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欣欣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127行: | 第127行: | ||
灭火系统动作时灭火剂瓶组后部件承受的最大压力。 | 灭火系统动作时灭火剂瓶组后部件承受的最大压力。 | ||
注1:内贮压式灭火系统(3.1)的最大工作压力为灭火剂瓶组的最大工作压力。 | <small>注1:内贮压式灭火系统(3.1)的最大工作压力为灭火剂瓶组的最大工作压力。 | ||
注2:外贮压式灭火系统(3.2)的最大工作压力为减压装置出口的最大压力。 | 注2:外贮压式灭火系统(3.2)的最大工作压力为减压装置出口的最大压力。 | ||
注3:不具有减压装置的自压式灭火系统(3.3)的最大工作压力为灭火剂瓶组的最大工作压力。 | 注3:不具有减压装置的自压式灭火系统(3.3)的最大工作压力为灭火剂瓶组的最大工作压力。</small> | ||
注4:具有减压装置的自压式灭火系统(3.3)的最大工作压力根据减压装置在管网中的位置及其减压特性经试验 确定。 | 注4:具有减压装置的自压式灭火系统(3.3)的最大工作压力根据减压装置在管网中的位置及其减压特性经试验 确定。 | ||
第243行: | 第243行: | ||
灭火系统型号按下列方式编制。 | 灭火系统型号按下列方式编制。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灭火系统型号编制方法.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灭火系统型号编制方法.png|400px]] | ||
示例1:QMQ4.2/90N,代表内贮压式,灭火剂瓶组容积为90L 瓶组贮存压力为4.2 MPa的七氟丙烷气体灭火 系统 。 | 示例1:QMQ4.2/90N,代表内贮压式,灭火剂瓶组容积为90L 瓶组贮存压力为4.2 MPa的七氟丙烷气体灭火 系统 。 | ||
第393行: | 第393行: | ||
5.2.2.4 灭火系统中相同功能部件的规格应一致(选择阀、喷嘴除外),各灭火剂瓶组的容积、充装密度 或充装压力应一致。 | 5.2.2.4 灭火系统中相同功能部件的规格应一致(选择阀、喷嘴除外),各灭火剂瓶组的容积、充装密度 或充装压力应一致。 | ||
注:5.2.2.1~<5.2.2.3>所述灭火系统应根据设计使用要求增设状态传感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支吊架以及防护区泄压 装置等部件。 | <small>注:5.2.2.1~<5.2.2.3>所述灭火系统应根据设计使用要求增设状态传感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支吊架以及防护区泄压 装置等部件。</small> | ||
5.2.3 外观、标志 | 5.2.3 外观、标志 | ||
第467行: | 第467行: | ||
DTU 的报警功能至少包含: | DTU 的报警功能至少包含: | ||
a) | a) 本机故障报警,类别至少应有主电源故障、备用电源故障、备用电源输出电压低于欠压电压、通信故障、数据储存故障,以及SSU 与 DTU 之间连接线路的故障(短路、开路、并接负载); | ||
b) 灭火系统状态报警,功能应能按照灭火系统异常报警规则根据接收到的 SSU 的数据状态进行 报警; | b) 灭火系统状态报警,功能应能按照灭火系统异常报警规则根据接收到的 SSU 的数据状态进行 报警; | ||
第507行: | 第505行: | ||
5.2.6.4.4 DTU数据应用平台软件的用户文档应符合GB/T 25000.51-2016中5.2的要求;软件质量 应符合 GB/T 25000.51-2016中5.3.1~5.3.8的要求。 | 5.2.6.4.4 DTU数据应用平台软件的用户文档应符合GB/T 25000.51-2016中5.2的要求;软件质量 应符合 GB/T 25000.51-2016中5.3.1~5.3.8的要求。 | ||
注 :DTU 数据应用平台、SSU与 DTU 的连接关系示例见附录 C. | <small>注 :DTU 数据应用平台、SSU与 DTU 的连接关系示例见附录 C. | ||
</small> | |||
=== 5.3 瓶组 === | === 5.3 瓶组 === | ||
第985行: | 第983行: | ||
5.4.1.2 喷孔横截面积小于7 mm² 的喷嘴应安装过滤网,网孔边长应不大于喷孔直径的60%,过滤网 总面积应大于喷孔横截面积的10倍。 | 5.4.1.2 喷孔横截面积小于7 mm² 的喷嘴应安装过滤网,网孔边长应不大于喷孔直径的60%,过滤网 总面积应大于喷孔横截面积的10倍。 | ||
5.4.1.3 用于防止喷孔被外界物质堵塞用的喷嘴保护帽按6 . | 5.4.1.3 用于防止喷孔被外界物质堵塞用的喷嘴保护帽按6 .4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保护帽应在0.01MPa~0.3 MPa的压力范围内与喷嘴脱离,且不应影响喷嘴正常喷射并对人员不造成损伤。 | ||
5.4.2 流量特性 | 5.4.2 流量特性 | ||
第1,227行: | 第1,223行: | ||
单向阀的公称工作压力应不小于与其连接的瓶组出口的最大工作压力。 | 单向阀的公称工作压力应不小于与其连接的瓶组出口的最大工作压力。 | ||
注:瓶组出口带减压装置的为减压装置出口最大压力。 | <small>注:瓶组出口带减压装置的为减压装置出口最大压力。 | ||
</small> | |||
5.6.2 开启压力要求 | 5.6.2 开启压力要求 | ||
第1,561行: | 第1,557行: | ||
b) 各喷嘴的质量流量相同。 | b) 各喷嘴的质量流量相同。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1典型均衡灭火系统.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1典型均衡灭火系统.png|400px]]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2典型非均衡灭火系统.png|400px]] | |||
