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 (试行)文物保函〔2015〕733号: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刘佳明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任欣欣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40行: 第40行:




<html><body><table><tr><td>类别</td><td>分项</td><td>勘察内容</td></tr><tr><td rowspan="6">建 筑 防 火</td><td>火灾荷载</td><td>建筑本体,可燃家具、装饰,商业经营产品,仓储物品等</td></tr><tr><td>建筑参数</td><td>单体建筑高度、层数、面积,区域建筑面积或占地面积</td></tr><tr><td>耐火等级</td><td>单体建筑的墙、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材质</td></tr><tr><td>防火间距</td><td>单体建筑之间、院落之间、建筑群间</td></tr><tr><td>消防分区</td><td>防火隔离带、消防道路、防火墙等防火分隔措施</td></tr><tr><td>疏散条件</td><td>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数量及宽度,最远疏散距离</td></tr><tr><td rowspan="4">消防救援条件</td><td></td><td></td></tr><tr><td>消防站、点</td><td>设备善情:能否满足5分使要求</td></tr><tr><td>救援场地</td><td>消防扑救面,消防扑救场地,消防装备到达条件</td></tr><tr><td>消防道路</td><td>道路净尺寸、通行状况</td></tr><tr><td rowspan="8">消 防 设 施 现 状 险 源</td><td>消防给水系统</td><td>消防水源,已有管网供水压力、流量、管道埋深等,管材,室内 外消火栓数量、栓口压力、使用完好度;水带、水枪、轻便消防 水龙等完整情况,必要时调研极端条件下管网压力、流量等</td></tr><tr><td>消防灭火设施</td><td>自动喷淋系统,移动水喷雾灭火装置,消防水炮,气体灭火系统, 建筑灭火器</td></tr><tr><td>自动报警系统</td><td>是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自动 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消防广播、火灾声光报警</td></tr><tr><td>配电系统</td><td>器等设备选型及设置是否合理,自动报警系统能否可靠工作 消防电源可靠性,备用电源设置;消防配电线路选型及敷设、消 防设备的控制或保护电器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消防联动控制的</td></tr><tr><td>应急照明</td><td>设置是否可靠;整体消防配电系统能否满足文物消防安全的需要 备用照明、疏散照明、疏散指示灯具或标识的设置情况;应急照 明灯具自带电源的完好情况</td></tr><tr><td rowspan="2">火 灾 可燃物 危</td><td>易燃易爆场所和设施;炊事明火;烟肉设置;可燃物堆放;可燃</td></tr><tr><td>液体的种类和储量 燃气 燃气使用和存放场所;燃气钢瓶的容量,与灶具安全距离;进入 建筑物内的燃气管道;沼气使用情况</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
! 类别
! 分项
! 勘察内容
|-
| rowspan="6" | 建筑防火
| 火灾荷载
| 建筑本体,可燃家具、装饰,商业经营产品,仓储物品等
|-
| 建筑参数
| 单体建筑高度、层数、面积,区域建筑面积或占地面积
|-
| 耐火等级
| 单体建筑的墙、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材质
|-
| 防火间距
| 单体建筑之间、院落之间、建筑群间
|-
| 消防分区
| 防火隔离带、消防道路、防火墙等防火分隔措施
|-
| 疏散条件
|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数量及宽度,最远疏散距离
|-
| rowspan="4" | 消防救援条件
| 消防站、点
| 设备完善情况;能否满足5分钟到达火点要求
|-
| 消防控制室
| 位置、面积、设备配置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
| 救援场地
| 消防扑救面,消防扑救场地,消防装备到达条件
|-
| 消防道路
| 道路净尺寸、通行状况
|-
| rowspan="5" | 消防设施现状
| 消防给水系统
| 消防水源,已有管网供水压力、流量、管道埋深等,管材,室内外消火栓数量、栓口压力、使用完好度;水带、水枪、轻便消防水龙等完整情况,必要时调研极端条件下管网压力、流量等
|-
| 消防灭火设施
| 自动喷淋系统,移动水喷雾灭火装置,消防水炮,气体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
|-
| 自动报警系统
| 是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消防广播、火灾声光报警器等设备选型及设置是否合理,自动报警系统能否可靠工作
|-
| 配电系统
| 消防电源可靠性,备用电源设置;消防配电线路选型及敷设、消防设备的控制或保护电器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消防联动控制的设置是否可靠;整体消防配电系统能否满足文物消防安全的需要
|-
| 应急照明
| 备用照明、疏散照明、疏散指示灯具或标识的设置情况;应急照明灯具自带电源的完好情况
|-
| rowspan="2" | 火灾危险源
| 可燃物
| 易燃易爆场所和设施;炊事明火;烟囱设置;可燃物堆放;可燃液体的种类和储量
|-
| 燃气
| 燃气使用和存放场所;燃气钢瓶的容量,与灶具安全距离;进入建筑物内的燃气管道;沼气使用情况
|}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
! rowspan="2" |
! 电气火灾隐患
! 配电箱材质及安装方式、配电线缆的敷设、配电系统绝缘、配电保护措施,终端用电设备是否满足电气火灾防范要求
|-
| 雷击
| 有无防直击雷保护装置;保护装置是否完整有效
|}


