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创建页面,内容为“{{国标文件|国标文件名=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 ==1 总则== 1.0.1 为了合理设计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保证消防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施工质量,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制定 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构筑物中设置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 指示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验收与维护保养。 1.0.3 消防应急…”)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149行: 第149行:
3.2.3 火灾状态下,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熄灭的响应时间应符 合下列规定:
3.2.3 火灾状态下,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熄灭的响应时间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高危险场所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
1 高危险场所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0.25s ;
 
0.25s ;


2 其他场所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5s;
2 其他场所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5s;
第163行: 第161行:
1 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不应小于1.5h;
1 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不应小于1.5h;


2 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
2 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的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不 应少于1.0h;
 
2
 
的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不 应少于1.0h;


3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
3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
第187行: 第181行:
表3.2.5照明灯的部位或场所及其地面水平最低照度表
表3.2.5照明灯的部位或场所及其地面水平最低照度表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设置部位或场所 | 地面水平  最低照度 |


| |  |
|-
| --- | --- |
! 设置部位或场所 !! 地面水平最低照度
| I-1.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 I-2.老年人照料设施 I-3.人员密集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病房楼或手术部 内的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  I-4.逃生辅助装置存放处等特殊区域 I-5.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 不应低于 10.0lx |
|-
| II-1.除I-3规定的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 间及其前室,室外楼梯  II-2.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II-3.除I-3规定的避难走道 II-4.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的寝室、医院手术室及重症监 护室等病人行动不便的病房等需要救援人员协助疏散的 区域 | 不应低于 5.0lx |
| I-1.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 <br/>I-2.老年人照料设施 <br/>I-3.人员密集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病房楼或手术部内的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 <br/>I-4.逃生辅助装置存放处等特殊区域 <br/>I-5.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 不应低于 10.0lx
| III-1.除I-1规定的避难层(间) II-2.观众厅,展览厅,电影院,多功能厅,建筑面积大 于200m2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厅,建筑面积超过400m  的办公大厅、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 ⅢI-3.人员密集厂房内的生产场所 -4.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 III-5.建筑面积大于1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 不应低于 3.0lx |
|-
| IV-1.除I-2、II-4、ⅢI-2~ⅢI-5规定场所的疏散走道、 不应 疏散通道 | 低于 1.0lx |
| II-1.除I-3规定的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室外楼梯 <br/>II-2.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br/>II-3.除I-3规定的避难走道 <br/>II-4.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的寝室、医院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等病人行动不便的病房等需要救援人员协助疏散的区域 || 不应低于 5.0lx
|-
| III-1.除I-1规定的避难层(间) <br/>III-2.观众厅,展览厅,电影院,多功能厅,建筑面积大于200m²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厅,建筑面积超过400m²的办公大厅、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 <br/>III-3.人员密集厂房内的生产场所 <br/>III-4.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 <br/>III-5.建筑面积大于100m²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 不应低于 3.0lx
|-
| IV-1.除I-2、II-4、III-2~III-5规定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通道  <br/>IV-2.室内步行街 <br/>IV-3.城市交通隧道两侧、人行横通道和人行疏散通道 <br/>IV-4.宾馆、酒店的客房 <br/>IV-5.自动扶梯上方或侧上方 <br/>IV-6.安全出口外面及附近区域、连廊的连接处两端 <br/>IV-7.进入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的途径 <br/>IV-8.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等发生火灾时仍需工作、值守的区域 |不应低于 1.0lx
|}


|  |  |
| --- | --- |
| IV-2.室内步行街  IV-3.城市交通隧道两侧、人行横通道和人行疏散通道 IV-4.宾馆、酒店的客房  IV-5. 自动扶梯上方或侧上方  IV-6.安全出口外面及附近区域、连廊的连接处两端  IV-7.进入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的途径  IV-8.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 等发生火灾时仍需工作、值守的区域 |  |


3.2.6 宾馆、酒店的每个客房内宜设置疏散用手电筒。
3.2.6 宾馆、酒店的每个客房内宜设置疏散用手电筒。
第244行: 第238行:
2 展览厅、商店、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营业厅等开 敞空间场所的疏散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展览厅、商店、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营业厅等开 敞空间场所的疏散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疏散通道两侧设置了墙、柱等结构时,方向标志灯 应设置在距地面高度1m 以下的墙面、柱面上;当疏散通 道两侧无墙、柱等结构时,方向标志灯应设置在疏散通道
1)当疏散通道两侧设置了墙、柱等结构时,方向标志灯 应设置在距地面高度1m 以下的墙面、柱面上;当疏散通 道两侧无墙、柱等结构时,方向标志灯应设置在疏散通道的上方;
 
的上方;


2)方向标志灯的标志面与疏散方向垂直时,特大型或大 型方向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30m, 中型或小型方向 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20m; 方向标志灯的标志面与 疏散方向平行时,特大型或大型方向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 应大于15m, 中型或小型方向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 10m。
2)方向标志灯的标志面与疏散方向垂直时,特大型或大 型方向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30m, 中型或小型方向 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20m; 方向标志灯的标志面与 疏散方向平行时,特大型或大型方向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 应大于15m, 中型或小型方向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 10m。
第364行: 第356行:
3)设置场所不应有可燃气体管道、易燃物、腐蚀性气体或 蒸汽;
3)设置场所不应有可燃气体管道、易燃物、腐蚀性气体或 蒸汽;


4)酸性电池的设置场所不应存放带有碱性介质的物质;碱
4)酸性电池的设置场所不应存放带有碱性介质的物质;碱性电池的设置场所不应存放带有酸性介质的物质;
 
性电池的设置场所不应存放带有酸性介质的物质;


5)设置场所宜通风良好,设置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应超出电 池标称的工作温度范围。
5)设置场所宜通风良好,设置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应超出电 池标称的工作温度范围。
第920行: 第910行:
5.3.3 应将集中电源与灯具相连接后,接通电源,集中电源应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3.3 应将集中电源与灯具相连接后,接通电源,集中电源应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3.4应对集中电源下列主要功能进行检查并记录,集中电源的 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
5.3.4应对集中电源下列主要功能进行检查并记录,集中电源的 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17945规定:
 
17945规定:


1 操作级别;
1 操作级别;
第1,020行: 第1,008行:
5.4.9手动操作应急照明控制器的一键启动按钮,对系统的手动 应急启动功能进行检查并记录,系统的手动应急启动功能应符合 下列规定:
5.4.9手动操作应急照明控制器的一键启动按钮,对系统的手动 应急启动功能进行检查并记录,系统的手动应急启动功能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应急照明控制器应发出手动应急启动信号,显示启动时 间
1 应急照明控制器应发出手动应急启动信号,显示启动时间


2 系统内所有的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应急点亮、持续型 灯具的光源应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
2 系统内所有的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应急点亮、持续型 灯具的光源应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
第1,028行: 第1,016行:
4 照明灯设置部位地面水平最低照度应符合本标准第3.2.5 条的规定;
4 照明灯设置部位地面水平最低照度应符合本标准第3.2.5 条的规定;


5灯具应急点亮的持续工作时间应符合本标准第3.2.4条的 规 定 。
5灯具应急点亮的持续工作时间应符合本标准第3.2.4条的规 定 。


===5.5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的系统功能调试===
===5.5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的系统功能调试===
第1,038行: 第1,026行:
5.5.2 根据系统设计文件的规定,对系统的正常工作模式进行 检查并记录,系统的正常工作模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5.5.2 根据系统设计文件的规定,对系统的正常工作模式进行 检查并记录,系统的正常工作模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集中电源应保持主电源输出、应急照明配电箱应保持主电
1 集中电源应保持主电源输出、应急照明配电箱应保持主电源输出;
 
源输出;


2 系统灯具的工作状态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2 系统灯具的工作状态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第1,136行: 第1,122行:
表6.0.2系统工程技术检测、验收对象,项目及检测、验收数量
表6.0.2系统工程技术检测、验收对象,项目及检测、验收数量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style="font-weight:bold; 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EAECF0; color:#202122;"
| 序号 | 检测、验收对象 | | 检测、验收项目 | 检测数量 | 验收数量 |
! 序号
| 1 | 文件资料 | | 齐全性、符合性 | 全数 | 全数 |
! colspan="2" | 检测、验收对象
| 2 | 系统形式和 功能选择 | I集中控制型 | 符合性 | 全数 | 全数 |
! 检测、验收项目
| Ⅱ非集中控制型 |
! 检测数量
| 3 | 系统线路设 计 | I灯具配电线路设计 ★Ⅱ集中控制型系统 的道信线路设计 | 符合性 | 全 部 防 火 分 区、楼层、隧 道区间、地铁 站台和站厅 | 建、构筑物中合有5个及以下防火分区、楼层、隧道区间、地铁  站台和站厅的,应全部检验;超过5个防火分区、楼层、隧道区 间、地铁站台和站厅的应按实区域数量20%的比例抽验,但抽验 总数不应小于5个。 |
! 验收数量
| 4 | 布线 | | 1线路的防护方式:  2槽金、管路安装质量; 3系统线路选型; 4电线电缆救设质量。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5 | 灯具 | I照明灯 | 1设备选型; 2消防产品准入制度; 3设备设量;  4安装质量。 | 实际安装数量 | 与抽查防火分区、楼层、隧道区间、地铁站台和站厅相关的设备  数量。 |
| 1
| Ⅱ标志灯 |
| colspan="2" | 文件资料
| 6 | 供配电设 备 | ☆集中电源 | 1设备选型; 2消防产品准入制度; 3设备设量;  4设备供配电; 5安装质量; 6基本功能。 |
| 齐全性、符合性
| ☆应急照明配电箱 |
| 全数
| 7 | 集中控制 型系统 | I应急照明控制暴 | 1应急照明控制器设计; 2设备选型; 3消防产品准入制度; 4设备设量;  5设备供电; 6安装质量; 7基本功能。 |
| 全数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rowspan="2" | 系统形式和功能选择
|  |  | Ⅱ系统功能 | 1非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功能: (1)系统正常工作模式; (2)系统主电深断电控制功能; (3)系统正常照明电深断电控制功能。 2火灾状态下的系统控制功能: (1)系统自动应急启动功能; (2)系统手动应急启动功能: ①照明灯设量部位地面的最低水平照度; ②系统的在着电池电源供电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时间。 | 全部防火分 区、楼层、随  道区间、地铁 站台和站厅 | 建、构筑物中合有5个及以下防火分区、楼层、隧道区间、站合 和站厅的,应全部检验;超过5个防火分区、楼层、隧道区间、 地铁站合和站厅的应按尖际区城数量20%的比例抽验,但抽验总 数不应小于5个。 |
| I集中控制型
| 8 | 非集中控 制型系统 | ★未设量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的场所 | 1非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功能: (1)系统正常工作模式; (2)灯具的感应点亮功能。 2火灾状态下的系统手动应急启动功能: 1)照明灯设量部位地面的最低水平照度; 2)系统在替电池电源供电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时间。 |
| rowspan="2" | 符合性
| ☆设置区城火灾自动 报警系统的场所 | 1非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功能: 1)系统正常工作棋式: 2)灯具的感应点亮功能。 2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应急启动功能: 1)系统自动应急启动功能; 2)系统手动应急启动功能: (1)照明灯设置部位地面的最低水平照度; (2)灯具在营电池电源供电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时间。 |
| rowspan="2" | 全数
| 9 | 系统备用照明 | | 系统功能 | 全数 | 全数 |
| rowspan="2" | 全数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 Ⅱ非集中控制型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3
| 系统线路设计
| I灯具配电线路设计<br />★Ⅱ集中控制型系统的道信线路设计
| 符合性
| rowspan="2" | 全部防火分区、楼层、<br />隧道区间、地铁站台和站厅
| rowspan="2" | 建、构筑物中合有5个及以下防火分区、楼层、<br />隧道区间、地铁站台和站厅的,应全部检验;<br />超过5个防火分区、楼层、隧道区间、地铁站台<br />和站厅的应按实区域数量20%的比例抽验,但抽验<br />总数不应小于5个。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4
| colspan="2" | 布线
| 1线路的防护方式;<br />2槽金、管路安装质量;<br />3系统线路选型;<br />4电线电缆敷设质量。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rowspan="2" | 5
| rowspan="2" | 灯具
| I照明灯
| rowspan="2" | 1设备选型;<br />2消防产品准入制度;<br />3设备数量;<br />4安装质量。
| rowspan="5" | 实际安装数量
| rowspan="5" | 与抽查防火分区、楼层、隧道区间、<br />地铁站台和站厅相关的设备数量。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Ⅱ标志灯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rowspan="2" | 6
| rowspan="2" | 供配电设备
| ☆集中电源
| rowspan="2" | 1设备选型;<br />2消防产品准入制度;<br />3设备数量;<br />4设备供配电;<br />5安装质量;<br />6基本功能。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应急照明配电箱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7
| 集中控制型系统
| I应急照明控制器
| 1应急照明控制器设计;<br />2设备选型;<br />3消防产品准入制度;<br />4设备数量;<br />5设备供电;<br />6安装质量;<br />7基本功能。
|}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style="text-align:center;"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font-weight:bold;"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font-weight:bold;" |  
! Ⅱ系统功能
! 1非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功能:<br />(1)系统正常工作模式;<br />(2)系统主电深断电控制功能;<br />(3)系统正常照明电深断电控制功能。<br />2火灾状态下的系统控制功能:<br />(1)系统自动应急启动功能;<br />(2)系统手动应急启动功能:<br />①照明灯设量部位地面的最低水平照度;<br />②系统的在着电池电源供电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时间。
! rowspan="3" |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全部防火分区、楼层、<br />隧道区间、地铁站台和站厅
! rowspan="3" style="text-align:left;" |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建、构筑物中合有5个及以下防火分区、楼层、<br />隧道区间、站合和站厅的,应全部检验;<br />超过5个防火分区、楼层、隧道区间、地铁站合<br />和站厅的应按尖际区城数量20%的比例抽验,<br />但抽验总数不应小于5个。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8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 ★未设量火灾自动<br />报警系统的场所
| 1非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功能:<br />(1)系统正常工作模式;<br />(2)灯具的感应点亮功能。<br />2火灾状态下的系统手动应急启动功能:<br />1)照明灯设量部位地面的最低水平照度;<br />2)系统在替电池电源供电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时间。
|-
| ☆设置区城火灾自<br />动报警系统的场所
| 1非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功能:<br />1)系统正常工作棋式:<br />2)灯具的感应点亮功能。<br />2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应急启动功能:<br />1)系统自动应急启动功能;<br />2)系统手动应急启动功能:<br />(1)照明灯设置部位地面的最低水平照度;<br />(2)灯具在营电池电源供电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时间。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9
| colspan="2" | 系统备用照明
| 系统功能
| 全数
| 全数
|}