<5.16.1.3> 灭火剂流经的管路、管件、阀门和其他部件(如虹吸管、减压装置)等的阻力损失均应包括 在内。 | <5.16.1.3> 灭火剂流经的管路、管件、阀门和其他部件(如虹吸管、减压装置)等的阻力损失均应包括 在内。 | ||
第1,889行: | 第1,878行: | ||
6.8.2 试验程序 | 6.8.2 试验程序 | ||
将试样的接地保护元件拆除。用耐电压试验装置以100V/s~500V/s 的升压速率,分别对试样的 下列部位施加试验电压,持续60s±5s, 再 以 | 将试样的接地保护元件拆除。用耐电压试验装置以100V/s~500V/s 的升压速率,分别对试样的 下列部位施加试验电压,持续60s±5s, 再 以 100V/s~500V/s 的降压速率使试验电压低于试样额定 电压后,方可断电: | ||
a) 被测试件的额定工作电压大于50V 的外部带电端子与外壳间,试验电压为1500V/50 Hz; | a) 被测试件的额定工作电压大于50V 的外部带电端子与外壳间,试验电压为1500V/50 Hz; | ||
b) 被测试件的额定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50V 的电源端子或电源接线端子与外壳间( | b) 被测试件的额定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50V 的电源端子或电源接线端子与外壳间(电源开关置于开位置,不接通电源),试验电压为500V/50 Hz。 | ||
试验期间观察试件情况并记录。 | 试验期间观察试件情况并记录。 | ||
第1,974行: | 第1,961行: | ||
将瓶组置于20℃±5℃的环境中24h 以上,用精度不低于1.6级的压力测量装置检测瓶组内压力 并记录测试时环境温度。将瓶组置于称重装置上,记录瓶组初始质量mo, 放空瓶组内充装介质,再次称 重瓶组质量记为 m。 观察容器或气瓶钢印记录容器容积 V,瓶组充装密度按公式(1)进行计算。 | 将瓶组置于20℃±5℃的环境中24h 以上,用精度不低于1.6级的压力测量装置检测瓶组内压力 并记录测试时环境温度。将瓶组置于称重装置上,记录瓶组初始质量mo, 放空瓶组内充装介质,再次称 重瓶组质量记为 m。 观察容器或气瓶钢印记录容器容积 V,瓶组充装密度按公式(1)进行计算。 | ||
<math>p=\frac{(m_{0}-m_{1}-m_{2})}{V}</math> …………………………(1) | |||
式中 : | 式中 : | ||
p 一瓶组充装密度,单位为干克每立方米(kg/m³); | p 一瓶组充装密度,单位为干克每立方米(kg/m³); | ||
m<sub>o</sub> 一 瓶组初始质量,单位为千克(kg); | |||
m<sub>₁</sub>— 放空后瓶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 |||
m<sub>₂</sub>— 贮压式瓶组内增压气体质量的生产者公布值,单位为千克(kg); | |||
V- 容器、气瓶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³)。 | V- 容器、气瓶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³)。 | ||
第2,031行: | 第2,014行: | ||
b) 未发现共振频率时,在60Hz频率上,进行振幅为0.19mm 、持续时间为10min±0.5min 的定 频振动试验。 | b) 未发现共振频率时,在60Hz频率上,进行振幅为0.19mm 、持续时间为10min±0.5min 的定 频振动试验。 | ||
c) 发现共振频率不超过四个时,在每一个共振频率上,进行振幅为0.19 mm 、 | c) 发现共振频率不超过四个时,在每一个共振频率上,进行振幅为0.19 mm 、 持续时间为10min±0.5min 的定频振动试验。 | ||
d) 发现共振频率超过四个时,在5 Hz~60 Hz~5 Hz频率范围内,进行振幅为0.19 mm 、 扫频速 率为每分钟一倍频程,两次扫频循环试验。 | d) 发现共振频率超过四个时,在5 Hz~60 Hz~5 Hz频率范围内,进行振幅为0.19 mm 、 扫频速 率为每分钟一倍频程,两次扫频循环试验。 | ||
第2,080行: | 第2,061行: | ||
将一个水平力 F 缓慢作用于被检瓶组容器阀上,使瓶组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条件下倾倒,容器阀撞 击到低碳钢棒上。 | 将一个水平力 F 缓慢作用于被检瓶组容器阀上,使瓶组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条件下倾倒,容器阀撞 击到低碳钢棒上。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3倾倒冲击试验示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3倾倒冲击试验示意图.png|400px]] | ||
=== 6.19 误喷放防护装置抗冲击试验 === | === 6.19 误喷放防护装置抗冲击试验 === | ||
第2,114行: | 第2,084行: | ||
按设计要求组装灭火剂瓶组和驱动气体瓶组,灭火剂瓶组按规定的充装密度充装灭火剂。 | 按设计要求组装灭火剂瓶组和驱动气体瓶组,灭火剂瓶组按规定的充装密度充装灭火剂。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4外贮压式灭火剂瓶组特性试验装置示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4外贮压式灭火剂瓶组特性试验装置示意图.png|400px]] | ||
6.21.2 测试仪器 | 6.21.2 测试仪器 | ||
第2,173行: | 第2,114行: | ||
