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GB 16280-2014: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135行: 第135行:
**—** 大于 1 m ,且不大于 3 m ;
**—** 大于 1 m ,且不大于 3 m ;


**—** 大于 3 m 时 ,分布定位式探测器的每个感温元件应能按部位识别 , 分区定位式探测器的
**—** 大于 3 m 时 ,分布定位式探测器的每个感温元件应能按部位识别 , 分区定位式探测器的每个感温元件应能按分区识别 ,且每一分区敏感部件的长度不应大于 100 m。
 
每个感温元件应能按分区识别 ,且每一分区敏感部件的长度不应大于 100 m。


注 : 标准报警长度是指探测器符合本标准探测器动作性能要求所需的最短受热长度 。
注 : 标准报警长度是指探测器符合本标准探测器动作性能要求所需的最短受热长度 。
第145行: 第143行:
4.2.3. 1 每只探测器敏感部件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4.2.3. 1 每只探测器敏感部件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a) 分布式光纤 线 型 感 温 火 灾 探 测 器 和 光 纤 光 栅 线 型 感 温 火 灾 探 测 器 敏 感 部 件 总 长 度 不 大 于 10 km ;
a) 分布式光纤 线 型 感 温 火 灾 探 测 器 和 光 纤 光 栅 线 型 感 温 火 灾 探 测 器 敏 感 部 件 总 长 度 不 大 于10 km ;


b) 空 气 管 式 线 型 感 温 火 灾 探 测 器 单 个 敏 感 部 件 长 度 应 在 20 m ~ 100 m 之 间 , 总 长 度 不 大
b) 空 气 管 式 线 型 感 温 火 灾 探 测 器 单 个 敏 感 部 件 长 度 应 在 20 m ~ 100 m 之 间 , 总 长 度 不 大 于800 m ;
 
800 m ;


c)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和线式多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敏感部件总长度不大于 2 km。
c)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和线式多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敏感部件总长度不大于 2 km。
第315行: 第311行:
表 1 定温和差定温探测器设定动作温度和不动作温度要求 单位为摄氏度
表 1 定温和差定温探测器设定动作温度和不动作温度要求 单位为摄氏度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探测器动作温度 | 探测器不动作温度 |
|-
| 60 | 40 |
! 探测器动作温度 !! 探测器不动作温度
| 70 | 45 |
 
| 85 | 60 |
|-
| 105 | 75 |
| 60 || 40
| 138 | 85 |
 
| 180 | 108 |
|-
| 注 : 产品的允许使用环境最高温度不超过不动作温度 。 | |
| 70 || 45
 
|-
| 85 || 60
 
|-
| 105 || 75
 
|-
| 138 || 85
 
|-
| 180 || 108
 
|-
| 注 : 产品的允许使用环境最高温度不超过不动作温度。 ||  
 
|}


4.5. 1.2 探测器动作温度误差不应大于设定值的 10% ,且不大于制造商标称的最小误差 。
4.5. 1.2 探测器动作温度误差不应大于设定值的 10% ,且不大于制造商标称的最小误差 。
第334行: 第347行:
表 2 定温和差定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要求
表 2 定温和差定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要求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探测器动作温度(T) | 探测器响应时间 s |
|-
| 60≤T<85 | ≤15 |
! 探测器动作温度(T) ℃ !! 探测器响应时间 s
| 85≤T<100 | ≤30 |
|-
| T≥100 | ≤45 |
| 60≤T<85 || ≤15
|-
| 85≤T<100 || ≤30
|-
| T≥100 || ≤45
|}