注:1.表6.0.2中的抽检数量均为最低要求;
注:1.表6.0.2中的抽检数量均为最低要求;
第1,205行: 第1,250行:
表7.0.5系统月检、季检对象、项目及数量
表7.0.5系统月检、季检对象、项目及数量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 | --- | --- | --- |
|- style="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AECF0;"
| 序号 | 检查对象 | 检查项目 | 检查数量 |
! 序号
| 1 | 集中控制型系统 | 1手动应急启动功能 | 应保证每月、季对系统进行一次手动应急启动功 能检查。 |
! 检查对象
| 2火灾状态下自动应 急启动功能 | 应保证每年对每一个防火分区至少进行一次火灾 状态下自动应急启动功能检查。 |
! 检查项目
| 3持续应急工作时间 | 应保证每月对每一台灯具进行一次蓄电池电源供 电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持续时间检查。 |
! 检查数量
| 2 | 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 1手动应急启动功能 | 应保证每月、季对系统进行一次手动应急启动功 能检查。  应保证每月对每 一 台灯具进行 一 次蓄电池电源供 |
|-
| 2持续应急工作时间 | 电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持续时间检查。 |
| rowspan="3" | 1
| rowspan="3" | 集中控制型系统
| 1手动应急启动功能
| 应保证每月、季对系统进行一次手动应急启动功能检查。
|-
| 2火灾状态下自动应急启动功能
| 应保证每年对每一个防火分区至少进行一次火灾状态下自动应急启动功能检查。
|-
| 3持续应急工作时间
| 应保证每月对每一台灯具进行一次蓄电池电源供电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持续时间检查。
|-
| rowspan="2" | 2
| rowspan="2" | 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 1手动应急启动功能
| 应保证每月、季对系统进行一次手动应急启动功能检查。<br />应保证每月对每一台灯具进行一次蓄电池电源供电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持续时间检查。
|-
| 2持续应急工作时间
| 电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持续时间检查。
|}


附录A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子
附录A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子
第1,220行: 第1,283行:
表A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子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
表A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子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8F9FA; color:#202122;"
| --- | --- | --- | --- |
|- style="font-weight:bold; 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EAECF0;"
| 序号 | 子分部工程 | 分项工程 | |
! 序号
| 1 | 材料、设备 进场检查 | 材料类 | 管材、槽盒、电缆电线 |
! 子分部工程
| 控制设备 | 应急照明控制器 |
! 分项工程
| 供配电设备 | 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 |
! 具体内容
| 灯具 | 照明灯、出口标志灯、方向标志灯、楼层标志灯、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 | 系统线路设 计检查 | 灯具配电线路 | |
| rowspan="4" | 1
| 系统通信线路 | |
| rowspan="4" | 材料、设备进场检查
| 3 | 安装与施工 | 布线 | 管材、槽盒、电缆电线 |
| 材料类
| 系统部件安 装 | 应急照明控制器 |
| 管材、槽盒、电缆电线
| 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照明灯、出口标志灯、方向标志灯、楼层标志灯、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
| 控制设备
| 4 | 系统调试 | 系统部件功 能 | 应急照明控制器 |
| 应急照明控制器
| 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系统功能 | 非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功能、火灾状态下的系统控制功能 |
| 供配电设备
| 备用照明的系统功能 |
| 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
| 5 | 系统检测、 验收 | 系统类型和 功能选择 | 集中控制型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灯具
| 系统线路设 | 非集中控制型 |
| 照明灯、出口标志灯、方向标志灯、楼层标志灯、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 灯具配电线路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计检查 | 系统通信线路 |
| rowspan="2" | 2
| 布线  系统部件安 装和功能 | 管材、槽盒、电缆电线 |
| rowspan="2" | 系统线路设计检查
| 应急照明控制器  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 |
| colspan="2" | 灯具配电线路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 colspan="2" | 系统通信线路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4" | 3
系统功能
| rowspan="4" | 安装与施工
 
| 布线
照明灯、出口标志灯、方向标志灯、楼层标志灯、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非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功能、火灾状态下的系统控制功能
| 管材、槽盒、电缆电线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备用照明的系统功能
| rowspan="3" | 系统部件安装
| 应急照明控制器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照明灯、出口标志灯、方向标志灯、楼层标志灯、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4" | 4
| rowspan="4" | 系统调试
| rowspan="2" | 系统部件功能
| 应急照明控制器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系统功能
| 非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功能、火灾状态下的系统控制功能
|-
| 备用照明的系统功能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8" | 5
| rowspan="8" | 系统检测、验收
| rowspan="2" | 系统类型和功能选择
| 集中控制型
|-
| 非集中控制型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系统线路设计检查
| 灯具配电线路
|-
| 系统通信线路
|-
| rowspan="2" | 布线、系统部件安装和功能
| 管材、槽盒、电缆电线
|-
| 应急照明控制器、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系统功能
| 照明灯、出口标志灯、方向标志灯、<br />楼层标志灯、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br />非火灾状态下的系统功能、火灾状态下的系统控制功能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备用照明的系统功能
|}


53


附录B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附录B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第1,262行: 第1,364行:
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检查结果,在对应记录表格框中勾选相应 的记录项口(),对不合格的项目,应作出说明。
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检查结果,在对应记录表格框中勾选相应 的记录项口(),对不合格的项目,应作出说明。


表B.0.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表B.0.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此表格以截图为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程名称 | |  | | | 建设单位 | | | |  |
| 监理单位 | |  | | | 设计单位 | | | |  |
| 序 号 | 项 目 | | | | 监理单位检查结果 | | | | |
| 合格 | 不合格 | | 不合格说明 | |
| 1 |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 | | | 口 | 口 | |  | |
| 2 | 质量责任制 | | | | 口 | 口 | |  | |
| 3 | 主要专业工种人员操作上岗证书 | | | | 口 | 口 | |  | |
| 4 | 施工图审查情况 | | | | 口 | 口 | |  | |
| 5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 | | | | 口 | 口 | |  | |
| 6 | 施工技术标准 | | | | 口 | 口 | |  | |
| 7 |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 | | | 口 | 口 | |  | |
| 8 | 现场材料、设备管理 | | | | 口 | 口 | |  | |
| 9 | 其他项目 | | | | 口 | 口 | |  | |
| 检查结论 | | | 合格口 | | | | 不合格口 | | |
|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 | | 监理工程师:  (签章)  年 月 日 | | | | |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附录C 系统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系统线路设计检查和安装质量检查记录
附录C 系统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系统线路设计检查和安装质量检查记录
第1,295行: 第1,381行:


