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欣欣
无编辑摘要
(创建页面,内容为“{{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 ==1 总 则== 1.0.1 为保障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简称系统)的施工质量和使用 功能,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 统的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1.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执行本…”)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3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 | {{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 | ||
== 标准状态 == | |||
<br> | |||
当前标准:GB50261-2017 | |||
发布日期:2017-05-27 | |||
实施日期:2018-01-01 | |||
==1 总 则== | ==1 总 则== | ||
第57行: | 第64行: | ||
4 施工现场及施工中使用的水、电、气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应 保证连续施工。 | 4 施工现场及施工中使用的水、电、气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应 保证连续施工。 | ||
3.1.4 | 3.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的施工,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 ||
3.1.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应按以下规 定进行: | 3.1.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应按以下规 定进行: | ||
第131行: | 第138行: | ||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 ||
3.2.5 | 3.2.5 涂覆钢管管材、管件应进行现场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涂覆钢管、管件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 第20部分:涂覆钢管》GB5135.20 的规定。 | 1 涂覆钢管、管件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 第20部分:涂覆钢管》GB5135.20 的规定。 | ||
第169行: | 第174行: | ||
4 喷头螺纹密封面应无伤痕、毛刺、缺丝或断丝现象。 | 4 喷头螺纹密封面应无伤痕、毛刺、缺丝或断丝现象。 | ||
5 闭式喷头应进行密封性能试验,以无渗漏、无损伤为合格。 试验数量应从每批中抽查1%, | 5 闭式喷头应进行密封性能试验,以无渗漏、无损伤为合格。 试验数量应从每批中抽查1%,并不得少于5只,试验压力应为3.0MPa, 保压时间不得少于3min。 当两只及两只以上不合格 时,不得使用该批喷头。当仅有一只不合格时,应再抽查2%,并 不得少于10只,并重新进行密封性能试验;当仍有不合格时,亦不得使用该批喷头。 | ||
检查数量:符合本条第5款的规定。 | 检查数量:符合本条第5款的规定。 | ||
第285行: | 第286行: | ||
Ⅱ 一 般 项 目 | Ⅱ 一 般 项 目 | ||
4.3.3 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的容积、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 求。安装时,池(箱)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 | 4.3.3 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的容积、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 求。安装时,池(箱)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 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需要。无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0.7m; 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 且管道外壁与建 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宜小于0.6m; 设有人孔的池顶,顶 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 拼装形式的高位 消防水箱底与所在地坪的距离不宜小于0.5m。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341行: | 第340行: | ||
I 一 般 项 目 | I 一 般 项 目 | ||
4.4.3 | 4.4.3 消防气压给水设备上的安全阀、压力表、泄水管、水位指示器、压力控制仪表等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467行: | 第464行: | ||
5.1.11 沟槽式管件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 5.1.11 沟槽式管件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 | 1 选用的沟槽式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1部分:沟槽式管接件》GB 5135.11的要求,其材质应为 球墨铸铁,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球墨铸铁件》GB/T1348 的要 求;橡胶密封圈的材质应为 EPDM(三元乙丙橡胶),并应符合《金 属管道系统快速管接头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SO6182-12 的 要求。 | ||
2 沟槽式管件连接时,其管道连接沟槽和开孔应用专用滚槽 机和开孔机加工,并应做防腐处理;连接前应检查沟槽和孔洞尺 寸,加工质量应符合技术要求;沟槽、孔洞处不得有毛刺、破损性裂 纹和脏物。 | 2 沟槽式管件连接时,其管道连接沟槽和开孔应用专用滚槽 机和开孔机加工,并应做防腐处理;连接前应检查沟槽和孔洞尺 寸,加工质量应符合技术要求;沟槽、孔洞处不得有毛刺、破损性裂 纹和脏物。 | ||
第491行: | 第486行: | ||
5 机械三通连接时,应检查机械三通与孔洞的间隙,各部位 应均匀,然后再紧固到位;机械三通开孔间距不应小于500mm, 机 械四通开孔间距不应小于1000mm; 机械三通、机械四通连接时支 管的口径应满足表5.1.11的规定。 | 5 机械三通连接时,应检查机械三通与孔洞的间隙,各部位 应均匀,然后再紧固到位;机械三通开孔间距不应小于500mm, 机 械四通开孔间距不应小于1000mm; 机械三通、机械四通连接时支 管的口径应满足表5.1.11的规定。 | ||
表5.1.11 采用支管接头(机械三通、机械四通) | 表5.1.11 采用支管接头(机械三通、机械四通)时支管的最大允许管径(mm) | ||
{| class="wikitable"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 主管直径DN | |||
| --- | | ! 50 | ||
! 65 | |||
| 支管直径 | ! 80 | ||
| 机械四通 | | ! 100 | ||
! 125 | |||
! 150 | |||
! 200 | |||
! 250 | |||
! 300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rowspan="2" | 支管直径 DN | |||
| 机械三通 | |||
| 25 | |||
| 40 | |||
| 40 | |||
| 65 | |||
| 80 | |||
| 100 | |||
| 100 | |||
| 100 | |||
| 100 | |||
|- | |||
| 机械四通 | |||
| — | |||
| 32 | |||
| 40 | |||
| 50 | |||
| 65 | |||
| 80 | |||
| 100 | |||
| 100 | |||
| 100 | |||
|} | |||
检查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处。 | 检查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处。 | ||
第533行: | 第557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1.13 法兰连接可采用焊接法兰或螺纹法兰。焊接法兰焊接 处应做防腐处理,并宜重新镀锌后再连接。焊接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现场设 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 的有关规定。 | 5.1.13 法兰连接可采用焊接法兰或螺纹法兰。焊接法兰焊接 处应做防腐处理,并宜重新镀锌后再连接。焊接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现场设 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 的有关规定。 螺纹法兰连接应预测对接位置,清除外露密封填料后再紧固、连接。 | ||
检查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处。 | 检查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处。 | ||
第547行: | 第569行: | ||
表5.1.14 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楼板的最小距离(mm) | 表5.1.14 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楼板的最小距离(mm)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公称直径 !! 25 !! 32 !! 40 !! 50 !! 70 !! 80 !! 100 !! 125 !! 150 !! 200 !! 250 !! 300 | |||
|- | |||
! 距离 | |||
| 40 || 40 || 50 || 60 || 70 || 80 || 100 || 125 || 150 || 200 || 250 || 300 | |||
|} | |||
检查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处。 | 检查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处。 | ||
第562行: | 第590行: | ||
表5.1.15-1 镀锌钢管道、涂覆钢管道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 | 表5.1.15-1 镀锌钢管道、涂覆钢管道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公称直径 (mm) !! 25 !! 32 !! 40 !! 50 !! 70 !! 80 !! 100 !! 125 !! 150 !! 200 !! 250 !! 300 | |||
|- | |||
! 距离(m) | |||
| 3.5 || 4.0 || 4.5 || 5.0 || 6.0 || 6.0 || 6.5 || 7.0 || 8.0 || 9.5 || 11.0 || 12.0 | |||
|} | |||
表5.1.15-2 不锈钢管道的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 | 表5.1.15-2 不锈钢管道的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公称直径DN (mm) !! 25 !! 32 !! 40 !! 50~100 !! 150~300 | |||
|- | |||
! 水平管(m) | |||
| 1.8 || 2.0 || 2.2 || 2.5 || 3.5 | |||
2 阀门等组件应加设承重支架。 | |- | ||
! 立管(m) | |||
| 2.2 || 2.5 || 2.8 || 3.0 || 4.0 | |||
|} | |||
<small>注:1 在距离各管件或阀门100mm 以内应采用管卡牢固固定,特别在干管变支管处 ; | |||
2 阀门等组件应加设承重支架。</small> | |||
表5.1.15-3 铜管道的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 | 表5.1.15-3 铜管道的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公称直径DN (mm) !! 25 !! 32 !! 40 !! 50 !! 65 !! 80 !! 100 !! 125 !! 150 !! 200 !! 250 !! 300 | |||
|- | |||
! 水平管(m) | |||
| 1.8 || 2.4 || 2.4 || 2.4 || 3.0 || 3.0 || 3.0 || 3.0 || 3.5 || 3.5 || 4.0 || 4.0 | |||
|- | |||
! 立管(m) | |||
| 2.4 || 3.0 || 3.0 || 3.0 || 3.5 || 3.5 || 3.5 || 3.5 || 4.0 || 4.0 || 4.5 || 4.5 | |||
|} | |||
表5.1.15-4 氯化聚氯乙烯(PVC-C) 管道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 | 表5.1.15-4 氯化聚氯乙烯(PVC-C) 管道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公称外径(mm) !! 25 !! 32 !! 40 !! 50 !! 65 !! 80 | |||
|- | |||
! 最大间距(m) | |||
| 1.8 || 2.0 || 2.1 || 2.4 || 2.7 || 3.0 | |||
|} | |||
表5.1.15-5 沟槽连接管道最大支承间距 | 表5.1.15-5 沟槽连接管道最大支承间距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65~100 | 3.5 | | ! 公称直径(mm) !! 最大支承间距(m) | ||
| 125~200 | 4.2 | | |||
| 250~315 | 5.0 | |- | ||
| 65~100 || 3.5 | |||
|- | |||
| 125~200 || 4.2 | |||
|- | |||
| 250~315 || 5.0 | |||
注:1 横管的任何两个接头之间应有支承; | |} | ||
<small>注:1 横管的任何两个接头之间应有支承; | |||
2 不得支承在接头上。 | 2 不得支承在接头上。</small> | ||
检查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处。 | 检查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处。 | ||
第757行: | 第824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2.8 当喷头溅水盘高于附近梁底或高于宽度小于1.2m 的 | 5.2.8 当喷头溅水盘高于附近梁底或高于宽度小于1.2m 的 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时,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 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应符合表5 . 2 . 8- 1~表5 . 2 . 8- 9的规定 (见图5 .2 .8)。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765行: | 第830行: | ||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 |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图5.2.8喷头与梁等障碍物的距离.png|400px]] | |||
图5.2.8 喷头与梁等障碍物的距离 | 图5.2.8 喷头与梁等障碍物的距离 | ||
第771行: | 第836行: | ||
1--天花板或屋顶;2-喷头;3—障碍物 | 1--天花板或屋顶;2-喷头;3—障碍物 | ||
表5.2.8-1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 | 表5.2.8-1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标准直立与下垂喷头)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mm) | |||
|- | |||
| a<300 || 0 | |||
|- | |||
| 300≤a<600 || 60 | |||
| | |- | ||
| 600≤a<900 || 140 | |||
| 600≤a | |||
|- | |||
| 900≤a<1200 || 240 | |||
|- | |||