4.5.2 差温探测器
4.5.2 差温探测器
第347行: 第365行:
表 3 差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要求
表 3 差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要求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升温速率 ℃/min | 响应时间下限值 s | 响应时间上限值 s |
|-
| 10 | 30 | 180 |
! 升温速率 ℃/min !! 响应时间下限值 s !! 响应时间上限值 s
| 20 | 22. 5 | 95 |
 
| 30 | 15 | 70 |
|-
| 10 || 30 || 180
 
|-
| 20 || 22.5 || 95
 
|-
| 30 || 15 || 70
 
|}


4.5.3 差定温探测器
4.5.3 差定温探测器
第364行: 第391行:
表 4 不动作试验要求敏感部件的长度
表 4 不动作试验要求敏感部件的长度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探测器类别 | 敏感部件长度 1 | 敏感部件长度 2 | 敏感部件长度 3 |
! 探测器类别
| 缆式线型 感温火灾探测器 | 0. 1倍制造商标称 最大使用长度 | 0. 4倍制造商标称 最大使用长度 | 0. 9倍制造商标称 最大使用长度 |
! 敏感部件长度 1
| 空气管式线型 感温火灾探测器 |
! 敏感部件长度 2
| 线式多点型 感温火灾探测器 |
! 敏感部件长度 3
| 分布式光纤线型 感温火灾探测器 | 3倍标准报警长度 | | |
|-
| 光纤光栅线型 感温火灾探测器 |
| 缆式线型 感温火灾探测器
| rowspan="3" | 0. 1倍制造商标称 最大使用长度
| rowspan="3" | 0. 4倍制造商标称 最大使用长度
| rowspan="3" | 0. 9倍制造商标称 最大使用长度
|- style="text-align:left;"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空气管式线型 感温火灾探测器
|- style="text-align:left;"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线式多点型 感温火灾探测器
|-
| 分布式光纤线型 感温火灾探测器
| rowspan="2" colspan="3" | 3倍标准报警长度
|- style="text-align:left;"
| style="text-align:center;" | 光纤光栅线型 感温火灾探测器
|}


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敏感部件最大使用长度按式(1)计算 :
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敏感部件最大使用长度按式(1)计算 :


Lmax=Ldmax/Nchn ……………………………( 1 )
L<sub>max</sub>=L<sub>dmax</sub>/N<sub>chn</sub> ……………………………( 1 )


式中 :
式中 :


Lmax**—** 敏感部件最大使用长度 ;
L<sub>max</sub>**—** 敏感部件最大使用长度 ;


Ldmax**—** 制造商标称的探测器敏感部件的最大使用长度 ;
L<sub>dmax</sub>**—** 制造商标称的探测器敏感部件的最大使用长度 ;


Nchn**—** 通道数 。
N<sub>chn</sub>**—** 通道数 。


=== 4.7 差温报警不动作性能 ===
=== 4.7 差温报警不动作性能 ===
第395行: 第435行:
=== 4.8 响应时间及一致性 ===
=== 4.8 响应时间及一致性 ===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 ,将探测器任一段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立即置于温度为 T1 ±2 ℃的环境温 度中 ,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应满足表 2 的要求 ,且任意两只探测器的响应时间相差不应大于 5 s。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 ,将探测器任一段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立即置于温度为 T<sub>1</sub> ±2 ℃的环境温 度中 ,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应满足表 2 的要求 ,且任意两只探测器的响应时间相差不应大于 5 s。


T1 按式(2)计算 :
T<sub>1</sub> 按式(2)计算 :


T1 = 1. 4 × Ta ………………( 2 )
T<sub>1</sub> = 1. 4 × T<sub>a</sub> ………………( 2 )


式中 :
式中 :


Ta**—** 定温或差定温探测器设定动作温度 。
T<sub>a</sub>**—** 定温或差定温探测器设定动作温度 。


=== 4.9 定位性能 ===
=== 4.9 定位性能 ===
第421行: 第461行:
表 5 高温运行、低温运行动作性能环境温度要求
表 5 高温运行、低温运行动作性能环境温度要求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适用环境温度范围 | 环境温度条件 ℃ | |
! rowspan="2" | 适用环境温度范围
| 低温 | 高温 |
! colspan="2" | 环境温度条件 ℃
| A | -10±3 | (Tna -2) ±2 |
|-
| B | -40±3 | (Tna -2) ±2 |
| 低温
| C | -10±3 | 50±2 |
| 高温
| D | -40±3 | 50±2 |
|-
| E | -10±3 | 70±2 |
| A
| F | -40±3 | 70±2 |
| -10±3
| 注 : A、B **** 设定动作温度不大于 70 ℃的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C、D **** 差温探测器 ,设定动作温度为 85 ℃的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E、F **** 差温探测器 ,设定动作温度不小于 105 ℃的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Tna **** 不动作温度 。 | | |
| (T<sub>na</sub> -2) ±2
|-
| B
| -40±3
| (T<sub>na</sub> -2) ±2
|-
| C
| -10±3
| 50±2
|-
| D
| -40±3
| 50±2
|-
| E
| -10±3
| 70±2
|-
| F
| -40±3
| 70±2
|- style="text-align:left;"
| colspan="3" | 注 : A、B — 设定动作温度不大于 70 ℃的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br />C、D — 差温探测器 ,设定动作温度为 85 ℃的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br />E、F — 差温探测器 ,设定动作温度不小于 105 ℃的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br />T<sub>na</sub> — 不动作温度 。
|}