容器阀、选择阀的工作可靠性试验设备上的试验容器容积和驱动装置满足被试阀门在启动后完全 开启的需要;被试阀门出口连接与出口公称直径相同,长度不超过0.5 m 的直管和一个等效孔径不小于 3 mm 的喷嘴;试验介质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 | 容器阀、选择阀的工作可靠性试验设备上的试验容器容积和驱动装置满足被试阀门在启动后完全 开启的需要;被试阀门出口连接与出口公称直径相同,长度不超过0.5 m 的直管和一个等效孔径不小于 3 mm 的喷嘴;试验介质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 | ||
<6.23.1.2> | <6.23.1.2> 试验程序将被试阀门安装在试验容器上,连接驱动部件,按下列程序进行。 | ||
a) 向被试阀门充压至表7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时间不小于5 s。 | a) 向被试阀门充压至表7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时间不小于5 s。 | ||
第2,269行: | 第2,208行: | ||
雷诺数 R。由公式(2)计算得出。 | 雷诺数 R。由公式(2)计算得出。 | ||
<math>R_{e}=\frac{\mathrm{d}\cdot\mathrm{v}\cdot\mathrm{p}}{\mu}</math> …………………………(2) | |||
式中: | 式中: | ||
d— 管道的实际内径,单位为米(m); | d— 管道的实际内径,单位为米(m); | ||
v— 管道中水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 v— 管道中水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 ||
第2,288行: | 第2,223行: | ||
调节进水口压力使流速满足雷诺数 R。要求,开启排气阀排除容器腔内空气,流速稳定后,测取流 量 Q、 压 差 P、管道内径d 等参数,按公式(3)和公式(4)计算等效长度 L。 | 调节进水口压力使流速满足雷诺数 R。要求,开启排气阀排除容器腔内空气,流速稳定后,测取流 量 Q、 压 差 P、管道内径d 等参数,按公式(3)和公式(4)计算等效长度 L。 | ||
( | <math>L_x=\frac{P\times c^{1.85}\times(d\times10^3)^{4.87}}{6.05\times10^{10}\times Q^{1.85}}</math>…………………………(3) | ||
L= | <math>L=L_{x}-(a+b)</math> …………………………(4) | ||
式中: | 式中: | ||
第2,296行: | 第2,231行: | ||
L 一试件的等效长度,单位为米(m); | L 一试件的等效长度,单位为米(m); | ||
L<sub>x</sub>一试件和试验管道的等效长度,单位为米(m); | |||
P 一压差,单位为帕(Pa); | P 一压差,单位为帕(Pa); | ||
第2,313行: | 第2,248行: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5容器阀等效长度试验装置.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5容器阀等效长度试验装置.png|400px]] | ||
标引序号说明: | 标引序号说明: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6其他部件(不含容器阀)等效长度试验装置.png|400px]] | |||
=== 6.26 容器阀减压性能试验 === | |||
6.26.1 试验系统 | |||
容器阀通过过渡接头连接在灭火剂瓶组上,灭火剂瓶组的容积和直径应选用容器阀实际配装的最 大规格,过渡接头上设置取压口,安装压力传感器,容器阀出口配接管路长度不小于容器阀通径(D) 30倍,管路末端接模拟喷嘴和节流装置,喷嘴和节流装置的流通面积应不大于容器阀流通面积的 0.5倍,在容器阀出口2D 处设置取压口,安装压力传感器。 | |||
6.26.2 测试仪器 | |||
6.26.2 测试仪器 | |||
压力传感器精度不低于0 .5%F ·S,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周期不大于125 ms。 | 压力传感器精度不低于0 .5%F ·S,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周期不大于125 ms。 | ||
6.26.3 试验程序 | 6.26.3 试验程序 | ||
第2,457行: | 第2,369行: | ||
灭火剂贮存容器内充装的灭火剂质量和容器内部压力应满足测试规定的喷嘴压力范围和喷射时 间。将灭火剂贮存容器安装在试验装置上,安装好喷嘴,自动启动容器阀,记录喷嘴前压力和灭火剂质 量对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喷嘴实际孔口面积,计算出不同喷射压力下喷嘴单位孔口面积的质量流量。 | 灭火剂贮存容器内充装的灭火剂质量和容器内部压力应满足测试规定的喷嘴压力范围和喷射时 间。将灭火剂贮存容器安装在试验装置上,安装好喷嘴,自动启动容器阀,记录喷嘴前压力和灭火剂质 量对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喷嘴实际孔口面积,计算出不同喷射压力下喷嘴单位孔口面积的质量流量。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7喷嘴流量特性试验装置原理示意图(重量平衡方式).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7喷嘴流量特性试验装置原理示意图(重量平衡方式).png|400px]]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8喷嘴流量特性试验装置原理示意图(悬挂方式).png|400px]] | |||