| 1200≤a<1500 || 350 | |||
| | |- | ||
| 1500≤a<1800 || 450 | |||
| 1500≤a | |||
|- | |||
| 1800≤a<2100 || 600 | |||
|- | |||
| a≥2100 || 880 | |||
| | |} | ||
表5.2.8-2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边墙型喷头,与障碍物平行)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 (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 (mm) | |||
|- | |||
| a<300 || 30 | |||
|- | |||
| - | | 300≤a<600 || 80 | ||
| | |||
| | |||
|- | |||
| 600≤a<900 || 140 | |||
|- | |||
| 900≤a<1200 || 200 | |||
|- | |||
| 1200≤a<1500 || 250 | |||
| | |||
|- | |||
| 1500≤a<1800 || 320 | |||
| | |- | ||
| 1800≤a<2100 || 380 | |||
| | |||
|- | |||
| 2100≤a<2250 || 440 | |||
|} | |||
表5.2.8-3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边墙型喷头,与障碍物垂直)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br/>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br/>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mm) | |||
|- | |||
| a<1200 || 不允许 | |||
| a< | |||
|- | |||
| 1200≤a<1500 || 30 | |||
| | |- | ||
| 1500≤a<1800 || 50 | |||
| 1500≤a<1800 | | |||
|- | |||
| 1800≤a<2100 || 100 | |||
|- | |||
| 2100≤a<2400 || 180 | |||
|- | |||
| - | | a≥2400 || 280 | ||
| | |||
|} | |||
表5.2.8-4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 | |||
(扩大覆盖面直立与下垂喷头)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 (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 (mm) | |||
|- | |||
| a<300 || 0 | |||
|- | |||
| 300≤a<600 || 0 | |||
|- | |||
| 600≤a<900 || 30 | |||
|} | |||
续表5.2.8-4 | |||
{| class="wikitable" | |||
表5.2.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mm) | |||
|- | |||
| 900≤a<1200 || 80 | |||
|- | |||
| 1200≤a<1500 || 130 | |||
|- | |||
| 1500≤a<1800 || 180 | |||
|- | |||
| 1800≤a<2100 || 230 | |||
|- | |||
| 2100≤a<2400 || 350 | |||
|- | |||
| 2400≤a<2700 || 380 | |||
|- | |||
| 2700≤a<3000 || 480 | |||
|} | |||
表5.2.8-5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扩大覆盖面边墙型喷头,与障碍物平行)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 (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 (mm) | |||
|- | |||
| a<450 || 0 | |||
|- | |||
| 450≤a<900 || 30 | |||
|- | |||
| 900≤a<1200 || 80 | |||
|- | |||
| 1200≤a<1350 || 130 | |||
|- | |||
| 1350≤a<1800 || 180 | |||
|- | |||
| 1800≤a<1950 || 230 | |||
|- | |||
| 1950≤a<2100 || 280 | |||
|- | |||
| 2100≤a<2250 || 350 | |||
|} | |||
表5.2.8-6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扩大覆盖面边墙型喷头,与障碍物垂直)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mm) | |||
|- | |||
| a < 2400 || 不允许 | |||
|} | |||
续表5.2.8-6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mm) | |||
|- | |||
| 2400≤a<3000 || 30 | |||
- | |- | ||
| 3000≤a<3300 || 50 | |||
- | |- | ||
| 3300≤a<3600 || 80 | |||
- | |- | ||
| 3600≤a<3900 || 100 | |||
- | |- | ||
| 3900≤a<4200 || 150 | |||
- | |- | ||
| 4200≤a<4500 || 180 | |||
|- | |||
| 4500≤a<4800 || 230 | |||
|- | |||
| 4800≤a<5100 || 280 | |||
|- | |||
| a≥5100 || 350 | |||
|} | |||
表5.2. | 表5.2.8-7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特殊应用喷头)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 (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 (mm) | |||
| | |- | ||
| a<300 || 0 | |||
| | |||
|- | |||
| 300≤a<600 || 40 | |||
|- | |||
| 600≤a<900 || 140 | |||
|- | |||
| 900≤a<1200 || 250 | |||
|- | |||
| 1200≤a<1500 || 380 | |||
|- | |||
| 1500≤a<1800 || 550 | |||
|- | |||
| a≥1800 || 780 | |||
|} | |||
表5.2.8-8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ESFR 喷头)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mm) | |||
|- | |||
| a<300 || 0 | |||
|} | |||
续表5.2.8-8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mm) | |||
|- | |||
| 300≤a<600 || 40 | |||
|- | |||
| 600≤a<900 || 140 | |||
|- | |||
| 900≤a<1200 || 250 | |||
|- | |||
| 1200≤a<1500 || 380 | |||
|- | |||
| 1500≤a<1800 || 550 | |||
|- | |||
| a≥1800 || 780 | |||
|} | |||
表5.2.8-9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直立和下垂型家用喷头)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喷头与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的水平距离a(mm) !! 喷头溅水盘高于梁底、通风管道、排管、桥架腹面的最大垂直距离b(mm) | |||
|- | |||
| a<450 || 0 | |||
|- | |||
| 450≤a<900 || 30 | |||
|- | |||
| 900≤a<1200 || 80 | |||
|- | |||
| 1200≤a<1350 || 130 | |||
|- | |||
| 1350≤a<1800 || 180 | |||
|- | |||
| 1350≤a<1950 || 230 | |||
|- | |||
| 1950≤a<2100 || 280 | |||
|- | |||
| a≥2100 || 350 | |||
|} | |||
5.2.9 当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宽度大于1.2m 时,增设的喷 头应安装在其腹面以下部位。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113行: | 第1,158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2.10 当喷头安装在不到顶的隔断附近时,喷头与隔断的水平 距离和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5.2.10的规定(见图5.2.10)。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图5.2.10喷头与隔断障碍物的距离.png|400px]] | |||
图5.2.10 喷头与隔断障碍物的距离 | |||
1—天花板或屋顶;2—喷头;3—障碍物;4—地板 | |||
( | 表5.2.10 喷头与隔断的水平距离和最小垂直距离(mm)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喷头与隔断的水平距离a !! 喷头与隔断的最小垂直距离b | |||
|- | |||
| a<150 || 80 | |||
|- | |||
| 150≤a<300 || 150 | |||
|- | |||
| 300≤a<450 || 240 | |||
|- | |||
| 450≤a<600 || 310 | |||
|- | |||
| 600≤a<750 || 390 | |||
|- | |||
| a≥750 || 450 | |||
|} | |||
5.2.11 下垂式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 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 距离应为150mm~360mm 。 直立式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 喷 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应为100mm~150mm。 | |||
5. | 5.2.12 顶板处的障碍物与任何喷头的相对位置,应使喷头到障碍 物底部的垂直距离(H) 以及到障碍物边缘的水平距离(L) 满足图5.2.12所示的要求。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图5.2.12喷头与障碍物的相对位置.png|400px]] | |||
图5.2.12 喷头与障碍物的相对位置 | |||
1 当顶板处实体障碍物宽度不大于0.6m 时,应在障碍物的 两侧都安装喷头,且两侧喷头到该障碍物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所 要求喷头间距的 一 半。 | |||
2 | 2 对顶板处非实体的建筑构件,喷头与构件侧缘应保持不小 于0.3m 的水平距离。 | ||
5.2.13 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 喷头与喷头下障碍物的距离 应满足本规范图5.2.12所示的要求。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喷头 下障碍物的宽度与位置应满足本规范表5.2.13的规定。 | |||
表5.2.13 喷头下障碍物的宽度与位置 | |||
{| class="wikitable"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rowspan="2" | 喷头下障碍物 宽度W(cm) | |||
! colspan="2" | 障碍物位置或其他要求 | |||
|- | |||
| 障碍物边缘距喷头溅水盘 最小允许水平距离L(m) | |||
| 障碍物顶端距喷头溅水盘 最小允许垂直距离H(m)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W≤2 | |||
| 任意 | |||
| 0.1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rowspan="2" | 2<W≤5 | |||
| 任意 | |||
| 0.6 | |||
|- | |||
| 0.3 | |||
| 任意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5<W≤30 | |||
| 0.3 | |||
| 任意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30<W≤60 | |||
| 0.6 | |||
| 任意 | |||
|} | |||
续表5.2.13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喷头下障碍物 宽度W(cm) | |||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障碍物位置或其他要求 | |||
|- |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W≥60 | |||
| 障碍物边缘距喷头溅水盘 最小允许水平距离L(m) | |||
| 障碍物顶端距喷头溅水盘 最小允许垂直距离H(m) | |||
|- | |||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障碍物位置任意。障碍物以下应加装同类喷头.喷头最大间 距应为2.4m。<br />若障碍物底面不是平面(例如圆形风管)或不是 实体(例如一组电缆),应在障碍物下安装一层宽度相同或稍宽 的不燃平板,再按要求在这层平板下安装喷头 | |||
|} | |||
5. | 5.2.14 直立式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 喷头下的障碍物,满 足下列任一要求时,可以忽略不计。 | ||
1 腹部通透的屋面托架或桁架,其下弦宽度或直径不大 于 1 0cm。 | |||
2 其他单独的建筑构件,其宽度或直径不大于10cm。 | |||
3 单独的管道或线槽等,其宽度或直径不大于10cm, 或者多 根管道或线槽,总宽度不大于10cm。 | |||
===5.3 报警阀组安装=== | |||
主 控 项 目 | |||
5. | 5.3.1 报警阀组的安装应在供水管网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安 装时应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然后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 接。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应使水流方向一致。 报警阀组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报警阀组 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明显位置,距室内地面高度宜为1.2m; 两 侧 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2m; 报警 阀组凸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安装报警阀组的室内 地面应有排水设施,排水能力应满足报警阀调试、验收和利用试水 阀门泄空系统管道的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检查系统试压、冲洗记录表,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 |||
5. | 5.3.2 报警阀组附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1 压力表应安装在报警阀上便于观测的位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2 排水管和试验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3 水源控制阀安装应便于操作,且应有明显开闭标志和可靠 的锁定设施。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3.3 湿式报警阀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应使报警阀前后的管道中能顺利充满水;压力波动时,水 力警铃不应发生误报警。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开启阀门以小于一个喷头的流量放水。 | |||
2 报警水流通路上的过滤器应安装在延迟器前,且便于排渣 操作的位置。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225行: | 第1,311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4 | 5.3.4 干式报警阀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 1 应安装在不发生冰冻的场所。 | ||
