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厂设计防火规范GB50694-2011: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任欣欣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703行: 第703行:
2 排放出口应设置水封装置,水封装置与围墙之间的排水通 道必须采用暗渠或暗管。水封井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0.25m 。水 封井应设沉泥段,沉泥段自最低的管底算起,其深度不应小于 0.25m。 水封装置出口应设易于开关的隔断阀门。
2 排放出口应设置水封装置,水封装置与围墙之间的排水通 道必须采用暗渠或暗管。水封井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0.25m 。水 封井应设沉泥段,沉泥段自最低的管底算起,其深度不应小于 0.25m。 水封装置出口应设易于开关的隔断阀门。


·26 ·


== 8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排烟 ==  
== 8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排烟 ==  
第729行: 第728行:
8.0.6 输送白酒、食用酒精、葡萄酒、白兰地、黄酒的管道,不应穿 过通风机房和通风管道,且不应沿通风管道的外壁敷设。
8.0.6 输送白酒、食用酒精、葡萄酒、白兰地、黄酒的管道,不应穿 过通风机房和通风管道,且不应沿通风管道的外壁敷设。


·27 ·


8.0.7 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上应设置防火 阀 :
8.0.7 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上应设置防火 阀 :
第1,217行: 第1,215行:
4.3.1 常储量大于或等于1000m³ 的白酒厂规模较大、人员较 多,所投入的原料、辅料也很多。以年产3000m³ 白酒规模计,所 投人的原料、辅料约在20000t以上,而成品及附产物也在10000t 以上,员工一般在400人左右。如此规模的白酒厂,如果仅有1个 出人口,一旦发生火灾,外面的消防车;救护车、消防器材及救援、 救护人员进不来,而内部疏散物资、疏散人员又出不去。年产量大 于或等于5000m³ 的葡萄酒厂、年产量大于或等于10000m³ 的黄 酒厂、年产量大于或等于100000m³ 的啤酒厂,其厂区规模也较 大。因此,规定这些酒厂通向厂外的消防车出人口不应少于2个。
4.3.1 常储量大于或等于1000m³ 的白酒厂规模较大、人员较 多,所投入的原料、辅料也很多。以年产3000m³ 白酒规模计,所 投人的原料、辅料约在20000t以上,而成品及附产物也在10000t 以上,员工一般在400人左右。如此规模的白酒厂,如果仅有1个 出人口,一旦发生火灾,外面的消防车;救护车、消防器材及救援、 救护人员进不来,而内部疏散物资、疏散人员又出不去。年产量大 于或等于5000m³ 的葡萄酒厂、年产量大于或等于10000m³ 的黄 酒厂、年产量大于或等于100000m³ 的啤酒厂,其厂区规模也较 大。因此,规定这些酒厂通向厂外的消防车出人口不应少于2个。


4.3.2 酒厂生产区发生火灾时,动用消防车数量较多,为了便于
4.3.2 酒厂生产区发生火灾时,动用消防车数量较多,为了便于调度、避免交通堵塞,生产区的道路宜采用双车道。若采用单车 道,应选用路基宽度大于6m 的公路型单车道;若采用城市型单车 道,应设错车道或改变道牙铺设方式满足消防车错车要求。在白 酒储罐区、食用酒精储罐区周围宜采用公路型道路,既可减少路面 宽度,又可起到第二道防火堤作用
 
51
 
调度、避免交通堵塞,生产区的道路宜采用双车道。若采用单车 道,应选用路基宽度大于6m 的公路型单车道;若采用城市型单车 道,应设错车道或改变道牙铺设方式满足消防车错车要求。在白 酒储罐区、食用酒精储罐区周围宜采用公路型道路,既可减少路面 宽度,又可起到第二道防火堤作用


4.3.3、4.3.4 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 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作此规定。环形消防车道便于消防车从不同方向迅速 接近火场,并有利于消防车的调度。但对于布置在山地的白酒储 罐区、食用酒精储罐区,因受地形条件限制,全部设置环形消防车 道需开挖大量土石方,很不经济。因此,在局部地段应设置能满足 厂内最大消防车辆回车的尽头式消防车道。
4.3.3、4.3.4 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 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作此规定。环形消防车道便于消防车从不同方向迅速 接近火场,并有利于消防车的调度。但对于布置在山地的白酒储 罐区、食用酒精储罐区,因受地形条件限制,全部设置环形消防车 道需开挖大量土石方,很不经济。因此,在局部地段应设置能满足 厂内最大消防车辆回车的尽头式消防车道。
第1,400行: 第1,394行:
饮料酒仓库。
饮料酒仓库。


6.1.6 金属储罐布置在白酒库、食用酒精库内时,如按照储罐区 的要求确定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难以实现,也不符合酒厂实际情 况。因此,综合考虑室内储罐的扑救难度,在限制储罐容量、采取 成组布置以及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或泡沫灭火 系统和设置消防冷却水系统时,本条对白酒库、食用酒精库内的储
6.1.6 金属储罐布置在白酒库、食用酒精库内时,如按照储罐区 的要求确定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难以实现,也不符合酒厂实际情 况。因此,综合考虑室内储罐的扑救难度,在限制储罐容量、采取 成组布置以及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或泡沫灭火 系统和设置消防冷却水系统时,本条对白酒库、食用酒精库内的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作了适当放宽。
 
61 .
 