4. 10.2 定温探测器
4. 10.2 定温探测器


根据制造商标称的适用环境温度等级 ,在 25 ℃ ±2 ℃的起始温度条件下 ,将敏感部件和信号处理 器单元以不大于 1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表 5要求的高温环境温度条件下 ,并保持 4 h(具有多通道 的探测器 ,任意选取一个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进行高温运行动作性能试验 ,其余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置 于正常大气条件下) ,升温和保持期间 ,探测器不应发出火灾报警或故障信号 。在保持试验环境温度不 变的条件下 ,对探测器任一段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选定试验通道配接的任 一 段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 , 以 5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T2 ±5℃并保持恒定 30 s,期间探测器 应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
根据制造商标称的适用环境温度等级 ,在 25 ℃ ±2 ℃的起始温度条件下 ,将敏感部件和信号处理 器单元以不大于 1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表 5要求的高温环境温度条件下 ,并保持 4 h(具有多通道 的探测器 ,任意选取一个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进行高温运行动作性能试验 ,其余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置 于正常大气条件下) ,升温和保持期间 ,探测器不应发出火灾报警或故障信号 。在保持试验环境温度不 变的条件下 ,对探测器任一段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选定试验通道配接的任 一 段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 , 以 5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T<sub>2</sub> ±5℃并保持恒定 30 s,期间探测器 应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


T2 按式(3)计算 :
T<sub>2</sub> 按式(3)计算 :


T2 = 1. 2 × Ta ………………( 3 )
T<sub>2</sub> = 1. 2 × T<sub>a</sub> ………………( 3 )


4. 10.3 差温探测器
4. 10.3 差温探测器
第453行: 第516行:
4. 11. 1 定温探测器
4. 11. 1 定温探测器


在 25 ℃ ±2 ℃的条件下 ,根据制造商标称的适用环境温度等级将敏感部件和信号处理器单元以不 大于 1 ℃/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表 5要求的低温环境温度条件下 ,并保持 4 h(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 任意选取一个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进行低温运行动作性能试验 ,其余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置于正常大 气条件下) , 降温和保持期间 ,探测器不应发出火灾报警或故障信号 。在保持试验环境温度不变的条件 下 ,对探测器任一段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选定试验通道配接的任一段标准 报 警长度的敏感部件) , 以 5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T2 ±5℃并保持恒定 30 s,期间探测器应发出火 灾报警信号 。T2 按式(3)计算 。
在 25 ℃ ±2 ℃的条件下 ,根据制造商标称的适用环境温度等级将敏感部件和信号处理器单元以不 大于 1 ℃/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表 5要求的低温环境温度条件下 ,并保持 4 h(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 任意选取一个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进行低温运行动作性能试验 ,其余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置于正常大 气条件下) , 降温和保持期间 ,探测器不应发出火灾报警或故障信号 。在保持试验环境温度不变的条件 下 ,对探测器任一段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选定试验通道配接的任一段标准 报 警长度的敏感部件) , 以 5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T<sub>2</sub> ±5℃并保持恒定 30 s,期间探测器应发出火 灾报警信号 。T<sub>2</sub> 按式(3)计算 。