2 安装完成后,应向报警阀气室注入高度为50mm~100mm 的清水。 | |||
3 充气连接管接口应在报警阀气室充注水位以上部位,且充 气连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5mm; 止回阀、截止阀应安装在充气连 接管上。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 |||
4 气源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 |||
5 安全排气阀应安装在气源与报警阀之间,且应靠近报 警阀。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243行: | 第1,331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 加速器应安装在靠近报警阀的位置,且应有防止水进入加 速器的措施。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249行: | 第1,337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7 低气压预报警装置应安装在配水干管一侧。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255行: | 第1,343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8 下列部位应安装压力表: | |||
(1)报警阀充水一侧和充气一侧; | |||
(2)空气压缩机的气泵和储气罐上; | |||
(3)加速器上。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267行: | 第1,355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9 管网充气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 |||
5.3.5 雨淋阀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雨淋阀组可采用电动开启、传动管开启或手动开启,开启 控制装置的安装应安全可靠。水传动管的安装应符合湿式系统有 关要求。 | |||
2 | 2 预作用系统雨淋阀组后的管道若需充气,其安装应按干式 报警阀组有关要求进行。 | ||
3 雨淋阀组的观测仪表和操作阀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 要求,并应便于观测和操作。 | |||
3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285行: | 第1,369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4 | 4 雨淋阀组手动开启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在 发生火灾时应能安全开启和便于操作。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观察检查和开启阀门检查。 | |||
5 | 5 压力表应安装在雨淋阀的水源一侧。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299行: | 第1,381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4 其他组件安装=== | |||
I 主 控 项 目 | |||
5.4.1 水流指示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水流指示器的安装应在管道试压和冲洗合格后进行,水流 指示器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观察检查和检查管道试压和冲洗记录。 | |||
2 水流指示器应使电器元件部位竖直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侧, 其动作方向应和水流方向一致;安装后的水流指示器浆片、膜片应 动作灵活,不应与管壁发生碰擦。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开启阀门放水检查。 | |||
2 | 5.4.2 控制阀的规格、型号和安装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 方向应正确,控制阀内应清洁、无堵塞、无渗漏;主要控制阀应加设 启闭标志;隐蔽处的控制阀应在明显处设有指示其位置的标志。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325行: | 第1,405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3 | 5.4.3 压力开关应竖直安装在通往水力警铃的管道上,且不应在 安装中拆装改动。管网上的压力控制装置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331行: | 第1,411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4 | 5.4.4 水力警铃应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的外墙上,且应 安装检修、测试用的阀门。水力警铃和报警阀的连接应采用热镀 锌钢管,当镀锌钢管的公称直径为20mm 时,其长度不宜大于 20m; 安装后的水力警铃启动时,警铃声强度应不小于70dB。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检查和开启阀门放水,水力警铃启 动后检查压力表的数值。 | |||
5 | 5.4.5 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检查、试验,并 应有相应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Ⅱ 一 般 项 目 | |||
6 | 5.4.6 信号阀应安装在水流指示器前的管道上,与水流指示器之 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 |||
5.4.7 排气阀的安装应在系统管网试压和冲洗合格后进行;排气 阀应安装在配水干管顶部、配水管的末端,且应确保无渗漏。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管道试压和冲洗记录。 | |||
5.4.8 节流管和减压孔板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 |||
5.4.9 压力开关、信号阀、水流指示器的引出线应用防水套管 锁定。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4.10 减压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1 减压阀安装应在供水管网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检查管道试压和冲洗记录。 | |||
2 减压阀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其规格型号应与设计相符;阀 外控制管路及导向阀各连接件不应有松动;外观应无机械损伤,并 应清除阀内异物。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观察检查和手扳检查。 | |||
3 减压阀水流方向应与供水管网水流方向一致。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4 应在进水侧安装过滤器,并宜在其前后安装控制阀。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391行: | 第1,473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 可调式减压阀宜水平安装,阀盖应向上。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399行: | 第1,479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 | 6 比例式减压阀宜垂直安装;当水平安装时,单呼吸孔减压 阀其孔口应向下,双呼吸孔减压阀其孔口应呈水平位置。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407行: | 第1,485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7 安装自身不带压力表的减压阀时,应在其前后相邻部位安 装压力表。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4.11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1 安装应在供水管网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检查管道试压和冲洗记录。 | |||
2 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其规格型号应与设计相符;主阀各部 件应完好;紧固件应齐全,无松动;各连接管路应完好,接头紧固; 外观应无机械损伤,并应清除阀内异物。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观察检查和手扳检查。 | |||
3 水流方向应与供水管网水流方向一致。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431行: | 第1,509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4 出口安装其他控制阀时应保持 一 定间距,以便于维修和管理。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 宜水平安装,且阀盖向上。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441行: | 第1,521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 | 6 安装自身不带压力表的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时,应在其前后 相邻部位安装压力表。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447行: | 第1,527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7 进口端不宜安装柔性接头。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453行: | 第1,533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4.12 倒流防止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应在管道冲洗合格以后进行。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检查管道试压和冲洗记录。 | |||
2 不应在倒流防止器的进口前安装过滤器或者使用带过滤 器的倒流防止器。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3 宜安装在水平位置,当竖直安装时,排水口应配备专用弯 头。倒流防止器宜安装在便于调试和维护的位置。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4 倒流防止器两端应分别安装闸阀,而且至少有一端应安装 挠性接头。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477行: | 第1,559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 倒流防止器上的泄水阀不宜反向安装,泄水阀应采取间接 排水方式,其排水管不应直接与排水管(沟)连接。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 | 6 安装完毕后首次启动使用时,应关闭出水闸阀,缓慢打开 进水闸阀。待阀腔充满水后,缓慢打开出水闸阀。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485行: | 第1,571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 系统试压和冲洗== | |||
===6.1 一 般 规 定=== | |||
6. | 6.1.1 管网安装完毕后,必须对其进行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和 冲洗。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检查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冲洗记录表。 | |||
6. | 6.1.2 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宜用水进行。干式喷水灭火系统、 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应做水压试验和气压试验。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检查水压试验和气压试验记录表。 | |||
6. | 6.1.3 系统试压完成后,应及时拆除所有临时盲板及试验用的管 道,并应与记录核对无误,且应按本规范附录C 表 C.0.2 的格式 填写记录。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507行: | 第1,593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1.4 管网冲洗应在试压合格后分段进行。冲洗顺序应先室外, 后室内;先地下,后地上;室内部分的冲洗应按配水干管、配水管、 配水支管的顺序进行。 | |||
6.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1.5 系统试压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 |||
1 埋地管道的位置及管道基础、支墩等经复查应符合设计 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观察、尺量检查。 | |||
2 试压用的压力表不应少于2只;精度不应低于1.5级,量 程应为试验压力值的1.5倍~2.0倍。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527行: | 第1,613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3 试压冲洗方案已经批准。 | |||
4 对不能参与试压的设备、仪表、阀门及附件应加以隔离或 拆除;加设的临时盲板应具有突出于法兰的边耳,且应做明显标 志,并记录临时盲板的数量。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1 | 6.1.6 系统试压过程中,当出现泄漏时,应停止试压,并应放空管 网中的试验介质,消除缺陷后重新再试。 | ||
6.1.7 管网冲洗宜用水进行。冲洗前,应对系统的仪表采取保护 措施。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1.8 管网冲洗前,应对管道支架、吊架进行检查,必要时应采取 加固措施。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手扳检查。 | |||
1 | 6.1.9 对不能经受冲洗的设备和冲洗后可能存留脏物、杂物的管 段,应进行清理。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1.10 冲洗直径大于100mm 的管道时,应对其死角和底部进 行敲打,但不得损伤管道。 | |||
6.1.11 管网冲洗合格后,应按本规范附录 C 表 C.0.3 的要求填 写记录。 | |||
6 | 6.1.12 水压试验和水冲洗宜采用生活用水进行,不得使用海水或含有腐蚀性化学物质的水。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2 | ===6.2 水 压 试 验=== | ||
I 主 控 项 目 | |||
6.2.1 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等于或小于1.0MPa 时,水压强度试 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并不应低于1.4MPa; 当系统 设计工作压力大于1.0MPa 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该工作压 力加0.4MPa。 | |||
1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2 | 6.2.2 水压强度试验的测试点应设在系统管网的最低点。对管网 注水时应将管网内的空气排净,并应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 压 3 0min 后,管网应无泄漏、无变形,且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2.3 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 行。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 应无泄漏。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596行: | 第1,673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Ⅱ 一 般 项 目 | |||
