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 17945-2010: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焦雨桐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刘佳明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454行: 第454行:
表 1 气候条件
表 1 气候条件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高温试验 | 温度 持续时间 | 55 ℃ ±2 ℃ 16h | 主电状态 |
! 试验参数
| 低温试验 | 温度 持续时间 | 0 ℃ ±1 ℃ 24h | 主电状态 |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高温试验
| 温度 <br /><br />持续时间
| 55 ℃ ±2 ℃ <br /><br />16h
| 主电状态
|-
| 低温试验
| 温度 <br /><br />持续时间
| 0 ℃ ±1 ℃ <br /><br />24h
| 主电状态
|}


表 1 (续)
表 1 (续)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恒定湿热试验 | 相对湿度 温度 持续时间 | 90% ~ 95% 40 ℃ ±2 ℃ 4 d | 主电状态 |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恒定湿热试验
| 相对湿度 <br />温度 <br />持续时间
| 90% ~ 95% <br />40 ℃ ±2 ℃ <br />4 d
| 主电状态
|}
=== 6.13 机械环境耐受性能 ===
=== 6.13 机械环境耐受性能 ===


第473行: 第492行:
表 2 机械环境条件
表 2 机械环境条件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振动试验 | 频率循环范围 | 10 Hz~ 55 Hz | 非工作状态 |
! 试验参数
| 加速幅值 | 0. 5g |
! 试验条件
| 扫频速率 | 1倍频程/min |
! 工作状态
| 每个轴线循环扫频次数 | 20 |
|-
| 振动方向 | X、Y、Z |
| rowspan="5"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振动试验
| 冲击试验 | 加速度 g | 100-20m | 非工作状态 |
| 频率循环范围
| 脉冲持续时间 | 11 ms |
| 10 Hz~ 55 Hz
| 冲击次数 | 3个面 ,3 次 |
| rowspan="5"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text-align:left;" | 非工作状态
| 波形 | 半正弦波 |
|-
| 注 : m 为试样的质量(kg) 。 | | | |
| 加速幅值
| 0. 5g
|-
| 扫频速率
| 1倍频程/min
|-
| 每个轴线循环扫频次数
| 20
|-
| 振动方向
| X、Y、Z
|-
| rowspan="4"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冲击试验
| 加速度 g
| 100-20m
| rowspan="4"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text-align:left;" | 非工作状态
|-
| 脉冲持续时间
| 11 ms
|-
| 冲击次数
| 3个面 ,3 次
|-
| 波形
| 半正弦波
|- style="text-align:left;"
| colspan="4" | 注 : m 为试样的质量(kg) 。
|}


=== 6.14 电磁兼容性能 ===
=== 6.14 电磁兼容性能 ===
第499行: 第545行:
表 3 电磁兼容条件
表 3 电磁兼容条件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试验条件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射频 电 磁 场 辐 射 抗 扰 度 试验 | 场强/(V/m) | 10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参数
| 频率范围/MHz | 80~ 1 000 |
! 试验条件
| 扫频频率/(10倍频程每秒) | ≤1. 5× 10- 3 |
! 工作状态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 射频 场 感 应 的 传 导 骚 扰 抗扰度试验 | 频率范围/MHz | 0. 15~ 80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4"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射频 电 磁 场 辐 射 抗 扰 度 试验
| 电压/dBμV | 140 |
| 场强/(V/m)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10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对应急照明控制器放电电压/kV | 8 | 正常监视状态 |
| rowspan="4" | 正常监视状态
| 对耦合板放电电压/kV | 6 |
|-
| 放电极性 | 正 、负 |
| 频率范围/MHz
| 80~ 1 000
|-
| 扫频频率/(10倍频程每秒)
| ≤1. 5× 10<sup>- 3</sup>
|-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射频 场 感 应 的 传 导 骚 扰 抗扰度试验
| 频率范围/MHz
| 0. 15~ 80
| rowspan="3" | 正常监视状态
|-
| 电压/dBμV
| 140
|-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对应急照明控制器放电电压/kV
| 8
| rowspan="3" | 正常监视状态
|-
| 对耦合板放电电压/kV
| 6
|-
| 放电极性
| 正 、负
|}