罐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作了适当放宽。


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等作出规定。
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等作出规定。
第1,424行: 第1,414行:
6.1.12 由于酒库火灾荷载大,火灾温度高,火灾持续时间长,多 层白酒库、食用酒精库、白兰地陈酿库外墙上的窗户上方设置防火 挑檐,能阻隔火焰及高温气流侵入上层库内,防止火灾竖向蔓延构 成立体火灾。
6.1.12 由于酒库火灾荷载大,火灾温度高,火灾持续时间长,多 层白酒库、食用酒精库、白兰地陈酿库外墙上的窗户上方设置防火 挑檐,能阻隔火焰及高温气流侵入上层库内,防止火灾竖向蔓延构 成立体火灾。


6.1.13 设置事故排酒口及阀门可及时排出泄漏酒液,降低火灾 ·63 ·
6.1.13 设置事故排酒口及阀门可及时排出泄漏酒液,降低火灾  


6.1.7 本条规定了白酒库内分组存放、设置不燃烧体隔堤的要 求。1987年5月8日,贵州某酒厂酒库因酒泵电机不防爆引发火 灾,452个陶坛在高温和直流水枪的冲击下四分五裂,189t白酒四 处流淌,构成一个失控的立体火场。1989年8月18日,贵州某酒 厂因酒泵电机不防爆引发火灾,1241个陶坛在高温下相继爆裂, 350t白酒汇成一条燃烧的酒溪,烧毁流域内的农作物,流入100m 以外的玉溪河,在河面上构成约40m² 的火场。因此白酒库内因 工艺需要采用陶坛、酒海、酒篓、酒箱、储酒池等作为白酒储存容器 时,要分组存放,组与组之间设置不燃烧体隔堤,以控制流淌火灾。
6.1.7 本条规定了白酒库内分组存放、设置不燃烧体隔堤的要 求。1987年5月8日,贵州某酒厂酒库因酒泵电机不防爆引发火 灾,452个陶坛在高温和直流水枪的冲击下四分五裂,189t白酒四 处流淌,构成一个失控的立体火场。1989年8月18日,贵州某酒 厂因酒泵电机不防爆引发火灾,1241个陶坛在高温下相继爆裂, 350t白酒汇成一条燃烧的酒溪,烧毁流域内的农作物,流入100m 以外的玉溪河,在河面上构成约40m² 的火场。因此白酒库内因 工艺需要采用陶坛、酒海、酒篓、酒箱、储酒池等作为白酒储存容器 时,要分组存放,组与组之间设置不燃烧体隔堤,以控制流淌火灾。
第1,434行: 第1,424行:
2 洞室的面积在500m² 以下,一个洞室内陶坛等陶制容器 储存的总储量在400m³ 左右,控制洞室的面积可以有效控制酒储 量,进而控制火灾风险。
2 洞室的面积在500m² 以下,一个洞室内陶坛等陶制容器 储存的总储量在400m³ 左右,控制洞室的面积可以有效控制酒储 量,进而控制火灾风险。


3 规定了巷道和洞室安全疏散的设置要求。人工洞常常设 置在山体内,距山体地表的垂直距离数十米以上,设置楼梯间较为 困难,疏散条件较地下室更差。但洞室内平时极少有人员停留,考 虑将巷道作为疏散主通道,使洞室内的人到达巷道基本就能安全 地疏散到洞外,因此对巷道的净宽净高、相邻洞室通向巷道的出口
3 规定了巷道和洞室安全疏散的设置要求。人工洞常常设 置在山体内,距山体地表的垂直距离数十米以上,设置楼梯间较为 困难,疏散条件较地下室更差。但洞室内平时极少有人员停留,考 虑将巷道作为疏散主通道,使洞室内的人到达巷道基本就能安全 地疏散到洞外,因此对巷道的净宽净高、相邻洞室通向巷道的出口风险。
 
