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任欣欣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任欣欣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237行: 第237行:
5.3.2 供日常交通用的公共楼梯的梯段最小净宽应根据建筑物 使用特征,按人流股数和每股人流宽度0.55m 确定,并不应少 于2股人流的宽度。
5.3.2 供日常交通用的公共楼梯的梯段最小净宽应根据建筑物 使用特征,按人流股数和每股人流宽度0.55m 确定,并不应少 于2股人流的宽度。


5.3.3 当公共楼梯单侧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应按墙体装饰面至 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计算。当公共楼梯两侧有扶手时,梯段净 宽应按两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当有凸出物时,梯
5.3.3 当公共楼梯单侧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应按墙体装饰面至 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计算。当公共楼梯两侧有扶手时,梯段净 宽应按两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当有凸出物时,梯段净宽应从凸出物表面算起。靠墙扶手边缘距墙面完成面净距不 应小于40mm。
 
段净宽应从凸出物表面算起。靠墙扶手边缘距墙面完成面净距不 应小于40mm。


5.3.4 公共楼梯应至少于单侧设置扶手,梯段净宽达3股人流 的宽度时应两侧设扶手。
5.3.4 公共楼梯应至少于单侧设置扶手,梯段净宽达3股人流 的宽度时应两侧设扶手。
第273行: 第271行:
|}
|}


注:表中公共建筑及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不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老年人 照料设施。
<small>注:表中公共建筑及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不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老年人 照料设施。</small>


5.3.10 每个梯段的踏步高度、宽度应一致,相邻梯段踏步高度 差不应大于0.01m, 且踏步面应采取防滑措施。
5.3.10 每个梯段的踏步高度、宽度应一致,相邻梯段踏步高度 差不应大于0.01m, 且踏步面应采取防滑措施。


5.3.11 当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公共楼梯井净宽大于0.20m
5.3.11 当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公共楼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应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
 
时,应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


5.3.12 除住宅外,民用建筑的公共走廊净宽应满足各类型功能 场所最小净宽要求,且不应小于1.30m。
5.3.12 除住宅外,民用建筑的公共走廊净宽应满足各类型功能 场所最小净宽要求,且不应小于1.30m。
第311行: 第307行:
5.5.1 公共厨房应符合食品卫生防疫安全和厨房工艺要求。
5.5.1 公共厨房应符合食品卫生防疫安全和厨房工艺要求。


5.5.2 厨房专间、备餐区等清洁操作区内不应设置排水明沟,
5.5.2 厨房专间、备餐区等清洁操作区内不应设置排水明沟,地漏应能防止浊气逸出。
 
地漏应能防止浊气逸出。


5.5.3 厨房区、食品库房等用房应采取防鼠、防虫和防其他动 物的措施,以及防尘、防潮、防异味和通风的措施。
5.5.3 厨房区、食品库房等用房应采取防鼠、防虫和防其他动 物的措施,以及防尘、防潮、防异味和通风的措施。
第413行: 第407行:
6.2.1 墙体应根据其在建筑物中的位置、作用和受力状态确定 厚度、材料及构造做法,材料的选择应因地制宜。
6.2.1 墙体应根据其在建筑物中的位置、作用和受力状态确定 厚度、材料及构造做法,材料的选择应因地制宜。


6.2.2 外墙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建筑使用要求,采取保温隔热、
6.2.2 外墙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建筑使用要求,采取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和防结露等措施。
 
隔声、防火、防水、防潮和防结露等措施。


6.2.3 墙体防潮、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 墙体防潮、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545行: 第537行:
1 安全、防火或卫生等方面互有影响的管线不应敷设在同 一管道井内;
1 安全、防火或卫生等方面互有影响的管线不应敷设在同 一管道井内;


2 管道井的断面尺寸应满足管道安装、检修所需空间的
2 管道井的断面尺寸应满足管道安装、检修所需空间的要求;
 
要求;


3 管道井与楼板的缝隙应采取封堵措施。
3 管道井与楼板的缝隙应采取封堵措施。
第573行: 第563行:
GB 55031-2022
GB 55031-2022


起 草 说 明
== 起 草 说 明 ==


目 次
目 次
第583行: 第573行:
三 、术语  
三 、术语  


====四 、条 文 说 明 ===
四 、条 文 说 明  


1 总 则  
1 总 则  
第627行: 第617行:
5.7 母婴室  
5.7 母婴室  


[5.8 设备用房  
5.8 设备用房  


5.9 地下室、半地下室  
5.9 地下室、半地下室  
第649行: 第639行:
6.8 变形缝  
6.8 变形缝  


==一 、基 本 情 况==
===一 、基 本 情 况===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9年工程建设规范和 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9]8号)要求, 编制组在国家现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基础上,认真总结实践经 验,参考了国外技术法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与国家 法规政策相协调,经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编制了本规范。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9年工程建设规范和 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9]8号)要求, 编制组在国家现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基础上,认真总结实践经 验,参考了国外技术法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与国家 法规政策相协调,经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编制了本规范。
第677行: 第667行:
《公共建筑吊顶工程技术规程》JGJ 345—2014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
《公共建筑吊顶工程技术规程》JGJ 345—2014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