表C.0.1系统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系统线路设计检查、安装质量检查记录表 编号:
表C.0.1系统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系统线路设计检查、安装质量检查记录表 编号:
'''从此往后所有表格以截图为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程名称 | | |  | | | 施工单位 |  | | 监理单位 |  | | | |
| 子分部工程名称 | | 口进场检查口系统线路设计 口安装质量 | | | 执行规范名称及编号 |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2014、《建 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 | | | | | | |
| 施工  区域  编号 | 项 目 | 条款 | | 检查内容 | | | | | | | 施工单位  检查记录 | | 监理单位  检查记录 |
| 合 格 | 说明 不 合 格 | 说 明  不合格  合格 |
| 检查要求 | | | | 检查方法 | | |
| 1进场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类型:☆材料 | | | |  |  |  |  |  |  |
|  | 文 件 资 料 | 4.2.1 | 应提供清单、有效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国家法定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 | 核查文件是否齐全,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和检验报告是否有效 | □ | 口 |  | 口 | 口 |  |
|  | Ⅱ类型:☆应急照明控制器、★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灯具及配件 | | | |  |  |  |  |  |  |
| 区域  编号 | 1 文 件 资 料 | 4.2.1 | 1应提供清单、说明书、检验报告、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 | 核查文件是否齐全,检验报告、认证证 书和认证标识是否有效 | □ | 口 |  | 口 | □ |  |
| 4.2.2 | 2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应与认证证书和检验报告一致 | 对照认证证书和检验报告核查产品的 名称、型号、规格 | 口 | 口 |  | □ | □ |  |
| 2选型 | 4.2.3 | 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设备的规格、型号 | □ | □ |  | □ | □ |  |
| 3 外 观 检 查 | 4.2.4 | 表面应无明显划痕、毛刺等机械损伤,紧固部位应无松动 | 检查设备及配件的外观,月手感检查设 备的紧固部位 | 口 | 口 |  | 口 | □ |  |
| 2系统线路设计检查 | | | | | | | | | | |
|  | I灯具配电线路设计 | | | |  |  |  |  |  |  |
| 区域  编号 | 1一般规 定 | 3.3.1 | ☆1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灯具的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均由集中电源提  供,灯具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应在集中电源内部实现输出转换后由同一配电回 路为灯具供电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蓄电池电源的 供电方式、灯具配电回路的设计原则 |  |  |  | □ |  |  |
| ☆1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灯具的主电源通过应急照明配电箱一级分  配电后为灯具供电,切断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电源输出后,灯具自动转入自带 蓄电池电源供电 |
| 3.3.2 | 2应急照明配电箱或集中电源的输入及输出配电回路中不应装设剩余电流动  作脱扣保护装置,输出回路严禁接入系统以外的配电回路、开关装置、插座及 其他负载 | 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应急照明配电箱或  集中电源的输入及输出配电回路中是  否装设剩余电流动作脱扣保护装置,是  否接入系统以外的配电回路、开关装  置、插座及其他负载 |  |  |  | 口 | □ |  |
| 2 水 平 疏 散 区 城  配 电 回 路设计 | 3.3.3 | 1应按防火分区、同一防火分区的楼层、隧道区间、站台和站厅为单元设置配 电回路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该区域每一配电回 路的设置情况 | □ | 口 |  | □ | □ |  |
| 2除住宅建筑外,不同防火分区、隧道区问、站台和站厅不能共用同一配电回 路 | 口 | 口 |  | □ | □ |  |
| ☆3避难走道应单独设置配电回路 | 口 | 口 |  | 口 | 口 |  |
| ☆4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应由灯具所在楼层的配电回路供电 | □ | □ |  | 口 | □ |  |
| ☆5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等发生火灾时仍需工作、 值守的区域和相关疏散通道,应单独设置配电回路 | □ | 口 |  | □ | □ |  |
| 3坚向疏 散 区 城 | 3.3.4 | 1封闭楼梯问、防烟楼梯间、室外疏散楼梯应单独设置配电回路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该区域每一配电回 路的设置情况 | □ | □ |  | 口 | □ |  |
| 2敞开楼梯间设置的灯具应由灯具所在楼层或就近楼层的配电回路供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配 电 回 路设计 |  | 3避难层和避难层连接的下行楼梯间应单独设置配电回路 |  | 口 | 口 |  | 口 | □ |  |
| 4配电回 路 配 接  灯 具 的 数量 | 3.3.5 | 1配接灯具的数量不宜超过60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每一配电回路配接 灯具的数量和范围 |  |  |  | □ |  |  |
| ☆2道路交通隧道内,配接灯具的范围不宜超过1000m |  |  |  |  |  |
| ☆3地铁隧道内,配接灯具的范围不应超过一个区段的1/2 | □ |  |  | □ |  |  |
| 5配电回 路功率、 电流 | 3.3.6 | 配接灯具的额定功率总和不应大子配电回路额定功率的80%;A型灯具配电回 路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6A;B型灯具配电回路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10A | 对照设计文件核算每一配电回路配接 灯具的总功率、额定电流 |  |  |  |  |  |  |
| ☆Ⅱ 系 | 统类型为 | 集中控制型系统时,系统道信线路设计 | |  |  |  |  |  |  |
| 系 统 道  信 线 路 设计 | 3.4.8 | 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应按灯具配电回路设置灯具通信回路,且灯具配电 回路和灯具通信回路配接的灯具应一致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系统通信线路的设 计 |  |  |  | □ |  |  |
| 3安装 | 质量检查 | | | | | | | | | |
| 区域  编号 | I布线 | | | | | | | | | |
| 1施工工 艺 | 4.1.7 | ☆在有爆炸危险性场所,系统的布线应符合GB 50257的相关规定 | 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GB 50257的规 定 |  |  |  |  |  |  |
| 2系统线 路 的 防 护方式 | 4.3.1 | ☆1线路暗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或B1级以上的刚性 型料管保护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缆的种类、敷设方 式、管路和槽盒的材质 |  |  |  |  |  |  |
| ☆2系统线路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或槽盒保护 |
| ☆3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可明敷 |
| 3 管 路 款 设 | 4.3.2 | ☆1明敷时,应在下列部位设置吊点或支点,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1)管路始端、终端及接头处:2)距接线盒0.2m处;3)管路转角或分支处;  4)直线段不大于3m处 | 明敷时,检查管路的敷设情况,用卡尺 测量吊杆的直径、用尺测量吊点或支点 距接线盒的距离、直线段吊点或支点的 间距;暗敷时,观察管路敷设情况,并 宜留有照片、视频等隐蔽工程的检验记 录 |  |  |  |  |  |  |
| 4.3.3 | ☆1暗敷时,应敷设在不燃结构为,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
| 4.3.4 | 2管线经过建筑物的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变形缝处,应采取补偿措施 | 施工过程观察管路的敷设情况,并宜留 有照片、视频等隐蔽工程的检验记录 |  |  |  |  |  |  |
| 4.3.5 | 3敖设在地面上、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防腐蚀、 密封处理 | 检查管口和管子连接处防腐蚀、密封处 理情况 |  |  |  |  |  |  |
| 4管路接 线 盒 安 装 | 4.3.6 | 1符合下列条件时,应在管路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1)管子长度每超过30m, 无弯曲时;2)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1个弯曲时;3)管子长度每超过10m,  有2个弯曲时;4)管子长度每超过8m,有3个弯曲时 | 检查管路的敷设情况,用尺测量管路的 长度 |  |  |  | 口 |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7 | 2金属管子入盒,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 外侧均应套锁母;塑料管入盒应采取相应固定措施 | 施工过程中检查管路的敷设情况,用手 感检查管路的固定情况,宜留有照片、 视频等隐蔽工程的检验记录 | □ | □ |  | □ | □ |  |
| 5槽金安 装 | 4.3.8 | 1槽盒敷设时,应在下列部位设置吊点或支点,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1)槽盒始端、终端及接头处;2)槽盒转角或分支处;3)直线段不大于3m 处 | 检查槽盒吊点、支点设置情况,用卡尺 测量吊杆的直径,用尺测量直线段吊点 或支点的间距 | 口 | 口 |  | □ | □ |  |
| 4.3.9 | 2槽盒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超角,并列安装时,槽盖应 便于开启 | 检查槽盒安装情况,用手感检查槽盖开 启情况 | 口 | □ |  | 口 | □ |  |
| 6系统线路 | 的选择 | | |  |  |  |  |  |  |
| 6 . 1导体 材质 | 3.5.1 | 应选择铜芯导线或铜芯电缆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路导体的材质 | □ | 口 |  | □ | □ |  |
| 6 . 2 电 压 等级 | 3.5.2 | ☆电压等级为50V以下时,应选择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300/500V的电线电缆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路的电压等级和 线缆的电压等级 | 口 | 口 |  | □ | □ |  |
| ☆电压等级为220/380V时,应选择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450/750V的电线电缆 |
| 6 . 3 外 护 套材质 | 3.5.3 | 1地面上设置的标志灯的配电线路和通信线路应选择耐腐蚀橡胶电缆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缆导体和外护套 的材质 | □ | □ |  | 口 | 口 |  |
| ★系 | 统类型为集中控制型系统时,除地面上设置的灯具外: | |  |  |  |  |  |  |
| 3.5.4 | 1系统的通信线路应采用耐火线缆或耐火光纤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缆导体和外护套 的材质。 | 口 | □ |  | □ | □ |  |
| 2灯具的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线缆 | □ | 口 |  | □ | 口 |  |
| ★系统类型为丰集中控制型系统时,除地面上设量的灯具外: | | |  |  |  |  |  |  |
| 3.5.5 | ☆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灯具配电线路应采用阻燃或耐火线缆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蓄电池电源的 供电方式、线缆导体和外护套的材质 | □ | □ |  | □ | □ |  |
| ☆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灯具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线缆 |
| 6 . 4 线 缆 的颜色 | 3.5.6 | 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电线电缆的颜色应一致;线路正极“+”应为红色,负极 “-”应为蓝色或黑色,接地线应为黄色绿色相间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不同用途线缆的颜 色是否一致 | □ | □ |  | □ | □ |  |
| 7导线款 设 | 4.3.1  1 | 1在管内或槽盒内的布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管内或槽盒 内不应有积水及杂物 | 施工过程中观察管内或槽盒内的情况, 宜留有照片、视频等检验记录 | □ | 口 |  | □ | □ |  |
| 4.3.1  2 | 2系统应单独布线,除设计要求以外,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 的线路,不应布在同一管内或槽盒的同一槽孔内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路的电压等级, 检查线路的敷设情况 | 口 | 口 |  | □ | □ |  |
| 4.3.1  3 | 3.1线缆在管内或槽盒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 | 施工过程中观察线路的敷设情况,检查 导线接头的连接情况,宜留有照片、视 频等检验记录 | □ | 口 |  | □ | □ |  |
| 3.2导线应在接线盒内采用焊接、压接、接线端子可靠连接。 | □ | □ |  | □ | 口 |  |
| 4.3.1  4 | 4.1在地面上、多尘或潮湿场所,接线盒和导线的接头应做防腐蚀和防渐处理 | 检查接线盒、管线接头等处的防护情况 | □ | □ |  | □ | 口 |  |
| 4.2具有IP防护等级要求的系统部件,其线路中接线盒、管线接头等均应达 到与系统部件相同的IP防护等级要求 | 口 |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1  5 | 5从接线盒、槽盒等处引到系统部件的线路,当采用可弯曲金属导管保护时, 其长度不应大于2m,且金属导管应入盒并固定 | 观察线路的敷设情况,用尺测量可弯曲 金属导管的长度,观察可弯曲金属导管 的敷设情况,用手感检查管路的固定情 况 | 口 | 口 |  | □ | 口 |  |
| 4.3.1  6 | 6线缆跨越建、构筑物的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 留有适当余量 | 检查线缆跨越变形缝的敷设情况 | □ | □ |  | □ | □ |  |
| 4.3.1  7 | 7系统的布线,尚应符合GB 50303的相关规定 | 按GB 50303规定检查线路的敷设质量 | 口 | □ |  | □ | □ |  |
| 4.3.1  8 | 8回路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WQ | 线缆敷设结束后,月500V兆欧表测量 每个回路导线对地绝缘电阻 | □ | □ |  | 口 | □ |  |
|  | Ⅱ系统部件安装 | | | | | | | | | |
| 部件类型:☆照明灯、☆出口标志灯、方向标志灯、☆楼层标志灯、☆多信惠复合标志灯 | | | |  |  |  |  |  |  |
|  | 1安装工 艺 | 4.1.7 | ☆在有爆炸危险性场所的安装,应符合GB 50257的相关规定 | 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GB 50257的规 定 | □ | 口 |  | □ | 口 |  |
| 2部件安 装 | 4.5.1 | 1灯具应固定安装在不燃性墙体或不燃性装修材料上,不应安装在门、窗或其 他可移动的物体上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的安装位置, 有手感检查灯具固定是否牢固 | □ | □ |  | □ | 口 |  |
| 4.5.2 | 2灯具安装后不应对人员正常通行产生影响,灯具周围应无遮挡物,并应保证 灯具上的各种状态指示灯易于观察 | 检查灯具是否影响人员通行、周围是否 存在遮挡物、指示灯是否易于观察 | □ | □ |  |  |  |  |
| 4.5.4 | ☆3灯具在侧面墙或柱上安装时,可采用壁挂式或嵌入式安装;安装高度距地 面不大于1m时,灯具表面凸出墙面或柱面的部分不应有尖锐角、毛剌等突出 物,凸出墙面或柱面最大水平距离不应超过20mm | 核查灯具的安装部位,用尺测量灯具的  安装高度,用卡尺测量安装高度距地面  不大于1m灯具凸出墙面或柱面的最大  水平距离,并检查灯具表面是否有尖锐  角、毛刺等突出物 |  | 口 |  |  |  |  |
| 4.5.5 | 4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中,自带电源型灯具采用插头连接时,应采用专用工具方 可拆卸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系统的类型,检查灯 具电源线的连接情况 | □ | □ |  | □ |  |  |
| 部 | 件类型:★照明灯 | |  |  |  |  |  |  |
| 4.5.6 | 5照明灯宜安装在顶棚上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的安装位置、用  尺测量灯具的安装高度,检查灯具的安  装方式:在距地面1m以下侧面墙上安  装时,观察灯具的照射情况 | □ | 口 |  | □ | □ |  |
| 4.5.3 | 6灯具在顶棚、疏散走道或通道的上方安装时,可采用嵌顶、吸顶和吊装式安 装 | □ | □ |  | □ | □ |  |
| 4.5.7 | 7当条件限制时,照明灯可安装在走道侧面墙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安装高 度不应在距地面1m~2m之间:在距地面1m以下侧面墙上安装时,应保证光线  照射在灯具的水平线以下 | □ | □ |  | □ | □ |  |
| 4.5.8 | 8照明灯不应安装在地面上 | 口 | 口 |  | 口 | 口 |  |
| 部件类型:★标志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3 | 5灯具在顶棚、疏散走道或路径的上方安装时,可采用吸顶和吊装式安装 | 检查灯具的安装方式,有手感检查吊杆 或吊链固定是否牢固 | □ |  |  | □ |  |  |
| \*6室内高度大于3.5m的场所,特大型、大型、中型标志灯宜采用吊装式安  装,灯具采用吊装式安装时,应采用金属吊杆或吊链,吊杆或吊链上端应固定 在建筑构件上 | □ | □ |  | □ | □ |  |
| 4.5.9 | 7标志灯的标志面宜与疏散方向垂直 | 对照设计文件观察灯具的安装情况 | □ | □ |  | 口 | □ |  |
| 部 | 件类型:★出口标志灯 | |  |  |  |  |  |  |
| 4.5.1  0 | 8应安装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内侧上方居中的位置 | 检查灯具的安装情况,用尺测量灯具的 安装高度、底边离门框的距离、距安全 出口或疏散门所在墙面的距离 | 口 | 口 |  | 口 | □ |  |
| 9室内高度不大于3.5m的场所,标志灯底边离门框距离不应大于200mm;受安  装条件限制标志灯无法安装在门框上侧时,可安装在门的两侧,但门完全开启 时标志灯不能被遮挡;采用吸顶或吊装式安装时,标志灯距安全出口或疏散门 听在墙面的距离不宜大于50mm | □ | □ |  | □ | 口 |  |
| 10室内高度大于3.5m的场所,特大型、大型、中型标志灯底边距地面高度不 宜小于3m,且不宜大于6m;标志灯距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所在墙面的距离不宜  大于50mm | □ | 口 |  | □ | □ |  |
| 部 | 件类型:★方向标志灯 | |  |  |  |  |  |  |
| 4.5.1  1 | 8应保证标志灯的箭头指示方向与疏散指示方案一致 | 对照疏散指示方案,核查灯具的箭头指 示方向 | 口 | 口 |  | 口 | 口 |  |
| 9安装商度 | |  |  |  |  |  |  |
| ☆1)在疏散走道或路径上方安装时:  室内高度不大于3.5m的场所,标志灯底边距地面的高度宜为2.2m~2.5m;室  内高度不大于3.5m的场所,特大型、大型、中型标志灯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宜 小于3m,且不宜大于6m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设置场所的高度, 用尺测量灯具的安装高度 |  |  |  |  |  |  |
| ☆2)在疏散走道的侧面墙上安装: 标志灯底边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Im |
| 10安装在疏散走道拐弯处的上方或两侧时,标志灯与拐弯处边墙的距离不应 大示1m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的设置部位, 用尺测量标志灯与拐弯处边墙的距离 | □ | □ |  | □ | □ |  |
| ☆11当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在疏散走道侧边时,在疏散走道增设的方向标志灯 应安装在疏散走道的顶部,且标志灯的标志面应与疏散方向垂直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安全出口或疏散门 的位置、疏散走道和标志灯的设置情况 | 口 | 口 |  | □ | □ |  |
| ★12在疏散走道、路径地面上安装时 | |  |  |  |  |  |  |
| 12.1标志灯应安装在疏散走道、路径的中心位。 | 对照设计文件,检查灯具的设置情况 | 口 | □ |  | □ | 口 |  |
| 12.2标志灯的所有金属构件应采用耐腐蚀构件或做防腐处理,标志灯配电、 通信线路的连接应采用密封胶密封 | 核查灯具安装的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 口 | 口 |  | 口 |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3标志灯表面应与地面平行,高于地面距离不应大于3mm,标志灯边缘与地 面垂直距离高度不应大于1mm | 检查灯具的安装情况,用卡尺测量灯具 高于地面的距离、标志灯边缘与地面的 垂直距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1  2 | 8楼层标志灯应安装在楼梯间内朝向楼梯的正面墙上,标志灯底边距地面的高 度宜为2.2m~2.5m | 检查楼层标志灯的安装位置,用尺测量 灯具的安装高度 | □ | □ |  | □ | 口 |  |
| 部 | 件类型:★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 |  |  |  |  |  |  |
| 4.5.1  3 | 8多信息复合标志灯应安装在疏散走道、疏散通道的顶部,且标志灯的标志面 应与疏散方向垂直、指示疏散方向的箭头应指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安全出口的位置、 标志灯的设置情况 | 口 | □ |  |  |  |  |
|  | 部件类型:★应 | | 愈照明控制器、★集中电深、☆应您照明配电箱 | |  |  |  |  |  |  |
|  | 1安装工 艺 | 4.1.7 | ☆在有爆炸危险性场所的安装,应符合GB 50257的相关规定 | 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GB 50257的规 定 | □ | □ |  | □ |  |  |
| 2安装位 量 | 部 | 件类型:★集中电源 | |  |  |  |  |  |  |
| 4.4.4 | 集中电源前、后部应适当留出更换蓄电池(组)的作业空间 | 检查集中电源的安装位置 |  | □ |  |  |  |  |
| 3设备安 装 | 4.4.1 | 1设备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 用手感检查设备的固定情况,落地安装 时,用尺测量设备底边距地(楼)面的 距离 |  |  |  |  |  |  |
| ☆2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  |  |  |  |  |  |
| ☆2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100mm~200mm |  |  |  |  |  |
| ☆3设备在电气竖井内安装时,应采用下出口进线方式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设备的安装部位,检 查设备的进线方式 |  |  |  |  |  |  |
| 4设备的接地应牢固,并应设置明显的永久性标识 | 用专用设备检查设备接地线的连接情 况,检查设备的接地标识 |  |  |  |  |  |  |
| 4设备引 入线缆 | 4.4.5 | 1配线应整齐,不宜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 检查设备内部配线情况 | 口 |  |  |  |  |  |
| 2线缆芯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关与图纸一致,字迹应清晰且不易退色 | 对照设计文件检查逐一线缆的标号 | 口 |  |  |  |  |  |
| 3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 | 检查端子接线情况 |  |  |  |  |  |  |
| 4线缆应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 | 用尺测量线缆的余量长度 |  |  |  |  |  |  |
| 5线缆应绑扎成。 | 检查线缆的布置情况 |  |  |  |  |  |  |
| 6线缆穿管、槽盒后,应将管口、槽口封堵 | 检查管口、槽口封堵情况 |  |  |  |  |  |  |
| ☆5蓄电 池 ( 组 ) 安装 | 4.4.2 | 应急照明控制器、集中电源的蓄电池(组)需进行现场安装时,蓄电池(组) 规格、型号、容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蓄电池(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 说明书的要求。 | 对照设计文件核对蓄电池(组)的规格、 型号、容量;检查蓄电池(组)的安装  情况。 |  |  |  |  |  |  |
| ☆6应急 照明控 制器电 源连接 | 4.4.3 | 控制器的主电源应设置明显永久性标识,并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 电源插头;设备与其外接备用电源之间应直接连接。 | 检查设备主电源标识设置情况,与消防 电源的连接情况、与外接备用电源的连 接情况。 | 口 | 口 |  | 口 | 口 |  |
|  |  |  |  |
| --- | --- | --- | --- |
| 监理工程师检验结论 | 合格口 | | 不合格口 |
|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签章) 年 月 日 | | 监理工程师:  (签章) 年 月 9 | |


附录D 系统部件现场设置情况、应急照
附录D 系统部件现场设置情况、应急照
第1,452行: 第1,396行:
D.0.3 表 D.0.1、D.0.2中带有“”标的项目为可选项,当系 统部件类型或部件不涉及该项内容时,可不填写。
D.0.3 表 D.0.1、D.0.2中带有“”标的项目为可选项,当系 统部件类型或部件不涉及该项内容时,可不填写。


表D.0.1系统部件现场设置情况记录 编号:
表D.0.1系统部件现场设置情况记录 编号:'''此表格以截图为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程名称 | |  | | | | | 监理单位 |  | | | | |
| 调试单位 | |  | | | | | 施工单位 |  | | | | |
| 集中控制型系统部件 | | | | | | | | | | | | |
| 1应急照明控制器 | | | | | | | | | | | | |
| 设备编号 | 规格、型号 | | | 配接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数量 | | | | 配接灯具数量 | | 现场设置部位 | | 备注 |
|  |  | | | N | | | | A | | 具体设置部位 | |  |
| 1-1应急照明控制器配接的供配电设备类型: 集中电源、 应急照明配电箱 | | | | | | | | | | | | |
| 设备编号 | 规格、型号 | | | 现场设置部位 | | 配电、通信回路数量 | | | 配接灯具数量 | 地址注释信  息 | 备注 | |
| 1 |  | | | 具体设置部位 | | M1 | | | A1=2  A?+...+A M1 | 控制器显示  的地址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N |  | | | 具体设置部位 | | MN | | | AN= ∑ A?+..+A | 控制器显示 的地址信息 |  | |
| MN  1-2供配电设备(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配接的灯具类型:照明灯、 安全出口标志灯、 方向标 | | | | | | | | | | | | |
| 志灯、 楼层标志灯、 | | | | 具 类  灯  多信息 | 复合标志  现场设置部位 | | 区域编号 | | | 地址注释信  息 | 备注 | |
| 地址 | 回路  编号 | | 编码 |
| 设备编号 1 | 1 | | 1~A | 型 | 具体设置部位 | | 防火分区、隧道区间、楼层、地铁 | | | 控制器显示 |  | |


