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雨桐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61行: | 第61行: | ||
4.6 除电池和熔 断 器 外,报 警 器 不 应 有 用 户 拆 换 或 维 修 的 元 器 件, 当 电 池 被 取 走 时,应 有 明 显 警 示 标识。 | 4.6 除电池和熔 断 器 外,报 警 器 不 应 有 用 户 拆 换 或 维 修 的 元 器 件, 当 电 池 被 取 走 时,应 有 明 显 警 示 标识。 | ||
4.7 报警器可与远程显示器等辅助设备进行通讯 , 但是报警器与这些设备通讯过程中出现断线 、短路 故障时不应影响报警器探测火灾的性能 。 | 4.7 报警器可与远程显示器等辅助设备进行通讯 , 但是报警器与这些设备通讯过程中出现断线 、短路 故障时不应影响报警器探测火灾的性能 。 | ||
第732行: | 第730行: | ||
将报警器按其正常工作位置安装在烟箱中 , 并按 5 . 1 . 4 条接通电源 , 调节烟箱 , 使报警器附近的气 流速度为 0. 2 m/s±0 . 04 m/s(第 5 . 14 条气流试验除外) , 气流温度为 23℃±5℃(第 5 . 15 条高温试验 除外) , 报警器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15 min~20 min后 , 按下述要求将烟注入烟箱中: | 将报警器按其正常工作位置安装在烟箱中 , 并按 5 . 1 . 4 条接通电源 , 调节烟箱 , 使报警器附近的气 流速度为 0. 2 m/s±0 . 04 m/s(第 5 . 14 条气流试验除外) , 气流温度为 23℃±5℃(第 5 . 15 条高温试验 除外) , 报警器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 15 min~20 min后 , 按下述要求将烟注入烟箱中: | ||
0. 015 | 0. 015 dBm<sup>-1</sup> min<sup>-1</sup> ≤Δm/Δt≤0 . 1 dBm<sup>-1</sup> min<sup>-1</sup> (光电感烟火灾报警器) | ||
0. 05 | 0. 05 min<sup>-1</sup> ≤Δy/Δt≤0 . 3 min<sup>-1</sup> (离子感烟火灾报警器) | ||
式中: | 式中: | ||
第740行: | 第738行: | ||
Δm**—**m值增量 , 单位为分贝每米(dB/m) ; | Δm**—**m值增量 , 单位为分贝每米(dB/m) ; | ||
Δy**—**y值增量 , 无量纲 ; | |||
Δt**—** 时间增量 , 单位为分钟(min) 。 | Δt**—** 时间增量 , 单位为分钟(min) 。 | ||
第802行: | 第800行: | ||
用可调稳压电源给报警器供电 , 进行下述试验: | 用可调稳压电源给报警器供电 , 进行下述试验: | ||
首先以额定电压供电 , 然后使电源电压以每分钟不大于 0. 1 V 的速率下降 , | 首先以额定电压供电 , 然后使电源电压以每分钟不大于 0. 1 V 的速率下降 , 观察报警器能否发出故障信号,并记录发出故障信号时的电压值(故障电压) 。 | ||
5 . 4 . 3 要求 | 5 . 4 . 3 要求 | ||
第936行: | 第932行: | ||
=== 5.1 1 方位试验 === | === 5.1 1 方位试验 === | ||
5.1 1 . 1 目的 | |||
检验报警器在不同方位上的进烟性能 , 并确定报警器的 " 最有利”和 " 最不利”响应方位 。 | 检验报警器在不同方位上的进烟性能 , 并确定报警器的 " 最有利”和 " 最不利”响应方位 。 | ||
5.1 1 . 2 方法 | |||
按 5 . 2 条规定 , 在报警器的不同方位上测量 8 次响应阈值 , 每测完 1 次 , 报警器应按同一方向绕其 垂直轴线旋转 | 按 5 . 2 条规定 , 在报警器的不同方位上测量 8 次响应阈值 , 每测完 1 次 , 报警器应按同一方向绕其 垂直轴线旋转 45°。将报警器的最大和最小响应阈值的方位记录下来 。 在以后的试验中 , 这两个方位 分别称为 “最不利”和 “最有利”方位 。 | ||
最大响应阈值用 ymax或 mmax表示 , 最小响应阈值用 ymin 或 mmin 表示 。 | 最大响应阈值用 ymax或 mmax表示 , 最小响应阈值用 ymin 或 mmin 表示 。 | ||