二、本规范编制单位、起草人员及审查人员
=== 二、本规范编制单位、起草人员及审查人员 ===


(一)编制单位
(一)编制单位
第713行: 第703行:
马国馨 赵元超 汪孝安孙 一 民 黄秋平 汪 恒 董霄龙 杨昌鸣 刘 凯 秦盛民 邵韦平 郭卫兵 曹 辉 朱 铁 麟 宋晔皓
马国馨 赵元超 汪孝安孙 一 民 黄秋平 汪 恒 董霄龙 杨昌鸣 刘 凯 秦盛民 邵韦平 郭卫兵 曹 辉 朱 铁 麟 宋晔皓


三、术 语
=== 三、术 语 ===


1 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
1 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
第747行: 第737行:
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设计完成面)计算的垂 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设计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 面层或至坡屋顶的结构梁顶与外墙结构面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 直距离。
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设计完成面)计算的垂 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设计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 面层或至坡屋顶的结构梁顶与外墙结构面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 直距离。


9 室内净高 interior clear height 室内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距离。
9 室内净高 interior clear height  
 
室内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距离。


10 地下室 basement
10 地下室 basement


房间楼(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建筑层
房间楼(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建筑层高的1/2者为地下室。
 
高的1/2者为地下室。


11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
11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
第815行: 第805行:
建筑物中用于布置设备管线及设备的竖向井道。
建筑物中用于布置设备管线及设备的竖向井道。


26 烟道 smoke uptake;smoke flue 排放各种烟气的管道、井道。
26 烟道 smoke uptake;smoke flue  
 
排放各种烟气的管道、井道。


27 通风道 air shaft
27 通风道 air shaft
第825行: 第817行:
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 应力,导致建筑物开裂、碰撞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包括伸 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 应力,导致建筑物开裂、碰撞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包括伸 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四、条 文 说 明===
=== 四、条 文 说 明 ===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 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 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1 总 则==
==== 1 总 则 ====
 
1.0.1 本条明确了本规范制定的目的。本规范是以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众权益和 公共利益,以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正当目标”为基础, 以覆盖所有民用建筑为范围,以目标要求、功能要求为指导层, 以性能要求和可接受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或可验证性的具体技术 方案或途径)为实施层的专业全文强制标准,确保本规范既囿于 “正当目标”,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规范是民用建 筑空间尺寸与部位的控制性底线要求,具有法规强制效力,必须 严格遵守。民用建筑其他专业分别有与本规范同一层级的通用规


范。在此基础上,国务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各地省级行政管理 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细化和提高本规范相关规定和 要求。
1.0.1 本条明确了本规范制定的目的。本规范是以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众权益和 公共利益,以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正当目标”为基础, 以覆盖所有民用建筑为范围,以目标要求、功能要求为指导层, 以性能要求和可接受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或可验证性的具体技术 方案或途径)为实施层的专业全文强制标准,确保本规范既囿于 “正当目标”,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规范是民用建 筑空间尺寸与部位的控制性底线要求,具有法规强制效力,必须 严格遵守。民用建筑其他专业分别有与本规范同一层级的通用规范。在此基础上,国务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各地省级行政管理 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细化和提高本规范相关规定和 要求。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要求新建、扩建和改建 的民用建筑都要严格遵守,并应贯穿民用建筑建设、使用、维护 全过程。新建是指建设新建筑物的行为或项目;或是指将既有建 筑物全部拆除后重新建设的行为或项目。扩建是指对既有建筑进 行扩大建设规模或体量的建设行为或项目。改建是指对既有建筑 将其一部分拆除,在建设规模或体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重新建 设的行为或项目;或因建筑使用性质、结构体系改变而进行的建 设行为或项目。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要求新建、扩建和改建 的民用建筑都要严格遵守,并应贯穿民用建筑建设、使用、维护 全过程。新建是指建设新建筑物的行为或项目;或是指将既有建 筑物全部拆除后重新建设的行为或项目。扩建是指对既有建筑进 行扩大建设规模或体量的建设行为或项目。改建是指对既有建筑 将其一部分拆除,在建设规模或体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重新建 设的行为或项目;或因建筑使用性质、结构体系改变而进行的建 设行为或项目。
第845行: 第835行:
同时,为了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成果在建设工程中应用,当 拟采用的新技术在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或推荐性标准中没有相关 规定时,应当对拟采用的工程技术或措施进行论证,确保建设工 程达到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规定的工程性能要求,确保建设工程 质量和安全,并应满足国家对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经 济社会管理、能源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等相关基本要求。
同时,为了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成果在建设工程中应用,当 拟采用的新技术在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或推荐性标准中没有相关 规定时,应当对拟采用的工程技术或措施进行论证,确保建设工 程达到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规定的工程性能要求,确保建设工程 质量和安全,并应满足国家对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经 济社会管理、能源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等相关基本要求。


