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雨桐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
||
第1,424行: | 第1,424行: | ||
——A 类:用统计的方法评定,估算一系列的试验标准差。它们通常服从正态或高斯分布。 | ——A 类:用统计的方法评定,估算一系列的试验标准差。它们通常服从正态或高斯分布。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分布 | |||
! 合成不确定度 | |||
! 备注 | |||
|- | |||
| 正态或高斯 | |||
| <math>U_{\mathrm{C}}(y)=\sqrt{\frac{1}{(n-1)}\sum_{j=1}^{n}(u_{j}-\overline{u})^{2}}</math> | |||
| 通常来自验证记录 | |||
|} | |||
——B 类:由其他方法评定。它们通常与失 配 、电缆损耗以及仪器非线性特性相关。可以基于校准 数据,仪器制造商的规范或简单的通过知识和经验在分析中评估 B 类不确定度的大小和 分 布 。 | ——B 类:由其他方法评定。它们通常与失 配 、电缆损耗以及仪器非线性特性相关。可以基于校准 数据,仪器制造商的规范或简单的通过知识和经验在分析中评估 B 类不确定度的大小和 分 布 。 | ||
第1,556行: | 第1,565行: | ||
如静电放电枪的方向等方面可认为是A 类的不确定度,而且在本部分中一般不涉及到这些不确定 度。一个例外就是已经考虑的测量和校准测量系统的重复性。 | 如静电放电枪的方向等方面可认为是A 类的不确定度,而且在本部分中一般不涉及到这些不确定 度。一个例外就是已经考虑的测量和校准测量系统的重复性。 | ||
E.7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 E.7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 ||
第1,567行: | 第1,574行: | ||
表 E.1 静电放电上升时间校准的不确定度报告实例 | 表 E.1 静电放电上升时间校准的不确定度报告实例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 | |||
! 因素 | |||
! 分布 | |||
! 值 ps | |||
! ui(y) ps | |||
! ui(y)² ps² | |||
! 备注 | |||
|- | |- | ||
| 峰值读数 | |||
| 正态k=2 | |||
| 50 | |||
| 25 | |||
| 625 | |||
| 峰值6.3%不确定度 (表E.2)乘以测得的上升时间800 ps | |||
|- | |- | ||
| | | 90%峰值电流的时间读数 | ||
| 矩形因子=√3 | |||
| 25 | |||
| 14 | |||
| 196 | |||
| 示波器采样率20 GS/s | |||
|- | |- | ||
| | | 10%峰值电流的时间读数 | ||
| 矩形因子=√3 | |||
| 25 | |||
| 14 | |||
| 196 | |||
| 示波器采样率20 GS/s | |||
|- | |- | ||
| | | 总示波器水平测量因素(注1) | ||
| 正态k=2 | |||
| 36 | |||
| 18 | |||
| 324 | |||
| 来源于示波器的校准试验室 | |||
|- | |- | ||
| | | 靶-衰减器-电缆链 | ||
| 正态k=2 | |||
| 30 | |||
| 15 | |||
| 225 | |||
| 来源于示波器的校准试验室(注2) | |||
|- | |- | ||
| | | 重复性 | ||
| 正态因子=1 | |||
| 45 | |||
| 45 | |||
| 2025 | |||
| 由A类评估获得(注3) | |||
|- | |- | ||
| | | | ||
| | |||
| | |||
| 总计 | |||
| 3591 | |||
| | |||
|- | |- | ||
| || || | | | 上升时间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e | ||
| | |||
| | |||
| 根 | |||
| 60 ps | |||
| | |||
|- | |- | ||
| | | 上升时间的扩展不确定度U | ||
| 正态k=2 | |||
| 120 ps (15%) | |||
| | |||
| | |||
| 置信度95% | |||
|- | |- | ||
