器应有报警计时装置,计时装置的日计时误差不应超过30 s, 使用打印机记录报警时间 时,应打印出月、日、时、分等信息,但不能仅使用打印机记录报警时间。


[4.1.3.10](4.1.3.10) 具有报警历史事件记录功能的控制器,应能至少记录999条相关信息,且在控制器断电后能 保持信息14d。
[4.1.3.10 4.1.3.10) 具有报警历史事件记录功能的控制器,应能至少记录999条相关信息,且在控制器断电后能 保持信息14d。


[4.1.3.11](4.1.3.11) 通过控制器可改变与其连接的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设定值时,该报警设定值应能在控制器 上手动可查。
[4.1.3.11 4.1.3.11) 通过控制器可改变与其连接的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设定值时,该报警设定值应能在控制器 上手动可查。


[4.1.3.12](4.1.3.12) 除复位操作外,对控制器的任何操作均不应影响控制器接收和发出可燃气体报警信号。
[4.1.3.12 4.1.3.12) 除复位操作外,对控制器的任何操作均不应影响控制器接收和发出可燃气体报警信号。


4.1.4 故障报警功能
4.1.4 故障报警功能
第164行: 第192行:
控制器的操作级别应符合表2要求。
控制器的操作级别应符合表2要求。


GB 16808—2008
 


表 2
表 2


|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
 
| 序 号 | 操 作 项 目 | I | | | IV |
|-
| 1 | 查询信息 | 0 | M | M | |
! 序号 !! 操作项目 !! I !! !! !! IV
| 2 | 消除控制器的声信号 | O | M | M | |
 
| 3 | 复位 | P | M | M | |
|-
| 4 | 进入自检状态 | P | M | M | |
| 1 || 查询信息 || 0 || M || M ||  
| 5 | 调整计时装置 | P | M | M | |
 
| 6 | 屏蔽和解除屏蔽 | P | O | M | |
|-
| 7 | 输入或更改数据 | P | P | M | |
| 2 || 消除控制器的声信号 || O || M || M ||  
| 8 | 分区编程 | P | P | M | |
 
| 9 | 延时功能设置 | P | P | M | |
|-
| 10 | 接通、断开或调整控制器主、备电源 | P | P | M | M |
| 3 || 复位 || P || M || M ||  
| 11 | 修改或改变软、硬件 | P | P | P | M |
 
| 注1:P—禁止本级操作;O一可选择是否由本级操作;M—可进行本级及本级以下操作。  注2:进入Ⅱ、Ⅲ级操作功能状态应采用钥匙、操作号码,用于进入Ⅲ级操作功能状态的钥匙或操作号码可用于 进入Ⅱ级操作功能状态,但用于进入Ⅱ级操作功能状态的钥匙或操作号码不能用于进入Ⅲ级操作功能  状态。  注3:IV级操作功能不能仅通过控制器本身进行。 | | | | | |
|-
| 4 || 进入自检状态 || P || M || M ||  
 
|-
| 5 || 调整计时装置 || P || M || M ||  
 
|-
| 6 || 屏蔽和解除屏蔽 || P || O || M ||  
 
|-
| 7 || 输入或更改数据 || P || P || M ||  
 
|-
| 8 || 分区编程 || P || P || M ||  
 
|-
| 9 || 延时功能设置 || P || P || M ||  
 
|-
| 10 || 接通、断开或调整控制器主、备电源 || P || P || M || M
 
|-
| 11 || 修改或改变软、硬件 || P || P || P || M
 
|-
| colspan="6" style="text-align:left;" | 注1: P—禁止本级操作;O—可选择是否由本级操作;M—可进行本级及本级以下操作。<br/>注2: 进入Ⅱ、Ⅲ级操作功能状态应采用钥匙、操作号码,用于进入Ⅲ级操作功能状态的钥匙或操作号码可用于进入Ⅱ级操作功能状态,但用于进入Ⅱ级操作功能状态的钥匙或操作号码不能用于进入Ⅲ级操作功能状态。<br/>注3: IV级操作功能不能仅通过控制器本身进行。
 
|}


=== 4.2 主要部(器)件性能 ===
=== 4.2 主要部(器)件性能 ===
第208行: 第263行:
4.2.4 音响器件
4.2.4 音响器件


4.2.4.1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音响器件在其正前方1 m 处的声压级(A 计权)应大于65 dB, 小于
4.2.4.1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音响器件在其正前方1 m 处的声压级(A 计权)应大于65 dB, 小于115 dB。
 