6.2.4 水压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当低于5℃时,水压试 验应采取防冻措施。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用温度计检查。 | |||
2 | 6.2.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源干管、进户管和室内埋地管道, 应在回填前单独或与系统一起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水压严密性 试验。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和检查水压强度试验和水压严密性试验记 录。 | |||
===6.3 气 压 试 验=== | |||
I 主 控 项 目 | |||
3 | 6.3.1 气压严密性试验压力应为0.28MPa, 且稳压24h, 压力降 不应大于0.01MPa。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Ⅱ 一 般 项 目 | Ⅱ 一 般 项 目 | ||
6.3.2 气压试验的介质宜采用空气或氮气。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624行: | 第1,705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4 冲 洗=== | |||
I 主 控 项 目 | |||
6.4.1 管网冲洗的水流流速、流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水流流 速、流量;管网冲洗宜分区、分段进行;水平管网冲洗时,其排水管 位置应低于配水支管。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使用流量计和观察检查。 | |||
2 | 6.4.2 管网冲洗的水流方向应与灭火时管网的水流方向一致。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638行: | 第1,721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3 | 6.4.3 管网冲洗应连续进行。当出口处水的颜色、透明度与入口 处水的颜色、透明度基本一致时冲洗方可结束。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646行: | 第1,727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Ⅱ 一 般 项 目 | |||
6.4.4 管网冲洗宜设临时专用排水管道,其排放应畅通和安全。 排水管道的截面面积不得小于被冲洗管道截面面积的60%。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试水检查。 | |||
6.4.5 管网的地上管道与地下管道连接前,应在配水干管底部加 设堵头后对地下管道进行冲洗。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4 | 6.4.6 管网冲洗结束后,应将管网内的水排除干净,必要时可采 用压缩空气吹干。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7 | ==7 系 统 调 试== | ||
===7.1 一 般 规 定=== | |||
1 | 7.1.1 系统调试应在系统施工完成后进行。 | ||
2 | 7.1.2 系统调试应具备下列条件: | ||
1 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已储存设计要求的水量。 | |||
2 系统供电正常。 | |||
3 消防气压给水设备的水位、气压符合设计要求。 | |||
4 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内已充满水;干式、预作用喷水灭 火系统管网内的气压符合设计要求;阀门均无泄漏。 | |||
5 与系统配套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 |||
===7.2 调试内容和要求=== | |||
I 主 控 项 目 | |||
7.2.1 系统调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 |||
1 水源测试。 | |||
2 消防水泵调试。 | |||
3 稳压泵调试。 | |||
4 报警阀调试。 | |||
5 排水设施调试。 | |||
6 联动试验。 | |||
7.2.2 水源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 1 按设计要求核实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的容积,高位消 防水箱设置高度、消防水池(箱)水位显示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合用 水池、水箱的消防储水应有不做他用的技术措施。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观察和尺量检查。 | |||
2 | 2 应按设计要求核实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和供水能力,并 应通过移动式消防水泵做供水试验进行验证。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进行通水试验。 | |||
3 | 7.2.3 消防水泵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应在55s内 投入正常运行。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用秒表检查。 | |||
2 以备用电源切换方式或备用泵切换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 水泵应在1min 或 2min 内投入正常运行。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用秒表检查。 | |||
7.2.4 稳压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调试。当达到设计启动条件时, 稳压泵应立即启动;当达到系统设计压力时,稳压泵应自动停止运 行;当消防主泵启动时,稳压泵应停止运行。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7.2.5 报警阀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湿式报警阀调试时,在末端装置处放水,当湿式报警阀进 口水压大于0 . 14MPa、放水流量大于1L/s 时,报警阀应及时启 动;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5s~90s 内发出报警铃声,不带延迟 器的水力警铃应在15s 内发出报警铃声;压力开关应及时动作,启 动消防泵并反馈信号。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使用压力表、流量计、秒表和观察检查。 | |||
2 干式报警阀调试时,开启系统试验阀,报警阀的启动时间、 启动点压力、水流到试验装置出口所需时间,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 |||
2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使用压力表、流量计、秒表、声强计和观察检查。 | |||
3 | 3 雨淋阀调试宜利用检测、试验管道进行。自动和手动方式 启动的雨淋阀,应在15s 之内启动;公称直径大于200mm 的雨淋 阀调试时,应在60s 之内启动。雨淋阀调试时,当报警水压为 0.05MPa 时,水力警铃应发出报警铃声。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使用压力表、流量计、秒表、声强计和观察检查。 | |||
Ⅱ 一 般 项 目 | |||
7.2.6 调试过程中,系统排出的水应通过排水设施全部排走。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760行: | 第1,845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7.2.7 联动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按本规范附录C 表 C.0.4 的要求进行记录: | |||
1 湿式系统的联动试验,启动一 只喷头或以0.94L/s~ 1.5L/s 的流量从末端试水装置处放水时,水流指示器、报警 阀、压力开关、水力警铃和消防水泵等应及时动作,并发出相 应的信号。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打开阀门放水,使用流量计和观察检查。 | |||
2 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水幕系统的联动试验,可采用专用 测试仪表或其他方式,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种探测器输入模 拟火灾信号,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启动自 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传动管启动的雨淋系统、水幕系统联动试验 时,启动1只喷头,雨淋阀打开,压力开关动作,水泵启动。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3 | 3 干式系统的联动试验,启动1只喷头或模拟1只喷头的排 气量排气,报警阀应及时启动,压力开关、水力警铃动作并发出相应信号。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8 系 统 验 收== | |||
8.0.1 系统竣工后,必须进行工程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 使 用 。 | |||
8.0.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验收应按本规范附录 E 的要求 填 写 。 | |||
8.0.3 系统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 | |||
1 竣工验收申请报告、设计变更通知书、竣工图。 | |||
2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 |||
3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 |||
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 |||
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质量控制检查资料。 | |||
6 系统试压、冲洗记录。 | |||
7 系统调试记录。 | |||
8.0.4 系统供水水源的检查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应检查室外给水管网的进水管管径及供水能力,并应检查 高位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 |||
2 当采用天然水源作系统的供水水源时,其水量、水质应符 合设计要求,并应检查枯水期最低水位时确保消防用水的技术 措 施 。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3 消防水池水位显示装置,最低水位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对照设计资料观察检查。 | |||
4 | 4 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的有效消防容积,应按出水管或 吸水管喇叭口(或防止旋流器淹没深度)的最低标高确定。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尺量检查。 | |||
8.0.5 消防泵房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消防泵房的建筑防火要求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的规定。 | |||
2 消防泵房设置的应急照明、安全出口应符合设计要求。 | |||
3 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观察检查。 | |||
8.0.6 消防水泵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工作泵、备用泵、吸水管、出水管及出水管上的阀门、仪表 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吸水管、出水管上的控制阀 应锁定在常开位置,并有明显标记。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观察检查。 | |||
2 消防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引水或其他可靠的引水措施。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 |||
3 分别开启系统中的每一个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水流指 示器、压力开关等信号装置的功能应均符合设计要求。湿式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的最不利点做末端放水试验时,自放水开始至水泵 启动时间不应超过5min。 | |||
4 打开消防水泵出水管上试水阀,当采用主电源启动消防水 泵时,消防水泵应启动正常;关掉主电源,主、备电源应能正常切 换。备用电源切换时,消防水泵应在1min 或 2min 内投入正常运 行。自动或手动启动消防泵时应在55s 内投入正常运行。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844行: | 第1,935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 消防水泵停泵时,水锤消除设施后的压力不应超过水泵出 口额定压力的1 . 3倍~1 . 5倍。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在阀门出口用压力表检查。 | |||
6 对消防气压给水设备,当系统气压下降到设计最低压力 时,通过压力变化信号应能启动稳压泵。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使用压力表,观察检查。 | |||
7 消防水泵启动控制应置于自动启动档,消防水泵应互为 备用。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第1,862行: | 第1,953行: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8.0.7 报警阀组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1 报警阀组的各组件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2 打开系统流量压力检测装置放水阀,测试的流量、压力应 符合设计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使用流量计、压力表观察检查。 | |||
3 水力警铃的设置位置应正确。测试时,水力警铃喷嘴处压 力不应小于0.05MPa, 且距水力警铃3m 远处警铃声声强不应小 于70dB。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打开阀门放水,使用压力表、声级计和尺量检查。 | |||
4 打开手动试水阀或电磁阀时,雨淋阀组动作应可靠。 | |||
5 控制阀均应锁定在常开位置。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 空气压缩机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应符合设计 要求。 | |||
7 打开末端试(放)水装置,当流量达到报警阀动作流量时, 湿式报警阀和压力开关应及时动作,带延迟器的报警阀应在90s 内压力开关动作,不带延迟器的报警阀应在15s 内压力开关动作。 | |||
雨淋报警阀动作后15s 内压力开关动作。 | |||
8.0.8 管网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管道的材质、管径、接头、连接方式及采取的防腐、防冻措 施,应符合设计规范及设计要求。 | |||
2 管网排水坡度及辅助排水设施,应符合本规范第5.1.17 条的规定。 | |||
检查方法:水平尺和尺量检查。 | |||
3 系统中的末端试水装置、试水阀、排气阀应符合设计要求。 | |||
4 管网不同部位安装的报警阀组、闸阀、止回阀、电磁阀、信 号阀、水流指示器、减压孔板、节流管、减压阀、柔性接头、排水管、 排气阀、泄压阀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 |||
检查数量:报警阀组、压力开关、止回阀、减压阀、泄压阀、电磁 阀全数检查,合格率应为100%;闸阀、信号阀、水流指示器、减压 孔板、节流管、柔性接头、排气阀等抽查设计数量的30%,数量均 不少于5个,合格率应为100%。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观察检查。 | |||