4. 11.2 差温探测器
4. 11.2 差温探测器


在 25 ℃ ±2 ℃的条件下 ,根据制造商标称的适用环境温度等级将敏感部件和信号处理器单元以不 大于 1 ℃/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表 5要求的低温环境温度条件下 ,并保持 4 h(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 任意选取一个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进行低温运行动作性能试验 ,其余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置于正常大 气条件下) , 降温和保持期间 ,探测器不应发出火灾报警或故障信号 。在保持试验环境温度不变的条件 下 ,对探测器任一段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选定试验通道配接的任一段标准 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 , 以 10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 ,探测器应在 5 min内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
在 25 ℃ ±2 ℃的条件下 ,根据制造商标称的适用环境温度等级将敏感部件和信号处理器单元以不 大于 1 ℃/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表 5要求的低温环境温度条件下 ,并保持 4 h(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 任意选取一个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进行低温运行动作性能试验 ,其余通道配接的敏感部件置于正常大 气条件下) , 降温和保持期间 ,探测器不应发出火灾报警或故障信号 。在保持试验环境温度不变的条件 下 ,对探测器任一段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具有多通道的探测器 ,选定试验通道配接的任一段标准 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 , 以 10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 ,探测器应在 5 min内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
第489行: 第550行:
表 6 高温暴露耐受试验环境温度要求
表 6 高温暴露耐受试验环境温度要求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探测器类别及敏感部件 | | 环境温度 ℃ |
! colspan="2" | 探测器类别及敏感部件
| 定温和差定温 | | (TLow -4) ±2 |
! 环境温度 ℃
| 差温 | C、D | 50±2 |
|-
| E、F | 70±2 |
| colspan="2" | 定温和差定温
| 注 : C、D**—** 差温探测器 ,设定动作温度为 85 ℃的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E、F**—** 差温探测器 ,设定动作温度不小于 105 ℃的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TLow **** 设定动作温度下限 。 | | |
| (T<sub>Low</sub> -4) ±2
|-
| rowspan="2" | 差温
| C、D
| 50±2
|-
| E、F
| 70±2
|- style="text-align:left;"
| colspan="3" | 注 : C、D**—** 差温探测器 ,设定动作温度为 85 ℃的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br />E、F**—** 差温探测器 ,设定动作温度不小于 105 ℃的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br />T<sub>Low</sub> — 设定动作温度下限 。
|}


=== 4.17 电磁兼容性能 ===
=== 4.17 电磁兼容性能 ===
第503行: 第574行:
表 7 电磁兼容性试验条件
表 7 电磁兼容性试验条件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射频电磁场辐射 抗扰度试验 | 场强/(V/m) | 10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参数
| 频率范围/MHz | 80~ 1 000 |
! 试验条件
| 扫描速率/(10 oct/s) | ≤1. 5× 10- 3 |
! 工作状态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 骚扰抗扰度试验 | 频率范围/MHz | 0. 15~ 80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4" | 射频电磁场辐射 抗扰度试验
| 电压/dBμV | 140 |
| 场强/(V/m)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10
| 静电放电 抗扰度试验 | 放电电压/kV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试样)8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4" | 正常监视状态
| 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试样和耦合板)6 |
|-
| 放电极性 | 正 、负 |
| 频率范围/MHz
| 放电间隔/s | ≥1 |
| 80~ 1 000
| 每点放电次数 | 10 |
|-
| 扫描速率/(10 oct/s)
| ≤1. 5× 10<sup>-3</sup>
|-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rowspan="3"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 骚扰抗扰度试验
| 频率范围/MHz
| 0. 15~ 80
| rowspan="3" | 正常监视状态
|-
| 电压/dBμV
| 140
|-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rowspan="5" | 静电放电 抗扰度试验
| rowspan="2" | 放电电压/kV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试样)8
| rowspan="5" | 正常监视状态
|-
| 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试样和耦合板)6
|-
| 放电极性
| 正 、负
|-
| 放电间隔/s
| ≥1
|-
| 每点放电次数
| 10
|}