=== 6.43 喷嘴耐热和耐压试验 === | |||
喷嘴耐热和耐压试验在图9所示的试验装置上进行,喷嘴位于温度试验箱工作室中部,试验用气体 为氮气或压缩空气,连接管横截面应不小于3倍喷嘴喷孔面积。 | |||
将喷嘴安装在试验系统中,调整减压阀至工作位置,开启温度试验箱升温至600℃±20℃,恒温 5 min,打开温度试验箱箱门,启动快速开启阀使气体喷出,在喷射时间10 s 内保持喷嘴前压力为灭火 系统最大工作压力(当灭火系统安装减压装置时,试验压力为减压装置后最大压力)。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9喷嘴耐热和耐压试验装置.png|400px]] | |||
=== 6.44 喷嘴耐热和耐冷击试验 === | |||
喷嘴耐热和耐冷击试验在图10所示的试验装置上进行,喷嘴位于温度试验箱工作室中部,试验用 气体为液态二氧化碳,连接管横截面应不小于3倍喷嘴喷孔面积。 | |||
将喷嘴置于温度试验箱中,升温至600℃±20℃,恒温5min, 然后迅速将喷嘴移至恒温在-20℃ 的低温试验箱中,开启箱门启动快速开启阀使液态二氧化碳由喷嘴喷出。 喷射压力2 MPa, 喷射时间 1 min。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10喷嘴耐热和耐冷击试验装置.png|400px]] | |||
=== 6.45 喷嘴耐冲击试验 === | |||
喷嘴耐冲击试验装置如图11所示,锤头、摆杆、钢轮毂和配重块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轴安装在固定 架上。锤头材质为铝合金,锤头打击面应有足够的硬度以防止打击时造成损伤,锤头打击面与水平 成60°。 | |||
将被试喷嘴按图示位置安装在试验装置上,调整喷嘴高度使冲击在锤头打击面的中心线上形成,此 时锤头运动速度为1.8 m/s±0.15m/s, 冲击能量为2 .7 J。将锤头放在 A点位置,然后释放,检查并记 录冲击后喷嘴状态。 | |||
单位为毫米 | 单位为毫米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11喷嘴耐冲击试验装置.png|400px]] | |||
=== 6.46 全淹没喷嘴喷射特性试验 === | |||
6.46.1 灭火系统要求 | |||
灭火系统由生产者设计,并符合下列要求。 | |||
a) 灭火剂瓶组应在最低工作温度±2℃下放置16 h 以 上 。 | |||
b) 试验管路布置应保证20℃ 22℃时,喷嘴入口压力为生产者公布的工作压力。 | |||
c) 灭火剂用量按实际试验空间和20℃时灭火浓度计算(灭火浓度见附录 D,对于附录 D 中未给 出的灭火系统的灭火浓度见附录 E), 当试验空间有实际泄漏,灭火剂瓶组喷射剩余率不为0 时,灭火剂充装量应做适当修正。 | |||
d) 灭火剂喷放时间:使用化学合成类气体灭火剂灭火系统为8 s 10 s;使用惰性气体灭火剂灭 火系统为50 s 60 s。 | |||
6.46.2 燃料要求 | |||
试验燃料为商业级正庚烷,其理化特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 |||
a) 馏程:84℃~105℃。 | |||
b) 初始与最终馏点差:≤10℃。 | |||
c) 所含芳香族化合物的体积分数:≤1%。 | |||
d) 密度(15℃时):680kg/m³~720kg/m³。 | |||
6.46.3 最大高度试验空间浓度分布试验 | |||
<6.46.3.1> 试验空间 | |||
试验空间的体积应不小于100 m³ 。 地面尺寸至少为4 m×4m 。 空间的最大高度为生产者公布的 喷嘴最大保护高度。 | |||
在喷嘴与试验空间一面墙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与试验空间同高的挡板,挡板宽度为试验空间宽度 的20%,挡板的位置见图12。 | |||
试验空间若设泄压口,应设在3/4空间高度以上或顶部。 | |||
单位为毫米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12浓度分布试验布置示意图.png|400px]] | |||
<6.46.3.2> 喷嘴布置 | |||
喷嘴的位置保证灭火剂不直接喷向试验火、不引起燃料的飞溅。对于360°喷嘴,喷嘴的位置应安 装在试验空间中间位置。对于180°喷嘴,喷嘴的位置应安装在试验空间一侧壁的中间位置。 | |||
6 | <6.46.3.3> 氧浓度测量 | ||
试验空间氧浓度测量点位置见图13。3个取样点与试验空间中心的水平距离应在850mm~1250mm 之间,距离地面高度分别为0.1H(H 为试验空间高度)、0.5H、0.9H。 | |||
单位为毫米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13喷嘴浓度分布试验参数测量点布置示意图.png|400px|400px]] | |||
氧浓度分析仪的分辨率不低于0.1%(体积分数),通道数量至少3个,应能连续测量,试验使用范 围:17%~21%(体积分数),精度应不受燃烧产物影响。 | |||
[6.46.3.4](6.46.3.4) 试验空间温度测量 | |||
试验空间温度测量点位置与试验空间中心的水平距离应在850mm~1250 mm 之间,距离地面高 度为0.5H。 试验开始时的试验空间温度应为20℃±5℃。 | |||
测温仪器采用1mm 的 K 型热电偶(Ni-CrNi),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周期不大于1s,应能连续记录。 | |||
<6.46.3.5> 喷嘴压力测量 | |||
灭火系统喷放过程中喷嘴的压力应通过设置在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来测量,压力传感器距离喷嘴 不超过1m,传感器的精度不低于0.5%。 | |||
3 | <6.46.3.6> 试验空间温度测量 | ||
试验空间温度测量点位置与试验空间中心的水平距离应在850mm~1250 mm 之间,距离地面高 度为0.5H。 试验开始时的试验空间温度应为20℃±5℃。 | |||
