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565-2010

来自青鸟百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2025年5月20日 (二) 15:2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 1 总则 == 1.0.1 为了预防和减少纺织工程中的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条文说明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纺织工程防火设计,其中纺织服装加工厂的防火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1.0.3 纺织工程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此页面具有访问限制。如果您看见此消息,则说明您没有权限访问此页面。

1 总则

1.0.1 为了预防和减少纺织工程中的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条文说明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纺织工程防火设计,其中纺织服装加工厂的防火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1.0.3 纺织工程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各类纺织工程的生产特点,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的关系,采用行之有效的消防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条文说明 1.0.4 纺织工程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

2 术语

2.0.1 纺织工程 textile engineering

纺织产品生产工厂的建设工程。包括各种纺织及染整工厂、纺织服装加工厂、化学纤维制造厂、化学纤维原料制造厂,或由上述工厂联合组成的建设工程。

2.0.2 化学纤维制造厂(简称化纤厂) manufactory of chemical fibre

以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制得纤维的工厂。包括合成纤维制造厂、半合成纤维制造厂、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厂等。

2.0.3 化学纤维原料制造厂(简称化纤原料厂) manufactory of raw material forchemical fibre

为化学纤维生产提供主要原料的工厂。本规范中指生产粘胶纤维原料的浆粕制造厂、生产石油化纤原料的聚合物制造厂。

2.0.4 厂区 factory area

工厂用地红线范围内,由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设施、罐区、公用工程站、行政生活设施及道路、管线、绿化等系统组成的区域。

2.0.5 露天装置区 open installation area

由按生产流程完成一个或一个以上工艺操作过程的露天设备、管线、仪表等组成的区域。必要时该区域内可包括泵房、变配电室、控制室等小型建筑物。 条文说明2.0.6 辅助生产设施 auxiliary production facilities

不直接参加生产过程,对生产起辅助作用的环保监测站、计量站、控制室、化验室、各种仓库、维修车间、电瓶车库等设施。

2.0.7 公用工程站 utility station

为生产和辅助生产装置提供水、电、汽、气等能源及废水、废渣、废气处理与排放的设施。如软化水站、循环冷却水站、变配电站、热力站、空分站、空压站、制冷站、污水处理站(场)等。

2.0.8 封闭式厂房 enclosed-type factory building

设有屋顶,建筑四周围护结构全部采用墙体(含门窗)封闭,或仅有局部敞开,敞开部分长度小于建筑外围周长 1/3 的生产性建筑。 条文说明

2.0.9 敞开式厂房 open-type factory building

设有屋顶,建筑外围每层设有实体窗槛墙或栏杆,无其他围护结构的生产性建筑。

2.0.10 半敞开式厂房 semi-enclosed-type factory building

设有屋顶,建筑外围敞开部分长度不小于外围周长的 1/3,其余部分采用墙体(含门窗)封闭的生产性建筑。

2.0.11 开清棉 opening and cleaning

棉纺工艺中,对经包装被压实的原料进行开松、除杂、混合,并制成梳棉用的棉卷或棉层的工艺过程。

2.0.12 烧毛 singeing

将织物或纱线快速通过火焰或灼热的金属表面,烧去其表面绒毛的工艺过程。

2.0.13 火星探除器 spark detecting and eliminating device能够自动检测并排除输棉管道或除尘管道内纺织纤维中火花的装置。 条文说 明

2.0.14 巡回检查 circuit inspection

生产过程中不设固定的或限定范围的操作岗位,生产人员按一定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的流动性生产活动。 条文说明

2.0.15 爆炸性气体环境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或蒸气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被点燃后,燃烧将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2.0.16 爆炸性粉尘环境 explosive dust atmosphere

在大气条件下,粉尘、纤维碎屑或飞絮的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被引燃后,燃烧将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3 火灾危险性分类

3.0.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3.0.2 纺织工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 条文说明

3.0.3 纺织工业物品储存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B 的规定。 条文说明

3.0.4 当一座厂房内存在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宜按其火灾危险性将厂房分隔为不同的防火分区,各防火分区内可按各自的火灾危险性进行防火设计。

当厂房的一个防火分区内存在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该防火分区生产的火灾危险性。3.0.5 当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的物品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确定该仓库或防火分区物品储存的火灾危险性。

4 总体规划和工厂总平面布置

4.1 总体规划

4.1.1 纺织工程的厂址应符合国家工业布局和地区规划的要求,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根据所建纺织工程及相邻工厂或设施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与风向等因素,合理确定。


4.1.2 化纤厂、化纤原料厂等宜布置在城镇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宜避开窝风地段及经常无风、有害气体扩散条件差的地区。 4.1.3 当邻近存在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时,纺织工程宜位于该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1.4 化纤厂和化纤原料厂的厂区、可燃液体罐区邻近江、河、湖、海岸布置时,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灭火时含有可燃液体或粉尘(包括纤维和飞絮等固体微小颗粒)的污水流入水域的措施。 条文说明 4.1.5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建厂时,排洪沟不宜通过厂区。可燃液体罐区及装卸区不宜紧靠排洪沟。当排洪沟确需通过厂区或可燃液体罐区及装卸区确需靠近排洪沟布置时,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灭火时含有可燃液体或粉尘(包括纤维和飞絮等固体微小颗粒)的污水流入排洪沟的措施。


4.1.6 公路、非本厂使用的架空电力线路及输油(输气)管道不应穿越厂区。 条文说明 4.1.7 纺织工程中的设施与厂外建筑物或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4.1.7 的规定。


表4.1.7 纺织工程中的设施与厂外建筑物或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


<html><body>

纺织工程中的 设施 防火间距(m) 厂外建筑物 或其他设施可燃液体罐区生产、辅助生产设施及 公用工程站(建筑物或 露天装置)
甲、乙类 (总储景 ≤5000m¹)丙类 (总储量 ≤25000m³)甲、乙 类仓库甲、乙类 (甲、乙类 仓库除外)丙类
1.厂外民用建筑 注注12517
2.厂外铁路3530403025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30223022
4.厂外其他公路2015201512
5.室外变、配电站(变压器总 油量>10t,≤501)50402515
6.架空电力线路1.5倍杆 (塔)高度1.2倍杆 (塔)高度1.5倍杆(塔) 高度
7.1级国家架空通信线路40304030
8.通航江、河、海岸边25202015
9.地区地面敷设输油(气)管 道(管道中心)45344534
10.地区埋地敷设输油(气) 管道(管道中心)30223022

</body></html>

注:1 标明“注1”栏中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2 纺织工程中的建筑物、构筑物与相邻工厂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表4.2.10 的规定;

3 露天或有棚的可燃材料堆场与厂外建筑物、构筑物、厂外铁路、厂外公路等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表 4.2.9 的规定;

4 当纺织工程中甲、乙类可燃液体罐区的总储量大于 $5 0 0 0 \mathrm { m } ^ { 3 }$ 或丙类可燃液体罐区的总储量大于 $2 5 0 0 0 \mathrm { m } ^ { 3 }$ 时,与厂外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的规定;

5 当甲、乙类液体和丙类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罐区时,其总量可按 $\left. \mathrm { m } ^ { 3 } \right.$ 甲、乙类液

体相当于 $5 \mathrm { m } ^ { 3 }$ 丙类液体折算;

6 表中甲类仓库的储存物品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中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内甲类 1、2、5、6 项。一座甲类仓库中物品的储量小于或等于 $1 0 \mathrm { t }$ ;

7 纺织工程中的甲、乙类厂房及甲、乙类仓库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8 当一座建筑物内存在不同火灾危险性的防火分区时,应依据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防火分区的类别确定该座建筑物与相邻建筑物或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

9 当相邻公路为高架路时,以高架路水平投影的边线计算防火间距;