表 3 (续)
表 3 (续)


| |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名称 | 试验参数 | | 试验条件 | | 工作状态 |
! 试验名称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放电间隔/s | | ≥1 |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参数
| 每点放电次数 | | 10 | |
! colspan="2" | 试验条件
| 电快 速 瞬 变 脉 冲 群 抗 扰 度试验 | 电压峰值/kV | | AC 电源线 2× (1±0. 1) | | 正常监视状态 |
! 工作状态
| 其他连接线 1× (1±0. 1) | |
|-
| 重复频率/kHz | | AC 电源线 2. 5× (1±0. 2) |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其他连接线 5× (1±0. 2)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放电间隔/s
| 极性 | | 正 、负 | |
| colspan="2" | ≥1
| 时间 | | 每次 1 min |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正常监视状态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浪涌(冲击)电压/kV | | AC 电 源线 | 线—线 1× (1±0. 1) | 正常监视状态 |
|-
| 线—地 2× (1±0. 1) |
| 每点放电次数
| 其他连接线 线—地 1× (1±0. 1) | |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10
| 极性 | | 正 、负 | |
|-
| 试验次数 | | AC 电源线 5 | |
| rowspan="6"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电快 速 瞬 变 脉 冲 群 抗 扰 度试验
| 其他连接线 20 |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电压峰值/kV
| 电源瞬变试验 | 电源瞬变方式 | | 通电 9 s~ 断电 1 s | | 正常监视状态 |
| colspan="2" | AC 电源线 2× (1±0. 1)
| 试验次数 | | 500 | |
| rowspan="6"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正常监视状态
| 施加方式 | | 每分钟 6 次 | |
|-
| 电压暂降 、短 时 中 断 和 电 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 持续时间/ms | | 20(下滑 60%) | | 正常监视状态 |
| colspan="2" | 其他连接线 1× (1±0. 1)
| 持续时间/ms | | 10(下滑 100%)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重复频率/kHz
| colspan="2" | AC 电源线 2. 5× (1±0. 2)
|-
| colspan="2" | 其他连接线 5× (1±0. 2)
|-
| 极性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正 、负
|-
| 时间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次 1 min
|-
| rowspan="6"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浪涌(冲击)电压/kV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AC 电 源线
| 线—线 1× (1±0. 1)
| rowspan="6"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正常监视状态
|-
| 线—地 2× (1±0. 1)
|-
| colspan="2" | 其他连接线 线—地 1× (1±0. 1)
|-
| 极性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正 、负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次数
| colspan="2" | AC 电源线 5
|-
| colspan="2" | 其他连接线 20
|-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电源瞬变试验
| 电源瞬变方式
| colspan="2" | 通电 9 s~ 断电 1 s
| rowspan="3"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正常监视状态
|-
| 试验次数
| colspan="2" | 500
|-
| 施加方式
| colspan="2" | 每分钟 6 次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电压暂降 、短 时 中 断 和 电 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 持续时间/ms
| colspan="2" | 20(下滑 60%)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正常监视状态
|-
| 持续时间/ms
| colspan="2" | 10(下滑 100%)
|}


=== 6.15 结构 ===
=== 6.15 结构 ===
第546行: 第670行:
表 4 扭矩值
表 4 扭矩值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
|-
| 所有导体总的标称截面积 S 2 mm | 拉力 N | 扭矩 N · m | 所有导体总的标称截面积 S 2 mm | 拉力 N | 扭矩 N · m |
! 所有导体总的标称截面积 S mm<sup>2</sup>
| S≤1. 5 1. 5<S≤3 | 60 60 | 0. 15 0. 25 | 3<S≤5 5<S≤8 | 80 120 | 0. 35 0. 35 |
! 拉力 N
! 扭矩 N · m
! 所有导体总的标称截面积 S mm<sup>2</sup>
! 拉力 N
! 扭矩 N · m
|-
| S≤1. 5 <br />1. 5<S≤3
| 60 <br />60
| 0. 15 <br />0. 25
| 3<S≤5 <br />5<S≤8
| 80 <br />120
| 0. 35 <br />0. 35
|}


