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GB 4715-2005: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914行: 第914行:
每只探测器均应有质量检验合格标志。
每只探测器均应有质量检验合格标志。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阈值检验烟箱
==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阈值检验烟箱 ==


A. 1 试验设备
=== A. 1 试验设备 ===


A. 1 . 1 测量区 、试验仪器及探测器的布置见图 A. 1 和图 A. 2 :
A. 1 . 1 测量区 、试验仪器及探测器的布置见图 A. 1 和图 A. 2 :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_16 图 A.1测量区、试验仪器及探测器的布置图.png]]


1 **—** 测量工作区 ;
1 **—** 测量工作区 ;
第947行: 第947行: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 A.2测量区、试验仪器及探测器的布置图.png]]
1 **—** 测量工作区 ;
1 **—** 测量工作区 ;


第1,030行: 第1,030行:
电离室的机械结构如图 A. 4 所示 , 其零件名称 、规格特征等见表 A. 1 。其主要尺寸标出公差 , 未标 注公差的是建议尺寸 , 不作硬性规定 。
电离室的机械结构如图 A. 4 所示 , 其零件名称 、规格特征等见表 A. 1 。其主要尺寸标出公差 , 未标 注公差的是建议尺寸 , 不作硬性规定 。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A.3离子烟浓度计电离室工作原理.png]]


1 **—** 抽气嘴 ;
1 **—** 抽气嘴 ;
第1,064行: 第1,064行: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A.4 电离室结构图.png]]


图 A. 4 电离室结构图
图 A. 4 电离室结构图
第1,162行: 第1,162行:
**—** 气流量:30×(1±10%) L/miN。
**—** 气流量:30×(1±10%) L/miN。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A.5 离子烟浓度计工作电路.png]]


1 **—** 对地电压 ;
1 **—** 对地电压 ;
第1,178行: 第1,178行:
图 A. 5 离子烟浓度计工作电路
图 A. 5 离子烟浓度计工作电路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试 验 烟
==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试 验 烟 ==


B. 1 试验烟中烟粒子的粒径应分布在 0. 5 μm~1 . 0 μm之间,选用的试验烟应在所有项目试验过程中 始终使用 。
B. 1 试验烟中烟粒子的粒径应分布在 0. 5 μm~1 . 0 μm之间,选用的试验烟应在所有项目试验过程中 始终使用 。
第1,188行: 第1,188行: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闪光装置
==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闪光装置 ==


C. 1 试验设备是一种形如正六面体的专用闪光装置(见图 C. 1) 。4 个闭合面的内侧衬有光洁的铝箔 。 4 只环形荧光灯分别固定在 4 个闭合面内侧,每只荧光灯功率为 30 W,色温为 3 200 K~4 200 K,直径 约为 380 mm 。荧光灯管的安 装 位 置 不 得 影 响 响 应 阈 值 的 测 量 。 探 测 器 装 在 正 六 面 体 顶 面 的 中 心 部 位,使光线能从上下及两侧照射到探测器上 。荧光灯的电气线路不得对探测器产生干扰 。 为使输出光 线稳定,灯管应老化 100 h,使用 2 000 h后灯管应报废 。
C. 1 试验设备是一种形如正六面体的专用闪光装置(见图 C. 1) 。4 个闭合面的内侧衬有光洁的铝箔 。 4 只环形荧光灯分别固定在 4 个闭合面内侧,每只荧光灯功率为 30 W,色温为 3 200 K~4 200 K,直径 约为 380 mm 。荧光灯管的安 装 位 置 不 得 影 响 响 应 阈 值 的 测 量 。 探 测 器 装 在 正 六 面 体 顶 面 的 中 心 部 位,使光线能从上下及两侧照射到探测器上 。荧光灯的电气线路不得对探测器产生干扰 。 为使输出光 线稳定,灯管应老化 100 h,使用 2 000 h后灯管应报废 。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C.11 闪光装置图.png]]


图 C. 1 闪光装置图
图 C. 1 闪光装置图
第1,198行: 第1,198行:




20


附 录 D
== 附 录 D ==


(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第1,224行: 第1,223行:
D. 2 . 1 若探测器的补偿线性的 , 也就是探测器信号的增加随时间而线性变化 , 而且对补偿范围不加限 定 。则要求补偿速率最大不能大于每小时 0. 094×A的变化速率(见图 D. 1) , 且在该补偿速率下 , 探测 器应在 6 . 4 h 内达到火灾报警状态 。
D. 2 . 1 若探测器的补偿线性的 , 也就是探测器信号的增加随时间而线性变化 , 而且对补偿范围不加限 定 。则要求补偿速率最大不能大于每小时 0. 094×A的变化速率(见图 D. 1) , 且在该补偿速率下 , 探测 器应在 6 . 4 h 内达到火灾报警状态 。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 D.1 线性“漂移补偿’.png]]