· ·
 
62
 
风险。


6.1.14 本条对白酒库、人工洞白酒库不燃烧隔堤的设置提出基 本要求,规定隔堤的高度、厚度均不应小于0.2m, 既能将泄漏酒液 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又方便操作人员通行。
6.1.14 本条对白酒库、人工洞白酒库不燃烧隔堤的设置提出基 本要求,规定隔堤的高度、厚度均不应小于0.2m, 既能将泄漏酒液 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又方便操作人员通行。
第1,492行: 第1,476行:
2. 白酒储罐区、食用酒精储罐区单罐容量大于1000m³ 储罐 若采用移动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所需水枪和操作人员较多。对于 罐壁高度大于15m 的储罐,移动水枪要满足充实水柱要求,水枪 后坐力很大,操作人员不易控制,因此应采用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 统。
2. 白酒储罐区、食用酒精储罐区单罐容量大于1000m³ 储罐 若采用移动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所需水枪和操作人员较多。对于 罐壁高度大于15m 的储罐,移动水枪要满足充实水柱要求,水枪 后坐力很大,操作人员不易控制,因此应采用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 统。


·66 ·


7.2.6 现行国家标准《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 规定 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当用于灭火时不应小于0.35MPa 。但经规 范编制组一系列模拟试验和在酒厂的工程实践运用表明,当工作 压力为0.4MPa 及以上时,灭火效果极佳。经技术经济比对,提高 这一参数,几乎不增加系统工程造价,设备也能完全满足要求,因 此将工作压力标准适当提高。此外,本条规定水喷雾灭火系统用 于防护冷却时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180s,目的是迅速启动系统避 免造成较大损失或严重后果。
7.2.6 现行国家标准《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 规定 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当用于灭火时不应小于0.35MPa 。但经规 范编制组一系列模拟试验和在酒厂的工程实践运用表明,当工作 压力为0.4MPa 及以上时,灭火效果极佳。经技术经济比对,提高 这一参数,几乎不增加系统工程造价,设备也能完全满足要求,因 此将工作压力标准适当提高。此外,本条规定水喷雾灭火系统用 于防护冷却时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180s,目的是迅速启动系统避 免造成较大损失或严重后果。
第1,506行: 第1,489行:
7.3.1 本条是吸取国内扑救火灾爆炸事故引发重大环境污染事 故的教训而制定。泄漏的可燃酒液一旦流出厂区或排向库区,有 可能引发次生事故;泄漏的酒液和消防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 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本条规定应采取有效措施如设置事故存液 池、消防废水储水池等设施,确保泄漏的酒液和消防废水不直接排 至厂外和库区。
7.3.1 本条是吸取国内扑救火灾爆炸事故引发重大环境污染事 故的教训而制定。泄漏的可燃酒液一旦流出厂区或排向库区,有 可能引发次生事故;泄漏的酒液和消防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 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本条规定应采取有效措施如设置事故存液 池、消防废水储水池等设施,确保泄漏的酒液和消防废水不直接排 至厂外和库区。


·67 ·


本条所要求采用的措施不含应设的防火堤和不燃烧体隔堤。 7.3.2 本条规定了事故存液池的设置要求。在储罐区、酒库外设 事故存液池,可把流出的液体引至罐区、库区以外集存或燃烧,较 滞留在防火堤、库内更利于处置。但应注意设置存液池需具备一 定的地形条件,导液沟应能重力自流。事故存液池的排水设施应 在排放出口处设置水封装置,水封高度不应小于0.25m, 水封装置 应采用金属管道排出池外,不应排入雨水管和自然水体中,并应在 管道出口处设置易于开关的隔断阀门。
本条所要求采用的措施不含应设的防火堤和不燃烧体隔堤。 7.3.2 本条规定了事故存液池的设置要求。在储罐区、酒库外设 事故存液池,可把流出的液体引至罐区、库区以外集存或燃烧,较 滞留在防火堤、库内更利于处置。但应注意设置存液池需具备一 定的地形条件,导液沟应能重力自流。事故存液池的排水设施应 在排放出口处设置水封装置,水封高度不应小于0.25m, 水封装置 应采用金属管道排出池外,不应排入雨水管和自然水体中,并应在 管道出口处设置易于开关的隔断阀门。
第1,512行: 第1,494行:
7.3.3 本条规定了排水设计应考虑泄漏酒液、燃烧酒液和消防废 水的排放。曾有观点认为燃烧的酒淌入密闭管道或地沟可能发生 爆炸。事实上,当密闭管道(地沟)处于满排放状态时,由于缺氧, 燃烧将被窒息,不可能发生爆炸。在排放出口设置水封设施,问题 则完全得以解决。
7.3.3 本条规定了排水设计应考虑泄漏酒液、燃烧酒液和消防废 水的排放。曾有观点认为燃烧的酒淌入密闭管道或地沟可能发生 爆炸。事实上,当密闭管道(地沟)处于满排放状态时,由于缺氧, 燃烧将被窒息,不可能发生爆炸。在排放出口设置水封设施,问题 则完全得以解决。


0


== 8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排烟 ==  
== 8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排烟 ==  
任欣欣
1,639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