6. 15. 3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走线槽应光滑 ,不应存在可能磨损接线绝缘层的锐边 、毛 口 、毛 刺等类似现象 。金属定位螺钉之类的零件不能凸伸到线槽内 。
6. 15. 3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走线槽应光滑 ,不应存在可能磨损接线绝缘层的锐边 、毛 口 、毛 刺等类似现象 。金属定位螺钉之类的零件不能凸伸到线槽内 。
第613行: 第749行:
表 5 试验程序
表 5 试验程序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试验程序 | | 试样编号 | |
! colspan="2" | 试验程序
| 项目编号 | 试验项 目 | 1 | 2 |
! colspan="2" | 试样编号
| 7. 2 | 基本功能试验 | √ | √ |
|-
| 7. 3 | 充 、放电试验 | √ | √ |
| 项目编号
| 试验项 目
| 1
| 2
|-
| 7. 2
| 基本功能试验
| √
| √
|-
| 7. 3
| 充 、放电试验
| √
| √
|}




第624行: 第774行:
表 5 (续)
表 5 (续)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程序 | | 试样编号 | |
! colspan="2" | 试验程序
| 项目编号 | 试验项 目 | 1 | 2 |
! colspan="2" | 试样编号
| 7. 4 | 重复转换试验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5 | 电压波动试验 | √ | √ |
| 项目编号
| 7. 6 | 转换电压试验 | √ | √ |
| 试验项 目
| 7. 7 | 充 、放电耐久试验 | √ | |
| 1
| 7. 8 | 绝缘电阻试验 | √ | √ |
| 2
| 7. 9 | 接地电阻试验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10 | 耐压试验 | √ | √ |
| 7. 4
| 7. 11 | 高温试验 | √ | |
| 重复转换试验
| 7. 12 | 低温试验 | | √ |
| √
| 7. 13 | 恒定湿热试验 | | √ |
| √
| 7. 14 | 振动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15 | 冲击试验 | √ | |
| 7. 5
| 7. 16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 | |
| 电压波动试验
| 7. 17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 | |
| √
| 7. 18 | 电源瞬变试验 | √ | |
| √
| 7. 19 | 电压暂降 、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20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 √ |
| 7. 6
| 7. 21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 √ |
| 转换电压试验
| 7. 22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 √ |
| √
| 7. 23 |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 √ | √ |
| √
| 7. 24 | 表面耐磨性能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25 | 抗冲击试验 | √ | |
| 7. 7
| 充 、放电耐久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8
| 绝缘电阻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9
| 接地电阻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10
| 耐压试验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11
| 高温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12
| 低温试验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7. 13
| 恒定湿热试验
|  
| √
|-
| 7. 14
| 振动试验
|  
| √
|-
| 7. 15
| 冲击试验
| √
|  
|-
| 7. 16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
|  
|-
| 7. 17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
|  
|-
| 7. 18
| 电源瞬变试验
| √
|  
|-
| 7. 19
| 电压暂降 、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 √
|  
|-
| 7. 20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 √
|-
| 7. 21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 √
|-
| 7. 22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 √
|-
| 7. 23
|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 √
| √
|-
| 7. 24
| 表面耐磨性能试验
|  
| √
|-
| 7. 25
| 抗冲击试验
| √
|  
|}


=== 7.2 基本功能试验 ===
=== 7.2 基本功能试验 ===
第1,065行: 第1,309行:
表 6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条件
表 6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条件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放电电压(kV)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 8 |
! rowspan="2" | 放电电压(kV)
| 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 6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空气放电(外壳为绝缘体) 8
| 放电极性 | 正 、负 |
|-
| 放电间隔/s | ≥1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接触放电(外壳为导体) 6
| 每点放电次数 | 10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放电极性
| style="text-align:center;" | 正 、负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放电间隔/s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每点放电次数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0
|}


7. 16. 4 试验结果
7. 16. 4 试验结果
第1,099行: 第1,352行:
表 7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条件
表 7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条件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浪涌(冲击)电压/kV | AC 电源线 | 线—线 1× (1±0. 1) | |
! rowspan="3" | 浪涌(冲击)电压/kV
| 线—地 2× (1±0. 1) | |
! rowspan="2" | AC 电源线
| 其他连接线 | 线—地 1× (1±0. 1)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线—线 1× (1±0. 1)
| 极性 | | 正 、负 | |
|-
| 试验次数 | | 5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线—地 2× (1±0. 1)
|-
| 其他连接线
| style="text-align:center;" | 线—地 1× (1±0. 1)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colspan="2" | 极性
| style="text-align:center;" | 正 、负
|-
| col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试验次数
| style="text-align:center;" | 5
|}