注 1:补偿的响应阈值 。
注 1:补偿的响应阈值 。
第1,236行: 第1,235行:
D. 3 . 1 若探测器的补偿为阶梯式变化 , 传感器信号应在 6 . 4 h 内达到响应阈值。 例如图 D. 2 所示的 曲线 , 传感器应在 6 h达到响应阈值。
D. 3 . 1 若探测器的补偿为阶梯式变化 , 传感器信号应在 6 . 4 h 内达到响应阈值。 例如图 D. 2 所示的 曲线 , 传感器应在 6 h达到响应阈值。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D.2 阶梯式“漂移补偿.png]]


注 1 : 补偿的响应阈值。
注 1 : 补偿的响应阈值。
第1,248行: 第1,247行:
D. 4 . 1 若探测器的补偿速率不限于每小时 0. 094×A, 但补偿的限定值不大于 0. 6 ×A。如图 D. 3 所 示 , 探测器应在 6 . 4 h 内达到火灾报警状态。 该类型探测器的最大补偿速率可根据试验火的具体条件 限定。
D. 4 . 1 若探测器的补偿速率不限于每小时 0. 094×A, 但补偿的限定值不大于 0. 6 ×A。如图 D. 3 所 示 , 探测器应在 6 . 4 h 内达到火灾报警状态。 该类型探测器的最大补偿速率可根据试验火的具体条件 限定。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D.3高速率但有限定值的“漂移补偿“.png]]


注 1 : 补偿的响应阈值。
注 1 : 补偿的响应阈值。
第1,262行: 第1,261行:
D. 5 . 2 如图 D. 4 所示 , 图中的两个坐标轴线的单位均为响应阈值 A, 非线性响应特性使灵敏度提高 , 从而大大增加响应的输出。 此时 , 有必要将补偿限定在不大于 1 . 1 × A 的范围内。 因为本标准 3 . 8 中 的 B)条规定 , 补偿不应导致探测器的响应阈值与该只探测器不加补偿时的初始响应阈值之比超过 1 . 6 ; 而外界的烟尘浓度必须在 1 . 1 ×A~2 . 7×A 的范围内增加到一定值 , 才能响应输出变化增加到 A。
D. 5 . 2 如图 D. 4 所示 , 图中的两个坐标轴线的单位均为响应阈值 A, 非线性响应特性使灵敏度提高 , 从而大大增加响应的输出。 此时 , 有必要将补偿限定在不大于 1 . 1 × A 的范围内。 因为本标准 3 . 8 中 的 B)条规定 , 补偿不应导致探测器的响应阈值与该只探测器不加补偿时的初始响应阈值之比超过 1 . 6 ; 而外界的烟尘浓度必须在 1 . 1 ×A~2 . 7×A 的范围内增加到一定值 , 才能响应输出变化增加到 A。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D.4 非线性的响应特性.png]]


图 D. 4 非线性的响应特性
图 D. 4 非线性的响应特性
第1,268行: 第1,267行: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碰撞试验设备
==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碰撞试验设备 ==


E. 1 试验设备(见图 E. 1)主体是一个摆锤机构 。摆锤的锤头由硬质铝合金 Alcu4siMg(经固溶 、时效 处理)制成,外形为具有一个斜的碰撞面的六面体 。锤头的摆杆固定在带球轴承的钢轮毂上,球轴承装 在硬钢架的固定钢轴上 。硬钢架的结构应保证在未安装探测器时能够使摆锤自由旋转 。
E. 1 试验设备(见图 E. 1)主体是一个摆锤机构 。摆锤的锤头由硬质铝合金 Alcu4siMg(经固溶 、时效 处理)制成,外形为具有一个斜的碰撞面的六面体 。锤头的摆杆固定在带球轴承的钢轮毂上,球轴承装 在硬钢架的固定钢轴上 。硬钢架的结构应保证在未安装探测器时能够使摆锤自由旋转 。
第1,274行: 第1,273行:
E. 2 锤头的 外 形 尺 寸 为 长 94 mm 、宽 76 mm 、高 50 mm 。 锤 头 斜 切 面 与 锤 头 纵 轴 之 间的 夹 角 为 (60±1) o ,锤头的摆杆外径为 25 mm±0 . 1 mm,壁厚为 1 . 6 mm±0 . 1 mm 。
E. 2 锤头的 外 形 尺 寸 为 长 94 mm 、宽 76 mm 、高 50 mm 。 锤 头 斜 切 面 与 锤 头 纵 轴 之 间的 夹 角 为 (60±1) o ,锤头的摆杆外径为 25 mm±0 . 1 mm,壁厚为 1 . 6 mm±0 . 1 mm 。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E.1碰撞试验设备图.jpeg]]