5 干式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充气管道上设置的压力 开关开启预作用装置的预作用系统,其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 于 1min; 雨淋系统和仅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预作用装置 的预作用系统,其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2min。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通水试验,用秒表检查。 | |||
8.0.9 喷头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 |||
9.0.10 维护管理人员每天应对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组进行外观 检查,并应保证系统处于无故障状态。 | 1 喷头设置场所、规格、型号、公称动作温度、响应时间指数 (RTI 应符合设计要求。 | ||
检查数量:抽查设计喷头数量10%,总数不少于40个,合格率应为100%。 | |||
检查方法:对照图纸尺量检查。 | |||
2 喷头安装间距,喷头与楼板、墙、梁等障碍物的距离应符合 设计要求。 | |||
检查数量:抽查设计喷头数量5%,总数不少于20个,距离偏 差±15mm, 合格率不小于95%时为合格。 | |||
检验方法:对照图纸尺量检查。 | |||
3 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和有冰冻危险场所安装的喷头,应采 取防护措施。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4 有碰撞危险场所安装的喷头应加设防护罩。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 各种不同规格的喷头均应有一定数量的备用品,其数量不 应小于安装总数的1%,且每种备用喷头不应少于10个。 | |||
8.0.10 水泵接合器数量及进水管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消防水 泵接合器应进行充水试验,且系统最不利点的压力、流量应符合设 计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使用流量计、压力表和观察检查。 | |||
8.0.11 系统流量、压力的验收,应通过系统流量压力检测装置进 行放水试验,系统流量、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8.0.12 系统应进行系统模拟灭火功能试验,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 |||
1 报警阀动作,水力警铃应鸣响。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2 水流指示器动作,应有反馈信号显示。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3 压力开关动作,应启动消防水泵及与其联动的相关设备, 并应有反馈信号显示。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4 电磁阀打开,雨淋阀应开启,并应有反馈信号显示。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5 消防水泵启动后,应有反馈信号显示。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6 加速器动作后,应有反馈信号显示。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7 其他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启动后,应有反馈信号显示。 |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
8.0.13 系统工程质量验收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 系统工程质量缺陷应按本规范附录 F 要求划分:严重缺 陷 项(A), 重缺陷项 (B), 轻缺陷项 (C)。 | |||
2 系统验收合格判定的条件为: A=0, 且 B≤2, 且 B+C≤6 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 |||
==9 维 护 管 理== | |||
9.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具有管理、检测、维护规程,并应保证 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维护管理工作,应按本规范附录G 的要求 进行。 | |||
9.0.2 维护管理人员应经过消防专业培训,应熟悉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的原理、性能和操作维护规程。 | |||
9.0.3 每年应对水源的供水能力进行一次测定,每日应对电源进行检查。检查内容见表9.0.3。 | |||
表9.0.3 水源及电源检查表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项目名称 !! 检查内容 !! 周期 | |||
|- | |||
| 水源 || 进户管路锈蚀状况,控制阀全开启,过滤网保证过水能力,水池(或水箱)的控制阀(液位控制阀或浮球控制阀等)关、开正常,水池(或水箱)水位显示或报警装置完好,水质符合设计要求,水池(或水箱)无变形、无裂纹、无渗漏等现象 || 每年 | |||
|- | |||
| 电源 || 进户两路电源正常,高低压配电柜元器件、仪表、开关正常,泵房内双电源互投柜和控制柜元器件、仪表、开关正常,控制柜和电机的电源线压接牢固,控制柜内熔丝完好,电动机接地装置可靠,电机绝缘性良好(大于0.5MΩ),电源切换时间不大于2s,主泵故障备用泵切换时间不大于60s,电源、电压值符合设计要求并稳定 || 每日 | |||
|} | |||
9.0.4 消防水泵或内燃机驱动的消防水泵应每月启动运转一次 当消防水泵为自动控制启动时,应每月模拟自动控制的条件启动 运转一次。检查内容见表9.0.4。 | |||
表9.0.4 消防水泵检查表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名称 !! 检查内容 !! 周期 | |||
|- | |||
| 内燃机驱动消防泵 || 曲轴箱内机油油位不少于最高油位的1/2,燃油箱内燃油油位不少于最高油位的3/4,蓄电池的电解液液位不少于最高液位的1/2,蓄电池充电器充电正常,各类仪表正常,传送带的外观及松紧度正常,冷却系统温升正常,冷却系统滤网清洁度符合要求,水泵转速、出水流量、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 每月 | |||
|- | |||
| 电动消防泵 || 泵启动前用手盘动电机转轴灵活无卡阻现象,泵腔内无汽蚀,轴封处无渗漏(小于3滴/min或5ml/h),水泵达到正常时水泵转速、出水流量、压力符合设计要求,轴泵温升正常(<70℃),水泵振动不超限,电机功率、电压、电流均正常 || 每月 | |||
|} | |||
9.0.5 电磁阀应每月检查并应做启动试验,动作失常时应及时 更 换 。 | |||
9.0.6 每个季度应对系统所有的末端试水阀和报警阀旁的放水 试验阀进行一次放水试验,检查系统启动、报警功能以及出水情况 是否正常。检查内容见表9.0.6。 | |||
表9.0.6 报警阀检查表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阀类名称 !! 检查内容 !! 周期 | |||
|- | |||
| 湿式报警阀 || 主阀锈蚀状况,各个部件连接处无渗漏现象,主阀前后压力表读数准确及两表压差符合要求(<0.01MPa),延时装置排水畅通,压力开关动作灵活并迅速反馈信号,主阀复位到位,警铃动作灵活、铃声洪亮,排水系统排水畅通 || 每月 | |||
|- | |||
| 预作用报警阀和干式报警阀 || 检查符合湿式报警阀内容外,另应检查充气装置启停准确,充气压力值符合设计要求,加速排气装置排气速度正常,电磁阀动作灵敏,主阀瓣复位严密,主阀侧腔(控制腔)锁定到位,阀前稳压值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小于0.25MPa) || 每月 | |||
|- | |||
| 雨淋报警阀 || 检查符合湿式报警阀内容外,另应检查电磁阀动作灵敏,主阀瓣复位严密,主阀侧腔(控制腔)锁定到位,阀前稳压值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小于0.25MPa) || 每月 | |||
|} | |||
9.0.7 系统上所有的控制阀门均应采用铅封或锁链固定在开启 或规定的状态。每月应对铅封、锁链进行一次检查,当有破坏或损 坏时应及时修理更换。检查内容见表9.0.7。 | |||
表9.0.7 阀类检查表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阀类名称 !! 检查内容 !! 周期 | |||
|- | |||
| 带锁定的闸阀、蝶阀等阀类 || 锁定装置位置正确、开启灵活,阀门处于全开启状态,阀类开关后不得有泄漏现象 || 每月 | |||
|- | |||
| 不带锁定的明杆闸阀、方位蝶阀等阀类 || 阀门处于全开启状态,阀类开关后不得有泄漏现象 || 每周 | |||
|} | |||
9.0.8 室外阀门井中,进水管上的控制阀门应每个季度检查一 次,核实其处于全开启状态。 | |||
9.0.9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发生故障需停水进行修理前,应向主管 值班人员报告,取得维护负责人的同意,并临场监督,加强防范措 施后方能动工。 | |||
9.0.10 维护管理人员每天应对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组进行外观 检查,并应保证系统处于无故障状态。 | |||
9.0.11 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及消防气压给水设备应每月检查一 次,并应检查其消防储备水位及消防气压给水设备的气体压力。 同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消防用水不作他用,并应每月对该措施进行 检查,发现故障应及时进行处理。 | |||
9.0.12 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消防气压给水设备内的水,应根据 当地环境、气候条件不定期更换。 | |||
9.0.13 寒冷季节,消防储水设备的任何部位均不得结冰。每天 应检查设置储水设备的房间,保持室温不低于5℃。 | |||
9.0.14 每年应对消防储水设备进行检查,修补缺损和重新油漆。 | |||
9.0.15 钢板消防水箱和消防气压给水设备的玻璃水位计两端的 角阀,在不进行水位观察时应关闭。 | |||
9.0.16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接口及附件应每月检查一次,并应保证接口完好、无渗漏、闷盖齐全。 | |||
9.0.17 每月应利用末端试水装置对水流指示器进行试验。 | |||
9.0.18 每月应对喷头进行一次外观及备用数量检查,发现有不 正常的喷头应及时更换;当喷头上有异物时应及时清除。更换或 安装喷头均应使用专用扳手。检查内容见表9.0.18。 | |||
表9.0.18 喷头类检查表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名称 !! 检查内容 !! 周期 | |||
|- | |||
| 喷头类 || 喷头的型号正确,布置正确,安装方式正确,溅水盘、框架、感温元件、隐蔽式喷头的装饰盖板等无变形、无喷涂层,喷头不得有渗漏现象 || 每月 | |||
|} | |||
9.0.19 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或贮存物安放位置、堆存高度 的改变,影响到系统功能而需要进行修改时,应重新进行设计。 | |||
== 附录 A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 | |||
表A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 |||
{| class="wikitable"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分部工程 | |||
! 序号 | |||
! 子分部工程 | |||
! 分 项 工 程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rowspan="4" | 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 | |||
| 1 | |||
| 供水设施安装 与施工 | |||
| 消防水泵和稳压泵安装、消防水箱安装和消防 水池施工、消防气压给水设备安装、消防水泵接合 器安装 | |||
|- | |||
| 2 | |||
| 管网及系统组件 安装 | |||
| 管网安装、喷头安装、报警阀组安装、其他组件 安装 | |||
|- | |||
| 3 | |||
| 系统试压和冲洗 | |||
| 水压试验、气压试验、冲洗 | |||
|- | |||
| 4 | |||
| 系统调试 | |||
| 水源测试、消防水泵调试、稳压泵调试、报警阀 组调试、排水装置调试、联动试验 | |||
|} | |||
== 附录B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 | |||
表 B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表B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png]] | |||
<small>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应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员填写.监理工程师进行 检查,并作出检查结论。</small> | |||
== 附录 C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过程 质量检查记录 == | |||
C.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应由施工单位 质量检查员按表C.0.1 填写,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并作出检查 结 论 。 | |||
表 C.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表 C.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png]] | |||
C.0.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试压记录应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员填 写,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 等进行验收,并按表C.0.2 填写。 | |||
表C.0.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试压记录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表C.0.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试压记录.png] | |||
C.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冲洗记录应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 员填写,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 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表C.0.3 填写。 | |||
表 C.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冲洗记录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表 C.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冲洗记录.png]] | |||
C.0.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试验记录应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 员填写,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 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表C.0.4 填写。 | |||
表C.0.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试验记录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表C.0.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试验记录.png]] | |||
== 附录 D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质量 控制资料检查记录 == | |||
表 D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表 D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png]] | |||
<small>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 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并按表D 填写。 | |||
</small> | |||