测温仪器采用1mm 的 K 型热电偶(Ni-CrNi),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周期不大于1s,应能连续记录。 | |||
6 | <6.46.3.7> 喷嘴压力测量 | ||
灭火系统喷放过程中喷嘴的压力应通过设置在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来测量,压力传感器距离喷嘴 不超过1m,传感器的精度不低于0.5%。 | |||
8 | <6.46.3.8> 燃料罐 | ||
燃料罐为钢质圆形,内径80mm±5mm, 高度不小于100mm, 壁 厚 5 mm~6mm, 燃料罐底部垫水,正庚烷深度至少为50mm, 液面距燃料罐口至少50mm。 | |||
燃料罐共10个,其中8个燃料罐置于试验空间四墙面对角位置,四上四下放置,下角燃料罐罐口距 地 3 0 0mm,距墙50mm,上角燃料罐口距吊顶300mm,距 墙 5 0mm;挡板后放置两个,距挡板50mm, 放置高度分别为距地300mm 和挡板垂直中点处。 | |||
<6.46.3.9> 试验程序 | |||
点燃燃料罐,预燃30s后,关闭除泄压口外的其他开口,启动灭火系统。 | |||
灭火系统启动时,M₂ 处的氧浓度不低于20.4%(体积分数)。试验期间由燃烧产物引起氧浓度降 低不超过1.5%(体积分数)。 | |||
<6.46.3.10> 试验记录 | |||
试验记录下列参数: | |||
a) 灭火系统喷射时间; | |||
b) 喷嘴压力; | |||
c) 释放到空间内的灭火剂总量; | |||
d) 达到灭火浓度时间; | |||
e) 灭火时间; | |||
f) 各测量点温度; | |||
g) 各测量点氧浓度。 | |||
6.46.4 最小高度/最大覆盖面积试验空间浓度分布试验 | |||
<6.46.4.1> 试验空间试验空间的面积和高度由喷嘴生产者提供。 | |||
燃料罐位置上方应设可关闭的开口,便于灭火系统启动前通风。 | |||
试验空间内应设置一个与其同高挡板,放置在喷嘴与试验空间一面墙之间的中间位置,挡板宽度为 试验空间宽度的20%,挡板的位置见图12。 | |||
6.46. | <6.46.4.2> 喷嘴布置 | ||
喷嘴的布置位置同6.46.3.2。 | |||
<6.46.4.3> 氧浓度、试验空间温度、喷嘴压力的测量 | |||
氧浓度、试验空间温度、喷嘴压力的测量同6.46.3.3~6.46.3.5。 | |||
<6.46.4.4> 燃料罐 | |||
燃料罐尺寸符合6.46.3.8的规定。 | |||
燃料罐至少5个,试验空间四个角落放置燃料罐,燃料罐距墙50 mm, 燃料罐顶部距地面或顶部 300mm 范围内,如果试验空间高度允许,应在试验空间地面和顶部300mm 范围内分别设置。 | |||
挡板的后面应放置1个燃料罐。 | |||
<6.46.4.5> 试验程序 | |||
点燃燃料罐,预燃30s, 关闭通风口,启动灭火系统。 | |||
灭火系统启动时,M₂ 处的氧浓度不应低于20.4%(体积分数)。试验期间由燃烧产物引起氧浓度 降低应不超过1.5%(体积分数)。 | |||
<6.46.4.6> 试验记录 | |||
3 | 试验记录要求同6.46.3.10。 | ||
=== 6.47 喷嘴噪音测试 === | |||
6.47.1 试验空间 | |||
试验空间的体积应不小于100m³, 高度 H 至 少 为 4 m, 地面尺寸(a×b)至少为5 m×5m。 空间墙 壁、顶部、地面应进行吸音处理,试验前空间噪声不应超过30dB(Z)。 | |||
6.47.2 喷嘴布置 | |||
喷嘴安装在试验空间顶部中间位置,安装高度按生产者设计值。 | |||
6.47.3 测试仪器 | |||
数字声谱分析仪:测量量程为30dB(Z)~140dB(Z), 频率范围为自由场10 Hz~16kHz, 放置位 置见图14。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14数字声谱分析仪放置位置.png|400px]] | |||
6.47.4 试验用灭火系统 | |||
6.47.4 试验用灭火系统 | |||
灭火系统应保证被测喷嘴压力为设计值,喷射时间不小于相应的灭火系统喷射时间。 | 灭火系统应保证被测喷嘴压力为设计值,喷射时间不小于相应的灭火系统喷射时间。 | ||
第2,821行: | 第2,585行: | ||
试验温度为140℃±5℃,试验时间为10d。若试件不能承受该温度而发生软化时,允许在较低温 度条件下进行加长时间试验,试验持续时间按公式(5)计算。 | 试验温度为140℃±5℃,试验时间为10d。若试件不能承受该温度而发生软化时,允许在较低温 度条件下进行加长时间试验,试验持续时间按公式(5)计算。 | ||
D= | <math>D=229000e^{-0.0693t}</math> …………………………(5) | ||
式中: | 式中: | ||
第2,879行: | 第2,643行: | ||
试验介质采用氮气或压缩空气,将减压装置按正常工作位置安装在试验装置中,见图15。减压装 置进口压力为 P₁, 减压装置出口压力为 P₂, 流量为 Q,P₁ 压力调节范围为所需连接瓶组最大工作压力 的20%~100%,每间隔20%调节 P₁ 值,测定减压特性数据。试验时,选定 P₁ 值,缓慢打开截止阀6, 以20%间隔调节减压装置出口流量,流量调节范围为0%~100%,对应测出相应的 P₂ 值和 Q 值,并将 Q 值折算为标准流量 QN。 | 试验介质采用氮气或压缩空气,将减压装置按正常工作位置安装在试验装置中,见图15。减压装 置进口压力为 P₁, 减压装置出口压力为 P₂, 流量为 Q,P₁ 压力调节范围为所需连接瓶组最大工作压力 的20%~100%,每间隔20%调节 P₁ 值,测定减压特性数据。试验时,选定 P₁ 值,缓慢打开截止阀6, 以20%间隔调节减压装置出口流量,流量调节范围为0%~100%,对应测出相应的 P₂ 值和 Q 值,并将 Q 值折算为标准流量 QN。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15减压性能试验装置.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15减压性能试验装置.png|400px]] | ||