115 dB。


4.2.4.2 在控制器85%额定工作电压供电条件下音响器件应能正常工作。
4.2.4.2 在控制器85%额定工作电压供电条件下音响器件应能正常工作。
第218行: 第271行:
用于电源线路的熔断器或其他过电流保护器件,其额定电流值一般应不大于控制器最大工作电流 的2倍。当最大工作电流大于6A 时,熔断器电流值可取其1.5倍。在靠近熔断器或其他过电流保护 器件处应清楚地标注其参数值。
用于电源线路的熔断器或其他过电流保护器件,其额定电流值一般应不大于控制器最大工作电流 的2倍。当最大工作电流大于6A 时,熔断器电流值可取其1.5倍。在靠近熔断器或其他过电流保护 器件处应清楚地标注其参数值。


GB 16808—2008
 


4.2.6 接线端子
4.2.6 接线端子
第268行: 第321行:
表 3
表 3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序 号 | 章 条 | 试 验 项 目 | 控制器编号 | |
! rowspan="2" | 序 号
| 1 | 2 |
! rowspan="2" | 章 条
| 1 | 5.1.7 | 主要部(器)件检查 | √ | √ |
! rowspan="2" | 试 验 项 目
| 2 | 5.2 | 可燃气体浓度显示功能试验 | √ | √ |
! colspan="2" | 控制器编号
| 3 | 5.3 | 可燃气体报警功能试验 | √ | √ |
|-
| 4 | 5.4 | 故障报警功能试验 | √ | √ |
| 1
| 5 | 5.5 | 屏蔽功能试验(选择性) | √ | √ |
| 2
| 6 | 5.6 | 自检功能试验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 5.7 | 电源功能试验 | √ | √ |
| 1
| 8 | 5.8 | 绝缘电阻试验 | √ | |
| 5.1.7
| 9 | 5.9 | 电气强度试验 | √ | |
| 主要部(器)件检查
| 10 | 5.10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
| 5.2
| 可燃气体浓度显示功能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3
| 5.3
| 可燃气体报警功能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4
| 5.4
| 故障报警功能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
| 5.5
| 屏蔽功能试验(选择性)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6
| 5.6
| 自检功能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 5.7
| 电源功能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8
| 5.8
| 绝缘电阻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9
| 5.9
| 电气强度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
| 5.10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 √
|}
 


GB 16808—2008


表3(续)
表3(续)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序 号 | 章 条 | 试 验 项 目 | 控制器编号 | |
! rowspan="2" | 序 号
| 1 | 2 |
! rowspan="2" | 章 条
| 11 | 5.11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 √ |
! rowspan="2" | 试 验 项 目
| 12 | 5.12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 √ |
! colspan="2" | 控制器编号
| 13 | 5.13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 √ |
|-
| 14 | 5.14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 √ |
| 1
| 15 | 5.15 | 电源瞬变试验 | √ | |
| 2
| 16 | 5.16 |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7 | 5.17 | 低温(运行)试验 | | √ |
| 11
| 18 | 5.18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 | |
| 5.11
| 19 | 5.19 | 振动(正弦)(运行)试验 | | √ |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20 | 5.20 | 振动(正弦)(耐久)试验 | | √ |
|  
| 21 | 5.21 | 碰撞试验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2
| 5.12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3
| 5.13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4
| 5.14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5
| 5.15
| 电源瞬变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6
| 5.16
|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7
| 5.17
| 低温(运行)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8
| 5.18
|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9
| 5.19
| 振动(正弦)(运行)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5.20
| 振动(正弦)(耐久)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1
| 5.21
| 碰撞试验
| √
|  
|}
=== 5.2 可燃气体浓度显示功能试验 ===
=== 5.2 可燃气体浓度显示功能试验 ===