=== 7.18 电源瞬变试验 ===
=== 7.18 电源瞬变试验 ===
第1,161行: 第1,424行:
表 8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条件
表 8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条件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场强/(V/m) | 10 |
! 场强/(V/m)
| 频率范围/MHz | 80~ 1 000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0
| 扫频速率/(10倍频程每秒) | ≤1. 5× 10- 3 |
|-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频率范围/MHz
| style="text-align:center;" | 80~ 1 000
|-
| 扫频速率/(10倍频程每秒)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 5× 10<sup>- 3</sup>
|-
| 调制幅度
| style="text-align:center;" | 80%(1kHz,正弦)
|}


7. 20. 4 试验结果
7. 20. 4 试验结果
第1,190行: 第1,461行:
表 9 射频场感应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条件
表 9 射频场感应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条件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频率范围/MHz | 0. 15~ 80 |
! 频率范围/MHz
| 电压/dBμV | 140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0. 15~ 80
| 调制幅度 | 80%(1kHz,正弦) |
|-
| 电压/dBμV
| style="text-align:center;" | 140
|-
| 调制幅度
| style="text-align:center;" | 80%(1kHz,正弦)
|}


7. 21. 4 试验结果
7. 21. 4 试验结果
第1,220行: 第1,497行:
表 10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条件
表 10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条件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瞬变脉冲电压/kV | AC 电源线 2× (1±0. 1) |
! rowspan="2" | 瞬变脉冲电压/kV
| 其他连接线 1× (1±0. 1) |
! AC 电源线 2× (1±0. 1)
| 重复频率/kHz | AC 电源线 2. 5× (1±0. 2) |
|-
| 其他连接线 5× (1±0. 2) |
| 其他连接线 1× (1±0. 1)
| 极性 | 正 、负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时间 | 每次 1 min |
| rowspan="2" | 重复频率/kHz
| AC 电源线 2. 5× (1±0. 2)
|-
| 其他连接线 5× (1±0. 2)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极性
| 正 、负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时间
| 每次 1 min
|}


7. 22. 4 试验结果
7. 22. 4 试验结果
第1,467行: 第1,754行:
表 C. 1 类别代码
表 C. 1 类别代码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系统类型分类 | 类别代码 | 含 义 |
! 系统类型分类
| 按用途分类 | B | 标志灯具 |
! 类别代码
| Z | 照明灯具 |
! 含 义
| ZB | 照明标志复合灯具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D |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 |
| rowspan="7" | 按用途分类
| C | 应急照明控制器 |
| B
| PD | 应急照明配电箱 |
| 标志灯具
| FP | 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 |
|-
| 按工作方式分类 | L | 持续型 |
| Z
| F | 非持续型 |
| 照明灯具
| 按应急供电形式分类 | Z | 自带电源型 |
|-
| J | 集中电源型 |
| ZB
| M | 子母型 |
| 照明标志复合灯具
| 按应急控制方式分类 | D | 非集中控制型 |
|-
| C | 集中控制型 |
| D
|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
|-
| C
| 应急照明控制器
|-
| PD
| 应急照明配电箱
|-
| FP
| 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2" | 按工作方式分类
| L
| 持续型
|-
| F
| 非持续型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owspan="3" | 按应急供电形式分类
| Z
| 自带电源型
|-
| J
| 集中电源型
|-
| M
| 子母型
|-
| rowspan="2"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按应急控制方式分类
| D
| 非集中控制型
|-
| C
| 集中控制型
|}


表 C. 2 产品代码
表 C. 2 产品代码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产品代码 | 含 义 |
! 产品代码
| Ⅳ | 消防标志灯中面板尺寸 D>1 000 mm 的标志灯 ,属于特大型 |
! 含 义
| Ⅲ | 面板尺寸 1 000 mm≥D>500 mm 的标志灯 ,属于大型 |
|-
| Ⅱ | 面板尺寸 500 mm≥D>350 mm 的标志灯 ,属于中型 |
| Ⅳ
| Ⅰ | 面板尺寸 350 mm≥D的标志灯 ,属于小型 |
| style="text-align:left;" | 消防标志灯中面板尺寸 D>1 000 mm 的标志灯 ,属于特大型
| 1 | 标志灯中单面 |
|-
| 2 | 标志灯中双面 |
| Ⅲ
| L | 标志灯的疏散方向向左 |
| style="text-align:left;" | 面板尺寸 1 000 mm≥D>500 mm 的标志灯 ,属于大型
| R | 标志灯的疏散方向向右 |
|-
| LR | 标志灯的疏散方向为双向 |
| Ⅱ
| O | 标志灯无疏散方向 |
| style="text-align:left;" | 面板尺寸 500 mm≥D>350 mm 的标志灯 ,属于中型
| Y | 光源类型为荧光灯 |
|-
| Ⅰ
| style="text-align:left;" | 面板尺寸 350 mm≥D的标志灯 ,属于小型
|-
| 1
| style="text-align:left;" | 标志灯中单面
|-
| 2
| style="text-align:left;" | 标志灯中双面
|-
| L
| style="text-align:left;" | 标志灯的疏散方向向左
|-
| R
| style="text-align:left;" | 标志灯的疏散方向向右
|-
| LR
| style="text-align:left;" | 标志灯的疏散方向为双向
|-
| O
| style="text-align:left;" | 标志灯无疏散方向
|-
| Y
| style="text-align:left;" | 光源类型为荧光灯
|}