10 表中“—”表示执行相关规范; 11 表中防火间距按本规范附录 C 所规定的起止点计算。

4.2 工厂总平面布置

4.2.1 工厂总平面应根据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生产特点、火灾危险性,结合厂址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布置。 4.2.2 一个厂区至少应有 2 个供消防车进出的出入口。出入口的位置宜分别设在厂区不同的方向,当只能设在同一方向时,2 个出入口的间距不宜小于 $5 0 \mathrm { m }$ 。 条文说明4.2.3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和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条文说明 4.2.4 棉、毛、麻纺织厂的原料堆场,化纤浆粕厂的原料堆场,各类纺织工程的废料堆场,煤场等可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含有棚的堆场)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2.5 厂区采用阶梯式竖向布置时,可燃液体罐区不宜毗邻布置在高于生产厂房、露天生产装置、主要辅助生产设施、主要公用工程站或行政生活设施的台阶上。当确需毗邻布置在高于上述场所的台阶上时,应采取防止火灾蔓延和可燃液体流散的措施。 条文说明

4.2.6 可燃液体汽车装卸站、大宗原材料库宜布置在厂区的边缘。

4.2.7 接入 $3 5 \mathrm { k V }$ 以上外部电源的总变电所、配电站应独立设置。

4.2.8 厂区绿化不应妨碍消防车通行及消防操作。厂区绿化树种应适应工厂生产特点,

当厂房、仓库、露天装置区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时,附近不宜种植含油脂较多的植物,宜选择含水分较多的树种。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设施的周围不宜种植茂密的连续式绿化带。 条文说明 4.2.9 可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含有棚的堆场)与厂内、外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4.2.9 的规定。

<html><body>

衣4. 公 址
序 号材料名称一个 堆场的 总储量建筑物、构筑物防火间距(m)
甲类其他 明火 类别厂内、铁路道路 厂内厂内次要
厂房 库厂房 及仓 库或散 发火 花地 点外建主要 道路道路
1经压实包装的 可燃材料:原棉、 棉短绒、毛、浆 粕、化学纤维等10t~ 500t 501t~13102513251212 155
10001191531 19 25251510
10011~ 5000t2520 37
2松散的可燃材 料:棉、毛、麻、化 学纤维、泡沫塑 料等10t~ 500t2515 312530201510 5
3原麻10t~251512
500t 501t~1613281610
50001 50011~1915 203119 25301815 125
4 去枝木材10000t 50m~253725 12
1000m 1001m~13 1910 1525 3113 1920105
10000m3 10001m~ 25000ma25203730 2515
51001~612825121210 5
50001 >500010R 1510二 二二 一

</body></html>

注:1 可燃材料堆场(含有棚的堆场)与甲、乙、丙类可燃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

2 表中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三级时,与可燃材料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按本表规定增加 $30 \%$ ,当厂外建筑物耐火等级为四级时,与可燃材料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按本表规定增加 $60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一栏除外;

3 当一座建筑物内存在不同火灾危险性的防火分区时,应依据其中火灾危险 性最大防火分区的类别确定该座建筑物与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4 当一个堆场的总储量大于表中规定的最大堆场储量时,宜分设堆场;5 两个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较大堆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之间 的防火间距;6 表中防火间距按本规范附录 C 所规定的起止点计算。 条文说明

4.2.10 工厂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4.2.10 的规定。

表 4.2.10 纺织工业工厂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m)

<html><body>

项目名称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建筑(甲类 仓库除外)、公用工程站行政、 生活建筑 明火罐区 甲甲、乙类液体内中线 内
戊类戊类
生产厂 房、辅助 生产建筑 (甲类仓 库除外)、 公用工 程站耐火等级二级甲类121212121425253012203525302010
乙类1210101012252530 2012153020251010
丙类 丁12101010121012121225152010-
戊类1210101012101215121220121510
三级141212121121420151425152010
行政、 生活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252510101267152525403035
三级252512121478202525403035-
明火及散发火花地点30302015201520-30303525302010 10
甲类仓库(储量≤10t)12121212152525302035253030 20
罐区甲、乙类泵或泵房20151212125253020-15101210

</body></html>

续表4.2.10


<html><body>

项目名称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建筑(甲类 仓库除外)、公用工程站行政、 生活建筑明火甲类罐区甲、乙类液体厂内
三级二级点 级罐站
甲类乙类丙类戊类丁、 戊类
甲、 乙类 固定 顶罐 浮顶 内浮1000m< V≤5000m40353025303038353015402020 1515
500m< V≤1000m3025201520253030251235 15151212
525201512152025252010301010 1010
地上可燃液体储罐 固定V≤25000m5000m<35 3025202530383025154020201515
顶或 丙类1000m< V≤5000m30 2520152025302520123515151212
(闪点 60℃~ 120℃500m< V≤1000m25 201512152025201510301212 1010
V≤500m或 卧式罐20 151010101520151082510101010
顶罐

</body></html>

注:1 表中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建筑、公用工程站、行政生活建筑均指单层或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之间或高层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按本表规定增加 $3 \mathrm { m }$ ;

2 两座建筑物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 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 $4 \mathrm { m }$ 。两座丁、戊类生产厂房,当符合以下各项条件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 $2 5 \%$ ;相邻两面的外墙均为不燃烧体;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 $5 \%$ ,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

3 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少为:甲、乙类生产厂房之间不应小于6m;丙、丁、戊类生产厂房之间不应小于 4m;

4 当一座建筑物内存在不同火灾危险性的防火分区时,应依据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防火分区的类别确定该座建筑物与相邻建筑物或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

5 丙类泵或泵房,防火间距可按本表中甲、乙类泵或泵房与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减少 $2 5 \%$ ,但不应小于 $8 \mathrm { m }$ 。丙类闪点大干 $1 2 0 ^ { \circ } \mathrm { C }$ 可燃液体储罐与其他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表中丙类(闪点 $6 0 ^ { \circ } \mathrm { C } \sim 1 2 0 ^ { \circ } \mathrm { C }$ )固定顶罐减少 $2 5 \%$ ,但不应小于 $8 \mathrm { m }$ ;

6 表中“V”为储罐公称容积;

7 罐区与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按相邻最大罐容积确定,埋地储罐可减少 $50 \%$ ;

8 当纺织工程中甲、乙类可燃液体罐区的储量大于表中数字时,与相邻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的规定;

9 除甲类仓库外,其余类别的仓库包含在辅助生产建筑中。甲类仓库中的储存物品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内甲类 1、2、5、6 项;

10 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5m,且围墙两侧的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之间还应满足相应的防火间距要求;

11 表中“—”表示无防火间距要求或执行相关规范;

12 表中防火间距按本规范附录 C 所规定的起止点计算。 条文说明

4.3 厂内消防车道

4.3.1 厂区内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并应确保消防车能到达任何需要灭火的区域。

需沿厂区围墙内侧设置消防车道时,当厂区围墙外侧已设有消防车道,且该处围墙采用通透栏杆时,可利用厂区围墙外侧的消防车道,但应与厂区内消防车道相连接,形成环状。兼有消防扑救功能的消防车道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消防扑救的要求。

4.3.2 消防车道的路面边缘与管架支柱(边缘)、照明电杆、行道树或标志杆等的最近距离,双车道不应小于 0.5m,单车道不应小于 1.0m。 条文说明

4.3.3 当“ ”形或“ ”形建筑物的总长度及总宽度均大于 $1 5 0 \mathrm { m }$ 时,应在其两翼之间设置贯通的消防车道,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条文说明

4.3.4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4m,路面上方净空高度不应低于 4m,路面内侧转弯半径宜为 $9 \mathrm { m }$ ,不应小于 6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 6m,路面上方净空高度不应低于 5m,路面内侧转弯半径宜为 $1 2 \mathrm { m }$ ,不应小于 $9 \mathrm { m }$ 。 条文说明

5 生产和储存设施

5.1 一般规定

5.1.1 生产和储存设施应根据生产和物品储存的火灾危险性,采取相应的报警、自动联锁保护、紧急处理等防范措施。

5.1.2 工艺条件允许时,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生产部位的设备宜露天布置或布置在敞开式厂房中。