站台站厅编号 的地址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M1 | | 1~  A |  | | 具体设置部位 | | | 防火分区、隧道区间、楼层、地铁 站台站厅编号 | | | | 控制器显示  的地址信息 | |  | |
|  |  | | M |  | |  | | |  | | | |  | |  | |
| N | 1 | | 1~A? |  | | 具体设置部位 | | | 防火分区、隧道区间、楼层、地铁 站台站厅编号 | | | | 控制器显示  的地址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 MN | | 1~  A |  | | 具体设置部位 | | | 防火分区、隧道区间、楼层、地铁 站台站厅编号 | | | | 控制器显示 | |  | |
| MN 的地址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非集中控制型系统部件 | | | | | | | | | | | | | | | | |
| 2供配电 设备编号 | 设备类型 : 集中 规格、型号 | | | | | 电源、应急照明配电 现场设置部位 | | | | 箱  配电回路数量 | | | 配接灯具数量 | | | 备 |
|  |  | | | | |  | | | |  | | |  | | | 注 |
| 具体设置部位 M A=≥A?+...+A | | | | | | | | | | | | | | | | |
| 2-1配接的灯具类型: | | | | | 照明灯、 安全 现场部件类型 | | | 出口标志灯、 方 现场设置部位 | | | 向标志灯、 楼层标志灯 区域编号 | | | 备注 | | |
| 地址 配电回路编 | | 编号  部件编号 | | |
| 号 | |  | | |  | | |  | | |  | | |  | | |
| 1 | | 1~A? | | |  | | | 具体设置部位 | | | 防火分区、隧道区间、楼层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 1~AM | | | | | | | 其体设置部位 防火分 | | | | | 区、隧道区间、楼层编号 | | | | |
| 调试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 | | | | | | 施工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 | | | | 监理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 | | |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D . 2应急照明控 | | | | | 制器控制逻 | | 辑编程记录 编号: | | | |
| 工程名称 | |  | | | | | 监理单位 | |  | | | |
| 调试单位 |  | | |  | | 施工单位 | | |  | | |  |
| 设备编号 规格、型号 现场设置部位 其体设置部位  受控设备类型: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照明灯、安全出口标志灯、方向标志灯、楼层标志 | | | | | | | | | | | | |
| 灯、 多信息复 | | | 合标志灯 | | | | |  | | |  | |
| 受控设备名称 | | | 供配电设备编号、灯具地址  B型集中电源、B型应急照明配电箱 编号;非持续型照明灯地址编码、 持续型照明灯地址编码、标志灯地 | | | | | 系统部件动作功能  设计文件规定的系统 部件的动作功能 | | | 逻辑关系指令语句  自动控制系统部件动作的触 发条件和控制指令 | |
| 址编码 | | | | |  | | | | |  | | |
| 调试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 | | | | 施工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 | | | | 监理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 | |
年月日 年 月日 年月 日


附录E 系统调试、工程检测、工程验收记录
附录E 系统调试、工程检测、工程验收记录
第1,527行: 第1,417行:


表E.0.1-1文件资料、系统形式选择、系统线路设计、布线工程检测和验收记录 编号:
表E.0.1-1文件资料、系统形式选择、系统线路设计、布线工程检测和验收记录 编号:
'''此表格以截图为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程名称 | |  | | | | | | | | | 子分部工程名称 | □检测 口验收 | | | | | | | |
| 施工单位 | |  | | | 项目负责人 | |  | 调试单位 | |  | | | 监理单位 |  | 监理工程师 | | |  | |
| 执行规范名称及编 号 | |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201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 | | | | | | | | | | | | | | | | |
| 防火分区、楼层、隧道区间、地铁站台和站厅 数量 | | | | | | Z | 检测数量 | | 全部区域 | | | 验收数量 | | 应符合本标准表6.0.2的规定 | | | | | |
| 编号 | 项 目 | | 条款 | 子项(检测、验收内容) | | | | | | | | | | | | 检测、验收结果 | | | |
| 调试、检测、验收要求 | | | | | | | | 调试、检测、验收方法 | | | | 合 格 | 不合格 | | 说明 |
| 1文件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件资料的  齐全、符合性 | | 6.0.3 | 1竣工验收申请报告、设计变更通知书、竣工图 | | | | | | | | 逐一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文件资料进行齐备性、符 合性核查 | | | | 口 | B | |  |
| 2☆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 | | | | | | |
| 3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 | | | | | | |
| 4系统安装过程质量检查记录 | | | | | | | |
| 5系统部件的现场设置情况记录 | | | | | | | |
| 6系统控制逻辑编程记录 | | | | | | | |
| 7系统调试记录 | | | | | | | |
| 8系统设备的检验报告、合格证及相关材料 | | | | | | | |
| 2系统类型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系统形式和 功能 | | 3.1.2 | ☆1具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应选择集中控制型系统 | | | | | | |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 系统的设置情况,核查系统的类型 | | | | □ | C | |  |
| ☆1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但未设置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宜选择集中控制型系 统 | | | | | | | |
| ☆1其他场所可选择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 | | | | | | |
| 3.1.6 | ☆住宅建筑中,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方式时,消防应急照明可以兼用日 常照明 | | | | | | |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的供电方式、灯具的照 明功能 | | | | □ | C | |  |
| 3 系 统 | 线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区域  编号 | I灯具配 | | 电线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1一般规定 | | 3.3.1 | ☆1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灯具的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均由集中电源提 供,灯具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应在集中电源内部实现输出转换,并由同一配 电回路为灯具供电 | | | | | | |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蓄电池电源的供电方 式、灯具配电回路的设计原则 | | | | 口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灯具的主电源通过应急照明配电箱为灯具 供电,切断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电源输出后,灯具自动转入自带蓄电池电源 供电 |  |  |  |  |
| 3.3.2 | 2应急照明配电箱或集中电源的输入及输出回路中不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脱 扣保护装置,输出回路严禁接入系统以外的配电回路、开关装置、插座及其 他负载 | 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应急照明配电箱或集中电源  的输入及输出回路中是否装设剩余电流动作脱  扣保护装置,是否接入系统以外的配电回路、开  关装置、插座及其他负载 | □ | C |  |
| 2 平 面 疏 散  区城灯具配  电回路设计 | 3.3.3 | 1应按防火分区、同一防火分区的楼层、隧道区间、站台和站厅为单元设置 配电回路。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该区域配电回路的设置情况 | □ | C |  |
| 2除住宅建筑外,不同的防火分区、隧道区间、站台和站厅不能共用同一配 电回路。 | 口 | C |  |
| ☆3避难走道应单独设置配电回路。 | 口 | C |  |
| ☆4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应由灯具所在楼层的配电回路供电。 | □ | C |  |
| \*5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等发生火灾时仍需工 作、值守的区域和相关疏散通道,应单独设置配电回路。 | □ | C |  |
| 3 竖 向 疏 散  区域灯具配  电回路设计 | 3.3.4 | 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疏散楼梯应单独设置配电回路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该区域配电回路的设置情况 | 口 | C |  |
| 2敞开楼梯间设置的灯具应由灯具所在楼层或就近楼层的配电回路供电 | 口 | C |  |
| 3避难层和避难层连接的下行楼梯间应单独设置配电回路 | 口 | C |  |
| 4 配 电 回 路  配接灯具的 数量 | 3.3.5 | 1配接灯具的数量不宜超过60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每一配电回路配接灯具的数 量和范围 | 口 | C |  |
| ☆2道路交通隧道内,配接灯具的范围不宜超过1000m | □ | C |  |
| ☆3地铁隧道内,配接灯具的范围不应超过一个区间的1/2 | 口 | C |  |
| 5 配 电 回 路  功率、电流 | 3.3.6 | 配接灯具的额定功率总和不应大于配电回路额定功率的80%;A型灯具配电回 路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6A;B型灯具配电回路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10A | 对照设计文件核算每一配电回路配接灯具的总 功率、额定电流 | □ | C |  |
|  | ☆Ⅱ系统类 | 型为集中控制型系统时,系统通信线路设计 | | |  |  |  |
|  | 系统道信线 路设计 | 3.4.8 | 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应按灯具配电回路设置灯具通信回路,且灯具配 电回路和灯具通信回路配接的灯具应一致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系统通信线路的设计 | □ | C |  |
| 4 布 线 | 检测、验收 | | | |  |  |  |
| 区域  编号 | 1施工工艺 | 4.1.7 | ☆在有爆炸危险性场所,系统的布线应符合GB 50257的相关规定 | 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GB 50257的规定 | 口 | C |  |
| 2 系 统 线 路 的防护方式 | 4.3.1 | ☆1线路暗敷时,应采用金属管、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或B1级以上的刚性塑 料管保护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缆的种类、敷设方式、管路 和槽盒的材质 | 口 | C |  |
| ☆2系统线路明敷时,应采用金属管、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或槽盒保护 |
| ☆3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可明敷 |


|  |  |  |  |  |  |  |  |
表E.2系统部件功能和性能、系统控制功能调试、检测、验收记录 编号:'''此表格以截图为准'''
| --- | --- | --- | --- | --- | --- | --- | --- |
|  | 3管路敷设 | 4.3.2 | \*1明敷时,应在下列部位设置吊点或支点,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1)管路始端、终端及接头处;2)距接线盒0.2m处;3)管路转角或分支处;  4)直线段不大于3m处 | 明敷时,检查管路的敷设情况,用卡尺测量吊杆 的直径、用尺测量吊点或支点距接线盒的距离、 直线段吊点或支点的间距;暗敷时,检查隐蔽工 程的检验记录 | □ | C |  |
| 4.3.3 | ☆1暗敷时,应敷设在不燃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
| 4.3.4 | 2管路经过建筑物的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变形处,应采取补偿措施 | 检查管路的敷设情况,检查隐蔽工程的检验记录 | 口 | C |  |
| 4.3.5 | 3敷设在地面上、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防腐蚀、 密封处理 | 检查管口和管子连接处防腐蚀、密封处理情况 | 口 | C |  |
| 4 管 路 接 线 盒安装 | 4.3.6 | 1符合下列条件时,应在管路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1)管子长度每超过 30m,无弯曲时;2)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1个弯曲时;3)管子长度每超  过10m,有2个弯曲时;4)管子长度每超过8m,有3个弯曲时 | 检查管路的敷设情况,用尺测量管路的长度 | 口 | C |  |
| 4.3.7 | 2金属管子入盒,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 外侧均应套锁母;塑料管入盒应采取相应固定措施 | 施工过程中检查管路的敷设情况,用手感检查管 路的固定情况,检查隐蔽工程的检验记录 | 口 | C |  |
| 5槽金款设 | 4.3.8 | 1槽盒敷设时,应在下列部位设置吊点或支点,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1)槽盒始端、终端及接头处;2)槽盒转角或分支处;3)直线段不大于3m 处 | 检查槽盒吊点、支点设置情况,用卡尺测量吊杆 的直径、直线段吊点或支点的间距 | 口 | C |  |
| 4.3.9 | 2槽盒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并列安装时,槽盖应 便于开启 | 检查槽盒安装情况,用手感检查槽盖开启情况 | 口 | C |  |
| 6系统线路的选择 | | | |  |  |  |
| 6 . 1导体材 质 | 3.5.1 | 应选择铜芯导线或铜芯电缆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路导体的材质 | 口 | C |  |
| 6 . 2 电 压 等 级 | 3.5.2 | ☆电压等级为50V以下时,应选择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300/500V的电线电缆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路的电压等级和线缆的电 压等级 | □ | C |  |
| ☆电压等级为220/380V时,应选择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450/750V的电线电 缆 |
| 6 . 3 外 护 套 材质 | 3.5.3 | 1地面上设置的标志灯的配电线路和通信线路应选择耐腐蚀橡胶电缆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缆导体和外护套的材质 | 口 | C |  |
| ★系 | 统类型为集中控制型系统时,除地面上设量的灯具外: | |  |  |  |
| 3.5.4 | 1系统的通信线路应采用耐火线缆或耐火光纤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缆导体和外护套的材质 | 口 | C |  |
| 2灯具的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线缆 | 口 | C |  |
| ★系统类型为非集中控制型系统时,除地面上设置的灯具外: | | |  |  |  |
| 3.5.5 | ☆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灯具配电线路应采用阻燃或耐火线缆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蓄电池电源的供电方 式、线缆导体和外护套的材质 | □ | C |  |
| ☆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灯具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线缆 |
| 6 . 4 线 缆 的 颜色 | 3.5.6 | 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电线电缆的颜色应一致;线路正极“+”应为红色,负极 “-”应为蓝色或黑色,接地线应为黄色绿色相间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不同用途线缆的颜色是否一 致 | 口 | C |  |
| 7导线救设 | 4.3.1 | 1在管内或槽盒内的布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管内或槽盒 | 施工过程中观察管内或槽盒内的情况,宜留有照 | 口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内不应有积水及杂物 | | | 片、视频等检验记录 | |  |  |  |
| 4.3.1  2 | 2系统应单独布线,除设计要求以外,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 的线路,不应布在同一管内或槽盒的同一槽孔内 | |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线路的电压等级,检查线路 的敷设情况 | | 口 | C |  |
| 4.3.1  3 | 3.1线缆在管内或桔盒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 | | | 施工过程中观察线路的敷设情况,检查导线接头 的连接情况,宜留有照片、视频等检验记录 | | 口 | C |  |
| 3.2导线应在接线盒内采用焊接、压接、接线端子可靠连接。 | | | 口 | C |  |
| 4.3.1  4 | 4.1在地面上、多尘或潮湿场所,接线盒和导线的接头应做防腐蚀和防潮处理 | | | 检查接线盒、管线接头等处的防护情况 | | 口 | C |  |
| 4.2具有IP防护等级要求的系统部件,其线路中接线盒、管线接头等均应达 到与系统部件相同的IP防护等级要求 | | | 口 | C |  |
| 4.3.1  5 | 5从接线盒、槽盒等处引到系统部件的线路,当采用可弯曲金属导管保护时, 其长度不应大于2m,且金属导管应入盒并固定 | | | 观察线路的敷设情况,用尺测量可弯曲金属导管 的长度,观察可弯曲金属导管的敷设情况,用手 感检查管路的固定情况 | | 口 | C |  |
| 4.3.1  6 | 6线缆跨越建、构筑物的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 留有适当余量 | | | 检查线缆跨越变形缝的敷设情况 | | 口 | C |  |
| 4.3.1  7 | 7系统的布线,尚应符合GB 50303的相关规定 | | | 按GB 50303规定检查线路的敷设质量 | | 口 | C |  |
| 4.3.1  8 | 8回路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Q | | | 线缆敷设结束后,用500V兆欧表测量每个回路 导线对地绝缘电阻 | | 口 | C |  |
| □检测、验收结论 | | 口合格 口不合格:yy B+zz C | | | | | | | | |
| 建设单位 | | | | 设计单位 | 监理单位 | 施工单位 | 检测、验收单位 | | | |
|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 | |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 | |