表 C. 2 (续)
表 C. 2 (续)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产品代码 | 含 义 |
! 产品代码
| B | 光源类型为白炽灯 |
! 含 义
| P | 光源类型为场致发光屏 |
|-
| E | 光源类型为发光二极管 |
| B
| W | 灯具的额定功率 |
| style="text-align:left;" | 光源类型为白炽灯
| KVA |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输出功率 |
|-
| P
| style="text-align:left;" | 光源类型为场致发光屏
|-
| E
| style="text-align:left;" | 光源类型为发光二极管
|-
| W
| style="text-align:left;" | 灯具的额定功率
|-
| KVA
| style="text-align:left;" |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输出功率
|}


C. 2 型号编制方法
C. 2 型号编制方法
第1,547行: 第1,905行:
表 D. 1 试验程序
表 D. 1 试验程序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项目编号 | 试验项 目 | 试样编号 | 试验组数 |
! 项目编号
| D. 3. 1 | 外观及结构试验 | 1# ~ 9# | 9 |
! 试验项 目
| D. 3. 2 | 电池的实际容量试验 | 1# ~ 8# | 8 |
! 试样编号
| D. 3. 3 | 过充电性能试验 | 1# 、2# | 2 |
! 试验组数
| D. 3. 4 | 低温充放电性能试验 | 3# 、4# | 2 |
|-
| D. 3. 5 | 高温充放电性能试验 | 3# 、4# | 2 |
| D. 3. 1
| D. 3. 6 | 电池循环寿命试验 | 5# 、6# | 2 |
| style="text-align:left;" | 外观及结构试验
| D. 3. 7 | 恢复性能试验 | 7# 、8# | 2 |
| 1<sup>#</sup> ~ 9<sup>#</sup>
| 9
|-
| D. 3. 2
| style="text-align:left;" | 电池的实际容量试验
| 1<sup>#</sup> ~ 8<sup>#</sup>
| 8
|-
| D. 3. 3
| style="text-align:left;" | 过充电性能试验
| 1<sup>#</sup> 、2<sup>#</sup>
| 2
|-
| D. 3. 4
| style="text-align:left;" | 低温充放电性能试验
| 3<sup>#</sup> 、4<sup>#</sup>
| 2
|-
| D. 3. 5
| style="text-align:left;" | 高温充放电性能试验
| 3<sup>#</sup> 、4<sup>#</sup>
| 2
|-
| D. 3. 6
| style="text-align:left;" | 电池循环寿命试验
| 5<sup>#</sup> 、6<sup>#</sup>
| 2
|-
| D. 3. 7
| style="text-align:left;" | 恢复性能试验
| 7<sup>#</sup> 、8<sup>#</sup>
| 2
|}