==2 基 本 规 定==
====2 基 本 规 定====


===2.1 功 能 要 求===
2.1 功 能 要 求


2.1.1 本条明确民用建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功能及性能总体 目标要求 。
2.1.1 本条明确民用建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功能及性能总体 目标要求 。
第1,166行: 第1,156行:
|}
|}


注:分类表中的示例为目前市场已出现的建筑业态场所类型,可以随着新的建筑业态出现随时增减。
<small>注:分类表中的示例为目前市场已出现的建筑业态场所类型,可以随着新的建筑业态出现随时增减。</small>
 
 


2.1.5 本条是对复杂的综合类民用建筑提出的安全、卫生方面 的基本要求。
2.1.5 本条是对复杂的综合类民用建筑提出的安全、卫生方面 的基本要求。
第1,184行: 第1,172行:
==2.2 性能与措施==
==2.2 性能与措施==


2.2.1 本条强调民用建筑空间应具有防火、抗震、防洪涝、抗 风雪、防空和防雷击等最基本的抵御灾害的能力,提高建筑的韧
2.2.1 本条强调民用建筑空间应具有防火、抗震、防洪涝、抗 风雪、防空和防雷击等最基本的抵御灾害的能力,提高建筑的韧性。同时,可根据具体项目的重要性、特点、性质、所在地域的 自然条件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提高相应的抵御能力。
 
性。同时,可根据具体项目的重要性、特点、性质、所在地域的 自然条件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提高相应的抵御能力。


2.2.2 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年限见表2。
2.2.2 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年限见表2。
第1,217行: 第1,203行:
2.2.4 因室内外装修破坏建筑结构,导致建筑倒塌,以及因装 修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不牢固,坠落伤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 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专门对顶棚装饰、吊挂的设备设施或建筑 物外墙装饰面层、构件、门窗等室内外装修材料及装饰构件的安 全性提出了要求。当建筑物外墙装饰面层为脆性材料时,如玻璃 幕墙和外窗的玻璃面板,石材幕墙的石材面板和人造板幕墙的瓷 板、陶板、微晶玻璃板等面板,故面板过大极易出现意外破损坠 落的安全事故,故面板设计除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外,尚应严格 控制面板面积并采取有效的防坠落措施。
2.2.4 因室内外装修破坏建筑结构,导致建筑倒塌,以及因装 修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不牢固,坠落伤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 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专门对顶棚装饰、吊挂的设备设施或建筑 物外墙装饰面层、构件、门窗等室内外装修材料及装饰构件的安 全性提出了要求。当建筑物外墙装饰面层为脆性材料时,如玻璃 幕墙和外窗的玻璃面板,石材幕墙的石材面板和人造板幕墙的瓷 板、陶板、微晶玻璃板等面板,故面板过大极易出现意外破损坠 落的安全事故,故面板设计除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外,尚应严格 控制面板面积并采取有效的防坠落措施。


2.2.5 为了提高工业化建造技术,推行建筑主体、建筑设备与
2.2.5 为了提高工业化建造技术,推行建筑主体、建筑设备与建筑构配件的模数化、标准化,以适应工业化建设。在有条件 时,提倡建筑优先采用装配式技术。
 
建筑构配件的模数化、标准化,以适应工业化建设。在有条件 时,提倡建筑优先采用装配式技术。


2.2.6 强调针对民用建筑室外公共场地(如场地铺装、设施 等)、建筑空间(如公共空间,公共卫生间,公共的楼梯、电梯、 门厅、走廊等)、建筑部件(如门窗、栏杆、扶手等)及各种公 用设备和设施(如设备管线、泵、消防器材、仪表等)进行日常 维护、检修、更新(如防水、结构加固、管道维修等)、监管 (如监管更改结构的装修等),是保证民用建筑正常使用所必需 的,也是物业管理公司的重要工作内容。
2.2.6 强调针对民用建筑室外公共场地(如场地铺装、设施 等)、建筑空间(如公共空间,公共卫生间,公共的楼梯、电梯、 门厅、走廊等)、建筑部件(如门窗、栏杆、扶手等)及各种公 用设备和设施(如设备管线、泵、消防器材、仪表等)进行日常 维护、检修、更新(如防水、结构加固、管道维修等)、监管 (如监管更改结构的装修等),是保证民用建筑正常使用所必需 的,也是物业管理公司的重要工作内容。


3 建筑面积与高度
== 3 建筑面积与高度 ==


===3.1 建 筑 面 积===
===3.1 建 筑 面 积===
第1,237行: 第1,221行:
当室外设计地坪位于建筑空间的中间时,若该建筑空间的楼 (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度大于该空间建筑层高的1/2,
当室外设计地坪位于建筑空间的中间时,若该建筑空间的楼 (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度大于该空间建筑层高的1/2,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1外围护结构外表面示意图.png|400px]]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1外围护结构外表面示意图.png]]
 