表E.2系统部件功能和性能、系统控制功能调试、检测、验收记录 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程名称 |  | | | | | | | | 子分部工程名称 | | | 口调试 口检测 口验收 | | | | | | |
| 施工单位 |  | | | 项目负责人 | |  | | 调试单位 |  | | | | 监理单位 | | 监理工程师 | |  | |
| 执行规范名称及编 号 |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201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消防应急照明 和疏散指示系统》GB 17945 | | | | | | | | | | | | | | | | |
| ☆控制器型号规格 | | |  | 编号 |  | | 设置部位 |  | 配接回路数 | M | 配接灯具数量 | | | A=ZA?+...+A | | 配接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 电箱数量 | |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集中电源型号规格 | | |  | | 编号 | 1~N | | 设置部位 |  | 配接灯具数量 | | | A,~A | 回路数量 | | | | | | | | M |
| ☆应急照明配电箱型号 规格 | | |  | | 编号 | 1~N | | 设置部位 |  | 配接灯具数量 | | | A?~A | 回路数量 | | | | | | | | M |
| 系统设备数量 | | | | | A、N | | 检测数量 | | 配接现场部件的全部数量A、N | | | 验收数量 | | 应符合本标准表6.0.2的规定 | | | | | | | | |
| 防火分区、楼层、隧道区间、地铁站台和 站厅数量 | | | | | Z | | 检测数量 | | 配接现场部件的全部数量Z | | | 验收数量 | | 应符合本标准表6.0.2的规定 | | | | | | | | |
| 设备  区域  编号 | 项 目 | 条款 | | 子项(调试、检测、验收内容) | | | | | | | | | | 施工单  位调试 记录 | | | 监理单位  检查记录 | | | 检测、验 收结果 | | |
| 符 合 | 不 符 合 | 说明 | 符合 | 不符合 | 说明 | 合格 | 不 合 格 | 说 明 |
| 调试、检测、验收要求 | | | | | | | 调试、检测、验收方法 | | |
| 1系统部件调试、检测、验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区域  编号 | I部件类型:★服明灯、★出口标志灯、★方向标志灯、★楼层标志灯、★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设备选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规格型号 | 4.1.6 | | 灯具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 | | | | | | 对设计文件核查灯具的规格型号 | | |  |  |  |  |  |  | □ | A |  |
| 1.2灯具光源 | 3.2.1 | | 1应选择采用节能光源的灯具,照明灯的光源色温不应低于2700K | | | | | | | 对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核查灯 具光源的技术指标 | | |  |  |  |  |  |  | □ | C |  |
| 2不应采用蓄光型指示标志替代标志灯 | | | | | | |  |  |  |  |  |  | 口 | C |  |
| 1.3蓄电治电 深 | 宜优先选择安全性高、不含重金属等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蓄电池 | | | | | | | 对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核查灯 具的蓄电池类别 | | |  |  |  |  |  |  | 口 | C |  |
| ★1.4距地面  8 m 及 以 下 的  灯具的电压等  级和供电方式 | 1应选择A型灯具 | | | | | | | 对设计文件核查系统的类型、灯具的电压 等级和供电方式 | | | 一 |  |  |  |  |  | □ | C |  |
| ☆2地面上设置的标志灯应选择集中电源A型灯具 | | | | | | | 二 |  |  |  |  |  | □ | C |  |
| ☆3未设置消防控制室的住宅建筑中,疏散走道、楼梯间等场所可 选择自带电源B型灯具 | | | | | | |  |  |  |  |  |  | □ | C |  |
| 1.5灯具面板 或灯草的材质 | ☆1除地面上设置的标志灯具的面板可以采用厚度4mm及以上的钢  化玻璃外,设置在距地面1m及以下的标志灯的面板或灯罩不应采用 易碎材料或玻璃材质 | | | | | | | 对照设计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 料核查灯具面板、灯罩的材质 | | |  |  |  |  |  |  | □ | C |  |
| 2在顶棚、疏散走道或路径上方设置的灯具的面板或灯罩不应采 用玻璃材质 | | | | | | |  |  |  |  |  |  | □ | C |  |
| ★1.6标志灯 具的规格 | ☆1展览厅、商场、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营业厅等人员密  集场所,室内高度大于4.5m时,应选择特大型或大型标志灯;室内 高度为3.5m~4.5m时,应选择大型或中型标志灯 | | | | | | | 对照设计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 料核查灯具的设置场所和灯具的规格 | | |  | 一 |  |  |  |  | □ | C |  |
| ☆2室内高度小于3.5m的场所,应选择中型或小型标志灯 | |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灯具及连 按附件的防护 等级 |  | ☆1室外或地面上设置的灯具及其连接附件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67 | 对照设计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 料核查灯具的设置场所、灯具的电压等级、 灯具及其连接附件的防护等级 | 一 |  |  |  |  | 二 | 口 | C |  |
| ☆2隧道或潮湿场所内设置的灯具及其连接附件的防护等级不应低 于IP65 |  |  |  |  | 一 |  | 口 | C |  |
| ☆3B型灯具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4 |  |  |  |  | 一 |  | 口 | C |  |
| ★1.8工作方 式 | 标志灯应选择持续型灯具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系统的类型和灯具的类 型 |  |  |  | - |  |  | □ | C |  |
| ★1.9距高标 识 | 交通隧道和地铁隧道宜选择带有米标的标志灯 | 对照设计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 料核查灯具的功能 |  |  |  |  |  |  | 口 | C |  |
| 2设备设置 | | | |  |  |  |  |  |  |  |  |  |
| 2.1设量数量 | 4.1.6 | 灯具的设置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的设置数量 |  |  |  |  |  |  | 口 | C |  |
| 2.2照明灯的 设置部位 | 3.2.5 | I-1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问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建、构筑物上述部位 照明灯的设置情况 |  |  |  |  |  |  | 口 | C |  |
| 1-2老年人照料设施 |  |  |  |  |  |  | 口 | C |  |
| [-3人员密集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病房楼或手术部内的楼梯间、 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 |  |  |  |  | - |  | 口 | C |  |
| [-4逃生辅助装置存放处等特殊区域 |  |  |  |  |  |  | 口 | C |  |
| I-5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 一 |  |  | 一 | - |  | 口 | C |  |
| I-1除I-3规定的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室外楼梯 |  |  |  |  | - |  | □ | C |  |
| II-2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  | 一 | - |  |  |  | 口 | C |  |
| II-3除I-3规定的避难走道 |  |  |  |  |  |  | 口 | C |  |
| II-4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的寝室、医院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等病人 行动不便的病房等需要救援人员协助疏散的区域 |  |  |  |  |  |  | □ | C |  |
| Ⅲ-1除I-1规定避难层(间) |  |  |  |  |  |  | 口 | C |  |
| II-2观众厅,展览厅,电影院,多功能厅,建筑面积大于200m2的 营业厅、餐厅、演播厅,建筑面积超过400 m2的办公大厅、会议室 等人员密集场所 |  |  |  |  | 一 |  | □ | C |  |
| IⅢ-3人员密集厂房内的生产场所 |  |  |  |  |  |  | 口 | C |  |
| I-4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 | 一 |  | - |  | - |  | 口 | C |  |
| IlI-5建筑面积大于1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  |  |  |  | 一 |  | 口 | C |  |
| IV-1除I-2、Ⅱ-4、IⅢ-2~Ⅲ-5规定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通道 |  |  |  | 一 |  |  | 口 | C |  |
| IV-2室内步行街 | - |  | - |  |  | - | 口 | C |  |
| IV-3城市交通隧道两侧、人行横通道和人行疏散通道 |  |  |  |  | - |  | 口 | C |  |
| IV-4宾馆、酒店的客房 |  |  |  |  |  |  | 口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V-5自动扶梯上方或侧上方 |  | 一 |  |  | 一 | 一 |  | 口 | C |  |
| IV-6安全出口外面及附近区域、连廊的连接处两端 |  |  |  | 一 |  |  | 口 | C |  |
| IV-7进入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的途径 |  |  |  | 二 |  |  | □ | C |  |
| IV-8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等发生火灾  时仍需工作、值守的区域 |  |  |  |  |  |  | 口 | C |  |
| ★2.3疏散手 电 | 3.2.6 | 宾馆客房内宜设置疏散用手电筒及充电插座 | 对照设计文件,检查疏散用手电筒及充电 插座的设置情况 | - |  |  |  |  |  | □ | C |  |
| 2.4标志灯的 设置 | 3.2.7 | 标志灯应设在醒目位置,应保人员在疏散走道或同道的任何位置、 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标志灯 | 对照设计文件,检查标志灯的设置情况 | - | - |  |  |  |  | □ | C |  |
| 部 | 件类型:★出口标志灯 | |  |  |  |  |  |  |  |  |  |
| 3.2.8 | 1应设置在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问前 室入口上方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建、构筑物上述部位 出口标志灯的设置情况 |  | - | - |  |  |  | □ | C |  |
| 2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共月楼梯间时,应设置在地下或半 地下楼梯通向地面层疏散门的上方 |  |  | - |  |  | 一 | □ | C |  |
| 3应设置在室外疏散楼梯出口的上方 |  | 一 |  |  |  |  | □ | C |  |
| 4应设置在直通室外疏散门的上方 | 一 | 一 |  |  | 一 | 一 | □ | C |  |
| 5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时,应设置在通向楼 梯可疏散门的上方 |  |  | - |  |  |  | □ | C |  |
| 6应设置在直通上人屋面、平台、天桥、连廊出口的上方 | 一 |  |  |  |  |  | 口 | C |  |
| 7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采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疏散时,应 设置在金属竖向梯开口的上方 |  | - |  |  | - |  | □ | C |  |
| 8借用其他防火分区疏散的防火分区中,应设置在通向被借用防火 分区甲级防火门的上方 |  |  | - |  |  |  | □ | C |  |
| 9应设置在步行街两侧商铺通向步行街疏散门的上方 |  |  | - |  |  |  | 口 | C |  |
| 10应设置在避难层、避难间、避难走道防烟前室、避难走道入口的 上方 |  |  | - |  |  |  | □ | C |  |
| 11应设置在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400m2的营 业厅、餐厅、演播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的上方 | - |  |  |  |  |  | 口 | C |  |
|  | 部件类型:★方向标志灯 | |  |  |  |  |  |  |  |  |  |
| 3.2.9 | 1方向标志灯箭头的指示方向应按照疏散指示方案指向疏散方向, 并导向安全出口 | 对照设计文件、疏散指示方案,核查标志 灯的箭头指示方向 |  |  |  |  |  |  | 口 | C |  |
| ★有维护结构疏散走道、楼梯 | |  |  |  |  |  |  |  |  |  |
| 2应设置在走道、楼梯两侧据高度1m以下的墙面、柱面上方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建、构筑物方向标志灯 的设置情况、用尺测量灯具的问距 |  |  | - |  | 一 |  | 口 | C |  |
| 3当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在疏散走道侧边时,应在疏散走道上增设指 |  |  |  |  |  |  | 口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向安全出口的方向标志灯 |  |  |  |  |  |  |  |  |  |  |
| 4标志灯的标志面与疏散方向垂直时,灯具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 20m;标志灯的标志面与疏散方向平行时,灯具的设置问距不应大于 10。 |  |  |  |  |  |  | □ | C |  |
| ★展览厅、商店、候车(船)蜜、民就候机厅、营业厅等开敝空间场 | 所的琼散道道 |  |  |  |  |  |  |  |  |  |
| 2当疏散通道两侧设置了墙、柱等结构时,方向标志灯应设置在距 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柱面上;当疏散通道两侧无墙、柱等结构 时,方向标志灯应设置在疏散通道的上方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建、构筑物方向标志灯 的规格和设置情况、用尺测量灯具的间距 |  |  |  |  |  |  | □ | C |  |
| 3标志灯的标志面与疏散方向垂直时,特大型或大型标志灯的设置  间距不应大于30m,中型或小型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20m;标 志灯的标志面与疏散方向平行时,特大型或大型标志灯的设置间距 不应大于15m,中型或小型方向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10。 |  |  |  |  |  |  | □ | C |  |
| ★保持视觉连续的方向标志灯 | |  |  |  |  |  |  |  |  |  |
| 2应设置在疏散走道、通道地面的中心位置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建、构筑物方向标志灯 的设置情况、用尺测量灯具的问距 | 一 |  |  |  |  |  | 口 | C |  |
| 3灯具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3m |  |  |  |  |  |  | □ | C |  |
| 部 | 件类型:★楼层标志灯 | |  |  |  |  |  |  |  |  |  |
| 3.2.1  0 | 楼梯间每层应设置指示该楼层的楼层标志灯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建、构筑物楼层标志灯 的设置情况 |  |  |  |  |  |  | □ | C |  |
| 部件类型:★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 | |  |  |  |  |  |  |  |  |  |
| 3.2.1  1 |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出口附近应增设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具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建、构筑物多信息复合 标志灯的设置情况 |  |  |  |  |  |  | □ | C |  |
| 3消防产品准入制度 | | | |  |  |  |  |  |  |  |  |  |
| 认证证书和标 识 | 3.1.5 | 应有与其相符合的、有效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 | 核查产品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 |  |  |  |  | 一 |  | □ | A |  |
| 4安装质量 | | | |  |  |  |  |  |  |  |  |  |
| 4.1安装工艺 | 4.1.7 | ☆在有爆炸危险性场所的安装,应符合GB 50257的相关规定 | 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GB 50257的规定 |  |  |  |  |  |  | 口 | C |  |
| 4.2部件安装 | 4.5.1 | 1灯具应固定安装在不燃性墙体或不燃性装修材料上,不应安装在 门、窗或其他可移动的物体上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的安装位置,有 手感检查灯具固定是否牢固 |  |  |  |  |  |  | □ | C |  |
| 4.5.2 | 2灯具安装后不应对人员正常通行产生影响,灯具周围应无遮挡物, 并应保证灯具上的各种状态指示灯易于观察 | 检查灯具是否影响人员通行、周围是否存 在遮挡物、指示灯是否易于观察 |  |  |  |  |  |  | □ | C |  |
| 4.5.4 | ☆3灯具在侧面墙或柱上安装时,可采用壁挂式或嵌入式安装;安  装高度距地面不大于1m时,灯具表面凸出墙面或柱面的部分不应有  尖锐角、毛刺等突出物,凸出墙面或柱面最大水平距离不应超过  20mm | 核查灯具的安装部位,用尺测量灯具的安  装高度,用卡尺测量安装高度距地面不大  于1m灯具凸出墙面或柱面的最大水平距  离,并检查灯具表面是否有尖锐角、毛刺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突出物 |  |  |  |  |  |  |  |  |  |
| 4.5.5 | 4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中,自带电源型灯具采用插头连接时,应采用 专用工具方可拆卸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系统的类型,检查灯具 电源线的连接情况 |  |  |  |  |  |  | □ | C |  |
| 部 | 件类型:★照明灯 | |  |  |  |  |  |  |  |  |  |
| 4.5.6 | 5照明灯宜安装在顶棚上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的安装位置、用尺 测量灯具的安装高度,检查灯具的安装方 式;在距地面1m以下侧面墙上安装时,观 察灯具的照射情况 |  |  |  |  |  |  | 口 | C |  |
| 4.5.3 | 6灯具在顶棚、疏散走道或通道的上方安装时,可采用嵌顶、吸顶 和吊装式安装 |  |  |  |  |  |  | □ | C |  |
| 4.5.7 | 7当条件限制时,照明灯可安装在走道侧面墙上,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安装高度不应在距地面1m~2m之间;在距地面1m以下侧面墙  上安装时,应保证光线照射在灯具的水平线以下 |  |  |  |  |  |  | □ | C |  |
| 4.5.8 | 8照明灯不应安装在地面上 |  |  |  |  |  |  | 口 | C |  |
| 部件类型:☆标志灯 | | |  |  |  |  |  |  |  |  |  |
| 4.5.3 | 5灯具在顶棚、疏散走道或路径的上方安装时,可采用吸顶和吊装 式安装 | 检查灯具的安装方式,有手感检查吊杆或 吊链固定是否牢固 |  | - |  |  | - |  | 口 | C |  |
| ☆6室内高度大于3.5m的场所,特大型、大型、中型标志灯宜采用 吊装式安装,灯具采用吊装式安装时,应采用金属吊杆或吊链,吊 杆或吊链上端应固定在建筑构件上 |  |  | - |  |  |  | □ | C |  |
| 4.5.9 | 7标志灯的标志面宜与疏散方向垂直 | 对照设计文件观察灯具的安装情况 |  |  |  |  |  |  |  |  |  |
| 部 | 件类型:★出口标志灯 | |  |  |  |  |  |  |  |  |  |
| 4.5.1  0 | 8应安装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内侧上方居中的位置 | 检查灯具的安装情况,用尺测量灯具的安 装高度、底边离门框的距离、距安全出口 或疏散门所在墙面的距离 |  |  |  |  |  |  | 口 | C |  |
| 9室内高度不大于3.5m的场所,标志灯底边离门框距离不应大于  200mm;受安装条件限制标志灯无法安装在门框上侧时,可安装在门 的两侧,但门完全开启时标志灯不能被遮挡;采用吸顶或吊装式安 装时,标志灯距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所在墙面的距离不宜大于50mm | 一 |  |  |  |  |  | □ | C |  |
| 10室内高度大于3.5m的场所,特大型、大型、中型标志灯底边距 地面高度不宜小于3m,且不宜大于6m;标志灯距安全出口或疏散门 所在墙面的距离不宜大于50mm |  |  |  |  |  |  | 口 | C |  |
| 部 | 件类型:★方向标志灯 | |  |  |  |  |  |  |  |  |  |
| 4.5.1  1 | 8应保证标志灯的箭头指示方向与疏散指示方案一致 | 对照疏散指示方案,核查灯具的箭头指示 方向 | - |  |  |  |  |  | □ | C |  |
| 9安装高度 | |  |  |  |  |  |  |  |  |  |
| ☆1)在疏散走道或路径上方安装时:  室内高度不大于3.5m的场所,标志灯底边距地面的高度宜为2.2m~ 2.5m;室内高度不大于3.5m的场所,特大型、大型、中型标志灯底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设置场所的高度,用 尺测量灯具的安装高度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边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3m,且不宜大于6m |  | |  |  |  |  |  |  |  |  |  |
| ☆2)在疏散走道的侧面墙上安装: 标志灯底边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1m |  | - |  |  |  |  | 口 | C |  |
| 10安装在疏散走道拐弯处的上方或两侧时,标志灯与拐弯处边墙的 距离不应大于1m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的设置部位,用 尺测量标志灯与拐弯处边墙的距离 | |  |  |  |  |  |  | □ | C |  |
| ★11当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在疏散走道侧边时,在疏散走道增设的方 向标志灯应安装在疏散走道的顶部,且标志灯的标志面应与疏散方 向垂直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安全出口的位置、疏 散走道和标志灯的设置情况 | | - | 一 |  |  | - |  | □ | C |  |
| ★12在疏散走道、路径地面上安装时 | | |  |  |  |  |  |  |  |  |  |
| 12.1标志灯应安装在疏散走道、路径的中心位置 | 对照设计文件,检查灯具的设置情况 | | - | - |  |  |  |  | □ | C |  |
| 12.2标志灯的所有金属构件应采用耐腐蚀构件或做防腐处理,标志 灯配电、通信线路的连接应采用密封胶密封 | 核查灯具安装的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 |  |  | - |  |  |  | □ | C |  |
| 12.3标志灯表面应与地面平行,高于地面距离不应大于3mm,标志 灯边缘与地面垂直距离高度不应大于1mm | 检查灯具的安装情况,用卡尺测量灯具高 于地面的距离、标志灯边缘与地面的垂直 距离 | |  |  |  |  |  |  | □ | C |  |
| 部 | 件类型:★楼层标志灯 | | |  |  |  |  |  |  |  |  |  |
| 4.5.1  2 | 8楼层标志灯应安装在楼梯问内朝向楼梯的正面墙上,标志灯底边 距地面的高度宜为2.2m~2.5m | 检查楼层标志灯的安装位置,用尺测量灯 具的安装高度 | | - | - |  |  | - |  | □ | C |  |
| 部件类型:★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 | | |  |  |  |  |  |  |  |  |  |
| 4.5.1  3 | 8多信息复合标志灯应安装在疏散走道、疏散通道的顶部,且标志灯的标 志面应与疏散方向垂直、指示疏散方向的箭头应指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 |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安全出口的位 置、标志灯的设置情况 |  |  |  |  |  |  | □ | C |  |
| 设备  编号 | Ⅱ部件类型:★应急照明控制暴、★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 | | | | | | | | | | | | | |
| ★1系统类型为集中控制 | | 型时,应急照明控制暴设计 | | |  |  |  |  |  |  |  |  |  |
| 1.1控制器控 制、墨示功能 | 3.4.3 | 1应能接收、显示、保持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灾报警输出信号、消 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火灾报警区域信号或联动控制信号 | 对照设计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核查控 制器的功能 | |  |  |  |  | - |  | □ | C |  |
| 2应能按预设逻辑自动、手动控制系统的应急启动 |  |  |  |  |  |  | □ | A |  |
| 3应能接收、显示、保持其配接的灯具、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 箱的工作状态信息 |  |  |  |  |  |  | □ | C |  |
| 部 | 件类型:★系统设置多台应急照明控制器时,超集中控制功能的应急 | 照明控制器 | |  |  |  |  |  |  |  |  |  |
| 3.4.4 | 1应能按预设逻辑自动、手动控制其他控制器配接系统设备的应急 启动 | 对照设计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核查控 制器的功能 | |  |  |  |  |  |  | □ | A |  |
| 2应能接收、显示、保持其他控制器配接的灯具、集中电源或应急 照明配电箱的工作状态信息 |  |  |  |  |  |  | □ | C |  |
| ★ | 借用其他防火分区疏散的防火分区和酱要采用不同疏散预案的交通隧道、地铁随道、地铁站台和站厅等场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5 | 疏散指示方案、系统部件的工作状态应在应急照明控制器或专用消 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上以图形方式显示 | 对照设计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核查控 制器或图形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 |  |  |  |  |  |  | □ | C |  |
| 1.2控制器容  量 | 3.4.2 | 直接控制灯具的总数量不应大于3200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控制器配接灯具的数量 | - |  | - |  |  |  | □ | C |  |
| 2设备选型 | | | |  |  |  |  |  |  |  |  |  |
| 2.1规格型号 | 4.1.6 | 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设备的规格型号 |  |  |  |  |  |  | 口 | A |  |
| 2.2防护等级 | 3.4.1  3.3.7  3.3.8 | 1在隧道或潮湿场所设置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设备的设置部位和防护 等级 |  |  |  |  |  |  | □ | C |  |
| 2在电气竖井内设置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3 |  |  |  |  |  |  | □ | C |  |
|  | 部件类型:★应急照明控制器 | | | |  |  |  |  |  |  |  |  |  |
|  | 2.3蓄电池电 漂 | 3.4.1 | 宜优先选择安全性高、不含重金属等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蓄电池(组) | 核查控制器内置蓄电池(组)的规格型号 |  |  |  |  |  |  | □ | C |  |
| 2.4通信接口 | 应具有能接收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干接点信号或 DC24V信号接口 | 对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核查应急照明控制器 的信号接口 | - |  |  |  |  |  | □ | C |  |
| ☆2.5通信协 议 | 应急照明控制器与消防联动控制器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的兼容 性应符合GB 22134的有关规定 | 应急照明控制器采用通信协议与消防联动 控制器之间通信时,核查应急照明控制器 与消防联动控制器的兼容性检验报告 |  |  |  |  |  |  | □ | C |  |
|  | 部件类型:★集中电源选型 | | | |  |  |  |  |  |  |  |  |  |
|  | 2.3蓄电油电 深 | 3.3.8 | 宜优先选择安全性高、不含重金属等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蓄电池(组) | 核查集中电源内置蓄电池(组)的规格型 号 | 一 | |  |  |  | - |  | □ | C |  |
| 2.4输出功率 | 集中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不应大于5kW | 核查集中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 |  |  | - |  |  |  | □ | C |  |
| ☆设置在电缆竖井中的集中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不应大于1kW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集中电源的设置部位和 额定输出功率 |  |  |  |  |  |  | 口 | C |  |
|  | 部件类型:★应急照明配电箱 | | | |  |  |  |  |  |  |  |  |  |
|  | 2.3进出线方 式 | 3.3.7 | 应选择进出线口设置在箱体下部的应急照明配电箱 | 对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核查应急照明配电箱 进出线口设置情况 |  | 一 | 一 |  | 一 |  | 口 | C |  |
| 3设备设量 | | | |  |  |  |  |  |  |  |  |  |
| 3.1设置数量 | 4.1.6 | 设备的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设备的数量 |  |  |  |  |  |  | □ | C |  |
| 3.2设置部位 | 部件类型:★应急照明控制器、★集中电源 | | |  |  |  |  |  |  |  |  |  |
| 3.4.6 | ★设量在消防控制室地面上时 | |  |  |  |  |  |  |  |  |  |
| 1)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 时不应小于2m;2)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 距离不应小于3m;3)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4)设  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 用尺测量设备的操作距离、设备面盘至墙 的距离、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设备面 盘的排列长度、设备两端通道的宽度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量在消盼拦州室者面上时 | |  |  |  |  |  |  |  |  |  |
| 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m~1.8m、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 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 用尺测量设备主显示屏的高度、设备侧面 至墙的距离、设备的棵作距离 |  |  | L |  |  |  | 口 |  |  |
| 部件类 | 型:★应急照明控制器 | | 1 |  | 1 |  |  |  | □ |  |  |
| 3.4.6 | 1控制器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或有人值班的场所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设备的设置部位 |  |  | 1 |  |  |  | □ |  |  |
| 22设置多台控制器时,起集中控制功能的控制器应设置在消防控 制室内,其他控制器可设置在电气竖井、配电间等无人值班的场所 | 1 |  | 1 |  | 1 |  | 口 |  |  |
| 部 件 类 型 : ★ 集 中 电 源 | | |  |  |  |  |  |  |  |  |  |
| 3.3.8 | 1应按防火分区的划分情况设置集中电源;灯具总功率大于5kw的 系统,应分散设置集中电源 | 对照设计文件核算灯具的功率,核查集中 电源的设置情况 |  |  | 1 |  |  | 1 | 口 |  |  |
| 2应设贯在消防控制室、低压配电室或配电间内;容量不大于1k 时,可设置在电气竖井内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集中电源的容景、设置 部位 |  |  | 1 |  |  |  | 口 |  |  |
| 3设置场所不应有可燃气管道、易燃物、腐蚀性气体或蒸气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设置场所的环境条件 |  |  |  |  |  |  | 口 |  |  |
| A酸性电池(组)设置场所不应存放带有碱性介质的物质;碱性电 池(组)设置场所不应存放带有酸性介质的物质 |  |  |  |  |  |  | 口 |  |  |
| 5设置场所应通风良好,设置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应超出电池标称的 工作温度范围 |  |  | 1 |  | 1 |  | 口 |  |  |
| 部件类型:★应急照明配电箱 | | |  |  | 1 |  |  | T | 口 |  |  |
| 3.3.7 | 1人员密集场所,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独立的应急照明配电箱 | 对照设计文件核对设备的设置部位 |  |  | 1 |  |  |  | 口 |  |  |
| 21非人员密集场所,多个相邻防火分区可设置一个共用的应急照 明配电箱 |  |  |  |  |  |  | 口 |  |  |
| 1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封闭楼梯间宜设置 独立的应急照明配电箱 |  |  | 1 |  |  |  | 口 |  |  |
| 2宜设置于值班室、设备机房、霞电间或电气竖井内 |  |  |  |  |  |  | 口 | 0 |  |
| 4 消 防 产 品 准 入 制 度 | | | |  |  |  |  |  |  |  |  |  |
| 认证证书和标  岩 | 3.1.5 | 应有与其相符合的、有效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 | 核查产品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 |  |  | 1 |  |  |  | 口 |  |  |
| 6 丧 备 供 亂 电 | | | |  |  |  |  |  |  |  |  |  |
| 部件类型:★应急照明控制器 | | | |  |  |  |  |  |  |  |  |  |
| 5 . 1设备供电 | 3.4.7 | 应急照明控制器的主电源应由消防电源供电:控制器的自带蓄电池 备用电源应至少使控制器在主电源中断后工作3h | 核查控制器的主电源供电情况,核算控制 器蓄电池电源的功率 |  |  | L |  |  |  | 口 |  |  |
| 部 件 类 型 :☆集中电 | | 源 | |  |  |  |  |  |  |  |  |  |
| 5 . 1设备供电 | 3.3.8 | 二集中控制型系统中,集中设置的集中电源应由消防电源的专用应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系统类型的选择情况、 |  |  | 1 |  |  |  |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急回路供电,分散设置的集中电源应由所在防火分区的消防电源配 电箱供电 | 集中电源的供电情况 |  |  |  |  |  |  |  |  |  |
| ☆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中,集中统一设置的集中电源应由正常照明线 路供电,分散设置的集中电源应由防火分区内的正常照明配电箱供 电 |  |  |  |  |  |  | 口 | c |  |
