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未显示2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 标准状态 ==
<br>
当前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发布日期:2013-09-06
实施日期:2014-05-01


== 1 总 则 ==
== 1 总 则 ==
第746行: 第754行:
4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公式(6.2.2)的计算值:
4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公式(6.2.2)的计算值:


(6.2.2)
<math>N=\frac{S}{K\cdot A} </math>(6.2.2)


式中:*N* ——探测器数量(只),N 应取整数;
式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N ——探测器数量(只),N 应取整数;


*S* ——该探测区域面积(㎡);
S ——该探测区域面积(㎡);


*K* ——修正系数,容纳人数超过 10000 人的公共场所宜取 0.7~0.8;容纳人数为 2000 人~ 10000 人的公共场所宜取 0.8~0.9 ,容纳人数为 500 人~2000 人的公共场所宜取 0.9~1.0 ,其他场所可取 1.0 ;
K ——修正系数,容纳人数超过 10000 人的公共场所宜取 0.7~0.8;容纳人数为 2000 人~ 10000 人的公共场所宜取 0.8~0.9 ,容纳人数为 500 人~2000 人的公共场所宜取 0.9~1.0 ,其他场所可取 1.0 ;


*A*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 [条文说明](http://gf.1190119.com/article-257.htm#622)
A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 [条文说明](http://gf.1190119.com/article-257.htm#622)


6.2.3 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 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785行: 第793行:


表 6.2.9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表 6.2.9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8f9fa;"
{| class="wikitable"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rowspan="4" | 探测器的安装高度 h(m)
! rowspan="4" | 探测器的安装高度 h(m)
! colspan="6" |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d(mm)
! colspan="6" |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d(mm)
|- style="font-weight:bold;"
|-
| colspan="6" style="font-weight:normal;" | 顶棚或屋顶坡度θ
| colspan="6" | 顶棚或屋顶坡度θ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θ≤15°
| colspan="2" | θ≤15°
|  
| colspan="2" | 15°<θ≤30°
| 15°<θ≤30°
| colspan="2" | θ>30°
|  
|-
| θ>3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最小
| 最小
| 最大
| 最大
第805行: 第810行:
| 最小
| 最小
| 最大
| 最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h≤6
| h≤6
| 30
| 30
第813行: 第818行:
| 300
| 300
| 500
| 5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6<h≤8
| 6<h≤8
| 70
| 70
第821行: 第826行:
| 400
| 400
| 600
| 6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8<h≤10
| 8<h≤10
| 100
| 100
第829行: 第834行:
| 500
| 500
| 700
| 7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10<h≤12
| 10<h≤12
| 150
| 150
第1,430行: 第1,435行: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附录 A 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表
== 附录 A 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表 ==


表 A 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此表格以截图为准'''
表 A 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  
 
{| class="wikitable"
|-
! colspan="2" | 设施名称
! 内容
|-
| colspan="2" |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 火灾报警信息、可燃气体探测报警信息、电气火灾监控报警信息、屏蔽信息、故障信息
|-
| rowspan="7" |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 消防联动控制器
| 动作状态、屏蔽信息、故障信息
|-
| 消火栓系统
| 消防水泵电源的工作状态,消防水泵的启、停状态和故障状态,消防水箱(池)水位、管网压力报警信息及消火栓按钮的报警信息
|-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br />水喷雾(细水雾)灭火系统(泵供水方式)
| 喷淋泵电源工作状态,喷淋泵的启、停状态和故障状态,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报警阀、压力开关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
|-
| 气体灭火系统、<br />细水雾灭火系统(压力容器供水方式)
| 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及故障状态,阀驱动装置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防护区域中的防火门(窗)、防火阀、通风空调等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系统的启、停信息,紧急停止信号和管网压力信号
|-
| 泡沫灭火系统
| 消防水泵、泡沫液泵电源的工作状态,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及故障状态,消防水泵、泡沫液泵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
|-
| 干粉灭火系统
| 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及故障状态,阀驱动装置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系统的启、停信息,紧急停止信号和管网压力信号
|-
| 防烟排烟系统
| 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防烟排烟风机电源的工作状态,风机、电动防火阀、电动排烟防火阀、常闭送风口、排烟阀(口)、电动排烟窗、电动挡烟垂壁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
|-
| rowspan="6" |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 防火门及卷帘系统
| 防火卷帘控制器、防火门监控器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卷帘门的工作状态,具有反馈信号的各类防火门、疏散门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等动态信息
|-
| 消防电梯
| 消防电梯的停用和故障状态
|-
| 应急广播系统
| 消防应急广播的启动、停止和故障状态
|-
|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故障状态和应急工作状态信息
|-
| 消防电源
| 系统内各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工作状态和欠压报警信息
|}