第4,832行: | 第4,578行: | ||
DTU数据应用平台一般通过网络方式访问,也可以内嵌至集中型 DTU 中本地访问。 图 C.1 列举 了一种 DTU数据应用平台、集中型 DTU 和区域型 DTU连接关系示例,该示例中 DTU 数据应用平台 | DTU数据应用平台一般通过网络方式访问,也可以内嵌至集中型 DTU 中本地访问。 图 C.1 列举 了一种 DTU数据应用平台、集中型 DTU 和区域型 DTU连接关系示例,该示例中 DTU 数据应用平台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C.1 DTU数据应用平台、集中型DTU和区域型DTU连接关系示例.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C.1 DTU数据应用平台、集中型DTU和区域型DTU连接关系示例.png|400px]] | ||
图 C. | 集 中 型 DTU 通过区域型 DTU 对不同区域的 SSU 数据进行采集,直接采集 SSU 的 数 据 。 图 C.2~图 C.6 列举了5种不同集中型 DTU、 区域型 DTU 和 SSU 连接关系示例。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C.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C.2集中型DTU、区域型DTU和SSU连接关系示例1.png|400px]]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C.3集中型DTU、区域型DTU和SSU连接关系示例2.png|400px]]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C.4集中型DTU、区域型DTU和SSU连接关系示例3.png|400px]]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C.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C.5集中型DTU、区域型DTU和SSU连接关系示例4.png|400px]]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C.6集中型DTU、区域型DTU和SSU连接关系示例5.png|400px]] | |||
第4,927行: | 第4,656行: | ||
E.2.2 喷嘴压力测量 | E.2.2 喷嘴压力测量 | ||
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测喷嘴压力,传感器精度不低于0.5%,传感器距喷嘴的距离不超过1m。 E.2.3 | 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测喷嘴压力,传感器精度不低于0.5%,传感器距喷嘴的距离不超过1m。 E.2.3 试验空间温度测量试验空间温度测点位置见图 E.1。 测温仪表时间常数不大于1 s,通道数量至少为3个。采用连续测量,测量范围:0℃~1200℃。采用直径1mm 的 K 型热电偶(Ni-CrNi)。 | ||
试验开始时的试验空间温度为20℃±5℃。 | 试验开始时的试验空间温度为20℃±5℃。 | ||
第4,969行: | 第4,694行: | ||
单位为毫米 | 单位为毫米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E.1 A类B类火灭火试验布置示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E.1 A类B类火灭火试验布置示意图.png|400px]] | ||
E.5 B类正庚烷火灭火试验 | E.5 B类正庚烷火灭火试验 | ||
第5,001行: | 第4,710行: | ||
E.5.3 试验程序 | E.5.3 试验程序 | ||
油盘内加入12 .5 L正庚烷,油盘底部垫水,液面距油盘上沿50 mm, | 油盘内加入12 .5 L正庚烷,油盘底部垫水,液面距油盘上沿50 mm, 开启氧浓度分析仪和测温仪表,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点燃油盘,预燃30 s,关闭试验空间所有开口,手动启动灭火系统灭火。 | ||
灭火系统启动时,M₂ 处的氧浓度不低于20.4%(体积分数)。试验期间由燃烧产物引起氧浓度降 低不超过1.5%(体积分数)。该数值通过与冷喷的参数相比较获得。 | 灭火系统启动时,M₂ 处的氧浓度不低于20.4%(体积分数)。试验期间由燃烧产物引起氧浓度降 低不超过1.5%(体积分数)。该数值通过与冷喷的参数相比较获得。 | ||
第5,080行: | 第4,787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F.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F.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F.1灭火系统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F.1灭火系统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F.2 样品数量 | F.2 样品数量 | ||
样品数量为1套。 | 样品数量为1套。 | ||
第5,116行: | 第4,804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G.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G.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G.1瓶组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G.1瓶组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G.2 样品数量 | G.2 样品数量 | ||
