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 GB 14287.4-2014: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 标准状态 ==
<br>
当前标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 GB 14287.4-2014
发布日期:2014-05-06
实施日期:2015-06-01


== 1 范围 ==
== 1 范围 ==
第37行: 第44行:
3. 1
3. 1


故障电弧 arcingfault
故障电弧 arcing fault


由于电气线路或设备中绝缘老化破损 、电气连接松动 、空气潮湿 、电压电流急剧升高等原因引起空 气击穿所导致的气体游离放电现象 。
由于电气线路或设备中绝缘老化破损 、电气连接松动 、空气潮湿 、电压电流急剧升高等原因引起空 气击穿所导致的气体游离放电现象 。
第43行: 第50行:
3.2
3.2


故障电弧探测器 arcingfaultdetector
故障电弧探测器 arcing fault detector


用于探测被保护电气线路中产生故障电弧的探测器 。
用于探测被保护电气线路中产生故障电弧的探测器 。
第50行: 第57行:


故障电弧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 :
故障电弧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 :
GB 14287.4—2014


a) 非独立式 ;
a) 非独立式 ;
第111行: 第116行:
=== 5.8 泄漏电流 ===
=== 5.8 泄漏电流 ===


采用 AC 220V/50 Hz交流电源供电的探测器在 1. 06倍额定电压下工作时 ,泄漏电流值应不超过
采用 AC 220V/50 Hz交流电源供电的探测器在 1. 06倍额定电压下工作时 ,泄漏电流值应不超过 0. 5 mA。
 
0. 5 mA。


=== 5.9 电气强度 ===
=== 5.9 电气强度 ===
第245行: 第248行:
|-
|-
| 扫描速率 10倍频程/s
| 扫描速率 10倍频程/s
| ≤1. 5× 10-<sup>3</sup>
| ≤1. 5× 10<sup>-3</sup>
|-
|-
| 调制幅度
| 调制幅度
第501行: 第504行:
6.3. 1. 1 试样进行报警性能试验应采用实际电路或与之等效的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 。实际电路的试 验连接示意图如图 1a)所示 ,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的示意图如图 1b) 所示 ,典型故障电弧波形图参见 附录 A。
6.3. 1. 1 试样进行报警性能试验应采用实际电路或与之等效的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 。实际电路的试 验连接示意图如图 1a)所示 ,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的示意图如图 1b) 所示 ,典型故障电弧波形图参见 附录 A。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1 故障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1.png|400px]]


a) 实际电路的试验连接
a) 实际电路的试验连接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1 故障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2.png|400px]]


b) 模拟发生装置
b) 模拟发生装置
第574行: 第577行:
如图 2所示 ,将两段单芯铜导线(2. 5 mm2 ) 端部 2 cm 绝缘去除后铰接 ,使导线保留绝缘部分重叠 2 mm~4 mm , 并用塑料绝缘胶带缠绕铰接部位 3周制备出样品,将样品接入试验线路 , 由高压发生装 置产生高压使重叠部分绝缘击穿形成碳化路径后 , 由低压(AC 220 V) 装置对线路及负载供电 ,从而产 生电弧 。
如图 2所示 ,将两段单芯铜导线(2. 5 mm2 ) 端部 2 cm 绝缘去除后铰接 ,使导线保留绝缘部分重叠 2 mm~4 mm , 并用塑料绝缘胶带缠绕铰接部位 3周制备出样品,将样品接入试验线路 , 由高压发生装 置产生高压使重叠部分绝缘击穿形成碳化路径后 , 由低压(AC 220 V) 装置对线路及负载供电 ,从而产 生电弧 。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2 串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png|400px]]


图 2 串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图 2 串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第580行: 第583行:
6.3.2.2.2 并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
6.3.2.2.2 并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


如图 3所示 ,将两段平行单芯铜导线(2. 5 mm2 )中间部分相距 3 mm 处绝缘切口后用塑料绝缘胶带 缠绕切口部位 3周制备出样品,将样品接入试验线路 , 由高压发生装置产生高压使切口部分绝缘击穿形 成碳化路径后 , 由低压(AC 220V)装置对线路及负载供电 ,从而产生电弧 。
如图 3所示 ,将两段平行单芯铜导线(2. 5 mm² )中间部分相距 3 mm 处绝缘切口后用塑料绝缘胶带 缠绕切口部位 3周制备出样品,将样品接入试验线路 , 由高压发生装置产生高压使切口部分绝缘击穿形 成碳化路径后 , 由低压(AC 220V)装置对线路及负载供电 ,从而产生电弧 。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3 并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png|400px]]