== 附录 E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验收记录 == | |||
表 E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验收记录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表 E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验收记录1.png]] | |||
续表E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表 E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验收记录2.png]] | |||
续表E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表 E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验收记录3.png]] | |||
续表E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表 E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验收记录4.png]] | |||
<small>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验收记录应由建设单位填写,综合验收结论由参加验 收的各方共同商定并签章。</small> | |||
== 附录F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验收缺陷 项目划分 == | |||
表 F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验收缺陷项目划分 | |||
{| class="wikitable"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缺陷分类 | |||
! 严重缺陷(A) | |||
! 重缺陷(B) | |||
! 轻缺陷(C) | |||
|- | |||
| rowspan="1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包 含 条 款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第8 . 0 . 3条第1~ 5款 | |||
|- | |||
| 第8 . 0 . 4条第1、 2款 | |||
| — | |||
| — | |||
|- | |||
| — | |||
| 第8 . 0 . 5条第1~ 3款 | |||
| — | |||
|- | |||
| 第8.0.6条第4款 | |||
| 第8.0.6条第1、2、 3、5、6款 | |||
| 第8.0.6条第7款 | |||
|- | |||
| — | |||
| 第8.0.7条第1、2、 3、4、6款 | |||
| 第8.0.7条第5款 | |||
|- | |||
| 第8.0.8条第1款 | |||
| 第8.0.8条第4、 5款 | |||
| 第8.0.8条第2、3、 6、7款 | |||
|- | |||
| 第8.0.9条第1款 | |||
| 第8.0.9条第2款 | |||
| 第8.0.9条第3、4、 5款 | |||
|- | |||
| — | |||
| 第8.0.10条 | |||
| — | |||
|- | |||
| 第8.0.11条 | |||
| — | |||
| — | |||
|- | |||
| 第8.0.12条第3、 4款 | |||
| 第8.0.12条第5~ 7款 | |||
| 第8.0.12条第1、 2款 | |||
|} | |||
== 附录G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维护管理工作 检查项目 == | |||
表 G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检查项目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部位 !! 工作内容 !! 周期 | |||
|- | |||
| 水源控制阀、报警控制装置 || 目测巡检完好状况及开闭状态 || 每日 | |||
|- | |||
| 电源 || 接通状态,电压 || 每日 | |||
|- | |||
| 内燃机驱动消防水泵 || 启动试运转 || 每月 | |||
|- | |||
| 喷头 || 检查完好状况、清除异物、备用量 || 每月 | |||
|- | |||
| 系统所有控制阀门 || 检查铅封、锁链完好状况 || 每月 | |||
|- | |||
| 电动消防水泵 || 启动试运转 || 每月 | |||
|- | |||
| 稳压泵 || 启动试运转 || 每月 | |||
|- | |||
| 消防气压给水设备 || 检测气压、水位 || 每月 | |||
|- | |||
| 蓄水池、高位水箱 || 检测水位及消防储备水不被他用的措施 || 每月 | |||
|- | |||
| 电磁阀 || 启动试验 || 每季 | |||
|- | |||
| 信号阀 || 启闭状态 || 每月 | |||
|- | |||
| - | |||
| 水泵接合器 || 检查完好状况 || 每月 | |||
|- | |||
| 水流指示器 || 试验报警 || 每季 | |||
|- | |||
| - | |||
| 室外阀门井中控制阀门 || 检查开启状况 || 每季 | |||
|- | |||
| | | 报警阀、试水阀 || 放水试验,启动性能 || 每月 | ||
|- | |||
| 泵流量检测 || 启动、放水试验 || 每年 | |||
|- | |||
| 水源 || 测试供水能力 || 每年 | |||
|- | |||
| - | |||
| 水泵接合器 || 通水试验 || 每年 | |||
|} | |||
续表 G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部位 !! 工作内容 !! 周期 | |||
|- | |||
| | | 过滤器 || 排渣、完好状态 || 每月 | ||
|- | |||
| | | 储水设备 || 检查完好状态 || 每年 | ||
|- | |||
| 系统联动试验 || 系统运行功能 || 每年 | |||
|- | |||
| | | 内燃机 || 油箱油位,驱动泵运行 || 每月 | ||
|- | |||
| 设置储水设备的房间 || 检查室温 || 每天(寒冷季节) | |||
| | |} | ||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 ||
第2,272行: | 第2,496行: | ||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
引用标准名录 | == 引用标准名录 == | ||
第2,467行: | 第2,691行: | ||
把消防水泵、稳压泵、水泵接合器列入系统组件;并把近年来 在不少系统工程中设计采用的自动排气阀、信号阀、多功能水泵控 制阀、止回阀、减压阀、泄压阀等配件也列入了质量监督的内容。 主要是根据应用中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总体、合理的结构;并根 据这些产品在系统中的作用两方面因素来确定的。 | 把消防水泵、稳压泵、水泵接合器列入系统组件;并把近年来 在不少系统工程中设计采用的自动排气阀、信号阀、多功能水泵控 制阀、止回阀、减压阀、泄压阀等配件也列入了质量监督的内容。 主要是根据应用中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总体、合理的结构;并根 据这些产品在系统中的作用两方面因素来确定的。 | ||
消防水泵、水泵接合器是给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提供灭火剂一 水的设备,稳压泵是保持系统在准工作状态下符合设计水压要求 的专用设备,把它们列为系统组件并规定相应要求是合理的。这 里应特别强调的是,消防水泵一是指专用消防水泵,二是指达到国 家标准《消防泵》GB6245 要求的普通清水泵。过去没有引起消防 界的重视,一贯的认为和做法是普通清水泵就可以作消防水泵,这 种错误认识必须纠正。消防水泵在性能上特别强调的是它的可靠 性和稳定性及启动的灵敏性。消防水泵一般是平时备而不用, 一 旦使用场所发生火灾,它就应灵敏启动,并应快速达到额定工作压 力和流量要求的工作状态。国内外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因 | 消防水泵、水泵接合器是给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提供灭火剂一 水的设备,稳压泵是保持系统在准工作状态下符合设计水压要求 的专用设备,把它们列为系统组件并规定相应要求是合理的。这 里应特别强调的是,消防水泵一是指专用消防水泵,二是指达到国 家标准《消防泵》GB6245 要求的普通清水泵。过去没有引起消防 界的重视,一贯的认为和做法是普通清水泵就可以作消防水泵,这 种错误认识必须纠正。消防水泵在性能上特别强调的是它的可靠 性和稳定性及启动的灵敏性。消防水泵一般是平时备而不用, 一 旦使用场所发生火灾,它就应灵敏启动,并应快速达到额定工作压 力和流量要求的工作状态。国内外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因 为供水不能达到要求而致使系统在火灾时不起作用或灭火效果不佳的教训很多。 | ||
3.2.2~3.2.6 这几条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的管材、管件安 装前应进行现场外观检查进行了规定,系参考国家标准《工业金属 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有关条文改写。该规范中的 管材及管件的检验一章,涉及的是高、中、低压及各种材质的管材 管件的检验,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涉及的只是低压,且大多数是镀 锌钢管,故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本要求,结合国家标准《工 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的有关规定,对系统 选用的管材、管件提出了一般性的现场检查要求。本条规定镀锌 钢管要使用热镀锌钢管是为了与设计规范一致;同时也提醒有关 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系统中采用冷镀锌管是不允许的。目前市 场上销售的一些管材,尺寸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钢管的内外径提 出了要求。 | 3.2.2~3.2.6 这几条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的管材、管件安 装前应进行现场外观检查进行了规定,系参考国家标准《工业金属 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有关条文改写。该规范中的 管材及管件的检验一章,涉及的是高、中、低压及各种材质的管材 管件的检验,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涉及的只是低压,且大多数是镀 锌钢管,故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本要求,结合国家标准《工 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的有关规定,对系统 选用的管材、管件提出了一般性的现场检查要求。本条规定镀锌 钢管要使用热镀锌钢管是为了与设计规范一致;同时也提醒有关 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系统中采用冷镀锌管是不允许的。目前市 场上销售的一些管材,尺寸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钢管的内外径提 出了要求。 | ||
第2,475行: | 第2,697行: | ||
本次修订增加了用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不锈钢管、铜管、涂 覆钢管、氯化聚氯乙烯(PVC-C) 管在安装前应进行现场外观检查 的规定。 | 本次修订增加了用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不锈钢管、铜管、涂 覆钢管、氯化聚氯乙烯(PVC-C) 管在安装前应进行现场外观检查 的规定。 | ||
3.2.7 本条对喷头在施工现场的检查提出了要求。总的原则是 既能保证系统采用喷头的质量 · 又便于施工单位实施的基本检查 项目。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部分:洒水喷头》 GB 5135.1.对喷头的检验提出了19条性能要求,23项性能试验, 包括喷头的外观检查、密封性能、布水性能、流量特性系数、功能试 验、水冲击试验、振动试验、高低温试验、静态动作温度试验、SO? 腐蚀、应力腐蚀、盐雾腐蚀、工作荷载、框架强度、热敏感元件强度, 溅水盘强度、疲劳强度、热稳定性能、机械冲击、环境温度试验以及 灭火试验等。尽管本规范第3.2.1条中对喷头提出了严格的质量 要求,要求采用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的喷 头,但这仅仅是对生产厂家按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 1 部分:洒水喷头》GB 5135.1的规定所做的型式试验的送检产品而 | 3.2.7 本条对喷头在施工现场的检查提出了要求。总的原则是 既能保证系统采用喷头的质量 · 又便于施工单位实施的基本检查 项目。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部分:洒水喷头》 GB 5135.1.对喷头的检验提出了19条性能要求,23项性能试验, 包括喷头的外观检查、密封性能、布水性能、流量特性系数、功能试 验、水冲击试验、振动试验、高低温试验、静态动作温度试验、SO? 腐蚀、应力腐蚀、盐雾腐蚀、工作荷载、框架强度、热敏感元件强度, 溅水盘强度、疲劳强度、热稳定性能、机械冲击、环境温度试验以及 灭火试验等。尽管本规范第3.2.1条中对喷头提出了严格的质量 要求,要求采用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的喷 头,但这仅仅是对生产厂家按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 1 部分:洒水喷头》GB 5135.1的规定所做的型式试验的送检产品而 言,多年来喷头的实际生产、应用表明,由于生产厂家在喷头出厂前未严格进行密封性能等基本项目的检测试验或因运输过程的振 动碰撞等原因造成的隐患,致使喷头安装后漏水或系统充水后热 敏元件破裂造成误喷等不良后果,为避免这类现象发生,本条要求 施工单位除对喷头进行外观检查外,还应对喷头做一项最重要最 基本的密封性能试验。这条规定是必要而且可行的。其试验方法 按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部分:洒水喷头》GB 5135.1 的规定,喷头在一定的升压速率条件下,能承受3.0MPa 静水压 3min, 无渗漏。为便于施工单位执行,本条未对升压速率作规定, 仅要求喷头能承受3.0MPa 静水压3min, 在喷头密封件处无渗漏 即为合格。条文中“每批”是指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同时到 货的同批产品。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
3.2.8 本条主要是与相应的产品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3.2.8 本条主要是与相应的产品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
第2,529行: | 第2,749行: | ||
4.2.4 本条对消防水泵出水管的安装要求作了规定。本次修订 没有要求消防水泵组的总出水管上都安装泄压阀,主要是因为泄 | 4.2.4 本条对消防水泵出水管的安装要求作了规定。本次修订 没有要求消防水泵组的总出水管上都安装泄压阀,主要是因为泄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图1消防水泵消除应力的安装示意图(摘自NFPA20).png|400px]] | |||
图 1 消防水泵消除应力的安装示意图(摘自NFPA20) | 图 1 消防水泵消除应力的安装示意图(摘自NFPA20) | ||
第2,536行: | 第2,756行: | ||
3 — 吸水管;4 — 防冻盖板;5 — 消除应力的柔性连接管;6 — 闸阀;7一偏心异径接头;8 — 吸水压力表;9 — 卧式泵体可分式消防泵; | 3 — 吸水管;4 — 防冻盖板;5 — 消除应力的柔性连接管;6 — 闸阀;7一偏心异径接头;8 — 吸水压力表;9 — 卧式泵体可分式消防泵; | ||
10 — 自动排气装置;11 — 出水压力表;12 — 渐缩的出水三通;13 —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或止回阀;14 — 泄压阀;15 — 出水管; | 10 — 自动排气装置;11 — 出水压力表;12 — 渐缩的出水三通;13 —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或止回阀;14 — 泄压阀;15 — 出水管; | ||
第2,543行: | 第2,761行: | ||
16 - 泄水阀或球形滴水器;17 — 管道支座;18 — 指示性闸阀或指示性蝶阀;19 - - 指示性闸阀或指示性蝶阀 | 16 - 泄水阀或球形滴水器;17 — 管道支座;18 — 指示性闸阀或指示性蝶阀;19 - - 指示性闸阀或指示性蝶阀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图2正确和错误的水泵吸水管安装示意图.png|400px]] | |||
图2 正确和错误的水泵吸水管安装示意图 | 图2 正确和错误的水泵吸水管安装示意图 | ||
第2,571行: | 第2,783行: | ||