D. 3 试验
D. 3 试验
第1,634行: 第2,024行:
表 D. 2 高温充放电性能试验
表 D. 2 高温充放电性能试验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项 目 | 环境温度 | 充电条件 | 放电条件 | 要 求 |
! 项 目
| 第一次循环 | 30 ℃ ±2 ℃ | 0. 062 5 C5 A 48h | 0. 25 C5 A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 |
! 环境温度
| 第二次循环 | 30 ℃ ±2 ℃ | 0. 062 5 C5 A 24h | 0. 25 C5 A 放标称电压的 80% | ≥3h |
! 充电条件
| 第三次循环 | 30 ℃ ±2 ℃ | 0. 062 5 C5 A 24h | 0. 25 C5 A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3h |
! 放电条件
| 第四次循环 | 40 ℃ ±2 ℃ | 0. 062 5 C5 A 24h | 0. 25 C5 A 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 |
! 要 求
| 第五次循环 | 30 ℃ ±2 ℃ | 0. 062 5 C5 A 48h | 0. 25 C5 A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 |
|-
| 第六次循环 | 30 ℃ ±2 ℃ | 0. 062 5 C5 A 24h | 0. 25 C5 A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3h |
| 第一次循环
| 第七次循环 | 30 ℃ ±2 ℃ | 0. 062 5 C5 A 24h | 0. 25 C5 A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3h |
| 30 ℃ ±2 ℃
| 0. 062 5 C<sub>5</sub> A 48h
| 0. 25 C<sub>5</sub> A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
|-
| 第二次循环
| 30 ℃ ±2 ℃
| 0. 062 5 C<sub>5</sub> A 24h
| 0. 25 C<sub>5</sub> A 放标称电压的 80%
| ≥3h
|-
| 第三次循环
| 30 ℃ ±2 ℃
| 0. 062 5 C<sub>5</sub> A 24h
| 0. 25 C<sub>5</sub> A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3h
|-
| 第四次循环
| 40 ℃ ±2 ℃
| 0. 062 5 C<sub>5</sub> A 24h
| 0. 25 C<sub>5</sub> A 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
|-
| 第五次循环
| 30 ℃ ±2 ℃
| 0. 062 5 C<sub>5</sub> A 48h
| 0. 25 C<sub>5</sub> A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
|-
| 第六次循环
| 30 ℃ ±2 ℃
| 0. 062 5 C<sub>5</sub> A 24h
| 0. 25 C<sub>5</sub> A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3h
|-
| 第七次循环
| 30 ℃ ±2 ℃
| 0. 062 5 C<sub>5</sub> A 24h
| 0. 25 C<sub>5</sub> A放至标称电压的 80%
| ≥3h
|}


D. 3. 6 电池循环寿命试验
D. 3. 6 电池循环寿命试验
第1,659行: 第2,089行:
表 D. 3 电池组循环寿命试验
表 D. 3 电池组循环寿命试验


|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循环次数 | 充电 | 充电态搁置 | 放电 |
! 循环次数
| 1 | 0. 1 C5 A充电 16h | 无 | 0. 25 C5 A放电 2 h 20 min |
! 充电
| 2~ 48 | 0. 25 C5 A充电 3 h 10 min | 无 | 0. 25 C5 A放电 2 h 20 min |
! 充电态搁置
| 49 | 0. 25 C5 A充电 3 h 10 min | 无 | 0. 25 C5 A放电至标称电压的 80% |
! 放电
| 50 | 0. 1 C5 A充电 16h | (1~ 4)h | 0. 2 C5 A放电至标称电压的 80% |
|-
| 注 : 如果电压降至标称电压的 80% ,放电停止 。 | | | |
| rowspan="4" | 1 <br /><br />2~ 48 <br /><br />49 <br /><br />50
| 0. 1 C<sub>5</sub> A充电 16h
| rowspan="4" | 无 <br /><br />无 <br /><br />无  <br /><br />(1~4)h
| 0. 25 C<sub>5</sub> A放电 2 h 20 min
|-
| 0. 25 C<sub>5</sub> A充电 3 h 10 min
| 0. 25 C<sub>5</sub> A放电 2 h 20 min
|-
| 0. 25 C<sub>5</sub> A充电 3 h 10 min
| 0. 25 C<sub>5</sub> A放电至标称电压的 80%
|-
| 0. 1 C<sub>5</sub> A充电 16h
| 0. 2 C<sub>5</sub> A放电至标称电压的 80%
|-
| colspan="4" | 注 : 如果电压降至标称电压的 80% ,放电停止 。
|}