 
== 附录 B 消防安全管理信息表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附录 B 消防安全管理信息表


表 B 消防安全管理信息
表 B 消防安全管理信息
第1,487行: 第1,536行:
| 设置部位、系统形式(指湿式、干式、预作用,开式、闭式等)、<br /> 报警阀位置及数量、水泵接合器位置及数量、有无与<br />本系统相连的 屋顶消防水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
| 设置部位、系统形式(指湿式、干式、预作用,开式、闭式等)、<br /> 报警阀位置及数量、水泵接合器位置及数量、有无与<br />本系统相连的 屋顶消防水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
|}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续表 B
续表 B
第1,557行: 第1,602行:
| 起火时间、起火部位、起火原因、报警方式(指自动、人工等)、<br /> 灭火方式(指气体、喷水、水喷雾、泡沫、干粉灭火系统、灭火器、 消防队等)
| 起火时间、起火部位、起火原因、报警方式(指自动、人工等)、<br /> 灭火方式(指气体、喷水、水喷雾、泡沫、干粉灭火系统、灭火器、 消防队等)
|}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附录 C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类
 
== 附录 C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类 ==


表 C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类
表 C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类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探测器温度
! 典型应用温度(℃)
! 最高应用温度(℃)
! 动作温度下限值(℃)
! 动作温度上限值(℃)
|-
| A1
| 25
| 50
| 54
| 65
|-
| A2
| 25
| 50
| 54
| 70
|-
| B
| 40
| 65
| 69
| 85
|-
| C
| 55
| 80
| 84
| 100
|-
| D
| 70
| 95
| 99
| 115
|-
| E
| 85
| 110
| 114
| 130
|-
| F
| 100
| 125
| 129
| 145
|-
| G
| 115
| 140
| 144
| 160
|}


 
== 附录 D 火灾探测器的具体设置部位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附录 D 火灾探测器的具体设置部位


D.0.1 火灾探测器可设置在下列部位:
D.0.1 火灾探测器可设置在下列部位:
第1,637行: 第1,735行:
33 需要设置火灾探测器的其他场所。
33 需要设置火灾探测器的其他场所。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附录 E 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
 
== 附录 E 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 ==




[[文件: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图E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jpeg|400px|400px]]


图E 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²);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a、b-探测器的安装间距(m);


附录 F 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
D<sub>1</sub>~D<sub>11</sub>(含D<sub>9</sub><sup>'</sup>)-在不同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下确定探测器安装间距a、b的极限曲线;


Y、Z-极限曲线的端点(在Y和Z两点间的曲线范围内,保护面积可得到充分利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 附录 F 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 ==


附录 G 按梁间区域面积确定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文件: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图F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jpeg|400px|400px]]


图F 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
== 附录 G 按梁间区域面积确定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style="text-align:left;"
! colspan="2" |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A (m²)
! 梁隔所的梁间区域面积 Q (m²)
! 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个)
|-
| rowspan="10" | 感温探测器
| rowspan="5" | 20
| Q>12
| 1
|-
| 8<Q≤12
| 2
|-
| 6<Q≤8
| 3
|-
| 4<Q≤6
| 4
|-
| Q≤4
| 5
|-
| rowspan="5" | 30
| Q>18
| 1
|-
| 12<Q≤18
| 2
|-
| 9<Q≤12
| 3
|-
| 6<Q≤9
| 4
|-
| Q≤6
| 5
|-
| rowspan="10" | 感烟探测器
| rowspan="5" | 60
| Q>36
| 1
|-
| 24<Q≤36
| 2
|-
| 18<Q≤24
| 3
|-
| 12<Q≤18
| 4
|-
| Q≤12
| 5
|-
| rowspan="5" | 80
| Q>48
| 1
|-
| 32<Q≤48
| 2
|-
| 24<Q≤32
| 3
|-
| 16<Q≤24
| 4
|-
| Q≤16
| 5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用词说明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