5.1.3 丙、丁、戊类厂房中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部位,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且应靠外墙或在顶层布置。 条文说明

5.1.4 控制室、变配电室、电动机控制中心、化验室、物检室、办公室、休息室不得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 条文说明

5.1.5 对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甲、乙类可燃物而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

5.1.6 对存在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场所,应采取防止产生粉尘云的措施。 条文说明

5.1.7 对处于爆炸性粉尘环境中的设备外部和它的储存场所,应采取现场清理以控制粉尘层厚度的措施,并应根据粉尘层厚度选定用电设备。 条文说明5.1.8 存在爆炸性气体环境或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厂房、露天装置和仓库,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4 部分:危险场所分类》GB 3836.14、《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 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GB 12476.3等相关标准划分爆炸危险区域。

5.1.9 存在可燃液体的设备和管道系统,应采取能把设备、管道中可燃液体紧急排空的措施。 5.1.10 输送甲类、闪点小于 $4 5 ^ { \circ } \mathrm { C }$ 的乙类可燃液体泵的地面不应设地沟或地坑。 条文说明5.1.11 外表面温度大于 $1 0 0 ^ { \circ } \mathrm { C }$ 的设备和管道,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5.1.12 对生产中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消除静电的措施。 5.2 生产设施 5.2.1 操作压力大于 0.1MPa 的甲、乙类可燃物质和丙类可燃液体的设备,应设安全阀。安全阀出口的泄放管应接入储槽或其他容器。 条文说明 5.2.2 甲、乙类可燃物质和闪点小于 $1 2 0 ^ { \circ } \mathrm { C }$ 的丙类可燃液体设备上的视镜,必须采用能承受设计温度、压力的材料。 条文说明 5.2.3 厂房内输送甲类液体的泵,应选用屏蔽泵等无泄漏泵。 条文说明 5.2.4 厂房内甲类液体设备搅拌装置,应采用带密封液罐的双端面机械密封。 条文说明 5.2.5 化纤厂采用湿法、干法纺丝工艺时,对浴液或溶剂中有甲、乙类可燃物质和闪点小于 $1 2 0 ^ { \circ } \mathrm { C }$ 丙类可燃液体的蒸气逸出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排气、通风措施。 条文说明 5.2.6 化纤原料厂、化纤厂中接收可燃性粉尘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抽气、除尘措施。 条文说明 5.2.7 化纤厂、非织造布厂处理纤维或可燃性粉料的干燥机内,应设置着火监测设施和喷水或喷蒸汽等灭火设施。 条文说明 5.2.8 化纤厂粘胶纤维纺练二浴槽及切断工序排出的气体应进行处理,并应采取防火措施。 条文说明 5.2.9 棉纺厂开清棉和废棉处理的输棉管道系统中应安装火星探除器。 条文说明5.2.10 采用梳理成网法的非织造布厂原料喂入系统上应配置金属排除装置。 条文说明 5.2.11 纺织工程中工艺设备有滤尘要求的应设置滤尘设施。滤尘室宜设置在靠外墙的独立房间内,不应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场所。 条文说明 5.2.12 印染厂、毛纺织厂、麻纺织厂等放置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房间应远离明火设备。条文说明 5.2.13 苎麻原料脱胶烘干后,在把精干麻存放到仓库之前,应采取措施将其冷却到 $4 0 ^ { \circ } \mathrm { C }$ 以下。

5.3 储存设施

5.3.1 化纤厂及化纤原料厂的化工原料、燃料罐区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的有关规定。 5.3.2 防火堤及隔堤应能承受可容纳液体的静压,且不应渗漏。立式储罐防火堤的高度应为计算高度加 $0 . 2 \mathrm { m }$ ,其总高度应为 $1 . 0 \mathrm { m } { \sim } 2 . 2 \mathrm { m }$ ;卧式储罐防火堤高度不应低于 $0 . 5 \mathrm { m }$ 。计算防火堤总高度时,以堤内设计地坪标高为准。 5.3.3 当汽车槽车卸料时,甲类可燃液体不宜采用软管直接卸料;乙类可燃液体采用软管直接卸料时,槽车车位与泵的距离不应小于 $5 \mathrm { m }$ 。 5.3.4 甲、乙类物品的仓库不应布置在生产厂房或露天装置区内。 条文说明 5.3.5 属于甲、乙类氧化剂的物品应设置独立仓库,并应采取通风措施。 条文说明

5.4 管道布置

5.4.1 厂区综合管线、厂房和露天装置区内工艺和公用工程的管道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的相关规定。 条文说明5.4.2 可燃气体和甲、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 条文说明5.4.3 丙类液体的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当受工艺条件限制必须穿过防火墙时,应采用不燃材质的管道,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应分别设置阀门,当穿过防火墙的管道周围有可燃物时,在墙体两侧 $1 . 0 \mathrm { m }$ 范围内的管道上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保护。 条文说明

6 建筑和结构

6.1 一般规定

6.1.1 甲、乙类生产和甲、乙类物品储存,丙类麻原料储存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场所。

6.1.2 生产中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厂房,当生产要求及气候条件允许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厂房。半敞开式厂房的敞开面宜朝向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迎风面,并组织良好的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能满足相应要求的部位,应采用机械通风。 6.1.3 纺织工程中粘胶纤维的黄化、腈纶纤维的聚合、阳离子可染聚酯用第三单体制备的甲类生产部位可设置在高层厂房内,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6.4 节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6.1.4 当少量甲、乙类物品必须靠近或贴邻厂房的外墙设置钢瓶间时,钢瓶间应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生产厂房与钢瓶间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不燃烧实体墙隔开。 条文说明 6.1.5 厂房的层数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并应按其层数及高度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条文说明 6.1.6 建筑屋顶上局部凸出屋面的小间,当同时满足以下各项条件时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或丙类以下; 2 凸出部分的面积不超过该部分所在屋面面积的 $2 5 \%$ ,且不大于 $3 0 0 \mathrm { m } ^ { 2 }$ ; 3 无固定的生产操作岗位或限定范围的操作岗位,仅需巡回检查。

6.1.7 建筑物的内部装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的规定。无窗厂房或固定窗扇厂房的内部装修不应采用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的材料。 条文说明6.1.8 化纤厂及化纤原料厂露天装置区内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除本规范已有规定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的有关规定。

6.2 耐火等级

6.2.1 甲、乙、丙类厂房及仓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

低于三级。

6.2.2 在生产厂房中,下列支承设备的钢结构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1 爆炸危险区范围内支承设备的钢构架(钢支架)、钢裙座;

2 支承单个容积等于或大于 $5 \mathrm { m } ^ { 3 }$ 甲类物质设备及闪点小于或等于 $4 5 ^ { \circ } \mathrm { C }$ 乙类物质设备的钢构架(钢支架)、钢裙座;

3 支承操作温度等于或大于自燃点且单个容积等于或大于 $5 \mathrm { m } ^ { 3 }$ 的闪点在 $4 5 ^ { \circ } \mathrm { C } \sim 6 0 ^ { \circ } \mathrm { C }$ 之间的乙类可燃液体设备及丙类可燃液体设备的钢构架(钢支架)、钢裙座。

当上述钢结构设置在厂房的梁、楼板上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所在厂房梁的耐火极限;当上述钢结构独立设置在地面上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所在厂房柱的耐火极限。

6.3 防火分区

6.3.1 厂房中任一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每座仓库和仓库中任一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有关规定。

6.3.2 除麻纺厂和服装厂外,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可燃固体的厂房,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一级时,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单层厂房面积不限,多层厂房不应大于 $9 0 0 0 \mathrm { m } ^ { 2 }$ ,高层厂房不应大于 $3 0 0 0 \mathrm { m } ^ { 2 }$ 。

2 当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二级时,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而积:单层厂房不应大于$1 2 0 0 0 \mathrm { m } ^ { 2 }$ ,多层厂房不应大于 $6 0 0 0 \mathrm { m } ^ { 2 }$ ,高层厂房不应大于 $2 0 0 0 \mathrm { m } ^ { 2 }$ 。