<html><body><table><tr><td rowspan="2"></td><td>电气火灾隐患</td><td>配电箱材质及安装方式、配电线缆的敷设、配电系统绝缘、配电 保护措施,终端用电设备是否满足电气火灾防范要求</td></tr><tr><td>雷击</td><td>有无防直击雷保护装置;保护装置是否完整有效</td></tr></table></body></html> 


注:现场勘察情况应附有相应现场照片及说明。现场勘察时,没有消防设施或者缺少某类消防设施的,应在勘察报告中予以说明。   
注:现场勘察情况应附有相应现场照片及说明。现场勘察时,没有消防设施或者缺少某类消防设施的,应在勘察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50行: 第119行:
表 3.0.2 资料收集内容   
表 3.0.2 资料收集内容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html><body><table><tr><td>类别</td><td>内容</td></tr><tr><td rowspan="4">图纸及说明书</td><td>文物消防安全专项规划图</td></tr><tr><td>文物保护规划图及说明书</td></tr><tr><td>已有的消防设施施工图</td></tr><tr><td>文物建筑测绘图</td></tr><tr><td>自然地理</td><td>位置、地形、水文、气象</td></tr><tr><td rowspan="2">社会经济</td><td>区域定位、区域内人口、企业数量、经济发展水平</td></tr><tr><td>区域易燃易爆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重点场所的数量、分布</td></tr><tr><td rowspan="2">火灾历史数据</td><td>文物建筑所在行政区域近五年的火灾数量</td></tr><tr><td>致火原因及其分析</td></tr><tr><td rowspan="3">消防管理</td><td>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td></tr><tr><td>文物建筑管理单位和使用人的专业与业余消防组织的基本情况</td></tr><tr><td>消防安全培训工作</td></tr></table></body></html> 
|-
! 类别
! 内容
|-
| rowspan="4" | 图纸及说明书
| 文物消防安全专项规划图
|-
| 文物保护规划图及说明书
|-
| 已有的消防设施施工图
|-
| 文物建筑测绘图
|-
| 自然地理
| 位置、地形、水文、气象
|-
| rowspan="2" | 社会经济
| 区域定位、区域内人口、企业数量、经济发展水平
|-
| 区域易燃易爆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重点场所的数量、分布
|-
| rowspan="2" | 火灾历史数据
| 文物建筑所在行政区域近五年的火灾数量
|-
| 致火原因及其分析
|-
| rowspan="3" | 消防管理
| 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
|-
| 文物建筑管理单位和使用人的专业与业余消防组织的基本情况
|-
| 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


3.0.3 根据现场勘察及资料收集情况,客观科学地分析火灾风险,明确需防护的对象和范围,提出有针对性的火灾危险源控制措施和防火技术措施。   
3.0.3 根据现场勘察及资料收集情况,客观科学地分析火灾风险,明确需防护的对象和范围,提出有针对性的火灾危险源控制措施和防火技术措施。   
第73行: 第174行:




<html><body><table><tr><td>消防道路净宽度 (m)</td><td>消防装备</td></tr><tr><td>≥4</td><td>一般消防车</td></tr><tr><td>3~4</td><td>小型消防车</td></tr><tr><td>2~3</td><td>消防摩托车</td></tr><tr><td><2</td><td>手抬机动消防泵</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
! 消防道路净宽度(m)
! 消防装备
|-
| ≥4
| 一般消防车
|-
| 3~4
| 小型消防车
|-
| 2~3
| 消防摩托车
|-
| <2
| 手抬机动消防泵
|}