A**—** 安装板 ;
A**—** 安装板 ;
第1,314行: 第1,313行: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燃烧试验室
==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燃烧试验室 ==


F. 1 燃烧试验室
F. 1 燃烧试验室
第1,334行: 第1,333行:
F. 3 . 4 电子秤:测量误差为 ±(2十0 . 01×G0 )g,其中 G0 为燃料初始质量 。
F. 3 . 4 电子秤:测量误差为 ±(2十0 . 01×G0 )g,其中 G0 为燃料初始质量 。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F.1 试验布置图.png]]


图 F. 1 试验布置图
图 F. 1 试验布置图


附 录 G
== 附 录 G ==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第1,354行: 第1,353行:
**—** 对于离子探测器,如果在试验结束时,m 值 已 经 达 到 2 dBm— 1 ,但 探 测 器 还 没 有 发 出 报 警 信 号,判定试验火是否有效的唯一判据是 %值是否已经达到 1 . 6 。
**—** 对于离子探测器,如果在试验结束时,m 值 已 经 达 到 2 dBm— 1 ,但 探 测 器 还 没 有 发 出 报 警 信 号,判定试验火是否有效的唯一判据是 %值是否已经达到 1 . 6 。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G.1 试验火 SH1.png]]


1 **—** 加热盘 ;
1 **—** 加热盘 ;
第1,364行: 第1,363行:
图 G. 1 试验火 SH1
图 G. 1 试验火 SH1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 G.2 m 值与y值的比值.png]]


图 G. 2 m值与 y 值的比值
图 G. 2 m值与 y 值的比值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 G.3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png]]


图 G. 3 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
图 G. 3 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
第1,374行: 第1,373行:




附 录 H
== 附 录 H ==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第1,392行: 第1,391行:
**—** 试验火的 m与% 的比值以及m 与试验时间的比值关系应在图 H. 2 和 H. 3 图的实线范围内, 且在 m = 2 dBm—1 或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结束。
**—** 试验火的 m与% 的比值以及m 与试验时间的比值关系应在图 H. 2 和 H. 3 图的实线范围内, 且在 m = 2 dBm—1 或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结束。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 H.1 试验火 SH2.png]]


图 H. 1 试验火 SH2


图 H. 1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H.2 m值与y值的比值.png]]
 
 


图 H. 2 m值与 y 值的比值
图 H. 2 m值与 y 值的比值
第1,402行: 第1,401行:
试验火 SH2
试验火 SH2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H.3 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png]]


图 H. 3 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
图 H. 3 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


附 录 I
== 附 录 I ==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第1,426行: 第1,425行:
**—** 试验火的 m与y 的比值以及m 与试验时间的比值关系应在图 I. 1 和 I. 2 图的实线范围内 , 且 在 y = 6 或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结束 。
**—** 试验火的 m与y 的比值以及m 与试验时间的比值关系应在图 I. 1 和 I. 2 图的实线范围内 , 且 在 y = 6 或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结束 。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1.1m值与y值的比值.png]]


图 I. 1 m值与 y 值的比值
图 I. 1 m值与 y 值的比值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1.2 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png]]


图 I. 2 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
图 I. 2 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


附 录 J
== 附 录 J ==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第1,456行: 第1,455行:
**—** 如果在试验结束时,y值已经达到 6,但探测器还没有发出报警信号,判定试验火是否有效的 唯一判据是 m值是否已经达到 1 . 1 dBm— 1 。
**—** 如果在试验结束时,y值已经达到 6,但探测器还没有发出报警信号,判定试验火是否有效的 唯一判据是 m值是否已经达到 1 . 1 dBm— 1 。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1 m值与y值的比值.png]]


图 J. 1 m值与 y 值的比值
图 J. 1 m值与 y 值的比值


 
[[文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图J.2 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图.png]]


图 J. 2 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
图 J. 2 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


[[Category:国家标准]]
[[Category:国家标准]]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