第341行: 第510行:
5.3.3.4 观察并记录首次报警显示情况。
5.3.3.4 观察并记录首次报警显示情况。


5.3.3.5 观察并记录后续报警部位显示情况。对采用字母(符)-数字显示的试样,操作手动查询按钮,
5.3.3.5 观察并记录后续报警部位显示情况。对采用字母(符)-数字显示的试样,操作手动查询按钮,观察并记录每个可燃气体报警信号的显示情况和可燃气体报警总数显示情况及可燃气体报警事件记录 情况。
 
GB 16808—2008
 
观察并记录每个可燃气体报警信号的显示情况和可燃气体报警总数显示情况及可燃气体报警事件记录 情况。


5.3.3.6 手动复位试样,20 s 后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指示情况。
5.3.3.6 手动复位试样,20 s 后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指示情况。
第379行: 第544行:
5.4.3.6 对采用总线工作方式的试样,使总线任一处短路,观察并记录隔离器动作及隔离部件的指示 情况。
5.4.3.6 对采用总线工作方式的试样,使总线任一处短路,观察并记录隔离器动作及隔离部件的指示 情况。


5.5 屏蔽功能试验(选择性试验)
=== 5.5 屏蔽功能试验(选择性试验) ===


5.5.1 目的
5.5.1 目的
第489行: 第654行:
5.10.3 方法
5.10.3 方法


[5.10.3.1](5.10.3.1)将试样按GB 16838 规定进行试验布置,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0.3.1将试样按GB 16838 规定进行试验布置,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0.3.2](5.10.3.2)按 GB 16838 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样施加表4所示条件的电磁干扰试验。试验期间观察并 记录试样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 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0.3.2按 GB 16838 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样施加表4所示条件的电磁干扰试验。试验期间观察并 记录试样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 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表 4
表 4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场强/(V/m) | 10 |
|-
| 频率范围/MHz | 80~1000 |
 
| 扫频速率/十倍频程每秒 | ≤1.5×10-3 |
! 场强/(V/m) !! 10
| 调制幅度 | 80%(1 kHz,正弦) |
 
|-
 
| 频率范围/MHz || 80~1000
 
|-
 
| 扫频速率/十倍频程每秒 || ≤1.5×10⁻³
 
|-
 
| 调制幅度 || 80%(1 kHz,正弦)
 
|}


5.10.4 试验设备
5.10.4 试验设备
第518行: 第696行:
5.11.3 方法
5.11.3 方法


[5.11.3.1](5.11.3.1)将试样按GB 16838 规定进行试验配置,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1.3.1将试样按GB 16838 规定进行试验配置,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1.3.2](5.11.3.2)按 GB 16838 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样施加表5所示条件的电磁干扰试验。试验期间观察并 记录试样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 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1.3.2按 GB 16838 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样施加表5所示条件的电磁干扰试验。试验期间观察并 记录试样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 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表 5
表 5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频率范围/MHz | 0.15~100 |
|-
| 电压/dBμV | 140 |
! 项目 !! 参数
| 调制幅度 | 80%(1 kHz,正弦) |
|-
| 频率范围/MHz || 0.15~100
|-
| 电压/dBμV || 140
|-
| 调制幅度 || 80%(1 kHz,正弦)
|}


5.11.4 试验设备
5.11.4 试验设备
第542行: 第726行:
5.12.2 要求
5.12.2 要求


试验期间,试样应保持正常监视状态;试验后,试样性能应满足4.1.3~4.1.6的要求,其显示值误
试验期间,试样应保持正常监视状态;试验后,试样性能应满足4.1.3~4.1.6的要求,其显示值误差应满足表1的要求。
 
