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明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258行: | 第258行: | ||
图1表示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简图,未提供详细的结构图 | 图1表示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简图,未提供详细的结构图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1 静电放电发生器简图.jpeg]] | |||
注 1:图中 Ca 是存在于发生器和周围之间的分布电容。 | 注 1:图中 Ca 是存在于发生器和周围之间的分布电容。 | ||
第361行: | 第353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24kV理想的接触放电电流波形.jpeg]] | |||
图 2 4 kV 理想的接触放电电流波形 | 图 2 4 kV 理想的接触放电电流波形 | ||
第387行: | 第379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3 ESD发生器放电电极.jpeg]] | |||
图 3 ESD 发生器放电电极 | 图 3 ESD 发生器放电电极 | ||
第503行: | 第485行: | ||
图4提供了台式设备试验布置的实例。 | 图4提供了台式设备试验布置的实例。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4实验室试验时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 | |||
图 4 实验室试验时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图 4 实验室试验时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
第516行: | 第498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5 实验室试验时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 | |||
图 5 实验室试验时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图 5 实验室试验时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
第588行: | 第534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6不接地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 | |||
图 6 不接地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图 6 不接地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7不接地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 | |||
图 7 不接地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图 7 不接地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 | ||
第723行: | 第581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8安装后试验时落地式设备试验布置实例.jpeg]] | |||
图 8 安 装 后 试 验 时 落 地 式 设 备 试 验 布 置 实 例 | 图 8 安 装 后 试 验 时 落 地 式 设 备 试 验 布 置 实 例 | ||
第1,023行: | 第853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A.1与A.2所提到的材料接触时操作者可能被充电静电电压的最大值.jpeg]] | |||
图 A.1 与 A.2 所提到的材料接触时操作者可能被充电静电电压的最大值 | 图 A.1 与 A.2 所提到的材料接触时操作者可能被充电静电电压的最大值 | ||
第1,203行: | 第1,032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1靶适配线连接到电流靶的实例.jpeg]] | |||
第1,211行: | 第1,040行: | ||
图 B.1 靶适配线连接到电流靶的实例 | 图 B.1 靶适配线连接到电流靶的实例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2电流靶正面图实例.jpeg]] | |||
说 明 : | 说 明 : | ||
pd——内电极外径; φD——地结构内径。 | pd——内电极外径; φD——地结构内径。 | ||
图 B.2 电流靶正面图实例 | 图 B.2 电流靶正面图实例 | ||
第1,241行: | 第1,069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3电流靶-衰减器-电缆链插入损耗测量的实例.jpeg]] | |||
图 B.3 电流靶-衰减器-电缆链插入损耗测量的实例 | 图 B.3 电流靶-衰减器-电缆链插入损耗测量的实例 | ||
第1,265行: | 第1,077行: | ||
靶-衰减器-电缆链的低频转移阻抗定义为注天到靶输人端的电流和电流输出端50Ω精密负载上 的电压之比(例如放置在电缆一端,替代示波器的锁载 | 靶-衰减器-电缆链的低频转移阻抗定义为注天到靶输人端的电流和电流输出端50Ω精密负载上 的电压之比(例如放置在电缆一端,替代示波器的锁载 | ||
在一次静电放电测量中如果靶的输入 就为 I 示波器显示的电压为Vocs。从显示的电压来计 | 在一次静电放电测量中如果靶的输入 就为 I 示波器显示的电压为Vocs。从显示的电压来计 算未知的电流,电压被低频率系统的转移阻抗Z,分压了。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B.4确定低频系统转换阻抗的电路图.jpeg]] | |||
图 B.4 确定低频系统转换阻抗的电路图 | 图 B.4 确定低频系统转换阻抗的电路图 | ||
第1,373行: | 第1,162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B.5静电放电发生器性能校准的典型配置.jpeg]] | |||
第1,437行: | 第1,193行: | ||
注:图C.1~图C.5 为实例,因此没有给出公差。 | 注:图C.1~图C.5 为实例,因此没有给出公差。 | ||
中央黄铜部分——大约1:1 | 中央黄铜部分——大约1:1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1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 | |||
图 C.1 同轴靶的机械图 | 图 C.1 同轴靶的机械图 | ||
第1,449行: | 第1,201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1(续).jpeg]] | |||
图 C.1(续)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2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 | |||
说 明 : | 说 明 : | ||
第1,518行: | 第1,224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3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 | |||
3 | |||
图 C.3 同轴靶的机械图 | 图 C.3 同轴靶的机械图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4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 | |||
图 C.4 同轴靶的机械图 | 图 C.4 同轴靶的机械图 | ||
第1,616行: | 第1,242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C.5 同轴靶的机械图.jpeg]] | |||
图 C.5 同轴靶的机械图 | 图 C.5 同轴靶的机械图 | ||
第1,735行: | 第1,345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1 充电电压5kV,测量距离 0.1m,弧长0.7mm,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电场.jpeg]] | |||
图 D.1 充 电 电 压 5 kV, 测量距离0 . 1m, 弧长0.7 mm, 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电场 | 图 D.1 充 电 电 压 5 kV, 测量距离0 . 1m, 弧长0.7 mm, 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电场 | ||
第1,746行: | 第1,355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2 充电电压5kV,测量距离0.1m,弧长0.5 mm,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磁场.jpeg]] | |||
图 D.2 充电电压5 kV, 测量距离0.1m, 弧长0.5 mm, 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磁场 | 图 D.2 充电电压5 kV, 测量距离0.1m, 弧长0.5 mm, 人持金属放电时的实测磁场 | ||
第1,766行: | 第1,369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3 接地平面上的半圆环.jpeg]] | |||
图 D.3 接地平面上的半圆环 | 图 D.3 接地平面上的半圆环 | ||
第1,782行: | 第1,381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4 半环上的感应电压(纵坐标改为感应电压).jpeg]] | |||
图 D.4 半环上的感应电压(纵坐标改为感应电压) | 图 D.4 半环上的感应电压(纵坐标改为感应电压) | ||
第1,794行: | 第1,391行: | ||
图 D.5 给出了测量静电放电辐射场的试验布置。 | 图 D.5 给出了测量静电放电辐射场的试验布置。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5 测量静电放电辐射场试验布置实例.jpeg]] | |||
图 D.5 测量静电放电辐射场试验布置实例 | 图 D.5 测量静电放电辐射场试验布置实例 | ||
第1,853行: | 第1,440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6 在距离环 45 cm处的电压降实测(实线)和数值仿真(点线)的比较(感应电压).jpeg]] | |||
图 D.6 在距离环45 cm 处的电压降实测(实线)和数值仿真(点线)的比较(感应电压) | 图 D.6 在距离环45 cm 处的电压降实测(实线)和数值仿真(点线)的比较(感应电压) | ||
第1,862行: | 第1,446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 D.7 45cm 处测量结果计算出的磁场值(实线)和数值仿真计算(点线)的比较.jpeg]] | |||
图 D. | 图 D.7 45 cm处测量结果计算出的磁场值(实线)和数值仿真计算(点线)的比较 | ||
D.6 用来估算由静电放电发生器产生的辐射场和感应电压的简单程序 | D.6 用来估算由静电放电发生器产生的辐射场和感应电压的简单程序 | ||
第1,885行: | 第1,467行: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8辐射场结构示意和等效电路图.jpeg]] | |||
图 D.8 辐射场结构示意和等效电路图 | 图 D.8 辐射场结构示意和等效电路图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 17626.2-2018_图D.9 磁场辐射.jpeg]] | |||
说 明 : | 说 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