图 3 并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图 3 并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第590行: 第593行:
如图 4所示 , 与 水 平 面 呈 一 定 角 度 的 刀 片 缓 慢 落 下 , 在 与 平 行 放 置 的 两 段 并 行 多 芯 铜 导 线 (2. 5 mm2 ) 线芯接触瞬间产生电弧 。
如图 4所示 , 与 水 平 面 呈 一 定 角 度 的 刀 片 缓 慢 落 下 , 在 与 平 行 放 置 的 两 段 并 行 多 芯 铜 导 线 (2. 5 mm2 ) 线芯接触瞬间产生电弧 。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4 并联金属性接触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png|400px]]


图 4 并联金属性接触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图 4 并联金属性接触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第691行: 第694行:
6.3.3.2 按照图 5 连接试验设备进行并联抗扰动试验 ,其中负载为功率 1 000 W 的阻性负载 。试验时 通过调节电弧发生器(如图 11所示)产生故障电弧 ,若线路中产生每秒最多 14个及以上半周期的故障 电弧 ,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 ,观察并记录探测器状态 ;若试验时每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 时 ,则此组试验为无效试验 ,需重新进行 。
6.3.3.2 按照图 5 连接试验设备进行并联抗扰动试验 ,其中负载为功率 1 000 W 的阻性负载 。试验时 通过调节电弧发生器(如图 11所示)产生故障电弧 ,若线路中产生每秒最多 14个及以上半周期的故障 电弧 ,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 ,观察并记录探测器状态 ;若试验时每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 时 ,则此组试验为无效试验 ,需重新进行 。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5 并联抗扰动试验线路示意图.png|400px]]


图 5 并联抗扰动试验线路示意图
图 5 并联抗扰动试验线路示意图
第703行: 第706行:
分别按照图 6、图 7 连接试验设备进行负载抑制性试验 ,其中电阻性负载功率为 1000W ,屏蔽负载 及其运行方式分别选用表 7 中所列的最高速度下工作的吸尘器和制热方式下工作的 2 匹定频空调 ;按 照图 8连接试验设备进行负载抑制试验 ,其中电阻性负载功率为 1 000 W ,屏蔽负载及其运行方式选用 表 7 中所列的带有电子镇流器的 日光灯 。试验时分别启动上述的屏蔽负载 ,调节电弧发生器(如图 11 所示)产生故障电弧 。若线路中产生每秒 14个及以上半周期的故障电弧 ,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 ,观察 并记录探测器状态 ,并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 ;若试验时每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时 ,则此组 试验为无效试验 ,需重新进行 。
分别按照图 6、图 7 连接试验设备进行负载抑制性试验 ,其中电阻性负载功率为 1000W ,屏蔽负载 及其运行方式分别选用表 7 中所列的最高速度下工作的吸尘器和制热方式下工作的 2 匹定频空调 ;按 照图 8连接试验设备进行负载抑制试验 ,其中电阻性负载功率为 1 000 W ,屏蔽负载及其运行方式选用 表 7 中所列的带有电子镇流器的 日光灯 。试验时分别启动上述的屏蔽负载 ,调节电弧发生器(如图 11 所示)产生故障电弧 。若线路中产生每秒 14个及以上半周期的故障电弧 ,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 ,观察 并记录探测器状态 ,并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 ;若试验时每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时 ,则此组 试验为无效试验 ,需重新进行 。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6 负载抑制性试验1.png|400px]]


图 6 负载抑制性试验 1
图 6 负载抑制性试验 1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7 负载抑制性试验 2.png|400px]]


图 7 负载抑制性试验 2
图 7 负载抑制性试验 2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8 负载抑制性试验 3.png|400px]]


图 8 负载抑制性试验 3
图 8 负载抑制性试验 3
第720行: 第723行: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9 电容滤波器抑制试验.png|400px]]




第729行: 第732行:
按照图 10的电路连接试验设备 , 图中负载为 1 000 W 阻性负载 。按照 6. 3. 4. 1. 1 的方法发生电弧 并检验试样 。
按照图 10的电路连接试验设备 , 图中负载为 1 000 W 阻性负载 。按照 6. 3. 4. 1. 1 的方法发生电弧 并检验试样 。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10线路阻抗抑制试验.png|400px]]


图 10 线路阻抗抑制试验
图 10 线路阻抗抑制试验
第737行: 第740行:
电弧发生装置如图 11所示 ,包括一个静止的直径为 6. 4 mm 的碳电极和一个铜制的移动电极 。试 验时先移动铜质电极使其与碳电极良好接触 , 电路将接通 ,启动负载设备 ,然后横向缓慢调节移动电极 使其与碳分离 ,直到电弧发生 。
电弧发生装置如图 11所示 ,包括一个静止的直径为 6. 4 mm 的碳电极和一个铜制的移动电极 。试 验时先移动铜质电极使其与碳电极良好接触 , 电路将接通 ,启动负载设备 ,然后横向缓慢调节移动电极 使其与碳分离 ,直到电弧发生 。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 11电弧发生装置.png|400px]]