表 7 (续)
表 7 (续)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抗扰度试验 | 瞬变脉冲电压/kV | AC 电源线 | 2× (1±0. 1)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参数
| 其他连接线 | 1× (1±0. 1) |
! colspan="2" | 试验条件
| 重复频率/kHz | AC 电源线 | 2. 5× (1±0. 2) |
! 工作状态
| 其他连接线 | 5× (1±0. 2) |
|-
| 极性 | 正 、负 | |
| rowspan="6"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抗扰度试验
| 时间 | 每次 1 min | |
| rowspan="2" | 瞬变脉冲电压/kV
| 浪涌(冲击) 抗扰度试验 | 浪涌(冲击)电压/kV | AC 电源线 | 线-线 1× (1±0. 1) | 正常监视状态 |
| AC 电源线
| 线-地 2× (1±0. 1) |
| 2× (1±0. 1)
| 其他连接线 | 线-地 1× (1±0. 1) |
| rowspan="6" | 正常监视状态
| 极性 | 正 、负 | |
|-
| 试验次数 | 5 | |
| 其他连接线
|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 稳定持续 磁场强度/(A/m) | 30 | | 正常监视状态 |
| 1× (1±0. 1)
|-
| rowspan="2" | 重复频率/kHz
| AC 电源线
| 2. 5× (1±0. 2)
|-
| 其他连接线
| 5× (1±0. 2)
|-
| 极性
| colspan="2" | 正 、负
|-
| 时间
| colspan="2" | 每次 1 min
|-
| rowspan="5" | 浪涌(冲击) 抗扰度试验
| rowspan="3" | 浪涌(冲击)电压/kV
| rowspan="2" | AC 电源线
| 线-线 1× (1±0. 1)
| rowspan="5" | 正常监视状态
|-
| 线-地 2× (1±0. 1)
|-
| 其他连接线
| 线-地 1× (1±0. 1)
|-
| 极性
| colspan="2" | 正 、负
|-
| 试验次数
| colspan="2" | 5
|-
|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 稳定持续 磁场强度/(A/m)
| colspan="2" | 30
| 正常监视状态
|}


=== 4.18 小尺寸高温响应性能 ===
=== 4.18 小尺寸高温响应性能 ===
第547行: 第687行:
表 8 SO2 腐蚀(耐久)试验条件
表 8 SO2 腐蚀(耐久)试验条件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试验名称 | 试验条件 | | | | |
! 试验名称
| SO2 腐蚀 (耐久)试验 | 温度 ℃ | SO2 体积分数 | 相对湿度 % | 持续时间 d | 工作状态 |
! colspan="5" | 试验条件
| 25±2 | (25±5) × 10- 6 | 90~ 96 | 21 | 不通电 |
|-
| rowspan="2" | SO2 腐蚀 (耐久)试验
| 温度 ℃
| SO2 体积分数
| 相对湿度 %
| 持续时间 d
| 工作状态
|-
| 25±2
| (25±5) × 10<sup>-6</sup>
| 90~ 96
| 21
| 不通电
|}


4.20 盐雾腐蚀(耐久)耐受性能
4.20 盐雾腐蚀(耐久)耐受性能
第559行: 第712行:
表 9 盐雾腐蚀(耐久)试验条件
表 9 盐雾腐蚀(耐久)试验条件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 |
|-
| 试验名称 | 试验条件 | | | | |
! 试验名称
| 盐雾腐蚀 (耐久)试验 | 温度 ℃ | 氯化钠质量分数 | 相对湿度 % | 持续时间 h | 工作状态 |
! colspan="5" | 试验条件
| 40±2 | (5±1) × 10- 2 | 90~ 96 | (2+22) × 3 | 不通电 |
|-
| rowspan="2" | 盐雾腐蚀 (耐久)试验
| 温度 ℃
| 氯化钠质量分数
| 相对湿度 %
| 持续时间 h
| 工作状态
|-
| 40±2
| (5±1) × 10- 2
| 90~ 96
| (2+22) × 3
| 不通电
|}