GB 16808—2008
 
差应满足表1的要求。


5.12.3 方法
5.12.3 方法


[5.12.3.1](5.12.3.1)将试样按 GB 16838规定进行试验布置,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2.3.1将试样按 GB 16838规定进行试验布置,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2.3.2](5.12.3.2)按GB 16838 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样及耦合板施加表6所示条件的电磁干扰试验。试验期 间观察并记录试样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 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2.3.2按GB 16838 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样及耦合板施加表6所示条件的电磁干扰试验。试验期 间观察并记录试样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 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表 6
表 6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放电电压/kV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试样)8 |
|-
| 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试样和耦合板) 6 |
! 项目 !! 参数
| 放电极性 | 正、负 |
|-
| 放电间隔/s | ≥1 |
| 放电电压/kV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试样) 8<br/>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试样和耦合板) 6
| 每点放电次数 | 10 |
|-
| 放电极性 || 正、负
|-
| 放电间隔/s || ≥1
|-
| 每点放电次数 || 10
|}


5.12.4 试验设备
5.12.4 试验设备
第580行: 第766行:
5.13.3 方法
5.13.3 方法


[5.13.3.1](5.13.3.1)将试样按 GB 16838规定进行试验配置,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3.3.1将试样按 GB 16838规定进行试验配置,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3.3.2](5.13.3.2)按GB 16838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样施加表7所示条件的电磁干扰试验。试验期间观察并 记录试样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 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3.3.2按GB 16838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样施加表7所示条件的电磁干扰试验。试验期间观察并 记录试样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 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表 7
表 7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瞬变脉冲电压/kV | AC电源线2×(1±0.1) |
! rowspan="2" | 瞬变脉冲电压/kV
| 其他连接线1×(1±0.1) |
! AC电源线2×(1±0.1)
| 重复频率/kHz | AC电源线2.5×(1±0.2) |
|-
| 其他连接线5×(1±0.2) |
| 其他连接线1×(1±0.1)
| 极性 | 正、负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时间 | 每次1 min |
| rowspan="2" | 重复频率/kHz
 
| AC电源线2.5×(1±0.2)
|-
| 其他连接线5×(1±0.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极性
| 正、负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时间
| 每次1 min
|}
5.13.4 试验设备
5.13.4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满足GB 16838 的规定。
试验设备应满足GB 16838 的规定。


5.1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5.1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5.14.1 目的
5.14.1 目的
第611行: 第806行:
5.14.3 方法
5.14.3 方法


[5.14.3.1](5.14.3.1)将试样按GB 16838 规定进行试验配置,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4.3.1将试样按GB 16838 规定进行试验配置,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4.3.2](5.14.3.2)按 GB16838 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样施加表8所示条件的电磁干扰试验。试验期间观察并 记录试样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 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4.3.2按 GB16838 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样施加表8所示条件的电磁干扰试验。试验期间观察并 记录试样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 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4.4 试验设备
5.14.4 试验设备
第621行: 第816行:
表 8
表 8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浪涌(冲击)电压/kV | AC电源线 | 线一线1×(1±0.1) |
! rowspan="3" | 浪涌(冲击)电压/kV
| 线—地2×(1±0.1) |
! rowspan="2" | AC电源线
| 其他连接线 | 线一地1×(1±0.1) |
! 线一线1×(1±0.1)
| 极性 | | 正、负 |
|-
| 试验次数 | | 5 |
| 线—地2×(1±0.1)
|-
| 其他连接线
| 线一地1×(1±0.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极性
| 正、负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试验次数
| 5
|}


=== 5.15 电源瞬变试验 ===
=== 5.15 电源瞬变试验 ===
第641行: 第846行:
5.15.3 方法
5.15.3 方法


[5.15.3.1](5.15.3.1) 按正常监视状态要求,连接试样到电源瞬变试验装置上,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5.3.1按正常监视状态要求,连接试样到电源瞬变试验装置上,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5.3.2](5.15.3.2)开启试验装置,使试样主电源按“通电(9 s)~ 断电(1s)” 的固定程序连续通断500次,试验 期间,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 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5.3.2开启试验装置,使试样主电源按“通电(9 s)~ 断电(1s)” 的固定程序连续通断500次,试验 期间,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 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 5.16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
=== 5.16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
第649行: 第854行:
5.16.1 目的
5.16.1 目的