| 5.2输出国路 | 1集中电源的输出回路不应超过8路 | 对照设计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核查集 中电源输出回路数量 | - |  |  |  |  |  | □ | C |  |
| \*2沿电缆管井垂直向不同楼层的灯具供电时,公共建筑的供电范 围不宜超过8层,住宅建筑的供电范围不宜超过18层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集中电源的供电范围 |  |  |  |  |  |  | 口 | C |  |
| 部件类型:★应急照明配电箱 | | | |  |  |  |  |  |  |  |  |  |
| 5.1设备供电 | 3.3.7 | ☆1集中控制型系统中,应由消防电源的专用应急回路或所在防火 分区内的消防电源配电箱供电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系统类型的选择情况、 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供电情况 |  |  |  |  |  |  | 口 | C |  |
| ☆1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中,应由防火分区内的正常照明配电箱供电 |  |  | - |  |  |  | □ | C |  |
| ☆2A型应急照明配电箱的变压装置可设置在应急照明配电箱内或附 近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应急照明配电箱的电压 等级、变压装置设置情况 |  |  |  | - |  |  | □ | C |  |
| 5.2输出回路 | 1A型应急照明配电箱的输出回路不应超过8路;B型应急照明配电 箱的输出回路不应超过12路 | 对照设计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核查应 急照明配电箱的电压等级、输出回路数量 | - |  |  |  |  | - | □ | C |  |
| 2应急照明配电箱沿电气竖井垂直向不同楼层的灯具供电时,公共 建筑的供电范围不宜超过8层,住宅建筑的供电范围不宜超过18  层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供电 范围 |  |  |  |  |  |  | □ | C |  |
| 6安装质量 | | | |  |  |  |  |  |  |  |  |  |
| 6.1安装工艺 | 4.1.7 | ☆在有爆炸危险性场所的安装,应符合GB 50257的相关规定 | 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GB 50257的规定 |  |  |  |  | - |  | 口 | C |  |
| 6.2安装位量 | 部件类型:★集中电源 | | |  |  |  |  |  |  |  |  |  |
| 4.4.4 | 集中电源前、后部应适当留出更换蓄电池(组)的作业空间 | 检查集中电源的安装位置 |  |  |  |  |  |  | 口 | C |  |
| 6.3设备安装 | 4.4.1 | 1设备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 用手感检查设备的固定情况,落地安装时, 用尺测量设备底边距地(楼)面的距离 |  |  | - |  |  |  | 口 | C |  |
| ☆2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 - |  |  |  |  |  | □ | C |  |
| ☆2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100m~200mm |  |  |  |  |  |  | □ | C |  |
| 3设备在电气竖井内安装时,应采用下出口进线方式 | 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设备的安装部位,检查 设备的进线方式 | - |  |  |  |  |  | □ | C |  |
| 4设备的接地应牢固,并应设置明显的永久性标识 | 用专用设备检查设备接地线的连接情况, 检查设备接地标识 |  |  |  |  |  |  | 口 | C |  |
| 6.4设备引入 线缆 | 4.4.5 | 1配线应整齐,不宜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 检查设备内部配线情况 |  |  |  |  |  |  | □ | C |  |
| 2线缆芯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应清晰且 | 对照设计文件检查逐一线缆的标号 |  |  |  |  |  |  | 口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易退色 |  |  |  |  |  |  |  |  |  |  |
| 3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 | 检查端子接线情况 |  | - |  | - |  |  | □ | C |  |
| 4线缆应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 | 用尺测量线缆的余量长度 |  |  |  |  |  |  | □ | C |  |
| 5线缆应绑扎成束 | 检查线缆的布置情况 |  |  | - |  | 一 |  | 口 | C |  |
| 6线缆穿管、槽盒后,应将管口、槽口封堵 | 检查管口、槽口封堵情况 |  |  | - |  |  |  | □ | C |  |
| ☆6.5蓄电治 安装 | 4.4.2 | 应急照明控制器、集中电源自带蓄电池(组)需进行现场安装时: 蓄电池(组)规格、型号、容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蓄电  池(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 对照设计文件核对蓄电池(组)的规格、  型号、容量;检查蓄电池(组)的安装情 况。 |  |  |  |  | - |  | 口 | C |  |
| \*6.6应急照 明控制器电源 连接 | 4.4.3 | 控制器的主电源应设置明显永久性标识,并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 严禁使用电源插头;设备与其外接备用电源之间应直接连接 | 检查设备主电源标识设置情况,与消防电 源的连接情况、与外接备用电源的连接情 况 |  |  |  |  | - |  | □ | C |  |
| 7系统部件基本功能 | | | |  |  |  |  |  |  | 口 |  |  |
|  | 部件类型:★应急照明控制器 | | | |  |  |  |  |  |  |  |  |  |
|  | 调试准备 | 5.2.2 | 按照附录D的规定进行地址设置,控制器地址注释信息录入 | | □ | 口 |  | 口 | 口 |  |  |  |  |
| 5.3.1 | 将应急照明控制器与配接的应急照明配电箱、集中电源、灯具相连接后,接通电源,使控制器处于正常蓝益视状 态 | | □ | □ |  | □ | □ |  |  |  |  |
| 7.1自检功能 | 5.3.2 | 控制器应能对指示灯、显示器和音响器件进行功能自检 | 澡作控制器的自检机构,检查控制器指示 灯、显示器和音响器的动作情况 | 口 | □ |  | 口 | 口 |  | 口 | C |  |
| 7.2操作级别 | 控制器应能防止非专业人员操作 | 检查控制器是否具有防止非专业人员操作 的措施 | 口 | □ |  | □ | □ |  | □ | C |  |
| 7.3主、备电 自动转换功能 | 控制器主电断电后,备电应能自动投入;主电恢复后,主电应能自 动投入;主电、备电工作指示灯应能正确指示控制器主、备电的工 作状态 | 切断主电源,检查备用电源应自动投入情 况,观察工作指示灯显示情况:恢复主电 源,检查主电源自动投入情况,观察工作 指示灯显示情况 | □ | □ |  | □ | □ |  | □ | C |  |
| 7.4故障报誉 功能 | 1与备用电源之间连线断路、短路时,控制器应在100s内发出故障 声、光信号,显示故障类型 | 分别使控制器与备用电源之间连线断路、 短路,观察控制器故障信息显示情况 | □ | □ |  | □ | □ |  | □ | C |  |
| 2控制器与应急照明配电箱或集中电源通信故障时,控制器应显示 故障部件地址注释信息,且显示的地址注释信息应与附录D一致 | 使控制器处于备电工作工作状态,使控制 器与任一配接的应急照明配电箱或集中电 源通信故障;检查控制器故障信息显示情 况 | 口 | 口 |  | □ | □ |  |
| 3灯具与应急照明配电箱或集中电源之间连线短路、断路时,控制 器应显示故障部件地址注释信息,显示的地址注释信息应与附录D 一致。 | 分别使应急照明配电箱或集中电源与任一 灯具之间的连线短路、断路;观察控制器 故障信息显示情况 | □ | □ |  | □ | □ |  |
| 7.5消音功能 | 控制器应能手动消除报警声信号 | 手动操作控制器的消音键,检查控制器声 | 口 | 口 |  | 口 | 口 |  | 口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号消除情况 |  |  |  |  |  |  |  |  |  |
| 7.6一键检查 功能 | 应急照明控制器应能采用一键式操作方式,手动检查其配接所有系 统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 手动操作控制器的一键检查按钮,对照设 计文件核查应急照明控制器的显示情况 | □ | □ |  | □ | □ |  | □ | C |  |
| 调试恢复 | 5.1.3 | 恢复控制器的正常连接,使控制器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 □ | 口 |  | 口 | □ |  |  |  |  |
| 部件类型:★集中电源 | | | | 口 | 口 |  | 口 | 口 |  | 口 |  |  |
| 调试准备 | 5.3.3 | 将集中电源与灯具相连接后,接通电源,使集中电源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 口 | 口 |  | 口 | 口 |  | 二 |  |  |
| 7.1操作级别 | 5.3.4 | 集中电源应能防止非专业人员操作 | 检查集中电源是否具有防止非专业人员操 作的措施 | □ | □ |  | □ | □ |  | □ | C |  |
| 7 . 2 故 障 报 警 功能 | 1集中电源的充电器与电池组之间连线断路时,集中电源应发出故 障声、光信号,显示故障类型 | 使集中电源的充电器与电池组之问连线断 路,观察集中电源故障信息显示情况。 | □ | □ |  | □ | □ |  | 口 | C |  |
| 2集中电源应急输出回路开路时,集中电源应发出故障声、光信号, 显示故障类型 | 澡作集中电源应急输出启动按钮,使集中 电源转入蓄电池电源输出,使任一输出回 路断开,观察集中电源故障信息显示情况 | □ | □ |  | □ | □ |  |
| 7.3消音功能 | 集中电源应能手动消除报警声信号 | 手动操作集中电源消音键,检查控制器声 信号消除情况 | □ | □ |  | □ | □ |  | □ | C |  |
| 7.4分配电输 出功能 | 集中电源处于主电或蓄电池电源输出时,各配电回路的输出电压应 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 集中电源处于主电输出或蓄电池电源输出 状态时,分别用万用表测量各回路输出电 压,对照设计文件核对电压测量值 | □ | □ |  | □ | □ |  | □ | A |  |
|  | 部件 | 类型:★ | 集中控制型集中电深 | |  |  |  |  |  |  |  |  |  |
|  | 7.5电源转换 手动测试 | 5.3.4 | 应能手动控制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实现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的输出转 换。 | 手动操作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主电源和蓄 电池电源转换测试按键(钮)或开关,检  查集中电源的输出转换情况 | □ | 口 |  | 口 | □ |  | 口 | A |  |
| 7.5通信故障 连锁控制功能 | 应急照明控制器与集中电源通信中断时,集中电源配接的所有非持 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应急点亮、所有非持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模式 转入应急点亮模式 | 使控制器与集中电源通信故障,对照设计 文件和疏散指示方案检查灯具光源点亮情 况。 | 口 | □ |  | 口 | 口 |  | □ | A |  |
| 7.7灯具应急 状态保持功能 | 集中电源配接的灯具处于应急工作状态时,任一灯具回路的短路、 断路不应影响其他回路灯具的应急工作状态。 | 使集中电源配接的灯具处于应急工作状 态,任意选取一个回路,分别使该回路短 路、断路,观察其他回路灯具的工作状态。 | 口 | □ |  | 口 | □ |  | □ | A |  |
| 调试恢复 | 5.1.4 | 恢复集中电源的正常连接,使集中电源处于主电输出状态 | | 口 |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部件类型:★应急照明配电箱 | | | |  |  |  |  |  |  |  |  |  |
| 调试准备 | 5.3.5 | 接通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电源电源,使应急照明配电箱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状态 | | 口 | 口 |  | 口 | □ |  | 一 |  |  |
| 7.1主电源分 配输出功能 | 5.3.6 | 应急照明配电箱的各配电回路的输出电压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 用万用表测量应急照明配电箱各回路输出 电压,对照设计文件核对电压测量值 | □ | □ |  | 口 | □ |  | □ | A |  |
|  | 部件类型:★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配电箱 | | | |  |  |  |  |  |  |  |  |  |
|  | 7.2主电源输 出关断测试功 能 |  | 应能手动控制应急照明配电箱切断主电源输出,并能手动控制应急 组照明配电箱恢复主电源输出 | 分别手动操作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电源输 出关断测试按键(钮)或开关和主电源输 出恢复按键(钮)或开关检查应急照明配  电箱主电源输出的状态 | □ | □ |  | □ | 口 |  | □ | A |  |
| 7.3通信敢障 连锁控制功能 | 5.3.6 | 应急照明控制器与应急照明配电箱通信中断时,应急照明配电箱配 接的所有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应急点亮、所有非持型灯具的光 源由节电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 | 使控制器与应急照明配电箱通信故障,对 照设计文件和疏散指示方案检查灯具光源 点亮情况 | 口 | □ |  | □ | 口 |  | □ | A |  |
| 7.4灯具应急 状态保持功能 | 应急照明配电箱配接的灯具处于应急工作状态时,任一灯具回路的 短路、断路不应影响该回路和其他回路灯具的应急工作状态 | 使应急照明配电箱配接的灯具处于应急工 作状态,任意选取一个回路,分别使该回 路短路、断路,观察灯具的工作状态 | □ | □ |  | 口 | □ |  | 口 | A |  |
| 调试恢复 | 5.1.3 | 恢复应急照明配电箱主电输出 | | □ | □ |  | 口 | 口 |  |  | 一 |  |
| 2系统功能调试、检测、验收 | | | | | | | | | | | | | |
|  | ☆I集中控制型系统功能调试、检测、验收 | | | | | | | | | | | | |
| I-1丰火灾状态下系统控制功能调试、检测、验收 | | | |  |  |  |  |  |  |  |  |  |
| 区域  编号 | 调试准备 | 5.2.3 | 1按照系统控制逻辑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灯具应急启动、B型灯具蓄电池电源转换控制逻辑编程,并录入控制 器中 | | □ | 口 |  | □ | □ |  |  |  |  |
| 5.4.1 | 2使集中电源的蓄电池组、灯具自带的蓄电池连续充电24h | | 口 | 口 |  | 口 | 口 |  |  |  |  |
| 1系统正常工 作棋式 | 5.4.2 | ☆1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集中电源应保持主电源输出 | 对照设计文件,核对灯具蓄电池电源的供 电方式,检查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 的工作状态。 | □ | 口 |  | 口 | 口 |  | □ | C |  |
| ☆1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应急照明配电箱应保持主电源输 出 |
| 2该区域内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保持熄灭状态,持续型照明灯 的光源应保持节电点亮模式 | 对照设计文件,核对照明灯的类型,对照  疏散指示方案检查该区域灯具的工作状 态。 | □ | 口 |  | □ | □ |  | □ | C |  |
| 3该区域内持型标志灯的光源应按疏散指示方案保持节电点亮模 式;该区域需要采用不同疏散预案时,区域内相关标志灯的光源应 按该区域默认疏散指示方案保持节电点亮模式 | □ | 口 |  | □ | □ |  | □ | C |  |
| 2系统主电源  断电控制功能 | 5.4.3 | 1消防电源断电后,该区域内所有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应急点 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灯具持 续点亮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且不应大于0.5h | 切断建、构筑物的消防电源,对照设计文  件和疏散指示方案检查该区域灯具的工作  状态,用秒表计时灯具持续点亮的时间 | 口 | 口 |  | 口 | □ |  | 口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消防电源恢复后,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应连锁其配接灯具 的光源恢复原工作状态 | 恢复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电源 供电,对照设计文件和疏散指示方案检查 灯具的工作状态 | 口 | □ |  | □ | □ |  | □ | A |  |
| 3灯具持续点亮时间达到设计文件规定的时间后,集中电源或应急 照明配电箱应连锁其配接灯具的光源熄灭 | 再次切断建、构筑物的消防电源,并保持 至设计文件规定的持续应急时间,检查灯 具光源的工作状态 | 口 | □ |  | □ | □ |  | □ | A |  |
| 3系统正常照 明断电控制功 能 | 5.4.4 | 1该区域正常照明电源断电后,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应急点亮、 持续型灯具的光源应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 | 切断该区域正常照明配电箱的电源输出, 对照设计文件和疏散指示方案检查该区域 灯具的点亮情况 | □ | 口 |  | □ | □ |  | □ | A |  |
| 2恢复正常照明的电源供电后,该区域所有灯具的光源应恢复原工 作状态 | 恢复该区域正常照明的供电,对照设计文 件和疏散指示方案检查灯具的工作状态 | 口 | 口 |  | 口 | □ |  | □ | C |  |
| I-2火灾 | 状态系统 | 控制功能调试、检测、验收 | |  |  |  |  |  |  |  |  |  |
| 调试准备 | 5.4.5 | 将应急照明控制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相连,使应急照明控制器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 □ | □ |  | 口 | □ |  | 一 |  |  |
| 1系统自动应 急启动功能 | 5.4.6 | 1应急照明控制器接收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的火灾报警输出信号 后,应发出启动信号,显示启动时间 | 按照系统控制逻辑设计文件的规定,使火  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输出信号,检  查应急照明控制器发出启动信号的情况 | 口 | 口 |  | 口 | 口 |  | 口 | A |  |
| 2系统内所有的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  光源应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高危场所灯具光源点亮  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0.25s,其他场所灯具光源点亮的响应时间不  应大于5s | 对照疏散指示方案,检查该区域灯具光源 的点亮情况,用秒表计时灯具光源点亮的 响应时间 | □ | □ |  | □ | □ |  | □ | A |  |
| 3系统配接的B型集中电源应转入蓄电池电源输出、B型应急照明配 电箱应切断主电源输出 | 检查系统中配接B型集中电源、B型应急 照明配电箱的工作状态 | □ | □ |  | □ | □ |  | □ | A |  |
| 4系统中配接的A应急照明配电箱、A型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保持主 电源输出;系统主电源断电后,A型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转入蓄电 池电源输出、A型应急照明配电箱应切断主电源输出 | 检查A型集中电源、A型应急照明配电箱 的工作状态,切断系统的主电源供电,再  次检查A型集中电源、A型应急照明配电 箱的工作状态 | □ | 口 |  | □ | □ |  | 口 | A |  |
| \*2借用相邻  防火分区疏散 的防火分区, 标志灯具指示  状态改变功能 | 5.4.7 | 网一平面层中存在任一防火分区酱要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疏散 | 的场所 |  |  |  |  |  |  |  |  |  |
| 1应急照明控制器接收到消防联动控制器发送的被借用防火分区的 火灾报警区城信号后,应发送控制标志灯指示状态改变的启动信号, 显示启动时间 | 按照系统控制逻辑设计文件的规定,使消 防联动控制器发出被借用防火分区火灾报 警的火灾报警区域信号,检查应急照明控 制器发出启动信号的情况 | □ | □ |  | □ | 口 |  | 口 | A |  |
| 2该防火分区内,按照不可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疏散工况条件对应的 疏散指示方案,需要变换指示方向的方向标志灯应改变箭头指示方 向,通向被借用防火分区入口的出口标志灯“出口指示标志”的光 | 对照疏散指示方案,检查该防火分区内灯 具的工作状态,用秒表测量灯具指示状态 改变的响应时间 | 口 | 口 |  | □ | 口 |  |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源应熄灭、“禁止入内”指示标志的光源应点亮,其他标志灯的工作 状态应保持不变,灯具改变指示状态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5s |  |  |  |  |  |  |  |  |  |  |
| ☆3番要采用 不网疏散预案  的交通隧道、  地铁隧道、站  台和站厅等场  所,标志灯具  指示状态改变 功能 |  | 晋要采用不同疏散预案的交通隧道、地铁隧道、站台和站厅 | 等场所 |  |  |  |  |  |  |  |  |  |
| 1应急照明控制器接收到消防联动控制器发送的代表非默认疏散预 案的消防联动控制信号后,应发出控制标志灯指示状态改变的启动 信号,显示启动时间 | 按照系统控制逻辑设计文件的规定,使消 防联动控制器发出代表相应疏散预案的消 防联动控制信号,检查应急照明控制器发 出启动信号的情况 |  | 口 |  | □ | □ |  | □ | A |  |
| 2该区域内按照对应指示方案,需要变换指示方向的方向标志灯应 改变箭头指示方向,通向需要关闭的疏散出口处设置的出口标志灯 “出口指示标志”的光源应熄灭、“禁止入内”指示标志的光源应应 急点亮,其他标志灯的工作状态应保持不变,灯具改变指示状态的 响应时间不应大于5s | 对照疏散指示方案,检查该区域内应灯具 的工作状态,用秒表测量具灯具指示状态 改变的响应时间 | □ | 口 |  | □ | □ |  | □ | A |  |
| 4系统手动应 急启动功能 | 5.4.7 | 1手动操作应急照明控制器的一键启动按钮后,应急照明控制器应 发出手动应急启动信号,显示启动时间 | 手动操作控制器的一键启动按钮,检查应 急照明控制器发出启动信号的情况 | 口 | □ |  | 口 | □ |  | □ | A |  |
| 2系统内所有的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 光源应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 | 对照疏散指示方案,检查该区域灯具光源 的点亮情况 | 口 | 口 |  | 口 | 口 |  | 口 | A |  |
| 3集中电源应转入蓄电池电源输出、应急照明配电箱应切断主电源 的输出 | 检查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的工作状 态 | 口 | □ |  | 口 | □ |  | 口 | A |  |
| 5地面最低水 平照度 | 3.2.5 | I-1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 | 保持灯具的应急工作状态,用照度计测量 该防区域上述部位地面的水平照度,核查 测量值是否低于规定指标 | 口 | 口 |  | 口 | 口 |  | 口 | C |  |
| 1-2老年人照料设施 | 口 |  |  | 口 | 口 |  | □ | C |  |
| I-3人员密集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病房楼或手术部内的楼梯间、 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 | 口 | 口 |  | 口 | □ |  | □ | C |  |
| [-4逃生辅助装置存放处等特殊区域 | 口 |  |  | 口 | 口 |  | 口 | C |  |
| I-5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  |  |  | 口 | 口 |  | 口 | C |  |
| II-1除I-3规定的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室外楼梯 | □ | □ |  | 口 | □ |  | □ | C |  |
| I-2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 口 | 口 |  | 口 | 口 |  | 口 | C |  |
| Ⅱ-3除I-3规定的避难走道 | 口 | 口 |  | 口 | 口 |  | 口 | C |  |
| I-4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的寝室、医院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等病人 行动不便的病房等需要救援人员协助疏散的区域 | □ | 口 |  | 口 | □ |  | □ | C |  |
| ll-1除1-1规定避难层(间) | 口 | 口 |  | 口 | 口 |  | 口 | C |  |
| H-2观众厅,展览厅,电影院,多功能厅,建筑面积大于200m的  营业厅、餐厅、演播厅,建筑面积超过400m2的办公大厅、会议室 等人员密集场所 | □ | 口 |  | 口 | □ |  | □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3人员密集厂房内的生产场所 |  | 口 | 口 |  | 口 | □ |  | □ | C |  |
| III-4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 | □ | □ |  | □ |  |  |  | C |  |
| Ⅲ-5建筑面积大于100m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  |  |  |  |  |  | 口 | C |  |
| IV-1除I-2、Ⅱ-4、Ⅲ-2~Ⅲ-5规定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通道 |  |  |  |  |  |  |  | C |  |
| IV-2室内步行街 | □ |  |  |  |  |  | 口 | C |  |
| IV-3城市交通隧道两侧、人行横通道和人行疏散通道 | 口 |  |  |  |  |  | 口 | C |  |
| IV-4宾馆、酒店的客房 |  |  |  |  |  |  | 口 | C |  |
| IV-5自动扶梯上方或侧上方 |  |  |  |  | 口 |  | 口 | C |  |
| IV-6安全出口外面及附近区域、连廊的连接处两端 |  |  |  |  |  |  | □ | C |  |
| IV-7进入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的途径 | □ |  |  | □ | 口 |  | □ | C |  |
| IV-8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等发生火灾  时仍需工作、值守的区域 | 口 | □ |  | 口 | □ |  | 口 | C |  |
| 6灯具普电池  电源持续工作 时间 | 3.2.4 | ☆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小于1.5h | 保持灯具的应急工作状态、灯具蓄电池电 源供电,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的设置场 所,用秒表开始计时,采用巡查方式观察 该区域内灯具光源熄灭情况,任一只灯具 光源熄灭停止计时或持续工作时间满足规 定指标后停止计时,核查灯具光源应急点 亮的持续工作时间是否低于规定指标 | 口 | 口 |  | □ | □ |  | 口 | B |  |
| ☆2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2的公共建筑 和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不应少于1.0h | □ | □ |  | □ | □ |  | □ | B |  |
| ☆3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 | 口 | 口 |  | □ | 口 |  |  | B |  |
| ☆4一、二类隧道不应小于1.5h,隧道端口外接的站房不应小于2.0h | 口 | 口 |  | 口 | □ |  | □ | B |  |
| ☆5三、四隧类道不应小于1.0h,隧道端口外接的站房不应小于1.5h | 口 | 口 |  | 口 | 口 |  | 口 | B |  |
| 6系统初装容量应为☆1~☆5规定持续工作时间的3倍 | □ | 口 |  | 口 | 口 |  | □ | B |  |
|  | ☆Ⅱ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应急启动功能调试、检测、验收 | | | | | | | | | | | | |
| Ⅱ-1丰火灾状态下系统控制功能调试、检测、验收 | | | |  |  |  |  |  |  |  |  |  |
| 调试准备 | 5.5.1 | 使集中电源的蓄电池组、灯具自带的蓄电池连续充电24h | | □ | 口 |  | 口 | □ |  | 一 |  |  |
|  | 1系统正常工 作模式 | 5.5.2 | ☆1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集中电源应保持主电源输出 | 对照设计文件,核对灯具蓄电池电源的供 电方式,检查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 的工作状态 | □ | □ |  | □ | □ |  | □ | C |  |
| 1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应急照明配电箱应保持主电源输 出 |
| 2系统灯具的工作状态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 对照设计文件,核对照明灯的类型,对照 疏散指示方案检查该区域灯具的工作状态 | □ | □ |  | □ | □ |  | □ | C |  |
| 2灯具感应点 亮功能 | 5.5.3 | 非持续型照明灯具有人体、声控等感应方式点亮功能时,灯具设置 场所满足灯具点亮条件时,灯具应自动点亮 | 选取任一只非持续型照明灯,按照产品使 用说明书的规定,使灯具的设置场所满足 灯具的点亮条件,观察灯具光源的点亮情 况 | □ | □ |  | 口 | 口 |  | □ | C |  |
| ☆Ⅱ-2火灾状态下系统控制功能调试、检测、验收 | | | |  |  |  |  |  |  |  |  |  |
| 调试准备 | 5.5.4 使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相连 | | | 口 | 口 |  | 口 |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设置区城火 灾报警系统的 场所,系统自 动应急启动功  能 | 5.5.4 | ☆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集中电源收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的 火灾报警输出信号后,应转入蓄电池电源输出,并控制其所配接的 非持续型照明灯光源应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应由节电点亮 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高危场所灯具点亮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  0.25s,其他场所灯具点亮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5s | 按照设计文件的规定,使火灾报警控制器 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对照疏散指示方案, 检查该区域灯具的点亮情况,用秒表计时 灯具光源点亮的响应时间 | □ | □ |  | □ | 口 |  | 口 | A |  |
| \*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应急照明配电箱收到火灾报警控制 器发出的火灾报警输出信号后,应切断主电源输出,并控制其所配 接的非持续型照明灯光源应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应由节电 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高危场所灯具点亮的响应时间不应大 于0.25s,其他场所灯具点亮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5s |
| 2系统手动应 急启动功能 | 5.5.5 | ☆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应能手动控制集中电源转入蓄电池电  源输出,并控制其所配接的非持续型照明灯光源应应急点亮、持续  型灯具的光源应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高危场所灯具  点亮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0.25s,其他场所灯具点亮的响应时间不  应大于5s | 手动操作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的应 急启动按钮,检查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 电箱的工作状态,检查该区域灯具光源的 点亮情况,用秒表计时灯具光源点亮的响 应时间 | □ | 口 |  | 口 | □ |  | □ | A |  |
| ☆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应能手动控制应急照明配电箱切断  电源输出,并控制其所配接的非持续型照明灯光源应应急点亮、持  续型灯具的光源应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高危场所灯  具点亮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0.25s,其他场所灯具点亮的响应时间  不应大于5s |
| 3照明灯具地 面最低水平照 度 | 3.2.5 | I-1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 | 保持灯具的应急工作状态,用照度计测量 该区域上述部位地面的水平照度,核查测 量值是否低于规定指标 |  | 口 |  |  | 口 |  | □ | C |  |
| I-4逃生辅助装置存放处等特殊区域 | 口 | 口 |  | □ | 口 |  | □ | C |  |
| I-1除I-3规定的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室外楼梯 | □ | □ |  | □ | □ |  | □ | C |  |
| Ⅱ-3除I-3规定的避难走道 | 口 |  |  |  | 口 |  | □ | C |  |
| IⅢ-1除1-1规定避难层(问) |  |  |  | 口 | 口 |  | 口 | C |  |
| IV-1除I-2、Ⅱ-4、Ⅲ-2~Ⅲ-5规定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通道 |  |  |  |  | 口 |  | 口 | C |  |
| IV-2室内步行街 |  |  |  |  | 口 |  |  | C |  |
| IV-3城市交通隧道两侧、人行横通道和人行疏散通道 |  |  |  |  |  |  |  | C |  |
| IV-4宾馆、酒店的客房 | □ |  |  |  | 口 |  | □ | C |  |
| IV-5自动扶梯上方或侧上方 |  | |  |  | 口 |  | 口 | C |  |
| IV-6安全出口外面及附近区域、连廊的连接处两端 |  | |  |  |  |  |  | C |  |
| IV-8配电室、自备发电机房等发生火灾时仍需工作、值守的区域 |  | |  |  | □ |  |  | C |  |
| 4灯具普电池 | 3.2.4 | 1医疗建筑不应少于1.0h | 保持灯具的应急工作状态、灯具蓄电池电 | 口 □ | |  | □ | 口 |  | □ |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供电持续工作 时间 |  | | 2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 | | | | 源供电,对照设计文件核查灯具的设置场 所,用秒表开始计时,采用巡查方式观察 该区域灯具光源熄灭情况,任一只灯具光 源熄灭停止计时或持续工作时间满足规定 指标后停止计时,核查灯具的持续工作时 间是否低于规定指标 | | □ | □ |  | 口 | 口 |  | □ | B |  |
| 3三、四隧类道不应小于1.0h,隧道端口外接的站房不应小于1.5h | | | | 口 | 口 |  | 口 | 口 |  | 口 | B |  |
| 4系统初装容量应为1~3规定持续工作时间的3倍 | | | | 口 | 口 |  | □ | □ |  | □ | B |  |
|  | ☆Ⅲ系统备 | 用照明功能调试、检测、验收 | | | | | | | | | | | | | | | | |
|  | 系统功能 | 5.6.1 | | 为灯具供电的正常照明电源断电后,应能自动投入消防电源专用应 急回路供电 | | | | 按照设计文件的规定,切断为备用照明灯 具供电的正常照明电源,检查消防电源专 用应急回路投入情况 | | □ | □ |  | □ | □ |  | □ | C |  |
| 口调试结论 | | 口合格 | | | | 口不合格 | | | | | | | | | | | | |
| 口检测、验收结论 | | 口合格 | | | | 口不合格:xx A+yy B+zz C | | | | | | | | | | | | |
| 建设单位 | | | 设计单位 | | 监理单位 | | 施工单位 | | 调试单位 | | 检测、验收单位 | | | | | | | |
|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 |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 (公章)  项目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 | | | | | | |