3 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5 0 0 \mathrm { m } ^ { 2 }$ 。

6.3.3 变配电室,棉纺厂的分级室、回花室、开清棉间,毛纺织厂、麻纺织厂、印染厂的烧毛间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50h 的不燃烧墙体分隔,当墙上需开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6.3.4 敞开或半敞开式厂房的上、下层为不同防火分区时,两层之间梁及不燃烧实体窗槛墙的高度之和不应小于 $2 . 0 \mathrm { m }$ ,或在敞开部分的上方设置宽度不小于 $1 . 2 \mathrm { m }$ 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窗槛墙及防火挑檐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相应耐火等级楼板的耐火极限。

敞开式厂房、半敞开式或封闭式厂房的敞开部分设置挡雨板或通风百叶时,挡雨板或通风百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 条文说明6.3.5 当建筑物的上、下层为不同的防火分区时,楼板上的设备安装孔等孔洞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当设备或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楼板时,与楼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紧密填实。

6.3.6 化纤原料生产中的聚合物制备区、化学纤维生产中的长丝及短纤维纺丝区,当建筑物上、下层为不同的防火分区而楼板上有生产中不可封闭的孔洞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2 生产区域与相邻附房之间应设置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条文说明6.3.7 丙、丁、戊类单层厂房与多层附房同属一个防火分区,且多层部分的楼层建筑面积占该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 $5 \%$ 时,该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单层厂房的规定确定。但多层部分的安全疏散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中有关多层厂房安全疏散的规定。

6.3.8 单层厂房内部设置架空夹层(不包括总风道)时,其建筑面积应合并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面积。当架空夹层的建筑面积占该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 $5 \%$ 时,该防火分区可按单层厂房进行防火设计。 条文说明

6.3.9 合成纤维原料厂及化纤厂中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原料库及成品库,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 $2 4 0 0 0 \mathrm { m } ^ { 2 }$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6 0 0 0 \mathrm { m } ^ { 2 }$ 。 条文说明

6.4 防爆

6.4.1 当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必须与其他类别的厂房贴邻布置或设置在其他类别的厂房内时,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之间应采用防爆墙分隔,该部位所在的房间应设置泄压设施,且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楼地面。 条文说明

6.4.2 设置泄压设施的厂房,其泄压面积宜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规定,经计算确定。当缺少计算泄压面积的参数时,化纤厂、化纤原料厂可按

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 $( \mathrm { m } ^ { 2 } / \mathrm { m } ^ { 3 }$ )不小于 0.07 确定。当粘胶纤维厂的原液车间中应设泄压设施的区域,其体积超过 $1 0 0 0 \mathrm { m } ^ { 3 }$ ,且采用上述比值有困难时,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05。 条文说明

6.4.3 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粱、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当不能避开时,工艺和设备设计应采取防爆、泄压措施,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应采取防止倒塌的加强措施。 条文说明

6.4.4 存在可燃粉尘的厂房或仓库应采用不发火花的楼地面,不宜设置地沟、地坑,当确需设置时,地坑应采用不发火花的材料制作,并应采取防止粉尘进入地沟或在地沟、地坑内积聚的措施。当地沟与相邻厂房或仓库相连时,应在地沟内设防火分隔设施。 条文说明

6.4.5 存在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厂房及仓库楼地面及地沟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及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当上述场所必须设置地坑或排水明沟时,地坑应采用不发火花的材料制作;排水明沟的深度不应大于0.4m,需设沟盖板的部位应采用不发火花的镂空沟盖板。 条文说明

6.5 安全疏散

6.5.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棉、毛、麻纺织厂中的前纺区、后纺区、织布区,化纤厂长丝、短纤维生产中的纺丝、后加工区,帘子布生产中的捻织区,当有 2 个或2 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且每个防火分区已至少设有 2 个安全出口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其疏散总净宽度计算值不应大于该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最小总净宽度计算值的 $30 \%$ 。 条文说明6.5.2 一座多层或高层厂房中,疏散楼梯的形式应按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防火分区的要求确定。

6.5.3 当粘胶厂中无人值守的黄化间为独立防火分区时,其直通室外或疏散楼梯的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 1 个。可利用相邻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作黄化间的第二安全出口。条文说明

6.5.4 厂房内无人值守的地坑可采用无防火保护层的钢梯。 条文说明

6.5.5 厂房的疏散门宜采用平开门。自动下滑式防火门、自动门、厂房的推拉门不应作为疏散门,当采用时,宜在附近另设疏散门或采用其他措施。 条文说明

6.6 建筑构造

6.6.1 防爆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爆墙应设置在需要防护爆炸的非爆炸区域的一侧,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防爆墙应与地面、楼(屋)面及其他墙体一起,将存在爆炸危险的工艺装置与非爆炸区域完全隔开。

防爆墙应为自承重墙。

2 防爆墙下部应直接设置在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梁上。周边应与钢筋混凝土梁、柱进行连接。

3 防爆墙的设计可只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设计荷载应采用等效静荷载,或根据爆炸力计算出的等效静荷载。

4 防爆墙可采用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墙,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LC15。

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墙的墙厚不应小于 $1 5 0 \mathrm { m m }$ ,配筋应按计算确定,应采用双层配筋方式,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 的构造要求。

6.6.2 防火墙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敞开式厂房、半敞开式或封闭式厂房的敞开部分设置防火墙时,防火墙应凸出厂房外侧柱的外表面 1m,或在防火墙两侧设置总宽度不小于 4m、耐火极限不低于 $2 . 0 0 \mathrm { h }$ 的不燃烧体外墙。

2 屋面板为无防火保护层金属构件的厂房或仓库中设置防火墙时,防火墙高出屋面确有困难的部位,当对防火墙两侧各 3m 范围内的屋面板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使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时,防火墙可设至屋面结构层的底部,缝隙处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3 当防火墙上有不可封闭的孔洞时,孔洞处应采用能承受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3 . 0 0 \mathrm { h }$ 的防火卷帘或防火分隔水幕分隔。防火分隔水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 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6.6.3 钢疏散梯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钢疏散梯的平台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其耐火极限应符合以下规定:设在安全出口处的平台,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 . 0 0 \mathrm { h }$ ;当平台设在两楼层之间,且无通往平台的门时,该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25h。

2 露天装置中仅用于巡回检查的钢操作台及钢梯,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25h。钢梯宽度不宜小于 $0 . 8 \mathrm { m }$ ,倾斜角度不宜大于 ${ 6 0 } ^ { \circ }$ 。 条文说明

7 消防给水排水和灭火设施

7.1 一般规定

7.1.1 纺织工程设计必须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配置消防给水排水与灭火设施。 条文说明

7.1.2 纺织工程消防用水宜采用市政给水管网供给。当远离城镇或市政给水管网,供水能力不能满足消防要求时,应自建消防水池或给水厂。 条文说明7.1.3 纺织工程的循环冷却水塔塔底水池和水泵吸水池不应兼作消防水池。 条文说明7.1.4 消防用水与生产用水宜合建水池。合建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

消防水池不应与生活水池合建。 条文说明

7.1.5 纺织工程宜设置高位消防水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防水箱应储存 10min 的消防用水量,当室内消防用水量不超过 $2 5 \mathrm { L } / \mathrm { s }$ 时,经计算,消防储水量超过 $1 2 \mathrm { m } ^ { 3 }$ 时,可采用 $1 2 \mathrm { m } ^ { 3 }$ 。

当室内消防用水量超过 $2 5 \mathrm { L } / \mathrm { s }$ 时,经计算,水箱消防储水量超过 $1 8 \mathrm { m } ^ { 3 }$ 时,可采用 $1 8 \mathrm m ^ { 3 }$ 。

2 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水箱应采用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措施。

