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793行: 第793行:


表 6.2.9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表 6.2.9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8f9fa;"
{| class="wikitable"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rowspan="4" | 探测器的安装高度 h(m)
! rowspan="4" | 探测器的安装高度 h(m)
! colspan="6" |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d(mm)
! colspan="6" |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d(mm)
|- style="font-weight:bold;"
|-
| colspan="6" style="font-weight:normal;" | 顶棚或屋顶坡度θ
| colspan="6" | 顶棚或屋顶坡度θ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θ≤15°
| colspan="2" | θ≤15°
|  
| colspan="2" | 15°<θ≤30°
| 15°<θ≤30°
| colspan="2" | θ>30°
|  
|-
| θ>3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最小
| 最小
| 最大
| 最大
第813行: 第810行:
| 最小
| 最小
| 最大
| 最大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h≤6
| h≤6
| 30
| 30
第821行: 第818行:
| 300
| 300
| 500
| 5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6<h≤8
| 6<h≤8
| 70
| 70
第829行: 第826行:
| 400
| 400
| 600
| 6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8<h≤10
| 8<h≤10
| 100
| 100
第837行: 第834行:
| 500
| 500
| 700
| 70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color:#202122;"
|-
| 10<h≤12
| 10<h≤12
| 150
| 150
第1,495行: 第1,492行:
| 设置部位、系统形式(指湿式、干式、预作用,开式、闭式等)、<br /> 报警阀位置及数量、水泵接合器位置及数量、有无与<br />本系统相连的 屋顶消防水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
| 设置部位、系统形式(指湿式、干式、预作用,开式、闭式等)、<br /> 报警阀位置及数量、水泵接合器位置及数量、有无与<br />本系统相连的 屋顶消防水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
|}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国消防规范网 gf.1190119.com


续表 B
续表 B
第1,703行: 第1,696行:




[[文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图E 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jpeg]]
[[文件: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图E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jpeg|400px]]
 
图E 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²);
 
a、b-探测器的安装间距(m);


D<sub>1</sub>~D<sub>11</sub>(含D<sub>9</sub><sup>'</sup>)-在不同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下确定探测器安装间距a、b的极限曲线;


Y、Z-极限曲线的端点(在Y和Z两点间的曲线范围内,保护面积可得到充分利用)




== 附录 F 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 ==
== 附录 F 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 ==


[[文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图F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jpeg]]
[[文件: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图F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jpeg|400px]]


图F 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


附录 G 按梁间区域面积确定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 附录 G 按梁间区域面积确定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