图 11 电弧发生装置
图 11 电弧发生装置
第808行: 第811行:


6.9. 1.3 试验后 ,取出试样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 1 h。然后按 6. 3规定的方法进行报警性能试验 ,并 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 。
6.9. 1.3 试验后 ,取出试样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 1 h。然后按 6. 3规定的方法进行报警性能试验 ,并 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 。


6.9.2 试验设备
6.9.2 试验设备
第835行: 第836行:
6. 11. 1. 1 将试样及其底座固定在冲击试验台上 ,接通监控设备 ,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6. 11. 1. 1 将试样及其底座固定在冲击试验台上 ,接通监控设备 ,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6. 11. 1.2 对质量为 m 的试样 , 当 m≤4. 75 kg时 , 峰值加速度为(100-20m) m/s2 ; 当 m>4. 75 kg时 , 峰值加速度为 0,脉冲时间为 6 ms。启动冲击试验台 ,对试样的 6个方向进行冲击 。
6. 11. 1.2 对质量为 m 的试样 , 当 m≤4. 75 kg时 , 峰值加速度为(100-20m) m/; 当 m>4. 75 kg时 , 峰值加速度为 0,脉冲时间为 6 ms。启动冲击试验台 ,对试样的 6个方向进行冲击 。


6. 11. 1.3 试验后 ,按 6. 3 的规定方法进行报警性能试验 ,并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 。
6. 11. 1.3 试验后 ,按 6. 3 的规定方法进行报警性能试验 ,并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 。
第867行: 第868行: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12碰撞试验装置结构图.png|400px]]


说明 :
说明 :
第883行: 第884行:
f**—** 球轴承 ;
f**—** 球轴承 ;


g**—** 转动 270°; h**—** 工作重锤 ; i **—** 配重块 ;
g**—** 转动 270°;  


j **—** 配重臂 ; k**—** 滑轮 。
h**—** 工作重锤 ;
 
i **—** 配重块 ;
 
j **—** 配重臂 ;  
 
k**—** 滑轮 。


图 12 碰撞试验装置结构图
图 12 碰撞试验装置结构图
第899行: 第906行:
6. 13. 1. 1 将试样及其底座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 。
6. 13. 1. 1 将试样及其底座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 。


6. 13. 1.2 依次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 ,在 10 Hz~ 150 Hz 的频率循环范围内 , 以 10 m/s2 的加速度 幅值 ,1倍频程/分的扫频速率 ,各进行 20次扫频循环 。
6. 13. 1.2 依次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 ,在 10 Hz~ 150 Hz 的频率循环范围内 , 以 10 m/的加速度 幅值 ,1倍频程/分的扫频速率 ,各进行 20次扫频循环 。


6. 13. 1.3 试验后 ,按 6. 3规定的方法进行报警性能试验 ,并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 。
6. 13. 1.3 试验后 ,按 6. 3规定的方法进行报警性能试验 ,并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 。
第954行: 第961行:


6. 16.2 试验设备
6. 16.2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满足 GB/T 17626. 2 的规定 。
试验设备应满足 GB/T 17626. 2 的规定 。
第1,077行: 第1,082行:




附 录 A
== 附 录 A ==


(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第1,085行: 第1,090行:
试样进行报警性能试验时 ,采用的实际电路或与之等效的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所发生的电弧波 形如图 A. 1及图 A. 2所示 。
试样进行报警性能试验时 ,采用的实际电路或与之等效的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所发生的电弧波 形如图 A. 1及图 A. 2所示 。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 A.1 5 典型故障电弧波形 1.png|400px]]


注 : 电弧持续时间不超过 0. 42 ms或者电流值不超过额定电流值 5%的微小电弧不作为电弧统计 。
注 : 电弧持续时间不超过 0. 42 ms或者电流值不超过额定电流值 5%的微小电弧不作为电弧统计 。
第1,091行: 第1,096行:
图 A. 1 典型故障电弧波形 1
图 A. 1 典型故障电弧波形 1


 
[[文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图 A.2 与典型故障电弧波形 2.png|400px]]


注 : 电弧持续时间不超过 0. 42 ms或者电流值不超过额定电流值 5%的微小电弧不作为电弧统计 。
注 : 电弧持续时间不超过 0. 42 ms或者电流值不超过额定电流值 5%的微小电弧不作为电弧统计 。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