图1 外围护结构外表面示意图
图1 外围护结构外表面示意图
第1,254行: 第1,236行: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2结构层高或斜面结构板顶高度.png]]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2结构层高或斜面结构板顶高度.png|400px]]
 


图 2 结构层高或斜面结构板顶高度
图 2 结构层高或斜面结构板顶高度
第1,261行: 第1,242行:
在2.20m 及以上的建筑空间示意图
在2.20m 及以上的建筑空间示意图


1一不计算建筑面积的区域
1一不计算建筑面积的区域盖,有围护结构、均布荷载不大于0.5kN/m2, 且点荷载不大于 1kN 的室内非上人顶盖,如展览、机场等建筑中的房中房顶部。
 
盖,有围护结构、均布荷载不大于0.5kN/m2, 且点荷载不大于 1kN 的室内非上人顶盖,如展览、机场等建筑中的房中房顶部。


建筑内的楼梯(间)、电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 竖井、烟道应按建筑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建筑内的楼梯(间)、电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 竖井、烟道应按建筑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第1,277行: 第1,256行:
3.1.6 不计算建筑面积的空间与部位:
3.1.6 不计算建筑面积的空间与部位:


1 结构层高或斜面结构板顶高度小于2.20m 的建筑空间: 层高小于2.20m 的设备管道夹层、结构板顶高度小于2.20m
1 结构层高或斜面结构板顶高度小于2.20m 的建筑空间: 层高小于2.20m 的设备管道夹层、结构板顶高度小于2.20m 的坡屋顶等。
 
坡屋顶等。


2 无顶盖的建筑空间:室外平台、室外挑台、露台、室外 游泳池、室外台阶、坡道、建筑屋面、屋顶花园、花架;无顶盖 架空通廊;各种操作平台、上料平台、设备平台。
2 无顶盖的建筑空间:室外平台、室外挑台、露台、室外 游泳池、室外台阶、坡道、建筑屋面、屋顶花园、花架;无顶盖 架空通廊;各种操作平台、上料平台、设备平台。
第1,285行: 第1,262行:
3 附属在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构(配)件,指附属在外围护 结构的装饰、遮阳、设备平台等构(配)件,如:附属在外墙的 装饰柱、门窗线脚、勒脚、突出墙面的装饰线条、空调机板、遮 阳板、建筑挑檐、无柱雨篷等非建筑外围护结构系统的构(配) 件(见图3)。
3 附属在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构(配)件,指附属在外围护 结构的装饰、遮阳、设备平台等构(配)件,如:附属在外墙的 装饰柱、门窗线脚、勒脚、突出墙面的装饰线条、空调机板、遮 阳板、建筑挑檐、无柱雨篷等非建筑外围护结构系统的构(配) 件(见图3)。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3附属在建筑外围护结构系统的构(配)件.png]]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3附属在建筑外围护结构系统的构(配)件.png|400px]]


图3 附属在建筑外围护结构系统的构(配)件
图3 附属在建筑外围护结构系统的构(配)件
第1,299行: 第1,276行:
6 独立于建筑物之外的各类构筑物:烟筒、水塔、水(油) 罐、栈桥、储仓、储油(水)池等。
6 独立于建筑物之外的各类构筑物:烟筒、水塔、水(油) 罐、栈桥、储仓、储油(水)池等。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4建筑出挑部分的下部空间示意图.png]]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4建筑出挑部分的下部空间示意图.png|400px]]


图4 建筑出挑部分的下部空间示意图
图4 建筑出挑部分的下部空间示意图
第1,313行: 第1,290行:
功能单元建筑面积:为功能单元使用面积、功能单元墙体面 积、功能单元阳台面积及为本功能单元服务的烟囱、通风道、管 道井面积之和。其中,功能单元墙体面积为功能单元各功能空间
功能单元建筑面积:为功能单元使用面积、功能单元墙体面 积、功能单元阳台面积及为本功能单元服务的烟囱、通风道、管 道井面积之和。其中,功能单元墙体面积为功能单元各功能空间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5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示意图.png]]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5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示意图.png|400px]]


图 5 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示意图
图 5 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示意图
第1,329行: 第1,306行:
台地建筑有多个室外设计地坪(地面面层)的情形(不包含地下 室的下沉庭院),建筑高度应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见图 8),若H?≥H?, 且 H?≥H?, 则建筑高度为H?; 对于坡地建 筑,室外地坪起算点,应为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室外设计地坪 (地面面层)交界的最低处(见图9)。
台地建筑有多个室外设计地坪(地面面层)的情形(不包含地下 室的下沉庭院),建筑高度应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见图 8),若H?≥H?, 且 H?≥H?, 则建筑高度为H?; 对于坡地建 筑,室外地坪起算点,应为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室外设计地坪 (地面面层)交界的最低处(见图9)。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6檐口高度计算示意图.jpeg]]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6檐口高度计算示意图.jpeg|400px]]