== 5 试验方法 ==
== 5 试验方法 ==
第639行: 第805行:
表 10 可恢复式差、定温探测器试验程序
表 10 可恢复式差、定温探测器试验程序


|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
|-
| 序 号 | 章 条 | 试 验 项 目 | 探 测 器 编 号 | | |
! rowspan="2" | 序 号
| 1 | 2 | 3 |
! rowspan="2" | 章 条
| 1 | 5. 1. 8 | 试验前检查试验 | √ | √ | √ |
! rowspan="2" | 试 验 项 目
| 2 | 5. 2 | 基本功能试验 | √ | √ | √ |
! colspan="3" | 探 测 器 编 号
| 3 | 5. 3 | 电源性能试验 | √ | | |
|-
| 4 | 5. 4 | 标准温度的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a | √ | √ | √ |
| 1
| 5 | 5. 5 | 标准温度的差温报警动作性能试验b | √ | √ | √ |
| 2
| 6 | 5. 6 | 定温报警不动作试验a | √ | √ | √ |
| 3
| 7 | 5. 7 | 差温报警不动作试验b | √ | √ | √ |
|-
| 8 | 5. 8 | 响应时间及一致性试验a | √ | √ | √ |
| 1
| 9 | 5. 9 | 定位性能试验 e | | √ | |
| 5. 1. 8
| 10 | 5. 10 | 高温运行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a | √ | | |
| 试验前检查试验
| 11 | 5. 11 | 高温运行差温报警动作性能试验b | √ | | |
| √
| √
| √
|-
| 2
| 5. 2
| 基本功能试验
| √
| √
| √
|-
| 3
| 5. 3
| 电源性能试验
| √
|  
|  
|-
| 4
| 5. 4
| 标准温度的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a
| √
| √
| √
|-
| 5
| 5. 5
| 标准温度的差温报警动作性能试验b
| √
| √
| √
|-
| 6
| 5. 6
| 定温报警不动作试验a
| √
| √
| √
|-
| 7
| 5. 7
| 差温报警不动作试验b
| √
| √
| √
|-
| 8
| 5. 8
| 响应时间及一致性试验a
| √
| √
| √
|-
| 9
| 5. 9
| 定位性能试验 e
|  
| √
|  
|-
| 10
| 5. 10
| 高温运行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a
| √
|  
|  
|-
| 11
| 5. 11
| 高温运行差温报警动作性能试验b
| √
|  
|  
|}


表 10 (续)
表 10 (续)