4.3.1 本条规定的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的施工和安装,是直 接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的有关规定。同时增加对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的水 位显示装置设置方式以及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的要求。 | 4.3.1 本条规定的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的施工和安装,是直 接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的有关规定。同时增加对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的水 位显示装置设置方式以及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的要求。 | ||
4.3.2 消防水备而不用.尤其是消防专用水箱,水存的时间长 | 4.3.2 消防水备而不用.尤其是消防专用水箱,水存的时间长 了,水质会慢慢变坏,增加杂质。除锈、防腐做得不好会加速水 中的电化学反应,最终造成水箱锈损,因此本条作了相应的 规定。 | ||
Ⅱ 一 般 项 目 | Ⅱ 一 般 项 目 | ||
第2,577行: | 第2,789行: | ||
4.3.3 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安装完毕后应有供检修用的通 道,通道的宽度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一致。日常的维护管理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本条 提出的水池(箱)间的主要通道、四周的检修通道是保证维护管理 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本次修订增加对拼装形式的高位消防 水箱进行规定。 | 4.3.3 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安装完毕后应有供检修用的通 道,通道的宽度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一致。日常的维护管理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本条 提出的水池(箱)间的主要通道、四周的检修通道是保证维护管理 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本次修订增加对拼装形式的高位消防 水箱进行规定。 | ||
4.3.4 本条规定的目的要确保储水不被污染。消防水池、高位消 防水箱的溢流管、泄水管排出的水应间接流入排水系统。规范组 调研时曾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将溢流管、泄水管汇集后,没有采取任 何隔离措施直接与排水管连接。正确施工是将溢流管、泄水管排 出的水先直接排至水箱间地面,再通过地面的地漏将水排走。而 | 4.3.4 本条规定的目的要确保储水不被污染。消防水池、高位消 防水箱的溢流管、泄水管排出的水应间接流入排水系统。规范组 调研时曾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将溢流管、泄水管汇集后,没有采取任 何隔离措施直接与排水管连接。正确施工是将溢流管、泄水管排 出的水先直接排至水箱间地面,再通过地面的地漏将水排走。而 使用单位为使地面不湿,用软管一端连接溢流管、泄水管,另一端直接插入地漏,这种不正确的使用现象屡见不鲜。所以本条单独 列出,以引起施工单位及使用单位的重视。 | ||
4.3.5~4.3.8 这几条为新增条文。要求高位消防水箱、消防 水池的人孔宜密闭,通气管、溢流管应有防止昆虫爬入水池(箱) 的措施;合用水箱或水池应对其有效的消防水量进行复核;要求 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的进水管、出水管上应设置带有指示启 闭装置的阀门,该阀门带有的指示启闭装置仅要求在现场指示 就可以。 | 4.3.5~4.3.8 这几条为新增条文。要求高位消防水箱、消防 水池的人孔宜密闭,通气管、溢流管应有防止昆虫爬入水池(箱) 的措施;合用水箱或水池应对其有效的消防水量进行复核;要求 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的进水管、出水管上应设置带有指示启 闭装置的阀门,该阀门带有的指示启闭装置仅要求在现场指示 就可以。 | ||
第2,641行: | 第2,851行: | ||
5.1.11 沟槽式管件连接是管道连接的一种新型连接技术,过去 在外资企业的自动喷水灭火工程中引进国外产品已开始应用。我 国1998年开发成功沟槽式管件,很快在工程中被采用。把该种连 接技术写入规范,是因为该种连接方式具有施工、维修方便、强度 密封性能好、美观等优点;工程造价与法兰连接相当。 | 5.1.11 沟槽式管件连接是管道连接的一种新型连接技术,过去 在外资企业的自动喷水灭火工程中引进国外产品已开始应用。我 国1998年开发成功沟槽式管件,很快在工程中被采用。把该种连 接技术写入规范,是因为该种连接方式具有施工、维修方便、强度 密封性能好、美观等优点;工程造价与法兰连接相当。 | ||
沟槽式管件连接施工时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参考生产厂家 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总结工程施工操作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 出的。沟槽式管件连接施工时,管道的沟槽和开孔应用专用的 滚槽机、开孔机进行加工,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检查沟槽 | 沟槽式管件连接施工时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参考生产厂家 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总结工程施工操作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 出的。沟槽式管件连接施工时,管道的沟槽和开孔应用专用的 滚槽机、开孔机进行加工,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检查沟槽 和孔口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并清除加工部位的毛刺和异物,以免影响连接后的密封性能,或造成密封圈损伤等隐患。若加工部 位出现破损性裂纹、应切掉重新加工沟槽,以确保管道连接质 量。加工沟槽发现管内外镀锌层损伤,如开裂、掉皮等现象,这 与管道材质、镀锌质量和滚槽速度有关,发现此类现象可采用冷 喷锌罐进行喷锌处理。 | ||
机械三通、机械四通连接时,干管和支管的口径应有限制的规 定,如不限制开孔尺寸,会影响干管强度,导致管道弯曲变形或 离 位 。 | 机械三通、机械四通连接时,干管和支管的口径应有限制的规 定,如不限制开孔尺寸,会影响干管强度,导致管道弯曲变形或 离 位 。 | ||
第2,693行: | 第2,901行: | ||
5.2.2、5.2.3 这两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这两条对喷 头安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要求,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安装 过程中对喷头造成损伤,影响其性能。喷头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的关键组件,生产厂家按照国标要求经过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可 出厂供用户使用,因此安装时不得随意拆装、改动。编制组在调研 中发现,不少使用单位为了装修方便,给喷头刷漆和喷涂料,这是 绝对不允许的。这样做一方面是被覆物将影响喷头的感温动作性 能,使其灵敏度降低,另一方面如被覆物属油漆之类,干后牢固地 附在释放机构部位还将影响喷头的开启,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上海某饭店曾对被覆后的喷头进行过动作温度试验,结果喷头的 动作温度比额定的高20℃左右,个别喷头还不能启动。同时发现 有的喷头易熔元件熔掉后,喷头却不能开启,因此严禁给喷头附加 任何涂层。 | 5.2.2、5.2.3 这两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这两条对喷 头安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要求,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安装 过程中对喷头造成损伤,影响其性能。喷头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的关键组件,生产厂家按照国标要求经过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可 出厂供用户使用,因此安装时不得随意拆装、改动。编制组在调研 中发现,不少使用单位为了装修方便,给喷头刷漆和喷涂料,这是 绝对不允许的。这样做一方面是被覆物将影响喷头的感温动作性 能,使其灵敏度降低,另一方面如被覆物属油漆之类,干后牢固地 附在释放机构部位还将影响喷头的开启,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上海某饭店曾对被覆后的喷头进行过动作温度试验,结果喷头的 动作温度比额定的高20℃左右,个别喷头还不能启动。同时发现 有的喷头易熔元件熔掉后,喷头却不能开启,因此严禁给喷头附加 任何涂层。 | ||
安装喷头应使用厂家提供的专用扳手,可避免喷头安装时遭 受损伤,既方便又可靠。国内工程中曾多次发现安装喷头利用其 框架拧紧和把喷头框架做支撑架,悬挂其他物品,造成喷头损伤, 发生误喷,本规范严禁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安装中发现框架或 溅水盘变形、释放元件损伤的,必须更换同规格、型号的新喷头,因 | 安装喷头应使用厂家提供的专用扳手,可避免喷头安装时遭 受损伤,既方便又可靠。国内工程中曾多次发现安装喷头利用其 框架拧紧和把喷头框架做支撑架,悬挂其他物品,造成喷头损伤, 发生误喷,本规范严禁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安装中发现框架或 溅水盘变形、释放元件损伤的,必须更换同规格、型号的新喷头,因 为这些元件是喷头的关键性支撑件和功能件,变形、损伤后,尽管其表面检查发现不了大问题,但实际上喷头总体结构已造成了损 伤,留下了隐患。 | ||
5.2.4 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在某些使用场所因正常的运行操 作而造成喷头的机械性损伤,在这些场所安装的喷头应加设防 护罩。喷头防护罩是由厂家生产的专用产品,而不是施工单位 或用户随意制作的。喷头防护罩应符合既保护喷头不遭受机 械损伤,又不能影响喷头感温动作和喷水灭火效果的技术 要求。 | 5.2.4 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在某些使用场所因正常的运行操 作而造成喷头的机械性损伤,在这些场所安装的喷头应加设防 护罩。喷头防护罩是由厂家生产的专用产品,而不是施工单位 或用户随意制作的。喷头防护罩应符合既保护喷头不遭受机 械损伤,又不能影响喷头感温动作和喷水灭火效果的技术 要求。 | ||
第2,709行: | 第2,915行: | ||
5.2.8~5.2.10 这几条表中数据采用了NFPA13(2013 年版)相 关条文的规定,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喷头。当喷头靠近梁、通风 管道、排管、桥架、不到顶的隔断安装时,应尽量减小这些障碍物对 其喷水灭火效果的影响。这些情况是近年来工程上经常遇到的较 普遍的问题,过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实际上是施 工单位各行其便,其后果是不好的,影响喷水灭火效果,造成不必 要的损失。 | 5.2.8~5.2.10 这几条表中数据采用了NFPA13(2013 年版)相 关条文的规定,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喷头。当喷头靠近梁、通风 管道、排管、桥架、不到顶的隔断安装时,应尽量减小这些障碍物对 其喷水灭火效果的影响。这些情况是近年来工程上经常遇到的较 普遍的问题,过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实际上是施 工单位各行其便,其后果是不好的,影响喷水灭火效果,造成不必 要的损失。 | ||
5.2.11~5.2.14 这几条为新增条文。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 (ESFR) | 5.2.11~5.2.14 这几条为新增条文。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 (ESFR) 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对其的安装要求,很多工程技术人员不清楚,本次修订增加了这些安装规定。 | ||
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的设置场所仅用于保护高堆垛与高货 架仓库,仓储货物的顶部和喷头溅水盘的距离不小于0.9m 。早期 抑制快速响应喷头不得用于干式系统或预作用系统以及任何有可 能会延迟喷头动作或喷水的其他系统,仅用于湿式系统,因为即便 是几秒钟的延迟时间也会导致压制作用失败。 | 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的设置场所仅用于保护高堆垛与高货 架仓库,仓储货物的顶部和喷头溅水盘的距离不小于0.9m 。早期 抑制快速响应喷头不得用于干式系统或预作用系统以及任何有可 能会延迟喷头动作或喷水的其他系统,仅用于湿式系统,因为即便 是几秒钟的延迟时间也会导致压制作用失败。 | ||
第2,735行: | 第2,939行: | ||
本条规定还强调了在安装报警阀组的室内应采取相应的排水 措施,主要是因为系统功能检查、检修需较大量放水而提出的。放 水能及时排走既便于工作,也可保护报警阀组的电器或其他组件 因环境潮湿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工程检查中发现由于排水能力 不足,造成水害,故对排水能力提出要求。 | 本条规定还强调了在安装报警阀组的室内应采取相应的排水 措施,主要是因为系统功能检查、检修需较大量放水而提出的。放 水能及时排走既便于工作,也可保护报警阀组的电器或其他组件 因环境潮湿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工程检查中发现由于排水能力 不足,造成水害,故对排水能力提出要求。 | ||
5.3.2 本条对报警阀的附件安装要求作了规定,这里所指的附件 | 5.3.2 本条对报警阀的附件安装要求作了规定,这里所指的附件 是各种报警阀均需的通用附件。压力表是报警阀组必须安装的测试仪表,它的作用是监测水源和系统水压,安装时除要确保密封 外,主要要求其安装位置应便于观测,系统管理维护人员能随时方 便地观测水源和系统的工作压力是否符合要求。排水管和试验阀 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检修、检测系统主要报警装置功能是否正常 的两种常用附件,其安装位置必须便于操作,以保证日常检修、试 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 ||
水源控制阀是控制喷水灭火系统供水的开、关阀,安装时既要 确保操作方便,又要有开、闭位置的明显标志,它的开启位置是决 定系统在喷水灭火时消防用水能否畅通,从而满足要求的关键。 在系统调试合格后,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水源控制阀应处于全 开的常开状态,为防止意外和人为关闭控制阀的情况发生,水源控 制阀必须设置可靠的锁定装置将其锁定在常开位置;同时还宜设 置指示信号设施与消防控制中心或保卫值班室连通, 一旦水源控 制阀被关闭应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值班人员应及时检查原因并使 其处于正常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各地曾多次发生因水源控制阀 被关闭,当火灾发生时,系统的喷头和控制设备全部正常启动,但 管网无水,系统不能发挥灭火功能而造成较大损失,此类事故是应 当杜绝的。 | 水源控制阀是控制喷水灭火系统供水的开、关阀,安装时既要 确保操作方便,又要有开、闭位置的明显标志,它的开启位置是决 定系统在喷水灭火时消防用水能否畅通,从而满足要求的关键。 在系统调试合格后,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水源控制阀应处于全 开的常开状态,为防止意外和人为关闭控制阀的情况发生,水源控 制阀必须设置可靠的锁定装置将其锁定在常开位置;同时还宜设 置指示信号设施与消防控制中心或保卫值班室连通, 一旦水源控 制阀被关闭应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值班人员应及时检查原因并使 其处于正常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各地曾多次发生因水源控制阀 被关闭,当火灾发生时,系统的喷头和控制设备全部正常启动,但 管网无水,系统不能发挥灭火功能而造成较大损失,此类事故是应 当杜绝的。 | ||