图 6 檐口高度计算示意图  
图 6 檐口高度计算示意图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7有檐沟时檐口高度计算示意图.jpeg]]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7有檐沟时檐口高度计算示意图.jpeg|400px]]
 
图 7 有檐沟时檐口高度计算示意图
图 7 有檐沟时檐口高度计算示意图


H—檐口高度 H—檐口高度
H—檐口高度 H—檐口高度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8建筑高度计算示意图.jpeg]]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8建筑高度计算示意图.jpeg|400px]]
 
图 8 建筑高度计算示意图
图 8 建筑高度计算示意图


H? 、H? 、H? 一不同室外地坪的建筑高度
H? 、H? 、H? 一不同室外地坪的建筑高度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9坡地建筑室外地坪起算点示意图.jpeg]]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9坡地建筑室外地坪起算点示意图.jpeg|400px]]


图 9 坡地建筑室外地坪起
图 9 坡地建筑室外地坪起
第1,475行: 第1,453行:
5.3.6 为了避免正对楼梯梯段开门紧临踏步的危险隐患发生, 本规范特意增加了当缓冲平台上设有门扇时,门扇与梯段之间的 最小安全尺度要求(见图10)。
5.3.6 为了避免正对楼梯梯段开门紧临踏步的危险隐患发生, 本规范特意增加了当缓冲平台上设有门扇时,门扇与梯段之间的 最小安全尺度要求(见图10)。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10正对梯段设置的楼梯间门距踏步边缘的最小安全距离示意图.jpeg]]
[[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_图10正对梯段设置的楼梯间门距踏步边缘的最小安全距离示意图.jpeg|400px]]


图10 正对梯段设置的楼梯间门
图10 正对梯段设置的楼梯间门
第1,489行: 第1,467行:
5.3.10 本条是为了保证楼梯的舒适性和防止摔跤而规定的要 求。当同一梯段首末两级踏步的楼面面层厚度不同时,应注意调 整结构的级高尺寸,避免出现高低不等。当楼梯在首层及避难层 按防火规范要求进行分隔,上下层梯段断开,可不视为相邻梯 段,踏步可按不同的高度和宽度设计。出屋面的楼梯,由于使用 不是很频繁,高差可以适当加大。
5.3.10 本条是为了保证楼梯的舒适性和防止摔跤而规定的要 求。当同一梯段首末两级踏步的楼面面层厚度不同时,应注意调 整结构的级高尺寸,避免出现高低不等。当楼梯在首层及避难层 按防火规范要求进行分隔,上下层梯段断开,可不视为相邻梯 段,踏步可按不同的高度和宽度设计。出屋面的楼梯,由于使用 不是很频繁,高差可以适当加大。


5.3.11 楼梯段及平台围合成的空间为楼梯井。为了保护少年儿 童生命安全,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 梯,其梯井净宽大于0.20m (少儿胸背厚度),必须采取防止少 年儿童坠落措施;楼梯扶手上应加装防止少年儿童溜滑的设施, 防止其在楼梯扶手上做滑梯游戏,产生跌落楼梯井底事故;楼梯 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和花饰;杆件或花饰的镂空处净距不 得大于0. 11m 。少年儿童活动频繁的其他公共场所也应参照
5.3.11 楼梯段及平台围合成的空间为楼梯井。为了保护少年儿 童生命安全,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 梯,其梯井净宽大于0.20m (少儿胸背厚度),必须采取防止少 年儿童坠落措施;楼梯扶手上应加装防止少年儿童溜滑的设施, 防止其在楼梯扶手上做滑梯游戏,产生跌落楼梯井底事故;楼梯 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和花饰;杆件或花饰的镂空处净距不 得大于0. 11m 。少年儿童活动频繁的其他公共场所也应参照执行。
 
执行。


5.3.12 综合各规范对公共走廊净宽提出了最小要求。各类型功 能空间具体要求见相应项目规范。
5.3.12 综合各规范对公共走廊净宽提出了最小要求。各类型功 能空间具体要求见相应项目规范。
第1,535行: 第1,511行:
5.6.3 本条是关乎人民人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功能要求。
5.6.3 本条是关乎人民人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功能要求。


5.6.4 本条是公共厕所(卫生间)隔间最低的使用保障尺度要
5.6.4 本条是公共厕所(卫生间)隔间最低的使用保障尺度要求。表5.6.4规定的隔间平面尺寸,均为最小尺寸,在标准较高 的场所应适当增加。表中隔间尺寸为隔板中心线间距(10mm~ 20mm 厚的轻质薄板),如采用较厚的隔墙时,隔间最小净尺寸 应相应加大。
 