检验控制器在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如主配电网络上,由于负载切换和保护元件的动作 等)情况下的抗干扰能力。
检验控制器在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如主配电网络上,由于负载切换和保护元件的动作等)情况下的抗干扰能力。


5.16.2 要求
5.16.2 要求
第657行: 第862行:
5.16.3 方法
5.16.3 方法


[5.16.3.1](5.16.3.1) 按正常监视状态要求,连接试样到主电压暂降和中断试验装置上,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6.3.1按正常监视状态要求,连接试样到主电压暂降和中断试验装置上,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6.3.2](5.16.3.2)使主电压下滑至40%,持续20 ms, 重复进行10次;再将使主电压下滑至0 V, 持续10 ms, 重复进行10次。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 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 情况。
5.16.3.2使主电压下滑至40%,持续20 ms, 重复进行10次;再将使主电压下滑至0 V, 持续10 ms, 重复进行10次。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试验后,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 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 情况。


5.16.4 试验设备
5.16.4 试验设备
第671行: 第876行:
检验控制器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适应性。
检验控制器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适应性。


GB 16808—2008
 


5.17.2 要求
5.17.2 要求
第679行: 第884行:
表 9
表 9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配接可燃气体探测器类型 | | 误差范围 |
! colspan="2" | 配接可燃气体探测器类型
| 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 10%LEL |
! 误差范围
| 测量人工煤气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氢气敏感型 | 400×10-6(体积分数)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一氧化碳敏感型 | 160×10-⁶(体积分数) |
| colspan="2" | 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10%LEL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测量人工煤气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氢气敏感型
| 400×10-6(体积分数)
|-
| 一氧化碳敏感型
| 160×10-⁶(体积分数)
|}


5.17.3 方法
5.17.3 方法


[5.17.3.1](5.17.3.1)试验前,将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 h~4h 。 然后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7.3.1试验前,将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 h~4h 。 然后使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7.3.2](5.17.3.2)调节试验箱温度,使其在20℃±2℃温度下保持30 min±5min, 然后,以不大于1℃/min 的速率降温至0℃±3℃。
5.17.3.2调节试验箱温度,使其在20℃±2℃温度下保持30 min±5min, 然后,以不大于1℃/min 的速率降温至0℃±3℃。


[5.17.3.3](5.17.3.3)在0℃±3℃温度下,保持16 h 后,立即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
5.17.3.3在0℃±3℃温度下,保持16 h 后,立即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


[5.17.3.4](5.17.3.4)调节试验箱温度,使其以不大于1℃/min 的速率升温至20℃±2℃,并保持30 min± 5 min。
5.17.3.4调节试验箱温度,使其以不大于1℃/min 的速率升温至20℃±2℃,并保持30 min± 5 min。


[5.17.3.5](5.17.3.5)取出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2h 后,检查试样表面涂覆情况,并按5.3~5.6的 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 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7.3.5取出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2h 后,检查试样表面涂覆情况,并按5.3~5.6的 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 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7.4 试验设备
5.17.4 试验设备
第714行: 第928行:
5.18.3 方法
5.18.3 方法


[5.18.3.1](5.18.3.1)试验前,将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 h~4 h,然后将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8.3.1试验前,将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 h~4 h,然后将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8.3.2](5.18.3.2) 调节试验箱,使温度为40℃±2℃,相对湿度90%~95%(先调节温度,当温度达到稳定后 再加湿),连续保持4 d 后,立即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
5.18.3.2调节试验箱,使温度为40℃±2℃,相对湿度90%~95%(先调节温度,当温度达到稳定后 再加湿),连续保持4 d 后,立即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


[5.18.3.3](5.18.3.3)取出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1h~2h 后,检查试样表面涂覆情况,并 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 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8.3.3取出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1h~2h 后,检查试样表面涂覆情况,并 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 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8.4 试验设备
5.18.4 试验设备
第736行: 第950行:
5.19.3 方法
5.19.3 方法