5.1 1 . 3 要求 | |||
响应阈值比 ymax : ymin 或 mmax :mmin 应不大于 1 . 6 。 | 响应阈值比 ymax : ymin 或 mmax :mmin 应不大于 1 . 6 。 | ||
5.1 1 . 4 试验设备 | |||
烟箱 。 | 烟箱 。 | ||
第1,386行: | 第1,382行: | ||
表 2 报警器动作时的火灾参数记录表 | 表 2 报警器动作时的火灾参数记录表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试验火 | |||
| SH1 | 2 | ! 报警器编号 | ||
| SH2 | 2 | ! △T/℃ | ||
| SH3 | 2 | ! m/(dB/m) | ||
| SH4 | 2 | ! y | ||
| 注 : 1 如果报警器在试验结束时未动作 或试验结束后才动作 , 则应在备注栏内说明 。 | ! 备 注 | ||
|- | |||
| SH1 | |||
| 2 <br />8 <br />15 <br />16 | |||
| | |||
| | |||
| | |||
| | |||
|- | |||
| SH2 | |||
| 2 <br />8 <br />15 <br />16 | |||
| | |||
| | |||
| | |||
| | |||
|- | |||
| SH3 | |||
| 2 <br />8 <br />15 <br />16 | |||
| | |||
| | |||
| | |||
| | |||
|- | |||
| SH4 | |||
| 2 <br />8 <br />15 <br />16 | |||
| | |||
| | |||
| | |||
| | |||
|- | |||
| colspan="6" | 注 : 1 如果报警器在试验结束时未动作 或试验结束后才动作 , 则应在备注栏内说明 。 <br />2 试验火的布置以及燃料的数量和材质应保证试验火的有效性和再现性 。 为此 , m或 y 、m/y、ΔG/Go 等火<br />灾参数满足试验结束时的规定值 。如果这些火灾参数的任一数值不满足要求 , 则 该 试 验 火 无 效 , 须 重 新 试验 。 | |||
|} | |||
将报警器对某种试验火动作时的 m、y 和 ΔT等火灾参数规定为火灾报警坐标值 , 这些坐标值构成 该坐标系中的火灾报警点 , 如果 4 只报警器的火灾报警点都位于最小长方体内 , 则报警器为 I 级灵敏 度 。如果 4 只报警器的火灾报警点都位于中等长方体内 , 但不是所有的火灾报警点都落在最小长方体 内 , 则报警器为 Ⅱ级灵敏度 。如果 4 只报警器的火灾报警点都位于最大长方体内 , 但不是所有火灾报警 点都落在中等或最小长方体内 , 则报警器为 Ⅲ级灵敏度 , 试验所得报警器的灵敏度级别用“√ ”号记载在 表 3 相应的栏中 。 | 将报警器对某种试验火动作时的 m、y 和 ΔT等火灾参数规定为火灾报警坐标值 , 这些坐标值构成 该坐标系中的火灾报警点 , 如果 4 只报警器的火灾报警点都位于最小长方体内 , 则报警器为 I 级灵敏 度 。如果 4 只报警器的火灾报警点都位于中等长方体内 , 但不是所有的火灾报警点都落在最小长方体 内 , 则报警器为 Ⅱ级灵敏度 。如果 4 只报警器的火灾报警点都位于最大长方体内 , 但不是所有火灾报警 点都落在中等或最小长方体内 , 则报警器为 Ⅲ级灵敏度 , 试验所得报警器的灵敏度级别用“√ ”号记载在 表 3 相应的栏中 。 | ||
第1,408行: | 第1,435行: | ||
表 3 报警器灵敏度级别 | 表 3 报警器灵敏度级别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H1 | | ! 试验火 !! I 级 !! Ⅱ 级 !! Ⅲ级 !! 备注 | ||
| SH2 | | |||
| SH3 | | |- | ||
| SH4 | | | SH1 || || || || | ||
|- | |||
| SH2 || || || || | |||
|- | |||
| SH3 || || || || | |||
|- | |||
| SH4 || || || || | |||
|} | |||
5 . 28 . 4 燃烧试验室和测量仪器 | 5 . 28 . 4 燃烧试验室和测量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