| | | colspan="6" | 注1: 总示波器水平测量值因素包括示波器水平分辨率,插值分辨率,时基分辨率,频率测量,上升时间修正等不确定度因素。<br /> <br />注2: 链的校准证书通常只包括衰减的频率响应。在此假设,上升时间测量的不确定度分量也由校准试验室提供,因此k=2。<br /> <br />注3: 重复性需要至少5次的连续测量。这是A类评估,由n次重复测量得到标准差s(可)的公式为:<br /><br /><math>s\left(\overline{q}\right)=\sqrt{\frac{1}{n\left(n-1\right)}\sum_{j=1}^{n}\left(q_{j}-\overline{q}\right)^{2}}</math><br /><br />其中q<sub>j</sub>:第j次的测量结果;<math>\overline{q}</math>: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 ||
|} | |} | ||
表 E.2 静电放电峰值电流校准的不确定度报告实例 | 表 E.2 静电放电峰值电流校准的不确定度报告实例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分量 | ! 分量 | ||
! 分布 | ! 分布 | ||
! 值 % | ! 值 % | ||
! | ! ui(y) % | ||
! | ! ui(y)² %² | ||
! 备注 | ! 备注 | ||
|- | |- | ||
| 总示波器垂直测量 分量(注1) | | 总示波器垂直测量 分量(注1) | ||
| 正态k=2 | | 正态k=2 | ||
第1,634行: | 第1,675行: | ||
| 3.24 | | 3.24 | ||
| 来自校准实验室 | | 来自校准实验室 | ||
|- | |- | ||
| 示波器链的不匹配 | | 示波器链的不匹配 | ||
| U形 因子= √ 2 | | U形 因子= √ 2 | ||
第1,648行: | 第1,689行: | ||
| 9×10<sup>-12</sup> | | 9×10<sup>-12</sup> | ||
| 内部校准(注3) | | 内部校准(注3) | ||
|- | |- | ||
| 重复性 | | 重复性 | ||
| 因子=1 | | 因子=1 | ||
第1,662行: | 第1,703行: | ||
| 10.05 | | 10.05 | ||
| | | | ||
|- | |- | ||
| 峰值电流的合成标 | | 峰值电流的合成标 准不确定度uc | ||
| | | | ||
| | | | ||
第1,676行: | 第1,717行: | ||
| | | | ||
| 置信度95% | | 置信度95% | ||
|- | |||
| colspan="6" | 注 1:总示波器垂直测量分量包括示波器垂直分辨率、低频线性度、高频线性度、偏置分辨率等。校准需要覆盖全频段,即 f ≤ 2 GHz。然而,在截止频率为 f<sub>c</sub> = 2 GHz 的一阶滤波器下,平坦度不必更好,即 <math>A(f)\sim\mid1+(f/f_{\mathrm{c}})^2\mid^{-1/2}</math>。<br /><br />注 2:失配分量是由轭-衰减器-电缆链的输出反射系数 Γ<sub>c</sub> 和示波器的输入反射系数 Γ<sub>0</sub> 来决定的。他们宜从校准证书或技术规范上获得。由于 Γ 中二阶分量的误差,一个可靠的技术规范就够了。但是请注意,技术规范也要覆盖全频段,示波器通常不是这样,所以需要额外的测量。<br /><br />失配分量:Γ<sub>c</sub>× Γ<sub>0</sub>,U 型分布,因此除数为 √2。<br /><br />这个失配不确定度的公式假设了示波器的幅度响应已根据射频校准的概念进行了校准,即电压误差是基于 50Ω 源的人射电压而不是输入的实际电压。这宜在证书上核实,否则需应用不同的公式。<br /><br />注 3:这里假定试验室有一个单独的校准指导书,其不确定度的评估得到此校准的扩展不确定度 U。<br /><br />注 4:至少取得连续 5 次的测量值来得到重复性。这是 A 类评估,由 n 次重复测量值得到标准差 <math>s\left(\overline{q}\right)</math>的公式为:<br /><br /><math>s(\overline{q})=\sqrt{\frac{1}{n(n-1)}\sum_{j=1}^{n}(q_{j}-\overline{q})^{2}}</math><br /><br />其中 q<sub>j</sub>,第 j 次的测量结果;<math>\overline{q}</math>,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 |||
|} | |} | ||
表 E.3 静电放电中I ₃0,I 6o校准不确定度评估实例 | 表 E.3 静电放电中I ₃0,I 6o校准不确定度评估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