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明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30行: | 第30行: | ||
——试验设备; | ——试验设备; | ||
—— 试验配置; | |||
—— 试验程序。 | —— 试验程序。 | ||
第108行: | 第108行: | ||
持续时间 duration | 持续时间 duration | ||
Ta | |||
<1.2/50μs 浪涌电压>浪涌电压从上升到峰值电压的一半,到下降到峰值电压的一半,二者之间的 时间间隔(Tw)。 | <1.2/50μs 浪涌电压>浪涌电压从上升到峰值电压的一半,到下降到峰值电压的一半,二者之间的 时间间隔(Tw)。 | ||
第120行: | 第120行: | ||
持续时间 duration | 持续时间 duration | ||
Td | |||
<8/20μs 浪涌电流>虚拟参数,定义为浪涌电流从上升到峰值电流的一半,到下降到峰值电流的一 半,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Tw), 再乘以1.18。 | <8/20μs 浪涌电流>虚拟参数,定义为浪涌电流从上升到峰值电流的一半,到下降到峰值电流的一 半,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Tw), 再乘以1.18。 | ||
第132行: | 第132行: | ||
持续时间 duration | 持续时间 duration | ||
Ta | |||
<5/320μs 浪涌电流波形>浪涌电流从上升到峰值电流的一半,到下降到峰值电流的一半,二者之 间的时间间隔(Tw)。 | <5/320μs 浪涌电流波形>浪涌电流从上升到峰值电流的一半,到下降到峰值电流的一半,二者之 间的时间间隔(Tw)。 | ||
第160行: | 第160行: | ||
波前时间 front time | 波前时间 front time | ||
3.1.11.1 | |||
波前时间 front time | 波前时间 front time | ||
第170行: | 第170行: | ||
见 图 2 和 图 A.2。 | 见 图 2 和 图 A.2。 | ||
3.1.11.2 | |||
波前时间 front time | 波前时间 front time | ||
第315行: | 第315行: | ||
MU: 测量不确定度(Measurement uncertainty) | MU: 测量不确定度(Measurement uncertainty) | ||
PE: 保护地(Protective earth) | PE: 保护地(Protective earth) | ||
第422行: | 第420行: | ||
——短路电流持续时间20 μs。 | ——短路电流持续时间20 μs。 | ||
图1为1.2/50 μs | 图1为1.2/50 μs 组合波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选择不同元器件Rsi 、Rs₂ 、Rm 、L, 和C。的值,以使 发生器产生1.2/50μs 的电压浪涌(开路情况)和8/20 μs 的电流浪涌(短路情况)。 |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 17626.5-2019_图1组合波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1.250μs-820 μs).jpeg|400px]] | [[文件: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 17626.5-2019_图1组合波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1.250μs-820 μs).jpeg|400px]] | ||
第436行: | 第434行: | ||
Rs—— 调节脉冲持续时间的电阻; | Rs—— 调节脉冲持续时间的电阻; | ||
R——阻抗匹配电阻; | |||
L,—— 调节上升时间形成的电感。 | L,—— 调节上升时间形成的电感。 | ||
第514行: | 第512行: | ||
下冲规定只适用于发生器的输出端,在( CDN的输出端,对下冲或过冲没有限制。 | 下冲规定只适用于发生器的输出端,在( CDN的输出端,对下冲或过冲没有限制。 | ||
第536行: | 第533行: | ||
发生器的输出应与有足够带宽和电压、电流量程的测量系统连接,以便监视波形的特性。附录 E 给出了关于浪涌波形带宽的信息。 | 发生器的输出应与有足够带宽和电压、电流量程的测量系统连接,以便监视波形的特性。附录 E 给出了关于浪涌波形带宽的信息。 | ||
第560行: | 第556行: | ||
每 个CDN 都应满足6 . 3 . 2和638的要求。钢缝应满定64中的校推要求。应根据图4选用CDN。 | 每 个CDN 都应满足6 . 3 . 2和638的要求。钢缝应满定64中的校推要求。应根据图4选用CDN。 | ||
第568行: | 第561行: | ||
图 4 耦合/去耦方法的选择 | 图 4 耦合/去耦方法的选择 | ||
第617行: | 第609行: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波前时间 | | 波前时间 | ||
| T<sub> | | T<sub>4</sub>=1.25×T, =8×(1±20%)μs | ||
| | | Ta=1.25×T<sub>w</sub>=2.5×(1±30%)μs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持续时间 | | 持续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