[5.19.3.1](5.19.3.1) 将试样按正常安装方式刚性安装,使同方向的重力作用像其使用时一样(重力影响可忽略时
5.19.3.1将试样按正常安装方式刚性安装,使同方向的重力作用像其使用时一样(重力影响可忽略时


除外),试样在上述安装方式下可放于任何高度,试验期间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除外),试样在上述安装方式下可放于任何高度,试验期间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19.3.2](5.19.3.2)依次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在10 Hz~150 Hz 的频率循环范围内,以0.981m/s² 的加 速度幅值,1倍频程每分的扫频速率,各进行1次扫频循环。
5.19.3.2依次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在10 Hz~150 Hz 的频率循环范围内,以0.981m/s² 的加 速度幅值,1倍频程每分的扫频速率,各进行1次扫频循环。


[5.19.3.3](5.19.3.3) 试验后,立即检查试样外观及紧固部位,并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 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9.3.3试验后,立即检查试样外观及紧固部位,并按5.3~5.6的规定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 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19.4 试验设备
5.19.4 试验设备
第756行: 第970行:
5.20.2 要求
5.20.2 要求


试验期间,试样应保持在该试验要求的工作状态;试验后,试样不应有机械损伤和紧固部位松动现 象,其性能应满足4.1.3~4.1.6的要求,其显示值误差应满足表1的要求。
试验期间,试样应保持在该试验要求的工作状态;试验后,试样不应有机械损伤和紧固部位松动现象,其性能应满足4.1.3~4.1.6的要求,其显示值误差应满足表1的要求。


5.20.3 方法
5.20.3 方法


[5.20.3.1](5.20.3.1) 将试样按正常安装方式刚性安装(重力影响可忽略时除外),试样在上述安装方式下可放于 任何高度,试验期间试样不通电。
5.20.3.1将试样按正常安装方式刚性安装(重力影响可忽略时除外),试样在上述安装方式下可放于 任何高度,试验期间试样不通电。


[5.20.3.2](5.20.3.2) 依次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在10 Hz~150 Hz的频率循环范围内,以4.905 m/s² 的 加 速度幅值,1倍频程每分的扫频速率,各进行20次扫频循环。
5.20.3.2依次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在10 Hz~150 Hz的频率循环范围内,以4.905 m/s² 的 加 速度幅值,1倍频程每分的扫频速率,各进行20次扫频循环。


[5.20.3.3](5.20.3.3) 试验后,立即检查试样外观及紧固部位,然后使试样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5.3~5.6的规定 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 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20.3.3试验后,立即检查试样外观及紧固部位,然后使试样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5.3~5.6的规定 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器通入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 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20.4 试验设备
5.20.4 试验设备
第782行: 第996行:
5.21.3 方法
5.21.3 方法


[5.21.3.1](5.21.3.1) 将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21.3.1将试样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5.21.3.2](5.21.3.2)对试样表面上的每个易损部件(如指示灯、显示器等)施加3次能量为0.5 J±0.04J 的碰 撞。在进行试验时应小心进行,以确保上一组(3次)碰撞的结果不对后续各组碰撞的结果产生影响,在 认为可能产生影响时,应不考虑发现的缺陷,取一新的试样,在同一位置重新进行碰撞试验。试验期间, 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试验后,按5.3~5.6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 器通人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21.3.2对试样表面上的每个易损部件(如指示灯、显示器等)施加3次能量为0.5 J±0.04J 的碰 撞。在进行试验时应小心进行,以确保上一组(3次)碰撞的结果不对后续各组碰撞的结果产生影响,在 认为可能产生影响时,应不考虑发现的缺陷,取一新的试样,在同一位置重新进行碰撞试验。试验期间, 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工作状态;试验后,按5.3~5.6进行功能试验,并对其所配接的任一只可燃气体探测 器通人浓度为50%显示范围的可燃气体,观察并记录试样的显示情况。


5.21.4 试验设备
5.21.4 试验设备
第799行: 第1,013行:


b) 可燃气体浓度显示功能试验;
b) 可燃气体浓度显示功能试验;
GB 16808-2008


c) 可燃气体报警功能试验;
c) 可燃气体报警功能试验;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