本规范实施几年来,各地反映较多的问题是,不少工程由于没 有设计和安装调试、检测用的阀门和管路,系统调试和检测无法进 行。遇到此类工程, 一般都是利用末端试水装置进行试验,利用试 验结果进行推理式判断,无法测得科学实际的技术数据。这里应 指出的是,消防界人士十余年来对末端试水装置存在着夸大其功 能的认识误区,普遍认为通过末端试水装置可以检测系统动作功 能、系统供水能力、最不利点喷头的压力等,这是造成一般不设计 调试、检测试验管道及阀门的一个主要原因。末端试水装置,至今 没有统一的标准结构和设计技术要求,设计、安装单位的习惯经验 做法是其结构由阀门,压力表,流量测试仪表(标准放水口或流量 计)和管道组成(见图3), | 本规范实施几年来,各地反映较多的问题是,不少工程由于没 有设计和安装调试、检测用的阀门和管路,系统调试和检测无法进 行。遇到此类工程, 一般都是利用末端试水装置进行试验,利用试 验结果进行推理式判断,无法测得科学实际的技术数据。这里应 指出的是,消防界人士十余年来对末端试水装置存在着夸大其功 能的认识误区,普遍认为通过末端试水装置可以检测系统动作功 能、系统供水能力、最不利点喷头的压力等,这是造成一般不设计 调试、检测试验管道及阀门的一个主要原因。末端试水装置,至今 没有统一的标准结构和设计技术要求,设计、安装单位的习惯经验 做法是其结构由阀门,压力表,流量测试仪表(标准放水口或流量 计)和管道组成(见图3),管道一般是用管径为25mm、32mm、40mm 的镀锌钢管。开启末端试水装置进行试验时,测试得到的 压力和流量数据,只是在测试位置处的流量和压力数据,并没有经 验公式能利用此数据科学推算出系统供水能力(压力、流量),更不 能判断系统的最不利点压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末端试水装置的 真正功能是检验系统启动、报警和利用系统启动后的特性参数组 成联动控制装置等的功能是否正常。 | ||
[[文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_图3末端试水装置图.png|400px]] | |||
图 3 末端试水装置图 | 图 3 末端试水装置图 | ||
第2,771行: | 第2,971行: | ||
本条对干式报警阀组上安装压力表的部位作了规定。这些规 定是根据干式报警阀组的结构特点,工作条件要求,应对其水源水 压、管网内气压、气源气压等进行观测而提出的。各部位压力值符 合设计要求与否,是检查判定干式报警阀组是否处于准工作状态 和正常的工作状态的主要技术参数。 | 本条对干式报警阀组上安装压力表的部位作了规定。这些规 定是根据干式报警阀组的结构特点,工作条件要求,应对其水源水 压、管网内气压、气源气压等进行观测而提出的。各部位压力值符 合设计要求与否,是检查判定干式报警阀组是否处于准工作状态 和正常的工作状态的主要技术参数。 | ||
5.3.5 本条对雨淋阀组的安装要求作了规定。雨淋阀组是雨淋 | 5.3.5 本条对雨淋阀组的安装要求作了规定。雨淋阀组是雨淋 系统、喷雾系统、水幕系统、预作用系统的重要组件。雨淋阀组的安装质量,是这些系统在发生火灾时能否正常启动发挥作用的关 键,施工中应极其重视。 | ||
本条规定主要是针对组成预作用系统的雨淋报警阀组。预作 用系统平时在雨淋阀以后的系统管网中可以充一定压力的压缩空 气或其他惰性气体,也可以是空管,这主要由设计和使用部门根据 使用现场条件来确定。对要求要充气的,雨淋阀组的准工作状态 条件和启动原理与干式报警阀组基本相同,其安装要求按干式报 警阀组要求即可保证质量。 | 本条规定主要是针对组成预作用系统的雨淋报警阀组。预作 用系统平时在雨淋阀以后的系统管网中可以充一定压力的压缩空 气或其他惰性气体,也可以是空管,这主要由设计和使用部门根据 使用现场条件来确定。对要求要充气的,雨淋阀组的准工作状态 条件和启动原理与干式报警阀组基本相同,其安装要求按干式报 警阀组要求即可保证质量。 | ||
第2,825行: | 第3,023行: | ||
1 减压阀安装应在系统供水管网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主 要是为防止冲洗时对减压阀内部结构造成损伤,同时避免管道中 杂物堵塞阀门、影响其功能。 | 1 减压阀安装应在系统供水管网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主 要是为防止冲洗时对减压阀内部结构造成损伤,同时避免管道中 杂物堵塞阀门、影响其功能。 | ||
2 对减压阀在安装前应作的主要技术准备工作提出了要求。 | 2 对减压阀在安装前应作的主要技术准备工作提出了要求。 其目的是防止把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自身存在质量隐患的阀门安装在系统中,避免工程返工,消除隐患。 | ||
3 减压阀的性能要求水流方向是不能变的。比例式减压阀, 如果水流方向改变了,则把减压变成了升压;可调式减压阀如果水 流方向反了,则不能工作,减压阀变成了止回阀,因此安装时必须 严格按减压阀指示的方向安装。 | 3 减压阀的性能要求水流方向是不能变的。比例式减压阀, 如果水流方向改变了,则把减压变成了升压;可调式减压阀如果水 流方向反了,则不能工作,减压阀变成了止回阀,因此安装时必须 严格按减压阀指示的方向安装。 | ||
第2,843行: | 第3,039行: | ||
1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安装应在系统供水管网试压、冲洗合格 后进行,主要是为防止冲洗时对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内部结构造成 损伤,同时避免管道中杂物堵塞阀门、影响其功能。 | 1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安装应在系统供水管网试压、冲洗合格 后进行,主要是为防止冲洗时对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内部结构造成 损伤,同时避免管道中杂物堵塞阀门、影响其功能。 | ||
2 对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在安装前应作的主要技术准备工作 | 2 对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在安装前应作的主要技术准备工作 提出了要求。其目的是防止把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自身存在质量隐患的阀门安装在系统中,避免工程返工,消除隐患。 | ||
3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性能要求水流方向是不能变的,因此 安装时,应严格按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指示的方向安装。 | 3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性能要求水流方向是不能变的,因此 安装时,应严格按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指示的方向安装。 | ||
第2,869行: | 第3,063行: | ||
6.1.4 系统管网的冲洗工作如能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即可保证 已被冲洗合格的管段,不致因对后面管段的冲洗而再次被弄脏或 堵塞。室内部分的冲洗顺序,实际上是使冲洗水流方向与系统灭 火时水流方向一致,可确保其冲洗的可靠性。 | 6.1.4 系统管网的冲洗工作如能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即可保证 已被冲洗合格的管段,不致因对后面管段的冲洗而再次被弄脏或 堵塞。室内部分的冲洗顺序,实际上是使冲洗水流方向与系统灭 火时水流方向一致,可确保其冲洗的可靠性。 | ||
6.1.5 如果在试压合格后又发现埋地管道的坐标、标高、坡度及 管道基础、支墩不符合设计要求而需要返工,势必造成返修完成后 | 6.1.5 如果在试压合格后又发现埋地管道的坐标、标高、坡度及 管道基础、支墩不符合设计要求而需要返工,势必造成返修完成后 的再次试验,这是应该避免也是可以避免的。在整个试压过程中,管道的改变方向、分出支管部位和末端处所承受的推力约为其正 常工作状况时的1.5倍,故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 ||
对试压用压力表的精度、量程和数量的要求,系根据国家标准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的有关规定而定。 | 对试压用压力表的精度、量程和数量的要求,系根据国家标准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的有关规定而定。 | ||
第2,887行: | 第3,079行: | ||
6.1.10 冲洗大直径管道时,对死角和底部应进行敲打,目的是震 松死角处和管道底部的杂质及沉淀物,使它们在高速水流的冲刷 下呈漂浮状态而被带出管道。 | 6.1.10 冲洗大直径管道时,对死角和底部应进行敲打,目的是震 松死角处和管道底部的杂质及沉淀物,使它们在高速水流的冲刷 下呈漂浮状态而被带出管道。 | ||
6.1.11 | 6.1.11 这是对系统管网的冲洗质量进行复查,检验评定其工程质量,也是工程交工验收所必须具备资料之一,同时应避免冲洗合 格后的管道再造成污染。 | ||
6.1.12 规定采用符合生活用水标准的水进行冲洗,可以保证被 冲洗管道的内壁不致遭受污染和腐蚀。 | 6.1.12 规定采用符合生活用水标准的水进行冲洗,可以保证被 冲洗管道的内壁不致遭受污染和腐蚀。 | ||
第2,952行: | 第3,142行: | ||
1 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为系统常备供水设施,高位消防 水箱始终保持系统投入灭火初期10min 的用水量,消防水池储存 系统总的用水量,二者都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对高位消防水箱 还应考虑到它的容积、高度和保证消防储水量的技术措施等,故应 做全面核实。 | 1 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为系统常备供水设施,高位消防 水箱始终保持系统投入灭火初期10min 的用水量,消防水池储存 系统总的用水量,二者都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对高位消防水箱 还应考虑到它的容积、高度和保证消防储水量的技术措施等,故应 做全面核实。 | ||
2 | 2 消防水泵接合器是系统在火灾时供水设备发生故障,不能保证供给消防用水时的临时供水设施。特别是在室内消防水泵的 电源遭到破坏或被保护建筑物已形成大面积火灾,灭火用水不足 时,其作用更显得突出,故必须通过试验来验证消防水泵接合器的 供水能力。 | ||
7.2.3 本条是参照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0974-2014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 | 7.2.3 本条是参照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0974-2014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 | ||
第2,990行: | 第3,178行: | ||
8.0.2 本条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所需要的各种 表格及其使用作了基本规定。 | 8.0.2 本条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所需要的各种 表格及其使用作了基本规定。 | ||
8.0.3 | 8.0.3 本条规定的系统竣工验收应提供的文件也是系统投入使用后的存档材料,以便今后对系统进行检修、改造等用,并要求有 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 ||
系统试压、冲洗记录、系统调试记录是施工单位移交给建设单 位的重要资料,验收时也应提供。 | 系统试压、冲洗记录、系统调试记录是施工单位移交给建设单 位的重要资料,验收时也应提供。 | ||
第3,004行: | 第3,190行: | ||
8.0.6 本条验收的目的是检验消防水泵的动力可靠程度。即通 过系统动作信号装置,如压力开关按键等能否启动消防泵,主、备 电源切换及启动是否安全可靠。 | 8.0.6 本条验收的目的是检验消防水泵的动力可靠程度。即通 过系统动作信号装置,如压力开关按键等能否启动消防泵,主、备 电源切换及启动是否安全可靠。 | ||
对设有气压给水设备稳压的系统,要设定一个压力下限,即在下限压力下,喷水灭火系统最不利点的压力、流量能达到设计要 求,当气压给水设备压力下降到设计最低压力时,应能及时启动消 防水泵。 | |||
参考《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 503—2004 的规定, 对打开末端试水装置放水,水泵的启动时间进行了规定。同时增 加了主、备电源切换时,消防水泵的启动要求。 | 参考《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 503—2004 的规定, 对打开末端试水装置放水,水泵的启动时间进行了规定。同时增 加了主、备电源切换时,消防水泵的启动要求。 | ||
第3,018行: | 第3,202行: | ||
本次修订增加了压力开关动作的要求,是确保压力开关及时 动作,启动消防泵。 | 本次修订增加了压力开关动作的要求,是确保压力开关及时 动作,启动消防泵。 | ||
8.0.8 系统管网检查验收内容,是针对已安装的喷水灭火系统通 常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如有些系统用的管径、接头不合规定,甚 | 8.0.8 系统管网检查验收内容,是针对已安装的喷水灭火系统通 常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如有些系统用的管径、接头不合规定,甚 至管网未支撑固定等;有的系统处于有腐蚀气体的环境中而无防腐措施;有的系统冬天最低气温低于4℃也无保温防冻措施,致使 喷头爆裂;有的系统没有排水坡度,或有坡度而坡向不合理;有的 系统末端排水管用Φ15的管子;比较多的系统每层末端没有设试 水装置;有的系统分区配水干管上没有设信号阀,而用的闸阀处于 关闭或半关闭状态;有些系统最末端最上部没有设排气阀,往往在 试水时产生强烈晃动甚至拉坏管网支架,充水调试难以达到要求; 有些系统的支架、吊架、防晃支架设置不合理、不牢固,试水时易被 损坏;有的系统上接消火栓或接洗手水龙头等。这些问题,表面上 不是什么严重问题,但会影响系统控火、灭火功能,严重的可能造 成系统在关键时不能发挥作用,形同虚设。本条作出的5款验收 内容,主要是防止以上问题发生,而特别强调要进行逐项验收。 | ||
本条参考美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标准》NFPA 13(2013 年版)标准的有关规定,对干式、预作用系统报警阀出口后配水管 道的充水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干式系统不宜超过1min, 预作用 不宜超过2min 。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系统启动后立即喷水的要求。 | 本条参考美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标准》NFPA 13(2013 年版)标准的有关规定,对干式、预作用系统报警阀出口后配水管 道的充水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干式系统不宜超过1min, 预作用 不宜超过2min 。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系统启动后立即喷水的要求。 | ||
第3,040行: | 第3,222行: | ||
8.0.13 本条是根据规范实施多年来消防监督部门、消防工程公 司、建设方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为满足消防监督、消防工程质 量验收的需要而制定的。参照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产品标准, 把工程中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项目,依据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的主要功能“喷水灭火”影响程度划分为严重缺陷项、重缺陷项、轻 缺陷项三类;根据各类缺陷项统计数量,对系统主要功能影响程 度,以及国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等,综合考 虑几方面因素来确定工程合格判定条件。 | 8.0.13 本条是根据规范实施多年来消防监督部门、消防工程公 司、建设方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为满足消防监督、消防工程质 量验收的需要而制定的。参照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产品标准, 把工程中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项目,依据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的主要功能“喷水灭火”影响程度划分为严重缺陷项、重缺陷项、轻 缺陷项三类;根据各类缺陷项统计数量,对系统主要功能影响程 度,以及国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等,综合考 虑几方面因素来确定工程合格判定条件。 | ||
合格判定条件的确定是根据《钢结构防火涂料》GB 14907, | 合格判定条件的确定是根据《钢结构防火涂料》GB 14907,《电缆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A181 等产品标准的判定原则而 确定的。严重缺陷不合格项不允许出现,重缺陷不合格项允许出 现10%,轻缺陷不合格项允许出现20%,据此得到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合格判定条件。 | ||
《电缆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A181 等产品标准的判定原则而 确定的。严重缺陷不合格项不允许出现,重缺陷不合格项允许出 现10%,轻缺陷不合格项允许出现20%,据此得到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合格判定条件。 | |||
==9 维 护 管 理== | ==9 维 护 管 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