求。表5.6.4规定的隔间平面尺寸,均为最小尺寸,在标准较高 的场所应适当增加。表中隔间尺寸为隔板中心线间距(10mm~ 20mm 厚的轻质薄板),如采用较厚的隔墙时,隔间最小净尺寸 应相应加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方便使用者的多种需求,厕位里 的辅助设施越来越多,如:纸巾盒、马桶纸垫盒等,以前每个厕 位的最小尺寸显然是在没有考虑这些附加设施的前提下定的,故 根据实际调查及与各国厕位尺寸对应,外开门隔间进深由1.20m 提高为1.30m (坐便),内开门隔间由0 . 90m×1.40m 提高为 0.90m×1.50m (坐便)。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建议有条 件的公共厕所厕位里设置必要的抓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方便使用者的多种需求,厕位里 的辅助设施越来越多,如:纸巾盒、马桶纸垫盒等,以前每个厕 位的最小尺寸显然是在没有考虑这些附加设施的前提下定的,故 根据实际调查及与各国厕位尺寸对应,外开门隔间进深由1.20m 提高为1.30m (坐便),内开门隔间由0 . 90m×1.40m 提高为 0.90m×1.50m (坐便)。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建议有条 件的公共厕所厕位里设置必要的抓杆。
第1,575行: 第1,549行:
6.1.2 本条为屋面控制性的设置要求。
6.1.2 本条为屋面控制性的设置要求。


1 为确保屋面快速排水,屋面要有一定的坡度。一般平屋
1 为确保屋面快速排水,屋面要有一定的坡度。一般平屋面当采用结构找坡时,坡度不应小于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 坡度不应小于2%。块瓦坡屋面适用坡度不小于30%;波形瓦、 沥青瓦、油毡瓦等坡屋面适用坡度不小于20%;防水卷材、防水 涂料平屋面适用坡度为2%~3%;种植平屋面适用坡度为1%~ 2%;单层防水卷材屋面适用坡度不小于3%;金属屋面适用坡 度不小于5%。
 
面当采用结构找坡时,坡度不应小于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 坡度不应小于2%。块瓦坡屋面适用坡度不小于30%;波形瓦、 沥青瓦、油毡瓦等坡屋面适用坡度不小于20%;防水卷材、防水 涂料平屋面适用坡度为2%~3%;种植平屋面适用坡度为1%~ 2%;单层防水卷材屋面适用坡度不小于3%;金属屋面适用坡 度不小于5%。


3 装配式屋面包括瓦屋面、金属屋面、单层防水卷材屋面 等,其构造特点为分层装配,因此其抗风能力甚为重要。抗风揭 设计包括计算和试验验证等方式,以满足屋面设计工作年限的要 求。同时装配式屋面在边区、角区、檐口、屋脊部位以及屋面形 态变化处承担风力较大,故应采取相应构造加强措施。
3 装配式屋面包括瓦屋面、金属屋面、单层防水卷材屋面 等,其构造特点为分层装配,因此其抗风能力甚为重要。抗风揭 设计包括计算和试验验证等方式,以满足屋面设计工作年限的要 求。同时装配式屋面在边区、角区、檐口、屋脊部位以及屋面形 态变化处承担风力较大,故应采取相应构造加强措施。
第1,593行: 第1,565行:
8 考虑到屋面的检修维修要求,检修口设置的数量和位置 应在满足防火规范要求的同时,其开口尺寸宜满足携带维修工具 抵达的要求;屋面高差低于5m 时可采用移动式爬梯,高差大于 等于5m 时应设上屋面的检修人孔或外墙爬梯。
8 考虑到屋面的检修维修要求,检修口设置的数量和位置 应在满足防火规范要求的同时,其开口尺寸宜满足携带维修工具 抵达的要求;屋面高差低于5m 时可采用移动式爬梯,高差大于 等于5m 时应设上屋面的检修人孔或外墙爬梯。


6.1.3 本条是有关采光顶用玻璃的安全性要求,以保证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工程安全。当采光顶玻璃最高点到地面
6.1.3 本条是有关采光顶用玻璃的安全性要求,以保证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工程安全。当采光顶玻璃最高点到地面或楼面距离大于3m 时,夹层中空玻璃的夹层胶位于下侧。
 
或楼面距离大于3m 时,夹层中空玻璃的夹层胶位于下侧。


===6.2 内墙、外墙===
===6.2 内墙、外墙===
第1,627行: 第1,597行:
幕墙与主体结构通常通过预埋件或后置锚栓进行结构性连 接,其常见的安全问题较多的表现为预埋件质量缺陷、预埋件或 后置锚栓的埋设缺陷,由此导致幕墙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承载 力不足,使得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 此,幕墙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应通过设计计算和试验 验证,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幕墙连接件从结构主体中被拔出的锚固 破坏现象发生。
幕墙与主体结构通常通过预埋件或后置锚栓进行结构性连 接,其常见的安全问题较多的表现为预埋件质量缺陷、预埋件或 后置锚栓的埋设缺陷,由此导致幕墙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承载 力不足,使得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 此,幕墙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应通过设计计算和试验 验证,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幕墙连接件从结构主体中被拔出的锚固 破坏现象发生。