第5,164行: | 第4,822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H.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H.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H.1驱动气体瓶组、启动气体瓶组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H.1驱动气体瓶组、启动气体瓶组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H.2 样品数量 | H.2 样品数量 | ||
第5,205行: | 第4,839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I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I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I.1容器、气瓶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I.1容器、气瓶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I.2 样品数量 | I.2 样品数量 | ||
第5,239行: | 第4,857行: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J.1容器阀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J.1容器阀试验程序图.png]] | |||
J.2 样品数量 | J.2 样品数量 | ||
第5,285行: | 第4,874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K.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K.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K.1称重装置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K.1称重装置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K.2 样品数量 | K.2 样品数量 | ||
第5,326行: | 第4,891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L.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L.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L.1压力显示器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L.1压力显示器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L.2 样品数量 | L.2 样品数量 | ||
第5,410行: | 第4,908行: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M.1液位测量装置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M.1液位测量装置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M.2 样品数量 | M.2 样品数量 | ||
第5,452行: | 第4,926行: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N.1安全泄放装置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N.1安全泄放装置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N.2 样品数量 | N.2 样品数量 | ||
第5,488行: | 第4,942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O.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O.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O.1喷嘴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O.1喷嘴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0.2 样品数量 | 0.2 样品数量 | ||
第5,529行: | 第4,960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P.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P.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P.1选择阀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P.1选择阀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P.2 样品数量 | P.2 样品数量 | ||
第5,568行: | 第4,973行: | ||
