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明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1,054行: | 第1,054行: | ||
=== 9.3 内部空间 === | === 9.3 内部空间 === | ||
密封装置的内部净容积应不超过100 | 密封装置的内部净容积应不超过100 cm<sup>3</sup>, 并且必要时应设置外部连接件,例如引出线或外接 端 子 。 | ||
=== 9.4 操作 === | === 9.4 操作 === | ||
第1,082行: | 第1,082行: | ||
10.2.1 设备类型 | 10.2.1 设备类型 | ||
10.2.1.1 装有普通火花装置的设备 | |||
装有普通电弧或火花装置的限制呼吸设备,或者有频繁温度循环的热表面的设备,应限制耗散功 率,使在正常运行时外壳外部测得的温度不会高于环境温度20 K。 | 装有普通电弧或火花装置的限制呼吸设备,或者有频繁温度循环的热表面的设备,应限制耗散功 率,使在正常运行时外壳外部测得的温度不会高于环境温度20 K。 | ||
第1,094行: | 第1,094行: | ||
注3:考虑温度是由于当设备断电瞬时爆炸性气体进入外壳的风险增大。考虑工作周期是由于当可燃气体或蒸气 包围外壳时设备断电的可能性增大。 | 注3:考虑温度是由于当设备断电瞬时爆炸性气体进入外壳的风险增大。考虑工作周期是由于当可燃气体或蒸气 包围外壳时设备断电的可能性增大。 | ||
10.2.1.2 不含普通火花装置的设备 | |||
不含普通电弧或火花装置,但在正常运行时有热表面的限制呼吸设备,应限制耗散功率,使外壳外 部测得的温度不超过标注的温度组别。 | 不含普通电弧或火花装置,但在正常运行时有热表面的限制呼吸设备,应限制耗散功率,使外壳外 部测得的温度不超过标注的温度组别。 | ||
第1,104行: | 第1,104行: | ||
注:验证是否符合这些工业标准不是本文件的要求。 | 注:验证是否符合这些工业标准不是本文件的要求。 | ||
在正常运行中,外壳内手动操作的普通火花装置,不使用工具(见 GB/T 3836.1 紧固件的通则)的 情况下无法触及,可以认为是无火花元件。按 GB/T 3836. | 在正常运行中,外壳内手动操作的普通火花装置,不使用工具(见 GB/T 3836.1 紧固件的通则)的 情况下无法触及,可以认为是无火花元件。按 GB/T 3836.1的文件要求,在准备的文件中应标明这些元件。 | ||
10.2.2 电池和电池组 | 10.2.2 电池和电池组 | ||
第1,114行: | 第1,112行: | ||
10.2.3 电缆引入装置和导管引入装置 | 10.2.3 电缆引入装置和导管引入装置 | ||
10.2.3.1 电缆引入装置 | |||
无论是一体的或是分开的电缆引入装置,都应符合GB/T 3836.1的要求。 | 无论是一体的或是分开的电缆引入装置,都应符合GB/T 3836.1的要求。 | ||
第1,122行: | 第1,120行: | ||
如果电缆引入装置既不是一体的也不是永久固定安装的,应符合GB/T 3836.1的要求和11.3规定 的补充试验,且设备安装说明书应提供选型和安装的信息。见第15章。 | 如果电缆引入装置既不是一体的也不是永久固定安装的,应符合GB/T 3836.1的要求和11.3规定 的补充试验,且设备安装说明书应提供选型和安装的信息。见第15章。 | ||
10.2.3.2 导管引入装置 | |||
如果导管密封装置既不是一体的也不是永久固定安装的,应符合GB/T 3836.1的要求和11.3规定 的补充试验,且设备安装说明书应提供选型和安装的信息。见第15章。 | 如果导管密封装置既不是一体的也不是永久固定安装的,应符合GB/T 3836.1的要求和11.3规定 的补充试验,且设备安装说明书应提供选型和安装的信息。见第15章。 | ||
第1,132行: | 第1,130行: | ||
10.2.5 观察窗 | 10.2.5 观察窗 | ||
10.2.5.1 粘接观察窗 | |||
采用粘接结合面的观察窗,应直接粘在外壳上与外壳构成不可分开的组件,或者粘接到一个框架 上,可以作为一个单元一起更换。 | 采用粘接结合面的观察窗,应直接粘在外壳上与外壳构成不可分开的组件,或者粘接到一个框架 上,可以作为一个单元一起更换。 | ||
10.2.5.2 衬垫式观察窗 | |||
采用衬垫确保“nR” 防爆型式的观察窗,应能直接安装到外壳壁或者外壳的盖上。带衬垫的观察窗 也可以安装在一个单独的带衬垫的框架上,然后安装到外壳壁或者外壳的盖上。 | 采用衬垫确保“nR” 防爆型式的观察窗,应能直接安装到外壳壁或者外壳的盖上。带衬垫的观察窗 也可以安装在一个单独的带衬垫的框架上,然后安装到外壳壁或者外壳的盖上。 | ||
第1,154行: | 第1,152行: | ||
10.2.8 测试接口 | 10.2.8 测试接口 | ||
10.2.8.1 通则 | |||
包含普通火花装置的设备通常应提供一个测试接口,在安装之后检查和维护期间应能测试限制呼 吸特性。 | 包含普通火花装置的设备通常应提供一个测试接口,在安装之后检查和维护期间应能测试限制呼 吸特性。 | ||