4 本款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工程安全的
4 本款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要求。
 
重要措施要求。
 
在日常使用或强风时发生幕墙外开窗开启扇意外脱落事故, 其整体下落,对人身的危害极具杀伤力,给社会公共安全造成的 负面影响极大,应加强重视,避免悲剧发生。幕墙开启扇意外脱 落通常是由于支承连接五金件的损坏和连接部位固定松脱引起, 为此除应在设计时严格控制开启扇面积、强化开启扇五金件和连 接构造的承载能力设计,以及全面落实幕墙开启扇的日常安全维


护维修外,尚应在开启扇增设防坠落的装置,避免开启扇在长期 使用中由于五金件不可避免产生的损坏或人为管理中的疏忽(如 强风时开启扇未锁闭)所造成的意外坠落事故。目前,我国在幕 墙外开窗开启扇的防坠落方面已有较多的方法,如开启扇防坠落 装置、强风状态下开启扇自动锁闭装置和开启扇锁闭状态远程预 警装置等,其中开启扇防坠器具有不同的构造形式和承载能力, 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幕墙和门窗的外开窗开启扇上,通过合理 的布置安装位置,可有效地避免开启扇的坠落,同时还要加强平 时的定期检查与维护管理工作。
在日常使用或强风时发生幕墙外开窗开启扇意外脱落事故, 其整体下落,对人身的危害极具杀伤力,给社会公共安全造成的 负面影响极大,应加强重视,避免悲剧发生。幕墙开启扇意外脱 落通常是由于支承连接五金件的损坏和连接部位固定松脱引起, 为此除应在设计时严格控制开启扇面积、强化开启扇五金件和连 接构造的承载能力设计,以及全面落实幕墙开启扇的日常安全维护维修外,尚应在开启扇增设防坠落的装置,避免开启扇在长期 使用中由于五金件不可避免产生的损坏或人为管理中的疏忽(如 强风时开启扇未锁闭)所造成的意外坠落事故。目前,我国在幕 墙外开窗开启扇的防坠落方面已有较多的方法,如开启扇防坠落 装置、强风状态下开启扇自动锁闭装置和开启扇锁闭状态远程预 警装置等,其中开启扇防坠器具有不同的构造形式和承载能力, 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幕墙和门窗的外开窗开启扇上,通过合理 的布置安装位置,可有效地避免开启扇的坠落,同时还要加强平 时的定期检查与维护管理工作。


6 本款是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全覆盖”的相关条文,规 定了100m 以上建筑幕墙清洗、更换和维护的要求。幕墙外立面 用清洗和维护的装置通常称为擦窗机,在保障幕墙外立面安全、 正常清洗和维护中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尺寸大重量幕墙板 块的更换维修中,是不可缺少的设备。为满足超高层和异形多变 建筑的发展需要,擦窗机的设计和布置大都是非标准设计和制 造,其安装、使用和管理难度在不断地提高。故此,幕墙用擦窗 机的设计和布置需在建筑设计阶段加以考虑,在幕墙的设计阶段 加以完成。
6 本款是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全覆盖”的相关条文,规 定了100m 以上建筑幕墙清洗、更换和维护的要求。幕墙外立面 用清洗和维护的装置通常称为擦窗机,在保障幕墙外立面安全、 正常清洗和维护中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尺寸大重量幕墙板 块的更换维修中,是不可缺少的设备。为满足超高层和异形多变 建筑的发展需要,擦窗机的设计和布置大都是非标准设计和制 造,其安装、使用和管理难度在不断地提高。故此,幕墙用擦窗 机的设计和布置需在建筑设计阶段加以考虑,在幕墙的设计阶段 加以完成。


7 当建筑需要将石材或陶瓷板、陶板、微晶玻璃板等脆性 材质板材置于倾斜或水平倒挂位置时,应对板材的周边和背面采 取有效的防坠落措施。首先,石材及其他脆性材质板材的板间连 接应采用密封胶进行粘接密闭处理,当板块挂装点有脱落或板面 产生断裂时,相邻板块可通过密封胶的连接作用,达到防止受损 板块坠落目的;其二,采取在板材背面粘贴不锈钢网或玻纤网防 坠落措施,所采用胶粘剂和背网材料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第
7 当建筑需要将石材或陶瓷板、陶板、微晶玻璃板等脆性 材质板材置于倾斜或水平倒挂位置时,应对板材的周边和背面采 取有效的防坠落措施。首先,石材及其他脆性材质板材的板间连 接应采用密封胶进行粘接密闭处理,当板块挂装点有脱落或板面 产生断裂时,相邻板块可通过密封胶的连接作用,达到防止受损 板块坠落目的;其二,采取在板材背面粘贴不锈钢网或玻纤网防 坠落措施,所采用胶粘剂和背网材料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第三,对于有沟槽或通孔的板材,可利用板材的沟槽或通孔采用穿 不锈钢绳、金属条或灌注胶粘剂等措施防止板面断裂下坠;第四,为了防止板块挂装点失效或板块侧移脱钩造成的板块脱落问 题,还可以在板块上安装防脱落挂绳, 一旦板块挂装点失效或板 块侧移脱钩,防脱落挂绳将脱落板块吊挂于幕墙支承构件挂装点的挂钩上;每个挂绳可以承受500kg 以上的重量,足以防止板 块的脱落下坠。除了采取以上措施,还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的复合 材料,如石材铝蜂窝板、陶瓷复合板等来解决脆性材质板材破损 脱落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
 