3 火灾发生时,由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不应进入消防水箱。

4 当设置高位消防水箱确有困难时,可设置符合下列要求的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1)系统由消防水泵、稳压装置、压力检测及控制装置等构成。2)由稳压装置维持系统压力,着火时,压力控制装置自动启动消防泵。3)稳压泵应设备用泵,稳压泵工作压力应高于消防泵工作压力,其流量不宜小于5L/s。

7.1.6 纺织工程建筑物消防用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化纤厂和化学原料厂的露天装置区消防用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的有关规定。

7.1.7 纺织工程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 7.2 节、第7.3 节的规定,同时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

7.2 室外消火栓

7.2.1 合成纤维工厂室外工艺装置内的甲、乙类设备的框架平台高于 15m 时,宜沿梯子敷设半固定式消防给水竖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各层需要设置带阀门的管牙接口。2 平台面积小于或等于 $5 0 \mathrm { m } ^ { 2 }$ 时,管径不宜小于 $8 0 \mathrm { m m }$ ;大于 $5 0 \mathrm m ^ { 2 }$ 时,管径不宜小于 $1 0 0 \mathrm { m m }$ 。3 框架平台长度大于 $2 5 \mathrm { m }$ 时,宜在另一侧梯子处增设消防给水竖管,且消防给水竖管的间距不宜大于 $5 0 \mathrm { m }$ 。7.2.2 生产装置和仓库区的消火栓,其间距不宜大于 $6 0 \mathrm { { m } }$ 。合成纤维工厂生产装置区的室外消火栓宜选用地上式消火栓。 条文说明

7.3 室内消火栓

7.3.1 下列纺织工程建筑物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1 甲、乙、丙类厂房、仓库;

2 丁、戊类高层厂房、仓库;

3 耐火等级为三级且建筑体积大于或等于 $3 0 0 0 \mathrm { m } ^ { 3 }$ 的丁类厂房、仓库和建筑体积大于或等于 $5 0 0 0 \mathrm { m } ^ { 3 }$ 的戊类厂房、仓库。

注:棉纺厂的开包、清花车间及麻纺厂的分级、梳麻车间,服装加工厂、针织服装工厂的生产车间及纺织厂的除尘室,除设置消火栓外,还应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防软管卷盘。 条文说明

7.3.2 下列纺织工程建筑物可不设置室内消火栓:

1 单层厂房占地面积小于 $3 0 0 \mathrm { m } ^ { 2 }$ 时(服装加工厂、针织服装工厂或人员密集的厂房除外);2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单层、多层丁、戊类厂房(仓库);3 耐火等级为三级且建筑体积小于 $3 0 0 0 \mathrm { m } ^ { 3 }$ 的丁类厂房、仓库和建筑体积小于$5 0 0 0 \mathrm { m } ^ { 3 }$ 的戊类厂房、仓库。 条文说明

7.3.3 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宜大于 $3 0 \mathrm { m }$ 。

2 棉纺厂的开包、清花车间及麻纺厂的分级、梳麻车间,服装加工厂、针织服装工厂的生产车间和纺织厂的除尘室,当室内消火栓间距大于 $2 0 \mathrm { m }$ 时,除在消火栓箱内设有消防软管卷盘外,还宜在其中间增设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

3 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室内消火栓,该消火栓可不计入设计要求的消火栓总数内。

4 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建筑中,有通向屋面楼梯间的平屋顶建筑时,宜设置一个供试验和检查用的屋顶消火栓,并配置压力表。严寒、寒冷地区可设在顶层楼梯间内。

5 室内消火栓不得采用单阀双口消火栓。在固相缩聚、聚酯厂房等高层工业建筑顶层面积不大,设置多根消防竖管和布置多个消火栓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双阀双口消火栓。

6 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条水带的长度不应超过 $2 5 \mathrm { m }$ 。

7 室内消火栓箱内配置的水枪宜采用直流-喷雾两用水枪。

8 甲、乙类厂房应在楼梯间增设室内消火栓。

9 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 0.5MPa 时,应设置减压设施;静水压力大于 $1 . 0 \mathrm { M P a }$ 时,宜采用分区给水系统。当采用减压阀减压时,减压阀前宜设置 Y 形过滤器,阀前、阀后宜设置压力表。

7.3.4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多层建筑的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底层和顶层宜采用环状布置。检修阀门的布置应保证检修管道时关闭的竖管不超过一根,但设置的竖管超过三根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根。

2 消防给水管道设置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非采暖厂房和仓库内时,管道系统宜采用电伴热保温。当采用干式系统时,在进水管上应设置快速启闭装置,管道最高处应设置自动排气阀,快速启闭装置上部应设置排空设施。 条文说明

7.4 固定灭火设施

7.4.1 下列场所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大于或等于50000 纱锭棉纺厂的开包、清花车间及除尘器室;

2 大于或等于5000 锭麻纺厂的分级、梳麻车间;

3 亚麻纺织厂的除尘器室;

4 占地面积大于 $\mathrm { 1 5 0 0 ~ m } ^ { 2 }$ 或总建筑面积大于 $3 0 0 0 ~ \mathrm { m } ^ { 2 }$ 的服装加工厂和针织服装工厂生产厂房;

5 甲、乙类生产厂房,高层丙类厂房;

6 每座占地面积大于 $\mathsf { 1 0 0 0 ~ m ^ { 2 } }$ 的棉、毛、麻、丝、化纤、毛皮及其制品仓库;

7 建筑面积大于 $5 0 0 ~ \mathrm { m } ^ { 2 }$ 的棉、毛、丝、化纤、毛皮及制品和麻纺制品的地下仓库;

8 合成纤维厂中建筑面积大于 $3 0 0 0 \ \mathrm { ~ m } ^ { 2 }$ 的丙类原料仓库和切片仓库,化纤厂中建筑面积大于 $\mathsf { 1 0 0 0 ~ m ^ { 2 } }$ 的成品库、中间库;

9 化纤厂的可燃、难燃物品高架仓库和高层仓库。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 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7.4.2 下列化纤厂中的高层丙类厂房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粘胶纤维厂的原液车间; 2 聚酯厂的聚酯车间、固相缩聚; 3 锦纶纤维厂的聚合车间。 条文说明

7.4.3 可燃液体储罐泡沫灭火系统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罐储量大于 $2 0 0 \mathrm { m } ^ { 3 }$ 的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单罐储量大于 $5 0 0 \mathrm { m } ^ { 3 }$ 的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宜设置泡沫灭火系统。

2 单罐储量大于或等于 $5 0 0 \mathrm { m } ^ { 3 }$ 的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单罐储量大于或等于 $1 0 0 0 0 \mathrm { m }$ ³的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以及移动消防设施不足或地形复杂,消防车扑救困难的可燃液体储罐区应设置泡沫灭火系统。

3 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7.4.4 敷设电缆密集的夹层宜设置悬挂式干粉灭火器。 条文说明

7.5 污水排水

7.5.1 下列部位应设置消防排水设施:

1 消防电梯井底应设置专用排水井,有效容积不应小于 $ { 2 \mathrm { m } ^ { 3 } }$ ,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 $1 0 \mathrm { L } / \mathrm { s }$ 。

2 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厂房和库房,其火灾事故排水受到有机物污染的应设置排水收集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报警阀及末端试水装置或末端试水阀应设置排水设施,其排水管不应与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直接相连。

3 消防水泵房。

4 纺织工程的生产装置区、化工物料仓库、储罐区应有火灾事故排水收集措施。火灾事故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应按事故排水流量校核。火灾事故排水流量至少应包括物料泄漏量和消防水量。厂区排水管线应设有防止受污染的火灾事故排水直接排出厂区的应急措施。火灾事故排水应处理后排放。

7.5.2 纺织工程含可燃液体的生产污水和被可燃液体严重污染的雨水管道系统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水封,且水封高度不得小于 $2 5 0 \mathrm { m m }$ 。

1 工艺装置内的塔、炉、泵、冷换设备等围堰的排水管(渠)出口处。

2 工艺装置、储罐组或其他设施及建筑物、构筑物、管沟等的排水出口处。

3 全厂性的支干管与主干管交汇处的支干管上。

4 全厂性干管、主干管的管段长度超过 $3 0 0 \mathrm { { m } }$ 时。

5 建筑物用防火墙分隔成多个房间,每个房间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出口,并应设置水封井。 条文说明