Q.1 试验程序 | Q.1 试验程序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Q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Q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Q.1单向阀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Q.1单向阀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Q.2 样品数量 | Q.2 样品数量 | ||
第5,616行: | 第4,994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R.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R.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R.1集流管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R.1集流管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R.2 样品数量 | R.2 样品数量 | ||
第5,650行: | 第5,012行: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S.1连接管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S.1连接管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S.2 样品数量 | S.2 样品数量 | ||
第5,691行: | 第5,037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U.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U.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U.1控制装置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U.1控制装置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U.2 样品数量 | U.2 样品数量 | ||
第5,721行: | 第5,055行: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V.1信号反馈装置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V.1信号反馈装置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V.2 样品数量 | V.2 样品数量 | ||
第5,759行: | 第5,069行: | ||
W.1 试验程序 | W.1 试验程序 | ||
试验程序图见图W.1。 | 试验程序图见图W.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W.1减压装置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W.1减压装置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W.2 样品数量 | W.2 样品数量 | ||
第5,802行: | 第5,088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X.1。 | 试验程序图见图X.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X.1低泄高封阀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X.2 样品数量样品数量为5套。 | |||
X.2 | |||
第5,842行: | 第5,103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Y.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Y.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Y.1管件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Y.1管件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Y.2 样品数量 | Y.2 样品数量 | ||
第5,872行: | 第5,119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Z.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Z.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Z.1支吊架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Z.1支吊架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Z.2 样品数量 | Z.2 样品数量 | ||
第5,907行: | 第5,136行: | ||
试验程序图见图 AA.1。 | 试验程序图见图 AA.1。 |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AA.1防护区泄压装置试验程序图.png]] | [[文件: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24_图AA.1防护区泄压装置试验程序图.png|400px]] | ||
AA.2 样品数量 | AA.2 样品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