=== 4.3 安全疏散 ===   
=== 4.3 安全疏散 ===   
第94行: 第211行:




<html><body><table><tr><td>消防车配备数 量</td><td>手抬机 动消防 泵</td><td>移动式水 带卷盘或 水带槽</td><td>水带</td><td>水枪</td><td>灭火器</td><td>人员配 备数量</td><td>消防员配套装 备</td></tr><tr><td>1辆(小型消 防车、洒水车、 消防摩托车)</td><td>2台</td><td>2个</td><td>50~300m</td><td>2套</td><td>≥2个</td><td>≥2人</td><td>手持移动式对 讲机、呼吸器、 头盔、面罩等</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
! 消防车配备数量
! 手抬机动消防泵
! 移动式水带卷盘或水带槽
! 水带
! 水枪
! 灭火器
! 人员配备数量
! 消防员配套装备
|-
| 1辆(小型消防车、洒水车、消防摩托车)
| 2台
| 2个
| 50~300m
| 2套
| ≥2个
| ≥2人
| 手持移动式对讲机、呼吸器、头盔、面罩等
|}


4.4.2 消防控制室宜设于消防点内。   
4.4.2 消防控制室宜设于消防点内。   
第130行: 第266行:




<html><body><table><tr><td colspan="2">灭火系统</td><td>火灾延续时间(h)</td></tr><tr><td rowspan="2">室内、外消火栓灭火系统</td><td>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td><td>3</td></tr><tr><td>其它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建筑</td><td>2</td></tr><tr><td colspan="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td><td>1</td></tr><tr><td colspan="2">消防水炮灭火系统</td><td>2</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
! colspan="2" | 灭火系统
! 火灾延续时间(h)
|-
| rowspan="2" | 室内、外消火栓灭火系统
| 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3
|-
| 其它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建筑
| 2
|-
| colspan="2" |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 1
|-
| colspan="2" | 消防水炮灭火系统
| 2
|}


2 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不作它用的技术措施。3 供消防车或手抬机动消防泵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吸水口,且不宜少于 2处,并宜设在建筑物外墙倒塌范围以外;当消防水池在最低水位时,消防车吸水高度不应大于 6m。4 寒冷和严寒地区及其它有结冻可能的地区,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措施。5.2.5 有条件的地区,宜结合地势设置高位水池作为消防水池。   
2 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不作它用的技术措施。3 供消防车或手抬机动消防泵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吸水口,且不宜少于 2处,并宜设在建筑物外墙倒塌范围以外;当消防水池在最低水位时,消防车吸水高度不应大于 6m。4 寒冷和严寒地区及其它有结冻可能的地区,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措施。5.2.5 有条件的地区,宜结合地势设置高位水池作为消防水池。   
第157行: 第310行:




<html><body><table><tr><td>类别</td><td>消火栓间距(m)</td><td>消火栓保护半径(m)</td></tr><tr><td>未设室内消火栓的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td><td>20~50</td><td>一</td></tr><tr><td>文物建筑防火控制区及设有室内消火栓的 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td><td>30~60</td><td>80</td></tr><tr><td>文物建筑防火控制区以外区域</td><td>60~120</td><td>150</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
! 类别
! 消火栓间距(m)
! 消火栓保护半径(m)
|-
| 未设室内消火栓的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
| 20~50
| —
|-
| 文物建筑防火控制区及设有室内消火栓的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
| 30~60
| 80
|-
| 文物建筑防火控制区以外区域
| 60~120
| 150
|}


5.4.7 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有可能结冰的地区宜采用干式地上式消火栓;严寒地区宜设置消防水鹤。当采用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时,应设明显的永久性标志;当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取水口在冰冻线以上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5.4.8 道路条件许可时,室外消火栓距临街文物建筑的排檐垂直投影边线距离宜大于建筑物的檐高尺寸,且不应小于 5m;文物建筑是重檐结构的,应按头层檐高计算。道路宽度受限时,在不影响平时通行和火灾使用的前提下,可灵活设置。   
5.4.7 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有可能结冰的地区宜采用干式地上式消火栓;严寒地区宜设置消防水鹤。当采用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时,应设明显的永久性标志;当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取水口在冰冻线以上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5.4.8 道路条件许可时,室外消火栓距临街文物建筑的排檐垂直投影边线距离宜大于建筑物的檐高尺寸,且不应小于 5m;文物建筑是重檐结构的,应按头层檐高计算。道路宽度受限时,在不影响平时通行和火灾使用的前提下,可灵活设置。   
第168行: 第338行:




