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欣欣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271行: | 第271行: | ||
7.1.1 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应依法向消防救援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并经消防救援机构 许可同意。人员密集场所改建、扩建、装修或改变用途的,应依法报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 7.1.1 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应依法向消防救援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并经消防救援机构 许可同意。人员密集场所改建、扩建、装修或改变用途的,应依法报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 ||
7.1.2 建筑四周不应搭建违章建筑,不应占用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不应遮挡室 | 7.1.2 建筑四周不应搭建违章建筑,不应占用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不应遮挡室 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泵接合器,不应设置影响逃生、灭火救援或遮挡排烟窗、消防救援口的架空管线、广告牌等障碍物。 | ||
7.1.3 人员密集场所不应擅自改变防火分区,不应擅自停用、改变防火分隔设施和消防设施,不应降低 建筑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建筑的内部装修不应改变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 的数量和宽度,增加疏散距离,影响安全疏散。建筑内部装修不应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 7.1.3 人员密集场所不应擅自改变防火分区,不应擅自停用、改变防火分隔设施和消防设施,不应降低 建筑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建筑的内部装修不应改变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 的数量和宽度,增加疏散距离,影响安全疏散。建筑内部装修不应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 ||
第301行: | 第299行: | ||
7.3.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防火巡查、防火检查制度,确定巡查、检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 7.3.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防火巡查、防火检查制度,确定巡查、检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 ||
7.3.2 | 7.3.2 防火巡查、检查中,应及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消除火灾隐患;无法消除的,应立即报告,并记录存档。防火巡查、检查时,应填写巡查、检查记录,巡查和检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巡查 记录表应包括部位、时间、人员和存在的问题,参见附录A 。检查记录表应包括部位、时间、人员、巡查情 况、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参见附录B。 | ||
7.3.3 防火巡查时发现火灾,应立即报火警并启动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 7.3.3 防火巡查时发现火灾,应立即报火警并启动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 ||
第385行: | 第381行: | ||
7.5.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安 全疏散设施的检查内容、要求。 | 7.5.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安 全疏散设施的检查内容、要求。 | ||
注:安全疏散设施包括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设施,以及消防过滤式自救呼 吸器、逃生缓降器等安全疏散辅助器材。 | <small>注:安全疏散设施包括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设施,以及消防过滤式自救呼 吸器、逃生缓降器等安全疏散辅助器材。</small> | ||
7.5.2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 7.5.2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 ||
第395行: | 第391行: | ||
c) 避难层(间)、避难走道不应挪作他用,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应保持完好,门上 明显位置应设置提示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 | c) 避难层(间)、避难走道不应挪作他用,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应保持完好,门上 明显位置应设置提示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 | ||
d) | d) 应保持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常开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并应具有信号反馈的功 能 ; | ||
e) 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或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 范围内不应设置 台 阶 ; | e) 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或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 范围内不应设置 台 阶 ; | ||
第419行: | 第413行: | ||
7.6.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其内容应明确消防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消 防设施的检查内容和要求、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的要求。 | 7.6.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其内容应明确消防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消 防设施的检查内容和要求、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的要求。 | ||
注:消防设施包括室内外消火栓、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等设施。 | <small>注:消防设施包括室内外消火栓、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等设施。</small> | ||
7.6.2 人员密集场所应使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建立消防设施、器材的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 置部位、检查及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时间等有关情况。 | 7.6.2 人员密集场所应使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建立消防设施、器材的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 置部位、检查及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时间等有关情况。 | ||
第443行: | 第437行: | ||
c) 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0m 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 用的障碍物。 | c) 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0m 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 用的障碍物。 | ||
d) 展品、商品、货柜,广告箱牌,生产设备等的设置不得影响防火门、防火卷帘、室内消火栓、灭火 | d) 展品、商品、货柜,广告箱牌,生产设备等的设置不得影响防火门、防火卷帘、室内消火栓、灭火 剂喷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 ||
e) 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消防水池、气压水罐或高位消防水箱等 消防储水设施水量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消防水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 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控制柜开关处于接通和 自动位置。需要维修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 e) 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消防水池、气压水罐或高位消防水箱等 消防储水设施水量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消防水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 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控制柜开关处于接通和 自动位置。需要维修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 ||
第487行: | 第479行: | ||
=== 7.8 用电防火安全管理 === | === 7.8 用电防火安全管理 === | ||
7.8.1 | 7.8.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用电防火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 ||
a) 电气设备的采购要求; | a) 电气设备的采购要求; | ||
第620行: | 第610行: | ||
k) 火灾情况记录; | k) 火灾情况记录; | ||
1) 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 1) 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 ||
第885行: | 第873行: | ||
9.5.2.6 在模拟火灾演练中,应落实火源及烟气的控制措施,防止造成人员伤害。 | 9.5.2.6 在模拟火灾演练中,应落实火源及烟气的控制措施,防止造成人员伤害。 | ||
9.5.2.7 大型多功能公共建筑、地铁和建筑高度大于100 m | 9.5.2.7 大型多功能公共建筑、地铁和建筑高度大于100 m 的公共建筑等,应适时与当地消防救援队伍组织联合消防演练。 | ||
9.5.2.8 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并做好记录。 | 9.5.2.8 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并做好记录。 | ||
第905行: | 第891行: | ||
10.6 火灾调查结束后,应总结火灾事故教训,及时改进消防安全管理。 | 10.6 火灾调查结束后,应总结火灾事故教训,及时改进消防安全管理。 | ||
附 录 A | == 附 录 A == | ||
(资料性) | (资料性) | ||
第945行: | 第931行: | ||
附 录 B | == 附 录 B == | ||
(资料性) | (资料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