附录F 系统日常巡查记录
附录F 系统日常巡查记录
第2,013行: 第1,431行:
设备数量应为巡查区域设置的系统设备的数量;设备的外观、运行状况正常时,在对应正常记录表格框中 勾选相应的记录项口(口);设备的外观破损、设备运行异常时,应描述故障现象,并填写现场处理情况及保修 情况记录。
设备数量应为巡查区域设置的系统设备的数量;设备的外观、运行状况正常时,在对应正常记录表格框中 勾选相应的记录项口(口);设备的外观破损、设备运行异常时,应描述故障现象,并填写现场处理情况及保修 情况记录。


表F系统日常巡查记录 编号:
表F系统日常巡查记录 编号:'''此表格以截图为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名称 | | | 使用单位 |  | | | | 巡查类别 口每日 口每周 | | |
| 巡查区域、部位 | 巡查项目 | 巡查内容 | | | | 设备数量 | 正常 | 异常情况描述 | 当场处理情况 | 报修情况 |
|  | 1应愈照明控制器 | | | | | | | | | |
| 1设备外观 | 控制器的外观应完好,无明显的机械损伤。 | | | |  | 口 |  |  |  |
| 2运行状况 | 控制器应处于正常监视状态,指示灯、显示器无异常显示。 | | | |  | 口 |  |  |  |
| 2集中电源 | | | | | | | | | |
| 1设备外观 | 电源的外观应完好,无明显的机械损伤。 | | | |  | 口 |  |  |  |
| 2运行状况 | 电源应处于主电输出状态,主电电压、电池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显示正常。 | | | |  | 口 |  |  |  |
| 3应急照明配电箱 | | | | | | | | | |
| 设备外观 | 设备的外观应完好,无明显的机械损伤。 | | | |  | 口 |  |  |  |
| 4☆照明灯、★出口标志灯、★方向标志灯、★楼层标志灯 | | | | | | | | | |
| 1设备外观 | 灯具的外观应完好,无明显的机械损伤。 | | | |  | 口 |  |  |  |
| 2运行状况 | 灯具周围应无遮挡,持续型标志灯具的光源均应处于点亮状态,灯具的指示灯显 示正常。 | | | |  | 口 |  |  |  |
| 巡查人: (签名) 年 月 日 | | | | |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签名) 年 月 日 | | | | | |