第1,162行: | 第1,160行: | ||
进行型式试验时由于压力而使外壳标称容积变化的设备,通常应配置测试接口。 | 进行型式试验时由于压力而使外壳标称容积变化的设备,通常应配置测试接口。 | ||
10.2.8.2 测试接口免除 | |||
10.2.8.2.1 灯具 | 10.2.8.2.1 灯具 | ||
第1,250行: | 第1,248行: | ||
11.1.2 非点燃元件的试验条件 | 11.1.2 非点燃元件的试验条件 | ||
11.1.2.1 通则 | |||
装置或元件应按图纸允许的最不利尺寸装配,并用设备类别所要求的爆炸性混合物将设备或元件 周围充满,要求的爆炸性混合物如下: | 装置或元件应按图纸允许的最不利尺寸装配,并用设备类别所要求的爆炸性混合物将设备或元件 周围充满,要求的爆炸性混合物如下: | ||
第1,262行: | 第1,260行: | ||
空气混合物,50 kPa(500 mbar)过压。 | 空气混合物,50 kPa(500 mbar)过压。 | ||
11.1.2.2 非点燃元件 | |||
该元件应在规定的电气负载下不少于10 s 的间隔最少动作50次,在每组10次操作后更新气体混 合物(或如需要,更频繁以确保气体混合物在非点燃元件内)。元件内或元件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不应 被点燃。 | 该元件应在规定的电气负载下不少于10 s 的间隔最少动作50次,在每组10次操作后更新气体混 合物(或如需要,更频繁以确保气体混合物在非点燃元件内)。元件内或元件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不应 被点燃。 | ||
第1,288行: | 第1,286行: | ||
11.2.3 密封装置的泄漏试验 | 11.2.3 密封装置的泄漏试验 | ||
11.2.3.1 试验设备 | |||
下列试验应使用经过预处理的样品。 | 下列试验应使用经过预处理的样品。 | ||
第1,302行: | 第1,300行: | ||
容器应能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降低液体表面的压力,使压力保持在规定的值至少2 min。试 验液体应为自来水或无离子水。 | 容器应能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降低液体表面的压力,使压力保持在规定的值至少2 min。试 验液体应为自来水或无离子水。 | ||
11.2.3.2 试验方法 | |||
应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密封装置泄漏试验: | 应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密封装置泄漏试验: | ||
第1,326行: | 第1,324行: | ||
11.3.2 外壳标称容积不因压力而变化的设备 | 11.3.2 外壳标称容积不因压力而变化的设备 | ||
11.3.2.1 有测试接口的设备 | |||
11.3.2.1.1 仅进行型式试验不另做例行试验 | 11.3.2.1.1 仅进行型式试验不另做例行试验 | ||
第1,336行: | 第1,334行: | ||
在恒温条件下,低于大气压至少0.3 kPa(相对误差0%~10% )的内部压力变为初始值的二分之一 所需的时间,应不少于90 s。 | 在恒温条件下,低于大气压至少0.3 kPa(相对误差0%~10% )的内部压力变为初始值的二分之一 所需的时间,应不少于90 s。 | ||
11.3.2.2 无测试接口设备的型式试验 | |||
在恒温条件下,低于大气压至少0.3 kPa(相对误差0%~10%)的内部压力变为初始值的二分之一 所需时间,应不少于180 s。 | 在恒温条件下,低于大气压至少0.3 kPa(相对误差0%~10%)的内部压力变为初始值的二分之一 所需时间,应不少于180 s。 | ||
第1,384行: | 第1,382行: | ||
12.2.2 试验程序 | 12.2.2 试验程序 | ||
12.2.2.1 外壳标称容积不会因压力变化的设备 | |||
12.2.2.1.1 有测试接口的设备 | 12.2.2.1.1 有测试接口的设备 | ||
第1,418行: | 第1,416行: | ||
如果利用较小压力值有困难,可以采用10倍的较大值。 | 如果利用较小压力值有困难,可以采用10倍的较大值。 | ||
12.2.2.2 外壳标称容积因压力变化的设备 | |||
外壳应承受空气压力并保持0.4 kPa 的过压,应测定维持该过压值所需的送风率(L/h)。 所测值除 以外壳净容积(L), 应不超过0.125。 | 外壳应承受空气压力并保持0.4 kPa 的过压,应测定维持该过压值所需的送风率(L/h)。 所测值除 以外壳净容积(L), 应不超过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