7.5.3 可燃液体储罐区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出口,并应在防火堤与水封井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易启闭的隔断阀。防火堤内雨水沟排出管道出防火堤后应设置易启闭的隔断阀,将初期污染雨水与未受到污染的清洁雨水分开,分别排入生产污水系统和雨水系统。

含油污水应在防火堤外隔油处理后再排入生产污水系统。 条文说明

8 防烟和排烟

8.0.1 建筑物中的防、排烟设计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8.0.2 建筑中的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方式。当生产工艺允许时,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8.0.3 纺织工程的下列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

1 服装加工厂的裁剪、缝纫、整烫、包装间;

2 棉纺织厂的分级室、开清棉间、废棉处理间;

3 毛纺织厂的选毛间;

4 缫丝厂的干茧堆放间;

5 丝绸织造厂的坯绸检验间、坯绸修整间及其他纺织工厂的坯布整理间、检验间;

6 绢纺织厂的精干绵选别间、落绵堆放间、开清绵间;

7 麻纺织厂的梳前准备间(含软麻、给油加湿、分束、分磅、堆仓、初梳工序)、梳麻间;

8 针织厂的成衣间。 条文说明

8.0.4 纺织工程的下列场所可不设置排烟设施:

1 化纤原料厂连续聚合厂房、化纤厂熔体直纺的熔体输送和熔体分配间以及切片纺的切片干燥和螺杆挤压间。

2 化纤厂原液制备厂房、化纤厂的纺丝间、化纤厂熔融纺的卷绕间、化纤厂后加工和加弹厂房以及生产非织造布的厂房。

3 纺织工厂的络并捻、织布准备、缫丝、亚麻湿纺细纱区域。 条文说明

9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9.1 采暖

9.1.1 散发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厂房,散热器采暖热媒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必须低于散发物质的引燃温度。

2 散发物质为可燃粉尘、纤维时,热水不应超过 $1 3 0 ^ { \circ } \mathrm { C }$ ,蒸汽不应超过 $1 1 0 ^ { \circ } \mathrm { C }$ 。输煤廊的采暖蒸汽温度不应超过 $1 3 0 ^ { \circ } \mathrm { C }$ 。

3 散发物质为可燃气体、蒸气时,热水不应超过 $1 5 0 ^ { \circ } \mathrm { C }$ ,蒸汽不应超过 $1 3 0 ^ { \circ } \mathrm { C }$ 。条文说明

9.1.2 散发比室内空气重的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厂房,采暖管道不应采用地沟敷设。必须采用时,应密封沟盖,并在地沟内填满黄砂。 条文说明

9.1.3 采暖管道不得与输送可燃气体或闪点低于或等于 $1 2 0 ^ { \circ } \mathrm { C }$ 的可燃液体的管道在同一条管沟内敷设。

9.1.4 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应采用不易积聚灰尘、便于清扫的散热器。

9.2 通风、空气调节

9.2.1 散发可燃粉尘、纤维较多的厂房,宜设置吸尘清扫装置。 条文说明 9.2.2 甲、乙类厂房送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应设在无火花溅落的安全处,并不得与其 他房间的进风口共用。 条文说明 9.2.3 排除、输送有爆炸危险物质的风管,不应穿过防火墙,且不应穿过人员密集或可 燃物较多的房间。 条文说明

9.2.4 下列情况之一,应采用防爆型设备:

1 甲、乙类厂房或其他厂房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通风、空气调节或热风采暖设备。 2 排除、输送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物质的通风设备。 条文说明

9.2.5 甲、乙类厂房的送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当通风设备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外,且送风干管上设置了止回阀时,可采用普通型通风设备。 条文说明

9.2.6 防爆型通风设备应配用防爆型电动机。防爆型电动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的有关规定选型。

防爆型通风设备露天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外,且电动机位于排风气流之外时,可采用密闭型电动机。 条文说明9.2.7 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排风设备,应靠近系统排出端设置。 条文说明9.2.8 当甲、乙类厂房送风设备与其他房间的送风设备布置在同一个送风机房内时,甲、乙类厂房送风设备的出口处应设置止回阀。 条文说明9.2.9 棉、毛、麻纺织工厂处理可燃粉尘的除尘系统,当排风机必须布置在除尘器之前时,应采用防缠绕、防堵塞的排风机。 条文说明

9.2.10 棉、毛、麻纺织工厂处理可燃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连续过滤、连续排杂。严禁采用沉降室。

2 除尘器入口宜采取防止火花进入的措施。 条文说明9.2.11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上,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设置防火阀。

棉、毛、麻纺织工厂,当空气调节机房、除尘器室与其所辖区域设置在同一防火分区内时,风管穿越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条文说明9.2.12 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

风管内空气温度接近或高于 $7 0 ^ { \circ } \mathrm { C }$ 时,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应高于空气温度约$2 5 ^ { \circ } \mathrm { C }$ 。 条文说明

9.2.13 甲、乙类厂房或其他厂房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通风、空气调节或热风采暖系统,以及排除、输送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气体、蒸气或粉尘的通风系统,其设备和风管均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并应采用金属或其他不易积聚静电的材料制作;其防火阀、调节阀等活动部件均应采用防爆型。

10 电气

10.1 消防用电设备的供配电

10.1.1 纺织工程消防设备用电负荷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分类,相应的供电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的规定。 条文说明

10.1.2 预期公用电力网不能满足消防设备供电要求时,应设置柴油发电机组或其他低压发电设备。当技术经济合理时,也可采用柴油泵等由其他动力源拖动的消防泵。 条文说明

10.1.3 当应急照明采用蓄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时,其连续供电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的标志灯具及疏散指示标志灯具不应少于 30min。2 厂房内部与消防疏散兼用的运输、操作、检修等通道,其应急照明不应少于 30min。3 暂时继续工作房间的应急照明时间不应少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规定的火灾延续时间。 条文说明10.1.4 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中央控制室、变配电所及空调机房应设置应急照明。操作点所需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照度标准。 条文说明

10.1.5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 $\mathrm { 5 1 x }$ 。

10.1.6 存放可燃物品库房的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总电源箱应布置在库外。2 存放可燃物品的库房,其总电源箱的进线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器。保护器的额定剩余电流动作值不应超过 $5 0 0 \mathrm { m A }$ 。3 馈电线路应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电击保护,保护电器应设在总电源箱内。 条文说明

10.1.7 存放可燃物品库房,其照明设备的防护等级应满足 IP4X。库房内不应设置卤钨灯等高温照明器,灯泡不应大于 $6 0 \mathbb { W }$ 。当确需选用大于 60W 的灯泡时,应采取隔离、隔热、加大灯具的散热面积等措施确保灯的表面温度不可能引燃附近物质。 条文说明10.1.8 服装加工、开棉、并条等易燃生产场所及存放可燃物品的库房严禁采用 TN-C 接地系统及有PEN 线。其电气线路严禁直敷布线,应穿金属导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敷设,也可采用封闭式金属线槽敷设。 条文说明

10.1.9 存放可燃物品的库房及易积聚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吊车应采用橡套电缆等移动电缆供电,不应采用滑导线、滑触线等裸导体。 条文说明

10.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0.2.1 下列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 任一层建筑面积超过 $\mathrm { 1 5 0 0 ~ m ^ { 2 } }$ 或总建筑面积大于 $\mathrm { 3 0 0 0 ~ m } ^ { 2 }$ 的制衣、棉针织品、印染厂成品等生产厂房;

2 棉花、棉短绒开包等厂房;

3 麻纺粗加工厂房;

4 选毛厂房;

5 纺织、印染、化纤生产的电加热及电烘干部位;

6 每座占地面积超过 $\mathsf { 1 0 0 0 ~ m ^ { 2 } }$ 的棉、毛、麻、丝、化纤及其织物的库房;