三,对于有沟槽或通孔的板材,可利用板材的沟槽或通孔采用穿 不锈钢绳、金属条或灌注胶粘剂等措施防止板面断裂下坠;第
 
四,为了防止板块挂装点失效或板块侧移脱钩造成的板块脱落问 题,还可以在板块上安装防脱落挂绳, 一旦板块挂装点失效或板 块侧移脱钩,防脱落挂绳将脱落板块吊挂于幕墙支承构件挂装点
 
的挂钩上;每个挂绳可以承受500kg 以上的重量,足以防止板 块的脱落下坠。除了采取以上措施,还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的复合 材料,如石材铝蜂窝板、陶瓷复合板等来解决脆性材质板材破损 脱落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


===6.3 楼面、地面===
===6.3 楼面、地面===
第1,653行: 第1,613行:
6.3.3 本条对建筑内的用水房间,如厕所(卫生间)、浴室、公 共厨房、垃圾间、游泳场馆的楼面、地面,以及阳台、外廊等室 外开敞空间的楼面提出了设置防水层的构造措施要求。当卫生间 为整体卫浴时,卫生间楼面仍需要做防水层。
6.3.3 本条对建筑内的用水房间,如厕所(卫生间)、浴室、公 共厨房、垃圾间、游泳场馆的楼面、地面,以及阳台、外廊等室 外开敞空间的楼面提出了设置防水层的构造措施要求。当卫生间 为整体卫浴时,卫生间楼面仍需要做防水层。


6.3.4 本条是针对特殊要求的地面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 身健康和工程安全的性能要求。静电积累产生的火花会点燃或引 爆易燃易爆物质,造成国家财产和人身安全危害;静电放电的电 磁辐射会使敏感电气或电子元件、组件和设备发生误动作、故障
6.3.4 本条是针对特殊要求的地面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 身健康和工程安全的性能要求。静电积累产生的火花会点燃或引 爆易燃易爆物质,造成国家财产和人身安全危害;静电放电的电 磁辐射会使敏感电气或电子元件、组件和设备发生误动作、故障或被击穿,静电还可能给其他有关产品质量和人身安全带来危 害;而导(防)静电地面及其接地系统等措施是保证静电随起随 泄的基础设施,从而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或被击穿,静电还可能给其他有关产品质量和人身安全带来危 害;而导(防)静电地面及其接地系统等措施是保证静电随起随 泄的基础设施,从而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6.3.5 本条是对机动车库楼面、地面的功能性要求,保证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工程安全。
6.3.5 本条是对机动车库楼面、地面的功能性要求,保证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工程安全。
第1,669行: 第1,627行:
6.4.2 本条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工程安全的 要求。明确重量大于3kg 的重物(指灯具、吊扇以及大型装饰 物等)不能安装在吊顶系统的龙骨上,龙骨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固 定吊顶的饰面材料,如把电扇和大型吊灯固定在龙骨上,会造成 吊顶破坏或设备脱落伤人事故。
6.4.2 本条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工程安全的 要求。明确重量大于3kg 的重物(指灯具、吊扇以及大型装饰 物等)不能安装在吊顶系统的龙骨上,龙骨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固 定吊顶的饰面材料,如把电扇和大型吊灯固定在龙骨上,会造成 吊顶破坏或设备脱落伤人事故。


6.4.4 本条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工程安全的
6.4.4 本条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工程安全的要 求 。
 
求 。


因空间网架或钢屋架等金属主体结构在安装完成后再焊接吊 杆会破坏结构的原有应力,导致安全性下降。为了保证吊顶工程 的使用安全,故禁止吊顶吊挂系统直接焊接在钢结构上。且吊 杆、反支撑及钢结构转换层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方式必须经主体 结构设计单位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
因空间网架或钢屋架等金属主体结构在安装完成后再焊接吊 杆会破坏结构的原有应力,导致安全性下降。为了保证吊顶工程 的使用安全,故禁止吊顶吊挂系统直接焊接在钢结构上。且吊 杆、反支撑及钢结构转换层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方式必须经主体 结构设计单位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
任欣欣
1,639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