|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
|-
| 序 号 | 章 条 | 试 验 项 目 | 探 测 器 编 号 | | |
! rowspan="2" | 序 号
| 1 | 2 | 3 |
! rowspan="2" | 章 条
| 12 | 5. 12 | 低温运行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a | √ | | |
! rowspan="2" | 试 验 项 目
| 13 | 5. 13 | 低温运行差温报警动作性能试验b | √ | | |
! colspan="3" | 探 测 器 编 号
| 14 | 5. 14 | 环境温度变化条件下的响应性能试验a, c | √ | | |
|-
| 15 | 5. 15 | 抗拉试验 | | | √ |
| 1
| 16 | 5. 16 | 冷弯试验 | | | √ |
| 2
| 17 | 5. 17 | 交变湿热(运行)试验 | √ | | |
| 3
| 18 | 5. 18 | 高温暴露耐受试验 | | | √ |
|-
| 19 | 5. 19 | 绝缘电阻试验 | | √ | |
| 12
| 20 | 5. 20 | 电气强度试验 | | √ | |
| 5. 12
| 21 | 5. 21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 √ | |
| 低温运行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sup>a</sup>
| 22 | 5. 22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 √ | |
| √
| 23 | 5. 23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 √ | |
|  
| 24 | 5. 24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 √ | |
|  
| 25 | 5. 25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 √ | |
|-
| 26 | 5. 26 |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 | √ | |
| 13
| 27 | 5. 27 | 小尺寸高温响应性能试验d | √ | | |
| 5. 13
| 28 | 5. 28 | SO2 腐蚀(耐久)试验 | √ | | |
| 低温运行差温报警动作性能试验<sup>b</sup>
| 29 | 5. 29 | 盐雾腐蚀(耐久)试验 | √ | | |
| √
| 注 1: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空气管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线式多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1 号试样按表 4 中 要求随机选取长度为 “敏感部件长度 1”的 敏 感 部 件 , 2 号 试 样 按 表 4 要 求 随 机 选 取 长 度 为 “敏 感 部 件 长 度 2”的敏感部件 ,3 号试样按表 4要求随机选取长度为 “敏感部件长度 3”的敏感部件进行 5. 6、5. 7试验 。 注 2: 在 1 号试样的敏感部件中随机抽取长度为 1. 5倍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作为试样 1-1进行 SO2 腐蚀(耐 久)试验 。 注 3: 在 1 号试样的敏感部件中另外随机抽取长度为 1. 5倍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作为试样 1-2进行盐雾腐蚀 (耐久)试验 。 注 4: “√ “表示进行该项试验 。 | | | | | |
|  
| a 适用于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b 适用于差温 、差定温探测器 。 c 适用于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空气管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线式多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 d 适用于标准报警长度不大于 1 m 的探测器 。 e 适用于分布定位探测器和分区定位探测器 。 | | | | | |
|  
|-
| 14
| 5. 14
| 环境温度变化条件下的响应性能试验<sup>a, c</sup>
| √
|  
|  
|-
| 15
| 5. 15
| 抗拉试验
|  
|  
| √
|-
| 16
| 5. 16
| 冷弯试验
|  
|  
| √
|-
| 17
| 5. 17
| 交变湿热(运行)试验
| √
|  
|  
|-
| 18
| 5. 18
| 高温暴露耐受试验
|  
|  
| √
|-
| 19
| 5. 19
| 绝缘电阻试验
|  
| √
|  
|-
| 20
| 5. 20
| 电气强度试验
|  
| √
|  
|-
| 21
| 5. 21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 √
|  
|-
| 22
| 5. 22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 √
|  
|-
| 23
| 5. 23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 √
|  
|-
| 24
| 5. 24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 √
|  
|-
| 25
| 5. 25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 √
|  
|-
| 26
| 5. 26
|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  
| √
|  
|-
| 27
| 5. 27
| 小尺寸高温响应性能试验<sup>d</sup>
| √
|  
|  
|-
| 28
| 5. 28
| SO2 腐蚀(耐久)试验
| √
|  
|  
|-
| 29
| 5. 29
| 盐雾腐蚀(耐久)试验
| √
|  
|  
|-
| colspan="6" | 注 1: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空气管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线式多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1 号试样按表 4 中 要求随机选取长度为 “敏感部件长度 1”的 敏 感 部 件 , <br />2 号 试 样 按 表 4 要 求 随 机 选 取 长 度 为 “敏 感 部 件 长 度 2”的敏感部件 ,3 号试样按表 4要求随机选取长度为 “敏感部件长度 3”的敏感部件进行 5. 6、5. 7试验 。 <br />注 2: 在 1 号试样的敏感部件中随机抽取长度为 1. 5倍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作为试样 1-1进行 SO2 腐蚀(耐 久)试验 。 <br />注 3: 在 1 号试样的敏感部件中另外随机抽取长度为 1. 5倍标准报警长度的敏感部件作为试样 1-2进行盐雾腐蚀 (耐久)试验 。 <br />注 4: “√ “表示进行该项试验 。
|-
| colspan="6" | <sup>a</sup> 适用于定温 、差定温探测器 。 <br /><sup>b</sup> 适用于差温 、差定温探测器 。 <br /><sup>c</sup> 适用于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空气管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线式多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 <br /><sup>d</sup> 适用于标准报警长度不大于 1 m 的探测器 。 <sup>e</sup> 适用于分布定位探测器和分区定位探测器 。
|}