7 丙类厂房中的变配电室、电动机控制中心、中央控制室;

8 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启动自动灭火系统的场所。 条文说明

10.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由多个独立工厂集中布置组成的工业联合体,其消防为统一管理时,火灾自动报警宜选择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2 纺织化纤工厂应根据所设置火灾报警装置的容量选择集中报警系统、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的消防值班室宜设在生产装置的中央控制室或生产调度室,区域报警系统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宜设在生产装置的中央控制室、生产调度室等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 条文说明

10.2.3 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按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丙类生产厂房内烘干、烧毛、联苯炉等处宜选择点型感温探测器。

2 丙类物品的原料库、成品库、废料库、纺部、加工部、织部(湿加工除外)、化纤后加工车间、印染后整理、服装加工、成品检验及打包等部位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的要求,针对可燃物的初期燃烧特性、空间高度和设备遮挡等环境条件选择点型感烟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在精对苯二甲酸仓库等粉尘爆炸环境设置探测器有困难的场所,应设置火灾报警按钮和声光报警装置。

3 电子计算机的主机房、控制室、记录介质库宜设点型感烟探测器。

4 采用燃气加热、烧毛的场所宜设可燃气体探测器。 条文说明10.2.4 涤纶、锦纶、干纺腈纶、丙纶、氨纶等纺丝、卷绕等设置火灾探测器有困难的部位及湿纺腈纶、粘胶纤维、印染等湿加工车间,应设置火灾报警按钮和声光报警装置。条文说明10.2.5 亚麻栉梳车间、精对苯二甲酸仓库、聚酯装置精对苯二甲酸投料等粉尘爆炸危险环境及以有机溶剂制备原液的腈纶原液车间、醋酸纤维原液车间、聚酯生产等存在爆炸性气体的危险环境,其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的规定。

10.2.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的规定。

10.3 防雷与防静电接地

10.3.1 纺织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划分防雷类别,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10.3.2 纺织工程的户外燃料油、润滑油储罐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 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条文说明 10.3.3 化工原料罐、可燃气体罐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10.3.4 纺织工程中存在静电引燃、引爆的危险场所,应设置静电防护措施。 条文说明 10.3.5 静电防护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 等的规定。条文说明

附录 A 纺织工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表A 纺织工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html><body>

工厂生产部位危险物火灾 危险性备注
聚 酯浆料调配、酯化、缩聚、熔乙二醇、氢化三联苯、联苯
体输送、添加剂调配 铸带、造粒、称量打包和联苯醚 聚酯熔体和切片
阳离子可染聚酯第三单体甲醇
制备 酯交换、甲醇回收甲醇
对苯二甲酸开包卸料对苯二甲酸注1
固相聚合氢化三联苯
固相聚合的氢气瓶放置氢气
腈 纶丙烯腈聚合、单体回收丙烯腈、醋酸乙烯、丙烯酸 甲酯
聚丙烯腈的干燥、输送聚丙烯腈粉末
硫氰酸钠为溶剂的原液、 溶剂回收硫氰酸钠
硫氰酸钠为溶剂的纺丝、 后处理湿睛纶纤维
硫氰酸钠为溶剂的纺丝组 件清洗硫氰酸钠
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的原 液制备二甲基乙酰胺

</body></html>

续表A


<html><body>

T厂生产部位危险物火灾 危险性备注
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的纺丝湿腈纶纤维、二甲基乙酰胺注2
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的后 处理干腈纶纤维
二甲基乙酰胺的回收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的制备二甲胺、醋酸
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纺丝 组件清洗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原 液、溶剂回收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纺丝二甲基甲酰胺注2
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纤 维后处理干腈纶纤维
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纺丝 组件清洗硝酸
打包、毛条干腈纶纤维

</body></html> <html><body>

涤 纶切片输送、结晶、干燥聚酯切片
切片熔融、熔体输送联苯和联苯醚、氢化三联苯
长丝生产:纺丝到成品包装涤纶纤维
短纤维生产:纺丝到打包涤纶纤维
涤纶丝束生产涤纶纤维
涤纶毛条生产涤纶纤维
工业丝生产涤纶纤维
帘子布生产:捻线、织布、 包装涤纶纤维
帘子布浸胶甲醛注2
胶料调配甲醛注2
甲醛溶液储存甲醛注2

</body></html>

续表A


<html><body>

工厂生产部位危险物火灾 危险性备注
粘 胶 纤 维浸压粉、老城浆粕
黄化、二硫化碳计量和回收二硫化碳
原液:溶解到纺前过滤二硫化碳
短纤维:纺丝到打包硫化氢内 丙注2
长丝:离心纺丝、精练硫化氢注2 注2
长丝:连续纺丝硫化氧注2
酸站硫化氢注2
精密室重铬酸钾、浓硫酸
废气处理二硫化碳、硫化氢
污水处理二硫化碳、硫化氢甲 甲

</body></html> <html><body>

锦 纶内酰胺、尼龙66盐的开儿内酰铵、尼龙66盐
包卸料 已内酰胺聚合注1
尼龙66缩聚联苯、联苯醚、氢化三联苯
切片生产、萃取、干燥联苯、联苯醚、氢化三联苯 锦纶切片
切片熔融、熔体输送、纺丝联苯、联苯醚、氢化三联苯
卷绕锦纶纤维丙 内
后加工(短纤维、长丝、毛 条)锦纶纤维
帘子布:捻线、织布锦纶纤维
帘子布浸胶甲醛
胶料调配甲醛注2
甲醛溶液储存甲醛注2
己内酰胺回收己内酰胺注2 注1

</body></html>

续表A


<html><body>

T厂生产部位危险物火灾 危险性备注
氨 纶聚合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 酯等
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的干 法纺丝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的湿二甲基乙酰胺
法纺丝 胺调配二乙胺
分级包装氨纶纤维
二甲基乙酰胺的回收二甲基乙酰胺
切片输送、干燥、熔融聚丙烯切片
纺丝联苯和联苯醚、氢化三联苯
后加工丙纶纤维
聚乙烯醇卸料聚乙烯醇粉注1
原液制备聚乙烯醉溶液T
纺丝、湿热拉伸湿的维纶纤维
整理:干燥到卷绕干的维纶纤维
整理:缩醛化、水洗甲醛注2
整理:干燥到打包干的维纶纤维
凝固浴循环硫酸钠..
醛化液循环甲醛注2
酸碱站稀硫酸、氢氧化钠T
精密室蒸汽-
印 染原布、白布、印花、整理、 整装干布
练漂、染色、皂洗、水洗湿布

</body></html>

续表A

<html><body>

工厂生产部位危险物火灾 危险性备注
印 染烧毛干布
涂层、气相整理甲苯、二甲基甲酰铵
涂层的溶剂调配甲苯、二甲基甲酰铵
染化液调配活性染料、分散染料-
印花调浆糊料(海藻酸钠)
汽油气化室汽油-
回收站碱液
液氨整理氨气注2
氨回收氨气
棉 纺 织纺纱(清梳联到成纱)、加 工(络筒到成包)、织布(络筒 到包装)棉层、棉条、纱线、布
开清棉、回花、废棉处理、 滤尘室棉粉尘注1
毛 纺 织选毛、前纺、后纺、坏布、干毛球、条、纱、线、织物
整理
染色、煮呢、缩呢、洗呢 滤尘室混毛呢 毛粉尘T 丙注1
汽油气化室汽油
放置液化气钢瓶、液化石
油气罐 亚麻的制麻、纺纱、织造液化石油气
麻 纺 织兰麻的纺纱、织造麻、麻纱、麻布-
软麻、麻纱、麻布
黄麻的纺纱、织造原麻、麻纱、麻布
亚麻的漂染、苎麻的脱胶、 黄麻的脱胶湿麻