D. 3. 6. 3 试验结果
D. 3. 6. 3 试验结果
第1,684行: 第2,129行:
表 D. 4 试验步骤
表 D. 4 试验步骤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试验步骤 | 试验方法 | 试验要求 |
! 试验步骤
| 第一步 | 以 0. 2 C5 A恒流放电至标称电压的 80% | |
! 试验方法
| 第二步 | 0. 1 C5 A恒流充电 16h,静置 1 h后 , 以 0. 2 C5 A 的电流恒流放电至标称电压的 80% | ≥4h 45 min |
! 试验要求
| 第三步 | 以 0. 1 C5 A 的电流恒流放电至 0 V | |
|-
| 第四步 | 将 0 V 的电池短路 7 d | |
| 第一步
| 第五步 | 0. 1 C5 A恒流充电 16h,静置 1 h后 , 以 0. 2 C5 A 的电流恒流放电至标称电压的 80% | ≥3h |
| style="text-align:left;" | 以 0. 2 C<sub>5</sub> A恒流放电至标称电压的 80%
|  
|-
| 第二步
| style="text-align:left;" | 0. 1 C<sub>5</sub> A恒流充电 16h,静置 1 h后 , 以 0. 2 C<sub>5</sub> A 的电流恒流放电至标称电压的 80%
| ≥4h 45 min
|-
| 第三步
| style="text-align:left;" | 以 0. 1 C<sub>5</sub> A 的电流恒流放电至 0 V
|  
|-
| 第四步
| style="text-align:left;" | 将 0 V 的电池短路 7 d
|  
|-
| 第五步
| style="text-align:left;" | 0. 1 C<sub>5</sub> A恒流充电 16h,静置 1 h后 , 以 0. 2 C<sub>5</sub> A 的电流恒流放电至标称电压的 80%
| ≥3h
|}


D. 3. 7. 3 试验结果
D. 3. 7. 3 试验结果
第1,721行: 第2,184行:
表 E. 1 试验程序
表 E. 1 试验程序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
| 试 验 程 序 | | |
! colspan="3" | 试 验 程 序
| 项目编号 | 试验项 目 | 试样编号 |
|-
| E. 3. 1 | 电池外观及结构试验 | 1# ~ 6# |
| 项目编号
| E. 3. 2 | 电压一致性试验 | 1# ~ 6# |
| 试验项 目
| E. 3. 3 | 电池容量试验 | 1# ~ 3# |
| 试样编号
| E. 3. 4 | 冲击放电试验 | 3# |
|-
| E. 3. 5 | 循环充放电性能试验 | 4# ~ 6# |
| E. 3. 1
| E. 3. 6 | 过放电性能试验 | 5# |
| 电池外观及结构试验
| E. 3. 7 | 最大放电电流试验 | 3# 、6# |
| 1<sup>#</sup> ~ 6<sup>#</sup>
| E. 3. 8 | 密闭反应效率试验 | 1# |
|-
| E. 3. 9 | 防爆性能试验 | 2# |
| E. 3. 2
| E. 3. 10 | 防沫性能试验 | 3# |
| 电压一致性试验
| E. 3. 11 | 耐冲击性能试验 | 4# |
| 1<sup>#</sup> ~ 6<sup>#</sup>
|-
| E. 3. 3
| 电池容量试验
| 1<sup>#</sup> ~ 3<sup>#</sup>
|-
| E. 3. 4
| 冲击放电试验
| 3<sup>#</sup>
|-
| E. 3. 5
| 循环充放电性能试验
| 4<sup>#</sup> ~ 6<sup>#</sup>
|-
| E. 3. 6
| 过放电性能试验
| 5<sup>#</sup>
|-
| E. 3. 7
| 最大放电电流试验
| 3<sup>#</sup> 、6<sup>#</sup>
|-
| E. 3. 8
| 密闭反应效率试验
| 1<sup>#</sup>
|-
| E. 3. 9
| 防爆性能试验
| 2<sup>#</sup>
|-
| E. 3. 10
| 防沫性能试验
| 3<sup>#</sup>
|-
| E. 3. 11
| 耐冲击性能试验
| 4<sup>#</sup>
|}


E. 3 试验
E. 3 试验
第1,771行: 第2,271行:
表 E. 2 电池开路电压的最大与最小电压差值 单位为伏
表 E. 2 电池开路电压的最大与最小电压差值 单位为伏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middle;"
| --- | --- |
|-
| 标称电压 | 开路电压的最大与最小电压差值 |
! 标称电压
| 2 | 0. 03 |
! 开路电压的最大与最小电压差值
| 6 | 0. 04 |
|-
| 12 | 0. 06 |
| 2
| 0. 03
|-
| 6
| 0. 04
|-
| 12
| 0. 06
|}


E. 3. 3 电池容量试验 E. 3. 3. 1 目的
E. 3. 3 电池容量试验 E. 3. 3. 1 目的
刘佳明
1,918

个编辑

目录