本标准用词说明
本标准用词说明
第2,576行: 第1,978行:
3.2.7 本条规定了消防应急标志灯的设置原则。标志灯是为人 员提供疏散指示信息的灯具,为了便于人员准确获取疏散指示信 息,标志灯应设置在醒目的位置,且应确保在疏散路径上或人员 密集场所任何位置的人员均能的看到标志灯,并能清晰识别标志 灯的指示信息。
3.2.7 本条规定了消防应急标志灯的设置原则。标志灯是为人 员提供疏散指示信息的灯具,为了便于人员准确获取疏散指示信 息,标志灯应设置在醒目的位置,且应确保在疏散路径上或人员 密集场所任何位置的人员均能的看到标志灯,并能清晰识别标志 灯的指示信息。


3.2.8 本条规定了出口标志灯的设置要求。安全出口是直通室 外安全区域的出口,疏散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的出入 口或直通室内安全区域的出口,为了便于人员准确识别安全出 口、疏散出口的位置,在进入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的部位应设置 出口标志灯;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400m
3.2.8 本条规定了出口标志灯的设置要求。安全出口是直通室 外安全区域的出口,疏散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的出入 口或直通室内安全区域的出口,为了便于人员准确识别安全出 口、疏散出口的位置,在进入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的部位应设置 出口标志灯;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400m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是通向室内、外 安全区域的必经出口,也属疏散出口范畴,其上方也应设置出口
 
2
 
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是通向室内、外 安全区域的必经出口,也属疏散出口范畴,其上方也应设置出口


标志灯;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上方设置的出口标志灯应有所区 别,安全出口上方设置的标志灯的指示面板应有“安全出口”字
标志灯;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上方设置的出口标志灯应有所区 别,安全出口上方设置的标志灯的指示面板应有“安全出口”字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