</body></html>

续表A

<html><body>

工厂生产部位危险物火灾 危险性备注
麻 纺 织亚麻的梳麻、并条、粗纱; 黄麻、苎麻的梳麻麻粉尘注1
除尘室麻粉尘
染化液调配染料
汽油气化室汽油cs
液化石油气钢瓶间液化石油气
丝绸
丝理、绢丝、纺纱、织造茧、生丝、锦条、绢丝绸丙丁
针织原料、编织、检验修补、烘干、 起绒、轧光整理、剪裁、成衣纱线、针织物、羊毛衫、成
漂染、印花衣、袜子 湿的针织物J
非织造布梳理成网到成品包装纤维网、非织造布
给棉、开松棉粉尘
切片结晶、干燥、输送丙纶、涤纶切片
切片熔融、过滤、纺丝联苯、联苯醚
纺丝冷却成形到成品包装丙纶、涤纶纤维、非织造布=
粘合剂调配氨气注2
辅助生产设施油剂调配油剂及油剂单体
熔融纺丝的过滤器清洗三甘醇
熔融纺丝的组件清洗三甘醇
化验室化学试剂
物理检验室纤维样品
热媒站联苯、联苯醚、氢化三联苯

</body></html>

注:表中注 1:粉尘在释放源周围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空气中的浓度应小于其爆炸下限的 $25 \%$ ;

表中注 2:相应危险物在释放源周围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空气中的浓度应小于其爆炸下限的 $10 \%$ 。

附录 B 纺织工业物品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表B 纺织工业物品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html><body>

物品储存场所危险物火灾 危险性备注
切片库聚酯切片
乙二醇储罐乙醇
燃料油储罐燃料油
对苯二甲酸库对苯二甲酸粉尘注1
纤维成品库腈纶纤维
丙烯腈罐丙烯腈
甲基乙酰胺罐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甲基甲酰胺
甲胺罐二甲胺
醋酸烯罐酷酸乙烯
氧化硫罐二氧化硫
丙烯酸甲酯罐丙烯酸甲酯
酸罐醋酸、硝酸
硫氰酸钠库硫氰酸钠
化学品库甲基丙烯酸甲酯
化学品库氯酸钠
化学品库过硫酸铵
化学品库焦亚硫酸钠、硫酸亚铁还原剂

</body></html>

续表B


<html><body>

T厂物品储存场所危险物火灾 危险性备注
涤 纶成品库涤纶纤维
切片库聚酯切片
甲醛溶液库甲醛注2
化学品库间苯二酚
化学品库三甘醇
粘 胶 纤 维二硫化碳库二硫化碳
纤维成品库、浆库粘胶纤维、浆粕
硝库硫酸钠
碱液氢氧化钠
硫酸罐浓硫酸1
化学品库重铬酸钾
化学品库过氧化氢
化学品库硫酸锌
锦 纶
已内酰胺库已内酰胺注1
尼龙66盐库尼龙66盐注1
切片库锦纶切片
成品库锦纶纤维、帘子布
甲醛溶液库甲醛注2
化学品库三甘醇、间苯二酚
燃料油储罐燃料油
氨 纶成品库氨纶-
原料库.4二苯基甲烷二异氛酸 酯,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化学品库二乙胺

</body></html>

续表B


<html><body>

T厂物品储存场所危险物火灾 危险性备注
丙纶成品库内纶纤维
聚丙烯切片库聚内烯切片
维 纶原料库聚乙烯醇粉注1
成品库干的维纶
醋酸
酸罐浓硫酸
碱罐氢氧化钠
燃料油储罐燃料油
芒硝库硫酸钠
坯布库、成品库干布
染化料库活性染料、分散染料
油品库汽油
化学品库重铬酸钠(钾)、次氯酸钙
化学品库过氧化氢、氯酸钾、氯酸钠
化学品库硫酸-
化学品库甲苯
化学品库二甲基甲酰铵-
液氨储存 氨气注2
原棉库 棉纺织原棉丙 二
成品库纱、布
废棉库 浆料库棉粉尘注1
麻纺织聚丙烯酸酯
麻料麻粉尘丙丙
成品库麻纱、麻布

</body></html>

续表B


<html><body>

T厂物品储存场所危险物火灾 危险性备注
麻纺织废品库麻纱、麻布
油品库汽油
化学品库过氧化氢
化学品库次氯酸钠
化学品库浓硫酸
氯气瓶存放氯气
毛纺织原料库毛、化学纤维
成品库毛织物
油品库汽油-
化学品库醋酸
液氨储存氨气注2
化学品库重铬酸钠、硫酸、硝酸
非织造布原料库涤纶、丙纶、棉
切片库涤纶、丙纶切片
成品库非织造布
液氨储存氨气注2

</body></html>

注:表中注 1:粉尘在释放源周围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空气中的浓度应小于其爆炸下限的 $2 5 \%$ ;

表中注 2:相应危险物在释放源周围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空气中的浓度应小于其爆炸下限的 $10 \%$ 。

附录 C 防火间距起止点

总体规划、工厂总平面布置、露天装置区内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起止点为:

设备——设备外缘;

建筑物——外墙外侧结构面。如建筑物的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敞开及半敞开式厂房——最外柱外侧结构面;铁路——中心线;道路——路边;码头——输油臂中心及泊位;铁路装卸鹤管——铁路中心线;汽车装卸鹤位——鹤管立管中心线;储罐或罐区——罐外壁;架空通信、电力线——线路中心线;

露天装置——最外侧的设备外缘; 堆场——材料堆的外缘; 有棚的堆场——最外柱外侧结构面(当外侧有柱时); 有棚的堆场——棚外缘投影线(当外侧无柱时)。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 14 部分:危险场所分类》GB 3836.14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 3 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

分类》GB 12476.3《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中标公示网 gs.1190119.com消防大讲堂 v.1190119.com招标公告网 zb.1190119.com

![](images/b3f7a889cbb0b861779a31d57b9e6687619fda2ce70826fd24c16a8f5356ca8a.jpg)

![](images/54becda5ddf795faf704cbdb2d69eb3548dc33e882c75148d82aed342f554573.jpg)

![](images/498f4a9815641d2530a4031d8ff65218bd17f68f82b7e935abca1099311ec001.jpg)

![](images/1b7371fbd3112d135ec84f51049cce810947e913a2bfb113b689ad7db80d212c.jpg)

![](images/3388f1251729abd1bec25a94eccc356d84c63833e1e3d8bb4efe9eb2e745174f.jpg)

![](images/59785960953659726ea0599784a2c8ad17c7cb899e2769b3320207a33d44d64f.jpg)

![](images/df915163eacfdd63c1e81c8d297c8e00cefae4dde4cc1be40559c5cfeeef8ac5.jpg)

中国消防资源网(www.1190119.com),由石峥嵘先生创办,立志打造最专业的消防频道,是消防人必备的工作平台!

中国消防规范网(gf.1190119.com),是依据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的消防类标准规范目录编制(国家标准265个、行业标准177个、工程建设技术规范40个)的消防规范平台,同时提供建筑规划、结构工程、给水排水、电气工程与采暖通风等方面的规范。

本平台具备强大的检索功能,可通过规范名称、规范内容等关键字进行全站查询,也可以进行规范内部关键字查询,示例:

1、规范名称查询:我们在规范名称中搜索“干粉”,就可以搜索到含有“干粉”关键字的所有规范。

规范名称检索

检索

2、全站规范内容查询:比如我们在规范内容中搜索“试水阀”,就可以搜索到所有规范条文中,包括了“试水阀”关键字的条文。

<html><body>

全站规范内容关键字Q检索

</body></html>

3、本规范内容查询:比如我们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搜索“消火栓就可以搜索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含有“消火栓”关键字的所有条文。

<html><body>

本规范内容检索 Q检索

</body></html>

www.1190119.com

<html><body>

规范名称检索 关键字 检索
全站规范内容 关键字检索
消防汇总消防设计施工验收消防法规消防灭火消防报警
消防门建筑规划结构工程给水排水
-最新消防规范·技术标准汇编电气工程采暖通风
20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20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13J811-1改(2015年修改版)

</bo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