表 11 不可恢复式定温探测器试验程序
表 11 不可恢复式定温探测器试验程序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序 号 | 章 条 | 试 验 项 目 | 探测器编号 | |
! 序 号
| 1 | 5. 1. 8 | 试验前检查试验 | 1~ 24 | |
! 章 条
| 2 | 5. 2 | 基本功能试验 | 1~ 24 | |
! 试 验 项 目
| 3 | 5. 3 | 电源性能试验 | 1 | |
! 探测器编号
| 4 | 5. 4 | 标准温度的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 | 1~ 3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 | 5. 6 | 定温报警不动作试验 | 4~ 6 | |
| 1
| 6 | 5. 8 | 响应时间及一致性试验 | 4~ 6 | |
| 5. 1. 8
| 7 | 5. 9 | 定位性能试验a | 7 | |
| 试验前检查试验
| 8 | 5. 10 | 高温运行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 | 8 | |
| 1~ 24
| 9 | 5. 12 | 低温运行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 | 9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 | 5. 15 | 抗拉试验 | 10 | |
| 2
| 11 | 5. 16 | 冷弯试验 | 11 | |
| 5. 2
| 12 | 5. 17 | 交变湿热(运行)试验 | 12 | |
| 基本功能试验
| 13 | 5. 18 | 高温暴露耐受试验 | 13 | |
| 1~ 24
| 14 | 5. 19 | 绝缘电阻试验 | 14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5 | 5. 20 | 电气强度试验 | 15 | |
| 3
| 16 | 5. 21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16 | |
| 5. 3
| 17 | 5. 22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17 | |
| 电源性能试验
| 18 | 5. 23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18 | |
| 1
| 19 | 5. 24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19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5. 25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20 | |
| 4
| 21 | 5. 26 |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 21 | |
| 5. 4
| 22 | 5. 27 | 小尺寸高温响应性能试验b | 22 | |
| 标准温度的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
| 23 | 5. 28 | SO2 腐蚀(耐久)试验 | 23 | |
| 1~ 3
| 24 | 5. 29 | 盐雾腐蚀(耐久)试验 | 24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a 适用于分布定位探测器和分区定位探测器 。 b 适用于标准报警长度不大于 1 m 的探测器 。 | | | | |
| 5
 
| 5. 6
| 定温报警不动作试验
| 4~ 6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6
| 5. 8
| 响应时间及一致性试验
| 4~ 6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 5. 9
| 定位性能试验<sup>a</sup>
| 7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8
| 5. 10
| 高温运行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
| 8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9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5. 1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低温运行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
| 9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
| 5. 15
| 抗拉试验
| 1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1
| 5. 16
| 冷弯试验
| 1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2
| 5. 17
| 交变湿热(运行)试验
| 1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3
| 5. 18
| 高温暴露耐受试验
| 13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4
| 5. 19
| 绝缘电阻试验
| 14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5
| 5. 20
| 电气强度试验
| 15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6
| 5. 21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16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7
| 5. 22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17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8
| 5. 23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18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9
| 5. 24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19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0
| 5. 25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20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1
| 5. 26
|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 2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2
| 5. 27
| 小尺寸高温响应性能试验<sup>b</sup>
| 2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3
| 5. 28
| SO<sub>2</sub> 腐蚀(耐久)试验
| 23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24
| 5. 29
| 盐雾腐蚀(耐久)试验
| 24
|-
| colspan="4" | <sup>a</sup> 适用于分布定位探测器和分区定位探测器 。 <sup>b</sup> 适用于标准报警长度不大于 1 m 的探测器 。
|}
5.2.5 探测报警型探测器附加功能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
5.2.5 探测报警型探测器附加功能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


第817行: 第1,273行:
5.9.4 分布式光纤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继续重复 5. 9. 1. 3 试验不少于 6 次后 ,根据记录的报警部位值 或部位区间起始值(以 m 为单位)按式(4)计算标准偏差 σ(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 1位) 。
5.9.4 分布式光纤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继续重复 5. 9. 1. 3 试验不少于 6 次后 ,根据记录的报警部位值 或部位区间起始值(以 m 为单位)按式(4)计算标准偏差 σ(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 1位) 。


………………( 4 )
<math>\sigma=\sqrt{\frac{1}{n-1}\sum_{i=1}^n[x_i-M(x)]^2}</math>  ………………( 4 )


式中 :
式中 :


xi **—** 报警位置值或位置区间起始值 ;
x<sub>i</sub> **—** 报警位置值或位置区间起始值 ;


n **—** 试验重复次数 ;
n **—** 试验重复次数 ;


M(x) **—**xi 的算术平均值 。
M(x) **—**x<sub>i</sub> 的算术平均值 。


=== 5.10 高温运行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 ===
=== 5.10 高温运行定温报警动作温度试验 ===
焦雨桐
5,472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