<html><body><table><tr><td>建筑物 体积(m)</td><td>V≤1500</td><td>1500<V≤3000</td><td>3000<V≤5000</td><td>5000<V≤20000</td><td>V>20000</td></tr><tr><td>用水量 (L/s)</td><td>15</td><td>20</td><td>25</td><td>30</td><td>40</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
! 建筑物体积(m3)
! V≤1500
! 1500<V≤3000
! 3000<V≤5000
! 5000<V≤20000
! V>20000
|-
| 用水量(L/s)
| 15
| 20
| 25
| 30
| 40
|}


注:文物建筑集中分布且占地面积大于1 公顷时,按 2 次火灾计算用水量。   
注:文物建筑集中分布且占地面积大于1 公顷时,按 2 次火灾计算用水量。   
第182行: 第367行:




<html><body><table><tr><td>建筑体积</td><td>消火栓用水量(L/s)</td><td>同时使用水枪数量(支)</td></tr><tr><td>V≤10000m²</td><td>20</td><td>4</td></tr><tr><td>V>10000m</td><td>25</td><td>5</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
! 建筑体积
! 消火栓用水量(L/s)
! 同时使用水枪数量(支)
|-
| V≤10000m3
| 20
| 4
|-
| V>10000m3
| 25
| 5
|}


5.5.4 设置室内消火栓时,各层任意部位应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充水柱不小于 $1 0 \mathrm { m }$ ,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 $3 0 \mathrm { m }$ 、并置于便于使用的地方。   
5.5.4 设置室内消火栓时,各层任意部位应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充水柱不小于 $1 0 \mathrm { m }$ ,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 $3 0 \mathrm { m }$ 、并置于便于使用的地方。   
第197行: 第395行:




<html><body><table><tr><td>消防灭火设施</td><td>适用场所</td><td>限制场所</td></tr><tr><td>静水水源 (如太平池、 水缸等储水设 施、容器)</td><td>无结冻地区,且未设室内消火栓的文物建筑</td><td></td></tr><tr><td>固定消防水炮 灭火系统</td><td>室外,且室外场所具备作用空间,火灾危险性较高 的文物建筑,且文物建筑能满足固定消防水炮的适 用范围和使用要求,水炮对保护对象危害小</td><td>室内空间</td></tr><tr><td>自动喷淋灭火 系统</td><td>有较大火灾危险的近现代砖石结构的文物建筑和用 于住宿、餐饮等经营性活动的民居类文物建筑</td><td>有传统彩画、壁画、 泥塑、藻井、天花等 的文物建筑</td></tr><tr><td>气体灭火系统</td><td>空间密闭、用作文物库房,且库藏文物适宜使用气 体灭火系统的文物建筑</td><td>其它场所</td></tr><tr><td>灭火器、移动 式高压水雾灭 火装置</td><td>所有文物建筑</td><td></td></tr></table></body></html>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
|-
! 消防灭火设施
! 适用场所
! 限制场所
|-
| 静水水源(如太平池、水缸等储水设施、容器)
| 无结冻地区,且未设室内消火栓的文物建筑
| —
|-
| 固定消防水炮灭火系统
| 室外,且室外场所具备作用空间,火灾危险性较高的文物建筑,且文物建筑能满足固定消防水炮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水炮对保护对象危害小
| 室内空间
|-
|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 有较大火灾危险的近现代砖石结构的文物建筑和用于住宿、餐饮等经营性活动的民居类文物建筑
| 有传统彩画、壁画、泥塑、藻井、天花等的文物建筑
|-
| 气体灭火系统
| 空间密闭、用作文物库房,且库藏文物适宜使用气体灭火系统的文物建筑
| 其它场所
|-
| 灭火器、移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
| 所有文物建筑
| —
|}


=== 6.2 自动灭火设施 ===   
=== 6.2 自动灭火设施 ===   
任欣欣
1,639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